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23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一、积累运用。
1.(2023·泗水)写一写。
默写郑燮《竹石》,注意行款整齐,力求美观。
【答案】 竹石
清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知识点】古诗词默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所学汉字的书写能力。认真抄写题目中的句子,补充完整时,将字写工整、正确、舒展、美观。注意布局合理,行款整齐,书写“郑燮”“破岩”“千磨万击”“坚劲”,不要写错别字。
【点评】写好汉字是终生学习与发展的一项必备技能,小学生养成书写规范的习惯,对我们的成长以及未来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2.(2023·泗水)根据语境,读拼音写词语。
(1)shū jí 是朋友,阅读会让你获得知识,走向未知的lǐng yù ,chōng yíng 自己,希望之火才会为你diǎn rán 。
(2)只有打开心灵之窗,才会看见míng mèi 的阳光,才能摆脱wú 1iáo 、jì mò 的生活,遇到困难才不会pái huái 。
【答案】(1)书籍;领域;充盈;点燃
(2)明媚;无聊;寂寞;徘徊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分析】(1)书写时注意,“书籍”的“籍”是上下结构,偏旁是:“ ”,不要写成“藉”;“领域”都是左右结构,“域”偏旁是:“土”,不要写成“或”;“充盈”的“盈”部首是:皿,是上下结构,不要写成“莹”;“点燃”的“燃”偏旁是: 火 ,是左右结构;
(2)“明媚”都是左右结构,“媚”偏旁是:女;“无聊”注意“聊”不要写成“料”;“寂寞”都是上下结构,不要写成“淑莫”;“徘徊”的偏旁都是:彳,都是左右结构,不要写成“排淮”。
故答案为:(1)书籍、领域、充盈、点燃;(2)明媚、无聊、寂寞、徘徊
【点评】考查了看拼音写词语。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词语即可。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一是要正确拼读所给音节,二是要会正确书写相应的词语。
3.(2023·泗水)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炽(zhì)热 抽噎(yē) 花圃(pú) 锲而不舍(qì)
B.汤匙(chí) 藤蔓(màn)依偎 (wèi) 蓄养(xù)
C.追悼(dào) 尽管(jǐn) 憎恶(wù) 正月(zhēng)
D.演绎(yì) 栖息(xī) 鄙夷(bí) 处境(chū)
【答案】C
【知识点】字音
【解析】【分析】A.有误。“炽热”的“炽”读作“chì”。“花圃”的“圃”读作“pǔ”。“锲而不舍”的“锲”读作“qiè”。
B.有误。“蔓”为多音字。读“màn”时,义同“蔓(wàn)”。用于合成词“蔓延”“蔓草”等。读"“wàn”时,意为植物成细条状而不能直立的长茎。故“藤蔓”的“蔓”读作“wàn”。“依偎”的“偎”读作“wēi”。
C.正确。
D.有误。“演绎”的“绎”读作“yì”。“栖息”的“栖”读作“qī”。“鄙夷”的“鄙”读作“bǐ””。“处”为多音字。读“chǔ”时,意为处罚;置身在(某地、某种情况等)。读“chù”时,意为地方。故“处境”的“处”读作“chǔ”。
故答案为: C
【点评】考查了汉字读音。我们要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掌握汉语拼音,音节是中心,声韵调是基础,注意平时大量练习,熟能生巧。
4.(2023·泗水)句子游乐场
(1)照样子,写句子。
例:生气:他认出了那个骗子,一把抓住它,两眼冒火。
喜欢:
(2)“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是“人逢喜事精神爽”的具体表现。请你从下面的情境中选择一个,写一写自己心情好时的状态。
放学路上 超市可以自由进出 儿童节收到礼物
(3)下面的句子有几处错误,请用修改符号改正。
那些雨嘀欢快地落下来,有的落在屋檐上,有的有的酒在田野里,有的树枝上挂在,还有的跟随着小溪奔流进大海。
【答案】(1)小女孩太喜欢糖果了,恨不得整个世界都是糖果做的。
(2)儿童节收到礼物:儿童节收到礼物后,小明觉得平时要半小时走的路五分钟就到了,小草和他点头,花儿和他微笑。
(3)那些雨滴欢快地落下来,有的落在屋檐上,有的洒在田野里,有的挂在树枝上,还有的跟随着小溪奔流进大海。
【知识点】修改病句;仿写;其他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1)考查句子仿写。例句用夸张手法,据此仿写。
(2)考查情景写话。要围绕“高兴”写具体。
(3)考查修改病句。“雨嘀”错字,改为“雨滴”;“有的有的”重复,留下一个;“酒在田野里”错字,改为“洒在田野里”;“有的树枝上挂在”语序有误,改为“有的挂在树枝上”。
故答案为: (1)小女孩太喜欢糖果了,恨不得整个世界都是糖果做的。(2)儿童节收到礼物:儿童节收到礼物后,小明觉得平时要半小时走的路五分钟就到了,小草和他点头,花儿和他微笑。(3)那些雨滴欢快地落下来,有的落在屋檐上,有的洒在田野里,有的挂在树枝上,还有的跟随着小溪奔流进大海。
【点评】考查了语句改写、修改病句、情景写话。作答此类题要求我们掌握各种句式的基本特点,明确题目要求,然后进行改写。改写句子要看清题干要求,一般情况下只改变句式而不改变句意,需要掌握各种句式的基本特点。
5.(2023·泗水)根据语境填空.
