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导学课件:5.1 质量守恒定律(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导学课件:5.1 质量守恒定律(共25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8-01 11:05: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1、质量守恒定律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2、化学方程式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
反应物的质量总和
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
想一想


=
>
在密闭容器中点燃白磷
白磷:容易自燃,必须保存在水中。
实验1:白磷燃烧前后质量总和的测定
注意观察:
1.锥形瓶内白磷燃烧的现象;
2.气球的变化情况;
3.托盘天平的变化情况。
气球先变大后变小,天平仍保持平衡
文字表达式:
磷+氧气
点燃
五氧化二磷
现象:
P + O2 P2O5
点燃
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
反应前物质(或物体)
反应后物质(或物体)
锥形瓶
细砂
橡皮塞
玻璃管、气球
(空气)
氮气
锥形瓶
细砂
橡皮塞
玻璃管、气球
(剩余气体)
氮气
白磷质量+氧气质量=五氧化二磷质量
稀有气体等
稀有气体等
白磷
五氧化二磷
氧气
气球先变大后变小,天平仍保持平衡
文字表达式:
白磷+氧气
点燃
五氧化二磷
结论
现象
P + O2 P2O5
点燃
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
生成物质量总和
反应物质量总和
=
1、锥形瓶底部为何要铺细沙?
防止受热不均炸裂瓶底
2、玻璃管有何作用?能否将玻璃管换成玻璃棒
引燃白磷
不能,瓶塞易被冲出
3、玻璃管上端为何系小气球?
防止红磷燃烧放出的热使瓶内气体迅速膨胀而冲开瓶塞。
4、为什么要等锥形瓶冷却后再称量?
气球变大时产生浮力,使称得的质量偏小。
5、气球有何现象?为何有此现象?
气球变大后变小,
气体热胀冷缩,且氧气被消耗,气压减小。
实验现象
反应原理
铁钉表面有 生成,溶液由 逐渐变成 。
Fe + CuSO4 Cu + FeSO4
天平平衡
总质量
总质量
=
铁+硫酸铜
铜+硫酸亚铁
红色固体
蓝色
浅绿色
结论
反应物质量总和=生成物质量总和
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生成
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一切化学变化
为什么化学反应前后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想一想
试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质量守恒的原因。
思考:
不变
不变
不变
水电解微观示意图
氧原子
氢原子
质量守恒的原因
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变化了吗?元素变化了吗?
你发现了什么?
分子的种类 ,
元素的种类 。
物质的种类 。
改变
不变
改变
原子的种类 ,
原子的数目 ,
原子的质量 。
原子数目
原子质量
原子种类
微观
元素质量
元素种类
不 变
物质的种类
分子的种类
改变
宏观
分子数目
可能
改变
4.化学反应前后
元素的化合价
物质的总质量
Fe + CuSO4 == Cu + FeSO4
标出反应前后
“铁元素”和“氧元素”的化合价
CH4 + 2O2 == CO2 + 2H2O
点燃
0
-2
+2
-2
N2 + 3H2 == 2NH3
一定条件
(如何改进实验装置?)
总质量
总质量
怎么反应后天平不平衡了呢?
那么,这个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吗?
反应后称量到的
密闭的环境中进行
碳酸钠+盐酸 氯化钠+二氧化碳+水
A装置
B装置
改进后的实验装置
稀盐酸
Na2CO3
粉末
胀大的气球产生向上的浮力,导致天平不平衡
小结:
在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变化中,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候,必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把握质量守恒定律应注意几点
1、只有化学变化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2、“参加反应”,只对参加反应的物质而言,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不能算在内。
3、 “各物质”,指所有参加反应的物质或生成的新物质,不能遗漏气体、沉淀等。
4、“质量总和”:是指质量守恒, 而不是体积、分子个数守恒 。
参加 的各物质的 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质量
化学反应
在下图的装置中,当两种溶液发生反应后,天平不再保持平衡,指针向右偏转。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 。
若反应物不变,要使天平在反应后仍然保持平衡,你认为对装置的改进措施是 。
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放出
把烧杯换成锥形瓶,在锥形瓶口塞上一个橡皮塞
练习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水变成高价的汽油、柴油(含碳元素),经济收入惊人,技术转让,请有识之士加盟。”
同学们,假如你是老板,你是否会加盟呢?请谈一谈你的想法?
1 、解释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变化及用质量差确定某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2、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组成元素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 反应 A+B=C+D 中,已知2克 A 和5克 B 参加了反应,生成了4克 C,则有 克 D 生成。
3
1 、解释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变化及用质量差确定某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2)现将10gA和足量的B混合加热,A和B发生化学反应。10gA完全反应后生成8gC和4gD,则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是( )
A. 1:l B.2:1 C.5:l D. 4:l
C
1 、解释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变化及用质量差确定某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2、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组成元素
(3)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表示为:
CO2 + H2O 淀粉 + O2 ,由此可推知,淀粉中一定含有的元素为( )
A.碳元素  B.氢元素
C.碳、氢两种元素 D. 碳、氢、氧三种元素

叶绿体
C
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根据图示判断参加反应的 和 与反应后生成的 个数比为 。
反应前
反应后
1 : 2 : 2
:1个
:2个
:2个
参加反应和生成的分子数量:
练习
有人说他能点石(主要成分CaCO3)成金(Au),他的说法是否有科学道理?
没有!
原因: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练习
下列物质在密闭容器内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一定条件下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1.7 2.2 7.9 0.9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6.6 0 2.7
则反应后A的质量为 ;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该反应中B和D两种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 。
3.4g
分解反应
22:9
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