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各市2023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分层汇编-14选择题(基础提升)(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各市2023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分层汇编-14选择题(基础提升)(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6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8-02 20:59: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四川省各市2023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分层汇编-14选择题(基础提升)
一.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共1小题)
1.(2023 遂宁)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NaOH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2CO3 加入适量Ca(OH)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B 检验NaCl溶液中是否含有Na2SO4 取少量样品,加入MgCl2溶液,观察现象
C 探究燃烧的条件之一:可燃物与充足的氧气接触 点燃两支相同的蜡烛,其中一支罩上烧杯,观察现象
D 区别O2和CO2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内,观察现象
A.A B.B C.C D.D
二.电解水实验(共1小题)
2.(2023 南充)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是必备的化学素养,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B.实验室用CO还原Fe2O3,黑色固体变为红色
C.向锌粒中加入稀硫酸,产生大量氢气
D.电解水实验中,正负极产生的气体在相同条件下的体积之比约为1:2
三.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共1小题)
3.(2023 南充)为建设“天蓝、地绿、水美”的南充,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  )
A.分类回收处理生活垃圾
B.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
C.倡导市民低碳出行
D.农业上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
四.金属的化学性质(共1小题)
4.(2023 泸州)下表为某核心期刊刊文中氢气制备对比实验的数据(将锌粒压成薄锌片增大了表面积)。下列不能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编号 20mL硫酸的质量分数 1g锌的形状 0~3min产生氢气体积(mL)
① 20% 锌粒 31.7
② 20% 薄锌片 50.9
③ 30% 锌粒 61.7
④ 30% 薄锌片 79.9
A.Zn是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氢前金属
B.锌粒产生氢气的体积总是比薄锌片少
C.增大硫酸的质量分数能加快产生氢气
D.增大锌与酸的接触面积能加快产生氢气
五.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共1小题)
5.(2023 南充)“物质性质决定用途”是化学观念之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NaOH显碱性——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B.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可用于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C.浓硫酸有吸水性——在实验室中常用做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D.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如霓虹灯
六.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共1小题)
6.(2023 南充)归纳推理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思维方法,下列归纳推理正确的是(  )
A.有机物中都含碳元素,则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B.离子是带电的微粒,则所有带电的微粒都是离子
C.常温下,酸溶液的pH小于7,则pH小于7的溶液一定是酸溶液
D.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则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七.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共1小题)
7.(2023 遂宁)我国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二氧化碳的捕获、储存、利用和转化等是实现目标的重要途径。人工光合固碳装置通过电化学手段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酸(HCOOH),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酸由甲酸分子构成
B.甲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
D.参加反应的与的微粒个数比为2:3
八.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共3小题)
8.(2023 泸州)胱氨酸(C6H12O4N2S )能保护细胞免于铜中毒。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组成元素O和S属于同族
B.组成元素C和N属于同周期
C.分子中质子数大于电子数
D.铜盐因含重金属元素而有毒
9.(2023 达州)某地荷花节吸引了大量热爱大自然的游客,盛开的荷花张开花瓣迎接四方宾客。荷叶中含有的荷叶碱(化学式为C19H12NO2)具有降脂、抑菌的作用。下列有关荷叶碱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荷叶碱属于有机化合物
B.荷叶碱中含有四种元素
C.荷叶碱中碳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7:8
D.荷叶碱由19个碳原子、21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10.(2023 南充)下列物质的俗称、化学式、分类完全正确的是(  )
A.苏打、NaHCO3、盐 B.消石灰、Ca(OH)2、碱
C.干冰、H2O、氧化物 D.水银、Ag、金属单质
九.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共1小题)
11.(2023 达州)安全重于泰山,危险化学品必须贴警示标识。浓硫酸应该贴的警示标识是(  )
