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爱在诗中流转,抒写青春赞歌 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爱在诗中流转,抒写青春赞歌 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83.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29 09:09: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 爱在诗中流转 抒写青春赞歌
设计人 学校
年级/册次 九年级上册 单元 第一单元
【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第四学段(7~9年级)的目标中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能对作品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尝试诗歌的写作。”
在课程内容中,本单元的课文契合“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要求,其第四课段(7~9年级)旨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通过语言和形象构建的艺术世界,借鉴其中的写作手法,表达自己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抒发自己的情感”,“学习欣赏、品味作品的语言、形象等,交流审美感受,体会作品的情感和思想内涵;尝试写诗歌”。
在第四学段(7~9年级)的“学业质量描述”中要求学生要通过朗诵,表达对作品的理解,“能从多角度揣摩、品味经典作品中的重要词句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通过圈点、批注等多种方法呈现对作品中语言、形象、情感、主题的理解”,并“能通过对阅读过程的梳理、反思,总结不同类型文学作品的阅读经验和方法;能借鉴他人的经验调整自己的表达,能根据需要,运用积累的语言进行口头或书面表达”。
综上,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评价都要求,在学习情感浓烈的新诗时,应关注诗歌朗诵、诗歌鉴赏两个方面的内容。在诗歌鉴赏上,本专题着重于写作手法和诗歌情感的鉴赏。
【学情分析】
1.诊断测试
请从所学过的新诗中选取一篇,为同学朗诵诗歌,鉴赏诗歌,讲解新诗写作手法,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2.数据分析(测试样本为两个教学班,共计99位学生)
(1)诗歌朗诵:87%的学生可以把握情感基调进行朗读,但缺乏技巧。
(2)诗歌鉴赏-写作手法:70%的学生所讲诗歌缺少对意象、语言、联想和想象等手法的分析。
(3)诗歌鉴赏-诗歌情感:83%的学生对所讲诗歌仅仅停留在内容的浅层理解上,不能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策略,不能真正领悟诗歌所寄寓的情感。
3.前测分析
根据前测试题完成情况的统计,可以发现学生对于有一定的新诗阅读积累,基本能够有感情地朗诵新诗,但在新诗的鉴赏上存在困难。具体情况如下:86位学生(约占测试人数的87%)可以把握情感基调进行朗读,还缺少朗诵技巧,无法通过韵律、重音、节奏等体现诗歌的感情基调;69位学生(约占测试人数的70%)在讲解诗歌时,没有关注诗歌的意象、语言以及联想和想象等写作手法的运用;82位学生(约占测试人数的83%)对所朗诵的诗歌停留在内容的浅层理解上,不能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策略,更不能真正领悟诗歌所寄寓的情感。
三、学习内容确定
依据前测反馈的情况可知,学生具有一定的新诗阅读积累,基本能把握情感基调进行朗读,但是对新诗的朗诵技巧、鉴赏方法等需要进一步学习、丰富、完善。本主题旨在引导学生在朗诵的基础上,掌握新诗鉴赏的方法和策略,关注新诗的意象、语言,以及运用的联想与想象,从中把握诗歌的情感和写作手法。因此,诗歌朗诵和诗歌鉴赏是本专题设计的学习内容。
【设计说明】
