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区2023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43分)
1.(2023·江源)读拼音,写词语
tàn xī qià hǎo pǔ xiě bì miǎn quē fá
yī wèi xuán yá làng màn jié zhì mù biāo
2.(2023·江源)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沧凉(chāng cāng) 店铺(pù pū) 挨饿(ái āi)
分外(fèn fēn) 草丛(chóng cóng) 挽回(miǎn wǎn)
3.(2023·江源)成语填空,并选择恰当成语完成句子。
见 著 声 俱 平 和
然 同 见天 翻 倒
①姐姐 地找了一上午,也没找到那本杂志。
②这是两种 的事物,怎么会区分不开呢?
4.(2023·江源)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填序号)
A.阅读
B.阅览
C.翻阅
D.浏览
E.展览
(1)博物馆里 着许多珍贵的古代文物。
(2)他为了写好这本书, 了许多资料。
(3) 课文时,可以先看前面的提示。
(4)他匆匆 了一下桌上的一摞报纸,没有看到他感兴趣的内容。
(5)我们学校的图书馆设有 室。
5.(2023·江源)根据要求,完成句子。
(1)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大概就是过春节的“彩排”。(修改病句)
(2)我的面前立即呈现出一个美丽的世界。(缩句)
(3)这件事给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
改为双重否定句:
改为反问句:
(4)他大吼了一声,大地都抖了三抖。(句子仿写,突出“喜欢”主题)
6.(2023·江源)根据情境写诗句。
(1)天街小雨润如酥, 。
(2) ,不知秋思落谁家。
(3) ,多少楼台烟雨中。
(4)咬定青山不放松, 。
(5) ,子欲养而亲不待。
(6)苟利于民, 。苟周于事, 。
(7) ,一字值千金。
(8)昔我往矣, 。今我来思, 。
7.(2023·江源)口语交际。
小学生涯将要结束,班级要举行一次以“成长感恩”为主题的毕业联欢会,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为本次活动宣传语拟写下半句。
丹心一片育新苗,
(2)给老师或同桌写一段毕业赠言。(不要显示真实学校名和人名)
二、阅读(20分)
(2023·江源)课内阅读。
没有请求,父亲就自动给我看,我高兴极了,同时我的心也加速跳动。①父亲取出一把小刀,把表盖 (拔 拨)开,我的面前立即呈现出一个美丽的世界: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____(shì sì)的东西不停地摆来摆去。这小世界 ____被表盖保护着,____被一层玻璃蒙着。②我看得入神,唯恐父亲再把这美丽的世界盖上。可是过了一会儿,父亲还是把表盖上了。父亲的表里边真是好看。
8.从文中括号里选出正确的汉字或音节。
(拔 拨)开
似(shì sì)的
9.在文中的括号填入合适的关联词语。
1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
①
②
11.文中哪些语句在具体描写“一个美丽的世界”?请写下来。
12.你从文中读出了“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023·江源)课外阅读。
种树老人(节选)
种树老人死了,死后没有一副棺材。
种树老人什么东西都没有留下,只留下了一片树林。
种树老人一辈子只做一件事——种树。
种树老人长得很丑,很矮,一辈子没有结婚,也没有孩子。临死的时候,对远方来的侄子说:“我死了,就在沙丘上刨个坑,把我埋在树林里,千万不要用什么棺材。”侄子照他的话做了,做完就走了。
老人对树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从来舍不得毁坏,哪怕自己住的棚子没一根檩条,哪怕自己吃不上饭,生不起火,也没有毁过一棵树。老人对自己的树又有一种天生的灵性,仿佛那就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哪怕有一点动静,老人都能快速地赶过去,用自己的手,自己的斧子,自己的大黄狗,把树保护起来。
十年过去了,村里人都盖上了新房,用上了拖拉机,只有老人仍住在自己的土棚子里,领着大黄狗转来转去,修枝剪叶,看调皮的松鼠,快乐的喜鹊,爱叫的乌鸦……直到,直到老人死去。
来年春天,老人的坟上长出了一棵树,矮小但很粗壮。人们都说:那是种树老人。老人种了一辈子树,把自己也种进了树里。
13.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顽皮——
好像——
14.“毁坏”的“毁”字按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再查 画;按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 ,再查音节 。
15.找出描写老人对树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的语句。
16.“种树老人死了,死后没有一副棺材。”“种树老人什么东西都没有留下,只留下了一片树林。”这是 写法,这样写的作用是:
17.“老人种了一辈子树,把自己也种进了树里。”的正确含义是 ____
A.老人爱树,死后也成了一棵树。
B.写出了种树老人完全彻底的奉献精神。
C.老人种树就是为了让人们都记住他,他就像一棵参天大树。
三、写作题(30分)
18.(2023·江源)习作
