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一、教学目标
1.物理观念
(1)通过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道其国际单位、测量工具、使用方法、减小误差的方法;
(2)知道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和测量,正确使用和换算;
(3)使用适当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2.科学思维
能够通过日常经验、物品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长度和时间,了解计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
3.科学探究
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
4.科学态度与责任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掌握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和正确读数,误差。
三、教学分析
学生具有实验操作积极性,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的能力有待于培养,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的方法不够规范。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讲解
创设情景:实验演示: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用眼睛判断物体大小、长短。出示书本(P10)图1,图中的帽檐直径AB和帽子高度CD那个较长 出示图2,中心的圆哪个较大 先看看再用尺量。
一、国际单位制:
(1)让学生说出所知道的长度测量工具如刻度尺等,然后教师出示一些常用的测量工具(刻度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让学生观察。
(2)让学生找出身体的哪些部位可以做为“尺”。
①伸开手掌,从大拇指到中指指尖的距离,称为“一柞”。
②伸开两臂的长度,大约等于身高;人步行时,平均一步的长度;某一个手指的宽度等。学生观察测量工具 学生阅读课本,让学生讨论、交流、回答。
(1)复习小学,学过的长度单位及单位间进率。了解长度单位还有微米、纳米等。
(2)阅读课文第36页“小资料”:了解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及了解“米”的准确定义。
(3)认识长度单位的符号及单位间进率。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 (mm)、微米(μ m)、纳米(nm)
二、长度的测量
(一)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测量前:要观察刻度尺的量程、零刻线、最小分度值;测量时: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学生熟悉刻度尺的使用,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分组进行实验方案的交流和讨论,并进行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测量物理课本宽度、测量硬币的直径、硬币的周长、测细铜丝的直径。
探究:不能直接用刻度尺放在硬币上进行测量,圆心的位置难以判断,会使测量不准确,只能用间接的方法进行测量。
环节四:小结作业
在小结时,我会以提问的方式进行提问总结,梳理本节课知识点。
在作业布置环节,完成课后第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