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2023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盐城市2023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2.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21 08:55:09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江苏省盐城市2023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1.(2023·盐城)看拼音,写词语。
yī jīn líng lì fáng yù dān ge chè dǐ
                   
2.(2023·盐城)填空
(1)明月别枝惊鹊,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2)咬定青山不放松,   。一《竹石》
(3)   ,冷露无声湿桂花。—《十五夜望月》
(4)锺子期又曰:“   ,汤汤乎若流水。”一《伯牙鼓琴》
(5)   ?曰:非然也。—《学弈》
(6)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   。一《匆匆》
3.(2023·盐城)选一选(字音字形、加点字解释错误的)
(1)
A.雹bāo子 B.增zēng加 C.咽yàn下 D.僻pì静
(2)
A.拥戴 B.会集 C.哀思 D.洪亮
(3)
A.别出心裁(设计) B.势不可当(阻挡)
C.见微知著(名著) D.不以为然(正确)
(4)
A.终日不成章(花纹) B.尾搐入两股间(大腿)
C.移舟泊烟渚(海岸) D.及其日中如探汤(热水)
4.(2023·盐城)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爸爸教育我做事要讲究实效,不做表面文章,不摆花架子。
B.我校男子拔河队在比赛中拔得头筹,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
C.我们参观名胜古迹一定不能走马观花,否则很难有大收获。
D.这篇文章语句很流畅,如行云流水,给人以清新自然之感。
5.(2023·盐城)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习作水平高低,关键取决于能否做到持之以恒地阅读与练笔。
B.我们平时要学会从细微的现象中不断地解决问题并发现问题。
C.盐城的“盐渎公园”风景如诗如画,大多数盐城人全部去过。
D.这对孪生姐妹即使长得很像,但是她们个性和兴趣迥然不同。
6.(2023·盐城)下列诗句中,没有表达诗人志向的一项是(  )
A.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B.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C.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D.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7.(2023·盐城)在主题班会课上,刘老师希望同学们不断努力,将来能超越他,成为栋梁之材。下列与刘老师表达意思一致的名句是(  )
A.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D.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8.(2023·盐城)下列句子中刻画人物方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课间,竹节人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看,还跺脚拍手。
B.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
C.我的心紧缩着,我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实在忍耐不住突然跳了起来。
D.扁鼻子军官弓着身子,伸出两只大手,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
9.(2023·盐城)六(1)班同学围绕“电脑时代需要/不需要练字”的辩题展开辩论,下列不适合作为正方观点材料的一项是(  )
A.书法是我们的国粹,散发着艺术的魅力,深受人们喜爱。
B.练习书法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还能锤炼意志与提升品格。
C.“苟周于事,不必循旧”,电脑打字会更加快捷与高效。
D.很多优秀的书法作品严谨端庄,让我们受到了美的熏陶。
10.(2023·盐城)成长纪念册一般分为封面、扉页、正文等几个部分。
任务一:请为自己的成长纪念册起一个有创意的名字   。
任务二:请在扉页上写一两句话向别人推荐自己的成长纪念册   。
任务三:如果用“栏目式”展示成长纪念册的正文部分,请重点设计能体现自己特点的两个栏目   。
11.(2023·盐城)《三国演义》中,不是发生在赤壁之战期间的故事是(  )
A.孙刘联盟 B.蒋干盗书 C.草船借箭 D.火烧连营
12.(2023·盐城)对《城南旧事》中的人物描述不恰当的是(  )
A.宋妈勤劳善良 B.英子乐于助人
C.“厚嘴唇”有正气 D.秀贞充满爱心
13.(2023·盐城)《漂 亮老师和坏小子》中,下列关于米兰老师的故事表述准确的是(  )
A.带回无故旷课的米老鼠 B.立即处理班级打架事件
C.经常会当战小欧的陪练 D.开展“我很棒”展览会
14.(2023·盐城)《鲁滨逊漂流记》中,下列事件按照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海上遇险一智救野人—环岛航行一夺船回国
B.海上遇险一环岛航行一建房定居一夺船回国
C.初上荒岛一教化野人一荒岛拓荒—回到英国
D.初上荒岛一荒岛拓荒一教化野人一回到英国
15.(2023·盐城)《汤姆 索亚历险记》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汤姆在法庭勇敢作证 B.贝琪先找到山洞出口
C.法官寻找得到了宝藏 D.哈克救了撒切尔太太
16.(2023·盐城)《今天我是升旗手》中,下列故事与肖晓无关的是(  )
A.捡到巨款 B.快乐烹饪 C.空中索道 D.被关禁闭
17.(2023·盐城)对《童年》中的人物描述恰当的是(  )
A.快乐自由的阿廖沙 B.献身科学的老工人
C.善良乐观的小茨冈 D.忠厚老实的外祖父
18.(2023·盐城)《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遇到的怪异设计学院所在的地方是(  )
A.小人国 B.大人国 C.飞岛国 D.慧驷国
19.(2023·盐城)《老人与海》中,下列关于主人公的故事情节表述错误的是(  )
A.经常会梦到狮子 B.在海上两天两夜
C.靠星位确定方向 D.带回马林鱼骨架
20.(2023·盐城)《少女的红发卡》中,红发卡最后给了(  )
A.朦 B.叶叶 C.刘莎 D.高敏如
二、阅读理解。
21.(2023·盐城)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用“正确”“错误”表示)
(1)《三国演义》中,未出茅庐便能知三分天下事的人指的是庞统。
(2)《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在遭到一群鲨鱼攻击时并没有退缩。
(3)《骑鹅旅行记》中,尼尔斯变成小狐仙后受到了一些动物嘲笑。
(4)《小英雄雨来》中,雨来完成了多项重要任务,最后参加了游击队。
(5)《格列佛游记》中,大人国每隔四年,在春分那天举行全国大会。
(2023·盐城)阅读短文,思考后面的问题。
温暖的火塘
①当锅灶边的火塘被柴草点亮,陕南的冬天就到了深处。各家屋檐下,用来烧火的木柴早已堆成一堵墙。在乡下,人们最喜欢用桦木烤火,前一天夜里烧出的桦木火炭捂在炭灰里,还能做第二天早上的火种。柏木烧过后满屋清香,能养神除躁;泡桐木木屑松软,一点就着,是火塘旁常备的燃料。除夕夜,火塘里要火光盈盈,预示来年逢好运。
②火塘或方或圆,一只铁壶吊在火塘中央,四周可围坐七八人。老人烤火,要的是个火伴儿,塘里的小火苗燃烧在火塘中央。悬挂在火塘中央的铁壶晃晃悠悠,猫和狗的眼神晃晃悠悠,咝咝啦啦的响动从壶嘴冒出来,一缕一缕的热气也晃晃悠悠。老人一边忙着手中的针线活,一边念叨着,春天和出远门的儿女一道,能早一点回来。
③小孩烤火,图的是能听见火笑,没有干透的木柴烧过之后,断成两截,湿气推着火苗瞬间扑出来,火塘里似有嗤嗤笑声。这是孩子们耳朵里欢快、温暖的声响。
④汉子和主妇烤火,是为了解乏,常常是晚饭过后,火塘新添了干柴棒子,尺把高的火苗照得满屋亮堂,壶里的水像跺着脚在跳,待热气把壶盖掀起来,就着滚烫的水,在火塘旁泡个热水脚,一股温热传遍全身经络,这是一天最享受的时刻。
⑤落一场雪,乡下才算是真正过冬。这时,庄稼人才会停下手里的农活儿,一家人围着火塘坐在一起,听雪花簌簌飘落,听风摇门窗吱吱地响。瑞雪兆丰年,旋舞的雪花亦如风筛过后的粮食,轻盈地落入大地粮仓。屋外,一场大雪坐在陕南大地上。屋内,火塘里却有了些许春意,每一个火苗都如一朵盛开的鲜花。噼啪作响的柴火,好似一挂礼炮,欢庆漫天飞舞的雪花。透过门缝,屋外洒下一地火红。在这个冬夜,漫天雪花如同为新春递出大自然的请柬,那些裹着雪花外套的小麦和油菜,感受到火热的泥土,正在布置着一场盛大的迎接仪式。
⑥火塘如摆在乡村夜晚的宴席,左邻右舍吃过晚饭,落一身雪花走东家串西家,手握荼杯,就着塘里的柴火,念叨着这场大雪,也念叨着开春之后的油绿肥壮的庄稼。他们围坐在一起,心里话和家常话被大火烤出来,汗津津的额头如飘落了一场毛毛细雨,生出豆大的汗珠。爽朗的笑声袅袅升腾,直到夜深,直到火苗有了倦意.....