亲爱的同学们,在你们的成长历程中,一定懂得了许多:懂得了努力学习,懂得了孝敬父母,懂得了尊重他人,懂得了珍惜时间……请以“我懂得了 ”为题,记下自己的成长故事和感悟。
要求:⑴选取典型事例,将事情写具体,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⑵不少于450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叹息;恰好;谱写;避免;缺乏;依偎;悬崖;浪漫;节制;目标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恰好”的“恰”不要写成形近字“拾”,“避免”的“避”不要写成形近字“僻”,“悬崖”的“崖”不要写成同音字“涯”,“浪漫”的“漫”不要写成形近字“慢”。书写时还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故答案为:叹息、恰好、谱写、避免、缺乏、依偎、悬崖、浪漫、节制、目标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2.【答案】cāng;pù;ái;fèn;cóng;wǎn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分析】考查了汉字读音。我们要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铺"为多音字。读“pù”时,意为铺子;商店。读pū”时,意为把东西展开或摊平。故“店铺"的“铺`读作“pù”。“挨"为多音字。读“āi""时,意为靠近;紧接着。读“ái”时,意为遭受;忍受。故“挨饿""的“挨”读作“ái”。“分"为多音字。读"fēn""时,意为区划开。读"fèn"时,意为构成事物的不同的物质或因素;名位、职责、权利的限度。故“分外”的“分”读作“fèn"。
故答案为:cāng、pù、ái、fèn、cóng、wǎn
【点评】掌握汉语拼音,音节是中心,声韵调是基础,注意平时大量练习,熟能生巧。
3.【答案】微知;泪;下;心;气;截;不;重;日;箱;柜;翻箱倒柜;截然不同
【知识点】补充成语;成语运用
【解析】【分析】考查了补全词语。此题要求在日常学习中多进行词语积累,识记字形。
见微知著: 微:小,指事物的萌芽状态。著:明显,指事物的发展。见到事物的一点苗头,就能料到它未来的发展趋势。
声泪俱下: 俱:全,一起。一边诉说一边哭泣。形容极为悲痛。
心平气和: 心里平和,不急躁,不生气。
截然不同:界限分明,像切断的一样。形容事物之间毫无相同之处。
重见天日: 重:重新。天日:天空和太阳,比喻光明。比喻摆脱了黑暗的环境,又见到了光明。
翻箱倒柜:翻动箱子,倾倒柜子。形容彻底搜查或寻找。
①依据意思结合语境填:翻箱倒柜。
②依据意思结合语境填:截然不同。
故答案为:微知、泪、下、心、气、截、不、重、日、箱、柜 ①翻箱倒柜 ②截然不同。
【点评】日常学习中要注意培养多积累的好习惯,多读多背多写。
4.【答案】(1)E
(2)C
(3)A
(4)D
(5)B
【知识点】词汇运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选词填空的能力。完成时要注意辨析词义的不同,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选择填空。A.阅读:指看(书、报、文件等),并领会其内容。
B.阅览:指看(文字、图表等)。
C.翻阅:指翻看书画文件等。
D.浏览:指大略地看。
E.展览:(动)陈列出来供人观看。
(1)根据词义,结合本题语境,应选填词语序号E。
(2)根据词义,结合本题语境,应选填词语序号C。
(3)根据词义,结合本题语境,应选填词语序号A。
(4)根据词义,结合本题语境,应选填词语序号D。
(5)根据词义,结合本题语境,应选填词语序号B。
故答案为:(1)E(2)C (3)A (4)D (5)B。
【点评】选词填空题还考查我们的日常词汇和语言积累,许多固定搭配或者约定俗成说法,凭借语感即可做出答案。
5.【答案】(1)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大概就是过春节的“彩排”。
(2)面前呈现世界。
(3)这件事不能不给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这件事怎能不给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呢?
(4)他收到礼物,喜欢得不得了,简直要发疯了。
【知识点】修改病句;句式转换;仿写;缩句
【解析】【分析】(1)考查修改病句。“差不多"和“大概"语义重复,去掉一个。
(2)考查缩句。去掉修饰语“我的、立即、一个美丽的”,留下主干。
(3)考查改写句子。改为双重否定句,在“给”前加"不能不";考查改写反问句。陈述句改反问句,化肯定为否定,句中加反问词,句末加疑问词*呢”,句号改为问号。
(4)考查句子仿写。例句用夸张手法,据此仿写。
故答案为:(1)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大概就是过春节的“彩排”。(2)面前呈现世界。(3)这件事不能不给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这件事怎能不给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呢 (4)他收到礼物,喜欢得不得了,简直要发疯了。
【点评】(1)本题考查对病句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掌握修改病句的基本方法,然后结合句子进行辨析。
(2)主要测试学生对缩句的方法掌握。认真阅读原句,弄清原句中心。平时多做练习。