(1)“ ,当春乃发生。”春天是一年当中生命复苏的季节,春草萌发,就像韩愈诗中所写的那样,“天街小雨润如酥, 。”
(2)李明被老师批评后,心想:老师的话虽然刺耳,但句句都是为自己好。这正是“ , 。”
(3)要做什么样的人?习近平总书记引用王冕的诗句:“不要人夸好颜色, ”告诉我们要做一个务实苦干、不图虚名的人。
(4)《为人民服务》是 在 同志追悼会上所做的演讲。他引用了中国古代文学家 的名言“人固有一死, , 。”
【答案】(1)好雨知时节;草色遥看近却无
(2)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3)只留清气满乾坤
(4)毛泽东;张思德;司马迁;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知识点】格言、名言;谚语;惯用语、俗语;古诗词填空
【解析】【分析】(1)考查古诗文默写。结合题干中的诗句“当春乃发生”,可知填写的上句诗是“好雨知时节”。结合题干中的诗句“天街小雨润如酥”,可知填写的下句诗是“草色遥看近却无”。
(2)考查谚语。“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中肯的劝告或批评,就如同苦口的良药,虽然听起来难受,实际上对自己的行为大有裨益。
(3)考查古诗文默写。结合题干中的诗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可知填写的下句诗是“只留清气满乾坤”。
(4)考查课文理解、名言警句。《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做的演讲。文章通过悼念张思德,讲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司马光的名句,意思是:人生本来就有一死,但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的却比鸿毛还轻。
故答案为: (1)好雨知时节、草色遥看近却无;(2)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3)只留清气满乾坤;(4)毛泽东、张思德、司马迁、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点评】考查了古诗文默写、谚语俗语及惯用语、课文理解、名言警句。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名言警句易于流传。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优美句段及诗歌名句的积累与诵读,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6.(2023·泗水)整本书阅读。
(1)《骑鹅旅行记》是世界著名的童话故事,作者是 (国籍)的塞尔玛 拉格洛芙。故事中尼尔斯的父母把尼尔斯留在家里,他们去了 。作品中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其中你最喜欢的一个故事是 。
(2)《鲁滨逊漂流记》鲁滨逊在岛上生活了 年后,终于回到了英国。在荒岛上,他克服了很多困难,其中一个是 ,他克服困难的方法是 。
(3)《汤姆 索亚历险记中》的主人公汤姆是一个 的孩子。
(4)读经典名著时,你用过的读书方法有① ;② 。
【答案】(1)瑞典;教堂;尼尔斯被小狐仙变成像大拇指般大小
(2)28;生病没有药;嚼烟叶
(3)爱自由、爱冒险
(4)“精读”与“略读”并举;结合影视作品阅读。
【知识点】作者作品;《鲁滨逊漂流记》;《骑鹅旅行记》;《汤姆·索亚历险记》
【解析】【分析】(1)《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是瑞典女作家塞尔玛·拉格洛夫创作的童话,主要写了小男孩尼尔斯玩皮透顶,特别喜欢虐待小动物,结果被小狐仙变成像大拇指般大小。尼尔斯为了逃避动物们的追逐,爬到了家鹅的身上。没想到家鹅神奇地飞上天,和大雁们一起旅行。于是尼尔斯开始了漫长而又危险的骑鹅旅行。通过这次奇异的旅行,尼尔斯增长了很多见识,结识了朋友,也碰到过好凶恶阴险的敌人。他在种种困难和危险中受到了锻炼,最后尼尔斯回到了家中,恢复原形,变成了一个好孩子。故事中尼尔斯的父母把尼尔斯留在家里,他们去了教堂。写出自己喜欢的故事。
(2)《鲁滨逊漂流记》该作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克鲁索((Robinson Crusoe)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一生志在遨游四海。一次在去非洲航海的途中遇到风暴,只身漂流到一个无人的荒岛上,开始了段与世隔绝的生活。他凭着强韧的意志与不懈的努力,在荒岛上顽强地生存下来,经过28年2个月零19天后得以返回故乡。写一个他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
(3)《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小说家马克·吐温1876年发表的长篇小说。小说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上半世纪美国密西西比河畔的一个普通小镇上。主人公汤姆·索亚天真活泼、敢于探险、追求自由,不堪忍受束缚个性、枯燥乏味的生活,幻想干一番英雄事业。
(4)写出自己阅读经典名著的方法。
故答案为: (1)瑞典、教堂、尼尔斯被小狐仙变成像大拇指般大小;(2)28、生病没有药、嚼烟叶;(3)爱自由、爱冒险;(4)“精读”与“略读”并举、结合影视作品阅读。
【点评】考查了作家及其作品、经典名著、阅读策略和方法。广义的文学常识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及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答题的关键是熟知文学常识,根据自己的积累作答。
二、阅读理解
(2023·泗水)短文阅读。
草书大王
张丞相好书而不工。当时流辈皆讥笑之。丞相自若也。一日得句,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当波险处,侄罔然而止。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张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垢其侄曰:“汝胡不早问,至于忘之。”
【注释】流辈:人们。自若:像自己原来的样子,不变常态。得句:得到佳句。险波处:书法中笔画怪异的地方。垢:责骂。胡:为什么。
7.下列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喜欢)
B.使侄录之(录音)
C.侄罔然而止(迷惑不解的样子)
D.执所书问曰(写的字)
8.通读全文,你觉得张丞相是一个( )的人。
A.满腹经纶 B.能说会道 C.才华横溢 D.自以为是
9.用自己的句话说说画线句子的意思。
10.你觉得这则故事中该责怪的人是谁?为什么?
