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12.《玩偶之家(节选)》(共5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12.《玩偶之家(节选)》(共5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9.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01 17:18: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6张PPT)
单元导读
外国文学作品反映了不同地区、国家和民族不同时期的社会风貌,展示了多种多样的文化现象,表现了人类广阔而丰富的心灵世界。阅读外国文学作品,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培养开放的文化心态,提升人文素养。
本单元学习外国戏剧和诗歌。《玩偶之家》是被誉为“现代戏剧之父”的易卜生的名作,作品表现的妇女解放、个性解放、社会解放的鲜明立场,及其所开创的“社会问题剧”样式,都有着世界性的影响;四首外国诗歌,风格多样,各臻其美,让我们领略诗歌世界的丰富多彩。
学习本单元,要理解作品的内涵,领会多样的文化观念,尝试探讨作品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差异,感受人类精神世界的丰富。要着重把握戏剧的矛盾冲突,体会对话在推动情节、塑造形象、揭示主题等方面的作用;要通过诵读感受诗歌的氛围,体会意象和隐喻,把握诗歌语言和情感的内在节奏,体味诗歌意蕴。
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以走。做梦的人是幸福的;倘没有看出可走的路,最要紧的是不要去惊醒他……然而娜拉既然醒了,是很不容易回到梦境的,因此只得走;可是走了以后,有时却也免不掉堕落或回来。否则就得问:她除了觉醒的心以外,还带了什么去?
——鲁迅《娜拉走后怎样》
课堂导入
观看节选部分视频片段
《玩偶之家》
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中册 第五单元
易卜生
节选
素养目标
思维发展与提升
阅读剧本,了解剧情,把握其中激烈的戏剧冲突,把握其集中化、尖锐化的语言;通过分析娜拉形象,提高学生理解把握作品的能力,并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与审美能力。
2
审美鉴赏与创造
多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咀嚼戏剧的语言,体会戏剧的情感。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
3
文化传承与理解
把握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引导学生正视现代社会中家庭及女性问题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独立、自信的意识。
4
语言建构与运用
了解戏剧的基本常识,如戏剧冲突、戏剧结构、戏剧语言等;理解戏剧中个性化的语言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1
1879年《玩偶之家》的首演,曾经给欧洲社会带来如同暴风雨一般猛烈的震撼,因为这部剧作尖锐地提出了家庭中妇女地位的问题,给当时欧洲保守而又伪善的社会道德一记响亮的耳光,由此它也成为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戏剧的经典。
