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人教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分层选题含答案
人教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一、选择题。
1、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
事实 解释
A 酒香不怕巷子深 分子不断运动
B 蔗糖溶于水后看不见其存在 分子很小
C 氖原子和氩原子化学性质相似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D 水银温度计测体温 分子间隔大小发生改变
A.A B.B C.C D.D
2、用分子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其中合理的是 ( )
A.水结成冰,是因为水分子停止了运动
B.变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鼓起,是由于分子的体积变大
C.加入糖的水变甜,是由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D.1 L大豆与1 L小米混合后体积小于2 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
3、我国自主研制的“神舟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升空并顺利返回。飞船常使用的一种助燃剂液氧是由氧气加压降温制成的蓝色液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液氧和氧气中分子大小相同
B、构成液氧和氧气的分子相同,性质相同
C、液氧和氧气的组成元素相同
D、液氧和氧气中的氧分子间的间隙不同
4、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
A.分子比原子大
B.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C.分子能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
D.化学变化中原子可分而分子不可分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n等于6 B.S属于非金属元素
C.S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2.06 D.S在反应中易失去两个电子
6、原子质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
A.质子数和电子数 B. 中子数和电子数
C.质子数和中子数 D.质子数、中子数和电子数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B.原子核内质子数一定等于中子数
C.在原子中原子核内质子数一定等于核外电子数
D.原子是带电的粒子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是由一个氧元素和两个氢元素组成的
B.水是由氧和氢两种元素组成的
C.水是由氧和氢两种单质组成的
D.水分子是由氧分子和氢分子构成的
9、人类通过摄取各种不同的食物,以补充人体所缺乏但必需的各种微量元素,下列微量元素中,对人体有害的是( )
A.铁 B.碘 C.硒 D.铅
10、下列元素符号书写正确的是( )
A.氦 Ne B.钡 Be C.锰 MN D.汞 Hg
11、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独特的思维方式。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 )
A.物体受热体积膨胀﹣﹣﹣﹣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氧气加压后变成液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C.肉眼看不见空气中的氧分子﹣﹣﹣﹣分子很小
D.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12、下列有关元素和微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B.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物质
C.在一定条件下,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相互转化
D.元素的原子序数与该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不同
13、下列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 )
A.铝 B.铁 C.钙 D.氧
14、下列事实与解释不相符的是( )
A.氧化汞受热后分解﹣﹣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
B.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分子在不断运动
C.用水银体温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变大
D.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15、1909年卢瑟福用一束a粒子(带正电荷)轰击金箔时发现了下图所示的实验现象。由此实验得出的结论不合理的是( )
A.多数a粒子直接穿过,说明原子核外是空的,没有其他粒子
B.少数a粒子发生偏移,说明原子核带正电
C.极少数a粒子被反弹,说明原子核体积很小、质量较大
D.a粒子的质量比核外电子的质量大得多
16、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
A.Zn B.Si C.N D.H
二、填空题。
17、利用分子的性质解释下列事实:
(1)加油站里的汽油已贮存在油罐中,但在离油罐一定距离内仍要“严禁烟火”。________________ 。
(2)液氧和氧气的状态不同,但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
(3)酒精温度计能指示温度的高低。______________
(4)木材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___
(5)气体容易压缩,而液体、固体难以压缩。_______________
(6)把糖放在水里,糖块逐渐消失,而水却有了甜味。____________________
18、元素Z的核电荷数为a,它的阳离子Zm+与元素Y的阴离子Yn-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元素Y的核电荷数是_________。
19、下列元素名称或符号有错误,请改正。
(1)纳Ne____________;(2)汞HG____________;(3)绿Cl____________;
(4)猛MN____________;(5)美Mg____________;(6)钙Cd____________
20、从分子、原子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是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
请回答:
(1)变化Ⅰ的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最小微粒是__________(填微粒名称);
(2)下列关于变化Ⅱ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填写序号);
A 分子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 B 分子变小了
C 分子间的距离变小了 D 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3)从变化Ⅱ的微观过程可分析出,该变化过程的一条宏观信息是__________;
21、某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