【答案】7.B
8.D
9.张丞相看了很久,也不认识纸上写的字。
10.张丞相自己。他写字不够工整,被人讥笑还不改正。
【知识点】课外文言文阅读
【解析】【点评】文言文的学习要多读、多背,多积累文言字词。只要理解了文章的意思,所有的题目也就和现代文的阅读相同了,所以平时学习中要背会课文,还要懂得文章的意思。
7.考查了字词解释。A、C、D正确。B.有误。根据译文“让侄子帮他抄录下来”可知“录”译为:抄录。
故答案为:B
8.考查了形象分析。根据“丞相自若也”“汝胡不早问,至于忘之。”可知张丞相是一个自以为是的人。故选D。
故答案为:D
9.考查了句子翻译。根据积累逐字翻译即可:张丞相看了很久,也不认识纸上写的字。
故答案为:张丞相看了很久,也不认识纸上写的字。
10.考查了拓展延伸。根据“张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可知该责怪的人是张丞相自己。他写字不够工整,被人讥笑还不改正改正。
故答案为:张丞相自己。他写字不够工整,被人讥笑还不改正。
(2023·泗水)阅读理解
爱,从来不卑微
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为生命中的某些问题所困扰,譬如关于人生价值,关于人间真情等等。心灵的空间里满是楼宇隔绝起来的如壁的冷漠,使我因为这个年龄而丰盈起来的心像一株水仙在沙漠里渐渐干枯。
一个午后,校园里播放着一首不知名的歌曲,我和几个同学站在一栋楼房的角落里聊天,面前的桌子上摆着为灾区孩子们募捐的纸箱。为了引起过往行人的注意.我们把一组放大的黑白照片贴在一块长幅的红布上,照片上的那些孩子坐在用帐篷搭起的教室里,纯真而渴求的目光齐刷刷地望着前方。
在离我们不远的地方——学校西三食堂前的路旁,放着几只超负荷的垃圾箱,我每次拎着饭盒掩鼻而过时,总看到一个老头正专注地用铲子或手翻腾着什么。久而久之,便带着很多的不屑,眼熟了这个蓄着半撮白胡子的可怜的老头。
我没有在意这个拾垃圾老头的到来。他佝偻着身子吃力地背着脏兮兮的尼龙袋从我面前走过时,忽然停下来,在那幅红布面前站定,眯着眼仔细地瞧着那组照片,很久才从一张移向另一张。我不禁哑然失笑,一旁的伟子拽拽我:“小心点,别不留神让他把捐赠的衣服当垃圾收跑了!”
我笑笑,低头清理那些或大或小、或新或旧的捐款。突然感觉眼前有什么东西在晃动。我吃惊地抬起头,老头不知何时已来到了我的面前,一只枯黑得像老松树皮的手抖抖地递过来十元钱。
我惊讶得不知怎么办才好,回过神时,他已把钱放到了桌上,摆摆手,像完成了一个伟大使命似的微昂着头离开了。
我仍呆呆地站着,望着他佝偻着远去的背影,一股莫名的敬意从心底缓缓流过。这个曾在我眼中渺小而卑微的生命,以他朴实的力量深深震撼了我。
在真情有些消瘦的年代里,这位或许因为贫穷而被人们淡忘了的老人,却用生命里那条流着朴实的爱的血脉,尽了许多人冷漠地认为是义务的一点责任。
心中种种命题忽然有了答案——在我们只知用华丽的文字呼喊爱渐迷失的时候,又有多少真正宝贵的东西被自己不屑地丢掉。老人弓腰拾起的,难道仅仅是我们丢弃的垃圾吗?
11.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12.读第8自然段划横线的句子,回答:
①“消瘦“一词的含义是什么?
②为什么说老人的生命里流着朴实的爱的血脉?
13.你觉得老人弓腰拾起的,除了我们丢弃的垃圾还有什么?
14.老人的善举让“我”产生了“莫名的敬意”,甚至在他远去之后“我”仍然呆呆地站着。如果你是文中的“我”,此时,你最想对老人说什么?
