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多彩的光(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解析版)TOC \o "1-2" \h \u
【考点目录】
HYPERLINK \l _Toc27712 一.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共3小题) 1
HYPERLINK \l _Toc17821 二.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共3小题) 2
HYPERLINK \l _Toc2564 三.光的反射现象(共4小题) 4
HYPERLINK \l _Toc2506 四.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共2小题) 7
HYPERLINK \l _Toc10298 五.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共1小题) 8
HYPERLINK \l _Toc9616 六.作光的反射光路图(共2小题) 9
HYPERLINK \l _Toc19918 七.镜面反射(共1小题) 10
HYPERLINK \l _Toc13759 八.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共4小题) 10
HYPERLINK \l _Toc22426 九.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共5小题) 13
HYPERLINK \l _Toc12783 一十.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共4小题) 18
HYPERLINK \l _Toc15476 一十一.光的折射规律的应用(共2小题) 20
HYPERLINK \l _Toc1229 一十二.作光的折射光路图(共6小题) 21
HYPERLINK \l _Toc5814 一十三.光的色散现象(共2小题) 25
HYPERLINK \l _Toc30731 一十四.色光的三原色和色光的混合(共2小题) 26
HYPERLINK \l _Toc18187 一十五.物体的颜色(共2小题) 27
【专题练习】
一.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共3小题)
1.(2021秋 海沧区校级期末)民谚俗语常常包涵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
A.猴子捞月,一无所获 B.井底之蛙,一孔之见
C.海市盛楼,虚无缥缈 D.以冰取火,冰火相容
【答案】B
【解答】A、水中月亮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A错误;
B、井底之蛙,一孔之见,是通过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看到井口上方的景物,故B正确;
C、海市盛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现象,故C错误;
D、以冰取火,冰火相容,冰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D错误。
故选:B。
2.(2021秋 翔安区期末)日晷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用来计时的一种工具。如图所示,通过观察直杆在太阳下影子的位置就可知道时间。下列现象与日晷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
A.池水映明月 B.形影紧相依 C.潭清疑水浅 D.镜子正衣冠
【答案】B
【解答】解:日晷是古代一种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利用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A、池水映明月,光的反射原理,不符合题意;
B、形影紧相依,光的直线传播原理,符合题意;
C、潭清疑水浅,光的折射原理,不符合题意;
D、镜子正衣冠,光的反射原理,不符题意;
故选:B。
3.(2020秋 思明区期末)G20杭州峰会期间,晚会“最忆是杭州”美轮美奂。如图所示,远处的激光束看上去是直的,这是因为光在均匀介质中沿 直线 传播;扇形光电背景与水中倒影完美结合,这是光的 反射 现象,成的是等大的 虚 (选填“实”或“虚”)像。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
激光和普通光一样在均匀介质中都是沿直线传播的,因为激光比较集中,不容易发散,所以看上去是直的;
扇形光电背景在水中的倒影是水面的平面镜成像形成的,而平面镜成像是一种光的反射现象,所成的像不是由实际光线形成的,所以是虚像。
故答案为:直线;反射;虚。
二.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共3小题)
4.(2022秋 厦门期末)如图是小明家的木质“百叶窗”,它能够通过改变叶片的“角度”,有效控制太阳光进入室内的多少,图中与“百叶窗”原理相同的是( )
A.铅笔在水面处折断
B.北京故宫日晷上的影子
C.桥在水中形成“倒影”
D.白光通过三棱镜形成彩色光带
【答案】B
【解答】解:“百叶窗”原理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A、铅笔在水面处折断,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A错误;
B、北京故宫日晷上的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正确;
C、桥在水中形成“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错误;
D、白光通过三棱镜形成彩色光带,是光的色散现象,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B。
5.(2021秋 海沧区校级期末)图为2020年6月21日在厦门拍到的日环食照片,根据日环食现象可以推测出( )
A.月球的形状 B.月球的大小 C.地球的形状 D.地球的大小
【答案】A
【解答】解:日环食的形成是月亮转到地球与太阳之间时,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线,根据日环食的照片,可以推测出月球的形状为圆形。
因为没有具体长度数据,故无法估计月球的大小。
故选:A。
6.(2021秋 思明区校级期末)中国选手杨倩勇夺2020东京奥运会首金,如图是她带耳塞,紧贴枪托瞄准射击的情景。请你结合文字和图片,提出两个物理现象及相应的物理知识。
【答案】物理现象:戴着耳塞;应的物理知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物理现象:射击时,眼睛、准星、靶心在同一直线上;应的物理知识:光沿直线传播。
【解答】答:物理现象:戴着耳塞;应的物理知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物理现象:射击时,眼睛、准星、靶心在同一直线上;应的物理知识:光沿直线传播。
三.光的反射现象(共4小题)
7.(2022秋 集美区期末)如图是塔式热发电系统的一项关键技术。发电站安装有许多定日镜(即平面镜),每一个定日镜都由自动跟踪太阳光装置控制,以便准确的将太阳光反射后会聚到高塔顶部的接收器上。下列光现象中与定日镜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
A.水中倒影 B.雨后彩虹 C.沙漠蜃景 D.小孔成像
【答案】A
【解答】解:定日镜工作,利用的光的反射;
A、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故A正确;
B、雨后彩虹,是由于太阳光照到空气中的小水滴上,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即光的色散,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B错误;
