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青年信仰与民族命运
——马克思主义传播与中国共产党创建
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字守常,河北乐亭人。李大钊同志一生的奋斗历程,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紧密相连,同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历史紧密相连,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历史紧密相连。
李大钊(1889年10月29日-1927年4月28日)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
近代中国历史与李大钊先生的一生(1889-1927)
1-15岁
幼年读书
始于四书
鸦片战争
1840
八国联军侵华
1900
20岁
北洋法政
专门学校
16岁
参加科举
永平府中学
辛亥革命
1911.10
中华民国
北洋军阀
1912
25岁
东京早稻田大学
28岁
关注俄国革命
任职北大图书馆
新文化运动1915.9
巴黎和会
五四运动
1919
30岁
领导组织
五四运动
31岁
确定中国共产党
名称
33岁
会见孙中山
推动国共合作
国共合作破裂
1927.4
(清末新政)科举废除1905
38岁
李大钊牺牲
俄国十月革命
1917.11
中共成立
1921
国共第一次合作
1924
29岁
传播马克思主义
35岁参加
国民党一大
共产国际大会
何为挽救民族振奋国群之良策?
壹
重要名词
新文化运动、巴黎和会、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创建、国共第一次合作
贰
课程标准
(1)探讨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2)认识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
课程
重点
目录
一、初心未变:“拥袁”到“反袁”
二、信仰转变:民主科学到宣扬马列
三、信仰坚定:相约建党到献身革命
一、初心未变:“拥袁”到“反袁”
1840
鸦片战争
1900
八国联军侵华
24岁,
东渡日本
材料一
革命之前,吾民之患在一专制君主,革命以后,吾民之患在数十专制都督"。 ——《大哀篇》1913
收拾残局, 故不得不为此枭雄是赖也。
——《论民权之旁落》1913
探究一:李大钊从拥袁到反袁的原因
拥袁:解决辛亥革命后军阀内斗问题,要求
实现社会平等。
1911
辛亥革命
1912
中华民国成立
北洋军阀统治
民族资本主义
短暂春天
25岁,
早稻田大学
科学社会主义
1915
二十一条
袁世凯复辟帝制
1914
一战爆发
探究一:李大钊从拥袁到反袁的原因
材料二:
凡兹条款(二十一条),任允其一,国已不国。
任何强敌,亦不能亡吾中国于吾四万万国民未死以前。 ——《警告全国父老书》1915
反袁:袁世凯复辟帝制,卖权辱国
原因:重视人民利益,关注国家命运,救亡图存
一、初心未变:“拥袁”到“反袁”
1840
鸦片战争
1900
八国联军侵华
24岁,
东渡日本
1911
辛亥革命
1912
中华民国成立
北洋军阀统治
民族资本主义
短暂春天
25岁,
早稻田大学
科学社会主义
1915
二十一条
袁世凯复辟帝制
1914
一战爆发
二、信仰转变:民主科学到宣扬马列
(一)从新文化运动到五四运动
27岁,
弃学归国
著《青春》
材料三:
孔子生于专制之社会,专制之时代,自不能不就当时之政治制度而立说……帝王专制之护符。 ——《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1917
探究二:新文化运动对思想解放的作用
1.推动了思想文化革新
2.有着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
3.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917.7
张勋复辟
28岁,
关注俄国革命
《俄国革命之
远因近因》
28岁,
避走上海
李大钊重新探索中国民主革命道路新途径,
开始丢弃对西方民主制与议会政治的幻想。
1917.2
俄国二月革命
1915
二十一条
袁世凯复辟帝制
新文化运动
1914
一战爆发
二、信仰转变:民主科学到宣扬马列
(一)从新文化运动到五四运动
1919
巴黎和会失败
五四运动
30岁,
领导组织
五四运动
《新纪元》
1915
新文化运动
1918
一战结束
列强重来
1912
北洋军阀统治
民族资本主义
短暂春天
工人阶级力量壮大
1917.11
俄国十月革命
28岁,
关注俄国
入职北大
图书馆
29岁(1918)
传播
马克思主义
材料四:
(1919年5月5日)北京市学生总罢课,展开救国的宣传活动……师傅陶善和,说:“开初,我把你们当成啥也不懂的毛孩子,谁知道你们竟敢上北京去闹总统府。”后来我们组织的“救国十人团”在长辛店工人阶级的支持和参加下,迅速扩大起来。——何长工《难忘的岁月》
材料五
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到了1920年夏天,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1920年冬天,我第一次在政治上把工人们组织起来了。
——摘编自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毛泽东
探究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①性质: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
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②社会:是一场中国人民拯救民族危亡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
④思想:是一场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
⑤作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五四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
1919
巴黎和会失败
五四运动
30岁,
领导组织
五四运动
《新纪元》
自后凡全国趋向民主之一举一动,从五四说起,几无不唯守常之马首是瞻。
③历史: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二、信仰转变:民主科学到宣扬马列
(一)从新文化运动到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的影响
探究三:李大钊为何确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二、信仰转变:民主科学到宣扬马列
(二)信仰转变——宣扬马列
根据材料归纳先进中国人为何会选择马克思主义?