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活动·探究”单元任务一“学习鉴赏”中提供了六首诗作:《沁园春·雪》通过描绘北国雪景,歌咏祖国壮丽的河山,引出历代英雄人物并借此抒发诗人的伟大抱负;《周总理。你在哪里》是在高山、大地、森林等不同场景中寻找周总理的足迹,展示总理为人民事业日夜操劳的丰功伟绩;《我爱这土地》将自己拟想为一只鸟,用“嘶哑的喉咙”歌唱国难当头的祖国,表达出对祖国的深沉的爱;《乡愁》将无形的思乡愁绪转化为具体可感的邮票、船票、坟墓、海峡;《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直接使用多个暗喻,歌咏“四月天”的种种美好,借此赞美“你”带来的爱、温暖和希望;《我看》从看到的春天原野的美丽图景写起,由自然万物的生生不息引发对生命的咏叹,表达了自己的独特体验和思考。这六首诗作都以描写自然之景或特定物象为主,借此抒发某种情怀。本单元的学习紧密契合课标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欣赏诗歌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能对作品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并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诵活动,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并尝试诗歌的写作,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更好地感受诗歌的魅力,获得审美的熏陶。
【单元目标】
一、语言目标
1.朗读诗歌,通过感受韵律、重音、节奏等,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2.了解新诗的基本特点,掌握阅读新诗的策略和方法,梳理意象及其寄寓的情感,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3.学习这几首诗借景或借物表达情志的写法,尝试小诗创作。
二、思维目标
1.分析并归纳新诗的基本特点及阅读策略,训练学生归纳和概括的思维能力;
2.创作诗歌,进行朗诵、班刊设计,提升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价值目标
1.体验并感悟诗中体现的诗人的情思,激发学生爱国、爱家等情感,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2.增强用诗歌的方式表达情感、表现思考的意识。
【情景主题任务】
我们的母校XXXX自XXXX年建校以来,风风雨雨,学校在不断成长中,已走过了XX年,为庆祝学校成立XX周年,我们班要举办以“忆校园生活,颂青春年华”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请同学们通过鉴赏第一单元六首诗歌,破解诗歌创作的密码,创作一首新诗,参与朗诵活动。
要求:1.新诗内容可以是回忆校园生活,歌颂青春年少,或者赞美诗意生命,憧憬美好未来,选择你最熟悉的题材,进行创作。
2.诗歌中要有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意象,要注意意向的排列和组合,能通过意象营造一种意境。
3.诗歌抒发感情要明确,前后感情基调要一致。
4.可以模仿第一单元某一首诗的形式,也可以自创形式,精心打磨语言,力求语言有诗的感觉。
5.评选优秀作品和优秀朗诵者,参与“忆校园生活,颂青春年华”诗歌朗诵会。
【课时安排】
课时安排(共9课时)
【课前学习任务】 学生自主学习
第一课段 制作学习任务单 1课时
第二课段 细细地品,品出诗意来 3课时
学习任务一:初次阅读谈感受。(1课时)
学习任务二:抓住意象析情感。(1课时)
学习任务三、四:反复诵读找共性。(1课时)
第三课段 静静地写,写出诗情来 2课时
学习任务一:回忆所学 总结写法(1课时)
学习任务二:动笔创作,组员互评。(1课时)
第四课段 美美地读,读出诗韵来 3课时
学习任务一:探究读法,读出诗情。(1课时)
学习任务二:自由诵读,巩固读法。(1课时)
学习任务三【诗歌朗诵会】:朗诵比赛,评价交流。(1课时)
教学实施
【课前学习任务】
一、自读扫除字词障碍
1、《沁园春·雪》
滔滔 tāo tāo:形容大水奔流的样子,或比喻言行或其它事物连续不断。
妖娆 yāo ráo:娇艳美好。
