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0张PPT。第三单元
第十一课 背 影 1.作者名片 2.背景介绍
本文写于1925年10月,当时作者在清华大学任教。1917年冬,作者祖母去世。父亲原任徐州烟酒公卖局局长,被解职。作者当时在北京大学哲学系读书,得知祖母去世,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本文记叙的就是这一段经历。1.正音辨形
奔丧( ) 妥帖( ) 簌簌( )
差使( ) 琐屑( ) 颓唐( )
交xiè( ) fù( )闲 pán( )跚
狼jí( ) shì( )干 举zhù( )
答案:sānɡ tuǒ sù chāi xiè tuí 卸 赋
蹒 藉 拭 箸﹒﹒﹒﹒﹒﹒2.据义填词
(1)_________:凄惨暗淡,不景气。
(2)_________:衰颓败落。
(3)_________:自己不能控制住感情。
(4)_________:表示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5)_________:看到(家庭败落的)严重情况,心里感到悲伤。
(6)_________:感情聚积在心里。
答案:(1)惨淡 (2)颓唐 (3)不能自已
(4)祸不单行 (5)触目伤怀 (6)情郁于中3.走进文本
(1)阅读全文,看看作者几次写到背影,分别是什么时候的背影。
答案:作者四次写到背影:①开头“最不能忘记”背影;②车站送别买橘子时的背影;③父子告别混在人群中的背影;④结尾读父亲来信泪光中浮现背影。
(2)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一是父亲对儿子的挚爱;二是儿子对父亲的怀念、怜惜和感伤之情。1.品析背影
四次背影,尤以车站送别时买橘子的背影最为感人,阅读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刻画了父亲买橘子时的背影?画出相关的句子并简要分析。
答案:外貌、衣着、动作。句子: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2)找出描写父亲去买橘子时有关动作的词语,并分析其妙处。
答案:“探”“穿”“攀”“缩”“倾”五个典型动词,描绘出了父亲穿过铁道、爬上月台买橘子的艰难情景,向我们展示了一位深沉地爱着自己儿子的慈父的背影,父亲对儿子的深深的爱意通过这一连串的动作含蓄地表现出来了。(3)文中一共写了四次背影,四次背影的出现各有什么作用?联系全文细细品味。
答案:①文章开头。作用:开篇点题,创设浓重的感情气氛。②车站送别。作用:浓墨详写,具体描绘背影,表现父亲爱子的深厚感情。③别后远景。作用:深化主题,远见背影消逝,背影淡而情愈深,离情别绪,催人泪下。④浮现背影。作用:首尾呼应,思念情深。2.体会情感
见到父亲背影时,作者流了四次泪,分别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阅读课文,填写下表。答案:【知识链接】
体会句子情感
散文的语句优美,句子中往往饱含深刻的情感。体会句子情感的步骤是:①认真读课文,先体会课文思想感情。②读句子,想想这个句子写的是谁,是写他的什么,表达了什么感情。③抓重点词,这些词突出了什么,体会感情。 体会句子饱含的思想情感的方法:
(1)首先要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再根据上下文,有时还要联系时代背景、作者写作目的等进行思考、推敲,才可以体会出句子表达的思想情感。
(2)本文语言朴素平实却蕴涵着深刻的情感。请在文中画出父亲送儿子上车过程说的四句话,并体会它们所蕴涵的情感。 ①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这一句是父亲担心茶房照顾不周,还是自己去放心。表现了父亲的关怀,唯恐“我”有闪失。
②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这一句是父亲担心儿子路上口渴。父亲对儿子是多么体贴入微啊!
