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何为“共进大同”
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19课
课标要求
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局限性。
目录
一、改革与革命
二、共和与复辟
三、遗憾与反思
改革与革命
一.
一、改革与革命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救亡图存
1901-1911年清末新政
(内容教材108页)
1906年 预备立宪
(内容教材109页)
1908年8月《钦定宪法大纲》
1911年5月“皇族内阁”
改革
1905年 废除科举制
1894年11月 兴中会
1905年11月 创办《民报》
1911年10月 武昌起义
1905年8月 同盟会,
提出“三民主义”
1911年4月 广州黄花岗起义
刺激
推动
革命
1911年5月 四川保路运动
改革自救,维护专制;只改其表,不触其实
间接刺激,推动革命;未能自救,走向灭亡
放弃幻想,立足现实;唯有革命,挽救危局
内外刺激,加速革命;积极酝酿,惊天动地
(P112“问题探究)谈谈孙中山为什么走上推翻清政府的革命之路?
一、改革与革命
【思考】依据教材108页至109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的背景?
政治:
经济:
思想:
组织:
背 景
军事: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民族主义
推翻满清贵族政府封建专制统治
创立民国
民权主义
推翻君主专制,建立中华民国
平均地权
民生主义
解决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问题
核心
民族革命
政治革命
社会革命
列强侵略加深,民族危机严重
清廷统治腐朽,新政无法挽救危局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革命理论宣传;
三民主义作为指导思想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政党兴起
——兴中会、同盟会
发动一系列起义,积累军事经验
(P109学思之窗)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说:“……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
阅读孙中山这段话,分析三民主义的积极意义及局限。
积极意义: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孙中山强调的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是当时中国亟待解决的问题,反映了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指导了辛亥革命。
局限性:孙中山对民生问题考虑不足,以致辛亥革命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此外,三民主义未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没有解决“土地”问题的具体方案,反封建不彻底。
中国同盟会机关报
(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泉州市高一期末试卷)
1911年,革命党人林觉民《与妻书》中写道:“我至爱汝……使吾勇于就死也……汝体吾心,于涕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随后,他投入的战斗是()
A.黄花岗起义 B.武昌起义
C.保路运动 D.护国运动
共和与复辟
二.
武昌
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14省和上海纷纷独立。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
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即推举他做大总统。
——孙中山声明《中外纲要(上)》第111页
二、共和与复辟
武昌起义与民国的建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第一章“总纲”: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第二章“人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
第三章:“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国务员须副署临时大总统公布的法律及命令。
——节选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主权在民
自由平等
三权分立
责任内阁
P112“学习拓展”:查找相关资料,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法制史上的里程碑?
二、共和与复辟
1912.3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革命成果落入袁手中)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宣布接受帝位,推翻共和,复辟帝制
2.(2012·福建高考·16)虽成“空壳”,但仍作为辛亥革命成果象征的是( )
A.中国同盟会 三民主义
B.中国同盟会 中华民国
C.三民主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遗憾与反思
三.
辛亥革命的最大意义在于,以共和制取代了皇帝制度,动摇了中国人对于皇权的崇拜,民主共和、立宪、法治等观念深入人心。 ——张海鹏《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
政治: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是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中国工厂使用的蒸汽动力,1913年为43448马力,1918年尾82750马力,约增加一倍。 ——严中平《中近代经济史资料》
经济: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辛亥革命时期的思想解放运动主要表现为:第一,破除君主偶像,确立起建设民主共和的信念......第二,批判封建传统思想的代表孔学与儒家。
——胡绳式《辛亥革命时期的思想解放》
思想:传播了民主共和思想,推动了思想解放。
社会风俗:移风易俗,国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P112思考点:如何理解辛亥革命的意义?
