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课件(17张PPT)+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课件(17张PPT)+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99.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02 18:46:43

文档简介

第22课《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
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学案
主题探究一:为什么要继续革命-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矛盾虽然错综复杂,但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和封建专制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两对主要矛盾及其斗争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决定了近代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近代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分别是什么?
答案:
2.阅读教材126-127页第一目,完成下列任务。
(1)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于 (时间),实际掌权者是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初期,政治和经济上的重大史实或表现有
(2)根据问(1),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并没有彻底完成“近代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其做到的有 ,没有做到的是
主题探究二:为什么要开辟革命新道路-工农武装割据的探索
3.阅读教材127-129页第二目,完成下列任务。
(1)根据教材内容,右侧地图中①~⑤号与之相关的史实分别是:
① ②
③ ④

以上史实正确的时序排列是
(2)承上题,这些史实中,哪个标志着中共“革命新道路”的开辟?就此谈谈你对“新道路”内涵的认识(提示:可从新道路“新”在哪里进行阐述)。
答案: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无农民从乡村奋起打倒宗法封建的地主阶级之特权,则军阀与帝国主义势力总不会根本倒塌。……乡村的农民则一起来便碰得那土豪劣绅大地主几千年来持以压榨农民的政权(这个地主政权即军阀政权的真正基础),非推翻这个压榨政权,便不能有农民的地位,这是现实中国农民运动的一个最大的特色。
——毛泽东《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1926-9-1
承上题,结合毛泽东在1926年的分析和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共在当时为什么要开辟这样一条新的革命道路(提示:可以从开辟“新道路”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两方面阐述)?
答案:
(4)史学研究中,通常有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的划分。就你的理解,插图《南昌起义》和《井冈山会师》属于 一手 / 二手 (在你认为正确的上打√)史料,插图《革命根据地农民获得的土地分配证》属于 一手 / 二手 史料。我们可以从史料《革命根据地农民获得的土地分配证》得到的关于中共工农武装割据的主要信息是:
主题探究三:新道路的开辟遇到哪些困难以及如何克服进而打开革命新局面-红军长征的胜利
4.阅读教材129-131页第三目,完成下列任务。
(1)中共在开辟革命新道路的过程中,遇到了重重阻力。阅读教材后,你觉得用怎样的角度来总结这些阻力最合适?( )
A.国内/国外 B.主观/客观 C.政治/经济/文化 D.社会/个人
(2)承上题,请运用你选择的角度,结合教材,列举中共在开辟革命新道路过程中遭遇的阻力以及中共分别是如何应对的。
答案:
(3)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共经历了艰难的长征。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领导下,途经11个省级行政区,观察130页地图,它们依次是: 、 、广东、 、 广西 、 、 、 四川 、 西康 、 、 ,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4)以下是毛泽东写于1935年10月的《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注释:
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乌蒙:乌蒙山,在贵州西部与云南东北部的交界处,北临金沙江,山势陡峭。1935年4月,红军长征经过此地。
金沙:金沙江,指长江上游自青海省玉树县至四川省宜宾市的一段,云南等地也有支流。1935年5月,红军曾强渡云南省禄劝县皎平渡渡口。
大渡桥:指四川省西部泸定县大渡河上的泸定桥。
铁索:大渡河上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岷山:中国西部大山。位于甘肃省西南、四川省北部。西北-东南走向。西北接西倾山,南与邛崃山相连。包括甘肃南部的迭山,甘肃、四川边境的摩天岭。
三军:红军一方面军,二方面军,四方面军。
请结合毛泽东这首诗,展开合理想象,红军长征途中可能会遇到哪些重大困难?
答案:
(5)教材写道长征“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结合本课及之前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此处所说的“新局面”?请用不超过50个字的篇幅予以简要阐述。
答案:
2(共17张PPT)
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