(3)陈述句转换为双重否定句的方法:①根据句子意思,选择恰当的双重否定词;②替换或删去原句中“要、得(děi)、都、应该、只好、一定、必须、肯定”等词语;③删去原句中“很、非常、十分、分外、更加”等表示程度深的词语;④检查改后的句子是否读得通顺。陈述句变为反问句,首先注意反问成分的变换,有否定词改时去掉,没有否定词改时加上,然后在句首加上“难道”,句尾加上“吗”,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4)本题考查了学生进行句子仿写的能力,完成此类题目要注意分析所给例句的结构特点,用词特点等,然后根据特点进行仿写。
6.【答案】(1)草色遥看近却无
(2)今夜月明人尽望
(3)南朝四百八十寺
(4)立根原在破岩中
(5)树欲静而风不止
(6)不必法古;不必循旧
(7)读书须用意
(8)杨柳依依;雨雪霏霏
【知识点】古诗词填空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古诗文和名言警句的积累与默写。完成此类题目不难,结合对于课文中语段的诵读及题目中的提示将句子补充完整,注意不加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
(1) 出自唐代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结合题干中的“ 天街小雨润如酥 ”,可知填写的诗句是“ 草色遥看近却无 ”。
(2)出自唐代王建的《十五夜望月》,结合题干中的“ 不知秋思落谁家 ”,可知填写的诗句是“ 今夜月明人尽望 ”。
(3) 出自唐代杜牧的《江南春》 ,结合题干中的“ 多少楼台烟雨中 ”,可知填写的诗句是“ 南朝四百八十寺 ”。
(4) 出自清·郑燮《竹石》 ,结合题干中的“ 咬定青山不放松 ”,可知填写的诗句是“ 立根原在破岩中 ”。
(5)结合题干中的“ 子欲养而亲不待 ”,可知填写的诗句是“ 树欲静而风不止 ”。句意:树想要静止,风却不停地刮动它的枝叶,子女准备尽孝双亲时,父母却已经亡故。
(6)结合题干中的“ 苟利于民 ”“ 苟周于事 ”,可知填写的是“不必法古”“不必循旧”。“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出自《淮南子》。意思是︰如果对民众有利﹐就不必非要效法古制,如果适合实际情况,就不必一定要遵循旧法。
(7)该句出自于:明代佚名《增广贤文》。 结合题干中的“ 一字值千金 ”,可知填写的是“ 读书须用意 ”。 想文采出众,一字千金,就得在读书时下一番苦功夫。
(8)结合题干中的“ 昔我往矣 ”“今我来思 ”,可知填写的诗句是“杨柳依依”“雨雪霏霏”。
故答案为:(1) 草色遥看近却无 (2) 今夜月明人尽望 (3) 南朝四百八十寺 (4) 立根原在破岩中 (5) 树欲静而风不止 (6)不必法古;不必循旧(7) 读书须用意 (8)杨柳依依、雨雪霏霏
【点评】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优美句段及诗歌名句的积累与诵读,丰富我们的知识积累,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7.【答案】(1)师恩荡漾永难忘。
(2)老师,如果我是一颗胚芽,您就是泥土,哺育着我;如果我是一朵鲜花,您就是雨水,滋润着我;如果我是一颗小草
【知识点】其他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考查赠言祝福、宣传标语。赠言是临别给朋友留下的忠告或鼓励的话;给朋友送礼物时附赠的话。
(1)考查了宣传标语。宣传标语注意结合要求,语句简洁,不写错字。围绕本次活动的主题,设计—则宣传标语,体现“感恩“关键词即可。
(2)本题考查赠言。先选择对象,再写出自己的感想。
故答案为:(1)师恩荡漾永难忘。(2)老师,如果我是一颗胚芽,您就是泥土,哺育着我;如果我是一朵鲜花,您就是雨水,滋润着我;如果我是一颗小草您就是大地滋养着我。
【点评】赠言可以直接当面讲,也可以写在纸上,礼品上赠送。
【答案】8.拨;shì
9.不但|还
10.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11.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停地摆来摆去。
12.“我”是一个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善于观察、爱思考的孩子。
【知识点】课内现代文阅读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的辨析。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字音、字形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2)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3)要想很好地理解句子的描写手法,需要深入地理解句子,并结合上下文弄清句子的表现形式。掌握常用的描写方法。要求平时阅读时会分辨,写作时会应用。
(4)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认真阅读选文内容,抓住关键句子,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5)本题考查结合具体事例评价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要整体感知,结合人物的事例及言行分析。
8.考查了从文中括号里选出正确的汉字和音节的能力。“拨""读作"bō",意思是用手指或棍棒等推动或挑动。组词“拨开”。“拔""读作"bá",意思是把固定或隐藏在其他物体里的东西往外拉。组词“拔出”。根据字义,结合具体语境,应选“拔"。“似"多音字,读"sì""时意思是如同,好像的意思。组词“似乎”。读“shì”"时意思是跟某种情况或事物相似,组词似的”。根据字义,结合具体语境,应选"shì"。