C、沙漠蜃景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错误;
D、小孔成像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故D错误。
故选:A。
8.(2021秋 思明区校级期末)如图所示,小明和小红看到掉在地上的课本,对其原因解释正确的是( )
A.课本发出的光射入小红的眼睛
B.阳光在课本处镜面反射,进入小红眼睛
C.小明眼睛发出光,照射在课本上
D.阳光在课本处漫反射,进入小明眼睛
【答案】D
【解答】解:
A、物理教材本身不会发光,故不是光源,不会发出光,故A错误;
BD、教材的表面凹凸不平,光照在上面发生发生漫反射,反射光线是向着四面八方的,所以小明和小红从不同的位置都能看到教材,都是由于光在教材表面发生了漫反射,故B错误,D正确;
C、小红看到教材,是由于教材反射的光进入小红眼睛,小红的眼睛不会发光,故C错误。
故选:D。
9.(2021秋 集美区期末)如图所示,下列光学现象中属于反射现象的是( )
A.树林中的光束
B.透过鱼缸看见里面的鱼被放大
C.京剧演员利用镜子化妆
D.日食现象
【答案】C
【解答】解:
A、树林中的光束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错误;
B、透过鱼缸观看里面的鱼属于凸透镜成像,是光的折射现象,故B错误;
C、京剧演员利用镜子化妆,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正确;
D、日食现象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C。
10.(2021秋 海沧区校级期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的光学原理是(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
【答案】B
【解答】解:“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的意思:一个人用铜当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
铜当镜子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原理。
故选:B。
四.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共2小题)
11.(2022秋 厦门期末)如图所示,一束光线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呈现出一个光斑P,保持入射光方向不变,当水面升高时( )
A.反射角将变小 B.反射角将变大
C.光斑P将向右移动 D.光斑P将向左移动
【答案】D
【解答】解:当水面升高时,两次的水面是平行的,入射角不变,反射角不变,反射光线与原来的反射光线平行,由于入射点向左移动,故光屏上的光斑P向左移动。
故选:D。
12.(2021秋 集美区期末)如图所示,一束光在水面上发生反射,反射光恰好照在光屏的A处。若要让反射光照在光屏的B处,下列方法中可行的是( )
A.只将光屏竖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
B.只将光屏水平向右移动一段距离
C.只将水面上升一段距离
D.只将水面下降一段距离
【答案】D
【解答】解:A、只将光屏竖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则入射光线不变,则反射光线也不会改变,但光斑会向左移动,故A不符合题意;
B、只将光屏水平向右移动一段距离,则入射光线不变,则反射光线也不会改变,但光斑会向左移动,故A不符合题意;
CD、若要让反射光在光屏的B点,入射角不变,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需要将平面镜竖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反射光线可经过B点,如图所示:
故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五.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共1小题)
13.(2021秋 翔安区期末)如图所示是“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的部分实验装置。
(1)如图甲所示,使纸板与水平桌面上的平面镜 垂直 。
(2)在图甲中,如果让光逆着OF的方向射向平面镜,会看到反射光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可逆 的。
(3)在图乙中,将纸板B沿PQ剪开,把纸板B的上半部分向后折。此时观察到下半部分有反射光线,上半部分无反射光线,得到的结论是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
【答案】(1)垂直;(2)可逆;(3)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解答】解:(1)如果纸板没有与平面镜垂直放置,由于法线与镜面垂直,且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因此,当光贴着纸板沿EO入射时,不能在纸板上看到反射光,所以纸板放在平面镜上时,要保持与镜面垂直;
(2)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看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光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3)将纸板B的上半部分向后折,如图乙所示,发现在纸板B的下半部分有反射光线,上半部分无反射光线,此实验现象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故答案为:(1)垂直;(2)可逆;(3)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六.作光的反射光路图(共2小题)
14.(2022秋 厦门期末)如图甲所示,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孩子们用绚烂喜人的雪花花灯与大雪花互动,在冰面可以看到孩子们和花灯的“倒影”,画面浪漫纯美;请在图乙中画出孩子们眼睛(A点)看到花灯(S点)的“倒影”(S'点)和光路图,MN代表冰面。
【答案】见解答
【解答】解:作出发光点A关于冰面的对称点,即为其所成的像S′,如图所示:
连接S′A,与冰面交于O,则OA为反射光线,连接SO'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
15.(2021秋 翔安区期末)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与镜面成30°角,请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及度数。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过入射点垂直于镜面做出法线,已知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30°,则入射角等于90°﹣30°=60°,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则反射角也等于60°,在法线的右侧即可做出反射光线.如下图所示:
七.镜面反射(共1小题)
16.(2022秋 厦门期末)课间操时,站在操场上的小明向教学楼望去,发现有的窗户明亮刺眼,有的却黑洞洞的。于是向老师请教。老师提示他:教学楼有的窗户是开着的,有的是关着的,小明很快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请回答:
(1)“明亮刺眼的窗户”是开着还是关着的?
(2)为什么有的窗户明亮刺眼,而有的却黑洞洞的?