【答案】11.老人弓腰捡到的,不仅仅是我们丢弃的垃圾。
12.①这里指感情淡漠。②因为老人是把帮助他人当作自己应尽的一份责任,而不是所谓的“义务”。
13.我们丢弃的还有真诚、良知、爱心。
14.曾经在我心里,有些看不起你,可你却用朴实的力量让我感受到人间的温情,让我发自内心地佩服您,尊敬您!
【知识点】叙事类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阅读题一般作答步骤:1.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2.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3.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4.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
11.本题考查句式转换。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去掉“难道……吗”等疑问词,句式由肯定变否定,句末符号由问号变为句号。即:老人弓腰捡到的,不仅仅是我们丢弃的垃圾。
故答案为:老人弓腰捡到的,不仅仅是我们丢弃的垃圾。
1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阅读“在真情有些消瘦的年代里,这位或许因为贫穷而被人们淡忘了的老人,却用生命里那条流淌着朴实的爱的血脉,尽了许多人冷漠地认为是义务的一点责任”可知,①“消瘦”原指身体瘦弱,这里指感情淡漠。②说老人的生命里流着朴实的爱的血脉,是因为老人是把帮助他人当作自己应尽的一份责任,而不是所谓的“义务”。
故答案为:①这里指感情淡漠。②因为老人是把帮助他人当作自己应尽的一份责任,而不是所谓的“义务”。
1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阅读“在真情有些消瘦的年代里,这位或许因为贫穷而被人们淡忘了的老人,却用生命里那条流淌着朴实的爱的血脉,尽了许多人冷漠地认为是义务的一点责任。”“心中种种问题忽然有了答案一一在我们只知用华丽的文字呼喊爱渐迷失的时候,又有多少真正宝贵的东西被自己不屑地丢掉。”可知,我们丢弃的还有真诚、良知、爱心。
故答案为:我们丢弃的还有真诚、良知、爱心。
14.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拓展延伸。要表达出对老人的愧疚和敬意之情即可。
故答案为:曾经在我心里,有些看不起你,可你却用朴实的力量让我感受到人间的温情,让我发自内心地佩服您,尊敬您!
三、习作天地
15.(2023·泗水)习作
在成长过程中,我们会经历很多事情,激动的、愤怒的、沮丧的、欣喜若狂的、追悔莫及的……请以《那件事,让我 》为题,写一篇习作。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答案】那件事,让我愧疚 我们大楼住有一位退休工人王爷爷。他今年六十多岁了,瘦瘦的身体,背有点驼,两鬓斑白。平常,他发现谁随地扔果皮、纸屑,总要上门唠唠叨叨地说几句。左邻右舍既怕他又敬他,都亲热地叫他“环保主任”。
一提这个“环保主任”,我总忘不了那件事。
那是前几天,妈妈叫我去倒垃圾。我提着一袋垃圾,慢吞吞地朝楼下走去。忽然,我在底层楼梯走廊角落边,发现了一个空纸箱。我眼珠骨碌一转,四下一瞧,没人,便将垃圾倒了进去,然后匆匆上楼。不巧,在二楼楼梯口碰到了王爷爷。我心里一惊,脸上直冒汗……不好,这下子准挨骂。我硬着头皮,想与王爷爷擦肩而过。不料,王爷爷拉住我说:“李婧,今天又帮妈妈做事,真乖。”我脸上直发热,慌慌张张地跑上楼去。
晚上,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生怕纸箱里的秘密被王爷爷发现。
一连几天,那个纸箱竟安然无恙。以后,它自然就成了我家垃圾的“收藏箱”。
一天放学后,我一踏进大楼走廊就愣住了。那个纸箱不知被谁的自行车给撞倒了,整个垃圾全部翻倒在地上,臭气熏天。糟了,这下闯祸了。我忐忑不安地往楼上走。真是无巧不成书,又撞见了王爷爷。只见他一手拿扫帚,一手拿簸箕,边走边唠叨:“是哪个缺德鬼,将垃圾倒在这里,污染环境。这又不是垃圾箱……”我心里发虚,装着没听见,连忙跑回家。
回到家,我不安地站在阳台上想着王爷爷弓着背,吃力地扫垃圾的样子,我的眼睛湿润了……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本次习作为半命题作文,要求以“那件事,让我 ”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生活中,有许多事让我们难忘或有着深刻的体验,有的让我们感动,有的让我们后悔,有的让我们高兴……选择一件你体验深刻,难忘的事去写。写时要注意感情真实,能紧紧围绕一个中心把意思将自己心事表达清楚,能进行生动而细致地描述。做到段落层次分明,有一定的逻辑性和思想内涵。写作时要合理安排材料,重点部分要详细写,其他部分可略写,还要注意语句要通顺,用词要恰当。写作过程中注意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及修辞手法,用到积累的好词佳句。