27岁,
弃学归国
著《青春》
1917.2
俄国二月革命
1915
二十一条
袁世凯复辟帝制
新文化运动
1914
一战爆发
1917.11
俄国十月革命
28岁,
密切关注俄国
入职北大
图书馆
29岁(1918)
传播
马克思主义
1917.7
张勋复辟
材料六
更接近真实的原因可能是,主观方面:陈独秀、李大钊等知识分子……在没有真正参透 “西学”的情况下,便轻易地放弃了自由主义立场……。客观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战、巴黎和会等,使当时新文化运动的知识分子对他们的信仰和追求产生了怀疑;与此同时,十月革命,特别是加拉罕代表苏俄发表的废除沙俄在中国的一切侵略权益的宣言,1920年3月传到北京之后,便迅速地告别自由主义,转到社会主义立场,走上了“政党革命”的道路。
——李海明《一场未完成自我使命的运动》
1918
一战结束
列强重来
28岁,
关注俄国革命
《俄国革命之
远因近因》
二、信仰转变:民主科学到宣扬马列
(二)信仰转变——宣扬马列
根据材料归纳先进中国人为何会选择马克思主义?
主观方面:①新文化运动中,知识分子没有真正参
透 “西学”;
客观方面:②一战暴露了西方文明的弊端;
③十月革命的胜利、苏俄发表的废除沙
俄在中国的一切侵略权益的宣言推动。
27岁,
弃学归国
著《青春》
1917.2
俄国二月革命
1915
二十一条
袁世凯复辟帝制
新文化运动
1914
一战爆发
1917.11
俄国十月革命
28岁,
密切关注俄国
入职北大
图书馆
29岁(1918)
传播
马克思主义
1917.7
张勋复辟
1918
一战结束
列强重来
28岁,
关注俄国革命
《俄国革命之
远因近因》
二、信仰转变:民主科学到宣扬马列
(二)信仰转变——宣扬马列
探究四:李大钊为何确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从1918~1923年,李大钊对中国革命有了新的认识。从开始歌颂俄国十月革命起,就主张中国有选择的走俄国式的革命道路,并在1922年指出:“只有一个方法,就是来到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之下实行‘暴力革命’”。这表明李大钊( )
A.认识到俄国革命的时代意义
B.总结了中国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
C.主张俄国的革命道路完全适应中国
D.革命思想亟待提升
A
27岁,
弃学归国
著《青春》
1917.2
俄国二月革命
1915
二十一条
袁世凯复辟帝制
新文化运动
1914
一战爆发
1917.11
俄国十月革命
28岁,
密切关注俄国
入职北大
图书馆
29岁(1918)
传播
马克思主义
1917.7
张勋复辟
1918
一战结束
列强重来
28岁,
关注俄国革命
《俄国革命之
远因近因》
二、信仰转变:民主科学到宣扬马列
(二)信仰转变——宣扬马列
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庶民的胜利》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现代的战争要靠着工业知识,所以那些皇家贵族等等……非仰赖劳工阶级不可。从前欺凌他们侮辱他们,现在……把武器授与他们。他们有了武器在手,……拥护劳工的权利,攻击他们的公敌。 ——李大钊《新纪元》1919
27岁,
弃学归国
著《青春》
1917.2
俄国二月革命
1915
二十一条
袁世凯复辟帝制
新文化运动
1914
一战爆发
1917.11
俄国十月革命
28岁,
密切关注俄国
入职北大
图书馆
29岁(1918)
传播
马克思主义
1917.7
张勋复辟
1918
一战结束
列强重来
28岁,
关注俄国革命
《俄国革命之
远因近因》
二、信仰转变:民主科学到宣扬马列
(二)信仰转变——宣扬马列
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
探究四:李大钊为何确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原因:
国际:①一战暴露了西方文明的弊端;
②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苏俄对中政策;
国内:③西方民主制度无法挽救中国革命;
④李大钊寻求新的救国道路,对俄国革命
经验的研究,认识到工人阶级的力量。
27岁,
弃学归国
著《青春》
1917.2
俄国二月革命
1915
二十一条
袁世凯复辟帝制
新文化运动
1914
一战爆发
1917.11
俄国十月革命
28岁,
密切关注俄国
入职北大
图书馆
29岁(1918)
传播
马克思主义
1917.7
张勋复辟
1918
一战结束
列强重来
28岁,
关注俄国革命
《俄国革命之
远因近因》
二、信仰转变:民主科学到宣扬马列
(二)信仰转变——宣扬马列
30岁,
领导组织
五四运动
《新纪元》
《再论问题与主义》
1919
巴黎和会
五四运动
《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1919年9月,《新青年》第6卷第5号——“马克思研究专号”。