【答案】(1)“明亮刺眼的窗户”是关着的;因为当窗户关着时,阳光照射到窗户玻璃上发生镜面反射,反射光朝向一个方向,人恰好处于反射光线的方向上,有很强的光进入眼睛,因此看起来明亮刺眼;
(2)窗户明亮刺眼是因为关着的窗户玻璃发生了镜面反射;如果窗户开着,太阳光就射到屋内,没有发生镜面发射,很少有光反射出来进入小明的眼睛,因此看起来就是黑洞洞的。
【解答】答:(1)“明亮刺眼的窗户”是关着的;因为当窗户关着时,阳光照射到窗户玻璃上发生镜面反射,反射光朝向一个方向,人恰好处于反射光线的方向上,有很强的光进入眼睛,因此看起来明亮刺眼;
(2)窗户明亮刺眼是因为关着的窗户玻璃发生了镜面反射;如果窗户开着,太阳光就射到屋内,没有发生镜面发射,很少有光反射出来进入小明的眼睛,因此看起来就是黑洞洞的。
八.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共4小题)
17.(2022秋 思明区期末)如图所示,小华站在地铁玻璃安全门外候车。地铁到站后,玻璃门向两侧打开,小华在左右两侧玻璃门中成像的情况分析正确的是( )
A.都成完整的像,两个像的间距等于两玻璃门的间距
B.在两侧玻璃门所成的像越来越小
C.都成完整的像,两个像的位置重合
D.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
【答案】C
【解答】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与物大小相同,在安全门向两侧打开后,人到镜面的距离不变,所以像的位置不变,在两个平面镜中都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的位置与原来像的位置重合,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8.(2022秋 厦门期末)如图,水平桌面上有一块圆形玻璃转盘,距转盘1.8m高处天花板安装了一盏灯,通过转盘能看到灯的 虚 (选填“虚”或“实”)像;若玻璃转盘顺时针转动,像的位置将 不改变 。
【答案】虚;不改变。
【解答】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灯的像是虚像;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用手水平拨动转盘时,灯的位置不变,所以通过玻璃转盘观察到灯的像的位置不改变。
故答案为:虚;不改变。
19.(2021秋 翔安区期末)疫情期间,医护人员通过平面镜检视防护服的穿戴情况。医护人员在平面镜中的像是 虚像 (选填“实像”或“虚像”);当医护人员面镜时,像的大小 不变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虚像;不变。
【解答】解:医护人员在平面镜中的像是虚像;当医护人员面镜时,像的大小不变,像与物体等大。
故答案为:虚像;不变。
20.(2020秋 思明区期末)利用图甲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坐标纸,在将玻璃板竖立在坐标纸上,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
(1)实验时,不采用平面镜而选用透明薄玻璃板,不仅能观察到蜡烛的像,也便于 确定像的位置 。
(2)再拿一支外形完全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A'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A'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并记录物像的位置A、A',由此可知平面镜成 等大 (选填“等大”或“放大”)的像。将光屏放在A'位置,光屏上不能承接到A的像,说明平面镜只能使物体成 虚 像。
(3)经过三次实验得到三组物、像位置点,如图所示,由此可知 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
(4)图丙是小强某次测量蜡烛A到平面镜的距离L为 3.50 cm。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该实验采用透明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玻璃板是透明的,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蜡烛B,当蜡烛B和蜡烛A的像重合时,蜡烛B的位置便是蜡烛A的像的位置;
(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竖直立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外形完全相同的不点燃的蜡烛B,直到B与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蜡烛A的像与蜡烛A大小相等;蜡烛所成的像不能用光屏承接,说明蜡烛所成的像是虚像;
(3)由乙图可知: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4)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右侧与3.5cm对齐,读数为3.50cm。
故答案为:(1)确定像的位置;(2)等大;虚;(3)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4)3.50。
九.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共5小题)
21.(2022秋 思明区期末)小艺设计了如图1的实验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旋转右侧底板,发现底板无法承接到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虚 像。
(2)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在像B的位置放置一个与A大小相同的蜡烛C,且 不需 (填“需要”或“不需”)点燃。发现B、C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等大。
(3)测得A、C到O点距离相等,与镜面所成的夹角也相等。得出结论:像与物关于镜面 对称 。
(4)如图2所示,是电视台直播时使用的提词装置,水平放置的提词板通过一块与水平成 45° (填角度)的镀膜玻璃,将提词板上显示的台词成像到竖直方向,使演讲者在看台词的同时也能面对摄像机。
【答案】(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虚;(2)不需;(3)对称;(4)45°。
【解答】解:(1)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便于找到像的位置;光屏上不能承接到像,因为平面镜成虚像,虚像不能承接虚像;
(2)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没有点燃的蜡烛C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当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这说明了像和物大小是相等的;
(3)测得A、C到O点距离相等,与镜面所成的夹角也相等,分析可知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垂直,即得出结论: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
(4)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镀膜玻璃应与显示器夹45°角时,像正好成在观察者的前方。
故答案为:(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虚;(2)不需;(3)对称;(4)45°。
22.(2022秋 集美区期末)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如图所示。
(1)为了使实验效果更明显,应在较 暗 (选填“暗”或“亮”)的
环境下进行实验。
(2)实验中选取两个相同的蜡烛A、B,是为了比较像和物的 大小 关系。
(3)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应在蜡烛 A (选填“A”或者“B”)侧观察,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4)在物理实验中,经常需要多次测量。下列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与本实验多次测量的目的相同的是 A (选填字母符号)。
A.“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多次改变入射角度,进行测量