【点评】这篇文章作者通过对“那件事”的细致描述,引发内心的“愧疚”,从而悟出人生的真谛。文章对“我倒垃圾”的描写细腻生动,“我眼珠骨碌一转,四下一瞧,没人,便将垃圾倒了进去”,很有感染力。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23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一、积累运用。
1.(2023·泗水)写一写。
默写郑燮《竹石》,注意行款整齐,力求美观。
2.(2023·泗水)根据语境,读拼音写词语。
(1)shū jí 是朋友,阅读会让你获得知识,走向未知的lǐng yù ,chōng yíng 自己,希望之火才会为你diǎn rán 。
(2)只有打开心灵之窗,才会看见míng mèi 的阳光,才能摆脱wú 1iáo 、jì mò 的生活,遇到困难才不会pái huái 。
3.(2023·泗水)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炽(zhì)热 抽噎(yē) 花圃(pú) 锲而不舍(qì)
B.汤匙(chí) 藤蔓(màn)依偎 (wèi) 蓄养(xù)
C.追悼(dào) 尽管(jǐn) 憎恶(wù) 正月(zhēng)
D.演绎(yì) 栖息(xī) 鄙夷(bí) 处境(chū)
4.(2023·泗水)句子游乐场
(1)照样子,写句子。
例:生气:他认出了那个骗子,一把抓住它,两眼冒火。
喜欢:
(2)“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是“人逢喜事精神爽”的具体表现。请你从下面的情境中选择一个,写一写自己心情好时的状态。
放学路上 超市可以自由进出 儿童节收到礼物
(3)下面的句子有几处错误,请用修改符号改正。
那些雨嘀欢快地落下来,有的落在屋檐上,有的有的酒在田野里,有的树枝上挂在,还有的跟随着小溪奔流进大海。
5.(2023·泗水)根据语境填空.
(1)“ ,当春乃发生。”春天是一年当中生命复苏的季节,春草萌发,就像韩愈诗中所写的那样,“天街小雨润如酥, 。”
(2)李明被老师批评后,心想:老师的话虽然刺耳,但句句都是为自己好。这正是“ , 。”
(3)要做什么样的人?习近平总书记引用王冕的诗句:“不要人夸好颜色, ”告诉我们要做一个务实苦干、不图虚名的人。
(4)《为人民服务》是 在 同志追悼会上所做的演讲。他引用了中国古代文学家 的名言“人固有一死, , 。”
6.(2023·泗水)整本书阅读。
(1)《骑鹅旅行记》是世界著名的童话故事,作者是 (国籍)的塞尔玛 拉格洛芙。故事中尼尔斯的父母把尼尔斯留在家里,他们去了 。作品中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其中你最喜欢的一个故事是 。
(2)《鲁滨逊漂流记》鲁滨逊在岛上生活了 年后,终于回到了英国。在荒岛上,他克服了很多困难,其中一个是 ,他克服困难的方法是 。
(3)《汤姆 索亚历险记中》的主人公汤姆是一个 的孩子。
(4)读经典名著时,你用过的读书方法有① ;② 。
二、阅读理解
(2023·泗水)短文阅读。
草书大王
张丞相好书而不工。当时流辈皆讥笑之。丞相自若也。一日得句,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当波险处,侄罔然而止。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张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垢其侄曰:“汝胡不早问,至于忘之。”
【注释】流辈:人们。自若:像自己原来的样子,不变常态。得句:得到佳句。险波处:书法中笔画怪异的地方。垢:责骂。胡:为什么。
7.下列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喜欢)
B.使侄录之(录音)
C.侄罔然而止(迷惑不解的样子)
D.执所书问曰(写的字)
8.通读全文,你觉得张丞相是一个( )的人。
A.满腹经纶 B.能说会道 C.才华横溢 D.自以为是
9.用自己的句话说说画线句子的意思。
10.你觉得这则故事中该责怪的人是谁?为什么?
(2023·泗水)阅读理解
爱,从来不卑微
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为生命中的某些问题所困扰,譬如关于人生价值,关于人间真情等等。心灵的空间里满是楼宇隔绝起来的如壁的冷漠,使我因为这个年龄而丰盈起来的心像一株水仙在沙漠里渐渐干枯。
一个午后,校园里播放着一首不知名的歌曲,我和几个同学站在一栋楼房的角落里聊天,面前的桌子上摆着为灾区孩子们募捐的纸箱。为了引起过往行人的注意.我们把一组放大的黑白照片贴在一块长幅的红布上,照片上的那些孩子坐在用帐篷搭起的教室里,纯真而渴求的目光齐刷刷地望着前方。
在离我们不远的地方——学校西三食堂前的路旁,放着几只超负荷的垃圾箱,我每次拎着饭盒掩鼻而过时,总看到一个老头正专注地用铲子或手翻腾着什么。久而久之,便带着很多的不屑,眼熟了这个蓄着半撮白胡子的可怜的老头。
我没有在意这个拾垃圾老头的到来。他佝偻着身子吃力地背着脏兮兮的尼龙袋从我面前走过时,忽然停下来,在那幅红布面前站定,眯着眼仔细地瞧着那组照片,很久才从一张移向另一张。我不禁哑然失笑,一旁的伟子拽拽我:“小心点,别不留神让他把捐赠的衣服当垃圾收跑了!”
