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2.1课《长征胜利万岁》课件(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2.1课《长征胜利万岁》课件(共3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31 19:43: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长征胜利万岁》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修上册
第一单元
初步导入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毛主席的诗词用铿锵的声音喊出了红军的英雄气概。作为跨越两万五千里的他们在旅途中发生了什么故事,又有什么精彩的瞬间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杨成武的力作《长征胜利万岁》。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及相关知识,识记理解文中词语。
2.概括文章事件,掌握文本写作手法并识别运用。
3.通过阅读革命回忆录(节选)中长征胜利的故事,学习长征精神。

知人论世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拓展延伸




知人论世
杨成武(1914年10月27日—2004年2月14日),福建省长汀县客家人,是中共的优秀党员,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任红1军团第1师政治委员,指挥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为创建新中国立下了不朽功勋。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55年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一)作者简介
知人论世
本来选自《杨成武回忆录》,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事件。文章节选的内容,记述的是红四团和中央红军经过一年多艰苦卓绝的长征,到达陕北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击退“二马”骑兵;中央召开全军干部会议,毛泽东宣布红军长征胜利等事件。
(二)写作内容
知人论世
相关链接
长征的基本知识
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知人论世
相关链接
长征的基本路线
瑞金→突破第四道防线→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陕北吴起会师(1935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1936年10月9日)→宁夏西吉县将台堡会师(1936年10月22日)。
知人论世
(三)题解
《长征胜利万岁》是这篇课文的标题,表明了长征胜利的基本事实,可以从这个题目里感受到长征胜利的来之不易和作者的自豪之情。

(一)字音检测
整体感知
跋涉(bá ) 追剿(jiǎo ) 千军雷霆(tíng ) 寒暄(xuān )
彝(yí ) 黔(qián ) 寒噤(jìn )
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运筹帷幄:常指在后方决定作战方案。也泛指主持大计,考虑决策。
秋高气爽:形容秋天天空晴朗明净,气候凉爽宜人。
整体感知
(二)文本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标画重点信息,找到逻辑线索。
2.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究,概括文章内容及重要事件。
整体感知
(二)文本感知
第一部分(第1-8段):我们终于抵达了陕北吴起镇。
第二部分(第9-22段):毛泽东指挥长征最后一仗 (吴起镇战斗 )。
第三部分(第23-46段):中央召开全军干部会议,毛主席宣布长征胜利。
整体感知
(二)文本感知
重要事件:
红四团到达吴起镇
吴起镇战斗
中央召开全军干部会议
毛泽东同志宣布长征胜利

