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声音的特性-(同步练习)(原卷版+解析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同步练习及单元培优练习(沪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3.2声音的特性-(同步练习)(原卷版+解析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同步练习及单元培优练习(沪科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8-01 14:26:59

文档简介

3.2声音的特性-(同步练习)(解析版)
一、单选题
1.在学校、医院和科学研究部门附近,有如图所示禁鸣喇叭的标志。在下列措施中,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  )
A.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
B.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
C.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
D.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答案】D。
【解析】禁鸣喇叭就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A.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
C.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符合题意。
2.赛龙舟不仅是一项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我国悠久历史文化传承.如图所示为某比赛场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选手根据鼓声齐心协力划桨,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B.选手听到鼓声大作,震耳欲聋,说明此时鼓声的响度大
C.选手能从现场各种声音中听出鼓声,主要是通过鼓声的音色来辨别的
D.鼓手敲击鼓面越快,鼓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也越快
【答案】D
【解析】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故A的说法正确;
B.震耳欲聋形容声音非常大,而声音的大小是用响度来表示的,故B的说法正确;
C.在声音的三个特性中,音色是人们辨别不同发声体的主要手段,所以选手能在嘈杂的声音中辨别出鼓声,靠的就是鼓声的音色与其它声音的音色不同从而做到的,故C的说法正确;
D.声音的传播速度跟其所处的介质种类及温度有关,而与其它因素无关,鼓手敲击鼓面越快只能使鼓声的音调得以提高,而无法改变鼓声的传播速度,故D的说法错误.
3.如图所示,将钢尺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相同,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钢尺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此处“不同”是指声音的(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速度
【答案】C。
【分析】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音色跟发声体的结构和材料有关。
【解析】将钢尺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相同,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用大的力拨动钢尺时,钢尺的振幅大,发出声音的响度大;改用小的力拨动钢尺时,钢尺的振幅小,发出声音的响度变小,即钢尺会发出响度不同的声音。
4.如图所示,相同的水下录音装置A、B录下在海里同一位置的鲸发出的同一段声音。A录到的有高、低音,B录到的只有低音,由此可以推测:在海洋中传播较远距离的声音是(  )
A.频率较低的
B.音调较高的
C.能量较小的
D.响度较小的
【答案】A。
【解析】音调的高低是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的,振动频率快,音调高,振动频率慢,音调低;由图可知,A距离鲸鱼较近,B距离鲸鱼较远,因为A录到的有高、低音,B录到的只有低音,说明录到的是频率较低的,所以频率较低的声音在海洋中能传播较远距离。
5.如图,在探究响度与振幅关系的实验中,小明将一端系有乒乓球的细绳栓在横杆上,当鼓槌敲击鼓面时的力度越大时,乒乓球跳动高度越高,该实验中使用乒乓球的目的是( )
A.研究乒乓球的发声是由于乒乓球的跳动产生
B.研究乒乓球发声的响度与其跳动高度的关系
C.研究乒乓球的跳动高度与敲击鼓面力度大小关系
D.显示鼓面振动幅度
【答案】D。
【分析】首先要知道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振动幅度越小,响度越小.其实要知道将不易观察的鼓面的振动转化为乒乓球的跳动,这是利用了转换法.
【解析】ABC.当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时,鼓面会因振动而发出声音,由于鼓面振动的幅度不同,所以声音的响度也会不同,因此这是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故ABC错误;
D.看见鼓面上乒乓球在跳动,这是一种放大的思想--即将不易观察的鼓面的振动转化为乒乓球的跳动;说明鼓声是由于鼓面的振动产生的;故D正确;
6.如图是用小锤敲击同一音叉时,示波器在相同时间内截取的两列声波图,一次重敲,一次轻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重敲时音调高,甲图是重敲时的声波图
B.轻敲时响度大,两次敲击音色相同
C.甲的响度比乙的大,甲的音调也比乙的高
D.两次音调、音色都相同,乙图是轻敲时声波图
【答案】D.
