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前导读:《施润泽滩阙遇友》选自明代小说家冯梦龙所著《醒世恒言》第18卷中。某天,一位居住在苏州府盛泽镇的小织户施复在路上捡到了六两银子。他起先想独吞掉这笔钱财用以经商,但经过反复思考后,他决定在原地等待失主并成功归还。由于他诚信、善良的品质,最终在经商之路上一帆风顺,最后发家致富。在小说中,冯梦龙总结道:“劝君诸善奉行,但是诸恶莫作。”
一、经济:生机与局限
预习性作业:结合教材内容,梳理明清社会经济方面出现的新现象。
新现象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活动探究一:从小说的情景描写看历史——苏州府吴江县盛泽镇
说这苏州府吴江县离城七十里,有个乡镇,地名盛泽,镇上居民稠广,土俗淳朴,俱以蚕桑为业。男女勤谨,络纬机抒之声,通宵彻夜。那市上两岸绸丝牙行,约有千百余家,远近村坊织成绸匹,俱到此上市。四方商贾来收买的,蜂攒蚁集,挨挤不开,路途无伫足之隙;乃出产锦绣之乡,积聚绫罗之地。江南养蚕所在甚多,惟此镇处最盛。有几句口号为证:东风二月暖洋洋,江南处处蚕桑忙。蚕欲温和桑欲干,明如良玉发奇光。缲成万缕千丝长,大筐小筐随络床。美人抽绎沾唾香,一经一纬机杼张。咿咿轧轧谐宫商,花开锦簇成匹量。莫忧八口无餐粮,朝来镇上添远商。
——冯梦龙:《施润泽滩阙遇友》,选自《醒世恒言》第18卷
思考:小说中所描写的盛泽镇具有何种功能?为什么明清时期出现了具备这一功能的乡镇?请结合教材及材料内容加以说明。(从农业、手工业、商业的角度思考)
【参考史料】
市镇发展较快的松江、嘉定、太仓一带,是棉花的产地,棉纺织业发达又靠近沿海,利于海上贸易,是商品经济发达的地区……这些市镇有的以经营手工业为主,有的以某些行业著称,有的是农副产品的交易市场或产地等。随着市镇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达,明中叶以后,在经济作物和水陆交通发达的地区,先后出现了一批著名的工商业市镇。如苏州的盛泽镇……这些市镇人烟稠密,街道繁盛,市场繁荣,手工业、商业都很发达,且为各地商贾所集,进行大宗交易。
——何荣昌《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发展》
二、思想:萌新与承古
预习性作业:结合教材内容,梳理这一时期明清社会的文艺成就。
时间 作者 代表作品
小说 元末明初
明中期
清中期
戏曲 明
清
明清
道光
活动探究二:从小说的人物形象看历史
这盛泽镇上有一人,姓施名复,浑家喻氏,夫妻两口,别无男女。家中开张绸机,每年养几筐蚕儿……施复是个小户儿,本钱少,织得三四匹,便去上市出脱。
——冯梦龙:《施润泽滩阙遇友》,选自《醒世恒言》第18卷
思考1:施复是何身份?为什么冯梦龙要选择这一身份成为小说的主人公?这一现象与社会发展有怎样的关系?
思考2:结合教材内容,梳理明清社会出现的新思想。
思想家 思想主张
王阳明
李贽
黄宗羲
王夫之
顾炎武
三、社会:发展与迟滞
小组辩论:明清时期是否能成为近代的起点?
社会近代化:近代化是指以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演进为纵向发展主线,包括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进程,即从专制政治到民主政治等内容;经济上的工业化进程,即从传统农业到工业化、自然经济到市场化等内容;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世俗化进程。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明清社会在诸多领域都出现了巨大的变化。
——万明:《晚清社会变迁的研究》(共21张PPT)
文史互证:教材P89历史纵横
17世纪初苏州丝织业
较多的工人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或者说同一劳动场所),为了生产同种商品,在同一资本家的指导下工作,这在历史上和逻辑上都是资本主义生产的起点。
——马克思:《资本论》
◎盛世滋生图(局部)
明清时期,商业的规模、商人的活动范围和商业资本的积累,都大大的超越了前一个历史阶段的水平。
——傅衣凌《明清时代商人及商业资本》
明清著名商帮示意图
白银流入中国示意图
冯梦龙(1574年—1646年),字犹龙,中国古代文学家、思想家、戏曲家。明朝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苏州)人。冯梦龙出身士大夫家庭,原欲应试入仕,然屡试不第,于茶坊酒楼频繁接触下层社会,积累了大量民间文学史料。所辑“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是中国白话短篇小说的经典代表。
说这苏州府吴江县离城七十里,有个乡镇,地名盛泽,镇上居民稠广,土俗淳朴,俱以蚕桑为业。男女勤谨,络纬机抒之声,通宵彻夜。那市上两岸绸丝牙行,约有千百余家,远近村坊织成绸匹,俱到此上市。四方商贾来收买的,蜂攒蚁集,挨挤不开,路途无伫足之隙;乃出产锦绣之乡,积聚绫罗之地。江南养蚕所在甚多,惟此镇处最盛。