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上),成为当时最全面、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
新文化运动开始由对“科学”“民主”的宣传,发展到推动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的阶段。
李大钊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将青年信仰与国家命运结合起来,并传播影响新一代青年人。
三、信仰坚定:相约建党到献身革命(一)南陈北李,相约建党
酝酿成立:1920年2月陈独秀李大钊商讨马克思主义政党创建
亢慕义斋
共产主义communism
发起马克斯(思)学说研究会启事
探究五: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条件?
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秘密发起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成立。主要成员有:邓中夏、罗章龙、高君宇、何孟雄、朱务善、张国焘、黄日葵、刘仁静等。 ——《李大钊年谱》
思想基础:对青年学生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
1917.11
俄国十月革命
29岁(1918)
传播
马克思主义
1919
巴黎和会
五四运动
31岁,
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确定中国共产党名字,
成立北京共产党小组成立,领导长辛店
工人运动
探究五: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条件?
1920年3月,共产国际派维金斯基等……会见了李大钊、陈独秀,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成立后……进一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的结合,
为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奠定了组织基础。
三、信仰坚定:相约建党到献身革命(一)南陈北李,相约建党
1917.11
俄国十月革命
29岁(1918)
传播
马克思主义
1919
巴黎和会
五四运动
31岁,
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确定中国共产党名字,
成立北京共产党小组成立,领导长辛店
工人运动
中国共产党成立:1921年7月23日
红船精神:上海 → 浙江嘉兴南湖一艘游船上
时代背景:
①外部因素:十月革命的影响;共产国际的帮助。
②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③政治基础:中国工人运动的持续发展。
④酝酿成立:1920年初,陈独秀、李大钊最早提出建立共产党。
⑤组织基础: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探究五: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条件?
1921
中国共产党
成立
三、信仰坚定:相约建党到献身革命(一)南陈北李,相约建党
1917.11
俄国十月革命
29岁(1918)
传播
马克思主义
1919
巴黎和会
五四运动
31岁
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确定中国共产党名字,
成立北京共产党小组成立,领导长辛店
工人运动
①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
②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集团在武汉“分共”。至此,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国民革命失败。
三、信仰坚定:相约建党到献身革命(二)国共合作,献身革命
35岁,
参加国民党
一大
参加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
1924
国共第一次
合作
1927
国共合作破裂
38岁,
被捕牺牲
李大钊《狱中自述》部分手迹
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实践其所信,励行其所知,为功为罪,所不暇计。今既被逮,惟有直言。倘因此而重获罪戾,则钊实当负其全则。惟望当局对于此等爱国青年宽大处理,不事株连,则钊感且不尽矣!
——《狱中自述》
33岁,
会谈孙中山会加入国民党
推动国共合作
为何李大钊先生转变信仰?
如此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为何无惧牺牲?