折腰 zhé yāo:弯腰行礼,通常是指失去自尊。
风骚 fēng sāo:指妇女举止轻佻放荡,也借指文采、才情。
天骄 tiān jiāo:汉代的北方人对君主的一种敬畏的称呼。汉朝人称匈奴单于为天之骄子,后来称历史上某些北方少数民族君主为天骄。
风流 fēng liú:有功绩而又有文采的,英俊杰出的。
2、《周总理,你在哪里》
谷穗gǔ suì:谷子的穗子。
宿营sù yíng:指军队行军或战斗后的临时住宿。
篝火gōu huǒ:古指用竹笼罩的火,泛指一般在郊外地方,通过累积木材或树枝搭好的木堆或高台,点燃的火堆。
海防hǎi fáng:国家为保卫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维护海洋权益,防备外来侵略,在沿海地区和海疆进行的防卫和管理活动。
沉甸甸chén diàn diàn:形容物体因过重,像要掉下来的样子。此词可用来形容东西很重,也可形容果实饱满,有时也可形容心情。
3.《我爱这土地》
嘶哑 sī yǎ:嗓音沙哑不圆润,甚至发不出声来。
汹涌 xiōnɡ yǒnɡ:水势翻腾上涌,形容波浪又大又急。
黎明 lí míng:天快要亮或刚亮的时候。
腐烂 fǔ làn:烂掉,朽坏,指有机体由于微生物的滋生而破坏。
4、《乡愁》
邮(yóu)票:邮局发卖的用来贴在邮件上表明已付邮资的凭证。
乡愁(chóu):深切思念家乡的忧伤心情。
坟墓(mù)
海峡(xiá):指两个水域之间的狭窄水上通道
5、《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轻灵 qīng líng:指动作轻巧灵活,引申为一种轻松、飘逸的心境。
娉婷 pīng tíng:形容女子姿态美好的样子。
鲜妍 xiān yán:鲜艳,形容光彩美艳的样子。
冠冕 guān miǎn:古代皇冠或官员的帽子,比喻受人拥戴或出人头地。
呢喃 ní nán:形容小声说话,轻声细语。
5、《我看》
丰润 fēng rùn:形容(肌肤等)丰满滋润。
沉醉 chén zuì:比喻深深地迷恋某种事物,沉浸在某种境界里。
忧戚 yōu qī:忧愁悲伤。
勃发 bó fā:焕发,蓬勃生发。
飘逸 piāo yì:飘浮,轻疾高飞或形容人气质好,动作自然好看。
漫游 màn yóu:随意地不受拘束地游览。
流盼 liú pàn:左右转动目光看。
摇曳 yáo yè:摇荡。
二、制作诗歌鉴赏贴士
(一)搜集资料
有效利用所学知识和教材中的注释、旁批是鉴赏诗歌的一把钥匙。请同学们前往图书馆阅览(或上网查询),自行搜集、整理本单元诗人的基本信息,制成诗歌欣赏小贴士。
样例:
姓名 课文篇目 籍贯 身份 我的补充说明
毛泽东
柯岩
艾青
余光中
林徽因
穆旦
样例(内容展示)
姓名 课文篇目 籍贯 身份 我的补充说明
毛泽东 沁园春·雪 湖南湘潭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
柯岩 周总理,你在哪里 原籍广东,生于河南郑州 作家、诗人
艾青 我爱这土地 浙江金华 诗人
余光中 乡愁 江苏南京 诗人
林徽因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福建 建筑家、诗人
穆旦 我看 浙江 诗人、翻译家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诗人基本信息,为第二课时“知人论世理解诗人情感”做好前期学习准备诗歌。
(二)评价量表
第一单元 能力检测内容 评价等次 自我评价
自读欣赏 我能有效利用所学知识、教材中的注释和旁批作为解读诗歌的一把钥匙,自行搜集本单元诗歌的写作背景资料,制成诗歌欣赏小贴士 好/较好/合格(5分/3分/2分)
三、再读 归纳诗歌类别
课文 分类标准 分组 理由
沁园春·雪周总理,你在哪里我爱这土地乡愁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我看 诗体 古体诗
近体诗
押韵 整首诗押韵或部分诗节押韵
不押韵
句式 句式整齐
句式参差错落
情感 对祖国的热爱
对个人生活的热爱
【设计意图】诗歌分类,比较阅读,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鉴赏诗歌。
四、意象意境资料助读
意象是寄托了作者主观情感的人、事、景、物。
意境是一个或多个意象组合在一起的气氛、画面或情境。
常用表示意境的词语:恬淡闲适,华美壮丽,清新自然,安谧娴静,雄伟壮阔,沉郁悲凉,萧瑟凄凉,雄浑开阔,明快高旷,慷慨激昂,寂静肃秘。
第一课段 制作学习任务单 (1课时)
