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长度与时间的测量-(同步练习)(原卷版)
一、单选题
1.灶台的高度应以人体工学原理为依据,如果太高或者太低都不合适。如图所示,根据我们国家女性的平均身高来看,灶台的高度约为( )
A. B. C. D.
2.2021年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离我们而去。同年秋季,他的“禾下乘凉梦”终于实现,巨型稻的亩产可达800kg。请根据图估测巨型稻的高度约为( )
A.0.5m B.1m C.2m D.3m
3.我国古代曾用张开的大拇指与中指间的距离作为长度单位,称为“拃”。如图所示,利用刻度尺测量某人“一拃”的长度。根据图中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读数时,视线应从甲方向观察 B.读数时,视线应从乙方向观察
C.“一拃”的长度为1.9cm D.“一拃”的长度为19cm
4.小红参观博物馆时看到了祝融号模型,发现祝融号和一个初三的女学生一样高,请问这个祝融号有多高( )
A.0.9m B.1.8m C.3.6m D.7.2m
5.进入2022年3月份以来,新一轮疫情袭击全国,大家出门需要戴好口罩。因为新型冠状病毒传播主要途径之一就是飞沫传播,飞沫的直径约3微米,3微米相当于( )
A. B. C. D.
6.在加勒比海红树林中,科学家发现最大的细菌——华丽硫珠菌,形如一根细绳,可用肉眼直接观察,如图所示,其长度l为( )
A.2cm B.2.0cm C.2.00cm D.2.000cm
7.用甲、乙两把刻度尺测一木块的长度,如图所示,下列关于两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放置的情况是否正确及木块的长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甲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放置正确,木块的长度为1.4cm
B.甲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放置正确,木块的长度为14mm
C.乙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放置正确,木块的长度为1.4cm
D.乙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放置正确,木块的长度为1.40cm
8.小华用分度值为1毫米的刻度尺,对新版人民币进行了测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刻度尺零刻线必须清晰,否则不能使用
B.测量得50元新版人民币的长度为15.0cm
C.用刻度尺反复测量1元硬币的直径,求平均值可消除误差
D.若只有这82元6角和这把尺子,是不能精确地测出纸币的厚度的
二、填空题
9.小华对一支铅笔的长度进行4次正确测量,记录数据如下:17.58cm、17.57cm、17.56cm、17.57cm,该铅笔的长度是 cm,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
10.如图所示,物块的长度为 cm;图中,秒表的读数为 s。
11.小明驶在观看了联合国粮农组织《梯田守望者》纪录片后,他想知道一粒长粒米的长度,用刻度尺测量了多次并得到了以下数据:15.7mm、15.5mm、15.4mm、15.4mm,由数据可知,小明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mm,被测长粒米的长度应记为 mm。
12.小蓉想要测量一枚钮扣的周长,她在钮扣边上做个标记,然后让钮扣在刻度尺上转一周,如图所示。她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这次测量得到钮扣周长为 cm。
13.测量物体的长度如图所示:
(1)图①中甲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测量结果更精确的是 (填“甲”或“乙”)刻度尺;
(2)图①中物块用乙刻度尺测量长度为 cm;
(3)测量物体长度时,应多次测量求平均值。这样做可以 。
(4)图②中,正确读数的是 (填“A”“B”或“C”)
三、实验题
14.小段在家中找到一圈细钢丝,他用铅笔和刻度尺测出钢丝的直径。
(1)实验应用 钢丝绕圈的总长度,再数出钢丝缠绕在铅笔上的 。通过计算可得钢丝的直径;
(2)如果在绕圈时没有注意,使得绕出的线圈有重叠,会使测量结果 ;
(3)如果在绕线圈时没能做到线圈与线圈紧密靠拢,会使测量结果 (以上两空均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5.如图为小亮在做“长度的测量”实验:
(1)图甲中圆的直径是 cm;
(2)一条纸带厚薄均匀,他把纸带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直至恰好能套进一个圆环中,如图乙所示,纸带环绕了圈,则纸带厚度是 (选填“A”或“B”)。
A.B.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2.2长度与时间的测量-(同步练习)(解析版)
一、单选题
1.灶台的高度应以人体工学原理为依据,如果太高或者太低都不合适。如图所示,根据我们国家女性的平均身高来看,灶台的高度约为( )