我笑笑,低头清理那些或大或小、或新或旧的捐款。突然感觉眼前有什么东西在晃动。我吃惊地抬起头,老头不知何时已来到了我的面前,一只枯黑得像老松树皮的手抖抖地递过来十元钱。
我惊讶得不知怎么办才好,回过神时,他已把钱放到了桌上,摆摆手,像完成了一个伟大使命似的微昂着头离开了。
我仍呆呆地站着,望着他佝偻着远去的背影,一股莫名的敬意从心底缓缓流过。这个曾在我眼中渺小而卑微的生命,以他朴实的力量深深震撼了我。
在真情有些消瘦的年代里,这位或许因为贫穷而被人们淡忘了的老人,却用生命里那条流着朴实的爱的血脉,尽了许多人冷漠地认为是义务的一点责任。
心中种种命题忽然有了答案——在我们只知用华丽的文字呼喊爱渐迷失的时候,又有多少真正宝贵的东西被自己不屑地丢掉。老人弓腰拾起的,难道仅仅是我们丢弃的垃圾吗?
11.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12.读第8自然段划横线的句子,回答:
①“消瘦“一词的含义是什么?
②为什么说老人的生命里流着朴实的爱的血脉?
13.你觉得老人弓腰拾起的,除了我们丢弃的垃圾还有什么?
14.老人的善举让“我”产生了“莫名的敬意”,甚至在他远去之后“我”仍然呆呆地站着。如果你是文中的“我”,此时,你最想对老人说什么?
三、习作天地
15.(2023·泗水)习作
在成长过程中,我们会经历很多事情,激动的、愤怒的、沮丧的、欣喜若狂的、追悔莫及的……请以《那件事,让我 》为题,写一篇习作。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 竹石
清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知识点】古诗词默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所学汉字的书写能力。认真抄写题目中的句子,补充完整时,将字写工整、正确、舒展、美观。注意布局合理,行款整齐,书写“郑燮”“破岩”“千磨万击”“坚劲”,不要写错别字。
【点评】写好汉字是终生学习与发展的一项必备技能,小学生养成书写规范的习惯,对我们的成长以及未来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2.【答案】(1)书籍;领域;充盈;点燃
(2)明媚;无聊;寂寞;徘徊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分析】(1)书写时注意,“书籍”的“籍”是上下结构,偏旁是:“ ”,不要写成“藉”;“领域”都是左右结构,“域”偏旁是:“土”,不要写成“或”;“充盈”的“盈”部首是:皿,是上下结构,不要写成“莹”;“点燃”的“燃”偏旁是: 火 ,是左右结构;
(2)“明媚”都是左右结构,“媚”偏旁是:女;“无聊”注意“聊”不要写成“料”;“寂寞”都是上下结构,不要写成“淑莫”;“徘徊”的偏旁都是:彳,都是左右结构,不要写成“排淮”。
故答案为:(1)书籍、领域、充盈、点燃;(2)明媚、无聊、寂寞、徘徊
【点评】考查了看拼音写词语。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词语即可。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一是要正确拼读所给音节,二是要会正确书写相应的词语。
3.【答案】C
【知识点】字音
【解析】【分析】A.有误。“炽热”的“炽”读作“chì”。“花圃”的“圃”读作“pǔ”。“锲而不舍”的“锲”读作“qiè”。
B.有误。“蔓”为多音字。读“màn”时,义同“蔓(wàn)”。用于合成词“蔓延”“蔓草”等。读"“wàn”时,意为植物成细条状而不能直立的长茎。故“藤蔓”的“蔓”读作“wàn”。“依偎”的“偎”读作“wēi”。
C.正确。
D.有误。“演绎”的“绎”读作“yì”。“栖息”的“栖”读作“qī”。“鄙夷”的“鄙”读作“bǐ””。“处”为多音字。读“chǔ”时,意为处罚;置身在(某地、某种情况等)。读“chù”时,意为地方。故“处境”的“处”读作“chǔ”。
故答案为: C
【点评】考查了汉字读音。我们要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掌握汉语拼音,音节是中心,声韵调是基础,注意平时大量练习,熟能生巧。
4.【答案】(1)小女孩太喜欢糖果了,恨不得整个世界都是糖果做的。
(2)儿童节收到礼物:儿童节收到礼物后,小明觉得平时要半小时走的路五分钟就到了,小草和他点头,花儿和他微笑。
(3)那些雨滴欢快地落下来,有的落在屋檐上,有的洒在田野里,有的挂在树枝上,还有的跟随着小溪奔流进大海。
【知识点】修改病句;仿写;其他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1)考查句子仿写。例句用夸张手法,据此仿写。
(2)考查情景写话。要围绕“高兴”写具体。
(3)考查修改病句。“雨嘀”错字,改为“雨滴”;“有的有的”重复,留下一个;“酒在田野里”错字,改为“洒在田野里”;“有的树枝上挂在”语序有误,改为“有的挂在树枝上”。
故答案为: (1)小女孩太喜欢糖果了,恨不得整个世界都是糖果做的。(2)儿童节收到礼物:儿童节收到礼物后,小明觉得平时要半小时走的路五分钟就到了,小草和他点头,花儿和他微笑。(3)那些雨滴欢快地落下来,有的落在屋檐上,有的洒在田野里,有的挂在树枝上,还有的跟随着小溪奔流进大海。
【点评】考查了语句改写、修改病句、情景写话。作答此类题要求我们掌握各种句式的基本特点,明确题目要求,然后进行改写。改写句子要看清题干要求,一般情况下只改变句式而不改变句意,需要掌握各种句式的基本特点。
5.【答案】(1)好雨知时节;草色遥看近却无
(2)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3)只留清气满乾坤
(4)毛泽东;张思德;司马迁;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知识点】格言、名言;谚语;惯用语、俗语;古诗词填空