B.“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多次测量被测物体的长度
【答案】(1)暗;(2)大小;(3)A;(4)A。
【解答】解:(1)光线和环境的对比度越大,光线越清晰,所以了使光线更加明显,实验应在较暗的环境下进行;
(2)根据实验要求,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确定蜡烛A像的位置就是玻璃板后面蜡烛的位置,由此可以比较物像大小关系,同时也证明了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3)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A侧)观察,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4)本实验多次测量的目的是寻找普遍规律;
A、.“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多次改变入射角度,进行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是寻找普遍规律;
B、“用刻度尺测长度”时,需要多次测量被测物体的长度的目的是减小误差。
故选:A。
故答案为:(1)暗;(2)大小;(3)A;(4)A。
23.(2021秋 思明区校级期末)汽车平视显示系统,是防止汽车高速行驶时驾驶员低头观看仪表盘带来危险,而利用平面镜成像原理将显示器上的行车数据通过前挡风玻璃投射在司机正前方的一种系统。为了更好的了解其原理,利用如图装置对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探究。
(1)实验室提供的平面镜有薄玻璃板和普通镜子,应选择 薄玻璃板 完成实验。
(2)在平面镜前放置棋子A,将完全相同的棋子B放在平面镜后并移动,人眼在平面镜的前侧观察,直至B与A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得结论: 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
(3)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虚实情况,将一张白卡片竖直放在B所在的位置,应在平面镜 后 (前/后)侧观察白卡片上是否有A的像。
(4)改变A的位置,重复(2)中步骤并分别测出A和B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在上述表中。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到结论: 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
序号 1 2 3
A到玻璃板的距离/cm 3.00 5.00 8.00
B到玻璃板的距离/cm 3.00 5.00 8.00
(5)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某车辆平视显示系统器水平放置在中控台上,通过挡风玻璃成垂直于水平面的像,则挡风玻璃与水平面夹角为 45 度;当司机面前屏幕显示车速为100时,中控台显示器呈现的数字为 100 。
【答案】(1)玻璃板;(2)像与物的大小相等;(3)后;(4)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5)45°;100。
【解答】解:(1)厚玻璃板会形成两个像,影响实验结果的判断,故选薄玻璃板。
(2)在玻璃板前放置棋子A,将完全相同的棋子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B与A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做的目的既确定了像的位置又验证了物像大小相等,由此可得结论: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3)在玻璃板前面能看到棋子和棋子在平面镜中的像,在玻璃板后面不能看到棋子在平面镜中像,所以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上是否有像。
(4)由表中物距和像距的数据可知,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5)车辆HUD显示器水平放置在中控台上,通过挡风玻璃成垂直于水平面的像,由于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则挡风玻璃与水平面夹角为45度;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司机在挡风玻璃上看到的数字100与其在显示器屏幕上的数字是对称的。
故答案为:(1)玻璃板;(2)像与物的大小相等;(3)后;(4)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5)45°;100。
24.(2021秋 海沧区校级期末)如图甲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时将与蜡烛A完全相同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的后面,该实验方法是 B (填字母)。
A.控制变量法B.等效替代法C.理想模型法D.微小量放大法
(2)若蜡烛A靠近玻璃板,像的大小将 不变 。(填“变小”、“变大”或“不变”)
(3)实验时将一张纸放在“燃烧”着的蜡烛B上面,发现纸 不能 点燃,这个现象 不能 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均填“能”或“不能”)
(4)另一名同学实验时发现,无论如何放置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 玻璃板未与纸面垂直 。
(5)实验结束时,小夏将蜡烛放在了如图乙的位置A,成像的位置是 A 。(填字母)
A.1处 B.2处 C.3处 D.不成像
【答案】(1)B;(2)不变;(3)不能;不能;(4)玻璃板未与纸面垂直;(5)A。
【解答】解:
(1)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竖直立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外形完全相同的不点燃的蜡烛B,直到B与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蜡烛A的像与蜡烛A大小相等,故这样操作的目的比较像与物的大小,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故选B;
(2)由平面镜成像特点之一:物像等大可知,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不变;
(3)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的,实验时将一张纸放在“燃烧”着的蜡烛B上面,发现纸不能点燃,这个现象不能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因为即使是有光能通过平面镜到像的位置,但由于能量有限,并不能将纸张点燃;
(4)像与物是关于镜子对称的,实验时玻璃板要竖直放置,如果不竖直,成的像就偏高或偏低,后面的蜡烛是摆在桌面上的,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5)实验结束时,小夏将蜡烛放在了如图乙的位置A,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知,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成像的位置是1处,故选A。
故答案为:(1)B;(2)不变;(3)不能;不能;(4)玻璃板未与纸面垂直;(5)A。
25.(2021秋 集美区期末)小峰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1)为了更好的观察实验,最好选择在 较暗 (选填“较亮”“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2)此实验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巧妙地解决了像的位置不易确定的问题。他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等效替代法 ;
(3)实验时选择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蜡烛A,用B替代点燃蜡烛A的像,若观察到两者完全重合,可以说明 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大小相等 ;
(4)在实验中,小柯透过玻璃板看到了蜡烛A的2个清晰的像,他用未点燃的蜡烛B找到了这两个像分别位于图中的①和②处,其中①处的像是蜡烛A通过玻璃板的 P (填“P”或“Q”)面平面镜成像得到的。