A. B. C. D.
【答案】B。
【解析】由题图可知,灶台的高度约等于人的腿长,我们国家女性的平均身高160cm,则腿长约为身高的一半,即80cm,灶台的高度约为80cm,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2.2021年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离我们而去。同年秋季,他的“禾下乘凉梦”终于实现,巨型稻的亩产可达800kg。请根据图估测巨型稻的高度约为( )
A.0.5m B.1m C.2m D.3m
【答案】C。
【解析】正常成年人的身高一般为1.65m到1.85m之间,由图可知,巨型稻的高度比人高出两个头的高度左右。大约为2m,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3.我国古代曾用张开的大拇指与中指间的距离作为长度单位,称为“拃”。如图所示,利用刻度尺测量某人“一拃”的长度。根据图中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读数时,视线应从甲方向观察 B.读数时,视线应从乙方向观察
C.“一拃”的长度为1.9cm D.“一拃”的长度为19cm
【答案】B。
【解析】AB.刻度尺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尺垂直,故A错误,B正确;
CD.刻度尺读数时需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分度值为1cm,故“一拃”的长度应读为19.0cm,故CD错误。
4.小红参观博物馆时看到了祝融号模型,发现祝融号和一个初三的女学生一样高,请问这个祝融号有多高( )
A.0.9m B.1.8m C.3.6m D.7.2m
【答案】B。
【解析】初三的女学生的身高一般1~2m,则祝融号大约1.8m。故B正确,ACD错误。
5.进入2022年3月份以来,新一轮疫情袭击全国,大家出门需要戴好口罩。因为新型冠状病毒传播主要途径之一就是飞沫传播,飞沫的直径约3微米,3微米相当于( )
A. B. C. D.
【答案】D。
【解析】因为,所以
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6.在加勒比海红树林中,科学家发现最大的细菌——华丽硫珠菌,形如一根细绳,可用肉眼直接观察,如图所示,其长度l为( )
A.2cm B.2.0cm C.2.00cm D.2.000cm
【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读数需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所以长度为2.00cm,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7.用甲、乙两把刻度尺测一木块的长度,如图所示,下列关于两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放置的情况是否正确及木块的长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甲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放置正确,木块的长度为1.4cm
B.甲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放置正确,木块的长度为14mm
C.乙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放置正确,木块的长度为1.4cm
D.乙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放置正确,木块的长度为1.40cm
【答案】D。
【解析】AB.由图可知甲刻度尺1个小格代表的是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乙刻度尺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1个小格代表的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木块左端与甲刻度尺的10.0cm对齐,右端约与11.4cm对齐,所以木块的长度为
但木块没有与有刻度的一边靠近,此测量方法不正确,故AB错误;
CD.木块左端与乙刻度尺4.00cm对齐,右端与5.4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测量方法正确,故C错误,D正确。
8.小华用分度值为1毫米的刻度尺,对新版人民币进行了测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刻度尺零刻线必须清晰,否则不能使用
B.测量得50元新版人民币的长度为15.0cm
C.用刻度尺反复测量1元硬币的直径,求平均值可消除误差
D.若只有这82元6角和这把尺子,是不能精确地测出纸币的厚度的
【答案】D。
【解析】A.测量物体长度时,起始端没从“0”开始,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端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故A错误;
B.用刻度尺测量长度要估读并记录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读数和记录时,以“cm”为单位,小数应该有两位,故B错误;
C.测量过程中出现误差是不能消除的,只能减小,故C错误;
D.在只有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被测纸币的厚度不同,无法准确测量纸币厚度,故D正确。
二、填空题