【解析】【分析】(1)考查古诗文默写。结合题干中的诗句“当春乃发生”,可知填写的上句诗是“好雨知时节”。结合题干中的诗句“天街小雨润如酥”,可知填写的下句诗是“草色遥看近却无”。
(2)考查谚语。“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中肯的劝告或批评,就如同苦口的良药,虽然听起来难受,实际上对自己的行为大有裨益。
(3)考查古诗文默写。结合题干中的诗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可知填写的下句诗是“只留清气满乾坤”。
(4)考查课文理解、名言警句。《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做的演讲。文章通过悼念张思德,讲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司马光的名句,意思是:人生本来就有一死,但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的却比鸿毛还轻。
故答案为: (1)好雨知时节、草色遥看近却无;(2)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3)只留清气满乾坤;(4)毛泽东、张思德、司马迁、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点评】考查了古诗文默写、谚语俗语及惯用语、课文理解、名言警句。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名言警句易于流传。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优美句段及诗歌名句的积累与诵读,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6.【答案】(1)瑞典;教堂;尼尔斯被小狐仙变成像大拇指般大小
(2)28;生病没有药;嚼烟叶
(3)爱自由、爱冒险
(4)“精读”与“略读”并举;结合影视作品阅读。
【知识点】作者作品;《鲁滨逊漂流记》;《骑鹅旅行记》;《汤姆·索亚历险记》
【解析】【分析】(1)《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是瑞典女作家塞尔玛·拉格洛夫创作的童话,主要写了小男孩尼尔斯玩皮透顶,特别喜欢虐待小动物,结果被小狐仙变成像大拇指般大小。尼尔斯为了逃避动物们的追逐,爬到了家鹅的身上。没想到家鹅神奇地飞上天,和大雁们一起旅行。于是尼尔斯开始了漫长而又危险的骑鹅旅行。通过这次奇异的旅行,尼尔斯增长了很多见识,结识了朋友,也碰到过好凶恶阴险的敌人。他在种种困难和危险中受到了锻炼,最后尼尔斯回到了家中,恢复原形,变成了一个好孩子。故事中尼尔斯的父母把尼尔斯留在家里,他们去了教堂。写出自己喜欢的故事。
(2)《鲁滨逊漂流记》该作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克鲁索((Robinson Crusoe)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一生志在遨游四海。一次在去非洲航海的途中遇到风暴,只身漂流到一个无人的荒岛上,开始了段与世隔绝的生活。他凭着强韧的意志与不懈的努力,在荒岛上顽强地生存下来,经过28年2个月零19天后得以返回故乡。写一个他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
(3)《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小说家马克·吐温1876年发表的长篇小说。小说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上半世纪美国密西西比河畔的一个普通小镇上。主人公汤姆·索亚天真活泼、敢于探险、追求自由,不堪忍受束缚个性、枯燥乏味的生活,幻想干一番英雄事业。
(4)写出自己阅读经典名著的方法。
故答案为: (1)瑞典、教堂、尼尔斯被小狐仙变成像大拇指般大小;(2)28、生病没有药、嚼烟叶;(3)爱自由、爱冒险;(4)“精读”与“略读”并举、结合影视作品阅读。
【点评】考查了作家及其作品、经典名著、阅读策略和方法。广义的文学常识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及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答题的关键是熟知文学常识,根据自己的积累作答。
【答案】7.B
8.D
9.张丞相看了很久,也不认识纸上写的字。
10.张丞相自己。他写字不够工整,被人讥笑还不改正。
【知识点】课外文言文阅读
【解析】【点评】文言文的学习要多读、多背,多积累文言字词。只要理解了文章的意思,所有的题目也就和现代文的阅读相同了,所以平时学习中要背会课文,还要懂得文章的意思。
7.考查了字词解释。A、C、D正确。B.有误。根据译文“让侄子帮他抄录下来”可知“录”译为:抄录。
故答案为:B
8.考查了形象分析。根据“丞相自若也”“汝胡不早问,至于忘之。”可知张丞相是一个自以为是的人。故选D。
故答案为:D
9.考查了句子翻译。根据积累逐字翻译即可:张丞相看了很久,也不认识纸上写的字。
故答案为:张丞相看了很久,也不认识纸上写的字。
10.考查了拓展延伸。根据“张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可知该责怪的人是张丞相自己。他写字不够工整,被人讥笑还不改正改正。
故答案为:张丞相自己。他写字不够工整,被人讥笑还不改正。
【答案】11.老人弓腰捡到的,不仅仅是我们丢弃的垃圾。
12.①这里指感情淡漠。②因为老人是把帮助他人当作自己应尽的一份责任,而不是所谓的“义务”。
13.我们丢弃的还有真诚、良知、爱心。
14.曾经在我心里,有些看不起你,可你却用朴实的力量让我感受到人间的温情,让我发自内心地佩服您,尊敬您!