【分析】(1)频率是1s物体振动的次数,相同时间内振动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2)振幅是物体振动时偏离原位置的大小,偏离原位置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解析】由图可知,两幅图中音叉振动的快慢相同(都有3个波峰和2个波谷),因此声音的音调相同;由图知,物体振动时偏离原位置的程度不相同(即振幅不同),因此响度不相同;甲振动时偏离程度大,甲的振幅大,所以甲的响度大,即音量大,所以,甲图是重敲时的声波图,乙图是轻敲时声波图.用木槌敲击同一音叉,音色是不变的,只有D选项说法正确.
【点睛】掌握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会观察波形图进行判断.音调跟频率有关;响度跟振幅有关;音色跟材料和结构有关.
7.2022年元宵晚会我国航天员王亚平在中国空间站用古筝弹奏《茉莉花》,为全国人民送上太空音乐祝福,“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琴弦的长短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B.演奏古筝时通过弦的振动发声
C.用同样的力拨动琴弦,粗弦比细弦发声的响度大
D.拨动同一琴弦的力越大,发声的音调越高
【答案】B。
【解析】A.琴弦的长短不同,振动频率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故A错误;
B.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演奏古筝时通过弦的振动发声,故B正确;
C.用同样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琴弦,琴弦的振幅相同,振动频率不同,细的弦发声的音调更高,故C错误;
D.拨动同一琴弦的力越大,琴弦的振幅越大,发声的响度越大,故D错误。
8.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若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则听到的声音(  )
A.频率不变,音调变高
B.频率变高,音调变低
C.频率变低,音调变高
D.频率变低,音调变低
【答案】D。
【解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度拨动钢尺,钢尺振动的幅度相同,则听到的声音响度相同;振动的快慢变低了,即频率变低,则听到的声音音调变低。故ABC错误,D正确。
二、填空题
9.如图所示是一套大型青铜编钟,叫“战国曾侯乙编钟”,编钟有大有小,共六十五件.用钟锤敲击编钟,编钟就会发出声音.小刚想要用此乐器:
(1)研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他应该用 的力敲击 编钟.
(2)研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他应该用 的力敲击 编钟.(以上均选填“相同”或“不同”)
【答案】 不同 相同 相同 不同
【分析】根据控制变量法的原则分析用力是否相同,编钟是否相同即可.
【解析】(1)[1][2]研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时,应保证除振幅不同外,其他因素均相同,改变振幅的方式就是用不同的力去敲击相同得编钟,使其达到不同的振动幅度;
(2)[3][4]研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时,应保证除频率不同外,其他因素均相同,改变频率的方式就是用相同的力敲击不同的编钟,使其达到不同的振动频率.
10.如图是中国古代的计程车——“计里鼓车”。车走一里时,车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鼓,车走十里时,车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镯(古代的乐器)。鼓、镯由于 发声,人们根据鼓和镯发声的 不同,判断车行驶的是一里还是十里。
【答案】 振动 音色
【解析】[1][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乐器是由于振动发声,由于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人们根据音色分辨出鼓和镯发声的,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人们根据鼓声和镯声来确定车行驶的是一里还是十里。
11.如图所示,筷子上裹一些棉布条,做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布条后插入两端开口的竹管中, 用嘴吹竹管的上端,发出悦耳的哨音 。用相同的气流速度吹, 控制哨音的 相同, 上下推拉活塞 ,可听到哨音的 有显著的变化。
【答案】 响度 音调和音色
【解析】[1]哨声是竹管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用相同的气流速度吹,控制哨音的响度相同。
[2]上下推拉活塞,改变了竹管内空气柱的长短,改变了空气柱的振动频率,改变了音调,由于音色跟发声体的结构和材料有关,所以,上下推拉活塞时,也改变了音色。
12.如图 所示,用纸片分别接触转速相同、齿数不同的旋转齿轮时,纸片所发出声音的 是不相 同的,这一实验表明,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 有关.