A. B.
C. D.
一十.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共1小题)
12.(2023 泸州)2022年北京冬奥会展示了科技创新与艺术设计的完美融合:①雾化机器人喷出ClO2对场馆消毒;②用聚乙烯等制作吉祥物“冰墩墩”;③碳纤维制作火炬“飞扬”的外壳;④碲化镉光伏发电用于速滑馆“冰丝带”……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中ClO2是非金属氧化物
B.②中聚乙烯是有毒有害易降解塑料
C.③中碳纤维是天然有机高分子
D.④中碲化镉是光电转化的金属材料
一十一.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共1小题)
13.(2023 泸州)劳动结硕果,科学创未来。下列劳动项目所对应的化学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解释
A 工人用铝合金制成门窗 铝在常温下与氧气不反应
B 医生给贫血病人开具补铁药剂 铁元素是血红素的重要成分
C 农民给农作物施用磷酸二氢铵肥料 为农作物补充需要的N和P元素
D 科学家开发新的燃料电池 该电池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A.A B.B C.C D.D
一十二.鉴别淀粉、葡萄糖的方法与蛋白质的性质(共1小题)
14.(2023 泸州)方志敏同志曾在狱中用米汤给鲁迅先生写信,鲁迅先生收信后,使用碘酒处理就看到了信中的内容,从而通过鲁迅先生巧妙地将信息传递给了党组织。据此可证明米汤中含有(  )
A.微量元素 B.蛋白质 C.淀粉 D.油脂
一十三.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共1小题)
15.(2023 南充)“生命至上,安全第一”,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用亚硝酸钠代替食盐做调味品
B.进入沼气池之前,先做灯火试验
C.蔗糖作为甜味剂添加到食品中
D.电器着火用水扑灭
四川省各市2023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分层汇编-14选择题(基础提升)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共1小题)
1.(2023 遂宁)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NaOH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2CO3 加入适量Ca(OH)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B 检验NaCl溶液中是否含有Na2SO4 取少量样品,加入MgCl2溶液,观察现象
C 探究燃烧的条件之一:可燃物与充足的氧气接触 点燃两支相同的蜡烛,其中一支罩上烧杯,观察现象
D 区别O2和CO2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内,观察现象
A.A B.B C.C D.D
【答案】B
【解答】解:A、碳酸钠能与适量Ca(OH)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充分反应后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B、Na2SO4与MgCl2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或气体或水反应,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不能检验NaCl溶液中是否含有Na2SO4,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点燃两支相同的蜡烛,其中一支罩上烧杯,观察现象,罩上烧杯的蜡烛一会就熄灭,另一种蜡烛正常燃烧,可探究燃烧的条件之一:可燃物与充足的氧气接触,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D、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内,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的是氧气,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B。
二.电解水实验(共1小题)
2.(2023 南充)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是必备的化学素养,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B.实验室用CO还原Fe2O3,黑色固体变为红色
C.向锌粒中加入稀硫酸,产生大量氢气
D.电解水实验中,正负极产生的气体在相同条件下的体积之比约为1:2
【答案】D
【解答】解:A、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故选项描述错误。
B、实验室用CO还原Fe2O3,一氧化碳和红色的氧化铁反应生成黑色的铁粉和二氧化碳,现象是红色固体变为黑色,故选项描述错误。
C、向锌粒中加入稀硫酸,产生大量氢气是结论而不是现象,故选项描述错误。
D、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氧气和氢气在相同条件下的体积之比约为1:2,故选项描述正确。
故选:D。
三.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共1小题)
3.(2023 南充)为建设“天蓝、地绿、水美”的南充,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  )
A.分类回收处理生活垃圾
B.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
C.倡导市民低碳出行
D.农业上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
【答案】D
【解答】解:A、分类回收处理生活垃圾,能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措施合理,故选项错误。
B、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能减少水体污染,措施合理,故选项错误。
C、倡导市民低碳出行,能碱空气污染、二氧化碳的排放等,措施合理,故选项错误。
D、农业上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会造成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措施不合理,故选项正确。
故选:D。
四.金属的化学性质(共1小题)
4.(2023 泸州)下表为某核心期刊刊文中氢气制备对比实验的数据(将锌粒压成薄锌片增大了表面积)。下列不能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编号 20mL硫酸的质量分数 1g锌的形状 0~3min产生氢气体积(mL)
① 20% 锌粒 31.7
② 20% 薄锌片 50.9
③ 30% 锌粒 61.7
④ 30% 薄锌片 79.9
A.Zn是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氢前金属
B.锌粒产生氢气的体积总是比薄锌片少
C.增大硫酸的质量分数能加快产生氢气
D.增大锌与酸的接触面积能加快产生氢气
【答案】B
【解答】解:A、Zn是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氢前金属,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实验②③对比可知,锌粒产生氢气的体积不是总是比薄锌片少,故选项说法错误。
C、增大硫酸的质量分数,反应物的浓度增大,能加快产生氢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D、增大锌与酸的接触面积,能加快产生氢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五.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共1小题)
