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人教版)2023年秋同步训练(基础)
一、单选题
1.下列有一个变化与其它三个有本质区别的是
A.活性炭净水 B.植物光合作用
C.高粱玉米发酵制取酒精 D.金属生锈
2.下列前者用于描述物质的化学性质,后者用于表达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挥发性,汽化 B.腐蚀性,燃烧
C.可燃性,液化 D.溶解性,熔化
3.以下常见的生活现象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滴水成冰 B.沙里淘金 C.花香四溢 D.钻木取火
4.下列变化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
A.蜡炬成灰,滴水成冰 B.动植物呼吸,火药爆炸
C.五谷酿酒,铁铸成铁锅 D.工业制氧气,肥皂水遇到硬水起浮渣
5.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成语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破釜成舟 B.聚沙成塔 C.钻木取火 D.滴水成冰
6.化学中的“化”取自变化之意,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海水晒盐 B.石油分馏 C.干冰升华 D.煤的干馏
7.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A.物质能量 B.分子个数
C.原子种类 D.物质状态
8.下列成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火烧赤壁 B.木已成舟 C.滴水成冰 D.风吹草动
9.“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让人感受到冬日里的酒香和朋友的情谊。下列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蒸煮大米 B.米酒酿制 C.天空下雪 D.火炉烧炭
1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具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就是化学变化 B.化学变化中同时会发生物理变化
C.锅炉爆炸和煤气爆炸都是化学变化 D.没有明显现象的变化就不是化学变化
11.过氧乙酸可有效灭活新冠病毒。下列过氧乙酸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无色液体 B.有刺激性气味 C.沸点为105℃ D.具有强氧化性
12.物质的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熔点 B.密度 C.硬度 D.可燃性
13.下列描述属于氧气化学性质的是
A.密度比空气大 B.无色无味
C.液态氧为淡蓝色 D.能支持燃烧
14.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氮气用于食品保护气 B.稀有气体用作电光源
C.氧气用作助燃剂 D.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15.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硬度 B.助燃性 C.氧化性 D.可燃性
二、填空题
16.下列诗句描述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①千锤万凿出深山
②烈火焚烧若等闲
③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⑤日照香炉生紫烟,遥望瀑布挂前川
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⑦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⑧吹尽狂沙始到金
⑨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⑩伐薪烧炭南山中
17.将下列描述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归类,并用序号填空。
①活性炭具有吸附性②酿酒③石蜡熔化④玻璃破碎⑤金刚石的硬度大⑥铜丝能导电⑦呼吸作用⑧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1)物理变化: ;
(2)化学变化: ;
(3)物理性质: ;
(4)化学性质: 。
18.化学变化中常伴随颜色变化、生成沉淀、放出气体、发光、放热、吸热等现象,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化学变化是否发生,但不可以作为判断的依据,下面是五位同学的读书笔记,请你用你所熟悉的日常事例否定他们的错误观点。
同学 笔记内容 否定事例
A 有发光现象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 有吸热现象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C 有颜色改变现象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D 有气体放出现象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E 有沉淀现象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针对上述错误,才华横溢的你最想给五位同学的建议为:判断一个变化是否是化学变化,必须要看其变化中 。
19.①木炭是灰黑色的多孔性固体;②木炭能燃烧;③将木炭粉碎;④木炭可制黑火药;⑤取一小块木炭点燃,放入氧气瓶中燃烧,发出白光。
上述描述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属于用途的是 。
20.下列是关于酒精的介绍:①无色透明;②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③易挥发;④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⑤能溶解碘、酚酞等物质;⑥易燃烧;⑦常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⑧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汽化;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根据上述文字可归纳出酒精:
(1)物理性质有 (填序号,下同)。
(2)化学性质有 。
(3)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是 。
(4)发生的化学变化是 。
(5)用途有 。
试卷第2页,共2页
试卷第1页,共1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从而能吸附水中的颜色和异味,吸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光合作用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高粱玉米发酵制取酒精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金属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A。
2.B
【详解】A、挥发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故属于物理性质;汽化为固体变为气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腐蚀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故属于化学性质;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故属于化学性质;液化为气体变为液体,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溶解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故属于物理性质;熔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B。
3.D
【详解】A、滴水成冰只是水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沙里淘金只是将金与沙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花香四溢是花香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钻木取火的过程中发生燃烧,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D
【详解】A、蜡炬成灰涉及蜡烛燃烧为化学变化,滴水成冰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动植物呼吸和火药爆炸都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化学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五谷酿酒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铁铸成铁锅无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工业制氧气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肥皂水遇到硬水起浮渣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5.C
【详解】A.破釜成舟,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聚沙成塔,只是物质的形状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钻木取火属于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滴水成冰,只是物质的状态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6.D
【详解】A、海水晒盐是水分蒸发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石油分馏制汽油是利用物质的沸点不同,进行混合物的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干冰升华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煤干馏分解得煤焦油有新物质煤焦油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D。
7.A
【详解】A、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随能量的转化,故正确;