课文节选的第三幕是全剧的高潮,同时也是结局部分。阅读时,注意抓住人物言行前后的变化,分析娜拉和海尔茂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理解他们之间矛盾冲突的本质,从而把握作品的思想意蕴。
《玩偶之家》属于“社会问题剧”,这是易卜生创造的戏剧类型,强调在舞台上呈现当代人的日常生活(而不是古代王公贵族或骑士游侠的传奇故事),在戏剧中直接讨论当代社会的重要问题。阅读时,要注意结合作品体会这些特点,还要注意分析作品中的“戏剧性事件”以及“突转”手法的运用,领略剧作家独特的艺术创造。
学习提示
1
知人论世
《玩偶之家》易卜生
01
作者简介
亨利克·易卜生(1828-1906)挪威伟大的剧作家,享有“现代戏剧之父”的美誉。他是挪威人民引以自豪的戏剧大师、欧洲近代戏剧新纪元的开创者,他在戏剧史上享有同莎士比亚和莫里哀一样不朽的声誉。从二十年代起,我国读者就熟知这个伟大的名字;当时在我国的反封建斗争和争取妇女解放的斗争中,他的一些名著曾经起过不少的促进作用。
作品简介
易卜生一生共写了二十多部剧作,除早期那些浪漫抒情诗剧外,主要是话剧。多以重大的社会问题为题材,因此又被称为“社会问题剧”。
《社会支柱》、《玩偶之家》、《群鬼》和《人民公敌》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作。
易卜生自1850年写了第一部剧本《凯替来思》起至1899年出版最后一部剧本《当我们死而复醒时》为止,在50年的创作生涯中共发表了25部剧本,有诗剧、悲剧、喜剧、历史剧和问题剧等。
作品简介
作品以古代英雄传奇、民谣、神话等为素材,题材多样,富有幻想和浪漫色彩
如《埃斯特罗的英格夫人》、《恋爱喜剧》、《布朗德》和《培尔·金特》等。
1850一1868
早期
把揭露和批判的锋芒指向整个资本主义社会
主要剧作有《社会支柱》、《玩偶之家》、《群鬼》和《国民公敌》等。
1809一1890
中期
创作着重于人物内心活动的分析,象征主义因素加重,悲观气氛较浓
如《海达·高布乐》和《建筑师》等。
1891一1906
晚期
观看节选部分视频片段
1868—1891年,易卜生写了9部以社会和家庭问题为内容的现实主义戏剧;这些剧本分两类:一类处理社会政治问题,如《青年同盟》《社会支柱》等;一类处理婚姻家庭问题,如《玩偶之家》等。这些作品大胆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堕落、婚姻的不合理、家庭生活的虚伪、思想的庸俗偏狭及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破产。“社会问题剧”以其丰富的社会内容和高度的艺术技巧震动了西方舞台,引起一场戏剧革命。
社会问题剧是指挪威戏剧家易卜生响应丹麦评论家勃兰兑斯“文学要有生气,就必须提出问题来”的号召,用现实主义方法描写现实生活的一系列戏剧,现今也泛指反映现实社会问题,揭示社会矛盾的戏剧。
名词点击
社会问题剧
名词点击
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立足于生活实际,反映挪威社会的家庭、婚姻和民主政治等重大问题,并关注人的精神和心灵,对传统戏剧既继承又革新。他把“讨论”带入戏剧,“讨论”与剧情和人物形象塑造紧密联系;调动多种舞台元素细腻刻画人物心理,并使多种表现手法互相作用,既增强了戏剧的思想性,又强化了戏剧效果。
易卜生社会问题剧的特点
