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3张PPT)
狼牙山五壮士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6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狼牙山位于河北省易县西南,北临易水。海拔1105米,上有大联陀、小鬼脸、阎王鼻子、天梯、棋盘陀五个山峰。形势险要,状如狼牙,故名狼牙山。1941年抗日战争时,八路军五壮士同日军在此英勇战斗。主峰棋盘陀上建有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
狼牙山
第一课时
写作背景
1941年,日本侵略者对华北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包围了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及当地群众,军区命令一分区一团七连担任掩护军区和群众转移的任务,七连经过顽强抵抗,转移了日本侵略者的注意。七连最后留下六班掩护,为了争取主力和群众撤退的时间,这个班将日本侵略者主力引向狼牙山主峰棋盘陀,与四面包围的日本侵略者进行激战。
快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说出五位壮士的名字。
马宝玉
葛振林
宋学义
胡德林
胡福才
初读课文
日寇 奋战 险要 悬崖 攀登 山涧 崎岖 雹子 屹立 抡胳膊 眺望 壮烈
手榴弹 绷着脸 全神贯注 斩钉截铁
热血沸腾 居高临下 粉身碎骨 惊天动地
kòu
pān
xuán
jiàn
qí qū
liú
báo
běng
yì
jié
lūn
学认字
副班长
fù
下棋
qí
喜悦
yuè
屈服
qū
豪迈
运用:我们要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并要把这个习惯贯穿于整个学校学习阶段。
同音易混字
贯
guàn
惯
字义:连贯,穿通。如:贯通。
组词:(贯通)(贯穿)(全神贯注)
字义:习以为常的,积久成性的。如:习惯。
组词:(习惯)(娇惯)(司空见惯)
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
加点的字是多音字!
多音字
.
读dàn的时候,是“装有爆炸物可以击毁人、物的东西。”的意思。如:子弹。
读tán的时候,是“用手或工具拨动而发射出去,亦指用手指拨弄”的意思。如:弹琴。
弹
dàn
tán
(子弹)(弹药)(枪林弹雨)
(弹琴)(弹力)(弹冠相庆)
运用:昨天我买了一个弹(dàn)弓,它的弹(tán)力非常强。
.
.
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读读下面的词语,给标红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抡拳(lūn lún) 悬挂(xuán xüán)
喜悦(yuè yüè) 山涧(jiàn jiān)
易错音
√
√
√
√
寇
弹
悬
沸
涧
雹
副
屹
抡
贯
榴
kòu
lūn
guàn
fù
liú
dàn
xuán
fèi
yì
jiàn
báo
棋
qí
悦
屈
qū
yuè
学写字
迈
重难点字
竖弯钩的弯要长,舒展有力
短撇到位
易错提示:注意与“冠”的区分。
寇
kòu
结构:上下
组词:日寇 敌寇
笔画:11
部首:宀
竖笔略左斜
贯
最后一笔是点
前两笔竖折和横折两端封闭
guàn
结构:上下
组词:全神贯注 连贯
笔画:8
部首:贝
接受任务→( ) →( )
→( )→跳下悬崖
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
这是课后第1题哦!
痛击敌人
引上绝路
顶峰歼敌
阅读方法解密 列小标题
概念:我们知道,文章的题目叫做标题,那么每个段落的段意加以提炼而成的小题目,就叫小标题。
方法:①寻找重点词句,加以提炼。②概括各段段意,加以浓缩。③找准文章中心线索,并加以贯穿。
1
2
3
4
5
6
7
8
9
接受任务
痛击敌人
引上绝路
顶峰歼敌
跳下悬崖
事情发展顺序
请根据小标题的提示,连起来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接受任务
(痛击敌人)
(引上绝路)
(顶峰歼敌)
跳下悬崖
这篇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团七连六班的五位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
接受任务
朗读第1自然段,了解故事背景。
敌我力量悬殊
1941年秋,日寇集中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大举进犯。
从“集中兵力”“大举进犯”可看出敌人兵力强大,敌众我寡,五个战士接受的任务十分艰巨。
从这两个词可以看出什么?
接受任务
游击战争是非正规作战。以袭击为主要手段,具有高度的流动性、灵活性、主动性、进攻性和速决性,并能广泛动员群众投入战争。游击战的精髓是敌进我退,敌退我进,敌疲我打,敌逃我追。
晋察冀根据地
晋察冀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地处同蒲路以东,正太、石德路以北,张家口、多伦、宁城、锦州一线以南,东临渤海,以山西东北部和河北的冀中、冀东为主。区内除冀中大平原外,大多是山岳地带。
游击战争
1.默读第2自然段,用“ ”画出具体描写五位战士痛击敌人的句子。
2.圈一圈句子中描写人物动作、神态的词语。
自主学习
痛击敌人
默读第2自然,找一找五位战士接受任务后具体是怎样做的?把相关的句子画出来,读给大家听。(串珠问题2)
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 )。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 )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 )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 )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 )紧紧的,全神贯注地( )敌人射击。
狠狠地打
吼
喷
抡
绷得
瞄准
1.从这些词语中,你们能感受到什么?