③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这一句是说明父亲担心儿子能否顺利地到达北京,惦念着儿子的旅途平安。 ④进去吧,里边没人。
这一句是父亲担心行李的安全。表达出父亲对儿子的关爱,语言朴实,感情真挚。 文章很多语句都很平实,但都言浅而意深,使作者的感情从朴素的语句中自然真切地流露出来。分析这样的句子在文中的具体作用,是中考考查的一个方面。 【名师微博】示例:“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这句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答案:这是文章的文眼,总领全文,引出回忆,点出了文章的线索。这句话是朴素的叙述,却蕴涵着对父亲的深切思念之情。【沙场点兵】
“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你怎么理解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答案:结构上收束全篇,照应开头,使文章浑然一体。内容上,作者连用两个感叹号,更强烈地表达出了对父亲的思念之情。 依据图示,完成下题,归纳反思。
本文以______为线索组织材料,通过对父亲在浦口车站相别时____________的背影的刻画,表现了父子间的深挚感情。
答案:背影 望父买橘背
影开篇点题交代背景望父买橘别后思念难忘背影引出背影刻画背影再现背影父爱子课件8张PPT。第十二课 *甜甜的泥土 1.背景介绍
随着离异家庭的增多,离异家庭的子女教育问题和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如何让离异家庭的孩子获得应有的爱,如何让离异家庭的孩子心里有爱的阳光,使他们幸福成长,这是一个有爱心的人应当深思的问题。作者正是在这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驱使下,写下了这个感人的故事。 2.图解课文慈爱冷酷对比笑挖糖埋糖恐惧过去的妈妈现在的妈妈1.正音辨形
呼啸( ) 呆滞( ) 蓦地( )
àn( )淡 晕xuàn( ) shuàn( )净
答案:xiào zhì mò 黯 眩 涮﹒﹒﹒2.据义填词
(1)________:眼泪一下子从眼眶中涌出来。形容人因极度悲伤或极度欢喜而落泪。
(2)________:形容态度、声势凶猛而嚣张。
(3)________: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答案:(1)夺眶而出 (2)气势汹汹 (3)情不自禁3.走进文本
(1)找出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并概括故事情节。
开端:_____________ 发展:_____________
高潮:_____________ 结局:_____________
答案:开端:送奶糖(中午) 发展:分奶糖(下午)
高潮:埋奶糖(放学) 结局:奶糖融化(第二天)(2)围绕离异母亲和王小亮,选择你感触最深的语句,品味其中深情。
答案(示例):“一群唱着歌儿的孩子,跨出了校门……人影稀疏了,零落了,没有了。”
品味:我体会到一双热切的眼神在寻找她的孩子,直至人影疏散,这个画面使我们清晰地看到由期望到焦急再到失望的过程的母亲。(3)王小亮的遭遇已经很不幸了,作者为什么还要让“奶糖”被冰雪消融、渗入泥土呢?
答案:我们常常把大地比做母亲,因为它宽广、深厚,作者让奶糖化为甜甜的泥土,就是要告诉大家,人间的至爱亲情犹如宽广厚实的大地,无所不在,无处不有。课件8张PPT。第十三课 人琴俱亡 1.作者名片2.图解课文人琴俱亡手足情深人亡琴亡子
敬
先
亡不
悲
不
哭不
调
掷
地月
余
亦
卒1.古今异义
(1)子猷问左右
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表示左和右两个方向
(2)语时了不悲
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了解
(3)掷地云
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云朵
答案:(1)身边的人 (2)完全 (3)说﹒﹒(4)因恸绝良久
古义:_____________ 今义:常表原因
答案:于是﹒2.词类活用
子敬素好琴(名词用作动词,_______)
答案:弹琴﹒3.文言句式
(1)何以都不闻消息?(倒装句,“何以”即“以何”,疑问句宾语前置)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月余亦卒。(省略句,省略了主语“子猷”)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
(2)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死了。4.走进文本
(1)课文中哪些语句最能表现子猷与子敬的兄弟之情?
答案:“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了不悲”“都不哭”“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和“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2)“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你认为“不调”说明了什么?
答案:“不调”既是写实际的情况,也包含了“人琴俱亡”的凄凉,王子猷想弹琴来悼念亡弟,没想到人琴俱亡,触发了他心中无限的悲伤,因而“恸绝良久”“月余亦卒”。课件18张PPT。第十四课 我的母亲 1.作者名片 2.背景介绍
邹韬奋十三岁时慈母病逝,他成年之后回忆起母亲美丽、丰富的情感,能干的才具,可爱的性格,于是用饱蘸情感之笔写下了这篇回忆母爱的散文。1.正音辨形
憧憬( ) 女红( ) 瞥见( )
元xiāo( ) 惺sōnɡ( ) 歉jiù( )
答案:chōnɡ ɡōnɡ piē 宵 忪 疚﹒﹒﹒2.据义填词
(1)_________:健谈而且感人。
(2)_________:善于有步骤地引导、教育人,也泛指教导有方。
(3)_________:形容心中有事,翻来覆去不能入睡。
答案:(1)娓娓动听 (2)循循善诱 (3)辗转反侧3.走进文本
(1)阅读课文,填表说明关于母亲的几个生活片段。答案:(2)由上述内容可知,本文共叙述了关于母亲的四个生活片段,前三个片段基本上是按_______顺序安排的,从“两三岁”到“十岁”,而第四个片段却又回到“八岁”时,这一段在塑造母亲形象上侧重_______描写,作者通过写自己的感受来衬托母亲的形象。
答案:时间 侧面1.概括事件
(1)作者深情地回忆了关于母亲的哪几件事?请分别用一句话来进行概括。
答案:元宵夜背“我”观灯;喜爱看小说;怜惜“我”背书挨打;为“我”做针线活。
(2)通过几件事情的叙述,抒发了作者对母亲怎样的情感?