故答案为:拨、shì
9.考查了对关联词语的掌握。关联词语是指用在复句中连接分句,并表示一定关系的词语,使用关联词语要注意前后分句之间的关系。短文中“这小世界被表盖保护着"与“被一层玻璃蒙着"这两个分句之间是递进关系,可以用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语将两个句子连接起来,如:这小世界不但被表盖保护着,还被一层玻璃蒙着。故选“不但.......还......"。
故答案为: 不但、还
10.考查人物描写。①结合"取、拨"可知运用了动作描写;②结合唯恐"可知运用了心理描写。
故答案为: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11.考查了对短文句子的理解。语段主要描写了父亲把表盖拨开后“我"看到了“一个美丽的世界",即: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停地摆来摆去。
故答案为: 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停地摆来摆去。
12.考查了对短文中人物的评价。语段选自《表里的生物》,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表现了童年的““我"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是个善于观察、爱思考的孩子。故答案为:
故答案为:“我”是一个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善于观察、爱思考的孩子。
【答案】13.调皮;仿佛
14.殳;九;H;hui
15.老人对树像对自己的孩子,从来舍不得毁坏,哪怕自己住的棚子没一根檩条,哪怕自己吃不上饭,生不起火,也没有毁过一棵树。
16.对比;更能表现出老人无怨无悔地植树造林的可贵精神。
17.B
【知识点】叙事类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2)考查查字典。查字典的方法可分为部首查字典和音序查字典。部首查字法先找到部首所在页面,然后再数数除去部首有几画,便可找到相应页码。音序查字法要求学生能准确找到声母对应的大写字母,然后通过音节找到相应页码。
(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认真阅读选文内容,锁定所填的范围第5自然段,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4)“对比”是指将两种事物并排列出,并使它们相互衬托、相互对照的描写方法。
(5)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选文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13.考查了找近义词的能力。顽皮:调皮。近义词为文中的“调皮”。好像:仿佛。近义词为文中的“仿佛"。
故答案为:调皮、仿佛
14.考查了部首查字法和音序查字法。“毁坏"的“毁”是左右结构,部首是 殳 ,音序查字法查大写字母H,音序是hui。
故答案为:殳、九、H、hui
15.考查了筛选句子的能力。阅读全文,结合句子“老人对树像对自己的孩子,从来舍不得毁坏,哪怕自己住的棚子没一根檀条,哪怕自己吃不上饭,生不起火,也没有毁过—棵树"可知答案。
故答案为: 老人对树像对自己的孩子,从来舍不得毁坏,哪怕自己住的棚子没一根檩条,哪怕自己吃不上饭,生不起火,也没有毁过一棵树。
16.考查了对写作手法及作用的理解。由句子中的“死后没有一副棺材"只留下了一片树林""可知,运用了对比写法,这样写的作用是更能表现出老人无怨无悔地植树造林的可贵精神。
故答案为:对比;更能表现出老人无怨无悔地植树造林的可贵精神。
17.考查了对句子的理解。结合文章内容可知,老人把自己也种进了树里,是老人与树已经融为一体了,树就是老人的化身,是老人精神的体现,老人心中只有树。这句话写出了种树老人完全彻底的奉献精神。故选B。
故答案为: B
18.【答案】我懂得了诚信 上周六,我和爸爸上街买东西。我想买豆腐干吃,爸爸给了我五元钱。谁知营业员阿姨在忙乱中竟鬼使神差地找给我九元五角钱。我刚想把钱还给营业员阿姨,可转念一想:反正没有人知道,不要白不要,这钱我就先帮你“保管”吧!这多找的五元钱对我来说,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啊!平日让人眼馋的橡皮擦、圆珠笔、自动笔……这时一股脑儿地挤进了我的脑门。
可是,一想到这,我心里总是感到爸爸、妈妈、老师、同学等每个人都用眼睛看着我,仿佛都知道我做了亏心事。所以,我一直不敢用这钱。每当我看到同学们在嘀嘀咕咕地说悄悄话,头还不时地往我这边看,心里就十分害怕。这种提心吊胆的日子真难熬啊!放学路上,我无精打采地走着。这时好朋友XXX来了,眉飞色舞地说:“XX,我请客。”“为什么?”“我做了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钱是妈妈奖赏我的!”“什么了不起的事?”我紧追不舍。XXX说:“请听我慢慢道来。
今天中午,我去买肉饼吃,忙乱之中,阿姨多找了我二十元钱,当时,我全然不知。在回家的路上,我才发现。这时,天正下起了大雨,我就冒着雨跑到那个店,把钱还给了阿姨。可我回到家时,却变成了落汤鸡。妈妈责怪我在路上玩的时间太长了,我就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她……”我听到这里,觉得自己无地自容,撒腿就跑,把五元钱还给了阿姨。说来也怪,当我办完这件事后,顿时觉得天空晴朗了许多,浑身像松了绑似的,一下子轻松多了,好像连树上的鸟儿也在叽叽喳喳地夸奖我呢!