三、遗憾与反思
材料一: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
——摘自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
材料二: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由于没有找到解决中国前途命运问题的正确道路和领导力量,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的性质,概括辛亥革命的局限性并分析其原因。
性质: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
局限性:未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未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三、遗憾与反思
原因:缺乏科学的革命纲领、能够发动广大民众,以及组织严密的政党的领导;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妥协性。
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说:”吾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孙中山先生振兴中华的深切夙愿,并为之奋斗的伟大梦想已经或正在成为现实,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天下为公,共进大同”
课堂总结
(一)改革与革命(背景)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政治基础:列强、清政府
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
思想基础:三民主义
军事基础:系列起义
组织基础:同盟会
(二)共和与复辟(过程)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临时约法》的颁布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时间:
过程:
标志:
措施:
辛亥革命历史意义和局限
进步性
局限性
(三)遗憾与反思(影响)
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需努力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课后训练
1.(2014·福建高考·15)旗袍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成为中国城市女性的时尚着装。其社会原因是( )
A.西式服饰传入,生活方式完全西化
B.中华民国建立,人们思想观念变化
C.城市化进程中,女性开始引领时尚
D.旗袍典雅大方,体现女性的曲线美
(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泉州市高一期末试卷)
2.中国近代某一时期,剪辫与留辫、放足与缠足、洋装与长袍、鞠躬与跪拜、科学与迷信等长期并存。一副联语在当时颇为流行:“男女平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某一时期”应是()
A.洋务运动时期 B.维新变法运动时期
C.清末新政时期 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课后训练
3.(2021·福建高考·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陆皓东(1868—1895),生于广东香山的一个商人家庭。他明辨事理、刚强不屈,自幼与孙中山交好。1883年,孙中山自檀香山回国,两人交往更加密切,陆皓东接受了许多西方科学文化知识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1890年,陆皓东自上海南下,往返于香港、广州,探求革命救国途径。1893年,他与孙中山等人在广州筹划创设革命组织,决定以“驱逐鞑虏,恢复华夏”为宗旨。1895年,兴中会总部在香港成立,开始策划武装起义,计划袭取广州为革命根据地。陆皓东亲自绘制了起义所用的军旗,并在广州协助指挥调度。后起义计划泄密,陆皓东为销毁革命党人名册而未能及时撒离,在指挥机关被捕。面对清朝官吏的严刑审讯;他坚贞不屈,慷慨陈词:“一我可杀,而继我而起者不可尽杀!”遂英勇就义。
——摘编自李新等主编《中华民国史·人物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陆皓东走上革命救国道路的推动因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陆皓东在清末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历史功绩。(6分)
(1)因素:时局影响;个人品格与爱国心;孙中山的影响。(6分)
(2)功绩:建立早期革命组织,促进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深入发展;
积极参与资产阶级革命派首次反清武装起义,以自我牺牲精神鼓舞了后来者的革命斗志。(6分)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19讲 《辛亥革命》导学案
课标要求:
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局限性。
【教学目标】
时空观念 让学生以时间轴形式1894年至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这段时空发生的历史事件,使学生树立时空观念。
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 让学生解读、分析、提取教材和补充材料的有效信息,使学生知道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进而认识辛亥革命的局限性。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能力素养。
家国情怀 让学生观看辛亥革命视频,感受革命先烈为挽救民族危亡勇于奋斗和牺牲的精神,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其家国情怀。
【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2.难点: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局限性。
预 习 案
1.请同学们以时间轴形式梳理1894年至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这段时期,清政府和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挽救危亡所做出的改变或努力。(温馨提示:不拘泥于形式,要能够体现出清政府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对比和关系。)(请课前完成)
2.阅读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教材108页“历史纵横”):