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可能变,可能不变,故错误;
C、在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不变,故错误;
D、物质状态可能改变,也可能不变,故错误。
故选A。
8.A
【详解】A.物质燃烧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A符合题意;
B.木头做成船只是木头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B不符合题意;
C.水释放能量,温度降低,由液态变成气态,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C不符合题意;
D.风是空气流动产生的,风吹草动是草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C
【详解】A、蒸煮大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米酒酿制,发生缓慢氧化,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天空下雪,只是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火炉烧炭,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C。
10.B
【详解】A、电灯发光放热的变化不是化学变化,故A错误;
B、化学变化中常有物质的形状与状态发生变化,形状与状态发生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B正确;
C、蒸汽锅炉爆炸只是锅炉的形状发生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煤气爆炸属于燃烧是化学变化,故C错误;
D、呼吸发生化学变化就没有明显的现象,故D错误。
故选B。
11.D
【详解】A、无色液体,描述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这些性质都不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错误;
B、有刺激性气味说明容易挥发,描述物质的挥发性,挥发性不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错误;
C、沸点为105℃,描述物质的沸点,这些性质都不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错误;
D、氧化性是需要经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正确。
故选D。
12.D
【详解】A、熔点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B、密度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C、硬度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D、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故选D。
13.D
【详解】A、密度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故密度比空气大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B、颜色、气味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故无色无味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C、状态、颜色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故液态氧为淡蓝色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D、能支持燃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故选D。
14.B
【详解】A、氮气用作保护气,利用了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性质,故选项错误;
B、稀有气体用于制造电光源,是利用了通电时它们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
C、氧气用作助燃剂,发生化学反应,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D、氧气用于医疗急救,利用了氧气能供人体呼吸的性质,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5.A
【详解】A、硬度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符合题意;
B、助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C、氧化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D、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6. ①⑤⑦⑧ ②③④⑥⑨⑩
【详解】①千锤万凿出深山,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②烈火焚烧若等闲,燃烧属于化学变化;
③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红化作春泥,实质是物质的腐败,微生物的分解,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
⑤日照香炉生紫烟,遥望瀑布挂前川,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燃烧属于化学变化;
⑦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⑧吹尽狂沙始到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⑨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爆竹爆炸属于化学变化;
⑩伐薪烧炭南山中,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①⑤⑦⑧四个变化属于物理变化,②③④⑥⑨⑩五个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故①填:①⑤⑦⑧,②填:②③④⑥⑨⑩。
17.(1)③④
(2)②⑦
(3)①⑤⑥
(4)⑧
【详解】(1)③石蜡熔化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生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④玻璃破碎只是物质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生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填:③④。
(2)②酿酒的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酒精,属于化学变化;⑦呼吸作用的过程中,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填:②⑦。
(3)①活性炭具有吸附性、⑤金刚石的硬度大、⑥铜丝能导电,这些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都属于物理性质,故填:①⑤⑥。
(4)⑧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这是铁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故填:⑧。
18. 灯泡发光(合理即可) 冰块熔化(合理即可) 红糖溶解在水中(合理即可) 水的沸腾(合理即可) 浑浊的河水静置一会儿(合理即可)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详解】A、灯泡发光是有发光现象发生的变化,但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是化学变化。
B、冰块熔化是有吸热现象发生的变化,但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是化学变化。
C、红糖溶解在水中,水会变成红色,是有颜色改变现象发生的变化,但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是化学变化。
D、水的沸腾,有水蒸气出现,是有气体放出现象发生的变化,但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是化学变化。
E、有沉淀现象发生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比如浑浊的河水静置一会儿,沉淀会沉降在底部,但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是化学变化。
判断一个变化是否是化学变化,必须要看其变化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19. ① ③
② ⑤ ④
【详解】①木炭是黑色的多孔固体,颜色、状态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②木炭能燃烧,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
③将木炭粉碎,只是形状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④木炭可制黑火药,属于物质的用途;
⑤取一小块木炭点燃,放入氧气瓶中燃烧,发出白光,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属于物理性质的是①;
属于物理变化的是③;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②;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⑤;
属于用途的是④。
20.(1)①②③④⑤
(2)⑥
(3)⑧
(4)⑨
(5)⑦
【详解】(1)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并能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这些都是酒精的物理性质,故填①②③④⑤。
(2)酒精易燃烧是酒精的化学性质,故填⑥。
(3)酒精在灯芯上边汽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填⑧。
(4)酒精在灯芯上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化学变化,故填⑨。
(5)酒精常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属于酒精的用途,故填⑦。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