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少年中国说(节选)》课件(共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3《少年中国说(节选)》课件(共1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0.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01 13:44: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节选)
同学们,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我们承担着国家复兴的责任。清代末年,梁启超深深地明白这个道理。因此,他写了《少年中国说》这篇文章,他用事实和道理告诉我们,告诉世界,中国的少年充满了希望,少年的中国更加充满了希望。
课前导入
了解作者
作品集
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少年中国说:论近世国民竞争之大势及中国前途》、《敬业与乐业》、《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新民说》、《饮冰室主人自说》、《中国文化史》、《饮冰室主人全集》、《李鸿章传》等。
写作背景
写作目的
八国联军侵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当时帝国主义污蔑中国是“东亚病夫”,是“一盘散沙”,不能自立,只能由列强共管或瓜分。而中国人中有一些无知昏庸者,也跟着叫嚷“中国不亡是无天理”“任何列强三日内就可以灭亡中国”,散布悲观情绪,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为了驳斥帝国主义分子的无耻谏言,也纠正国内一些人自暴自弃、崇洋媚外的奴性心理,唤起人民的爱国热情,激起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梁启超适时地写出这篇《少年中国说》。我们今天学的是这篇文章的一部分。
读到这里,你们有什么感受
设想一下,一群占领你的国家的强盗,指着你说你是“东亚病夫”你会怎么样?想必是相当气愤的。梁启超先生也不例外。他不想看到自己国家的人民自暴自弃,不想让国家灭亡,他看到了少年身上追求自由、独立的精神,于是他号召“中国少年”肩负起救国救民的责任,为创造一个繁荣富强的“少年中国”而努力奋斗。接下来就让我们看看他是怎么写的吧!
学生字词
学生字词
学生字词
要注意读好这些词:
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
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奇花初胎,商裔皇皇
干将发确,有作其芒
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整体感知
总结段意
第一自然段:从小到大介绍中国少年的责任
第二自然段:歌颂少年中国的蓬勃生命力。
第三自然段:抒发对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赞美之情,点明了两者之间的紧密
关系。
朗读课文,想一想,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去读这3个自然段
赏析
课文
第1自然段要读出磅磺的气势:
第2自然段要读出韵律美,让人感受中国少年的蓬勃生命力。第3自然段要读出作者对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赞美之情
第1自然段从哪些方面体现了少年对国家的影响
赏析
课文
层层深入:智一一富一一强一一独立一一自由一一进步一一胜于欧洲一一雄于地球
第1自然段的句子有什么共同特点
赏析
课文
都是“少年·.....则国......”
让我们通过关联词来理解“少年”与“国”的关系。选择“因为……所以”,还是“如果……就”或者其他的关联词呢?
通过带入关联词我们可以知道,有什么样的少年就有这么样的国家,那么在中国危急存亡的时刻,少年的职责是相当重要的。
“少年强则国强”,这是中华民族的呐喊,更是中华少年神圣的职责。
赏析
课文
我们来看看第2自然段,大家看看这段的句式有什么特点
1、都是四字词语
2、句式整齐
3、押韵
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这种句式更有助于抒发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热烈赞颂和无限向往之情,同时也把文章的感情推向高潮,使读者受到强烈的震撼和巨大的鼓舞。
接下来请大家看看作者把少年中国比喻成了什么事物批画下来,想想为什么要这样写
总结:作者用这些充满生命力的
事物来比少年中国,就是告诉我
们,少年中国就是最具有生命
力,最有发展前途的。
答:红日”般的灿烂前景,“河出伏流”的壮阔发展有如“潜龙”“乳虎”的巨大声威,有如“奇花”的壮丽前景如“干将”的锐利锋芒。
梁启超先生以激昂饱满的诗人般的笔触描绘了一幅中国少年奋发有为而少年中国豪迈崛起的振奋民志、激动人心的画面,所以他在最后一段写道一一“与
天不老!”“与国无疆”。
请同学们对最后一段进
行赏析。
答:这段是抒情段,作者用两个感叹句,再次重申了中国少年和少年中国密切的关系以及作者对他们的赞美之情。中国少年承担着祖国繁荣昌盛的重任,少年强才能中国强。强大富庶的中国又为中国少年的成长提供了强有力的
保障,中国强所以少年强。
作者把封建的古老中国和理想的少年中国进行鲜明的对比,热情歌颂少年勇于改革的精神,批评消极保守思想,鼓励人们肩负责任,发奋图强。本文表现出作者热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愿望,并且对中国的未来满怀希望。
全文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