9.小华对一支铅笔的长度进行4次正确测量,记录数据如下:17.58cm、17.57cm、17.56cm、17.57cm,该铅笔的长度是 cm,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
【答案】 17.57 1mm
【解析】[1]用刻度尺测铅笔的长度需要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所以求四次测量的平均值,所以物理课本的长度为
[2]测量物体长度时,需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即最后一位是估读的,倒数第二位就是分度值所在的位,所以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
10.如图所示,物块的长度为 cm;图中,秒表的读数为 s。
【答案】 3.25 337.5
【解析】[1]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2.00cm对齐,右侧与5.25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l=5.25cm-2.00cm=3.25cm
[2]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5和6之间,偏向6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5min;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37.5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37.5s,即秒表的读数为
t=5min37.5s=337.5s
11.小明驶在观看了联合国粮农组织《梯田守望者》纪录片后,他想知道一粒长粒米的长度,用刻度尺测量了多次并得到了以下数据:15.7mm、15.5mm、15.4mm、15.4mm,由数据可知,小明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mm,被测长粒米的长度应记为 mm。
【答案】 1 15.5
【解析】[1]对于测量值15.7mm、15.5mm、15.4mm、15.4mm,倒数第二位对应的单位是mm,所以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2]被测长粒米的长度
被测长粒米的长度应记为15.5mm。
12.小蓉想要测量一枚钮扣的周长,她在钮扣边上做个标记,然后让钮扣在刻度尺上转一周,如图所示。她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这次测量得到钮扣周长为 cm。
【答案】 1mm 3.10
【解析】[1]图中,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2]标记左侧与0.00cm对齐,右侧与3.10cm对齐,故纽扣的周长为3.10cm。
13.测量物体的长度如图所示:
(1)图①中甲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测量结果更精确的是 (填“甲”或“乙”)刻度尺;
(2)图①中物块用乙刻度尺测量长度为 cm;
(3)测量物体长度时,应多次测量求平均值。这样做可以 。
(4)图②中,正确读数的是 (填“A”“B”或“C”)
【答案】 1cm 乙 3.25cm 减小误差 B
【解析】(1)[1][2]由题图可知,甲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为1cm,乙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为1mm,测同一物体,分度值越小越精确。
(2)[3]故被测物体的长度为
5.25cm-2.00cm=3.25mm
(3)[4]测量物体长度时,应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目的是为了减小误差。
(4)[5]刻度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故AC都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三、实验题
14.小段在家中找到一圈细钢丝,他用铅笔和刻度尺测出钢丝的直径。
(1)实验应用 钢丝绕圈的总长度,再数出钢丝缠绕在铅笔上的 。通过计算可得钢丝的直径;
(2)如果在绕圈时没有注意,使得绕出的线圈有重叠,会使测量结果 ;
(3)如果在绕线圈时没能做到线圈与线圈紧密靠拢,会使测量结果 (以上两空均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 刻度尺测量 匝数/圈数 偏小 偏大
【解析】(1)[1][2]实验中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再数出钢丝缠绕在铅笔上的绕了多少圈,即匝数。
(2)[3]绕出的线圈有重叠,则测量的总长度偏小,匝数是准确的,会使测量结果偏小。
(3)[4]绕线圈时没能做到线圈与线圈紧密靠拢,测量的总长度偏大,故会使测量的结果偏大。
15.如图为小亮在做“长度的测量”实验:
(1)图甲中圆的直径是 cm;
(2)一条纸带厚薄均匀,他把纸带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直至恰好能套进一个圆环中,如图乙所示,纸带环绕了圈,则纸带厚度是 (选填“A”或“B”)。
A.B.
【答案】 1.50 B
【解析】(1)[1]刻度尺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左侧与1.00 m对齐,右侧与2.50cm对齐,则圆的直径是
(2)[2]如图可知,纸带绕了n圈的厚度为,因此纸带厚度为。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