1.《沁园春·雪》学习任务单
意象 画面 特点
实景 ①______ ②________ 磅礴宏阔(广袤无垠) 壮美
长城、大河 ③________ 奇伟雄浑
山、原 群山高原图 ④______________
虚景 红日、白雪 雪后晴日图 ⑤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①冰、雪  ②北国冰雪图  ③长城大河图  ④生气勃勃(活泼奔放) ⑤妖娆可爱
2.《周总理,你在哪里》学习任务单
结构线索(寻找) 询问 “周总理,①____________”
呼唤 “周总理——”“周——总——理——”
寻找 高山→②________→森林→③________→整个世界→天安门前
回答 “他刚离去”→“接见外宾”“出席会议”→“就在这里”“在人民心里”
感情线索 ④________
[参考答案] ①你在哪里  ②大地  ③大海  ④想念
师小结:诗人以“询问—呼唤—寻找—回答”为线索,通过人民热切的呼唤和山谷、大地、松涛、海浪、广场的回答,侧面刻画出周总理风尘仆仆、奔走在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最前沿的伟大形象,表现出他的崇高品质及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抒发了对周总理无比崇敬和无限怀念的深情。
3 《我爱这土地》学习任务单
◎找出意象。全诗一共选取了几个鲜明的诗歌意象来写?这些意象都被赋予了独特的象征意义,请讨论每个意象到底象征着什么。
意象:土地、河流、风、黎明、鸟;
土地——正在遭受日寇欺凌的祖国国土;
河流——人民心中因祖国苦难而汹涌的悲愤之情;
风——人民心中永不停息的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和抗争;
黎明——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
独特的意向:鸟
渺小的、力量微不足道的 中国人民被蹂躏而抗争的形象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对“土地”毫无保留地奉献一切
“鸟”和“土地”象征赤子和祖国 赤子对祖国不能割舍的眷恋
◎关注修饰语。注意土地、河流、风、黎明这些意象的修饰语,说说它们带给你的阅读感受。
对象 修饰语 阅读感受
土地 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 让人联想到祖国正遭受日寇的蹂躏。
河流 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 让人深切感受到中国人民心中长期郁积着对国土沦丧的悲痛、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以及他们不屈的抗争。
风 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
黎明 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 让人感受到中国人民对独立自由、光明未来的美好憧憬和坚定信心。
这些加上了长长修饰语的意象极具象征意味,真切动人,充满了强烈的爱国情感,并且形象具体,富有立体感和画面感。
4.《乡愁》 学生自主设计学习任务单
5.《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学习任务单
意象 特点 “你”的特点
第一节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暖、明媚、欢快、轻灵、富有变化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节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朦胧、清新、软和、娇艳
第三节 百花、月圆 鲜艳、高贵、圆满
第四节 雪、绿芽、白莲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节 花、燕 繁盛、生机盎然、温馨
  
[参考答案] ①四月天、笑响、风、光艳  ②云烟、风、星子、细雨、花  ③清新、纯洁、充满生机  ④美丽、活泼、清新、可爱、充满活力、新生