【答案】 音调 频率
【解析】[1][2]当纸片与转速相同、齿数不同的旋转齿轮接触时,齿轮越多则纸片在相同时间内振动次数越多,即纸片的振动频率越高,而频率决定音调,所以纸片所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实验表明,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
13.声音有三大特性,“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 高,“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 来判断说话者的。为了研究某一特性,如图所示,四个完全相同的玻璃瓶内装有质量不等的同种液体,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四个玻璃瓶的同一位置,如果能分别发出“dou(1)”、“ruai(2)”、“mi(3)”、“fa(4)”四个音阶,则与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玻璃瓶的序号应按 选项排列,如果在实验中,小红和小明用不同的力度敲击第一个瓶子,可以探究声音的 和 的关系。
A.丁丙乙甲
B.乙甲丙丁
C.丁甲丙乙
D.甲丙乙丁
【答案】 响度 音色 B 响度 振幅
【解析】[1]“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非常大,即响度大。
[2]“闻其声而知其人”,不同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故可以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说话者。
[3]当敲击瓶子时,是瓶子与水柱在振动发声,随着瓶子内水位的升高,瓶子与水柱越难振动,振动的频率越来越低,因此音调也会越来越低,故“dou(1)”、“ruai(2)”、“mi(3)”、“fa(4)”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序号是乙、甲、丙、丁,故B正确。
[4][5]小红和小明用不同的力度敲击第一个瓶子,相同的瓶子可以保证声音的振动频率相同,而敲击的力度不同,可以探究声音的响度和振幅的关系。
14.如图所示,“曾侯乙编钟”是大家所熟知的一套大型编钟,用钟锤敲击编钟,编钟会因 而发出声音,轻敲或重敲编钟同一位置所发出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
【答案】 振动 响度
【解析】[1][2]用钟锤敲击编钟时发出的声音是由于编钟振动产生的,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编钟,编钟振动的幅度不同,产生的响度不同,轻敲,响度小,重敲,响度大.
三、实验题
15.小明注意到,爸爸在拉二胡前总要把二胡的两个手把来回扭动,仔细调试(如图甲所示)。爸爸说这是在调“音准”,小明结合本学期所学知识认为这是在调“音调”。影响琴弦音调高低的因素有哪些?
小明通过观察思考,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1: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弦线的材料有关;
猜想2: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弦线的粗细有关;
猜想3: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弦线的长短有关;
猜想4: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弦线的松紧有关。
为了检验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并进一步探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小明设计了下面的实验方案:按图乙组装有关器材,将根尼龙丝的一端拴在桌子一端的腿上,另一端绕过桌边的小滑轮(图中未画出),挂上几个钩码,并用A,B两个小木块将尼龙丝支起,用一把塑料三角尺拨A,B间的“弦”,即可听见发出的声音。
(1)小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逐步右移B的位置,进行多次实验,发现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逐步降低。则小明这是在验证猜想 ;
(2)小明通过反复实验,发现对于弦乐器,音调的高低跟弦的材料、长短、粗细、松紧都有关。爸爸“把二胡的两个手把仔细调试”是通过改变琴弦的 来改变音调;弦乐器分别采用尼龙丝、钢丝做弦,用相同的力度弹奏相同的曲子时,听者能很容易的分辨,这是由于不同的材料做成的弦所发出的声音的 不同;
(3)用乐器演奏时,要用到乐谱,图是《我和我的祖国》简谱的一部分,歌词上方的数字表示的是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答案】 3 松紧 音色 音调
【解析】(1)[1]小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逐步右移B的位置,弦的长度逐渐变大,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逐步降低,是探究琴弦发声的音调与长度的关系,故是探究猜想3;
(2)[2][3]把二胡的两个手把仔细调试,琴弦的松紧发生变化,琴弦发声的音调发生变化,是通过改变琴弦的松紧来改变音调;弦乐器分别采用尼龙丝、钢丝做弦,用相同的力度弹奏相同的曲子时,听者能很容易的分辨,这是由于它们的音色不同。
(3)[4]歌词上方的数字表示的是音调,声音的高低。
16.如图所示,是探究声现象时常用的2组装置。
(1)图1-1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用线悬挂的乒乓球,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这个实验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
(2)如图1-2所示,用钢尺做探究实验,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
①本实验中应该听的声音是 (选填“A”或“B”);
A.钢尺伸出桌面部分振动发出的 B.钢尺拍打桌面发出的