(1)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________,核外电子层数为________。
(2)图中x=________,该原子属于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原子。
(3)如图2所示的粒子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易得电子的是________。
图2
22、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它的内容十分丰富,请你对元素周期表进行研究,并完成下列问题。
(1)原子序数为17的元素名称是____________,它属于____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研究元素周期表,你会发现如下规律:①原子序数与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等;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
三、判断以下的叙述是否错误,说明理由。
23、(1)自然界的物质都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质可以发生化学变化,化合物不能发生化学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单质和单质混合就形成化合物,化合物和化合物混合就形成混合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溶于水的物质都是纯净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固定组成的物质都是纯净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洁净的糖水是纯净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验题。
24、甲、乙两图是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课本实验进行的改进。
(1)图甲是利用燃磷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据图所示,他们测的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_。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燃烧结束后试管内剩余气体主要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图乙是将滴有酚酞试液的滤纸条放入试管中,试管口塞上一团脱脂棉。
①实验中用胶头滴管吸取浓氨水,滴在脱脂棉上,过一会儿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 ,这说明分子________ 。
②与课本实验相比改进后的优点是________ 。(答一点即可)。
2023—2024学年人教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分层选题含答案
人教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一、选择题。
1、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
事实 解释
A 酒香不怕巷子深 分子不断运动
B 蔗糖溶于水后看不见其存在 分子很小
C 氖原子和氩原子化学性质相似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D 水银温度计测体温 分子间隔大小发生改变
A.A B.B C.C D.D
【答案】D
2、用分子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其中合理的是 ( )
A.水结成冰,是因为水分子停止了运动
B.变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鼓起,是由于分子的体积变大
C.加入糖的水变甜,是由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D.1 L大豆与1 L小米混合后体积小于2 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
【答案】C
3、我国自主研制的“神舟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升空并顺利返回。飞船常使用的一种助燃剂液氧是由氧气加压降温制成的蓝色液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液氧和氧气中分子大小相同
B、构成液氧和氧气的分子相同,性质相同
C、液氧和氧气的组成元素相同
D、液氧和氧气中的氧分子间的间隙不同
【答案】B
4、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
A.分子比原子大
B.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C.分子能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
D.化学变化中原子可分而分子不可分
【答案】B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n等于6 B.S属于非金属元素
C.S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2.06 D.S在反应中易失去两个电子
【答案】D
6、原子质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
A.质子数和电子数 B. 中子数和电子数
C.质子数和中子数 D.质子数、中子数和电子数
【答案】C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B.原子核内质子数一定等于中子数
C.在原子中原子核内质子数一定等于核外电子数
D.原子是带电的粒子
【答案】C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是由一个氧元素和两个氢元素组成的
B.水是由氧和氢两种元素组成的
C.水是由氧和氢两种单质组成的
D.水分子是由氧分子和氢分子构成的
【答案】B
9、人类通过摄取各种不同的食物,以补充人体所缺乏但必需的各种微量元素,下列微量元素中,对人体有害的是( )
A.铁 B.碘 C.硒 D.铅
【答案】D
10、下列元素符号书写正确的是( )
A.氦 Ne B.钡 Be C.锰 MN D.汞 Hg
【答案】D
11、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独特的思维方式。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 )
A.物体受热体积膨胀﹣﹣﹣﹣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氧气加压后变成液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C.肉眼看不见空气中的氧分子﹣﹣﹣﹣分子很小
D.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答案】A
12、下列有关元素和微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B.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物质
C.在一定条件下,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相互转化
D.元素的原子序数与该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不同
【答案】D
13、下列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 )
A.铝 B.铁 C.钙 D.氧
【答案】D
14、下列事实与解释不相符的是( )
A.氧化汞受热后分解﹣﹣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