作者借助“四月天”这个主体意象,和软风、云烟、艳光、细雨、百花等具体意象,营造出了一个美好、清新、活泼、温馨、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的意境。
6.《我看》学习任务单
意象 意象特点
第一节 春风 温柔、寂静、有力度
青草 ①________________
远水、绿潮 有力度、葱郁
第二节 飞鸟 自由、轻松
晴空 悠远、庄严
流云 轻盈、自由
大地 ②________________
第五节 ③________________ 自在、坦荡、美丽
[参考答案] ①茂盛、生机盎然  ②深邃、厚重  ③树木、花朵
第二课段 细细地品,品出诗意来
核心任务:自主阅读第一单元六首诗歌,归纳诗歌鉴赏的方法技巧。
一、学习任务
1.自主阅读本单元诗歌,熟悉诗歌内容。
2.找出并分析诗歌意象,体会诗歌意境,感受诗人情感。
3.反复诵读,揣摩写作技巧,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二、课时安排:3课时
学习任务一:初次阅读谈感受。(1课时)
独立阅读第一单元六首诗歌,不参考任何资料,写下你的初读感受,并在组内分享。
1、自由朗读,记录初读感受。
诗歌 初读感受
《沁园春·雪》 豪迈、昂扬
《周总理,你在哪里》
《我爱这土地》
《乡愁》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我看》
2、比读诗歌,分类感情基调
(指导学生利用好助学系统,给学习鉴赏找到抓手。)
请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中对“任务一”的描述,这里有阅读策略的指导,也有欣赏诗歌的具体要求,通过抓关键词、句、标点、意象等,感受诗歌的感情基调,选择合适的感情基调填表
A、豪迈 B、雄壮 C、轻快 D、忧伤 E、崇敬 F、忧郁 G、深沉
H、悲痛I、既乐且忧
诗歌 感情基调 具体表现
《沁园春·雪》 千里、万里、望……
《周总理,你在哪里》 嘶哑、悲愤、……
《我爱这土地》
《乡愁》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我看》
学习任务二:抓住意象析情感。(1课时)
1.再次朗读第一单元六首诗歌,寻找意象,填写下表。
诗歌 意象 特点 传达的情感
《沁园春·雪》 雪、山、原、日 壮阔、充满生机活力 对祖国壮丽河山的喜爱,对革命前途的自信
《周总理,你在哪里》
《我爱这土地》
《乡愁》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我看》
2.悟读诗歌,鉴赏诗句
摘录、熟读你认为写的妙的诗句,参考示例进行点评。
例句:我认为“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写的妙,这短短的8个字,运用比拟的修辞,赋予山川和原野动态,留给读者无穷的想象空间。
诗句: 。
赏析: 。
学习任务三、四:反复诵读找共性。(1课时)
借助课下注释和旁批,再读诗歌,加深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然后试着为诗歌分组,分组依据,可参考体裁、押韵、句式、语言、情感等角度,填写下表。
诗歌题目 分组依据
第一组
第二组
学习任务四:诗情画意评诗歌。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课外诗歌,运用本课段中学到的鉴赏诗歌的方法,可以从意象、语言、感情任意角度入手,结合具体诗句,为诗歌撰写一则诗评。(200 字左右)
第三课段 静静地写,写出诗情来
核心任务
能够结合所学诗歌表现技巧,运用恰当的意象,以“忆校园生活,颂青春年华”为主题创作一首诗歌。诗歌内容可以是回忆校园生活,或者歌颂青春年少,或者赞美诗意生命,或者憧憬美好未来,选出优秀作品参加xx周年校庆诗歌朗诵会。
一、学习任务
1.回顾第一课段六首诗歌的鉴赏内容,归纳诗歌创作技巧,整理素材,梳理思路。
2.动笔创作,以组为单位组员相互评价,并根据评价内容,修改完善自创诗歌。
3.每组推荐一名评委,参考新诗写作评价标准,评出最佳诗歌十首,在诗歌朗诵会上展示。
二、课时安排:2课时
学习任务一:回忆所学 总结写法(1课时)
请根据上个课段对六首诗歌的鉴赏,总结诗歌创作的写作技巧,完成下表:
诗歌题目 创作技巧
《乡愁》
《沁园春 雪》
《周总理,你在哪里》
《我爱这土地》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你看》
学习任务二:动笔创作,组员互评。(1课时)