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矛盾虽然错综复杂,但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和封建专制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两对主要矛盾及其斗争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决定了近代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
主题探究一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近代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分别是什么?
主题探究一
主题探究二
根据教材内容,右侧地图中①~⑤号与之相关的史实分别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史实正确的时序排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题探究二
承上题,这些史实中,哪个标志着中共“革命新道路”的开辟?就此谈谈你对“新道路”内涵的认识(提示:可从新道路“新”在哪里进行阐述)。
主题探究二
1927年冬,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很多人对革命持悲观情绪,他们在问“红旗到底能打多久”?有不少人逃跑、叛变。
1928年3月,“左”倾主义者让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赴湘南进行年关暴动,结果年关暴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同时遭受失败,又有许多人对革命缺乏信心,提出“红旗到底能打多久”。
1928年8月,因中共湖南省委的错误指导,红军二十八、二十九团冒进湘南,敌人趁机进攻井冈山,导致失败,不少人又重提“红旗到底能打多久”。
1928年冬,敌军重兵围攻井冈山,粮食艰难,军民以红米、南瓜、野菜充饥,身穿茅草、稻草御寒,一些人又提“红旗到底能打多久”。
1929年春,敌军重兵第三次“会剿”井冈山,有人又提“红旗到底能打多久”。
——据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整理
无农民从乡村奋起打倒宗法封建的地主阶级之特权,则军阀与帝国主义势力总不会根本倒塌。……乡村的农民则一起来便碰得那土豪劣绅大地主几千年来持以压榨农民的政权(这个地主政权即军阀政权的真正基础),非推翻这个压榨政权,便不能有农民的地位,这是现实中国农民运动的一个最大的特色。
——毛泽东《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1926-9-1
主题探究二
承上题,结合毛泽东在1926年的分析和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共在当时为什么要开辟这样一条新的革命道路(提示:可以从开辟“新道路”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两方面阐述)?
主题探究二
史学研究中,通常有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的划分。就你的理解,插图《南昌起义》和《井冈山会师》属于 一手 / 二手 史料,插图《革命根据地农民获得的土地分配证》属于 一手 / 二手 史料。
[1927年4月19日,毛泽东在土地问题扩大会议上发言指出]要增加生力军,保护革命,非解决土地问题不可。其作用在解决土地问题后,即能够解决财政问题及兵士问题。兵士能否永久参加革命,亦即在土地问题解决。因为农民要保护他们的土地必勇敢作战。
——蒋永敬: 《鲍罗廷与武汉政权》
主题探究二
工农武装割据
武装斗争为
主要形势
土地革命为
主要内容
农村革命根据地为
战略阵地
主题探究二
中共在开辟革命新道路的过程中,遇到了重重阻力。阅读教材后,你觉得用怎样的角度来总结这些阻力最合适?
A.国内/国外 B.主观/客观
C.政治/经济/文化 D.社会/个人
主题探究三
运用你选择的角度,结合教材,列举中共在开辟革命新道路过程中遭遇的阻力以及中共分别是如何应对的。
主题探究三
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领导下,途经11个省级行政区,依次是: - -广东- -广西-______- - -四川-西康- - 。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七律·长征》,1935年10月
主题探究三
请结合毛泽东这首诗,展开合理想象,红军长征途中可能会遇到哪些重大困难?
主题探究三
伍云甫《长征日记选》选
1935年二月二十四日 阴
六分队发报机障碍十分钟,经刘修好;一分队充电机障碍,不能发报数时;二十九分队领配好滑油的洋油大半桶。是日路好走。
1935年三月十七日 晴
是日敌机掷弹,烧洋油、滑油数担,电话队死一人、伤四人,一分队伤一人,三科运输员轻伤三人。
主题探究三
1935年六月十七日 微雨,夜间雨
五时自新寨子经烧鸡窝越夹金山至达维宿营。夹金山地势甚高,山顶积雪,面南的已化。空气稀薄,行进时呼吸迫促。据人说,至山顶时不可声张,否则起狂风,生命危险,此系迷信语。高山气压低,时起狂风,当然之理。又云在山顶附近不可睡,如睡即不醒,这或许是实,因山顶附近倒毙的确不少。是日下山后,很多人头疼,身体不适。土人言,下午四时后不可过山,否则危险,想非虚言!(是日上山三十里下山五十里)是夜与四方面军开联欢会,我未参加。 ——《文史资料选辑·第七十二辑》
主题探究三
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惜、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象一把烈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不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
——斯诺.红星照耀中国(西行漫记)[M].新华出版社,1984:168.
主题探究三
教材写道长征“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结合本课及之前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此处所说的“新局面”?请用不超过50个字的篇幅予以简要阐述。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