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1、CO 物理性质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2课时 一氧化碳)
2、CO 化学性质
3、CO 用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哪些?
0 1
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还不供给呼吸
三不
0 2
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H2CO3 )
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两水
0 3
CO2与碳反应生成CO
单质碳
CO2 + H2O=H2CO3
CO2+Ca(OH)2=CaCO3↓+H2O
CO2+C === 2CO
高温
可溶于水
干冰升华吸热
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一般可燃物的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能够参与光合作用
能与一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制碳酸饮料
用作致冷剂、贮藏食物、人工降雨等
灭火
作温室气体肥料
用作化工原料
CO2和CO的物理性质的比较
二氧化碳( CO2 ) 一氧化碳( CO )
颜色
气味
状态
密度
溶解性
无色
无色
无味
无味
气体
气体
密度比空气大
密度比空气略小
能溶于水
难溶于水
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只能用排水法收集
CO点燃 前必须 ,因为 , 。
验纯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可燃性
2CO + O2
点燃
CO是可燃性气体
混有O2时,点燃可能发生爆炸
一氧化碳在空气里能够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燃烧时发出蓝色的火焰。
2CO2
燃烧正旺的煤炉
2CO + O2 2CO2
点燃
CO2 + C 2CO
高温
中:
C + O2 CO2
点燃
下:
上:
水洒在煤炉上,不但火焰不减弱,反而增强,为什么?
H2O + C CO + H2
高温
2、毒性
CO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煤气厂为什么常在家用煤气(含有CO)中掺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如发生煤气泄漏应当怎么办?
便于及时发现煤气的泄漏。
如发现煤气的泄漏,应及时打开门窗通风,并关门阀门。
从实验可以看到黑色的氧化铜变成了红色的铜,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浑浊。
CO+CuO Cu+CO2
△
3.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⑵开始时,“加热”与“通CO”的先后顺序是先 后 。
实验步骤中注意:
通CO
加热
停止加热
停止通CO
点燃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3、还原性
CO+CuO Cu+CO2
△
⑶结束时,先_ ________后______ ___。
⑴通CO前先 ;
⑷ 尾气的处理方法___________,以防止 。
验纯
尾气中的CO污染空气
实验现象:
黑色固体变成红色,石灰水变浑浊,尾部有蓝色火焰。
用气囊收集。
②保护环境
优点:
①节约能源
用导管将尾气导向氧化铜下的酒精灯,点燃。
CO2和CO化学性质的比较
二氧化碳(CO2) 一氧化碳(CO)
可燃性
还原性
氧化性
毒性
与水的
反应
与石灰水
的反应
不能燃烧
不具氧化性
没有毒
2CO + O2 2CO2
点燃
CO+CuO Cu+CO2
△
CO2 + C 2CO
高温
不具还原性
有剧毒
CO2+H2O=H2CO3
不与水反应
CO2+Ca(OH)2=CaCO3↓+H2O
不与石灰水反应
利用CO2和CO化学性质的不同
⑴除CO2中CO的方法是:
⑵除CO中的CO2的方法是:
区别CO2和CO的方法有哪些?
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1.通过灼热的炭粉
1、燃着的小木条
2、紫色石蕊溶液
3、澄清石灰水
4、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2.通过NaOH溶液
CO2+2NaOH=Na2CO3+H2O
CO2 + C 2CO
高温
CO + CuO Cu+CO2
△
二氧化碳(CO2) 一氧化碳(CO)
正
面
作
用
负
面
作
用
5、干冰妙用
1、灭火
“温室效应”
1、作气体燃料(煤气主要成分)
2、作还原剂(冶炼金属)
CO2和CO在生活中的作用的比较
泄漏后造成空气污染、煤气中毒。
3、作气体肥料
4、作化工原料
3、作气体肥料
练习
完成图中所示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的基本类型及反应条件
复习巩固
1、地球大气层中 CO2的含量增多, 产生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若继续增加CO2的含量,后果不堪设想。
(1) 空气中 CO2的正常体积分数为 。
(2) 空气中 CO2的主要来源是:
(3) 自然界中能消耗CO2的作用主要是:
0.03%
含碳物质的燃烧、
动植物的呼吸等
植物的光合作用
2.如图,⑴将一支盛有CO2的试管倒立在一个装满水的烧杯中看到 ;
原因是 。
⑵如果将水换成石蕊试液,可以看到;
原因是: 。
⑶如果将水换成澄清的石灰水可以看到 ;
原因是 。
试管内液面升高
二氧化碳溶于水后,试管内气压降低
试管内液面升高,
CO2溶于水后,试管内气压降低,CO2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使石蕊变红
CO2与石灰 水反应生成了白色沉淀碳酸钙,
且进入试管内的液体变浑浊
且进入试管内的液体变红
试管内液面升高,
试管内气压降低
3. ⑴新鲜的鸡蛋进行呼吸作用,通过蛋壳的小孔排出CO2, 为减缓鸡蛋的呼吸作用,达到保鲜的目的,人们常用石灰水作为鸡蛋的保鲜剂,
其反应方 程为 。
⑵建筑上,用石灰浆(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砌墙,发生的反是 。
⑶检验二氧化碳的反应是 。
⑷盛石灰水的试剂瓶常是模糊的,
原因是 。
⑸建筑工地上,石灰池中形成一层白膜,