5.(2023 南充)“物质性质决定用途”是化学观念之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NaOH显碱性——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B.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可用于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C.浓硫酸有吸水性——在实验室中常用做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D.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如霓虹灯
【答案】A
【解答】解:A、NaOH显碱性,但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选项说法错误。
B、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成大的油珠,可用于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故选项说法正确。
C、浓硫酸有吸水性,在实验室中常用做某些气体的干燥剂,故选项说法正确。
D、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如霓虹灯,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六.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共1小题)
6.(2023 南充)归纳推理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思维方法,下列归纳推理正确的是(  )
A.有机物中都含碳元素,则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B.离子是带电的微粒,则所有带电的微粒都是离子
C.常温下,酸溶液的pH小于7,则pH小于7的溶液一定是酸溶液
D.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则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答案】D
【解答】解:A、有机物中都含碳元素,但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有机物,如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等虽含碳元素,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们看作无机物,故选项推理错误。
B、离子是带电的微粒,但所有带电的微粒不一定都是离子,也可能是质子、电子等,故选项推理错误。
C、常温下,酸溶液的pH小于7,但pH小于7的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也可能是硫酸氢钠等盐溶液,
D、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则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故选项推理正确。
故选:D。
七.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共1小题)
7.(2023 遂宁)我国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二氧化碳的捕获、储存、利用和转化等是实现目标的重要途径。人工光合固碳装置通过电化学手段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酸(HCOOH),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酸由甲酸分子构成
B.甲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
D.参加反应的与的微粒个数比为2:3
【答案】A
【解答】解:A、由图示可知,甲酸由甲酸分子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甲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1×2):(16×2)=6:1:16,则甲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生成物中氧气是单质,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则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一定发生了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是2个二氧化碳分子和2个水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2个甲酸分子和1个氧分子,参加反应的与的微粒个数比为2:2=1:1,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八.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共3小题)
8.(2023 泸州)胱氨酸(C6H12O4N2S )能保护细胞免于铜中毒。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组成元素O和S属于同族
B.组成元素C和N属于同周期
C.分子中质子数大于电子数
D.铜盐因含重金属元素而有毒
【答案】C
【解答】解:A、氧原子与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6个,因此氧元素与硫元素位于同一族,说法正确;
B、碳原子与氮原子的核外均有两个电子层,因此碳元素与氮元素均位于同一周期,说法正确;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中的质子数等于电子数,则分子中质子数也等于电子数,说法错误;
D、铜元素属于重金属元素,铜盐因含重金属元素而有毒,说法正确。
故选:C。
9.(2023 达州)某地荷花节吸引了大量热爱大自然的游客,盛开的荷花张开花瓣迎接四方宾客。荷叶中含有的荷叶碱(化学式为C19H12NO2)具有降脂、抑菌的作用。下列有关荷叶碱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荷叶碱属于有机化合物
B.荷叶碱中含有四种元素
C.荷叶碱中碳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7:8
D.荷叶碱由19个碳原子、21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答案】D
【解答】解:A、荷叶碱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B、荷叶碱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C、荷叶碱中碳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9):(16×2)=57:8,故选项说法正确。
D、荷叶碱是由荷叶碱分子构成的,1个荷叶碱分子由19个碳原子、21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10.(2023 南充)下列物质的俗称、化学式、分类完全正确的是(  )
A.苏打、NaHCO3、盐 B.消石灰、Ca(OH)2、碱
C.干冰、H2O、氧化物 D.水银、Ag、金属单质
【答案】B
【解答】解:A、苏打是碳酸钠的俗称,其化学式为Na2CO3,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氢氧化钙的俗称是熟石灰或消石灰,其化学式为Ca(OH)2,属于碱,故选项说法正确。
C、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其化学式为CO2,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水银是金属汞的俗称,其化学式为Hg,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九.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共1小题)
11.(2023 达州)安全重于泰山,危险化学品必须贴警示标识。浓硫酸应该贴的警示标识是(  )