将青年信仰与国家命运相结合
为了让你们不再流离失所;为了让中国的老百姓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为了让穷人不再受欺负,人人都能当家做主;为了人人都受教育,少有所教,老有所依;为了中华民富国强;为了民族再造复兴,我愿意奋斗终生。
——陈独秀、李大钊1920
佛山市禅城实验高级中学
每个时期的青年人都可能
成为时代的青年人
以青春之我,
创建青春之家庭,
青春之国家,
青春之民族,
青春之人类,
青春之地球,
青春之宇宙,
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李大钊《青春》青年信仰与民族命运
——马克思主义传播与中国共产党创建
【课程标准】
1.探讨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2.认识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
【重要名词】
1.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由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蔡元培、钱玄同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当时称为新式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1915年,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
2.巴黎和会:巴黎和会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19年1月18日至6月28日在巴黎举行的讨论战后问题的国际会议。参加的有英﹑法﹑美﹑日﹑意等二十七国,苏俄未参加。
3.五四运动:五四运动发端于中国在巴黎和会外交交涉的失败,其思想源流来自于先前的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成为近代中国由不断丧失国家独立与主权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向下沉沦趋向而向着实现完全的国家独立、民族自由、人民民主、国家富强的上升趋向的转折点。
4.新民主主义革命:从1840年到1949年统称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919年到1949年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区别的最根本标志是领导权掌握在谁的手中(旧:资产阶级领导。 新:无产阶级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5.中国共产党创建: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大会通过了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用革命军队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大会决定今后党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大会还成立了党的中央机构---中央局,选举陈独秀为书记。
6.国共第一次合作:国共第一次合作: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的第一次合作,从1924年1月起至1927年7月止,历时三年半。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民党改组的完成和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以后,革命得到全面迅速的发展,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时空线索与生平事迹】
一、初心未变:“拥袁”到“反袁”
探究一:李大钊从拥袁到反袁的原因
材料一
革命之前,吾民之患在一专制君主,革命以后,吾民之患在数十专制都督"。
——《大哀篇》1913
收拾残局, 故不得不为此枭雄是赖也。 ——《论民权之旁落》1913
1.拥袁原因:
材料二
凡兹条款(二十一条),任允其一,国已不国。
任何强敌,亦不能亡吾中国于吾四万万国民未死以前。 ——《警告全国父老书》1915
2.反袁原因:
3.李大钊先生为何变:
二、信仰转变:民主科学到宣扬马列
探究二:新文化运动对思想解放的作用
材料三
孔子生于专制之社会,专制之时代,自不能不就当时之政治制度而立说……帝王专制之护符。 ——《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1917
1.解放作用:
探究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材料四:
(1919年5月5日)北京市学生总罢课,展开救国的宣传活动……师傅陶善和,说:“开初,我把你们当成啥也不懂的毛孩子,谁知道你们竟敢上北京去闹总统府。”后来我们组织的“救国十人团”在长辛店工人阶级的支持和参加下,迅速扩大起来。
——何长工《难忘的岁月》
材料五
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到了1920年夏天,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1920年冬天,我第一次在政治上把工人们组织起来了。
——摘编自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2.历史意义:
探究四:李大钊为何确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材料六
更接近真实的原因可能是,主观方面:陈独秀、李大钊等知识分子……在没有真正参透 “西学”的情况下,便轻易地放弃了自由主义立场……。客观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战、巴黎和会等,使当时新文化运动的知识分子对他们的信仰和追求产生了怀疑;与此同时,十月革命,特别是加拉罕代表苏俄发表的废除沙俄在中国的一切侵略权益的宣言,1920年3月传到北京之后,便迅速地告别自由主义,转到社会主义立场,走上了“政党革命”的道路。
——李海明《一场未完成自我使命的运动》
3.根据材料归纳先进中国人为何会选择马克思主义?
4.(2021·广东六校高三第一次联考·8)从1918~1923年,李大钊对中国革命有了新的认识。从开始歌颂俄国十月革命起,就主张中国有选择的走俄国式的革命道路,并在1922年指出:“只有一个方法,就是来到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之下实行‘暴力革命’”。这表明李大钊( )
A.认识到俄国革命的时代意义 B.总结了中国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
C.主张俄国的革命道路完全适应中国 D.革命思想亟待提升
三、信仰坚定:相约建党到献身革命
探究五: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条件
1.条件:
探究六:为何李大钊先生转变信仰?为何如此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为何无惧牺牲?