五位战士对日寇的痛恨和一定要完成任务的坚定信念。
诱敌上山,痛击敌人
2.这段话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这段话描写了五个战士痛击敌人的战斗场面。文中“ 吼” “ 抡” “ 瞄准” 是动作描写,“沉着”“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是神态描写,表现出了战士们消灭敌人的决心和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
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
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
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
消灭敌人的决心和对侵略者的仇恨
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动作
神态
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都能达到“以外显内”的表达效果,可以反映人物的心理状况,揭示人物的性格、品质,使刻画的人物更加生动形象。本文第2自然段就通过动作、神态描写写出了每位战士与敌人战斗到底的勇气和决心。
写法借鉴
文中运用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有什么作用?
语文课上,正在电风扇的呼呼声中迷迷糊糊“钓鱼”的他被老师叫起来回答问题。他站起来,极力睁开双眼望着老师,在听到背后同学重复老师的问题后,他好像忽然“活”过来似的,恢复了他平日的灵性。一对乌黑的眼珠子在他的大眼眶里滴溜溜不停转着,一会儿左顾右盼,像在寻求援助,一会儿又若有所思。当他终于等到来自背后同学的提醒后,他开始翕动嘴唇,结结巴巴地回答起来。勉强得到老师“赦免”后,趁老师转身写字,他得意地扮了个鬼脸,又转身向提供答案的同学作了一个揖。
练一练:写一个你生活中熟悉的人物,通过对他(她)动作、神态的描写,让大家了解他(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动作
神态
读:表现了五位战士对敌人的痛恨和完成任务的决心
“点” 的描写
“面” 的描写
这种既关注群体,又聚焦个体的写法叫作“点面结合”
课文第2自然段运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样写既让我们感受到五位战士作为一个战斗群体的团结勇敢,又能感受到每一个战士的英勇顽强,塑造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抗日英雄个体和群体形象。
一、读拼音,写字词。
战士们热血fèi téng( ),yì lì( )在xuán yá( )旁阻击rì kòu( )的进攻。shǒu liú dàn( )用完了,战士们就lūn ( )石头砸。石头像báo zi( )一样,向敌人头上砸去。敌人纷纷坠落shān jiàn( )。
沸腾
屹立
悬崖
日寇
手榴弹
抡
雹子
山涧
二、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三、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②
③
①
②
①
③
四、把下列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全神( )( ) ( )七( )八
( )身( )骨 ( )( )山河
斩钉( )( ) 坚强( )( )
( )首( )胸 ( )天( )地
1.表示注意力集中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
贯
注
横
竖
粉
碎
气
壮
截
铁
不
屈
昂
挺
惊
动
全神贯注
悬( )绝壁
崖
横七竖八 惊天动地
3.用画横线的词语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他从爸爸斩钉截铁的话语中明白了,这件事已经没有转圜的余地了。
二、选词填空
1.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 )地瞄准敌人射击。
2.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 )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
①居高临下 ②全神贯注 ③斩钉截铁 ④气壮山河
②
③
狼牙山五壮士
第二课时
6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本文第2自然段运用了哪种写法?运用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
点面结合
既有整体感又凸显人物特点
复习回顾
读一读
齐读第2自然段,再次感受五位战士的英勇善战。
默读第3—9自然段,找到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写场面的地方。
自主学习
1
2
3
4
5
6
7
8
9
“点” 的描写
“面” 的描写
第2自然段和第3—9自然段对“点”的描写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内容 相同之处 不同之处
第2自然段
第3—9自然段
都抓住了人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对五个战士逐个进行了描写,是罗列多个点
对马宝玉的描写更具体,这是一点一面交织
读第3—9自然段具体描写班长马宝玉的句子,圈画能表现人物特点的关键词,批注自己的体会。
自主学习
探究交流
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
坚决果断
毫不犹豫
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大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
身手敏捷
有勇有谋
马宝玉嗖的一声拔出手榴弹,拧开盖子,
用尽全身气力扔向敌人。
果敢勇毅
对敌人强烈的仇恨
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
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
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
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
自豪、欣慰
视死如归
宁死不屈
读一读
齐读第3—9自然段,在朗读时要注意:在坚定、果敢的语气中带着对敌人的痛恨,显示出五壮士的英勇无畏。
默读“跳下悬崖”部分,思考该部分运用点面结合写法的好处。
跳下悬崖
点
面
有点有面,强化了描写的层次感,突出了五位壮士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
这是一群 的战士。
毫不畏惧、英勇顽强
宁死不屈、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
为何前三个自然段对五位英雄的称呼是“战士”而从第4自然段起对五位英雄的称呼改为了“壮士”?