②实验时,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说明:音调的高低与振动 有关;
③实验时,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改变两次拨动力度,则是研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则这两次声音的波形图如图2是 。(选填“A”、“B”或“C”)
A.甲和乙 B.甲和丙 C.乙和丙
④小华同学发现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太长时,可以明显看到钢尺在振动,但却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 。
【答案】 振动 A 低 频率 A 钢尺振动频率低于20Hz (或钢尺发出的是次声波)
【解析】(1)[1]乒乓球被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这个实验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①[2]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钢尺伸出桌面的部分振动而发出声音。
②[3][4]实验时,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越难振动,所以振动越慢,振动的频率越低,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说明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
③[5]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改变拨动力度,钢尺振动的幅度改变,响度改变,是研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动幅度的关系。
A.波形图甲和乙的频率相同,音调相同,振幅不同,响度不同,故A符合题意;
B.甲和丙的振幅相同,响度相同,频率不同,音调不同,故B不符合题意;
C.乙和丙的的频率和振幅均不同,音调和响度均不同,故C不符合题意。
④[6]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很难振动,频率小于20Hz,是次声波,人耳感觉不到。
试卷第2页,共2页
试卷第1页,共1页3.2声音的特性-(同步练习)(原卷版)
一、单选题
1.在学校、医院和科学研究部门附近,有如图所示禁鸣喇叭的标志。在下列措施中,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  )
A.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
B.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
C.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
D.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2.赛龙舟不仅是一项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我国悠久历史文化传承.如图所示为某比赛场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选手根据鼓声齐心协力划桨,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B.选手听到鼓声大作,震耳欲聋,说明此时鼓声的响度大
C.选手能从现场各种声音中听出鼓声,主要是通过鼓声的音色来辨别的
D.鼓手敲击鼓面越快,鼓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也越快
3.如图所示,将钢尺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相同,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钢尺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此处“不同”是指声音的(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速度
4.如图所示,相同的水下录音装置A、B录下在海里同一位置的鲸发出的同一段声音。A录到的有高、低音,B录到的只有低音,由此可以推测:在海洋中传播较远距离的声音是(  )
A.频率较低的
B.音调较高的
C.能量较小的
D.响度较小的
5.如图,在探究响度与振幅关系的实验中,小明将一端系有乒乓球的细绳栓在横杆上,当鼓槌敲击鼓面时的力度越大时,乒乓球跳动高度越高,该实验中使用乒乓球的目的是( )
A.研究乒乓球的发声是由于乒乓球的跳动产生
B.研究乒乓球发声的响度与其跳动高度的关系
C.研究乒乓球的跳动高度与敲击鼓面力度大小关系
D.显示鼓面振动幅度
6.如图是用小锤敲击同一音叉时,示波器在相同时间内截取的两列声波图,一次重敲,一次轻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重敲时音调高,甲图是重敲时的声波图
B.轻敲时响度大,两次敲击音色相同
C.甲的响度比乙的大,甲的音调也比乙的高
D.两次音调、音色都相同,乙图是轻敲时声波图
7.2022年元宵晚会我国航天员王亚平在中国空间站用古筝弹奏《茉莉花》,为全国人民送上太空音乐祝福,“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琴弦的长短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B.演奏古筝时通过弦的振动发声
C.用同样的力拨动琴弦,粗弦比细弦发声的响度大
D.拨动同一琴弦的力越大,发声的音调越高
8.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若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则听到的声音(  )
A.频率不变,音调变高
B.频率变高,音调变低
C.频率变低,音调变高
D.频率变低,音调变低
二、填空题
9.如图所示是一套大型青铜编钟,叫“战国曾侯乙编钟”,编钟有大有小,共六十五件.用钟锤敲击编钟,编钟就会发出声音.小刚想要用此乐器:
(1)研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他应该用 的力敲击 编钟.