材料七: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实践其所信,励行其所知,为功为罪,所不暇计。今既被逮,惟有直言。倘因此而重获罪戾,则钊实当负其全则。惟望当局对于此等爱国青年宽大处理,不事株连,则钊感且不尽矣! ——《狱中自述》
2.原因:
【测试练习】
1.(2022·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高三模拟·29)1919年10月,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此后在全国新思潮刊物中涉及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巨增。由此可知( )
A.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B.马克思主义已经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C.李大钊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第一人 D.先进知识分子都选择十月革命方向
2.(2021·浙江义乌高三适应性考试·12)针对近代史上的某一标志性事件,陈独秀曾撰文指出“国民发挥爱国心做政府的后援,这是国家的最大幸事。”李大钊则进一步指出,该事件“实人类解放运动之一部分也。”他们评论的事件为( )
A.武昌起义 B.国民大革命 C.五四运动 D.全民族抗战
3.(2021·广东佛山顺德区高三仿真模拟考试·7)1918年,李大钊指出十月革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并发表文章批驳反马克思主义思潮。与此同时,随着中国产业工人发展壮大,一些革命知识分子积极向工人作革命宣传,并建立了联系。据此可知,当时( )
A.知识分子对于救国道路形成共识 B.工人运动转向争取政治权利斗争
C.反马克思主义思潮不合中国国情 D.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逐渐成熟
4.(2020·湖南岳阳二模·30)传统的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革命的主体是无产阶级,李大钊发表一系列文章指出,“在经济落后且沦为半殖民地的中国,农民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以上,故当估量革命动力时,不能不注意到农民是其重要的成分。”这说明李大钊( )
A.忽视无产阶级领导作用 B.积极筹建农民政党组织
C.纠正了马克思主义失误D.注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5.(2020·天津十二区县重点中学一模·7)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唯物史观和关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的两个重要发现。十月革命后,李大钊、陈独秀在宣扬马克思主义时往往重点介绍唯物史观,特别是其中的阶级斗争学说。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
A.针对中国当时国情 B.对马克思主义认识不全面
C.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D.马克思主义宣传缺乏基础
6.(2020·湘豫名校高三6月联考·29)1920年“五一”劳动节前后,北京、上海都举行了大规模的纪念活动。
北京 ①李大钊主持北京大学理科纪念“五一节”活动②何孟雄等8名同学乘汽车游行,沿街散发《劳动宣言》 ③北京大学平民演讲团走向街头宣讲五一劳动节的历史和意义 ④邓中夏赶赴长辛铁路工厂出席纪念活动,并发表演说
上海 ①4月18日陈独秀参加工界7个团体发起的“世界劳动节纪念大会”筹备会,发表关于劳工问题的演讲 ②5月1日冲破反动当局和帝国主义势力阻挠,召开了庆祝大会,发表《上海工人宣言》和《答俄国劳动政府的通告》
这些活动( )
A.为国共合作提供了舆论准备 B.促使马克思主义深入群众
C.传播了共产党的路线方针 D.呼吁工人阶级探寻救亡道路
7.(2018.11·浙江高考·29)【加试题】1922年,李大钊的一篇演说稿写道:根据马克思的学说,“在资本主义发达中,产生了一种新势力。这种新势力,就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之发生,恰如鸡子在卵壳里发生一样。……打破卵壳,是革命的现象;打破这资本主义的制度,也是革命的现象。有些人,愿意进化而不愿革命,‘但是我们也要知道,革命乃是我们更大的途程’。”这反映了作者分析问题的视角( )
A.由学术思想向社会改造指导思想转变
B.强调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革命分步实施
C.把马克思主义当做人类客观地观察社会发展历史的工具
D.突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精神,关注中国社会主义如何实现
8.思想与时代(14分)
材料一
路易十六在狱中读过伏尔泰和卢梭的著作之后,感叹道:“原来是伏尔泰和卢梭毁了法国!”——中央电视台《大国崛起》专题片
材料二
毛泽东曾说:“没有中国共产党以前就有马克思主义了,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怎么会有共产党呢?事实上,那时候李大钊他们就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那时候的报纸、刊物、书籍都在。……实实在在,有书为证。” ——《李大钊》画册编纂委员会《李大钊》
材料三
“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情况,走毛泽东同志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979年
(1)根据材料一,你认为路易十六如此感叹的原因是什么?(6分)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你认为推动近代中国革命与建设发展的原因有哪些?(4分)
(3)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思想与时代发展之间的关系?(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