易卜生的创作生涯,是在1848年欧洲各地风起云涌的革命浪潮影响下开始的。作者经历了家庭破产,同时他在药店当学徒受人歧视。为营救一个受迫害的作家,他参加过请愿游行,协助社会主义者,做过革命宣传工作,从而使其创作一开始就同民主运动有着内在的联系。易卜生创作《玩偶之家》的1879年,正是挪威妇女解放运动高涨的年代。易卜生先后结识了两位女权运动活动家——卡米拉·科莱特和奥斯塔·汉斯泰。前者激发了他写《玩偶之家》这个剧本的热情,如1889年,他给女权运动活动家的信中所说:“您开始通过您的精神生活道路,以某种形式进入‘我’的作品。”随后,他们发动的强大女权运动,给易卜生以巨大的鼓舞,更促使他以自己的作品来支持妇女解放运动。
写作背景
《玩偶之家》创作于1879年。女主人公娜拉出身中等家庭,美丽活泼,天真热情。她热烈而真诚地爱着自己的丈夫海尔茂。为替丈夫治病,她曾冒名举债,又熬夜抄写文件,挣钱、省钱,偷偷还债。如果需要,她甚至表示可以为丈夫而死。但她的丈夫(过去的银行职员,现在的银行经理),却是个虚伪自私的资产阶级市侩,他平时管她叫“小鸟儿”、“小松鼠儿”,可一旦知道娜拉曾冒名举债,危及自己的社会名声和地位时,便一反常态,大骂她是“犯罪女人”,还扬言要剥夺他教育子女的权利,要对她进行法律、宗教制裁。后来,当债主受女友感化,退回了冒名借据时,他又转变态度,表示要永远爱她和保护她。经此转折,娜拉终于看清了自己的“泥娃娃”处境,发现自己不过是丈夫的“玩偶”,于是对保护这家庭关系的资产阶级法律、道德、宗教,提出了严重怀疑和激烈批判,并毅然离开了这个“玩偶之家”。娜拉是个具有资产阶级个性解放思想的叛逆女性。她对社会的背叛和弃家出走,被誉为妇女解放的“独立宣言”。
写作背景
戏剧知识
含义
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它是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形式。
戏剧三要素
戏剧语言特色
戏剧人物形象
戏剧冲突矛盾
语言是戏剧的基础,是戏剧的第一要素
戏剧文学的特色:一是适合舞台表演;二是要有戏剧冲突;三是要有鲜明生动的人物对话。
戏剧的语言:包括台词和舞台说明。戏剧语言有五个特色:一是动作性;二是个性表现力;三是抒情性;四是有潜台词;五是动听上口,浅显易懂。
戏剧常识
戏剧种类
4、戏剧分类
5、戏剧鉴赏方法: 把握戏剧冲突、分析人物形象、揣摩戏剧语言
戏剧分类
(1)按作品的内容性质分:悲剧、喜剧、正剧
(2)按表演形式分:话剧、歌剧、舞剧、歌舞剧、诗剧
(3)按作品所反映的时代不同分:历史剧、现代剧
(4)按作品容量大小和结构分:多幕剧、独幕剧
(5)按地域色彩不同分:京剧、川剧、秦腔、黄梅戏等
戏剧冲突,指剧本中人物与人物之间,人物与环境之间,人物内心的各种动机之间的抵触、磨擦和撞击。
人物与人物的冲突是构成戏剧冲突最基本的内容。人物与环境的冲突,人物内心的冲突都是人物与人物的冲突在广度与深度上的展开。人物之间的戏剧冲突,在本质上是性格冲突,是各种不同性格的人,在一个特定的时空环境中遭遇由于相互的差距而产生的抵触、摩擦和撞击。
戏剧冲突
冲突:是矛盾斗争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冲突表现阶级之间和阶级思想的矛盾冲突,有些冲突也表现为先进与落后、进步与保守的矛盾冲突。戏剧冲突应比生活矛盾更强烈,更典型,更集中,更富于戏剧性。
台词:是剧中人物的语言。它是性格化的,是富有动作性的,即人物的语言是同他的行动联系在一起的。台词的表现形式有对话、独白、旁白(登场人物离开其他人物而向观众说话)、内白(在后台说话)、潜台词(登场人物没说出来的语言,而是用表情表现出来的言外之意)等等。
幕和场:幕,即拉开舞台大幕一次,一幕就是戏剧一个较完整的段落。场,即拉开舞台 二道幕一次,它是戏剧中较小的段落。
舞台说明:是帮助导演和演员掌握剧情,为演出提示的一些注意之点的有关说明的叙述 和描写的语言。说明的内容有关于时间、地点、人物、布景的,有关于登场人物的动作、表情的,有关于登场人物上场、下场的,有关于"效果"的,有关于开幕、闭幕的等等。
名词术语