清末新政主要包括下列内容:改革官制……编练新军……倡导创办工商企业……推行教育改革,废除科举,兴办学堂……
材料二:(109页教材内容):
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1908年8月,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1911年5月,清政府组织“皇族内阁”(注:汉族4人 满族9人 其中皇族7人)。
材料三:窃尝深维欧洲富强之本,……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而不急于此四者,徒惟坚船利炮之是务,是舍本而图末也。
——孙中山《上书李鸿章》(1894年6月)
材料四:(教材112页“问题探究”):
满清王朝可以比作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子,整个结构已经从根本上彻底地腐朽了,难道有人只要用几根小柱子斜撑住外墙就能够使那座房屋免于倾倒吗?我们恐怕这种支撑行为的本身反要加速其颠覆……要想解决这个紧急的问题,……必须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来接替旧政府。
——孙中山《中国问题的真解决——向美国人民呼吁》(1904年8月31日)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孙中山为什么走上推翻清政府的革命之路?(请课前思考)
3.阅读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并与1903年设立商部,奖励工商。1904年至1907年间,新设的大型纱厂就有11家,资本共663万元,装置纱锭18万枚。
——岳麓版必修II《经济成长历程》
(1)依据材料一和教材第108页-109页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辛亥革命的背景。(请课前完成)
阅读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教材109页“学思之窗”)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说:“……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
阅读孙中山这段话,分析三民主义的积极意义及局限。(请课前思考)
5.阅读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辛亥革命的最大意义在于,以共和制取代了皇帝制度,动摇了中国人对于皇权的崇拜,民主共和、立宪、法治等观念深入人心。
——张海鹏《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
材料二 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是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中国工厂使用的蒸汽动力,1913年为43448马力,1918年尾82750马力,约增加一倍。
——严中平《中近代经济史资料》
材料三 辛亥革命时期的思想解放运动主要表现为:第一,破除君主偶像,确立起建设民主共和的信念......第二,批判封建传统思想的代表孔学与儒家。
——胡绳式《辛亥革命时期的思想解放》
材料四 在社会生活方面,提倡平等观念,革除“大人”“老爷”等称谓,废止跪拜,剪出男子发辫,劝禁女子缠足,严禁鸦片,禁止赌博;在教育方面,提倡男女同校,废止小学读经等。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49页(南京临时政府的改革措施)
(1)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辛亥革命的意义?(请课前完成)
6.阅读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
——摘自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
材料二: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由于没有找到解决中国前途命运问题的正确道路和领导力量,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的性质,概括辛亥革命的局限性并分析其原因。(请课前思考)
课后习题:
1.1911年,革命党人林觉民《与妻书》中写道:“我至爱汝……使吾勇于就死也……汝体吾心,于涕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随后,他投入的战斗是()
A.黄花岗起义 B.武昌起义 C.保路运动 D.护国运动
2.中国近代某一时期,剪辫与留辫、放足与缠足、洋装与长袍、鞠躬与跪拜、科学与迷信等长期并存。一副联语在当时颇为流行:“男女平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某一时期”应是()
A.洋务运动时期 B.维新变法运动时期 C.清末新政时期 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3.(2014·福建高考·15)旗袍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成为中国城市女性的时尚着装。其社会原因是( )
A.西式服饰传入,生活方式完全西化 B.中华民国建立,人们思想观念变化
C.城市化进程中,女性开始引领时尚 D.旗袍典雅大方,体现女性的曲线美
4.(2012·福建高考·16)虽成“空壳”,但仍作为辛亥革命成果象征的是( )
A.中国同盟会 三民主义 B.中国同盟会 中华民国
C.三民主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5.(2021·福建高考·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陆皓东(1868—1895),生于广东香山的一个商人家庭。他明辨事理、刚强不屈,自幼与孙中山交好。1883年,孙中山自檀香山回国,两人交往更加密切,陆皓东接受了许多西方科学文化知识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1890年,陆皓东自上海南下,往返于香港、广州,探求革命救国途径。1893年,他与孙中山等人在广州筹划创设革命组织,决定以“驱逐鞑虏,恢复华夏”为宗旨。1895年,兴中会总部在香港成立,开始策划武装起义,计划袭取广州为革命根据地。陆皓东亲自绘制了起义所用的军旗,并在广州协助指挥调度。后起义计划泄密,陆皓东为销毁革命党人名册而未能及时撒离,在指挥机关被捕。面对清朝官吏的严刑审讯;他坚贞不屈,慷慨陈词:“一我可杀,而继我而起者不可尽杀!”遂英勇就义。
——摘编自李新等主编《中华民国史·人物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陆皓东走上革命救国道路的推动因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陆皓东在清末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历史功绩。(6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