答案:怀念、赞美、痛惜。2.精读品味
精读课文中事例片段,找出最让你感动的话语、事例或细节,说说你动情的理由。
(1)请仿照下面的示例,对相关的描写进行批注或赏析。
【示例】选句1:我由现在追想当时伏在她的背上睡眼惺忪所见着她的容态,还感觉到她的活泼的、欢悦的、柔和的、青春的美。
思维点击:儿童眼中的美,就是谁对自己好,谁真心关爱自己,这是最单纯、最真挚的认识。
赏析:从幼儿的感觉中写出母亲可爱的形象,笔墨不多,但母亲的形象栩栩如生。选句2:往往讲到孤女患难,或义妇含冤的凄惨的情形,她两人便都热泪盈眶,泪珠尽往颊上涌流着。
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个细节真实而传神,表现了母亲感情丰富,对患难女性有着深切的同情心。选句3:我自己呜咽着背,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
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个细节描写,形象地表现了母亲对子女无限怜惜和疼爱之情。
(读一读,找一找 还能找出哪些典型的例句?共同交流一下吧!)【备选例句】
选句4:我眼巴巴地望着她额上的汗珠往下流,手上一针不停地做着布鞋——做给我穿的。这时万籁俱寂,只听得嘀嗒的钟声和可以微闻得到的母亲的呼吸。
赏析:既有人物的外貌、动作描写,也有环境描写,以寂静的环境衬托母亲的劳苦。这段文字是从我的视觉、听觉、感觉中写出来的,颇为真挚动人。
(2)综上描述,你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母亲是一个无微不至地关爱孩子、情感丰富、才具被埋没、慈爱又识大体、勤劳能干的人。 本文语言细腻、真挚、深沉,多用修饰,注重描摹,很多词语富有感彩,准确而有分寸。中考的常见考点是品析关键词语的表达效果。【名师微博】
示例:品析“一个青年妇人拉开帐门,微笑着把我抱起来”一
句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答案:“微笑”一词刻画了母亲温柔、和顺的贤淑性情,也表
现了她对孩子的爱。 · ·【沙场点兵】
品析“我自己呜咽着背,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
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一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答案:“唏唏嘘嘘”表现了母亲心疼儿子却又不明显地表现出
庇护,可见母亲教子有方。 依据图示,完成下题,归纳反思。母
亲背“我”观灯
喜爱看小说
怜“我”背书挨打
为“我”做针线活能
干
才
具
可
爱
性
格怀
念
赞
美
同
情
思
考 本文深情地回忆了关于母亲的四个生活片段,表现了母亲的_______和_______,抒发了对母亲的_______之情,表现了对旧社会被压抑和埋没的妇女命运的深切同情和深刻思考。
答案:能干才具 可爱性格 怀念赞美课件9张PPT。第十五课 *父母的心 1.作者名片 2.背景介绍
川端康成,1899年出生,1901年父亲病逝,1902年母亲病逝,后抚养照顾他的祖父母和姐姐陆续病故,孤独忧郁伴其一生。所以,他特别渴望父爱和母爱。这篇小说,正是他这种内心渴望的产物。 3.图解课文
贵妇人想用优越条件收养一个孩子——犹豫不决,要求商量贵
妇
人
理
解
同
情父
母
的
心儿哪哪
女一一
皆个个
是都都
父舍爱
母不
心得
头
肉送走长子难割难舍,流泪伤心用次子换长子难舍长子,想法换回用女儿换次子难舍次子,设法换回要回女儿难舍女儿,决意不送1.正音辨形
嗓门( ) 羡慕( ) 褴褛( )
chóu( )谢 犹yù( ) yuán( )故
答案:sǎnɡ xiàn lǚ 酬 豫 缘﹒﹒﹒2.据义填词
(1)________:形容简陋或过于俭朴而显得不体面。
(2)________:人的举止姿态(多指美好的)。
(3)________:按照原数还给人家。
(4)________:形容心神不定、非常惊慌的样子。
答案:(1)寒酸 (2)风度 (3)如数奉还
(4)失魂落魄3.走进文本
(1)抓线索,理情节
送走( ) ( )换( )
( )换( ) 要回( )
答案:大儿子 二儿子 大儿子 女儿 二儿子 女儿(2)请细读课文,完成下面的表格。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