经过了这件事,我懂得了一个道理:诚实比金钱更重要。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本次习作为半命题作文。要求以“我懂得了 "为题,写一篇作文,内容要完整,不少于400字。在写这篇习作时,首先要明确,是写自己懂得了什么,可以是尊重、友谊、宽恕、感恩等,然后回忆成长过程中的哪件事情让自己印象最深刻,明白了什么道理,把它写下来,写出自己得感受和心路历程。写作时要合理安排材料,重点部分要详细写,其他部分可略写,还要注意语句要通顺,用词要恰当。写作过程中注意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及修辞手法,用到积累的好词佳句。
故答案为:
【点评】本文小作者叙述了自己的一次亲身经历,心理活动描写得很生动,情感也很真挚,词语运用得很好,在叙述自已经历的同时,结尾处也起到了教育人的作用。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区2023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43分)
1.(2023·江源)读拼音,写词语
tàn xī qià hǎo pǔ xiě bì miǎn quē fá
yī wèi xuán yá làng màn jié zhì mù biāo
【答案】叹息;恰好;谱写;避免;缺乏;依偎;悬崖;浪漫;节制;目标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恰好”的“恰”不要写成形近字“拾”,“避免”的“避”不要写成形近字“僻”,“悬崖”的“崖”不要写成同音字“涯”,“浪漫”的“漫”不要写成形近字“慢”。书写时还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故答案为:叹息、恰好、谱写、避免、缺乏、依偎、悬崖、浪漫、节制、目标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2.(2023·江源)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沧凉(chāng cāng) 店铺(pù pū) 挨饿(ái āi)
分外(fèn fēn) 草丛(chóng cóng) 挽回(miǎn wǎn)
【答案】cāng;pù;ái;fèn;cóng;wǎn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分析】考查了汉字读音。我们要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铺"为多音字。读“pù”时,意为铺子;商店。读pū”时,意为把东西展开或摊平。故“店铺"的“铺`读作“pù”。“挨"为多音字。读“āi""时,意为靠近;紧接着。读“ái”时,意为遭受;忍受。故“挨饿""的“挨”读作“ái”。“分"为多音字。读"fēn""时,意为区划开。读"fèn"时,意为构成事物的不同的物质或因素;名位、职责、权利的限度。故“分外”的“分”读作“fèn"。
故答案为:cāng、pù、ái、fèn、cóng、wǎn
【点评】掌握汉语拼音,音节是中心,声韵调是基础,注意平时大量练习,熟能生巧。
3.(2023·江源)成语填空,并选择恰当成语完成句子。
见 著 声 俱 平 和
然 同 见天 翻 倒
①姐姐 地找了一上午,也没找到那本杂志。
②这是两种 的事物,怎么会区分不开呢?
【答案】微知;泪;下;心;气;截;不;重;日;箱;柜;翻箱倒柜;截然不同
【知识点】补充成语;成语运用
【解析】【分析】考查了补全词语。此题要求在日常学习中多进行词语积累,识记字形。
见微知著: 微:小,指事物的萌芽状态。著:明显,指事物的发展。见到事物的一点苗头,就能料到它未来的发展趋势。
声泪俱下: 俱:全,一起。一边诉说一边哭泣。形容极为悲痛。
心平气和: 心里平和,不急躁,不生气。
截然不同:界限分明,像切断的一样。形容事物之间毫无相同之处。
重见天日: 重:重新。天日:天空和太阳,比喻光明。比喻摆脱了黑暗的环境,又见到了光明。
翻箱倒柜:翻动箱子,倾倒柜子。形容彻底搜查或寻找。
①依据意思结合语境填:翻箱倒柜。
②依据意思结合语境填:截然不同。
故答案为:微知、泪、下、心、气、截、不、重、日、箱、柜 ①翻箱倒柜 ②截然不同。
【点评】日常学习中要注意培养多积累的好习惯,多读多背多写。
4.(2023·江源)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填序号)
A.阅读
B.阅览
C.翻阅
D.浏览
E.展览
(1)博物馆里 着许多珍贵的古代文物。
(2)他为了写好这本书, 了许多资料。
(3) 课文时,可以先看前面的提示。
(4)他匆匆 了一下桌上的一摞报纸,没有看到他感兴趣的内容。
(5)我们学校的图书馆设有 室。
【答案】(1)E
(2)C
(3)A
(4)D
(5)B
【知识点】词汇运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选词填空的能力。完成时要注意辨析词义的不同,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选择填空。A.阅读:指看(书、报、文件等),并领会其内容。
B.阅览:指看(文字、图表等)。
C.翻阅:指翻看书画文件等。
D.浏览:指大略地看。
E.展览:(动)陈列出来供人观看。
(1)根据词义,结合本题语境,应选填词语序号E。
(2)根据词义,结合本题语境,应选填词语序号C。
(3)根据词义,结合本题语境,应选填词语序号A。
(4)根据词义,结合本题语境,应选填词语序号D。
(5)根据词义,结合本题语境,应选填词语序号B。
故答案为:(1)E(2)C (3)A (4)D (5)B。
【点评】选词填空题还考查我们的日常词汇和语言积累,许多固定搭配或者约定俗成说法,凭借语感即可做出答案。
5.(2023·江源)根据要求,完成句子。
(1)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大概就是过春节的“彩排”。(修改病句)
(2)我的面前立即呈现出一个美丽的世界。(缩句)
(3)这件事给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
改为双重否定句:
改为反问句:
(4)他大吼了一声,大地都抖了三抖。(句子仿写,突出“喜欢”主题)
【答案】(1)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大概就是过春节的“彩排”。
(2)面前呈现世界。
(3)这件事不能不给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这件事怎能不给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呢?