参考新诗写作评价标准,组内交流评价,并修改完善自创诗歌。
分值 评价标准
10-8 符合情景,情感动人。诗中意象、形式、语言、音韵等两项以上较有特色,且与内容主旨相互匹配。书写美观。
7-4 基本符合情景,情感真切。诗中意象、形式、语言、音韵等一项以上较有特色,且与内容主旨基本匹配。书写端正。
3-1 脱离情景,读之无味。诗中意象、形式、语言、音韵等均无特色,与内容主旨基本匹配。书写敷衍。
附加:诗歌作品中有个性展示,且此种设计为内容主题服务,可以酌情加1-3分,但是总分不超过10分。
每组推荐一名评委,参考新诗写作评价标准,评出优秀诗歌作品,在诗歌朗诵会上展示。
第四课段 美美地读,读出诗韵来
核心任务
进行朗诵训练,要求能够在朗诵时注意表情、语言、动作等,通过重音、停连、节奏等,读出韵律,读出感情,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一、学习任务
1. 探究读法,读出诗情。
2. 自由诵读,巩固读法。
3. 朗诵比赛,评价交流。
二、课时安排:3课时
学习任务一:探究读法,读出诗情。(1课时)
听(或观看)名家朗诵音频(视频),观察朗诵者的神情举止,注意停顿、重音、节奏、押韵等,组内分享自己的朗诵心得。
朗读知识补充:
《沁园春·雪》
◎读准重音。自由朗读,结合注释,将应读重音的字词在书上做标注。
重音:望、顿、欲、试比高、分外、如此、无数、竞、惜、输、逊、只识、俱、数、还、今朝
◎读清节奏。边读边在书上划分朗读停顿。
提示:有领起作用的词后面要停顿,如“望”“惜”;有强调作用的词后要停顿,如“须”“看”“数”;长句子要根据意义单位做恰当的停顿。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读明韵脚。快速圈出这首词的韵脚,体会声调的和谐。
韵脚均是一声或者二声,属于平声,平声向上,高而直,和这首诗昂扬、乐观的情感相一致。
◎读出语气。结合这首词的创作背景来把握这首词的感情基调。(豪迈昂扬、大气磅礴。)
《周总理,你在哪里》
(1)从韵律看:
这首诗用i韵,其中也有ü韵与其押韵。这一韵脚,急促低回,收音不响亮,适宜表达哀痛、悲伤、追悼等情感。
(2)从整体语气和节奏看:
开头一节语气应有凝重感,并略有急促感,突出询问、思念的意味;第2—7节每节开头应逐渐急促,后面又渐趋缓和,读时应重中有轻,表达出总理为人民、人民爱总理的深厚感情;最后两节应既有欣喜、热情,又有厚重、深思的余味,要在反复咏唱的韵律中传达出绵绵不绝的思念之情。
(3)注意带破折号的句子:
第1节“——你的人民想念你”,破折号不仅起说明作用,说明“我们”就是“你的人民”,而且表示意思递进,所以要重读;第2—5节均有“周总理——”,破折号表示声音的延长,要把声音送得很高很远,同时又有强烈、急切寻找的意味;第7节“周——总——理——”,一字一顿,字字深情;第8节“——在这里”“——在一起”,好似高山、大地、森林、大海的回声,语气舒缓,余音不绝,满含深情。
周总理,我们的/好总理,
你在/哪里啊,你在/哪里?
你可知道,我们/想念你,
——你的人民想念你!
我们/对着高山/喊:
周总理——
山谷/回音: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革命征途/千万里,
他大步前进/不停息!”
我们/对着大地/喊:
周总理——
大地/轰鸣: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你不见/那沉甸甸的/谷穗上,
还闪着/他辛勤的/汗滴……”
我们/对着森林/喊:
周总理——
松涛/阵阵: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宿营地上/篝火红啊,
伐木工人/正在回忆/他亲切的笑语。”
我们/对着大海/喊:
周总理——
海浪/声声: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你不见/海防战士身上,
他/亲手给披的/大衣……”
我们/找遍/整个世界,
啊,总理,
你在/革命需要的/每一个地方,
辽阔大地
到处/是你/深深的足迹。
我们/回到/祖国的心脏,
我们/在天安门前/深情地呼唤:
周——总——理——
广场/回音:
“啊,轻些呀,轻些,
他/正在中南海/接见外宾,
他/正在政治局/出席会议……”
总理啊,我们的/好总理!
你/就在这里啊,就在这里。
——在这里,在这里,
在这里……
你永远/和我们/在一起
——在一起,在一起,
在一起……
你/永远居住在/太阳升起的地方,
你/永远居住在/人民心里,
你的人民/世世代代想念你!