《玩偶之家》又译《娜拉》或《傀儡家庭》。该剧共三幕, 是一部典型的社会问题剧,课文节选自第三幕。
玩偶,指供儿童玩耍的人形玩具。
剧中喻指女主人公娜拉在家庭中 “玩偶”般从属于丈夫的地位, 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当时男权社会中妇女没有独立自主地位的社会现实。
标题含义
《玩偶之家》
2
初步感知
《玩偶之家》易卜生
02
海尔茂律师刚谋到银行经理一职,正欲大展鸿图。他的妻子娜拉请他帮助老同学林丹太太找份工作,于是海尔茂解雇了手下的小职员柯洛克斯泰,准备让林丹太太接替空出的位置。娜拉前些年为给丈夫治病而借债,无意中犯了伪造字据罪,柯洛克斯泰拿着字据要挟娜拉。海尔茂看了柯洛克斯泰的揭发信后勃然大怒,骂娜拉是“坏东西”、“罪犯”、“下贱女人”,说自己的前程全被毁了。待柯洛克斯泰被林丹太太说动,退回字据时,海尔茂快活地叫道:“娜拉,我没事了,我饶恕你了。”但娜拉却不饶恕他,于是她断然出走了。
故事梗概
人物关系图
分析人物
海尔茂
娜拉
阮克医生
柯洛克斯泰
林丹太太
夫妻
旧情人
同学
(现为同事)
同学
老朋友
老朋友
课文情节
梳理文脉
送走林丹太太
阮克大夫来访
收到柯洛克斯泰来信
娜拉与海尔茂决裂
顺从的娜拉
觉醒的娜拉
反抗的娜拉
娜拉
试简要分析本文中主要的戏剧冲突
人与人之间的冲突。
海尔茂和娜拉夫妻之间的冲突;另一个矛盾冲突是娜拉和阮克大夫之间的冲突。
人物自身内心的冲突。
娜拉内心的冲突; 海尔茂内心的冲突
人物与环境的冲突。
主要指娜拉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冲突。
合作探讨
她对未来的期盼与此时外界的寒冷环境是极不融洽的。人物与社会环境的冲突,体现为娜拉追求平等、独立、自由的女权思想,与海尔茂所代表的男权思想当行的社会之间的冲突。
2.思考:完成表格,找一找海尔茂对娜拉的称呼前后有何变化?
合作探讨
读信前 读到第一封信后 读到第二封信后
我的小鸟儿
迷人的小东西
我的好宝贝
我的一个人的亲宝贝
我的娜拉
娇滴滴的小宝贝儿
不懂事的孩子
你这坏东西
伪君子
撒谎的人
下贱女人
我的可怜的娜拉
受惊的小鸟儿
小鸽子
她丈夫的孩子
犯罪的人
可怜的小宝贝儿
内容探究——揣摩戏剧语言
“海尔茂:娜拉!喔,别忙!让我再看遍!不错,不错!我没事了!娜拉,我没事了!”
这句话表现了什么 (P109)
表现了海尔茂得知柯洛克斯泰归还借据之后的激动,同时重复说“我没事了”,又表现了海尔茂的自私。
真正的伪君子,忘恩负义的人,正是海尔茂自己,他的台词既是对他真实性格的暴露;无意识之中暴露了自己最真实的想法,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人;妻子的感受无关紧要,不需要得到关注和照顾。
内容探究——揣摩戏剧语言
“娜拉:......你又叫我跟从前一样乖乖地做你的小鸟儿,做你的泥娃娃,说什么以后要格外小心保护我,因为我那么脆弱不中用。(站起来)托伐,就在那当口,我好像忽然从梦里醒过来,我简直跟一个陌生人同居了八年,给他生了三个孩子......”
剧中“你的泥娃娃”指的是谁?“陌生人”指的是谁?说话人为什么要这样称呼?(P112)
“你的泥娃娃”指的是娜拉,“陌生人”指的是海尔茂。
娜拉这样称呼自己是因为她认识到自己在家中,在丈夫眼中没有独立人格,没有自由,得不到尊重,只是一个玩偶;
这样称呼海尔茂是因为海尔茂与娜拉之间缺乏沟通,丈夫就像一个陌生人,形同路人。
内容探究——揣摩戏剧语言
“海尔茂:我的可怜的娜拉,我明白了,你以为我还没饶恕你。娜拉,我赌咒,我已经饶恕你了。”
“海尔茂:娜拉,我已经饶恕你了。我赌咒不再埋怨你。 ”
“海尔茂:要是男人饶恕了他老婆--真正饶恕了她,从心坎里饶恕 她--他心里会有一股没法子形容的好滋味。”
获知安全后,海尔茂对娜拉说的高频词是什么?有什么意味?