原因是 。
⑹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可用的方法 是 。
⑺冬天,园林工人常在树干的底部涂上石灰浆,以杀死一些害虫虫卵,树干变白的原因 。
⑻运动场上,体育老师用石灰水画线,一段时间后,水迹变成了白色的线,原因是 。
CO2+Ca(OH)2 = CaCO3↓+H2O
CO2+Ca(OH)2 = CaCO3↓+H2O
CO2+Ca(OH)2 = CaCO3↓+H2O
CO2+Ca(OH)2 = CaCO3↓+H2O
CO2+Ca(OH)2 = CaCO3↓+H2O
CO2+Ca(OH)2 = CaCO3↓+H2O
CO2+Ca(OH)2=CaCO3↓+H2O
CO2+Ca(OH)2=CaCO3↓+H2O
3. C、CO、CO2的相互转化
填写相应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
*
4. CO和CO2的鉴别及除杂
(1)鉴别的方法
①依据:两种气体性质的不同;
②鉴别的方法及现象
*
鉴别方法 现象
通入澄清石灰水 无现象的是CO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CO2
通入紫色石蕊溶液 无现象的是CO
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是CO2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有红色固体生成的是CO
无现象的是CO2
点燃 能燃烧的是CO
不能燃烧的是CO2
*
(2)互为杂质时的除杂方法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方法
CO2(CO)
CO (CO2)
*
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
通入足量NaOH溶液中
通过足量灼热的碳粉
1. 二氧化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但二氧化碳不能_________。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时,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因此,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应该注意通风换气。在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涸的深井和深洞底部之前,必须先做_________。
含量过高
灯火试验
*
2. 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和温室效应
(1)自然界的碳氧循环
(2)温室效应
①增强原因:一是_________的燃烧,二是森林不断减少。
②危害:导致两极的冰川融化,使海平面升高,淹没部分沿海城市;使土地沙漠化,造
化石燃料
*
成农业减产;引起暴雨、洪水等灾害性和极端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和强度增加;影响自然生态系统,改变生物多样性等。
③防治措施:a.减少使用___、_____和_______等化石燃料,更多地利用_____、_____、_______等清洁能源;b.促进节能产品和技术的进一步开发和普及,提高能源的生产效率和使用效率;c.大力___________,严禁_________;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人工吸收二氧化碳等。
煤
石油
天然气
植树造林
氢能
风能
地热能
乱砍滥伐
*
(3)①低碳生活:是指日常生活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从而降低碳的排放量,特别是CO2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
②生活中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方式有哪些?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少用一次性筷子(答案补充:出门乘 坐公交车等)
*
例2. 下列关于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在室内放一盆澄清石灰水可防止CO中毒
B. 组成CO、CO2的元素种类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C. 固态二氧化碳可用于人工降雨
D. 凡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C
*
变式练习1.(’13河池3题2分)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是 ( )
A. 一氧化碳 B. 二氧化碳
C. 氧气 D. 氮气
A
*
变式练习2.(’14柳南区一模)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只有一字之差。
(1)有人认为,两者就像孪生兄弟,这是因为____(填序号)。
A. 它们由同种分子构成
B. 它们由相同的元素组成
C. 它们都有毒
D. 它们都能溶于水
B
*
(2)也有人认为,二者化学性质相差甚远,请给出一条支持他的理由: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其次,二者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请用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此转化过程: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燃烧,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合理即可)
一氧化碳可
*
例3. 温室效应加剧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下列气体中,不会产生温室效应的是
( )
A. 二氧化碳 B. 甲烷
C. 一氧化碳 D. 臭氧
C
*
变式练习1. 下列做法不符合“节能低碳”理念的是 ( )
A. 提倡双面使用纸张
B. 推广使用一次性竹筷
C. 提倡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D. 推广使用公共自行车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