(4)他收到礼物,喜欢得不得了,简直要发疯了。
【知识点】修改病句;句式转换;仿写;缩句
【解析】【分析】(1)考查修改病句。“差不多"和“大概"语义重复,去掉一个。
(2)考查缩句。去掉修饰语“我的、立即、一个美丽的”,留下主干。
(3)考查改写句子。改为双重否定句,在“给”前加"不能不";考查改写反问句。陈述句改反问句,化肯定为否定,句中加反问词,句末加疑问词*呢”,句号改为问号。
(4)考查句子仿写。例句用夸张手法,据此仿写。
故答案为:(1)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大概就是过春节的“彩排”。(2)面前呈现世界。(3)这件事不能不给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这件事怎能不给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呢 (4)他收到礼物,喜欢得不得了,简直要发疯了。
【点评】(1)本题考查对病句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掌握修改病句的基本方法,然后结合句子进行辨析。
(2)主要测试学生对缩句的方法掌握。认真阅读原句,弄清原句中心。平时多做练习。
(3)陈述句转换为双重否定句的方法:①根据句子意思,选择恰当的双重否定词;②替换或删去原句中“要、得(děi)、都、应该、只好、一定、必须、肯定”等词语;③删去原句中“很、非常、十分、分外、更加”等表示程度深的词语;④检查改后的句子是否读得通顺。陈述句变为反问句,首先注意反问成分的变换,有否定词改时去掉,没有否定词改时加上,然后在句首加上“难道”,句尾加上“吗”,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4)本题考查了学生进行句子仿写的能力,完成此类题目要注意分析所给例句的结构特点,用词特点等,然后根据特点进行仿写。
6.(2023·江源)根据情境写诗句。
(1)天街小雨润如酥, 。
(2) ,不知秋思落谁家。
(3) ,多少楼台烟雨中。
(4)咬定青山不放松, 。
(5) ,子欲养而亲不待。
(6)苟利于民, 。苟周于事, 。
(7) ,一字值千金。
(8)昔我往矣, 。今我来思, 。
【答案】(1)草色遥看近却无
(2)今夜月明人尽望
(3)南朝四百八十寺
(4)立根原在破岩中
(5)树欲静而风不止
(6)不必法古;不必循旧
(7)读书须用意
(8)杨柳依依;雨雪霏霏
【知识点】古诗词填空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古诗文和名言警句的积累与默写。完成此类题目不难,结合对于课文中语段的诵读及题目中的提示将句子补充完整,注意不加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
(1) 出自唐代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结合题干中的“ 天街小雨润如酥 ”,可知填写的诗句是“ 草色遥看近却无 ”。
(2)出自唐代王建的《十五夜望月》,结合题干中的“ 不知秋思落谁家 ”,可知填写的诗句是“ 今夜月明人尽望 ”。
(3) 出自唐代杜牧的《江南春》 ,结合题干中的“ 多少楼台烟雨中 ”,可知填写的诗句是“ 南朝四百八十寺 ”。
(4) 出自清·郑燮《竹石》 ,结合题干中的“ 咬定青山不放松 ”,可知填写的诗句是“ 立根原在破岩中 ”。
(5)结合题干中的“ 子欲养而亲不待 ”,可知填写的诗句是“ 树欲静而风不止 ”。句意:树想要静止,风却不停地刮动它的枝叶,子女准备尽孝双亲时,父母却已经亡故。
(6)结合题干中的“ 苟利于民 ”“ 苟周于事 ”,可知填写的是“不必法古”“不必循旧”。“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出自《淮南子》。意思是︰如果对民众有利﹐就不必非要效法古制,如果适合实际情况,就不必一定要遵循旧法。
(7)该句出自于:明代佚名《增广贤文》。 结合题干中的“ 一字值千金 ”,可知填写的是“ 读书须用意 ”。 想文采出众,一字千金,就得在读书时下一番苦功夫。
(8)结合题干中的“ 昔我往矣 ”“今我来思 ”,可知填写的诗句是“杨柳依依”“雨雪霏霏”。
故答案为:(1) 草色遥看近却无 (2) 今夜月明人尽望 (3) 南朝四百八十寺 (4) 立根原在破岩中 (5) 树欲静而风不止 (6)不必法古;不必循旧(7) 读书须用意 (8)杨柳依依、雨雪霏霏
【点评】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优美句段及诗歌名句的积累与诵读,丰富我们的知识积累,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7.(2023·江源)口语交际。
小学生涯将要结束,班级要举行一次以“成长感恩”为主题的毕业联欢会,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为本次活动宣传语拟写下半句。
丹心一片育新苗,
(2)给老师或同桌写一段毕业赠言。(不要显示真实学校名和人名)
【答案】(1)师恩荡漾永难忘。
(2)老师,如果我是一颗胚芽,您就是泥土,哺育着我;如果我是一朵鲜花,您就是雨水,滋润着我;如果我是一颗小草
【知识点】其他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考查赠言祝福、宣传标语。赠言是临别给朋友留下的忠告或鼓励的话;给朋友送礼物时附赠的话。
(1)考查了宣传标语。宣传标语注意结合要求,语句简洁,不写错字。围绕本次活动的主题,设计—则宣传标语,体现“感恩“关键词即可。
(2)本题考查赠言。先选择对象,再写出自己的感想。
故答案为:(1)师恩荡漾永难忘。(2)老师,如果我是一颗胚芽,您就是泥土,哺育着我;如果我是一朵鲜花,您就是雨水,滋润着我;如果我是一颗小草您就是大地滋养着我。
【点评】赠言可以直接当面讲,也可以写在纸上,礼品上赠送。
二、阅读(20分)
(2023·江源)课内阅读。