深入探究
探究一:赏手法
1.文中作者运用了哪些不同的手法,来表现红军指战员到达北后无比兴奋和激动的心情。
①人物动作行为描写。如:红四团的指战员与边区苏维埃政府的同志“互相親贺,互诉衷肠”的行为描写。
②人物心动描写。如:“我们都很高兴”,见到区苏维埃政府的牌子“像见到久别重逢的亲人”,“我们仍穿着单衣,但情绪很高,心里始终觉得是热乎乎的”,“我的心情和同志们样,十分激动”等。
深入探究
探究一:赏手法
1.文中作者运用了哪些不同的手法,来表现红军指战员到达北后无比兴奋和激动的心情。
③环境描写。如:开头部分“吴起镇披着灿烂的阳光在欢迎我们”,灿烂的阳光烘托出指战员灿烂的心情;文末部分“这时太阳在天空露出了笑脸,阳光灿烂”,太阳的笑脸就是在烘托和映射指战员的笑脸。
深入探究
探究二:品内容
1.作者回忆全军干部大会,为什么要插入和小平同志的对话?
①表现出红军内部之间的团结、友善以及顾全大局。
②展现出红军对内部同志的关心和爱护。
③表现长征胜利后,作者以及红军内部的欢欣和革命乐
观主义精神。
深入探究
探究二:品内容
2.杨成武回忆中,为什么要这么大篇幅的写毛泽东的发言?
①展现出毛泽东的领袖气质,表现作者对毛泽东的钦佩和尊敬之情。
②通过毛泽东的发言,总结红军长征的情况,总结长征精神。
③表现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表现长征胜利后的激动和兴奋。
深入探究
探究二:品内容
3.如何理解毛主席“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和在当时的意义。
①毛主席对长征的总结和评价,使文章从上文写红军指战员对长征胜利的激动和兴奋,上升到对长征胜利的理性认识层面,是文章内容的深入与推进,使读者能够更全面、准确、深入地理解长征胜利的意义。同时,以长征的史无前列、长征的伟大和长征精神,为节选部分的标题“长征胜利万岁”做了一个必要有力的注脚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长征这一壮举的高度赞扬,是对长征胜利的一种源于理想信念的热情欢呼。
深入探究
探究二:品内容
3.如何理解毛主席“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和在当时的意义。
②毛主席这句话使红军指战员的革命信念更加坚定,激发了红军指战员对革命胜利的信心。在当时红军长征损失巨大,革命力量锐减得情况下,有利于及时打消有可能在一些人心里产生的消极悲观情绪,使红军指战员认识到共产党和红军力量的伟大,认识到所从事的事业的伟大,看到革命的光明前途,坚定理想信念,增强革命胜利的信心。
深入探究
探究二:品内容
4.请结合本文内容谈一谈你了解的长征精神。
中国工农红军经历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红军指战员在长征途中表现出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的忠诚、坚定的信念,表现出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无产阶级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创造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集中体现为: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最显著特点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深入探究
探究三:析形象
1.这篇文章展现了红军战士们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这篇文章通过描写红军战士们歼灭敌人的追剿骑兵团,刻画了红军战士们骁勇善战、有勇有谋的形象;通过描写红军战士们消灭反动民团,刻画了红军战士们为人民服务、热爱人民的形象;通过描写红军战士们见到区苏维埃政府的牌子时感到亲切,刻画了红军战士们热爱中国共产党的形象;通过对长征过程的描述,刻画了红军战士们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形象。
艺术特色
(1)感情充沛,语言精炼。
这篇回忆性文章充满了充沛的情感,作者字里行间洋溢着欣喜和自豪,充满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全篇语言精炼简洁,生动活泼,可读性强。
(2)记叙准确,可信度高。
作者在文中引用了很多会议材料和人物讲话,并记述了很多细节,使文章显得准确而可信。
艺术特色
(3)叙述方法多样。
在记叙三件事情时,作者使用了多种方法,例如人物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景物描写等,使这篇记叙性散文充满了文学性。

拓展延伸
拓展一:各抒己见
在追寻中国梦的今天,许多的团体和组织开展了一系列“重走长征路”的系列活动。请你根据自己对长征的了解,说一说“再走长征路”有哪些意义。
拓展延伸
拓展一:各抒己见
观点一:走长征路,可真切感受到长征路上的苦难与辉煌。
在漫漫征途中,红军将士同敌人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20余座,穿越了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用顽强意志征服了人类生存极限。数字充满张力,却显得“抽象”,真正走上长征路,走到那一个个浸透了奋斗泪泉、洒遍了牺牲血雨的地方,更能感受到长征的艰辛与伟大,更能感受到先烈的如磐意志。。
拓展延伸
拓展一:各抒己见
观点二:走长征路可以坚定人们的理想信念,塑造精神品质。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习惯快节奏的生活,对于很多事物及理念,往往都是浅尝辄止,没有深入学习的兴趣和毅力。通过“重走长征路”的活动,可以帮助人们在实际行动中感受当年红军的行动和精神,从而坚定人们自身的理想信念,塑造顽强拼搏、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
拓展延伸
拓展二:据史谈今
“长征精神”多少年来一直激励着无数人奋斗向前。在高速发展的今天,“长征精神”是否还有其存在的价值,请你结合生活实际及本节课所学内容,谈一谈你的感受和认识。
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同步配套习题。
2.结合对本文的思考,写一篇以“长征精神伴我行”为主题的文章。
《长征胜利万岁》
感谢观看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修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