B.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分子在不断运动
C.用水银体温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变大
D.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答案】C
15、1909年卢瑟福用一束a粒子(带正电荷)轰击金箔时发现了下图所示的实验现象。由此实验得出的结论不合理的是( )
A.多数a粒子直接穿过,说明原子核外是空的,没有其他粒子
B.少数a粒子发生偏移,说明原子核带正电
C.极少数a粒子被反弹,说明原子核体积很小、质量较大
D.a粒子的质量比核外电子的质量大得多
【答案】A
16、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
A.Zn B.Si C.N D.H
【答案】A
二、填空题。
17、利用分子的性质解释下列事实:
(1)加油站里的汽油已贮存在油罐中,但在离油罐一定距离内仍要“严禁烟火”。________________ 。
(2)液氧和氧气的状态不同,但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
(3)酒精温度计能指示温度的高低。______________
(4)木材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___
(5)气体容易压缩,而液体、固体难以压缩。_______________
(6)把糖放在水里,糖块逐渐消失,而水却有了甜味。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 (2)分子种类相同
(3)温度升高,分子间间隔变大
(4)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解为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5)气体分子间间隔较大
(6)蔗糖分子通过运动分散到水里去了,但分子种类没有改变
18、元素Z的核电荷数为a,它的阳离子Zm+与元素Y的阴离子Yn-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元素Y的核电荷数是_________。
【答案】 a-m-n
19、下列元素名称或符号有错误,请改正。
(1)纳Ne____________;(2)汞HG____________;(3)绿Cl____________;
(4)猛MN____________;(5)美Mg____________;(6)钙Cd____________
【答案】(1)氖 Ne (2)汞 Hg (3)氯 Cl (4)锰 Mn (5)镁 Mg (6)钙Ca
20、从分子、原子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是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
请回答:
(1)变化Ⅰ的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最小微粒是__________(填微粒名称);
(2)下列关于变化Ⅱ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填写序号);
A 分子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 B 分子变小了
C 分子间的距离变小了 D 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3)从变化Ⅱ的微观过程可分析出,该变化过程的一条宏观信息是__________;
【答案】氢原子和氧原子 AC 物理变化
21、某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
(1)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________,核外电子层数为________。
(2)图中x=________,该原子属于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原子。
(3)如图2所示的粒子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易得电子的是________。
图2
【答案】(1)35 4 (2)7 非金属 (3)C E
22、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它的内容十分丰富,请你对元素周期表进行研究,并完成下列问题。
(1)原子序数为17的元素名称是____________,它属于____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研究元素周期表,你会发现如下规律:①原子序数与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等;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氯 非金属
(2)②同一周期的元素从左到右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加
③每周期开头都是金属元素,靠近尾部的是非金属元素,最后都是稀有气体元素
三、判断以下的叙述是否错误,说明理由。
23、(1)自然界的物质都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质可以发生化学变化,化合物不能发生化学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单质和单质混合就形成化合物,化合物和化合物混合就形成混合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溶于水的物质都是纯净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固定组成的物质都是纯净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洁净的糖水是纯净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错误。自然界的物质既有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的,也有以单质的形式存在的。(2)错误。单质和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均能发生化学变化。(3)错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不同的单质放在一起就属于混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化合物。不同的化合物放在一起就属于混合物。(4)错误。只含有一种物质的是纯净物。溶于水不是判断纯净物的标准。(5)错误。只含有一种物质的是纯净物。有固定组成的物质也可能是混合物。(6)错误。洁净的糖水是糖和水组成的混合物。
四、实验题。
24、甲、乙两图是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课本实验进行的改进。
(1)图甲是利用燃磷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据图所示,他们测的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_。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燃烧结束后试管内剩余气体主要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图乙是将滴有酚酞试液的滤纸条放入试管中,试管口塞上一团脱脂棉。
①实验中用胶头滴管吸取浓氨水,滴在脱脂棉上,过一会儿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 ,这说明分子________ 。
②与课本实验相比改进后的优点是________ 。(答一点即可)。
【答案】18% 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N2
滤纸条上酚酞溶液从右向左依次变红 是不断运动的
节约药品(或操作简单或减少污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