【答案】(1)较暗;(2)等效替代法;(3)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大小相等;(4)P。
【解答】解:(1)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都在射出光线,干扰人的视线,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蜡烛是最亮的,蜡烛射向平面镜的光线最多,反射光线最多,进入人眼的光线最多,感觉蜡烛的像最亮。所以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
(2)此实验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巧妙地解决了像的位置不易确定的问题。他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等效替代法;
(3)实验时选择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蜡烛A,用B替代点燃蜡烛A的像,若观察到两者完全重合,可以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大小相等;
(4)根据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通过测量,可以得到A和A的像到平面镜P面的距离是相等的,其中①处的像是蜡烛A通过玻璃板P面的成像得到的。
故答案为:(1)较暗;(2)等效替代法;(3)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大小相等;(4)P。
一十.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共4小题)
26.(2022秋 思明区期末)如图所示,渔民在叉鱼时,为了能叉到鱼,鱼叉应对准( )
A.所看到的鱼 B.所看到的鱼的下方
C.所看到的鱼的上方 D.无法判断
【答案】B
【解答】解:渔民发现水中有一条鱼,因为光的折射定律,看到的鱼的位置并不是真正的鱼的位置,而是鱼的虚像,虚像在实际物体的上方,所以有经验的渔民叉鱼时要瞄准鱼下方叉。
故选:B。
27.(2022秋 思明区期末)下列美景主要成因是光的折射的是( )
A.池水照明月 B.林间沐晨光
C.燕山月似钩 D.鱼戏荷叶间
【答案】D
【解答】解:A.“池水照明月”就是水面出现月亮的像,属于平面镜成像现象,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林间沐晨光,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燕山月似钩,月亮自身不发光,是反射的太阳的光,属于光的反射,故C不符合题意;
D.因为鱼儿是在水中的实际物体,是由于光线从水中通过空气折射进入了人的眼睛,我们看到水中的鱼,看到的是鱼的虚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8.(2022秋 集美区期末)周末,吴桐一家到厦门园博苑游玩,厦门蓝深深地吸引了吴桐的眼球,如图。关于“影”的形成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中的云“影”——光的直线传播
B.月光环的倒“影”——光的折射
C.水中的鱼“影”——光的折射
D.地面的人“影”——光的反射
【答案】C
【解答】解:A、水中的云“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错误;
B、月光环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错误;
C、水中的鱼“影”,水中鱼上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鱼的虚像,即鱼“影”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正确;
D、地面的人“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C。
29.(2020秋 思明区期末)下列现象中由于光折射形成的是( )
A.小孔成像 B.海市蜃楼
C.水中的倒影 D.树荫下圆形光斑
【答案】B
【解答】解:A、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海市蜃楼,是空气由于受热等因素变得不再是均匀介质,光在不均匀介质中发生了折射形成的。故B符合题意。
C、水中的倒影是以水为镜面的平面镜成像,它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树荫下圆形光斑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一十一.光的折射规律的应用(共2小题)
30.(2022秋 厦门期末)如图,2022年11月,同安区铜鱼池入选了《福建省第一批河湖文化遗产名单》,当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铜鱼池水时,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反射角可能等于折射角 B.折射角一定大于入射角
C.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 D.折射角可能等于入射角
【答案】C
【解答】解:由光的折射规律可知,当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铜鱼池水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因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折射角小于反射角。
故选:C。
31.(2021秋 翔安区期末)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时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图,其中 BO 是入射光线,折射角的大小是 35° 。
【答案】BO;35°
【解答】解:由图可知,∠BOM′=30°,所以∠BON=90°﹣30°=60°,同理∠AON=60°;
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NN′为法线,MM′为界面,而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则OC一定为折射光线,BO为入射光线,OA为反射光线;
由图可知,折射角为:∠CON′=90°﹣55°=35°。
故答案为:BO;35°。
一十二.作光的折射光路图(共6小题)
32.(2021秋 思明区校级期末)如图所示,笔在水中发生了“折断”,以下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答】解:
人看到笔在水中发生了“折断”是由于从水中笔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笔被“折断”了,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33.(2022秋 集美区期末)如图所示,光线AO从水中斜射到水面,在分界处发生反射和折射。请你画出AO对应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
【答案】
【解答】解:过入射点O作垂直于界面的法线,根据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以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右侧的水中画出反射光线;
根据折射光线、入射光线以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在法线右侧的空气中画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34.(2022秋 思明区期末)如图所示,一束光从水中斜射到水面,请画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过入射点O做法线ON,从而确定了入射光线位于法线的左侧,并确定了入射角的大小。然后利用光的反射规律做出对应的反射光线OB。
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所以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由此可以做出对应的折射光线OC。
答案如下图所示:
35.(2021秋 集美区期末)如图所示,一束光从空气中斜射向水面,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根据图中的反射光线,画出对应的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答案】