⑦塘里的火是节气的一部分,烤过小雪、大雪,烤过小寒、大寒,一直烤到立春,烤到万物有了春风外衣。这时,每个人的心中都装着一个火塘,热乎乎地忙碌在庄稼旁。
22.短文写了哪三类人的烤火?他们烤火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23.下列对文中加点动词表达效果分析不合理的一项是(  )
A.“扑”写出了火苗因湿气的推出既快又急的样子。
B.“跺”写出了水因沸腾而在壶里上下翻滚的样子。
C.“坐”写出了陕南大地上雪之大以及环境的静谧。
D.“洒”写出了月光柔和地照耀雪地,令人们陶醉。
24.下列对第①自然段表达方法的描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开篇点题,引出下文,奠定全文那种温暖而美好的感情基调。
B.介绍火塘及火塘作用,为下文写火塘旁的乡情、亲情做铺垫。
C.讲述了除夕夜的火塘,要火光盈盈,这样来年才能遇上好运。
D.讲述了每逢下雪,一家人都喜欢围着火塘坐在一起烤火取暖。
25.下列对第⑤自然段画横线句子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用比喻写出火苗给人们带来温暖与希望,表达对火苗的喜爱之情。
B.运用了比喻手法,写出了火苗的美好形态以及烤火时的愉快心情。
C.运用了比喻手法,写出火塘里的火苗让屋内变得与春天一样温暖。
D.运用了比喻手法,写出鲜花像火苗一样,给冬天带来春天的暖意。
26.对短文表达情感的描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通过火塘带给人们的温暖与惬意,表达作者对火塘的喜爱之情。
B.通过写温暖的火塘,表达作者对农闲时节温馨悠闲生活的向往。
C.通过写温暖的火塘,表达作者对火塘的怀念与农村生活的向往。
D.通过写温暖的火塘,表达作者对农村老百姓生活不容易的同情。
(2023·盐城)阅读理解
新一代飞船
①跟神舟飞船相比,新一代飞船“长征5B”(俗称“胖五”)可以飞得更远,不仅可以送航天员往返离地球近400公里的中国空间站,还可以送航天员去38万公里外登月甚至去更远的星球探险。如果说神舟飞船解决的是航天员顺利进入太空并安全返回地面的难题,那么新飞船解决的就是如何更安全、舒适、智能、经济地进入太空,解决更远的深空探测难题。
②新一代飞船身高近9米,最胖的腰围处约4.5米,体重超过20吨。如果把神舟飞船比作航天员专属“太空专车”的话,那新一代飞船就是“太空巴士”未来在执行近地轨道任务时,它可以一次运送6~7名航天员,是神舟飞船承载能力的两倍。它还可以根据任务需求,从“太空巴士”变身为“太空货车”:既能把航天员送到空间站,也能向空间站运送大量的补给物资,或者把航天员们在空间站做的试验样品带回地球。
③跟神舟飞船的三舱结构不同,新一代飞船由两舱构成,其中返回舱是指令中心,也是航天员生活居住的地方,服务舱负责提供动力和能源。以前,航天员的生活和工作需要在两个较小的舱之间往返,而新一代的返回舱空间更大,可以根据需求做“隔间”,打造出工作区、娱乐区、餐饮区和卫生区,为航天员提供更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
④新一代飞船的返回舱穿了两件“衣服”:“内衣”用新型金属材料做成,相当于“墙壁”,围出了航天员的“驾驶室”,容积大、密封性好,具有更好的驾驶体验;“外衣”是耐烧蚀的新型轻质放热材料,重量减轻了30%,防热效率比神舟飞船更高,不仅更安全,而且首次采用可拆卸更换设计,可以重复使用,降低了成本。
27.下列选项中,与文章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
A.新一代飞船“长征5B”,它可以比神舟”飞船飞得更远。
B.新一代飞船解决的是如何更好开展更远的深空探测难题。
C.新一代飞船由返回舱、服务舱构成,返回舱是指令中心。
D.新一代飞船是航天员执行近地轨道任务专属“太空专车”。
28.文章说新一代飞船是个“太空巴士”是因为(  )
A.新一代飞船承载能力是神舟飞船两倍,一次能运送6~7名航天员。
B.新一代飞船的外形很有特点,就像一辆“巴士”,承载能力很强。
C.新一代飞船身高近9米,最胖的腰围处约4.5米,体重超过20吨。
D.新一代飞船它不仅更安全,它返回舱的“外衣”防热效率还更高。
29.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文章主要说明了新一代飞船的功能更加强大、技术更为先进。
B.文章让我们为祖国在航天科技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感到自豪。
C.第④自然段中“衣服”等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趣味性。
D.通过新一代飞船与神舟飞船的比较,说明神舟飞船不再重要。
30.第②自然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选择其中的一种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31.下面是某档栏目主持人对中国“太空漫步第一人”,航天英雄翟志刚的部分采访内容。请你结合文章思考翟志刚可能会怎么回答。
主持人:您觉得新一代飞船与神舟飞船相比,“驾驶室”有什么新特点?
翟志刚:   
主持人:有人称新一代飞船为“太空货车”,您觉得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翟志刚:   
三、习作
32.(2023·盐城)“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温暖的火塘》一文,写的就是陕西的风俗烤火,具有它独特的味道。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你的家乡有哪些风俗习惯?请你介绍一种风俗,或写一写你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写作时注意有详有略,把重点内容写具体,把自己实际体验与独特看法表达出来。自拟题目,完成习作,并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衣襟;伶俐;防御;耽搁;彻底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分析】书写时注意,“衣襟”的“ 襟”是左右结构,偏旁是:“衤”,不要写成“禁”;“伶俐”都是左右结构,偏旁都是:“亻”,不要写成“玲利”;“防御”的“御”部首是:彳,是左右结构,不要写成“卸”;“耽搁”的“耽 ”偏旁是: 耳 ,都是左右结构;“彻底”的“彻”偏旁是:彳,是左右结构,不要写成“撤”。
故答案为: 衣襟、伶俐、防御、耽搁、彻底
【点评】考查了看拼音写词语。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词语即可。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一是要正确拼读所给音节,二是要会正确书写相应的词语。
2.【答案】(1)清风半夜鸣蝉
(2)立根原在破岩中
(3)中庭地白树栖鸦
(4)善哉乎鼓琴
(5)为是其智弗若与
(6)被初阳蒸融了
【知识点】古诗词填空
【解析】【分析】(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的意思是月亮升上了树梢枝头,使停在枝头休息的喜鹊受到了惊吓。一阵微风吹过,好像传来了蝉叫声。出自宋代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2)“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意思是:紧紧咬住青山毫不放松,原来是由于根深深的扎在了岩石缝隙中。出自清代郑燮的《竹石》。
(3)“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意思是: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上的鸦雀停止了聒噪,进入了梦乡。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出自唐代王建的《十五夜望月》。
(4)出自文言文《伯牙鼓琴》。“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意思是:好啊,宛如一望无际的江河在我面前流动!
(5)“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出自孟子的《学弈》,意思是: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者吗 答案是:“不是这样的。”该句出自《孟子·告子上》中《学弈》一文。通过弈秋教两人下棋的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应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否则就会一事无成。
(6)出自朱自清的《匆匆》。《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揭示了旧时代的年轻人已有所觉醒,但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
故答案为: (1)清风半夜鸣蝉;(2)立根原在破岩中;(3)中庭地白树栖鸦;(4)善哉乎鼓琴;(5)是其智弗若与;(6)被初阳蒸融了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有古诗文默写,有现代诗文默写。回答这些知识,都要通过在平时学习中的积累来完成。做此类题目,要结合题目要求对各题作出回答,作答完题目要认真仔细地进行检查,做到书写认真,回答正确。
3.【答案】(1)A
(2)B
(3)C
(4)C
【知识点】字义;字音;词形辨析
【解析】【分析】(1)A.“雹子”的“雹”应读“báo”,指冰雹的简称。不正确;B、C、D正确。
(2)B.“会集”应改为“汇集”,指聚集。不正确;A、C、D正确。
(3)C.“见微知著”意思是见到事物的一点苗头,就能料到它未来的发展趋势。微:小,指事物的萌芽状态。著:明显,指事物的发展。不正确;A、B、D正确。
(4)C.“移舟泊烟渚”的“渚”意思是水中的小块陆地。不正确;A、B、D正确。
故答案为: (1)A;(2)B;(3)C;(4)C
【点评】本题考查字音、字形、字义的辨析。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字音、字形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掌握汉语拼音,音节是中心,声韵调是基础,注意平时大量练习,熟能生巧。
4.【答案】B
【知识点】成语运用
【解析】【分析】A、C、D恰当。
B.不恰当,拔得头筹:取得了第一个出场比赛资格。用在此句,与具体语境不符。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词语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不难,结合平时的阅读与积累完成,不会的可查阅相关的资料。理解词语的含义,需联系词语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透过词语的表面义,深刻体味其内涵。
5.【答案】A
【知识点】修改病句
【解析】【分析】A.正确;
B.不合逻辑,“不断地解决问题并发现问题”,应改为“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C.有误,“大多数”与“全部”意思矛盾,去掉“大多数”;
D.关联词用错,“即使……但是……”改为“虽然……但是……。”
故答案为: A
