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下)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课件(27张PPT)+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下)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课件(27张PPT)+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02 08:23:15

文档简介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学案】
——国际秩序的失衡与重构
【课标要求】通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理解 20 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变动。
【学习目标】
1、理解“法西斯主义”与“绥靖政策” 。
2、通过展示一战后世界各国的发展相关材料,思考二战发生的原因。
3、通过视频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4、通过多元史料的展示,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格局变动的影响。
5、通过对战争的反思,思考如何当时世界应如何避免战争维持和平。
【主题线索】国际关系的铁律——“修昔底德陷阱”
【课程剧透】引导探究,从知识到史实
1.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是什么?
2.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格局的演变与世界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第一框题:秩序失衡——探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
1、凡尔赛播下的劫难恶种
一战后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各国之间矛盾重重。
【探究一】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 20 世纪 20 年代的国际秩序存在什么隐忧?
2、经济危机点燃法西斯火药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冲击了整个世界。
【探究二】结合材料与所学思考:面对危机,各国采取了怎样的发展道路?
美国: 德意日: 苏联:斯大林模式
3.“生存空间“蕴含的野心——法西斯兴起,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
【探究三】根据课本P101史料阅读,分析法西斯主义的特点。
4.“体面和平”下的阴谋
【探究四】结合材料与所学思考:随着法西斯日益猖獗,英美法苏等国各自采取了什么措施?分析其实质。
英法:
美国:
苏联:
【探究五】本框题小结:你认同这种看法吗?谈谈你的理由。
第二框题:国际实力的碰撞——第二次世界大战
亚洲战场 欧洲战场 非洲战场
局部阶段 1931年九一八事变 1937年 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 1938年慕尼黑阴谋 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 塞俄比亚
全面阶段 1939.9
战争扩大全球 1941.6,德国入侵苏联,苏联成为抗击纳粹德国的主要战场
阶段 1941.12
1942.1
战争转折点 1942.6 中途岛战役 1942年,斯大林格勒战役 1942年阿拉曼战役
1944.6,诺曼底登陆
战争结束 1945.9.2 1943年意大利倒戈 1943年5月,非洲战
1945.5.8 场结束
【探究六】第二次世界大战呈现怎样的特点?
第三框题 国际秩序的重建——雅尔塔体系
1、超级力量的使用 ——雅尔塔体系的构建
2、理性的正义决策 ——雅尔塔体系的内容
四大部分 具体内容
战败国的处理
殖民地问题
维和机构
美苏政治势力划分
【探究七】请大家结合课本及材料,分析雅尔塔体系的进步之处:
提示:战败国的处置;国际组织;大国核心;中小国家等
3、大国利益的争夺 ——【探究八】雅尔塔体系的实质及评价
4、修昔底德陷阱再现——新的国际秩序出现
【探究九】综合材料与所学思考,二战后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
第四框题:大道行思——从“修昔底德陷阱”到 “人类命运共同体”
【探究十】当今世界应该如何维护和平?(共27张PPT)
纲要下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修昔底德陷阱”,此说法源自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指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
国际关系的“铁律”
我回顾了过去500年的历史,发现了16个案例,都是一个大国的崛起搅乱了另一个主导国的地位。其中最臭名昭著的例子是一个世纪以前,工业化后的德国挑战了英国在啄食顺序中的顶端地位。它们之间的竞争所导致的灾难性后果需要用一种新的暴力冲突类型来定义:第二次世界大战。 ——【美】格雷厄姆·艾利森
目 录
一、失衡——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二、碰撞——二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
三、重建——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建立
四、望远——如何避免修昔底德陷阱

