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3不懂就要问 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课标】3不懂就要问 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14 15:13:40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不懂就要问 教学设计
文化自信:感受语言文字及作品的独特价值。
语言运用:认识“诵、例”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背、圈”。
思维能力:默读课文,能说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简单表达对这件事的看法,产生学习孙中山勤学好问精神的愿望。
审美创造:能找出有新鲜感的词句,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找出有新鲜感的词句,和同学交流。
难点:默读课文,能说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简单表达对这件事的看法,产生学习孙中山勤学好问精神的愿望。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识字解词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
同学们都知道圣人孔子吧,今天老师带来孔子的一句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它的意思是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这才是真正的智慧。而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当我们面对自己不懂的学问时,该怎样去做呢?
课件出示:孙中山像
孙中山: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先驱,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 的倡导者。孙中山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课件出示:字词
背诵 诵读 照例 圈画 段落 糊涂 吓呆 戒尺 厉声 挨打 清楚
重点指导:“诵”为平舌音,“楚”为翘舌音;前鼻音“圈、段”,后鼻音“诵”等。
学习多音字:背(bèi bēi) 圈(quān juàn juān)
中充溢着快乐,奇妙的想象充满了童真童趣。现在让我们再次走进花的学校,去感受这些奇思妙想吧!
【设计意图】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要更多地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出示自读提示,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读书,能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提高阅读能力。
学习任务二: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和同学们交流你对这件事的看法。
课文讲了孙中山不明白书里说的什么意思,壮胆向先生提问的事情。
略读课文可以读的粗略一些,了解课文大意就行了。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学习要求自主学习课文,交流分享读书成果,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习任务三:课文赏析
1.重点分析,交流新鲜词句
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
(1)引导学生说一说有新鲜感的词句。
预设1:私塾、先生。
借助插图或查字典知晓意思:“先生”相当于现在的老师。“私塾”指旧时家庭、宗族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一般只有一个教师,采用个别教学法,没有一定的教材和学习年限。
预设2:“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这样“特别”的读书方式,读起来十分新鲜。(补充旧时私塾的学习内容和方式)
交流之后,说说在“私塾”读书,感受是怎样的。(枯燥乏味)
联系我们的生活:如果在学校里,老师也每天这样教书,你会有怎样的体会?
面对这种情况,孙中山是怎样想、怎样做的?
(2)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
①孙中山认为此时的自己是在一个怎样的状态中?(糊里糊涂)
可以结合我们自己的学习实际,再次体会孙中山此时的心情。
②他是如何向老师提问的?(壮着胆子)
(3)当同学们听到孙中山的提问时,他们是怎样的反应呢?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①听到孙中山的提问,同学们是什么反应呢?(吓呆了)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②想象一下同学们突然吓呆的表情,以及他们心里会怎样想。
③从同学们的表现也能看出先生的严厉,那孙中山为何还要壮着胆子提问呢?(因为他想知道这段书的意思)
2.交流看法,理解道理
(1)先生面对孙中山的提问,是如何表现的?
先生拿着戒尺,走到孙中山跟前,厉声问道:“你会背了吗?”
①先生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生气)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拿着戒尺”“厉声问道”)
②为什么先生如此生气?想象一下先生厉声责问的表情。
(2)后来,先生又发生了怎样的转变?(收起戒尺给大家讲解意思)为什么有此转变?(他感受到了孙中山的求学精神)
(3)孙中山对同学的提问,是怎样解释的?
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①从孙中山的回答中,你看出孙中山是一个怎样的人?(勇敢、勤学好问)
②大声朗读同学和孙中山的对话。
(4)小结:孙中山小时候的这个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孙中山勇敢和勤学好问的精神,为了弄清道理不怕挨打。
【设计意图】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运用结合具体词句,同桌之间展开交流等方式,让学生用心体会课文思想,感知人物形象。
学习任务四:拓展总结
1.拓展提升
在100多年前的封建社会里,面对私塾中大家早已习以为常的学习方式,孙中山为弄清道理,不怕挨打,敢于向先生提问。你对这件事怎么看?
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有了勤学好问的精神,我们在学习时才能够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有更多的收获。我们都应该养成勤学好问的学习习惯。
2.课堂总结:
这篇课文讲述了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学习时,发现不懂的问题壮胆向先生请教的故事,赞扬了孙中山善于思考、敢于提问的学习态度和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
学习任务五:检测评价
一、读下面的句子,给标红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bēi bèi)诵。
(2)接着,先生在孙中山的书上又圈(quān juàn)了一段,他念一句,叫孙中山念一句。
二、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糊里糊涂 摇头晃脑 雅雀无声
1.他背书总喜欢(    )。
2.你这样(     )地背,有什么用呢?
3.老师刚走进教室,教室里顿时(     )。
评价:
①熟练朗读课文。 ②课堂专注度高。
让学生根据课堂表现给每个学生评价,并发放小星星。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观看《孙中山》有关视频,和爸爸妈妈交流自己的感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4张PPT)
统编版三年级上册
3不懂就要问
单元主题
学校生活
单元主题
教学重点
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体会习作的乐趣。
任务设计
学习任务一:识字解词
学习任务二:整体感知
学习任务三:课文赏析
学习任务四:拓展总结
学习任务四:检测评价
新知导入
学习任务一
识字解词
新知导入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
新知导入
孙中山 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先驱,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 的倡导者。孙中山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新知导入
背诵 诵读 照例 圈画 段落 糊涂 吓呆 戒尺 厉声 挨打 清楚
新知导入