【点评】考查了修改病句。修改病句,首先从语法入手,找出句子的主干,看成分是否残缺;然后看词语搭配是否得当,语序是否合理,意思有无重复;再检查语言表达合不合事理,最后再从语言习惯、感彩等方面仔细推敲分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子成分残缺、词语搭配不当、语意重复啰嗦、词序不对、前后矛盾、语意含混或错误、不合逻辑、乱用关联词语。
6.【答案】D
【知识点】表现手法
【解析】【分析】A、B、C都是托物言志的诗,表达了诗人的志向。
D选项出自《寒食》唐代诗人韩翃。“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的意思是: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是写天黑时分,宫苑里传送着一支支由皇帝恩赐给宦官的蜡烛。蜡烛燃烧通明,升腾起淡淡的烟雾,袅袅娜娜地萦绕在宦官家,到处弥漫着威福恩加的气势!使人如见他们那种炙手可热、得意洋洋的骄横神态。在封建习俗的统治下,不要说全城百姓,就连那些不是宠臣的朝官之家,在禁止烟火的寒食之夜,恐怕也都是漆黑一片。
故答案为: D
【点评】考查了对古典诗词的翻译,分析时要结合诗词表达的含义,总体把握,将它放在整个诗句中进行揣摩,这样才能把握所翻译句子的大概意思。翻译与赏析古诗是一门学问,掌握到了其中的精髓,那么在阅读古诗时就更能与作者产生共鸣。
7.【答案】B
【知识点】格言、名言
【解析】【分析】A选项“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意思是: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则变化,变化则通达,能通达,则能恒久。告诉人们遇事不必死钻牛角,而应该懂得通融、屈伸。
B选项“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出自荀子的《劝学》。意思是:靛青是通过蓼蓝提取出来的,但是颜色却比蓼蓝更深。此句常常用来比喻学生如果能努力研究学问,坚持不懈地拼搏,就能够比他的老师更有成就。
C选项“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的意思是:良药多数是带苦味的,却有利于治病;而教人从善的语言多数是不太动听的,但有利于人们改正缺点。
D选项“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这句话出自南宋词人陆游写的一副劝勉联,告诉我们所学知识只有到用上的时候才恨自己懂得太少了,事情如果不是亲身去经历就不知道有多难。
由以上分析可知,选项A、C、D都与题干语境不符。B与题干语境相符合。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了名言警句的积累。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名言警句易于流传。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理解格言的意思;特别注意错别字,对于这些应背诵内容,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完成该题应不是难事。
8.【答案】C
【知识点】描写手法辨析
【解析】【分析】A.通过“跺脚”“拍手”可知,这是对人物动作的描写。
B.通过“上前”“后退”“踩”“挥动”可知,这是对罗丹动作的描写。
C.通过“担心”可知,这是对“我”心理活动的描写。
D.通过“弓”“伸”“扭”“拉”等动词可知,这是对人物动作的描写。
故答案为: C
【点评】考查了描写手法。文章的描写手法是指在文学创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和技巧。要想很好地理解句子的描写手法,需要深入地理解句子,并结合上下文弄清句子的表现形式。
9.【答案】C
【知识点】辩论讨论
【解析】【分析】A、B、D正确;
C有误,结合辩题,作为正方观点应该是“电脑时代需要练字”。而“苟周于事,不必循旧”,电脑打字会更加快捷与高效与正方观点不符,所以不适合作为正方观点材料使用。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辩论能力。辩论指彼此用一定的理由来说明自己对事物或问题的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以便在最后得到共同的认识和意见;辩论(赛)旨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辩论的特点是人员的双边性,辩论观点的对立性,论证的严密性,追求真理的目的性。辩论能开阔学生思维,锻炼辩者的口头表达能力,查找资料的能力,搜索的能力,统筹分析的能力等。让辩者开动脑筋,从多方面去考虑问题,发散思维。
10.【答案】《岁月如歌》;像蜂蝶飞过花丛,像清泉流经山谷,在记忆的心屝中,学生时代的生活,恰似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阕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成长足迹、精彩瞬间。
【知识点】其他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成长纪念册一般分为封面、扉页、正文等几个部分。我为自己制作了一本成长纪念册,我的成长纪念册的名字是《岁月如歌》。在成长纪念册的扉页,我写了这样两句话:“像蜂蝶飞过花丛,像清泉流经山谷,在记忆的心屏中,学生时代的生活,恰似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阕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如果用“栏目式”展示成长纪念册的正文部分,我想重点设计能体现自己特点的两个栏目:①成长足迹;②精彩瞬间。
故答案为: 《岁月如歌》、像蜂蝶飞过花丛,像清泉流经山谷,在记忆的心屝中,学生时代的生活,恰似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阕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成长足迹、精彩瞬间。
【点评】考查了实践作业。所谓实践作业就是把所学习的理论知识通过实践的方式表现出来。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实践作业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资料信息的能力,是提升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11.【答案】D
【知识点】《三国演义》
【解析】【分析】《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小说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历史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孙刘联盟”“蒋干盗书”“草船借箭”是发生在赤壁之战期间的故事。“火烧连营”是三国中后期吴国与蜀国发生的夷陵之战,吴将陆逊火攻蜀军,不是发生在赤壁之战期间的故事。
故答案为: D
【点评】考查了经典名著。名著就是指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知名度,且包含永恒主题和经典的人物形象,能够经过时间考验经久不衰,被广泛认识以及流传的文字作品。阅读名著可以使人陶冶情操,在经典的名著里去探索、去挖掘那些潜在的文学风格,了解主要人物、关键情节、艺术特点是阅读名著的关键。
12.【答案】C
【知识点】文章人物形象理解
【解析】【分析】《城南旧事》是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代表作。该作品通过英子童稚的双眼对童年往事的回忆,讲述了一段关于英子童年时的故事,反映了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北京城南的思念。文中英子觉得“厚嘴唇的人”很善良,但他毕竟又是一个小偷,所以正如她自己说的,她“分不出海跟天”,也”分不出好人跟坏人”。因此C项‘厚嘴唇’有正气”说法不恰当。
故答案为: C
【点评】考查了经典名著。名著就是指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知名度,且包含永恒主题和经典的人物形象,能够经过时间考验经久不衰,被广泛认识以及流传的文字作品。阅读名著可以使人陶冶情操,在经典的名著里去探索、去挖掘那些潜在的文学风格,了解主要人物、关键情节、艺术特点是阅读名著的关键。
13.【答案】D
【知识点】文章大意理解
【解析】【分析】《漂亮老师和坏小子》作者是杨红樱,该书讲述了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的女大学生米兰,一次偶然的机会被聘为白果林小学六三班的班主任,因此与坏小子肥猫、米老鼠、豆芽儿、兔巴哥,发生了一系列既温暖又幽默风趣的故事。书中写了∶A.米兰老师帮米老鼠送难产的猫去医院,还要求数学老师给上午缺课的米老鼠补课。说法错误。
B.六三班和六二班男生打架米兰老师的处理方式是:询问打架原因,阻止了把学生送去派出所的行为。说法错误。
C.经常给肥猫当陪练的是战小欧。说法错误。
D.在六(3)班的家长会上,米兰老师开展了“我很棒”展览会。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D
【点评】考查了经典名著。名著就是指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知名度,且包含永恒主题和经典的人物形象,能够经过时间考验经久不衰,被广泛认识以及流传的文字作品。阅读名著可以使人陶冶情操,在经典的名著里去探索、去挖掘那些潜在的文学风格,了解主要人物、关键情节、艺术特点是阅读名著的关键。
14.【答案】D
【知识点】文章大意理解;《鲁滨逊漂流记》
【解析】【分析】《鲁滨逊漂流记》主要写了鲁滨逊在青年时代不安于平庸的小康生活,违背父亲的劝告,逃到海外经商,被摩尔人掳去做了几年奴隶。后来,他逃往巴西,成了种植园主,到非洲购买奴隶途中遇上风暴,漂流到南美附近的无人荒岛。他很快战胜了忧郁失望的心情,从沉船上搬来枪械和工具,依靠智慧和劳动猎取食物,修建住所,制造工具,种植谷类,驯养山羊,改善了环境,表现出不知疲倦、百折不挠的毅力。他独自生活了多年以后,遇见一些土人到岛上来举行人肉宴。他从中救出一个土人,收为自己的奴隶,取名“星期五”。他在岛上生活了28年,最后帮一名舰长制服叛变的水手,乘船返回。他得到了冒险积累的财物,成为巨富,他还派人到他经营的岛上继续垦殖。根据章节内容可概括为:初上荒岛——荒岛拓荒——教化野人——回到英国。
故答案为: D
【点评】考查了经典名著。名著就是指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知名度,且包含永恒主题和经典的人物形象,能够经过时间考验经久不衰,被广泛认识以及流传的文字作品。阅读名著可以使人陶冶情操,在经典的名著里去探索、去挖掘那些潜在的文学风格,了解主要人物、关键情节、艺术特点是阅读名著的关键。
15.【答案】A
【知识点】《汤姆·索亚历险记》
【解析】【分析】A.正确。
B.有误,汤姆带贝琪找到山洞出口。
C.有误,汤姆和哈克寻找得到了宝藏。
D.有误,哈克救了道格拉斯寡妇。
故答案为:A
【点评】考查了经典名著。经典名著是指那些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知名度,且包含永恒主题和经典人物形象,能够经过时间考验经久不衰,被广泛认识以及流传的文字作品。名著能给人们以警世作用和深远影响,可以使人陶冶情操。经典名著一般具有故事情节丰富,人物形象鲜明的特点。
16.【答案】B
【知识点】文章大意理解