(2)研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他应该用 的力敲击 编钟.(以上均选填“相同”或“不同”)
10.如图是中国古代的计程车——“计里鼓车”。车走一里时,车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鼓,车走十里时,车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镯(古代的乐器)。鼓、镯由于 发声,人们根据鼓和镯发声的 不同,判断车行驶的是一里还是十里。
11.如图所示,筷子上裹一些棉布条,做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布条后插入两端开口的竹管中, 用嘴吹竹管的上端,发出悦耳的哨音 。用相同的气流速度吹, 控制哨音的 相同, 上下推拉活塞 ,可听到哨音的 有显著的变化。
12.如图 所示,用纸片分别接触转速相同、齿数不同的旋转齿轮时,纸片所发出声音的 是不相 同的,这一实验表明,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 有关.
13.声音有三大特性,“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 高,“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 来判断说话者的。为了研究某一特性,如图所示,四个完全相同的玻璃瓶内装有质量不等的同种液体,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四个玻璃瓶的同一位置,如果能分别发出“dou(1)”、“ruai(2)”、“mi(3)”、“fa(4)”四个音阶,则与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玻璃瓶的序号应按 选项排列,如果在实验中,小红和小明用不同的力度敲击第一个瓶子,可以探究声音的 和 的关系。
A.丁丙乙甲
B.乙甲丙丁
C.丁甲丙乙
D.甲丙乙丁
14.如图所示,“曾侯乙编钟”是大家所熟知的一套大型编钟,用钟锤敲击编钟,编钟会因 而发出声音,轻敲或重敲编钟同一位置所发出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
三、实验题
15.小明注意到,爸爸在拉二胡前总要把二胡的两个手把来回扭动,仔细调试(如图甲所示)。爸爸说这是在调“音准”,小明结合本学期所学知识认为这是在调“音调”。影响琴弦音调高低的因素有哪些?
小明通过观察思考,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1: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弦线的材料有关;
猜想2: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弦线的粗细有关;
猜想3: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弦线的长短有关;
猜想4: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弦线的松紧有关。
为了检验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并进一步探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小明设计了下面的实验方案:按图乙组装有关器材,将根尼龙丝的一端拴在桌子一端的腿上,另一端绕过桌边的小滑轮(图中未画出),挂上几个钩码,并用A,B两个小木块将尼龙丝支起,用一把塑料三角尺拨A,B间的“弦”,即可听见发出的声音。
(1)小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逐步右移B的位置,进行多次实验,发现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逐步降低。则小明这是在验证猜想 ;
(2)小明通过反复实验,发现对于弦乐器,音调的高低跟弦的材料、长短、粗细、松紧都有关。爸爸“把二胡的两个手把仔细调试”是通过改变琴弦的 来改变音调;弦乐器分别采用尼龙丝、钢丝做弦,用相同的力度弹奏相同的曲子时,听者能很容易的分辨,这是由于不同的材料做成的弦所发出的声音的 不同;
(3)用乐器演奏时,要用到乐谱,图是《我和我的祖国》简谱的一部分,歌词上方的数字表示的是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16.如图所示,是探究声现象时常用的2组装置。
(1)图1-1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用线悬挂的乒乓球,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这个实验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
(2)如图1-2所示,用钢尺做探究实验,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
①本实验中应该听的声音是 (选填“A”或“B”);
A.钢尺伸出桌面部分振动发出的 B.钢尺拍打桌面发出的
②实验时,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说明:音调的高低与振动 有关;
③实验时,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改变两次拨动力度,则是研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则这两次声音的波形图如图2是 。(选填“A”、“B”或“C”)
A.甲和乙 B.甲和丙 C.乙和丙
④小华同学发现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太长时,可以明显看到钢尺在振动,但却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 。
试卷第2页,共2页
试卷第1页,共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