海尔茂是维护男权形象的代表,是家庭关系的绝对主宰,对妻子全盘操控,随心所欲,任意抹杀。在遇到利害冲突时,自己的荣誉地位大过天,他的气息败坏将他虚情假意,自私无情的面目显露无遗。
内容探究——揣摩戏剧语言
“海尔茂:(在书房里)我的小鸟儿又唱起来了 ”
“娜拉:(忙着解包)嗯。 ”
“海尔茂:小松鼠儿又在淘气了 ”
“娜拉:嗯!”
“海尔茂:小松鼠儿什么时候回来的 ”
“娜拉:刚回来。(把那袋杏仁饼干掖在衣袋里,急忙擦擦嘴) 托伐,快出来瞧我买的东西。”
“海尔茂:我还有事呢。(过了会儿,手里拿着笔,开门朝外望一望) 你又买东西了 什么!那一大堆都是刚买的 我的乱花钱的孩子又糟蹋钱了 ”
( 选自《玩偶之家(第一幕)》)
思考:在家庭关系里,娜拉原先处于一个怎样的角色和地位呢?
经济依附
生活习惯受控
想丈夫之所想,爱丈夫之所爱,不能有自己的意识和行动,这不就是玩偶吗?
P105
内容探究——揣摩戏剧语言
过去:无怨无悔
现在:幡然悔悟
将来:离家出走
娜拉说的“奇迹中的奇迹”指的是什么 “我现在不相信世界上有奇迹了”这句话向海尔茂表达的具体意思是什么 (P113)
奇迹中的奇迹:两人都要改变自己,相互尊重,平等相待。
娜拉通过这句话向他表示出自己已不相信与海尔茂之间的婚姻能有美好的结果;建立真正平等的夫妻关系只是一种幻想,而现在幻想已经破灭。
这个结尾暗示了娜拉为追求人格独立和尊严而迈出了勇敢的一步。娜拉出走标志着妇女解放运动的开始,它的重大意义可与拿破仑用军事手段荡涤欧洲封建势力相比。
《玩偶之家》的结尾是“楼下砰的一响传来关大门的声音”。(P114)对这个结尾,肖伯纳的评论是:“在他身边关门的砰一声,比滑铁卢的大炮还要响。”请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
内容探究——揣摩戏剧语言
①美好爱情生活理想的破灭。
她为了爱的人,做出违反法律的事,甚至可以为之牺牲名誉和生命;她渴望得到丈夫同样的真爱, “耐着性子整整等了八年”。但是,柯洛克斯泰的信让她清醒地看到,丈夫并不是真的爱自己, 对于爱情,她彻底绝望了。
1.分析娜拉出走的原因,请根据她在觉醒后与海尔茂算总账的这部分内容,分条归纳总结。
②为了获得人格尊严和平等地位。
她没有人格和尊严,只是丈夫的“玩偶”,二人在八年中“从来没在正经事情上头谈过一句正经话”。丈夫不了解她,并不真正爱她,只是拿她消遣;她被赋予“一个老婆,一个母亲”的“神圣的责任”,却没有任何人对她负责任,丈夫可以随意羞辱、责骂她。
2.《玩偶之家》被称为“现代妇女的解放宣言”,你认为它有着怎样的社会意义?