【解析】【分析】《今天我是升旗手》主要讲述了主人公肖晓出身于军人家庭,崇拜英雄,精力充沛,奇想迭出,品学兼优。他心中有一个愿望:当一回学校的升旗手,但愿望总是得不到实现。他没有放弃努力,团结“学习尖子”林茜茜,帮助“追星族”祝小娜,和包郝、马驭等同学智抓“偷猴贼”,积极参加“手拉手”活动……终于,他在临近小学毕业的时候亲手升起了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阅读小说可知,“捡到巨款”“空中索道”“被关禁闭”都与肖晓有关,“快乐烹饪”与肖晓无关。故选:B。
故答案为: B
【点评】考查了经典名著。名著就是指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知名度,且包含永恒主题和经典的人物形象,能够经过时间考验经久不衰,被广泛认识以及流传的文字作品。阅读名著可以使人陶冶情操,在经典的名著里去探索、去挖掘那些潜在的文学风格,了解主要人物、关键情节、艺术特点是阅读名著的关键。
17.【答案】C
【知识点】其他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A.不恰当,勇敢正直的阿廖沙。B.不恰当,献身科学的“好事情”。C.恰当。D.不恰当,自私自利的外祖父。
故答案为: C
【点评】考查了经典名著。经典名著是指那些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知名度,且包含永恒主题和经典人物形象,能够经过时间考验经久不衰,被广泛认识以及流传的文字作品。名著能给人们以警世作用和深远影响,可以使人陶冶情操。经典名著一般具有故事情节丰富,人物形象鲜明的特点。
18.【答案】C
【知识点】《格列佛游记》
【解析】【分析】《格列佛游记》这部小说通过主人公格列佛4次航海的奇遇,用影射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对英国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揭露和讽刺。小说中,格列佛遇到的怪异设计学院所在的地方是飞岛国。
故答案为: C
【点评】考查了经典名著。名著就是指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知名度,且包含永恒主题和经典的人物形象,能够经过时间考验经久不衰,被广泛认识以及流传的文字作品。阅读名著可以使人陶冶情操,在经典的名著里去探索、去挖掘那些潜在的文学风格,了解主要人物、关键情节、艺术特点是阅读名著的关键。
19.【答案】B
【知识点】文章大意理解;其他外国名著
【解析】【分析】《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于1951年在古巴写的一篇中篇小说,于1952年出版。该作围绕一位老年古巴渔夫,与一条巨大的马林鱼在离岸很远的湾流中搏斗而展开故事的讲述。尽管海明威笔下的老人是悲剧性的,但他身上却有着尼采“超人”的品质,泰然自若地接受失败,沉着勇敢地面对死亡,这些“硬汉子”体现了海明威的人生哲学和道德理想,即人类不向命运低头,永不服输的斗士精神和积极向上的乐观人生态度。结合作品内容可知,“在海上两天两夜”描述不当。故选:B。
故答案为: B
【点评】考查了经典名著。名著就是指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知名度,且包含永恒主题和经典的人物形象,能够经过时间考验经久不衰,被广泛认识以及流传的文字作品。阅读名著可以使人陶冶情操,在经典的名著里去探索、去挖掘那些潜在的文学风格,了解主要人物、关键情节、艺术特点是阅读名著的关键。
20.【答案】A
【知识点】文章大意理解
【解析】【分析】《少女的红发卡》是一部长篇少女心理小说,描写了三个少女美丽动人的心路历程。少女叶叶的父亲被捕入狱,周围的人们担心患有青春期抑郁症的她受不住这样的刺激,都善意地向她隐瞒了真情。结合作品内容可知,《少女的红发卡》中,红发卡最后给了朦。故选:A。
故答案为: A
【点评】考查了经典名著。名著就是指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知名度,且包含永恒主题和经典的人物形象,能够经过时间考验经久不衰,被广泛认识以及流传的文字作品。阅读名著可以使人陶冶情操,在经典的名著里去探索、去挖掘那些潜在的文学风格,了解主要人物、关键情节、艺术特点是阅读名著的关键。
21.【答案】(1)错误
(2)正确
(3)正确
(4)正确
(5)错误
【知识点】《三国演义》;其他中国名著;《格林童话》;《骑鹅旅行记》;《格列佛游记》
【解析】【分析】(1)错误,《三国演义》中,未出茅庐便能知三分天下事的人指的是诸葛亮。
(2)正确;
(3)正确;
(4)正确;
(5)错误,每隔4年,在春分时节,慧骃国要举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故答案为: (1)错误;(2)正确;(3)正确;(4)正确;(5)错误。
【点评】考查了经典名著。经典名著是指那些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知名度,且包含永恒主题和经典人物形象,能够经过时间考验经久不衰,被广泛认识以及流传的文字作品。名著能给人们以警世作用和深远影响,可以使人陶冶情操。经典名著一般具有故事情节丰富,人物形象鲜明的特点。
【答案】22.老人烤火,要的是个火伴儿;小孩烤火,图的是能听见火笑;汉子和主妇烤火,是为了解乏。
23.D
24.A
25.A
26.C
【知识点】叙事类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阅读分析题目是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常见题型,考查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完成时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内容及所表达的主题后,再结合后面的问题分析解答。这篇散文写了陕南锅灶边的火塘及火塘作用,表达了作者对火塘旁的乡情、亲情的怀念以及对农村生活的向往和对勤劳人们的由衷赞美之情。
22.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仔细读文,由文中句子“老人烤火,要的是个火伴儿,塘里的小火苗燃烧在火塘中央”“小孩烤火,图的是能听见火笑”“汉子和主妇烤火,是为了解乏”可知答案。
故答案为:老人烤火,要的是个火伴儿;小孩烤火,图的是能听见火笑;汉子和主妇烤火,是为了解乏。
23.考查对词语作用的分析。下列对文中加点动词表达效果分析不合理的一项是D,结合语境,第⑤自然段句子“透过门缝,屋外洒下一地火红”中的“洒”写出了屋内的火塘透过门缝将火光照在雪地上,突出了火塘的温暖,而不是写出了月光柔和地照耀雪地,令人们陶醉。
故答案为:D
24.考查对段落表达方法的理解。下列对第①自然段表达方法的描述,最恰当的一项是A。因为B、C、D说法太片面,A项,这段内容和作用是:介绍火塘及火塘作用,为下文写火塘旁的乡情、亲情做铺垫。故选A。
故答案为:A
25.考查对句子的理解。根据题干内容,由“屋内,火塘里却有了些许春意,每一个火苗都如一朵盛开的鲜花”可知,A正确,因为作者要表达的感情主要是对火塘旁的乡情、亲情的怀念以及对农村生活的向往和对勤劳人们的由衷赞美之情,表达了对火苗的喜爱之情。
故答案为:A
26.考查对文章主旨的把握。这篇散文写了陕南锅灶边的火塘及火塘作用,表达了作者对火塘旁的乡情、亲情的怀念,以及对农村生活的向往和对勤劳人们的由衷赞美之情。故选C。
故答案为:C
【答案】27.D
28.A
29.D
30.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如果把神舟飞船比作航天员专属‘太空专车’的话,那新一代飞船就是‘太空巴士’”,这个句子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神舟飞船”比作“太空专车”,把“新一代飞船”比作“太空巴士”,更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神舟飞船”和“新一代飞船”的特点,让人印象深刻。
31.用新型金属材料做成,容积大、密封性好,具有更好的驾驶体验;因为它既能把航天员送到空间站,也能向空间站运送大量的补给物资,或者把航天员们在空间站做的试验样品带回地球。
【知识点】说明文阅读
【解析】【点评】课外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平时要加强阅读训练,要引导学生多阅读。本文主要运用作对比的说明方法,将“神舟飞船”和“新一代飞船”进行对比,突出了新一代飞船功能更加强大、技术更为先进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科技日益强盛的自豪感。
27.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A、B、C三项正确。由句子“如果把神舟飞船比作航天员专属‘太空专车’的话,那新一代飞船就是‘太空巴士’”可知,D说法错误。故选D。
故答案为:D
28.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由句子“未来在执行近地轨道任务时,它可以一次运送6~7名航天员,是神舟飞船承载能力的两倍”可得出答案。故选A。
故答案为:A
29.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A、B、C三项正确。D说法错误,文章只是对新一代飞船的优势作了说明,并不是神舟飞船已经不再重要了。故选D。
故答案为:D
30.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新一代飞船身高近9米,最胖的腰围处约4.5米,体重超过20吨”“它可以一次运送6~7名航天员”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如果把神舟飞船比作航天员专属‘太空专车’的话,那新一代飞船就是‘太空巴士’”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它可以一次运送6~7名航天员,是神舟飞船承载能力的两倍”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任选—种说明方法分析其作用即可。
故答案为: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如果把神舟飞船比作航天员专属‘太空专车’的话,那新一代飞船就是‘太空巴士’”,这个句子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神舟飞船”比作“太空专车”,把“新一代飞船”比作“太空巴士”,更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神舟飞船”和“新一代飞船”的特点,让人印象深刻。
31.本题考查提取信息的能力。第一空由句子“‘内衣’用新型金属材料做成,相当于“墙壁’,围出了航天员的‘驾驶室’,容积大、密封性好,具有更好的驾驶体验”可得出答案。第二空由句子“它还可以根据任务需求,从‘太空巴士’变身为‘太空货车'︰既能把航天员送到空间站,也能向空间站运送大量的补给物资,或者把航天员们在空间站做的试验样品带回地球”可得出答案。
故答案为:用新型金属材料做成,容积大、密封性好,具有更好的驾驶体验。因为它既能把航天员送到空间站,也能向空间站运送大量的补给物资,或者把航天员们在空间站做的试验样品带回地球。
32.【答案】 家乡的风俗
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可多了,有喜气洋洋的春节,有团团圆圆的中秋节,有祭祀亲人的清明节……但我最喜欢的还是热热闹闹的端午节,因为端午节不但有我喜欢看的赛龙舟,还有我最最喜欢吃的美味的粽子了。
那香软可口的粽子让我百吃不厌、回味无穷,可我还是在最近的学习中,才具体地了解到这美味可口的粽子,竟然还有一段古老而又动人的来历呢!