背包 背着
◇ 多音字
bēi
bèi
后背 背上
新知导入

圈画 圈住
◇ 多音字
quān
juàn
羊圈 猪圈
新知讲解
学习任务二
整体感知
新知讲解
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和同学们交流你对这件事的看法。
新知讲解
课文讲了孙中山不明白书里说的什么意思,壮胆向先生提问的事情。
略读课文可以读的粗略一些,了解课文大意就行了。
新知讲解
学习任务三
课文赏析
新知讲解
重点分析,交流新鲜词句
哪些词句有新鲜感?
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
新知讲解
“私塾”指旧时家庭、宗族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一般只有一个教师,采用个别教学法,没有一定的教材和学习年限。
“先生”相当于现在的老师。
新知讲解
“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这样“特别”的读书方式,读起来十分新鲜。
枯燥乏味
讨论:如果在学校里,老师也每天这样教书,你会有怎样的体会?
新知讲解
孙中山为什么壮着胆子向先生提问?
说明孙中山不满足于只能够流利地背诵,要求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
面对这种情况,孙中山是怎样想、怎样做的呢?
新知讲解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说明在私塾里从来没有人敢向先生提问。从侧面反衬出孙中山渴望理解所学的知识及他的勇敢。
当同学们听到孙中山的提问时,他们是怎样的反应呢?
写出了同学们读书时的状态。
新知讲解
交流看法,理解道理
先生拿着戒尺,走到孙中山跟前,厉声问道:“你会背了吗?”
先生面对孙中山的提问,是如何表现的?
写出了先生的严厉,也从侧面说明当时孙中山提问的举动是顶着很大的压力。
说明孙中山的大胆提问打破了私塾的常规,让先生感到吃惊、意外,所以他的声音很严厉。
新知讲解
“会背了。”孙中山说着,就把那段书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
“一字不漏”说明孙中山聪慧过人,也说明孙中山不是在无理取闹,而是在背过课文并进一步思考后才提出想知道意思的要求。
新知讲解
先生收起戒尺,摆摆手让孙中山坐下,说:“我原想,书中的道理,你们长大了自然会知道的。现在你们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
这一动作表明先生态度的转变,也是对孙中山主动提问、敢于提问精神的肯定。
先生的表现说明先生并没有生气,而是对孙中山主动提问表示了赞扬与肯定。
新知讲解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这是孙中山对学问的认识,是本文的中心句。
不懂就要问
勇敢、勤学好问
新知讲解
孙中山小时候的这个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孙中山勇敢和勤学好问的精神,为了弄清道理不怕挨打。
新知讲解
学习任务四
拓展总结
新知讲解
拓展提升
在100多年前的封建社会里,面对私塾中大家早已习以为常的学习方式,孙中山为弄清道理,不怕挨打,敢于向先生提问。你对这件事怎么看?
新知讲解
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讲述了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学习时,发现不懂的问题壮胆向先生请教的故事,赞扬了孙中山善于思考、敢于提问的学习态度和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
新知讲解
学习任务四
检测评价
新知讲解
一、读下面的句子,给标红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bēi bèi)诵。
(2)接着,先生在孙中山的书上又圈(quān juàn)了一段,他念一句,叫孙中山念一句。


新知讲解
二、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糊里糊涂 摇头晃脑 雅雀无声
1.他背书总喜欢(    )。
2.你这样(     )地背,有什么用呢?
3.老师刚走进教室,教室里顿时(     )。
糊里糊涂
摇头晃脑
雅雀无声
新知讲解
评价内容 评星
☆☆☆☆☆
1.熟练朗读课文。
2.课堂专注度高。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观看《孙中山》有关视频,和爸爸妈妈交流自己的感受。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