——冯梦龙:《施润泽滩阙遇友》,选自《醒世恒言》第18卷
区域间长途贩运
商帮的出现
海外贸易发展
施复拾银后的第一个想法:“(好好经营丝织业后)算到十年之外,便有千金之富。那时造什么房子,买多少田产。”
——冯梦龙:《施润泽滩阙遇友》,选自《醒世恒言》第18卷
这盛泽镇上有一人,姓施名复,浑家喻氏,夫妻两口,别无男女。家中开张绸机,每年养几筐蚕儿……施复是个小户儿,本钱少,织得三四匹,便去上市出脱。
——冯梦龙:《施润泽滩阙遇友》,选自《醒世恒言》第18卷
明中叶以后,世情小说出现,新的主人公--市民以其不同于旧人物的姿态粉墨登场。这里出现了新兴的手工工场主……形形色色的商贩……市井游民、歹徒、无赖……可谓市井中人,应有尽有。
——冯天瑜《明清文化史札记》
◎王守仁,号阳明
天理在人心,亘古亘今,无有始终;天理即是良知。……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
——王阳明:《传习录》
施复拾银后反复琢磨的想法:“我虽是拾得的,不十分罪过,但日常动念,使得也不安稳。……不如原往那所在,等失主来寻,还了他去,到得安乐。”
——冯梦龙:《施润泽滩阙遇友》,选自《醒世恒言》第18卷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
——《焚书》
◎李贽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施复养蚕、抽丝、织绸、辛勤劳作,“竭力为之”,“夫妻俩依旧省吃俭用,昼夜营运”,最终“把个家业收拾的十分完美”。小说中塑造了这样的一大批“工商勤苦挣家园”的商人形象,一反传统意识中商人“不劳而获”的定型。
——刘晓林:《“三言”、“二拍”中的重商思想》
(冯梦龙小说的创作理念)并未跳出传统教化观的圈子。儒家传统道德思想仍然是冯梦龙的指导思想,其教化内容的实质还是对传统道德的继承与发展。
——殷双煜:《冯梦龙的小说情教观研究》
重要科技著作面世,但仅在各自领域对传统科学技术进行总结。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明清社会在诸多领域都出现了巨大的变化。
——万明:《晚清社会变迁的研究》
明清时期可以成为中国近代社会的起点
明清时期不能成为中国近代社会的起点
清初,与西方传教士的科技交往仅限于朝廷,拥有技艺的西方传教士成为天朝大国太平盛世的装饰品。例如……《数理精蕴》,虽然介绍了自晚明以来传入中国的几何学、三角学、代数和算数知识,却宣称,这些西学“询所自,皆云本中土所流传”,也就是说,西学源于中学。“西学中源”说,颇可使“天朝大国”的骄矜心理得到满足,但它却导致故步自封,以及对新事物的蔑视和拒斥。
——摘编自毛佩琦《明清易代与中国近代化的迟滞》
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始终居安思危,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逢山开道、遇水架桥,勇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022·湖南岳阳湘阴县高一下期末·4)明清时期,在江南、华南的一些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传统的粮食生产比重降低。这一现象表明,明清时期上述地区( )
A.农业生产出现衰退现象
B.人口变动导致粮食需求减少
C.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使农户收益锐减
D.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
D
(2023·重庆南开中学高三质量检测·12)明代市镇贸易多经牙行,盛泽镇丝绸牙行约有千余家,“机户鬻绸,由领头间接,每扣佣钱二三角不等,收绸之地曰庄面,领户列屋而居,鳞次栉比,密若蜂窠。”据此可知,明代此类牙行的大量出现( )
A.加速了传统社会的转型 B.抑制了商人群体的壮大
C.推动了工商市镇的发展 D.促进了对外贸易的繁荣
C
(2022·山东学业水平·8)从明朝后期起,商人、工匠、市井游民和普通妇女经常成为小说的主人公。这是由于( )
A.程朱理学衰弱 B.商品经济发展
C.农耕经济的强化 D.西学的传播
B
(2022·北京高考·4)下图的封面形式常见于明代刻本书籍,图中读书的人物为该书编刻者。该图可以佐证明代( )
A.开始出现雕版印刷技术 B.戏曲表演艺术日趋成熟
C.文化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 D.士人思想摆脱了专制束缚
C
(2022·山西省吕梁市高一上期末·12)李贽在教育他朋友的孩子时不用传统死背“四书五经”的方法,而是让孩子们随意读书游戏,充分发挥孩童天真活泼、自由奔放的天性。这体现出李贽( )
A.主张个性解放和思想的自由
B.反对理学的空谈和功利主义
C.反对孔子及儒家的教育方式
D.崇尚“经世致用”的教育理念
A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