相传我国的爱国诗人屈原,因他的祖国被秦国侵占,心如刀割,在农历五月初五的这一天,投江自杀了,百姓们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纷纷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饭团、鸡蛋投入江中,好让鱼虾吃饱了,不去咬伤屈原的身体。后来百姓们又想出用树叶包饭团,外缠彩带的办法,这就和我们今天的粽子有些相似了。
贵阳人包的粽子,又小巧又可爱,那形状就像一个个尖尖的冰激凌。每当端午节来临又正好赶上我们上学的日子,我的妈妈就会给我准备一小串用线连成的各种口味的粽子,有肉馅的、有花生馅的、有大枣馅的、还有绿豆馅的等等,还要为我精心挑选两个最厉害的煮熟了的鸭蛋去学校和同学们比赛,我们的规则是这样的:谁的鸭蛋撞不破,能坚持到 最后,谁就是最后的赢家,那时的课堂欢声笑语,那声音简直成了一片欢乐而又兴奋的海洋,我们的教室也变成了一片狼藉的战场……
至今都好怀念过端午时教室里那片狼藉的战场,因为这战场里有属于我们的故事,故事中有欢笑、有兴奋,甚至还有我们的泪水……
【知识点】其他类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为话题作文。要求以“家乡的风俗”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审题时要注意围绕“风俗”选材,想想你的家乡有哪些风俗习惯?选择你熟悉的一个风俗,可写一写你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写作时,可以通过写一个活动场面,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写活动的记叙文,最大的特点就是必须有活动的基本内容、主要过程和重要场面。把印象最深刻的内容作为重点,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亲身经历的主要部分记叙下来。开头:开门见山,交代家乡的风俗是什么。中间:写一写你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写作时,可以通过写一个活动场面,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记叙时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既要写好群体活动,又要把个体代表写进去,既要写整个场面,又要突出典型人物。结尾:点明主题,表达对家乡风俗的热爱之情。
【点评】这篇习作写了家乡的风俗,尤其是端午节是“我”最喜欢的,写了端午节的由来和教室里吃粽子的情景,很难忘。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江苏省盐城市2023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1.(2023·盐城)看拼音,写词语。
yī jīn líng lì fáng yù dān ge chè dǐ
                   
【答案】衣襟;伶俐;防御;耽搁;彻底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分析】书写时注意,“衣襟”的“ 襟”是左右结构,偏旁是:“衤”,不要写成“禁”;“伶俐”都是左右结构,偏旁都是:“亻”,不要写成“玲利”;“防御”的“御”部首是:彳,是左右结构,不要写成“卸”;“耽搁”的“耽 ”偏旁是: 耳 ,都是左右结构;“彻底”的“彻”偏旁是:彳,是左右结构,不要写成“撤”。
故答案为: 衣襟、伶俐、防御、耽搁、彻底
【点评】考查了看拼音写词语。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词语即可。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一是要正确拼读所给音节,二是要会正确书写相应的词语。
2.(2023·盐城)填空
(1)明月别枝惊鹊,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2)咬定青山不放松,   。一《竹石》
(3)   ,冷露无声湿桂花。—《十五夜望月》
(4)锺子期又曰:“   ,汤汤乎若流水。”一《伯牙鼓琴》
(5)   ?曰:非然也。—《学弈》
(6)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   。一《匆匆》
【答案】(1)清风半夜鸣蝉
(2)立根原在破岩中
(3)中庭地白树栖鸦
(4)善哉乎鼓琴
(5)为是其智弗若与
(6)被初阳蒸融了
【知识点】古诗词填空
【解析】【分析】(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的意思是月亮升上了树梢枝头,使停在枝头休息的喜鹊受到了惊吓。一阵微风吹过,好像传来了蝉叫声。出自宋代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2)“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意思是:紧紧咬住青山毫不放松,原来是由于根深深的扎在了岩石缝隙中。出自清代郑燮的《竹石》。
(3)“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意思是: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上的鸦雀停止了聒噪,进入了梦乡。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出自唐代王建的《十五夜望月》。
(4)出自文言文《伯牙鼓琴》。“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意思是:好啊,宛如一望无际的江河在我面前流动!
(5)“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出自孟子的《学弈》,意思是: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者吗 答案是:“不是这样的。”该句出自《孟子·告子上》中《学弈》一文。通过弈秋教两人下棋的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应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否则就会一事无成。
(6)出自朱自清的《匆匆》。《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揭示了旧时代的年轻人已有所觉醒,但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
故答案为: (1)清风半夜鸣蝉;(2)立根原在破岩中;(3)中庭地白树栖鸦;(4)善哉乎鼓琴;(5)是其智弗若与;(6)被初阳蒸融了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有古诗文默写,有现代诗文默写。回答这些知识,都要通过在平时学习中的积累来完成。做此类题目,要结合题目要求对各题作出回答,作答完题目要认真仔细地进行检查,做到书写认真,回答正确。
3.(2023·盐城)选一选(字音字形、加点字解释错误的)
(1)
A.雹bāo子 B.增zēng加 C.咽yàn下 D.僻pì静
(2)
A.拥戴 B.会集 C.哀思 D.洪亮
(3)
A.别出心裁(设计) B.势不可当(阻挡)
C.见微知著(名著) D.不以为然(正确)
(4)
A.终日不成章(花纹) B.尾搐入两股间(大腿)
C.移舟泊烟渚(海岸) D.及其日中如探汤(热水)
【答案】(1)A
(2)B
(3)C
(4)C
【知识点】字义;字音;词形辨析
【解析】【分析】(1)A.“雹子”的“雹”应读“báo”,指冰雹的简称。不正确;B、C、D正确。
(2)B.“会集”应改为“汇集”,指聚集。不正确;A、C、D正确。
(3)C.“见微知著”意思是见到事物的一点苗头,就能料到它未来的发展趋势。微:小,指事物的萌芽状态。著:明显,指事物的发展。不正确;A、B、D正确。
(4)C.“移舟泊烟渚”的“渚”意思是水中的小块陆地。不正确;A、B、D正确。
故答案为: (1)A;(2)B;(3)C;(4)C
【点评】本题考查字音、字形、字义的辨析。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字音、字形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掌握汉语拼音,音节是中心,声韵调是基础,注意平时大量练习,熟能生巧。
4.(2023·盐城)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爸爸教育我做事要讲究实效,不做表面文章,不摆花架子。
B.我校男子拔河队在比赛中拔得头筹,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
C.我们参观名胜古迹一定不能走马观花,否则很难有大收获。
D.这篇文章语句很流畅,如行云流水,给人以清新自然之感。
【答案】B
【知识点】成语运用
【解析】【分析】A、C、D恰当。
B.不恰当,拔得头筹:取得了第一个出场比赛资格。用在此句,与具体语境不符。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词语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不难,结合平时的阅读与积累完成,不会的可查阅相关的资料。理解词语的含义,需联系词语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透过词语的表面义,深刻体味其内涵。
5.(2023·盐城)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习作水平高低,关键取决于能否做到持之以恒地阅读与练笔。
B.我们平时要学会从细微的现象中不断地解决问题并发现问题。
C.盐城的“盐渎公园”风景如诗如画,大多数盐城人全部去过。
D.这对孪生姐妹即使长得很像,但是她们个性和兴趣迥然不同。
【答案】A
【知识点】修改病句
【解析】【分析】A.正确;
B.不合逻辑,“不断地解决问题并发现问题”,应改为“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C.有误,“大多数”与“全部”意思矛盾,去掉“大多数”;
D.关联词用错,“即使……但是……”改为“虽然……但是……。”
故答案为: A
【点评】考查了修改病句。修改病句,首先从语法入手,找出句子的主干,看成分是否残缺;然后看词语搭配是否得当,语序是否合理,意思有无重复;再检查语言表达合不合事理,最后再从语言习惯、感彩等方面仔细推敲分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子成分残缺、词语搭配不当、语意重复啰嗦、词序不对、前后矛盾、语意含混或错误、不合逻辑、乱用关联词语。
6.(2023·盐城)下列诗句中,没有表达诗人志向的一项是(  )
A.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B.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C.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D.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答案】D