①娜拉的出走是对男权社会的叛逆。在《玩偶之家》以前,写妇女争取解放,大都局限于反对封建婚姻,争取同自己理想的男子结合;《玩偶之家》突出了男女平权的问题,塑造了敢于反抗男权社会的独立自尊的女性形象。
②娜拉的出走引发了关于女性在当今社会如何获得自由解放的一系列问题的讨论,这些问题至今还能引发人们的争论和思考。
2
人物分析
《玩偶之家》易卜生
03
《玩偶之家》主要人物
分析人物
托伐·海尔茂
传统观念的维护者
男权思想的代表者
资产阶级思想
品格高尚的女子
娜拉
娜拉是一个有着资产阶级思想倾向的妇女,美丽、活泼、真诚、勇敢、善良、富有同情心。在识破海尔茂虚伪面目前,她一直生活在脉脉温情之中,从未考虑过妇女在家庭中的位置问题。但她是位品格高尚的女子,她忠于爱情,为了丈夫治病,勇敢地假签支票借据,并独立地还债,为了保全丈夫的名誉而准备自杀。她对林丹太太、阮克医生抱着真正的同情心,并勇敢和坚强地面对柯洛克斯泰的威胁恐吓,她没有屈服,而是准备承担一切责任。识破海尔茂虚伪、自私自利的面目后,她意识到自己在家庭中人格不独立的可悲状况,对于以男权为中心的资产阶级的道德、法律和宗教产生怀疑并进行谴责,毅然离家出走。
娜拉
人物总结
海尔茂是男权中心思想的代表者和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及其传统观念的维护者。他实质上是一个极自私、冷酷、虚伪、反复无常、厚颜无耻的伪君子。
这集中体现在他对待娜拉的态度和待人接物上。在家中他将娜拉看成自己的私有财产和玩偶,满嘴甜言蜜语。然而一旦他认为娜拉的行动“危害”到他的名誉地位时,立刻暴露出他的卑劣和自私。当柯洛克斯泰还回借据,没有任何危险时,立刻又换回原来的面孔。当他看到用所谓的“爱”的言辞无法让娜拉回心转意时,便搬出道德和宗教来阻止娜拉的出走,甚至宣扬资产阶级法律的“威力”,企图使娜拉继续忍受其玩偶地位。他是一个一切都以个人利益为前提的个人主义者,在他道貌岸然的外表下隐藏着反复无常、厚颜无耻的本质。
托伐·海尔茂
林丹太太
林丹太太对待亲人的态度,以孝为先,以自己家庭为重。
她不仅是支撑家庭的顶梁柱,母亲的重要助手,也是弟弟们心目中的好姐姐。林丹太太在嫁给林丹先生前,曾经有一个情人,就是柯洛克斯泰。由于她娘家的经济状况不好,母亲体弱且有病在身,两个弟弟年纪还幼小,而情人又没有能力帮助扶持,她便嫁给了林丹先生。后来丈夫去世,家中又变得穷困不堪。经过林丹太太的一番艰苦努力,终于使得患病的母亲,在去世前过上了几年的好日子,弟弟们也可以做事情了。对林丹太太来说,“不缺少日用必需品至少是桩痛快事”。
柯洛克斯泰,律师,和海尔茂就职于同一银行,并且业务能力强。犯过伪证罪,而且喜欢散布谣言,是个没有道德、品行堕落的人。柯洛克斯泰是海尔茂大学的同学。当柯洛克斯泰的生存受到了威胁时,人性中邪恶的一面就显现出来了,为了达到他自己的目的,甚至不择手段。他威胁娜拉,“即使你有法子,现在也不中用了。不论你给‘我’多少钱,‘我’也不会把你的借据交还你。”在利益的驱使下,柯洛克斯泰贪婪人性和报复的心理表现了出来。
尼尔·柯洛克斯泰形象总结
分析人物
分析人物
阮克大夫是一个忠诚、善良、德才兼备、年轻有为的大夫。他与海尔茂、娜拉联系密切。他还私下里爱慕着娜拉。但是,他患了花柳,不久将离开人世。
探究主题内涵,体悟人性之“自由”
4
在那个男权主义的社会里,女人没有经济能力,所以也就没有了独立的能力,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出:“妇女解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劳动中去”,一个渴望独立自由、追求个性解放的女性在那个社会出路在何方.....