没有请求,父亲就自动给我看,我高兴极了,同时我的心也加速跳动。①父亲取出一把小刀,把表盖 (拔 拨)开,我的面前立即呈现出一个美丽的世界: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____(shì sì)的东西不停地摆来摆去。这小世界 ____被表盖保护着,____被一层玻璃蒙着。②我看得入神,唯恐父亲再把这美丽的世界盖上。可是过了一会儿,父亲还是把表盖上了。父亲的表里边真是好看。
8.从文中括号里选出正确的汉字或音节。
(拔 拨)开
似(shì sì)的
9.在文中的括号填入合适的关联词语。
1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
①
②
11.文中哪些语句在具体描写“一个美丽的世界”?请写下来。
12.你从文中读出了“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答案】8.拨;shì
9.不但|还
10.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11.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停地摆来摆去。
12.“我”是一个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善于观察、爱思考的孩子。
【知识点】课内现代文阅读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的辨析。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字音、字形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2)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3)要想很好地理解句子的描写手法,需要深入地理解句子,并结合上下文弄清句子的表现形式。掌握常用的描写方法。要求平时阅读时会分辨,写作时会应用。
(4)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认真阅读选文内容,抓住关键句子,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5)本题考查结合具体事例评价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要整体感知,结合人物的事例及言行分析。
8.考查了从文中括号里选出正确的汉字和音节的能力。“拨""读作"bō",意思是用手指或棍棒等推动或挑动。组词“拨开”。“拔""读作"bá",意思是把固定或隐藏在其他物体里的东西往外拉。组词“拔出”。根据字义,结合具体语境,应选“拔"。“似"多音字,读"sì""时意思是如同,好像的意思。组词“似乎”。读“shì”"时意思是跟某种情况或事物相似,组词似的”。根据字义,结合具体语境,应选"shì"。
故答案为:拨、shì
9.考查了对关联词语的掌握。关联词语是指用在复句中连接分句,并表示一定关系的词语,使用关联词语要注意前后分句之间的关系。短文中“这小世界被表盖保护着"与“被一层玻璃蒙着"这两个分句之间是递进关系,可以用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语将两个句子连接起来,如:这小世界不但被表盖保护着,还被一层玻璃蒙着。故选“不但.......还......"。
故答案为: 不但、还
10.考查人物描写。①结合"取、拨"可知运用了动作描写;②结合唯恐"可知运用了心理描写。
故答案为: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11.考查了对短文句子的理解。语段主要描写了父亲把表盖拨开后“我"看到了“一个美丽的世界",即: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停地摆来摆去。
故答案为: 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停地摆来摆去。
12.考查了对短文中人物的评价。语段选自《表里的生物》,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表现了童年的““我"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是个善于观察、爱思考的孩子。故答案为:
故答案为:“我”是一个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善于观察、爱思考的孩子。
(2023·江源)课外阅读。
种树老人(节选)
种树老人死了,死后没有一副棺材。
种树老人什么东西都没有留下,只留下了一片树林。
种树老人一辈子只做一件事——种树。
种树老人长得很丑,很矮,一辈子没有结婚,也没有孩子。临死的时候,对远方来的侄子说:“我死了,就在沙丘上刨个坑,把我埋在树林里,千万不要用什么棺材。”侄子照他的话做了,做完就走了。
老人对树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从来舍不得毁坏,哪怕自己住的棚子没一根檩条,哪怕自己吃不上饭,生不起火,也没有毁过一棵树。老人对自己的树又有一种天生的灵性,仿佛那就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哪怕有一点动静,老人都能快速地赶过去,用自己的手,自己的斧子,自己的大黄狗,把树保护起来。
十年过去了,村里人都盖上了新房,用上了拖拉机,只有老人仍住在自己的土棚子里,领着大黄狗转来转去,修枝剪叶,看调皮的松鼠,快乐的喜鹊,爱叫的乌鸦……直到,直到老人死去。
来年春天,老人的坟上长出了一棵树,矮小但很粗壮。人们都说:那是种树老人。老人种了一辈子树,把自己也种进了树里。
13.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顽皮——
好像——
14.“毁坏”的“毁”字按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再查 画;按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 ,再查音节 。