【知识点】表现手法
【解析】【分析】A、B、C都是托物言志的诗,表达了诗人的志向。
D选项出自《寒食》唐代诗人韩翃。“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的意思是: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是写天黑时分,宫苑里传送着一支支由皇帝恩赐给宦官的蜡烛。蜡烛燃烧通明,升腾起淡淡的烟雾,袅袅娜娜地萦绕在宦官家,到处弥漫着威福恩加的气势!使人如见他们那种炙手可热、得意洋洋的骄横神态。在封建习俗的统治下,不要说全城百姓,就连那些不是宠臣的朝官之家,在禁止烟火的寒食之夜,恐怕也都是漆黑一片。
故答案为: D
【点评】考查了对古典诗词的翻译,分析时要结合诗词表达的含义,总体把握,将它放在整个诗句中进行揣摩,这样才能把握所翻译句子的大概意思。翻译与赏析古诗是一门学问,掌握到了其中的精髓,那么在阅读古诗时就更能与作者产生共鸣。
7.(2023·盐城)在主题班会课上,刘老师希望同学们不断努力,将来能超越他,成为栋梁之材。下列与刘老师表达意思一致的名句是(  )
A.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D.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答案】B
【知识点】格言、名言
【解析】【分析】A选项“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意思是: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则变化,变化则通达,能通达,则能恒久。告诉人们遇事不必死钻牛角,而应该懂得通融、屈伸。
B选项“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出自荀子的《劝学》。意思是:靛青是通过蓼蓝提取出来的,但是颜色却比蓼蓝更深。此句常常用来比喻学生如果能努力研究学问,坚持不懈地拼搏,就能够比他的老师更有成就。
C选项“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的意思是:良药多数是带苦味的,却有利于治病;而教人从善的语言多数是不太动听的,但有利于人们改正缺点。
D选项“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这句话出自南宋词人陆游写的一副劝勉联,告诉我们所学知识只有到用上的时候才恨自己懂得太少了,事情如果不是亲身去经历就不知道有多难。
由以上分析可知,选项A、C、D都与题干语境不符。B与题干语境相符合。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了名言警句的积累。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名言警句易于流传。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理解格言的意思;特别注意错别字,对于这些应背诵内容,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完成该题应不是难事。
8.(2023·盐城)下列句子中刻画人物方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课间,竹节人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看,还跺脚拍手。
B.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
C.我的心紧缩着,我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实在忍耐不住突然跳了起来。
D.扁鼻子军官弓着身子,伸出两只大手,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
【答案】C
【知识点】描写手法辨析
【解析】【分析】A.通过“跺脚”“拍手”可知,这是对人物动作的描写。
B.通过“上前”“后退”“踩”“挥动”可知,这是对罗丹动作的描写。
C.通过“担心”可知,这是对“我”心理活动的描写。
D.通过“弓”“伸”“扭”“拉”等动词可知,这是对人物动作的描写。
故答案为: C
【点评】考查了描写手法。文章的描写手法是指在文学创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和技巧。要想很好地理解句子的描写手法,需要深入地理解句子,并结合上下文弄清句子的表现形式。
9.(2023·盐城)六(1)班同学围绕“电脑时代需要/不需要练字”的辩题展开辩论,下列不适合作为正方观点材料的一项是(  )
A.书法是我们的国粹,散发着艺术的魅力,深受人们喜爱。
B.练习书法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还能锤炼意志与提升品格。
C.“苟周于事,不必循旧”,电脑打字会更加快捷与高效。
D.很多优秀的书法作品严谨端庄,让我们受到了美的熏陶。
【答案】C
【知识点】辩论讨论
【解析】【分析】A、B、D正确;
C有误,结合辩题,作为正方观点应该是“电脑时代需要练字”。而“苟周于事,不必循旧”,电脑打字会更加快捷与高效与正方观点不符,所以不适合作为正方观点材料使用。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辩论能力。辩论指彼此用一定的理由来说明自己对事物或问题的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以便在最后得到共同的认识和意见;辩论(赛)旨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辩论的特点是人员的双边性,辩论观点的对立性,论证的严密性,追求真理的目的性。辩论能开阔学生思维,锻炼辩者的口头表达能力,查找资料的能力,搜索的能力,统筹分析的能力等。让辩者开动脑筋,从多方面去考虑问题,发散思维。
10.(2023·盐城)成长纪念册一般分为封面、扉页、正文等几个部分。
任务一:请为自己的成长纪念册起一个有创意的名字   。
任务二:请在扉页上写一两句话向别人推荐自己的成长纪念册   。
任务三:如果用“栏目式”展示成长纪念册的正文部分,请重点设计能体现自己特点的两个栏目   。
【答案】《岁月如歌》;像蜂蝶飞过花丛,像清泉流经山谷,在记忆的心屝中,学生时代的生活,恰似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阕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成长足迹、精彩瞬间。
【知识点】其他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成长纪念册一般分为封面、扉页、正文等几个部分。我为自己制作了一本成长纪念册,我的成长纪念册的名字是《岁月如歌》。在成长纪念册的扉页,我写了这样两句话:“像蜂蝶飞过花丛,像清泉流经山谷,在记忆的心屏中,学生时代的生活,恰似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阕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如果用“栏目式”展示成长纪念册的正文部分,我想重点设计能体现自己特点的两个栏目:①成长足迹;②精彩瞬间。
故答案为: 《岁月如歌》、像蜂蝶飞过花丛,像清泉流经山谷,在记忆的心屝中,学生时代的生活,恰似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阕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成长足迹、精彩瞬间。
【点评】考查了实践作业。所谓实践作业就是把所学习的理论知识通过实践的方式表现出来。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实践作业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资料信息的能力,是提升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11.(2023·盐城)《三国演义》中,不是发生在赤壁之战期间的故事是(  )
A.孙刘联盟 B.蒋干盗书 C.草船借箭 D.火烧连营
【答案】D
【知识点】《三国演义》
【解析】【分析】《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小说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历史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孙刘联盟”“蒋干盗书”“草船借箭”是发生在赤壁之战期间的故事。“火烧连营”是三国中后期吴国与蜀国发生的夷陵之战,吴将陆逊火攻蜀军,不是发生在赤壁之战期间的故事。
故答案为: D
【点评】考查了经典名著。名著就是指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知名度,且包含永恒主题和经典的人物形象,能够经过时间考验经久不衰,被广泛认识以及流传的文字作品。阅读名著可以使人陶冶情操,在经典的名著里去探索、去挖掘那些潜在的文学风格,了解主要人物、关键情节、艺术特点是阅读名著的关键。
12.(2023·盐城)对《城南旧事》中的人物描述不恰当的是(  )
A.宋妈勤劳善良 B.英子乐于助人
C.“厚嘴唇”有正气 D.秀贞充满爱心
【答案】C
【知识点】文章人物形象理解
【解析】【分析】《城南旧事》是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代表作。该作品通过英子童稚的双眼对童年往事的回忆,讲述了一段关于英子童年时的故事,反映了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北京城南的思念。文中英子觉得“厚嘴唇的人”很善良,但他毕竟又是一个小偷,所以正如她自己说的,她“分不出海跟天”,也”分不出好人跟坏人”。因此C项‘厚嘴唇’有正气”说法不恰当。
故答案为: C
【点评】考查了经典名著。名著就是指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知名度,且包含永恒主题和经典的人物形象,能够经过时间考验经久不衰,被广泛认识以及流传的文字作品。阅读名著可以使人陶冶情操,在经典的名著里去探索、去挖掘那些潜在的文学风格,了解主要人物、关键情节、艺术特点是阅读名著的关键。
13.(2023·盐城)《漂 亮老师和坏小子》中,下列关于米兰老师的故事表述准确的是(  )
A.带回无故旷课的米老鼠 B.立即处理班级打架事件
C.经常会当战小欧的陪练 D.开展“我很棒”展览会
【答案】D
【知识点】文章大意理解
【解析】【分析】《漂亮老师和坏小子》作者是杨红樱,该书讲述了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的女大学生米兰,一次偶然的机会被聘为白果林小学六三班的班主任,因此与坏小子肥猫、米老鼠、豆芽儿、兔巴哥,发生了一系列既温暖又幽默风趣的故事。书中写了∶A.米兰老师帮米老鼠送难产的猫去医院,还要求数学老师给上午缺课的米老鼠补课。说法错误。
B.六三班和六二班男生打架米兰老师的处理方式是:询问打架原因,阻止了把学生送去派出所的行为。说法错误。
C.经常给肥猫当陪练的是战小欧。说法错误。
D.在六(3)班的家长会上,米兰老师开展了“我很棒”展览会。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D