合作探讨
结论:一家之长海尔茂,无论在生活习惯、思想意识、经济方面完全控制娜拉,把它当作无条件顺从取悦和宣泄的对象。而娜拉在这样没有独立人格和自主地位的家庭中,也心甘情愿生活了8年。这种角色和地位就是玩偶。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海尔茂对娜拉甜言蜜语至恶语相向,再至软语欺哄,自私虚伪、男权至上的真面目显露无疑。而娜拉觉醒后毅然出走,成为打破玩偶身份,追求独立解放的新女性。
在这场家庭关系的矛盾冲突中,娜拉自我意识一步步觉醒,从此家中少了一个依附服丈夫的玩偶,门外多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娜拉。
总结主题
通过女主人公娜拉与丈夫海尔茂之间由相亲相爱转为决裂的过程,探讨了资产阶级的婚姻问题,暴露了男权社会与妇女解放之间的矛盾冲突,进而向资产阶级社会的宗教、法律、道德提出挑战,激励人们尤其是妇女为挣脱传统观念的束缚,为争取自由平等而斗争。
3.海尔茂爱不爱娜拉?周朴园爱不爱侍萍?
合作探讨
vs
平视最需要平等的基础。不是身高一致,而是地位相当。于是,这就引发了《雷雨》和《玩偶之家》共同涉及的另一个问题——旧制度下的男尊女卑。周朴园是因为年轻的侍萍美丽、温柔、乖巧而爱她,海尔茂亦然。这份“爱”归根到底只能算作一厢情愿,而非两情相悦。丈夫是俯视妻子的,妻子是丈夫的附庸,所以理所当然要依丈夫的标准行事,否则就面目可憎。
一场假签名事件的曝光,在娜拉家引起了轩然大波,最终导致了娜拉的离家出走,你是怎样看待她冒名顶替的做法?她是否应该为她的假签名负责?
性格基础。
认清了海尔茂的本质,以及自己在家庭中的屈辱地位。娜拉目睹了海尔茂闹剧般的表演之后,她才如梦初醒,认识到这是一个不平等的婚姻,在这样的不平等的婚姻之中,她感到的那种幸福生活事实上并不真实,是虚伪的。
娜拉进而开始对男权社会进行反思,认识到其中存在的种种虚伪和不合理。她追求独立的人格,她的平等意识、自我意识觉醒了。
娜拉是一位性格活泼、天真可爱、体贴忠诚、吃苦耐劳、勇敢刚强的人物;为了救丈夫她除此别无他法,而且她依靠她的勤劳基本偿还完了这笔债务。
3.当柯洛克斯泰的第二封信出现以后,娜拉和海尔茂的心理冲突是怎么变化的?
第一次冲突:海尔茂以为一切万事大吉,反过来安慰娜拉,娜拉一声不吭。海尔茂这时对娜拉出奇的冷静感到害怕。
第二次冲突:娜拉换上日常衣服并和海尔茂进行一次谈话。随着谈话的激化,海尔茂越来越被动尴尬,傲然的姿态也维持不下去了。娜拉明确宣布:“我不爱你了!”
第三次冲突:海尔茂已经处于劣势,他只能用“母亲的义务”“你还是我的老婆”来要挟娜拉,娜拉的反抗却继续走向高峰。她不仅退还了结婚戒指,而且离家出走。
5.联系剧情,找一找被怒斥后,能表现娜拉思想发生变化的舞台说明,说说舞台说明“穿外套”“戴帽子”“围披肩”“拿起手提包”的作用。
这些舞台说明均是对娜拉动作的介绍,由此可以看出,娜拉在与海尔茂交谈的过程中,一直在做着出走的准备,此时她离家出走的决心已经非常坚定。
从这些舞台说明中,人物的动作、神态,甚至心理活动都跃然纸上,栩栩如生。从刚开始自作主张,脱离丈夫控制的行为被发现,那种惊慌失措不敢直面丈夫到对玩偶身份的反思,表面冷静的眼神里,内心是波澜汹涌,五味杂陈。再到剧目一系列动作,穿外套,戴帽子,围披肩,拿起手提包,暗示娜拉看清本质,决议离家出走,再也不要做海尔茂的玩偶了。
艺术手法分析
①戏剧场景高度集中。将戏剧场景高度集中于海尔茂和娜拉的家中,有利于各种矛盾冲突的集中展现。
②运用“突转”的手法。
第一次“突转”是借据事件暴露,海尔茂的自私与虚伪暴露无遗。
第二次“突转”是收回借据,灾祸解除后,海尔茂尽力掩饰自己希望能继续保持原有的家庭地位,维护原有的男权主义。
两次“突转”深化了戏剧的悲剧主题。
艺术总结
《玩偶之家》柯洛克斯泰突然来到娜拉家请求她向她丈夫求情不要开除他,但娜拉拒绝了,柯洛克斯泰便威胁娜拉。她从顺境转入了逆境。这一"突转”使她发现她的行动在法律面前却是犯罪,并开始怀疑这种“法律”。观众则通过这一突转,开始发现娜拉和海尔茂之间不平等的夫妻关系,发现法律对妇女权力的侵犯。
写作特点
戏剧结构技巧术语。突转,也称陡转、突变,指剧情向相反方面的突然变化,即由逆境转入顺境,或由顺境转入逆境。它是通过人物命运与内心感情的根本转变来加强戏剧性的一种技法,有时也用于章剧情突然转变。
《玩偶之家》中有哪些“戏剧性事件”,发生了几次“突转”?
