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4张PPT。 孔子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课堂小结第21课 活跃的学术思想导入 变化急剧而深刻的春秋战国时期,造就了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他们当中,影响最大的是孔子。在国内,各地都有为纪念孔子而修建的文庙。在国外,美英等国的众多学者公认孔子是世界伟大的思想家之一。孔子在中国和世界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必须了解孔子。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导入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片断孔子先师孔子行教像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昌平陬邑(zōu yì 今山东曲阜[qū fù]市东南)人。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多人,贤弟子七十二人,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创立了儒家学派,提出“仁”的学说。
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相传孔子晚年编订了古代的文化典籍《诗》《书》等几部书,还根据鲁国的历史材料编成《春秋》一书。这对古代文化的保存和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孔子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个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份子。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提出“仁”的学说,希望统治者和人民互相尊重体贴,天下安定。孔子政治思想倾向于保守,看不惯春秋时期正在发生的社会变革,希望复古。他的思想理念被继承下来,后来成为中国封建时代的正统思想,绵延长达2千年之久,对中国文化影响至深。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论语·颜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雍也》
道(导)之以德,齐(约束)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孔子讲学图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创办私学,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扩大了教育对象,打破了官府对教育的垄断。编订《诗》《书》(一般称为《诗经》《尚书》)和《春秋》等书作为教材,丰富了教学内容,保存和发展了我国古代文化。在教学中,善于进行启发诱导,坚持因材施教,用不同的方法教育学生,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弥补不足。《诗经》书影《尚书》书影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500多年间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上古时代的政治文献汇编,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记事上起传说中的尧舜时代,下迄春秋中前期的秦穆公,大约1400年的历史。《周礼》书影《春秋》集传大全书影 古代官制典籍,原名《周官》。全书共42卷,设官376名,并详列了各官员的职责。 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共242年史事。非孔子所著。杏坛(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前的杏坛,传说为孔子讲学处。现存建筑是后世为纪念孔子所建。 据《史记》记载,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精通六艺者七十二人,称“七十二贤人”。又一说“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德行出众者:颜回、闵(Mǐn)损、冉耕、冉雍。政事出众者:冉求、仲由。言语出众者:宰予、端木赐。文学出众者:言偃、卜商、颛(zhuān)孙师、曾参、澹台灭明、原宪、公冶长、樊须、有若、公西赤。孔子贤能弟子(77人)一览表二十四孝之一——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鲁国人。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坐在垒叠的锦褥[rù]上,吃着丰盛的筵[yán]席,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论语》 《论语》共20篇,1.1万多字。孔子辞世后,他的学生们将他的言论以及他与门人的问答汇集编为《论语》。这本书是记录孔子言行思想最权威的资料。《论语》书影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论语·为政》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论语·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论语·述而》孔子邮票孔子杏坛讲学孔子周游列国民国时期孔子邮票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北京奥运开幕式截图 战国时期,社会正经历着深刻变化。对于社会变化,不同的学者各自著书立说,聚众讲学,阐述自己的主张,传播自己的观点(出现原因)。
这一时期,出现了大批的思想家,形成众多学派,号称“诸子百家”。
最重要的学派有儒家、道家、墨家和法家。此外,还有纵横家、兵家、农家、阴阳家等等。各学派之间激烈辩论,彼此影响,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诸子百家的许多思想给后代留下了深刻的启示。如儒家的“仁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孟子的古代民主思想;道家的辩证法;墨家的科学思想;法家的唯物思想;兵家的军事思想等,在今天依然闪烁光芒。诸子百家子:古代对有修养、有学问人的尊称墨子故里
位于山东省滕州市东北部墨子
墨翟(dí ) 约前479~前381