15.找出描写老人对树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的语句。
16.“种树老人死了,死后没有一副棺材。”“种树老人什么东西都没有留下,只留下了一片树林。”这是 写法,这样写的作用是:
17.“老人种了一辈子树,把自己也种进了树里。”的正确含义是 ____
A.老人爱树,死后也成了一棵树。
B.写出了种树老人完全彻底的奉献精神。
C.老人种树就是为了让人们都记住他,他就像一棵参天大树。
【答案】13.调皮;仿佛
14.殳;九;H;hui
15.老人对树像对自己的孩子,从来舍不得毁坏,哪怕自己住的棚子没一根檩条,哪怕自己吃不上饭,生不起火,也没有毁过一棵树。
16.对比;更能表现出老人无怨无悔地植树造林的可贵精神。
17.B
【知识点】叙事类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2)考查查字典。查字典的方法可分为部首查字典和音序查字典。部首查字法先找到部首所在页面,然后再数数除去部首有几画,便可找到相应页码。音序查字法要求学生能准确找到声母对应的大写字母,然后通过音节找到相应页码。
(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认真阅读选文内容,锁定所填的范围第5自然段,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4)“对比”是指将两种事物并排列出,并使它们相互衬托、相互对照的描写方法。
(5)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选文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13.考查了找近义词的能力。顽皮:调皮。近义词为文中的“调皮”。好像:仿佛。近义词为文中的“仿佛"。
故答案为:调皮、仿佛
14.考查了部首查字法和音序查字法。“毁坏"的“毁”是左右结构,部首是 殳 ,音序查字法查大写字母H,音序是hui。
故答案为:殳、九、H、hui
15.考查了筛选句子的能力。阅读全文,结合句子“老人对树像对自己的孩子,从来舍不得毁坏,哪怕自己住的棚子没一根檀条,哪怕自己吃不上饭,生不起火,也没有毁过—棵树"可知答案。
故答案为: 老人对树像对自己的孩子,从来舍不得毁坏,哪怕自己住的棚子没一根檩条,哪怕自己吃不上饭,生不起火,也没有毁过一棵树。
16.考查了对写作手法及作用的理解。由句子中的“死后没有一副棺材"只留下了一片树林""可知,运用了对比写法,这样写的作用是更能表现出老人无怨无悔地植树造林的可贵精神。
故答案为:对比;更能表现出老人无怨无悔地植树造林的可贵精神。
17.考查了对句子的理解。结合文章内容可知,老人把自己也种进了树里,是老人与树已经融为一体了,树就是老人的化身,是老人精神的体现,老人心中只有树。这句话写出了种树老人完全彻底的奉献精神。故选B。
故答案为: B
三、写作题(30分)
18.(2023·江源)习作
亲爱的同学们,在你们的成长历程中,一定懂得了许多:懂得了努力学习,懂得了孝敬父母,懂得了尊重他人,懂得了珍惜时间……请以“我懂得了 ”为题,记下自己的成长故事和感悟。
要求:⑴选取典型事例,将事情写具体,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⑵不少于450字。
【答案】我懂得了诚信 上周六,我和爸爸上街买东西。我想买豆腐干吃,爸爸给了我五元钱。谁知营业员阿姨在忙乱中竟鬼使神差地找给我九元五角钱。我刚想把钱还给营业员阿姨,可转念一想:反正没有人知道,不要白不要,这钱我就先帮你“保管”吧!这多找的五元钱对我来说,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啊!平日让人眼馋的橡皮擦、圆珠笔、自动笔……这时一股脑儿地挤进了我的脑门。
可是,一想到这,我心里总是感到爸爸、妈妈、老师、同学等每个人都用眼睛看着我,仿佛都知道我做了亏心事。所以,我一直不敢用这钱。每当我看到同学们在嘀嘀咕咕地说悄悄话,头还不时地往我这边看,心里就十分害怕。这种提心吊胆的日子真难熬啊!放学路上,我无精打采地走着。这时好朋友XXX来了,眉飞色舞地说:“XX,我请客。”“为什么?”“我做了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钱是妈妈奖赏我的!”“什么了不起的事?”我紧追不舍。XXX说:“请听我慢慢道来。
今天中午,我去买肉饼吃,忙乱之中,阿姨多找了我二十元钱,当时,我全然不知。在回家的路上,我才发现。这时,天正下起了大雨,我就冒着雨跑到那个店,把钱还给了阿姨。可我回到家时,却变成了落汤鸡。妈妈责怪我在路上玩的时间太长了,我就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她……”我听到这里,觉得自己无地自容,撒腿就跑,把五元钱还给了阿姨。说来也怪,当我办完这件事后,顿时觉得天空晴朗了许多,浑身像松了绑似的,一下子轻松多了,好像连树上的鸟儿也在叽叽喳喳地夸奖我呢!
经过了这件事,我懂得了一个道理:诚实比金钱更重要。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本次习作为半命题作文。要求以“我懂得了 "为题,写一篇作文,内容要完整,不少于400字。在写这篇习作时,首先要明确,是写自己懂得了什么,可以是尊重、友谊、宽恕、感恩等,然后回忆成长过程中的哪件事情让自己印象最深刻,明白了什么道理,把它写下来,写出自己得感受和心路历程。写作时要合理安排材料,重点部分要详细写,其他部分可略写,还要注意语句要通顺,用词要恰当。写作过程中注意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及修辞手法,用到积累的好词佳句。
故答案为:
【点评】本文小作者叙述了自己的一次亲身经历,心理活动描写得很生动,情感也很真挚,词语运用得很好,在叙述自已经历的同时,结尾处也起到了教育人的作用。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