【解答】解:已知反射光线,首先过入射点垂直于水面作出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右侧的空气中画出入射光线BO;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靠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据此在法线左侧的水中画出折射光线OC.如图所示:
36.(2021秋 思明区校级期末)如图所示是一条光线从空气垂直入射到玻璃砖表面,玻璃砖的截面为等腰三角形,请画出这条光线经玻璃砖从另外两个面射出的光路图。
【答案】
【解答】解:光从空气垂直入射到玻璃的表面,所以传播方向不变。
已知玻璃砖的截面为等腰三角形顶角为120°,则两个底角都为30°,过入射点做出法线,法线正好平分顶角,则折射光线ED与法线的夹角为30°,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也为30°,当光线由玻璃垂直入射时,传播方向不改变,即DF,当光线由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由此可画出折射光线DG,如图所示:
37.(2021秋 海沧区校级期末)如图所示,OA′是入射光线AO的折射光线,请在图中大致画出入射光线OB的折射光线。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过入射点作法线,由图知,入射光线BO比AO的入射角较小,所以BO的折射光线OB'的折射角也比OA'的折射角小,由此在OA'与法线间作出BO的折射光线OB',如图所示:
一十三.光的色散现象(共2小题)
38.(2020秋 厦门期末)图所示的光现象中,属于光的色散的是( )
A.赵州桥在水中形成“倒影”
B.手在墙上形成“手影”
C.筷子好像在水面处向上弯折
D.白光通过三棱镜形成彩色光带
【答案】D
【解答】解:A、赵州桥在水中形成“倒影”,是水面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A错误;
B、手在墙上形成“手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错误;
C、筷子好像在水面处向上弯折,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C错误;
D、白光经过三棱镜形成彩色光带,是光的色散,其实质是光的折射,故D正确。
故选:D。
39.(2022秋 思明区期末)中国的古诗词总能以最浪漫的视角带领我们认识世界:“涧落飞虹影”中的“虹影”是光的 色散 现象;“动枝生乱影”中“乱影”的成因是光的 直线传播 现象。
【答案】色散;直线传播。
【解答】解:“涧落飞虹影”中的“虹影”是指形成了“彩虹”,这是光的色散现象,其实质是光的折射;
“动枝生乱影”中“乱影”指的是树枝的影子,影子的形成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故答案为:色散;直线传播。
一十四.色光的三原色和色光的混合(共2小题)
40.(2022秋 厦门期末)物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下列有关物理在生活中的应用,说法正确的是( )
A.医院中的B超是利用次声波检查孕妇肚中胎儿的发育
B.手机显示屏上艳丽多彩的画面可以由红、黄、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
C.根据光的反射原理,在山路拐弯处放置凹面镜扩大观察视野
D.利用真空不能传声,抽出双层玻璃中间的空气,获得隔音效果
【答案】D
【解答】解:A、医院里的B 超是利用超声波检查孕妇肚中胎儿的发育,故A错误;
B、手机显示屏上艳丽多彩的画面是由光的三原色混合成的,故B错误;
C、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成正立缩小的虚像,能够扩大视野,故C错误;
D、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抽出双层玻璃中间的空气,获得隔音效果,故D正确。
故选:D。
41.(2022秋 思明区期末)光学实验中常用白色塑料板作为光屏,因为光投射在光屏上发生 漫 反射,便于观察。电视机荧光屏上呈现的各种颜色是由红、 绿 、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
【答案】漫;绿
【解答】解:白色塑料板是凹凸不平的,平行光线入射到粗糙的白色塑料板上,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进入不同方向的人的眼睛,便于观察;
电视机荧光屏上呈现的各种颜色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
故答案为:漫;绿。
一十五.物体的颜色(共2小题)
42.(2020秋 思明区期末)有一盆花卉,红色的花、绿色的叶、白色的盆,放在遮光良好的暗室(黑暗无光的房间)中,用与绿叶相同的绿光照射时看见的是( )
A.红花、绿叶、白盆 B.黑花、绿叶、绿盆
C.黑花、绿叶、白盆 D.红花、黑叶、绿盆
【答案】B
【解答】解:用绿光照射红色的花、绿色的叶、白色的花盘,
红色的花反射红光,会吸收绿光,故呈现黑色;
绿色的叶子,吸收其它色光,会反射绿光,故呈现绿色;
白色的盆,白色的物体能反射所有的色光,反射什么色光就是什么颜色,故花盆呈现绿色。
故选:B。
43.(2022秋 集美区期末)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在割稻子的时候,我们能从四面八方看到稻穗,是因为光在稻穗上发生了 漫反射 (选填“漫反射”或者“镜面反射”)。我们看到的谷子是黄色的,是因为谷子能反射 黄 光,而其他色光被吸收了。
【答案】漫反射;黄。
【解答】解:我们能从四面八方看到稻穗,是因为光在稻穗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
黄色谷子是由于谷子能反射黄光,而其他颜色的光都被吸收了。
故答案为:漫反射;黄。第4章-多彩的光(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原卷版)TOC \o "1-2" \h \u
【考点目录】
HYPERLINK \l _Toc6981 一.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共3小题) 1
HYPERLINK \l _Toc4066 二.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共3小题) 2
HYPERLINK \l _Toc3903 三.光的反射现象(共4小题) 3
HYPERLINK \l _Toc4095 四.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共2小题) 4
HYPERLINK \l _Toc3560 五.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共1小题) 5
HYPERLINK \l _Toc23967 六.作光的反射光路图(共2小题) 5
HYPERLINK \l _Toc29778 七.镜面反射(共1小题) 6
HYPERLINK \l _Toc14371 八.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共4小题) 6
HYPERLINK \l _Toc18596 九.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共5小题) 7
HYPERLINK \l _Toc26675 一十.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共4小题) 11
HYPERLINK \l _Toc10110 一十一.光的折射规律的应用(共2小题) 12
HYPERLINK \l _Toc7204 一十二.作光的折射光路图(共6小题) 13
HYPERLINK \l _Toc16719 一十三.光的色散现象(共2小题) 14
HYPERLINK \l _Toc14443 一十四.色光的三原色和色光的混合(共2小题) 15
HYPERLINK \l _Toc3949 一十五.物体的颜色(共2小题) 15
【专题练习】
一.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共3小题)
1.(2021秋 海沧区校级期末)民谚俗语常常包涵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
A.猴子捞月,一无所获 B.井底之蛙,一孔之见
C.海市盛楼,虚无缥缈 D.以冰取火,冰火相容
2.(2021秋 翔安区期末)日晷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用来计时的一种工具。如图所示,通过观察直杆在太阳下影子的位置就可知道时间。下列现象与日晷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