课文前三个自然段,马宝玉等人是在执行命令,是勇敢的战士;完成任务后,他们本可以撤退,却以生命为代价将敌人吸引到棋盘陀上,可歌可泣,悲壮感人,所以称为“壮士”。
马宝玉
葛振林
宋学义
胡德林
胡福才
让我们带着对五壮士的崇敬和颂扬之情,说出并记住五位壮士的名字。
狼牙山五壮士
视死如归
不畏牺牲
接受任务
痛击敌人
引上绝路
顶峰歼敌
跳下悬崖
结构梳理
本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位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部队的转移, ,把敌人 ,最后 的故事,表现了五位壮士
、 、 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诱敌上山
引上狼牙山顶峰
仇恨敌人
勇于牺牲
英勇跳崖
热爱
祖国
主题概括
面对强敌毫不畏惧、英勇顽强、宁死不屈、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
共产党员马宝玉、葛振林,壮士胡德林、胡福才、宋学义,当着一步一步爬上来的日本侵略者的面,砸碎枪支,高呼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毅然跳下了悬崖……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光荣牺牲。葛振林、宋学义挂在悬崖的树上身负重伤,被老百姓救出,侥幸生存。
中华民族的优秀男儿
拓展延伸
为了纪念五位壮士,易县人民政府修建了纪念塔。面对着纪念塔,你想说些什么?
敬爱的壮士们,你们为了人民群众和部队主力的安全,英勇地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你们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课堂演练
描写英雄形象的四字词语:
坚强不屈 临危不惧 舍生取义
奋不顾身 勇往直前 视死如归
百折不挠 正气凛然
词语积累
一、引“壮”
1.“风萧萧兮易水寒,________一去兮不复还。”
——《易水歌》
2.什么样的战士才是壮士?( )
A.战士就是壮士。
B.英勇善战、坚强不屈、视死如归的战士才是壮士。
壮士
B
1.明“壮举”
根据课文的写作顺序排一排。(填字母)
A.英勇跳崖——壮烈豪迈
B.顶峰歼敌——决一死战
C.引上绝路——斩钉截铁
D.诱敌上山——痛击敌人
E.接受任务——敌众我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品“壮”
E
D
C
B
A
2.懂“壮心”
(1)满腔怒火——“打”
作者是采用哪些描写方法来写五壮士的?
A.语言描写 B.动作描写 C.神态描写
①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 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
BC
②马宝玉嗖的一声拔出手榴弹,拧开盖子,用尽全身气力扔向敌人。( )
③(马宝玉)猛地举起一块大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 )
B
AB
A.语言描写 B.动作描写 C.神态描写
(2)斩钉截铁——“走”
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____________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____________,紧跟在班长后面。
所填的第一个词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说明班长态度__________。
斩钉截铁
热血沸腾
形容说话办事坚决
果断,毫不犹豫
很坚决
(3)英勇顽强——“砸”
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石头像雹子一样”形容砸向敌人的石头_____________________ _。一个“砸”字,尽显壮士们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喻
非常密集、非常迅猛
英勇杀敌的决心和与
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
(4)壮烈豪迈——“跳”
①用“√”选择恰当的词。
五位壮士(屹立 耸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 看)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
②五位壮士完成任务后,带着________________, 带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昂首挺胸,相继跳崖。
对敌人的仇恨
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决心
③文章最后一段话中的“这声音”指的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从“这声音”中听出了五位壮士对日本帝国主义的________,对党和人民的_____________。
“打倒日本帝国
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
仇恨
热爱与忠诚
一、延伸阅读
狼牙山
狼牙山坐落在河北省保定市易县西部,距易县县城大约45公里,因奇峰林立,峥嵘险峻,状若狼牙而得名。
狼牙山,以八路军五勇士浴血抗击日寇舍身跳崖而闻名于世。1941年秋天,五位八路军战士为掩护部队主力和群众转移,将日寇引上棋盘陀,这里三面都是绝壁,异常险要。在子弹用尽无路可退的情况下,五位战士砸碎枪支纵身跳下悬崖。如今,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巍然矗立着五勇士纪念塔,塔高二十多米,正面刻有聂
荣臻元帅书写的“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九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塔底层有五勇士头像浮雕。因此,这里被定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狼牙山既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又是一座国家级森林公园。
那里风光绮丽,山上遍布苍松翠柏,飞瀑流泉,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动物有黄羊、锦鸡等,植物有松、柏、桦、枫等北方树种两三百种之多。人们涉足游览,可尽享森林浴之妙。秋季金风送爽时,坡岗沟壑之间,红叶吐艳,层林尽染,放眼望去,漫山猩红,可与香山红叶相媲美。
狼牙山,英雄的山,美丽的山,我爱你!
1.短文内容精彩回放。
短文从两个方面介绍了狼牙山——一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 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了解到狼牙山是一座________的山,也是一座________的山。
狼牙山
的革命历史
狼牙山的秀丽风光
英雄
美丽
2.小小分析员。
(1)第三自然段在文中起_____________的作用,因此叫__________。
(2)用“____”画出文章的中心句。
狼牙山,英雄的山,美丽的山,我爱你!
承上启下
过渡段
3.如何理解狼牙山是“英雄的山,美丽的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狼牙山有五勇士浴血奋战、抗击日寇、英勇跳崖的感人故事,所以说是“英雄的山”;狼牙山风光绮丽,景色迷人,所以说是“美丽的山”。
4.读了短文,我们了解了感人的抗战故事,感受到了狼牙山的美丽景色,请说说短文表达了作者对狼牙山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了作者对狼牙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