添加您的标题
国际秩序的失衡
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材料一:然而一次大战的结果,德国战败,非但争霸世界的迷梦打得粉碎,而且被套上《凡尔赛条约》的枷锁。意大利和日本尽管跻身战胜国的行列,但是在战后世界安排中没有分得预期的份额。三国在国际范围内成了所谓的Have-nots国家,国内民族复仇主义和民族扩张主义情绪恶性发展。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三卷》
1、凡尔赛播下的劫难恶种
巴黎和会
探究一:20世纪20年代的国际关系存在什么隐忧?
2、经济危机点燃法西斯火药
材料二:
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摆脱危机,围绕争夺市场展开激烈的斗争,大大激化了相互之间的矛盾。经济实力雄厚、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广大的美、英等国,利用自己的优势,建立起来美元集团、英镑集团等排他性的经济集团。德国受到危机打击最为沉重,然而没有殖民地;日本经济实力相对较弱,殖民地较少,在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摘自岳麓版选修三《20世纪战争与和平》
探究二:面对危机,各国采取了怎样的发展道路?
3.“生存空间“蕴含的野心
当一国(种族上最优秀的那一国)取得了完全而无可争辩的霸权时,世界和平才会到来。
——【德】希特勒
只有战争能使人类的能力达到最高水平,能在敢于从事战争的人身上打上高贵的印记…法西斯主义认为获得最高统治权的趋向……是生命力的表现。
——【意】墨索里尼
日本为了自己的生存也应该像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德国那样,要打破现状,并且从我们自己的前途出发建立新的国际和平秩序。
——【日】近卫文磨
探究三:法西斯主义的特点
材料三:这种蜕变的极端民族主义进一步与法西斯政权、极权主义、军国主义结合……最终驱使他们发动了世界大战去实现希特勒的建立拥有无限“生存空间”的第三个千年德意志帝国,墨索里尼的恢复古罗马帝国以及日本法西斯的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迷梦。
——徐蓝《试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
希特勒登上权力巅峰
德意日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
战争策源地形成
1938.9“慕尼黑阴谋”
得意洋洋的张伯伦
1939.8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1935.8 美国通过《中立法案》
4.”体面和平”下的阴谋
修昔底德将战争归结于两点:一是一方势力的崛起对原有形势和格局形成挑战;二是对原有格局的霸主造成恐惧,这种恐惧是什么呢?恐惧的是生死存亡,利益及名誉的受损。
思考:绥靖政策的实质
材料四:由于英国、法国及其欧洲大陆盟国坚持维护现状,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努力要求改变现状,因五年计划而变得强大的苏联在国际事务中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出现了一种三足鼎立的局面。这三方力量的相互影响,解释了20世纪30年代一再发生的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爆发的原因。 ——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
探究四:你认同这种看法吗?谈谈你的理由。
修昔底德陷阱
1.战后德、意、日三国对“凡-华体系”的不满。
2.1929年——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
3.英法美“祸水东引”战略以及“绥靖政策”、苏联的“祸水西指”,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4.局部反法西斯战争的失败。
5.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力量发展不平衡。

添加您的标题
国际实力的碰撞
第二次世界大战

探究五:第二次世界大战呈现的特点?
苏联红军攻克柏林,
将红旗插到了国会大厦顶上。
麦克阿瑟在日本投降书上签字

添加您的标题
国际秩序的重构
理性和利益的权衡

1、超级力量的使用
1943年11月
开罗会议
1943年11月
德黑兰会议
1945年2月
雅尔塔会议
1945年7月
波茨坦会议
雅尔塔体系




处置战败国,分区占领。
重新确定欧亚的政治地图。
德意日殖民地托管,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

审判战犯,肃清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
2、理性的正义决策
建立联合国,维持战后世界和平的机构。
探究六:雅尔塔体系的进步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材料一:二战后的领土处置是适度的,有节制的,既清算了一定时期内的历史旧账,使侵略国付出了代价,显示了对于侵略的惩罚,又未对原来固有领土进行分割……同时对于赔款页比较宽松。
——王建朗《浅议二战后国际秩序设计的几个特点》
材料二: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并以此为目的:采取有效集体办法,以防止且消除对于和平之威胁,制止侵略行为或其他和平之破坏;并以和平方法且依正义及国际法之原则,调整或解决足以破坏和平之国际争端或情势。
——联合国宪章第一条
3、大国利益的争夺
探究七:如何正确评价雅尔塔体制?
材料三:1944年10月9日丘吉尔飞抵莫斯科,与斯大林密商巴尔干势力范围问题。后约定苏在罗马尼亚可占90%的优势,而英美在希腊可占90%的优势。在南斯拉夫,各占50%;在匈牙利和保加利亚,苏占80%,英美占20%。
——英苏百分比协定
材料四:情况已日趋明朗:战后的世界力量对比将完全不同于战前。法国和意大利这两个昔日的大国,已黯然失色;德国、日本称霸欧洲和远东太平洋的企图正在烟消云散;英国尽管有丘吉尔,但也正在衰落。至于国际秩序,用德·波特的话说,现在已从“一个体系过渡到另一个体系”。
——【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4、修昔底德陷阱再现
探究八:新的国际态势呈现出什么特点?
社会主义阵营
资本主义阵营
4、修昔底德陷阱再现
添加您的标题
大道行思
从“修昔底德陷阱”到
“人类命运共同体”

英国和法国与德国
时间:20世纪90年代至今
守成国:英国与法国
崛起国:德国
竞争领域:欧洲的政治影响力
结果:无战争
【历史实证】欧洲如何避免了再次陷入修昔底德陷阱?
一位哈佛大学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 (Graham Allison) 在2017年出版的畅销书 《必有一战》 (Destined for War) 中提出:中美能否最终避免一战,取决于两国能否避开“修昔底德陷阱”,在中美两国的对峙过程中,擦枪走火的危险性是极高的。
中国抉择
2015年,习近平访美时在欢迎晚宴上表示:世界上本无“修昔底德陷阱”,但大国之间一再发生战略误判,就可能自己给自己造成“修昔底德陷阱”。他在专访中反驳说:“我们都应该努力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 ,强国只能追求霸权的主张不适用于中国,中国没有实施这种行动的基因。”
“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第七十届联大讲话
纪录片《天启》
推荐视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