A.池水映明月 B.形影紧相依 C.潭清疑水浅 D.镜子正衣冠
3.(2020秋 思明区期末)G20杭州峰会期间,晚会“最忆是杭州”美轮美奂。如图所示,远处的激光束看上去是直的,这是因为光在均匀介质中沿 传播;扇形光电背景与水中倒影完美结合,这是光的 现象,成的是等大的 (选填“实”或“虚”)像。
二.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共3小题)
4.(2022秋 厦门期末)如图是小明家的木质“百叶窗”,它能够通过改变叶片的“角度”,有效控制太阳光进入室内的多少,图中与“百叶窗”原理相同的是( )
A.铅笔在水面处折断
B.北京故宫日晷上的影子
C.桥在水中形成“倒影”
D.白光通过三棱镜形成彩色光带
5.(2021秋 海沧区校级期末)图为2020年6月21日在厦门拍到的日环食照片,根据日环食现象可以推测出( )
A.月球的形状 B.月球的大小 C.地球的形状 D.地球的大小
6.(2021秋 思明区校级期末)中国选手杨倩勇夺2020东京奥运会首金,如图是她带耳塞,紧贴枪托瞄准射击的情景。请你结合文字和图片,提出两个物理现象及相应的物理知识。
三.光的反射现象(共4小题)
7.(2022秋 集美区期末)如图是塔式热发电系统的一项关键技术。发电站安装有许多定日镜(即平面镜),每一个定日镜都由自动跟踪太阳光装置控制,以便准确的将太阳光反射后会聚到高塔顶部的接收器上。下列光现象中与定日镜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
A.水中倒影 B.雨后彩虹 C.沙漠蜃景 D.小孔成像
8.(2021秋 思明区校级期末)如图所示,小明和小红看到掉在地上的课本,对其原因解释正确的是( )
A.课本发出的光射入小红的眼睛
B.阳光在课本处镜面反射,进入小红眼睛
C.小明眼睛发出光,照射在课本上
D.阳光在课本处漫反射,进入小明眼睛
9.(2021秋 集美区期末)如图所示,下列光学现象中属于反射现象的是( )
A.树林中的光束
B.透过鱼缸看见里面的鱼被放大
C.京剧演员利用镜子化妆
D.日食现象
10.(2021秋 海沧区校级期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的光学原理是(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
四.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共2小题)
11.(2022秋 厦门期末)如图所示,一束光线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呈现出一个光斑P,保持入射光方向不变,当水面升高时( )
A.反射角将变小 B.反射角将变大
C.光斑P将向右移动 D.光斑P将向左移动
12.(2021秋 集美区期末)如图所示,一束光在水面上发生反射,反射光恰好照在光屏的A处。若要让反射光照在光屏的B处,下列方法中可行的是( )
A.只将光屏竖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
B.只将光屏水平向右移动一段距离
C.只将水面上升一段距离
D.只将水面下降一段距离
五.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共1小题)
13.(2021秋 翔安区期末)如图所示是“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的部分实验装置。
(1)如图甲所示,使纸板与水平桌面上的平面镜 。
(2)在图甲中,如果让光逆着OF的方向射向平面镜,会看到反射光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的。
(3)在图乙中,将纸板B沿PQ剪开,把纸板B的上半部分向后折。此时观察到下半部分有反射光线,上半部分无反射光线,得到的结论是 。
六.作光的反射光路图(共2小题)
14.(2022秋 厦门期末)如图甲所示,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孩子们用绚烂喜人的雪花花灯与大雪花互动,在冰面可以看到孩子们和花灯的“倒影”,画面浪漫纯美;请在图乙中画出孩子们眼睛(A点)看到花灯(S点)的“倒影”(S'点)和光路图,MN代表冰面。
15.(2021秋 翔安区期末)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与镜面成30°角,请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及度数。
七.镜面反射(共1小题)
16.(2022秋 厦门期末)课间操时,站在操场上的小明向教学楼望去,发现有的窗户明亮刺眼,有的却黑洞洞的。于是向老师请教。老师提示他:教学楼有的窗户是开着的,有的是关着的,小明很快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请回答:
(1)“明亮刺眼的窗户”是开着还是关着的?
(2)为什么有的窗户明亮刺眼,而有的却黑洞洞的?
八.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共4小题)
17.(2022秋 思明区期末)如图所示,小华站在地铁玻璃安全门外候车。地铁到站后,玻璃门向两侧打开,小华在左右两侧玻璃门中成像的情况分析正确的是( )
A.都成完整的像,两个像的间距等于两玻璃门的间距
B.在两侧玻璃门所成的像越来越小
C.都成完整的像,两个像的位置重合
D.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
18.(2022秋 厦门期末)如图,水平桌面上有一块圆形玻璃转盘,距转盘1.8m高处天花板安装了一盏灯,通过转盘能看到灯的 (选填“虚”或“实”)像;若玻璃转盘顺时针转动,像的位置将 。
19.(2021秋 翔安区期末)疫情期间,医护人员通过平面镜检视防护服的穿戴情况。医护人员在平面镜中的像是 (选填“实像”或“虚像”);当医护人员面镜时,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0.(2020秋 思明区期末)利用图甲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坐标纸,在将玻璃板竖立在坐标纸上,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
(1)实验时,不采用平面镜而选用透明薄玻璃板,不仅能观察到蜡烛的像,也便于 。
(2)再拿一支外形完全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A'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A'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并记录物像的位置A、A',由此可知平面镜成 (选填“等大”或“放大”)的像。将光屏放在A'位置,光屏上不能承接到A的像,说明平面镜只能使物体成 像。
(3)经过三次实验得到三组物、像位置点,如图所示,由此可知 。
(4)图丙是小强某次测量蜡烛A到平面镜的距离L为 cm。
九.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共5小题)
21.(2022秋 思明区期末)小艺设计了如图1的实验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旋转右侧底板,发现底板无法承接到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像。
(2)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在像B的位置放置一个与A大小相同的蜡烛C,且 (填“需要”或“不需”)点燃。发现B、C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等大。
(3)测得A、C到O点距离相等,与镜面所成的夹角也相等。得出结论:像与物关于镜面 。
(4)如图2所示,是电视台直播时使用的提词装置,水平放置的提词板通过一块与水平成 (填角度)的镀膜玻璃,将提词板上显示的台词成像到竖直方向,使演讲者在看台词的同时也能面对摄像机。
22.(2022秋 集美区期末)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如图所示。
(1)为了使实验效果更明显,应在较 (选填“暗”或“亮”)的
环境下进行实验。
(2)实验中选取两个相同的蜡烛A、B,是为了比较像和物的 关系。
(3)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应在蜡烛 (选填“A”或者“B”)侧观察,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4)在物理实验中,经常需要多次测量。下列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与本实验多次测量的目的相同的是 (选填字母符号)。
A.“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多次改变入射角度,进行测量