【点评】考查了经典名著。名著就是指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知名度,且包含永恒主题和经典的人物形象,能够经过时间考验经久不衰,被广泛认识以及流传的文字作品。阅读名著可以使人陶冶情操,在经典的名著里去探索、去挖掘那些潜在的文学风格,了解主要人物、关键情节、艺术特点是阅读名著的关键。
14.(2023·盐城)《鲁滨逊漂流记》中,下列事件按照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海上遇险一智救野人—环岛航行一夺船回国
B.海上遇险一环岛航行一建房定居一夺船回国
C.初上荒岛一教化野人一荒岛拓荒—回到英国
D.初上荒岛一荒岛拓荒一教化野人一回到英国
【答案】D
【知识点】文章大意理解;《鲁滨逊漂流记》
【解析】【分析】《鲁滨逊漂流记》主要写了鲁滨逊在青年时代不安于平庸的小康生活,违背父亲的劝告,逃到海外经商,被摩尔人掳去做了几年奴隶。后来,他逃往巴西,成了种植园主,到非洲购买奴隶途中遇上风暴,漂流到南美附近的无人荒岛。他很快战胜了忧郁失望的心情,从沉船上搬来枪械和工具,依靠智慧和劳动猎取食物,修建住所,制造工具,种植谷类,驯养山羊,改善了环境,表现出不知疲倦、百折不挠的毅力。他独自生活了多年以后,遇见一些土人到岛上来举行人肉宴。他从中救出一个土人,收为自己的奴隶,取名“星期五”。他在岛上生活了28年,最后帮一名舰长制服叛变的水手,乘船返回。他得到了冒险积累的财物,成为巨富,他还派人到他经营的岛上继续垦殖。根据章节内容可概括为:初上荒岛——荒岛拓荒——教化野人——回到英国。
故答案为: D
【点评】考查了经典名著。名著就是指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知名度,且包含永恒主题和经典的人物形象,能够经过时间考验经久不衰,被广泛认识以及流传的文字作品。阅读名著可以使人陶冶情操,在经典的名著里去探索、去挖掘那些潜在的文学风格,了解主要人物、关键情节、艺术特点是阅读名著的关键。
15.(2023·盐城)《汤姆 索亚历险记》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汤姆在法庭勇敢作证 B.贝琪先找到山洞出口
C.法官寻找得到了宝藏 D.哈克救了撒切尔太太
【答案】A
【知识点】《汤姆·索亚历险记》
【解析】【分析】A.正确。
B.有误,汤姆带贝琪找到山洞出口。
C.有误,汤姆和哈克寻找得到了宝藏。
D.有误,哈克救了道格拉斯寡妇。
故答案为:A
【点评】考查了经典名著。经典名著是指那些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知名度,且包含永恒主题和经典人物形象,能够经过时间考验经久不衰,被广泛认识以及流传的文字作品。名著能给人们以警世作用和深远影响,可以使人陶冶情操。经典名著一般具有故事情节丰富,人物形象鲜明的特点。
16.(2023·盐城)《今天我是升旗手》中,下列故事与肖晓无关的是(  )
A.捡到巨款 B.快乐烹饪 C.空中索道 D.被关禁闭
【答案】B
【知识点】文章大意理解
【解析】【分析】《今天我是升旗手》主要讲述了主人公肖晓出身于军人家庭,崇拜英雄,精力充沛,奇想迭出,品学兼优。他心中有一个愿望:当一回学校的升旗手,但愿望总是得不到实现。他没有放弃努力,团结“学习尖子”林茜茜,帮助“追星族”祝小娜,和包郝、马驭等同学智抓“偷猴贼”,积极参加“手拉手”活动……终于,他在临近小学毕业的时候亲手升起了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阅读小说可知,“捡到巨款”“空中索道”“被关禁闭”都与肖晓有关,“快乐烹饪”与肖晓无关。故选:B。
故答案为: B
【点评】考查了经典名著。名著就是指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知名度,且包含永恒主题和经典的人物形象,能够经过时间考验经久不衰,被广泛认识以及流传的文字作品。阅读名著可以使人陶冶情操,在经典的名著里去探索、去挖掘那些潜在的文学风格,了解主要人物、关键情节、艺术特点是阅读名著的关键。
17.(2023·盐城)对《童年》中的人物描述恰当的是(  )
A.快乐自由的阿廖沙 B.献身科学的老工人
C.善良乐观的小茨冈 D.忠厚老实的外祖父
【答案】C
【知识点】其他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A.不恰当,勇敢正直的阿廖沙。B.不恰当,献身科学的“好事情”。C.恰当。D.不恰当,自私自利的外祖父。
故答案为: C
【点评】考查了经典名著。经典名著是指那些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知名度,且包含永恒主题和经典人物形象,能够经过时间考验经久不衰,被广泛认识以及流传的文字作品。名著能给人们以警世作用和深远影响,可以使人陶冶情操。经典名著一般具有故事情节丰富,人物形象鲜明的特点。
18.(2023·盐城)《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遇到的怪异设计学院所在的地方是(  )
A.小人国 B.大人国 C.飞岛国 D.慧驷国
【答案】C
【知识点】《格列佛游记》
【解析】【分析】《格列佛游记》这部小说通过主人公格列佛4次航海的奇遇,用影射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对英国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揭露和讽刺。小说中,格列佛遇到的怪异设计学院所在的地方是飞岛国。
故答案为: C
【点评】考查了经典名著。名著就是指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知名度,且包含永恒主题和经典的人物形象,能够经过时间考验经久不衰,被广泛认识以及流传的文字作品。阅读名著可以使人陶冶情操,在经典的名著里去探索、去挖掘那些潜在的文学风格,了解主要人物、关键情节、艺术特点是阅读名著的关键。
19.(2023·盐城)《老人与海》中,下列关于主人公的故事情节表述错误的是(  )
A.经常会梦到狮子 B.在海上两天两夜
C.靠星位确定方向 D.带回马林鱼骨架
【答案】B
【知识点】文章大意理解;其他外国名著
【解析】【分析】《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于1951年在古巴写的一篇中篇小说,于1952年出版。该作围绕一位老年古巴渔夫,与一条巨大的马林鱼在离岸很远的湾流中搏斗而展开故事的讲述。尽管海明威笔下的老人是悲剧性的,但他身上却有着尼采“超人”的品质,泰然自若地接受失败,沉着勇敢地面对死亡,这些“硬汉子”体现了海明威的人生哲学和道德理想,即人类不向命运低头,永不服输的斗士精神和积极向上的乐观人生态度。结合作品内容可知,“在海上两天两夜”描述不当。故选:B。
故答案为: B
【点评】考查了经典名著。名著就是指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知名度,且包含永恒主题和经典的人物形象,能够经过时间考验经久不衰,被广泛认识以及流传的文字作品。阅读名著可以使人陶冶情操,在经典的名著里去探索、去挖掘那些潜在的文学风格,了解主要人物、关键情节、艺术特点是阅读名著的关键。
20.(2023·盐城)《少女的红发卡》中,红发卡最后给了(  )
A.朦 B.叶叶 C.刘莎 D.高敏如
【答案】A
【知识点】文章大意理解
【解析】【分析】《少女的红发卡》是一部长篇少女心理小说,描写了三个少女美丽动人的心路历程。少女叶叶的父亲被捕入狱,周围的人们担心患有青春期抑郁症的她受不住这样的刺激,都善意地向她隐瞒了真情。结合作品内容可知,《少女的红发卡》中,红发卡最后给了朦。故选:A。
故答案为: A
【点评】考查了经典名著。名著就是指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知名度,且包含永恒主题和经典的人物形象,能够经过时间考验经久不衰,被广泛认识以及流传的文字作品。阅读名著可以使人陶冶情操,在经典的名著里去探索、去挖掘那些潜在的文学风格,了解主要人物、关键情节、艺术特点是阅读名著的关键。
二、阅读理解。
21.(2023·盐城)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用“正确”“错误”表示)
(1)《三国演义》中,未出茅庐便能知三分天下事的人指的是庞统。
(2)《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在遭到一群鲨鱼攻击时并没有退缩。
(3)《骑鹅旅行记》中,尼尔斯变成小狐仙后受到了一些动物嘲笑。
(4)《小英雄雨来》中,雨来完成了多项重要任务,最后参加了游击队。
(5)《格列佛游记》中,大人国每隔四年,在春分那天举行全国大会。
【答案】(1)错误
(2)正确
(3)正确
(4)正确
(5)错误
【知识点】《三国演义》;其他中国名著;《格林童话》;《骑鹅旅行记》;《格列佛游记》
【解析】【分析】(1)错误,《三国演义》中,未出茅庐便能知三分天下事的人指的是诸葛亮。
(2)正确;
(3)正确;
(4)正确;
(5)错误,每隔4年,在春分时节,慧骃国要举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故答案为: (1)错误;(2)正确;(3)正确;(4)正确;(5)错误。
【点评】考查了经典名著。经典名著是指那些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知名度,且包含永恒主题和经典人物形象,能够经过时间考验经久不衰,被广泛认识以及流传的文字作品。名著能给人们以警世作用和深远影响,可以使人陶冶情操。经典名著一般具有故事情节丰富,人物形象鲜明的特点。
(2023·盐城)阅读短文,思考后面的问题。
温暖的火塘
①当锅灶边的火塘被柴草点亮,陕南的冬天就到了深处。各家屋檐下,用来烧火的木柴早已堆成一堵墙。在乡下,人们最喜欢用桦木烤火,前一天夜里烧出的桦木火炭捂在炭灰里,还能做第二天早上的火种。柏木烧过后满屋清香,能养神除躁;泡桐木木屑松软,一点就着,是火塘旁常备的燃料。除夕夜,火塘里要火光盈盈,预示来年逢好运。
②火塘或方或圆,一只铁壶吊在火塘中央,四周可围坐七八人。老人烤火,要的是个火伴儿,塘里的小火苗燃烧在火塘中央。悬挂在火塘中央的铁壶晃晃悠悠,猫和狗的眼神晃晃悠悠,咝咝啦啦的响动从壶嘴冒出来,一缕一缕的热气也晃晃悠悠。老人一边忙着手中的针线活,一边念叨着,春天和出远门的儿女一道,能早一点回来。
③小孩烤火,图的是能听见火笑,没有干透的木柴烧过之后,断成两截,湿气推着火苗瞬间扑出来,火塘里似有嗤嗤笑声。这是孩子们耳朵里欢快、温暖的声响。
④汉子和主妇烤火,是为了解乏,常常是晚饭过后,火塘新添了干柴棒子,尺把高的火苗照得满屋亮堂,壶里的水像跺着脚在跳,待热气把壶盖掀起来,就着滚烫的水,在火塘旁泡个热水脚,一股温热传遍全身经络,这是一天最享受的时刻。
⑤落一场雪,乡下才算是真正过冬。这时,庄稼人才会停下手里的农活儿,一家人围着火塘坐在一起,听雪花簌簌飘落,听风摇门窗吱吱地响。瑞雪兆丰年,旋舞的雪花亦如风筛过后的粮食,轻盈地落入大地粮仓。屋外,一场大雪坐在陕南大地上。屋内,火塘里却有了些许春意,每一个火苗都如一朵盛开的鲜花。噼啪作响的柴火,好似一挂礼炮,欢庆漫天飞舞的雪花。透过门缝,屋外洒下一地火红。在这个冬夜,漫天雪花如同为新春递出大自然的请柬,那些裹着雪花外套的小麦和油菜,感受到火热的泥土,正在布置着一场盛大的迎接仪式。
⑥火塘如摆在乡村夜晚的宴席,左邻右舍吃过晚饭,落一身雪花走东家串西家,手握荼杯,就着塘里的柴火,念叨着这场大雪,也念叨着开春之后的油绿肥壮的庄稼。他们围坐在一起,心里话和家常话被大火烤出来,汗津津的额头如飘落了一场毛毛细雨,生出豆大的汗珠。爽朗的笑声袅袅升腾,直到夜深,直到火苗有了倦意.....