【知识点】叙事类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阅读题一般作答步骤:1.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2.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3.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4.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
11.本题考查句式转换。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去掉“难道……吗”等疑问词,句式由肯定变否定,句末符号由问号变为句号。即:老人弓腰捡到的,不仅仅是我们丢弃的垃圾。
故答案为:老人弓腰捡到的,不仅仅是我们丢弃的垃圾。
1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阅读“在真情有些消瘦的年代里,这位或许因为贫穷而被人们淡忘了的老人,却用生命里那条流淌着朴实的爱的血脉,尽了许多人冷漠地认为是义务的一点责任”可知,①“消瘦”原指身体瘦弱,这里指感情淡漠。②说老人的生命里流着朴实的爱的血脉,是因为老人是把帮助他人当作自己应尽的一份责任,而不是所谓的“义务”。
故答案为:①这里指感情淡漠。②因为老人是把帮助他人当作自己应尽的一份责任,而不是所谓的“义务”。
1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阅读“在真情有些消瘦的年代里,这位或许因为贫穷而被人们淡忘了的老人,却用生命里那条流淌着朴实的爱的血脉,尽了许多人冷漠地认为是义务的一点责任。”“心中种种问题忽然有了答案一一在我们只知用华丽的文字呼喊爱渐迷失的时候,又有多少真正宝贵的东西被自己不屑地丢掉。”可知,我们丢弃的还有真诚、良知、爱心。
故答案为:我们丢弃的还有真诚、良知、爱心。
14.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拓展延伸。要表达出对老人的愧疚和敬意之情即可。
故答案为:曾经在我心里,有些看不起你,可你却用朴实的力量让我感受到人间的温情,让我发自内心地佩服您,尊敬您!
15.【答案】那件事,让我愧疚 我们大楼住有一位退休工人王爷爷。他今年六十多岁了,瘦瘦的身体,背有点驼,两鬓斑白。平常,他发现谁随地扔果皮、纸屑,总要上门唠唠叨叨地说几句。左邻右舍既怕他又敬他,都亲热地叫他“环保主任”。
一提这个“环保主任”,我总忘不了那件事。
那是前几天,妈妈叫我去倒垃圾。我提着一袋垃圾,慢吞吞地朝楼下走去。忽然,我在底层楼梯走廊角落边,发现了一个空纸箱。我眼珠骨碌一转,四下一瞧,没人,便将垃圾倒了进去,然后匆匆上楼。不巧,在二楼楼梯口碰到了王爷爷。我心里一惊,脸上直冒汗……不好,这下子准挨骂。我硬着头皮,想与王爷爷擦肩而过。不料,王爷爷拉住我说:“李婧,今天又帮妈妈做事,真乖。”我脸上直发热,慌慌张张地跑上楼去。
晚上,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生怕纸箱里的秘密被王爷爷发现。
一连几天,那个纸箱竟安然无恙。以后,它自然就成了我家垃圾的“收藏箱”。
一天放学后,我一踏进大楼走廊就愣住了。那个纸箱不知被谁的自行车给撞倒了,整个垃圾全部翻倒在地上,臭气熏天。糟了,这下闯祸了。我忐忑不安地往楼上走。真是无巧不成书,又撞见了王爷爷。只见他一手拿扫帚,一手拿簸箕,边走边唠叨:“是哪个缺德鬼,将垃圾倒在这里,污染环境。这又不是垃圾箱……”我心里发虚,装着没听见,连忙跑回家。
回到家,我不安地站在阳台上想着王爷爷弓着背,吃力地扫垃圾的样子,我的眼睛湿润了……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本次习作为半命题作文,要求以“那件事,让我 ”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生活中,有许多事让我们难忘或有着深刻的体验,有的让我们感动,有的让我们后悔,有的让我们高兴……选择一件你体验深刻,难忘的事去写。写时要注意感情真实,能紧紧围绕一个中心把意思将自己心事表达清楚,能进行生动而细致地描述。做到段落层次分明,有一定的逻辑性和思想内涵。写作时要合理安排材料,重点部分要详细写,其他部分可略写,还要注意语句要通顺,用词要恰当。写作过程中注意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及修辞手法,用到积累的好词佳句。
【点评】这篇文章作者通过对“那件事”的细致描述,引发内心的“愧疚”,从而悟出人生的真谛。文章对“我倒垃圾”的描写细腻生动,“我眼珠骨碌一转,四下一瞧,没人,便将垃圾倒了进去”,很有感染力。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