B.“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多次测量被测物体的长度
23.(2021秋 思明区校级期末)汽车平视显示系统,是防止汽车高速行驶时驾驶员低头观看仪表盘带来危险,而利用平面镜成像原理将显示器上的行车数据通过前挡风玻璃投射在司机正前方的一种系统。为了更好的了解其原理,利用如图装置对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探究。
(1)实验室提供的平面镜有薄玻璃板和普通镜子,应选择 完成实验。
(2)在平面镜前放置棋子A,将完全相同的棋子B放在平面镜后并移动,人眼在平面镜的前侧观察,直至B与A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得结论: 。
(3)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虚实情况,将一张白卡片竖直放在B所在的位置,应在平面镜 (前/后)侧观察白卡片上是否有A的像。
(4)改变A的位置,重复(2)中步骤并分别测出A和B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在上述表中。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到结论: 。
序号 1 2 3
A到玻璃板的距离/cm 3.00 5.00 8.00
B到玻璃板的距离/cm 3.00 5.00 8.00
(5)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某车辆平视显示系统器水平放置在中控台上,通过挡风玻璃成垂直于水平面的像,则挡风玻璃与水平面夹角为 度;当司机面前屏幕显示车速为100时,中控台显示器呈现的数字为 。
24.(2021秋 海沧区校级期末)如图甲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时将与蜡烛A完全相同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的后面,该实验方法是 (填字母)。
A.控制变量法B.等效替代法C.理想模型法D.微小量放大法
(2)若蜡烛A靠近玻璃板,像的大小将 。(填“变小”、“变大”或“不变”)
(3)实验时将一张纸放在“燃烧”着的蜡烛B上面,发现纸 点燃,这个现象 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均填“能”或“不能”)
(4)另一名同学实验时发现,无论如何放置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 。
(5)实验结束时,小夏将蜡烛放在了如图乙的位置A,成像的位置是 。(填字母)
A.1处 B.2处 C.3处 D.不成像
25.(2021秋 集美区期末)小峰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1)为了更好的观察实验,最好选择在 (选填“较亮”“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2)此实验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巧妙地解决了像的位置不易确定的问题。他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
(3)实验时选择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蜡烛A,用B替代点燃蜡烛A的像,若观察到两者完全重合,可以说明 ;
(4)在实验中,小柯透过玻璃板看到了蜡烛A的2个清晰的像,他用未点燃的蜡烛B找到了这两个像分别位于图中的①和②处,其中①处的像是蜡烛A通过玻璃板的 (填“P”或“Q”)面平面镜成像得到的。
一十.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共4小题)
26.(2022秋 思明区期末)如图所示,渔民在叉鱼时,为了能叉到鱼,鱼叉应对准( )
A.所看到的鱼 B.所看到的鱼的下方
C.所看到的鱼的上方 D.无法判断
27.(2022秋 思明区期末)下列美景主要成因是光的折射的是( )
A.池水照明月 B.林间沐晨光
C.燕山月似钩 D.鱼戏荷叶间
28.(2022秋 集美区期末)周末,吴桐一家到厦门园博苑游玩,厦门蓝深深地吸引了吴桐的眼球,如图。关于“影”的形成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中的云“影”——光的直线传播
B.月光环的倒“影”——光的折射
C.水中的鱼“影”——光的折射
D.地面的人“影”——光的反射
29.(2020秋 思明区期末)下列现象中由于光折射形成的是( )
A.小孔成像 B.海市蜃楼
C.水中的倒影 D.树荫下圆形光斑
一十一.光的折射规律的应用(共2小题)
30.(2022秋 厦门期末)如图,2022年11月,同安区铜鱼池入选了《福建省第一批河湖文化遗产名单》,当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铜鱼池水时,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反射角可能等于折射角 B.折射角一定大于入射角
C.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 D.折射角可能等于入射角
31.(2021秋 翔安区期末)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时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图,其中 是入射光线,折射角的大小是 。
一十二.作光的折射光路图(共6小题)
32.(2021秋 思明区校级期末)如图所示,笔在水中发生了“折断”,以下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的是( )
A. B.
C. D.
33.(2022秋 集美区期末)如图所示,光线AO从水中斜射到水面,在分界处发生反射和折射。请你画出AO对应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
34.(2022秋 思明区期末)如图所示,一束光从水中斜射到水面,请画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35.(2021秋 集美区期末)如图所示,一束光从空气中斜射向水面,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根据图中的反射光线,画出对应的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36.(2021秋 思明区校级期末)如图所示是一条光线从空气垂直入射到玻璃砖表面,玻璃砖的截面为等腰三角形,请画出这条光线经玻璃砖从另外两个面射出的光路图。
37.(2021秋 海沧区校级期末)如图所示,OA′是入射光线AO的折射光线,请在图中大致画出入射光线OB的折射光线。
一十三.光的色散现象(共2小题)
38.(2020秋 厦门期末)图所示的光现象中,属于光的色散的是( )
A.赵州桥在水中形成“倒影”
B.手在墙上形成“手影”
C.筷子好像在水面处向上弯折
D.白光通过三棱镜形成彩色光带
39.(2022秋 思明区期末)中国的古诗词总能以最浪漫的视角带领我们认识世界:“涧落飞虹影”中的“虹影”是光的 现象;“动枝生乱影”中“乱影”的成因是光的 现象。
一十四.色光的三原色和色光的混合(共2小题)
40.(2022秋 厦门期末)物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下列有关物理在生活中的应用,说法正确的是( )
A.医院中的B超是利用次声波检查孕妇肚中胎儿的发育
B.手机显示屏上艳丽多彩的画面可以由红、黄、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
C.根据光的反射原理,在山路拐弯处放置凹面镜扩大观察视野
D.利用真空不能传声,抽出双层玻璃中间的空气,获得隔音效果
41.(2022秋 思明区期末)光学实验中常用白色塑料板作为光屏,因为光投射在光屏上发生 反射,便于观察。电视机荧光屏上呈现的各种颜色是由红、 、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
一十五.物体的颜色(共2小题)
42.(2020秋 思明区期末)有一盆花卉,红色的花、绿色的叶、白色的盆,放在遮光良好的暗室(黑暗无光的房间)中,用与绿叶相同的绿光照射时看见的是( )
A.红花、绿叶、白盆 B.黑花、绿叶、绿盆
C.黑花、绿叶、白盆 D.红花、黑叶、绿盆
43.(2022秋 集美区期末)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在割稻子的时候,我们能从四面八方看到稻穗,是因为光在稻穗上发生了 (选填“漫反射”或者“镜面反射”)。我们看到的谷子是黄色的,是因为谷子能反射 光,而其他色光被吸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