A. B.
C. D.
【答案】A
【解答】解: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应贴腐蚀品标志。
A、图中所示标志是腐蚀品标志,故选项正确。
B、图中所示标志是有毒品标志,故选项错误。
C、图中所示标志是自燃物品标志,故选项错误。
D、图中所示标志是爆炸品标志,故选项错误。
故选:A。
一十.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共1小题)
12.(2023 泸州)2022年北京冬奥会展示了科技创新与艺术设计的完美融合:①雾化机器人喷出ClO2对场馆消毒;②用聚乙烯等制作吉祥物“冰墩墩”;③碳纤维制作火炬“飞扬”的外壳;④碲化镉光伏发电用于速滑馆“冰丝带”……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中ClO2是非金属氧化物
B.②中聚乙烯是有毒有害易降解塑料
C.③中碳纤维是天然有机高分子
D.④中碲化镉是光电转化的金属材料
【答案】A
【解答】解:A、氯元素是一种非金属元素,因此ClO2是非金属氧化物,说法正确;
B、聚乙烯是一种无毒、无害的塑料,但很难降解,说法错误;
C、碳纤维并不是自然界中本来就有的,不是天然有机高分子,说法错误;
D、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与和合金,碲化镉不属于金属材料,说法错误。
故选:A。
一十一.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共1小题)
13.(2023 泸州)劳动结硕果,科学创未来。下列劳动项目所对应的化学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解释
A 工人用铝合金制成门窗 铝在常温下与氧气不反应
B 医生给贫血病人开具补铁药剂 铁元素是血红素的重要成分
C 农民给农作物施用磷酸二氢铵肥料 为农作物补充需要的N和P元素
D 科学家开发新的燃料电池 该电池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A.A B.B C.C D.D
【答案】A
【解答】解:A、铝在常温下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从而阻止内部的铝进一步氧化,因此工人用耐腐蚀性强的铝合金制成门窗,说法错误;
B、铁元素是血红素的重要成分,因此医生给贫血病人开具补铁药剂,说法正确;
C、磷酸二氢铵中含有氮、磷、钾中氮元素与磷元素,因此农民给农作物施用磷酸二氢铵肥料可补充农作物需要的N和P元素,说法正确;
D、新的燃料电池能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说法正确。
故选:A。
一十二.鉴别淀粉、葡萄糖的方法与蛋白质的性质(共1小题)
14.(2023 泸州)方志敏同志曾在狱中用米汤给鲁迅先生写信,鲁迅先生收信后,使用碘酒处理就看到了信中的内容,从而通过鲁迅先生巧妙地将信息传递给了党组织。据此可证明米汤中含有(  )
A.微量元素 B.蛋白质 C.淀粉 D.油脂
【答案】C
【解答】解:方志敏同志曾在狱中用米汤给鲁迅先生写信,鲁迅先生收信后,使用碘酒处理就看到了信中的内容,淀粉遇碘变蓝色,据此可证明米汤中含有淀粉。
故选:C。
一十三.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共1小题)
15.(2023 南充)“生命至上,安全第一”,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用亚硝酸钠代替食盐做调味品
B.进入沼气池之前,先做灯火试验
C.蔗糖作为甜味剂添加到食品中
D.电器着火用水扑灭
【答案】C
【解答】解:A、亚硝酸钠有毒,不能用亚硝酸钠代替食盐做调味品,故选项说法错误。
B、沼气具有可燃性,进入沼气池之前,先做灯火试验,可能会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错误。
C、蔗糖作为甜味剂添加到食品中,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电器着火首先应切断电源,为防止触电,不能用水扑灭,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