想念你啊,想念你
——想——念——你……
《我爱这土地》
◎感情基调
深沉而悲愤。
◎读出节奏、重音
提示:根据句意及句法成分划分诗歌节奏,标出重读字词。
◎读出情感
根据语言情感色彩及标点符号读出情感。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乡愁》
第一节,朗读时,应带着回忆的语气。语速稍慢,语调轻柔舒缓。“乡愁”“邮票”“这头”“那头”重读。“小小的”体现了邮票之小,呈现了思念之深,重音轻读。读出回忆中诗人小时候与母亲通信往来的温馨和离家在外求学的思乡之情。
第二节,重读“船票”,要读出诗人对爱人的悠悠相思之情。
第三节,“后来啊”低沉延长,读出时空的迢遥。“母亲在里头”一句带着颤音去读,读出失去母亲的悲伤。
第四节,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家国之思,重读“那”字,延长“那头”,读出诗人对祖国绵绵的思念。
◎边读边在书上标注重音,划分朗读停顿。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读准韵脚。
这首诗歌押“ɑn”韵,如:“天”“变”“烟”“前”“妍”“圆”“鲜”“莲”
“燕”“暖”。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
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
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
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
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
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
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我看》
◎读准韵脚,体会声调的和谐。
全诗一共五节,第一节押ɑo韵;第二节押i韵;第三节第一句承第二节的i韵,第二、四句又换韵为ɑ韵;第四节又换韵为i韵;第五节又换韵为iu韵和i韵。
◎读出节奏。边读边在书上划分朗读停顿。
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
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
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
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
我看/飞鸟/平展着/翅翼
静静/吸入/深远的/晴空里,
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
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
哦,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
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
哦!多少年来/你/丰润的/生命
永在/寂静的/谐奏里/勃发。
也许/远古的哲人/怀着热望,
曾向你/舒出/咏赞的/叹息,
如今/却只见他/生命的/静流
随着/季节的起伏/而飘逸。
去吧,去吧,哦/生命的飞奔,
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
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
哦,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
让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
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
学习任务二:自由诵读,巩固读法。(1课时)
在诗歌(《沁园春·雪》《周总理,你在哪里》《乡愁》《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我看》及 第三课段 学习任务二中的自创诗歌)挑选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在组内进行诵读,尝试着通过节奏、语气、语调等的变化,将诗歌的情感读出来。组员互相评价、交流;然后再朗诵。在小组朗诵的基础上,确定朗诵篇目、朗诵形式(如独诵、双人朗诵、齐声合诵或多人轮诵,也可以配乐、配视频朗诵),推选参赛选手进行排练。
学习任务三【诗歌朗诵会】:朗诵比赛,评价交流。(1课时)
班委制作节目单,推举主持人,准备好简单串词;每组推选一位同学作为评委,根据评分标准,做到打分客观、公平;朗诵比赛开始,朗诵者应注意表情、语气、动作等;比赛结束后,评委点评交流。
每组推荐一名评委,参考新诗写作评价标准,评出优秀诗歌作品,在诗歌朗诵会上展示。
诵读评价量表
小组 题目 重读(10分) 轻读(10分) 节奏(10分) 情感(10分) 创意表现(6分)配乐、配舞等 总分(46分)
XX小组
XX小组
XX小组
XX小组
XX小组
【单元测试反馈】
(一)必做
1.积累古诗词和现代诗歌中常见的诗歌意象(不少于5类),揣摩和品味意象背后的情感,并猜想诗人选取这一意象的理由;
2.发挥联想和想象,重现诗歌描摹的画面,是理解诗歌的重要手段,请你借助联想和想象,任选一首现代诗,将其中展现的画面用自己的文字描摹出来。
(二)选做
1.聂华苓在评价艾青诗歌时,说到:“艾青的诗,好在那雄浑的力量,直截了当的语言,强烈鲜明的意象。”你同意吗?请你从《艾青诗选》中选取几首诗,做具体的赏析,写一段不少于200字的文章,来证明你的观点;
2.诗歌散文化,散文诗歌化,是文学创作的一个现象,请你搜索相关资料,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看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