第一次海尔茂即将升迁,全家人就要过好日子了。没想到科洛克斯泰为了保住自己银行的职位,向娜拉翻出当年伪造签名借债的旧账相威胁,娜拉陷入绝境。
第二次,海尔茂得知事情真相,勃然大怒,夫妻感情即将破裂,没想到科洛克斯泰竟然还回当年的借债,危机解除。
第三次,海尔茂态度大变,以为娜拉会接受自己的饶恕,重归于好。没想到娜拉毅然离家出走。
这些没想到所发生的就是戏剧性事件,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就是突转,先将观众和读者带入某种期待,然后又提供一个大相径庭的故事发展,这样的一波三折使人获得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
三次突转性质是一样的吗?
第一二两次突转,从娜拉角度看,这是一种外部不可知的力量。这也充分体现了人在某时某刻因缘际会,来自不可知的冥冥之中,命运弄人,在造化面前人皆为玩偶。第三次突转是人的主观选择,是由人物自身的性格引发的。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一书中,以俄狄浦斯王一句为例,将它解释为,突转是行动按照我们所说的原则向相反的方向发生,指情势向相反的方向转变。如从顺境到逆境或从逆境到顺境,是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而发生的。
2
观点争鸣
《玩偶之家》易卜生
05
鲁迅先生在《娜拉走后怎样》一文说:“不是堕落,就是回来。因为如果是一只小鸟,则笼子里固然不自由,而一出笼门,外面便又有鹰,有猫,以及别的什么东西之类;倘使已经关得麻痹了翅膀,忘却了飞翔,也诚然是无路可以走。”
易卜生创作《玩偶之家》的时代,妇女的社会地位还没有得到社会的充分认可,娜拉出走之后很难找到劳动就业机会,从主观来说,娜拉长得漂亮,但是缺少一技之长,并且缺少可以立足于社会的人脉资源,她又不愿接受海尔茂的任何帮助,她的未来之路令人担忧。
我们也能看到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妇女解放的呼声越来越高,社会也在逐步做好接纳妇女的准备。娜拉性格刚毅,有勇气有追求,她可以努力学习技能,不向困难屈服。我们发现易卜生在戏剧的结尾上悬置不绝,留下一个大大的问号,引人思索,这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讨论的不确定性”。
相关评价
娜拉出走以后会发生什么?你们赞同鲁迅先生的观点吗?谈谈你的理由。
易卜生用戏剧参与社会问题讨论,《玩偶之家》这部经典剧作尖锐地提出家庭中妇女地位问题,同时作品呼吁个性解放、社会解放,对当时世界都有着巨大影响。而易卜生社会问题剧的伟大之处,就在于没有给出具体答案,而是留下“问号”,启发人们思考。不仅如此,易卜生在作品中所叩问的不仅是社会问题,还包括对复杂人性的探问,穿越时空永无止境,所以在世界文学史上易卜生被称为“伟大的问号”。
相关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