⑦塘里的火是节气的一部分,烤过小雪、大雪,烤过小寒、大寒,一直烤到立春,烤到万物有了春风外衣。这时,每个人的心中都装着一个火塘,热乎乎地忙碌在庄稼旁。
22.短文写了哪三类人的烤火?他们烤火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23.下列对文中加点动词表达效果分析不合理的一项是(  )
A.“扑”写出了火苗因湿气的推出既快又急的样子。
B.“跺”写出了水因沸腾而在壶里上下翻滚的样子。
C.“坐”写出了陕南大地上雪之大以及环境的静谧。
D.“洒”写出了月光柔和地照耀雪地,令人们陶醉。
24.下列对第①自然段表达方法的描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开篇点题,引出下文,奠定全文那种温暖而美好的感情基调。
B.介绍火塘及火塘作用,为下文写火塘旁的乡情、亲情做铺垫。
C.讲述了除夕夜的火塘,要火光盈盈,这样来年才能遇上好运。
D.讲述了每逢下雪,一家人都喜欢围着火塘坐在一起烤火取暖。
25.下列对第⑤自然段画横线句子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用比喻写出火苗给人们带来温暖与希望,表达对火苗的喜爱之情。
B.运用了比喻手法,写出了火苗的美好形态以及烤火时的愉快心情。
C.运用了比喻手法,写出火塘里的火苗让屋内变得与春天一样温暖。
D.运用了比喻手法,写出鲜花像火苗一样,给冬天带来春天的暖意。
26.对短文表达情感的描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通过火塘带给人们的温暖与惬意,表达作者对火塘的喜爱之情。
B.通过写温暖的火塘,表达作者对农闲时节温馨悠闲生活的向往。
C.通过写温暖的火塘,表达作者对火塘的怀念与农村生活的向往。
D.通过写温暖的火塘,表达作者对农村老百姓生活不容易的同情。
【答案】22.老人烤火,要的是个火伴儿;小孩烤火,图的是能听见火笑;汉子和主妇烤火,是为了解乏。
23.D
24.A
25.A
26.C
【知识点】叙事类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阅读分析题目是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常见题型,考查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完成时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内容及所表达的主题后,再结合后面的问题分析解答。这篇散文写了陕南锅灶边的火塘及火塘作用,表达了作者对火塘旁的乡情、亲情的怀念以及对农村生活的向往和对勤劳人们的由衷赞美之情。
22.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仔细读文,由文中句子“老人烤火,要的是个火伴儿,塘里的小火苗燃烧在火塘中央”“小孩烤火,图的是能听见火笑”“汉子和主妇烤火,是为了解乏”可知答案。
故答案为:老人烤火,要的是个火伴儿;小孩烤火,图的是能听见火笑;汉子和主妇烤火,是为了解乏。
23.考查对词语作用的分析。下列对文中加点动词表达效果分析不合理的一项是D,结合语境,第⑤自然段句子“透过门缝,屋外洒下一地火红”中的“洒”写出了屋内的火塘透过门缝将火光照在雪地上,突出了火塘的温暖,而不是写出了月光柔和地照耀雪地,令人们陶醉。
故答案为:D
24.考查对段落表达方法的理解。下列对第①自然段表达方法的描述,最恰当的一项是A。因为B、C、D说法太片面,A项,这段内容和作用是:介绍火塘及火塘作用,为下文写火塘旁的乡情、亲情做铺垫。故选A。
故答案为:A
25.考查对句子的理解。根据题干内容,由“屋内,火塘里却有了些许春意,每一个火苗都如一朵盛开的鲜花”可知,A正确,因为作者要表达的感情主要是对火塘旁的乡情、亲情的怀念以及对农村生活的向往和对勤劳人们的由衷赞美之情,表达了对火苗的喜爱之情。
故答案为:A
26.考查对文章主旨的把握。这篇散文写了陕南锅灶边的火塘及火塘作用,表达了作者对火塘旁的乡情、亲情的怀念,以及对农村生活的向往和对勤劳人们的由衷赞美之情。故选C。
故答案为:C
(2023·盐城)阅读理解
新一代飞船
①跟神舟飞船相比,新一代飞船“长征5B”(俗称“胖五”)可以飞得更远,不仅可以送航天员往返离地球近400公里的中国空间站,还可以送航天员去38万公里外登月甚至去更远的星球探险。如果说神舟飞船解决的是航天员顺利进入太空并安全返回地面的难题,那么新飞船解决的就是如何更安全、舒适、智能、经济地进入太空,解决更远的深空探测难题。
②新一代飞船身高近9米,最胖的腰围处约4.5米,体重超过20吨。如果把神舟飞船比作航天员专属“太空专车”的话,那新一代飞船就是“太空巴士”未来在执行近地轨道任务时,它可以一次运送6~7名航天员,是神舟飞船承载能力的两倍。它还可以根据任务需求,从“太空巴士”变身为“太空货车”:既能把航天员送到空间站,也能向空间站运送大量的补给物资,或者把航天员们在空间站做的试验样品带回地球。
③跟神舟飞船的三舱结构不同,新一代飞船由两舱构成,其中返回舱是指令中心,也是航天员生活居住的地方,服务舱负责提供动力和能源。以前,航天员的生活和工作需要在两个较小的舱之间往返,而新一代的返回舱空间更大,可以根据需求做“隔间”,打造出工作区、娱乐区、餐饮区和卫生区,为航天员提供更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
④新一代飞船的返回舱穿了两件“衣服”:“内衣”用新型金属材料做成,相当于“墙壁”,围出了航天员的“驾驶室”,容积大、密封性好,具有更好的驾驶体验;“外衣”是耐烧蚀的新型轻质放热材料,重量减轻了30%,防热效率比神舟飞船更高,不仅更安全,而且首次采用可拆卸更换设计,可以重复使用,降低了成本。
27.下列选项中,与文章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
A.新一代飞船“长征5B”,它可以比神舟”飞船飞得更远。
B.新一代飞船解决的是如何更好开展更远的深空探测难题。
C.新一代飞船由返回舱、服务舱构成,返回舱是指令中心。
D.新一代飞船是航天员执行近地轨道任务专属“太空专车”。
28.文章说新一代飞船是个“太空巴士”是因为(  )
A.新一代飞船承载能力是神舟飞船两倍,一次能运送6~7名航天员。
B.新一代飞船的外形很有特点,就像一辆“巴士”,承载能力很强。
C.新一代飞船身高近9米,最胖的腰围处约4.5米,体重超过20吨。
D.新一代飞船它不仅更安全,它返回舱的“外衣”防热效率还更高。
29.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文章主要说明了新一代飞船的功能更加强大、技术更为先进。
B.文章让我们为祖国在航天科技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感到自豪。
C.第④自然段中“衣服”等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趣味性。
D.通过新一代飞船与神舟飞船的比较,说明神舟飞船不再重要。
30.第②自然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选择其中的一种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31.下面是某档栏目主持人对中国“太空漫步第一人”,航天英雄翟志刚的部分采访内容。请你结合文章思考翟志刚可能会怎么回答。
主持人:您觉得新一代飞船与神舟飞船相比,“驾驶室”有什么新特点?
翟志刚:   
主持人:有人称新一代飞船为“太空货车”,您觉得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翟志刚:   
【答案】27.D
28.A
29.D
30.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如果把神舟飞船比作航天员专属‘太空专车’的话,那新一代飞船就是‘太空巴士’”,这个句子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神舟飞船”比作“太空专车”,把“新一代飞船”比作“太空巴士”,更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神舟飞船”和“新一代飞船”的特点,让人印象深刻。
31.用新型金属材料做成,容积大、密封性好,具有更好的驾驶体验;因为它既能把航天员送到空间站,也能向空间站运送大量的补给物资,或者把航天员们在空间站做的试验样品带回地球。
【知识点】说明文阅读
【解析】【点评】课外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平时要加强阅读训练,要引导学生多阅读。本文主要运用作对比的说明方法,将“神舟飞船”和“新一代飞船”进行对比,突出了新一代飞船功能更加强大、技术更为先进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科技日益强盛的自豪感。
27.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A、B、C三项正确。由句子“如果把神舟飞船比作航天员专属‘太空专车’的话,那新一代飞船就是‘太空巴士’”可知,D说法错误。故选D。
故答案为:D
28.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由句子“未来在执行近地轨道任务时,它可以一次运送6~7名航天员,是神舟飞船承载能力的两倍”可得出答案。故选A。
故答案为:A
29.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A、B、C三项正确。D说法错误,文章只是对新一代飞船的优势作了说明,并不是神舟飞船已经不再重要了。故选D。
故答案为:D
30.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新一代飞船身高近9米,最胖的腰围处约4.5米,体重超过20吨”“它可以一次运送6~7名航天员”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如果把神舟飞船比作航天员专属‘太空专车’的话,那新一代飞船就是‘太空巴士’”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它可以一次运送6~7名航天员,是神舟飞船承载能力的两倍”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任选—种说明方法分析其作用即可。
故答案为: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如果把神舟飞船比作航天员专属‘太空专车’的话,那新一代飞船就是‘太空巴士’”,这个句子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神舟飞船”比作“太空专车”,把“新一代飞船”比作“太空巴士”,更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神舟飞船”和“新一代飞船”的特点,让人印象深刻。
31.本题考查提取信息的能力。第一空由句子“‘内衣’用新型金属材料做成,相当于“墙壁’,围出了航天员的‘驾驶室’,容积大、密封性好,具有更好的驾驶体验”可得出答案。第二空由句子“它还可以根据任务需求,从‘太空巴士’变身为‘太空货车'︰既能把航天员送到空间站,也能向空间站运送大量的补给物资,或者把航天员们在空间站做的试验样品带回地球”可得出答案。
故答案为:用新型金属材料做成,容积大、密封性好,具有更好的驾驶体验。因为它既能把航天员送到空间站,也能向空间站运送大量的补给物资,或者把航天员们在空间站做的试验样品带回地球。
三、习作
32.(2023·盐城)“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温暖的火塘》一文,写的就是陕西的风俗烤火,具有它独特的味道。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你的家乡有哪些风俗习惯?请你介绍一种风俗,或写一写你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写作时注意有详有略,把重点内容写具体,把自己实际体验与独特看法表达出来。自拟题目,完成习作,并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
【答案】 家乡的风俗
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可多了,有喜气洋洋的春节,有团团圆圆的中秋节,有祭祀亲人的清明节……但我最喜欢的还是热热闹闹的端午节,因为端午节不但有我喜欢看的赛龙舟,还有我最最喜欢吃的美味的粽子了。
那香软可口的粽子让我百吃不厌、回味无穷,可我还是在最近的学习中,才具体地了解到这美味可口的粽子,竟然还有一段古老而又动人的来历呢!
相传我国的爱国诗人屈原,因他的祖国被秦国侵占,心如刀割,在农历五月初五的这一天,投江自杀了,百姓们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纷纷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饭团、鸡蛋投入江中,好让鱼虾吃饱了,不去咬伤屈原的身体。后来百姓们又想出用树叶包饭团,外缠彩带的办法,这就和我们今天的粽子有些相似了。
贵阳人包的粽子,又小巧又可爱,那形状就像一个个尖尖的冰激凌。每当端午节来临又正好赶上我们上学的日子,我的妈妈就会给我准备一小串用线连成的各种口味的粽子,有肉馅的、有花生馅的、有大枣馅的、还有绿豆馅的等等,还要为我精心挑选两个最厉害的煮熟了的鸭蛋去学校和同学们比赛,我们的规则是这样的:谁的鸭蛋撞不破,能坚持到 最后,谁就是最后的赢家,那时的课堂欢声笑语,那声音简直成了一片欢乐而又兴奋的海洋,我们的教室也变成了一片狼藉的战场……
至今都好怀念过端午时教室里那片狼藉的战场,因为这战场里有属于我们的故事,故事中有欢笑、有兴奋,甚至还有我们的泪水……
【知识点】其他类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为话题作文。要求以“家乡的风俗”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审题时要注意围绕“风俗”选材,想想你的家乡有哪些风俗习惯?选择你熟悉的一个风俗,可写一写你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写作时,可以通过写一个活动场面,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写活动的记叙文,最大的特点就是必须有活动的基本内容、主要过程和重要场面。把印象最深刻的内容作为重点,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亲身经历的主要部分记叙下来。开头:开门见山,交代家乡的风俗是什么。中间:写一写你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写作时,可以通过写一个活动场面,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记叙时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既要写好群体活动,又要把个体代表写进去,既要写整个场面,又要突出典型人物。结尾:点明主题,表达对家乡风俗的热爱之情。
【点评】这篇习作写了家乡的风俗,尤其是端午节是“我”最喜欢的,写了端午节的由来和教室里吃粽子的情景,很难忘。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