先秦墨家学派创始人 墨子,中国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科学家、人权活动家。曾提出“兼爱”、“非攻”等观点,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墨学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出生于山东滕州,也有少数学术界人士认为墨子出生于河南鲁山。《墨子》书影 《墨子》是研究墨翟思想的最重要资料,现存53篇,大部分是弟子或再传弟子对墨翟言论的记述。 子墨子曰:“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国家喜音湛湎,则语之非乐、非命;国家淫僻无礼,则语之尊天、事鬼;国家务夺侵凌,则语之兼爱、非攻。故曰:择务而从事焉。”
——《墨子·鲁问》墨子纪念邮票 兼爱,是指“兼爱天下之人”,“爱人若爱其身”,“兼相爱,交相利”。墨子认为,“天下兼相爱则统,交相恶则乱”。 非功,是反动“大攻小,强执弱”的侵凌,即侵略战争。孟子
约前372~前289
孟轲 字子舆战国时期邹(今山东邹城市)人后世尊为“亚圣”继承并发展孔子思想 提出“仁政”孟子故居
位于山东省邹城市 孟子师承子思(一说子思学生),继承并发扬孔子思想,成为仅次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并称“孔孟”。 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游说各国。但是不被各国所接受,退隐与弟子一起著述,有《孟子》七篇传世。孟庙(位于山东省邹城市) 孟子远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后家道衰微,从鲁国迁居邹国。据说,孟子三岁丧父,孟母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孟母管束甚严,其“孟母三迁”、“断机教子”等故事,成为千古美谈,是后世母教之典范。《孟子》书影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下》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饲)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孟子·滕文公上》荀子
荀况 字卿 约前313~前238战国后期赵国人著名儒家学派学者和教育家《荀子》书影 荀况认为贵族以礼乐来节制,庶众百姓以法律控制。并指出自然变化是有规律的,人力可以征服自然。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韩非、李斯为其学生。李耳(老子) 老子(传说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春秋时期思想家。姓李名耳,字伯阳,又称老聃(dān)。
《史记》载为楚国苦县河南鹿邑太清人,也有史料记载,老子为今安徽涡(wō)阳人,与孔子同时期而年稍长于孔子。
著有《道德经》,是道家学派始祖,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道家后人将老子视为宗师,与儒家的孔子相比拟,史载孔子曾学于老子。
在道教中,老子是一个很主要的神仙,被称为太上老君,尊为道祖。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的理想政治境界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后来谓为《道德经》)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庄子
庄周
约前369~前286战国时期宋国蒙人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利益幻想返回原始时代 思想比老子消极《庄子》书影庄周梦蝶
《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从前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一会儿梦醒了,却是僵卧在床的庄周。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呢?
这则寓言是表现庄子齐物思想的名篇。庄子认为人们如果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则无往而不快乐。《韩非子》书影韩非
前280~前233战国时期集法家之大成主张大力加强中央集权口吃、不善言辞 擅长写作 韩非集法家之大成,形成法(法律)、术(权术)、势(权势)相结合的法家思想新体系。孙膑
字伯灵
今山东鄄(Juàn)城县红船镇孙老家村人西汉竹简《孙膑兵法》
山东临沂市银雀山出土 战国中期齐国人,孙武的后代,著名军事家,曾创下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围魏救赵”的光辉战例。著有《孙膑兵法》89卷,图4卷。战国时期主要学派简表1.孔子的思想主张
2.孔子创立的儒家学派
3.孔子对我国文化教育的主要贡献
4.《论语》的价值孔子1.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形成原因
2.百家争鸣的主要学派战国时期
的百家争鸣课堂小结学习与探究学习活动编演历史短剧建议:
以孔子或重要战国思想家为主角。剧中人物数量适中,注意情节和对话。学习测评1.解答多项选择题:
⑴ 生活在春秋时期的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 )。
A.政治家 B.思想家 C.外交家 D.教育家
⑵ 下列人物中,属于儒家学派的是(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
2.很多成语的来历都与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有关,请任举两个
并略加说明。因材施教……孔子拔苗助长……孟子·公孙丑上守株待兔……韩非子·五蠹[dù]BDABC史海拾贝曲阜“三孔”山东曲阜孔庙、孔府、孔林全景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山东曲阜孔庙杏坛山东曲阜孔府大门 门上悬“圣府”匾,中柱悬挂金字木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山东曲阜孔府大堂
为当年宣读圣旨、接见官员、审理案件之处 孔府又称衍[yǎn]圣公府,位于孔庙东侧,是孔子嫡系子孙居住之地。汉元帝封孔子13代孙孔霸为“关内侯,食邑八百户,赐金二百斤,宅一区”。这是封建帝王赐孔子后裔府第的最早记载。
宋至和二年(1055年)封孔子46代孙孔宗愿为“衍圣公”,宋徽宗时封为世袭“衍圣公”,孔府也就称“衍圣公府”。现在的孔府基本上是明、清两代的建筑,包括厅、堂、楼、轩等463间,共九进院落,号称“天下第一人家”。现在孔府占地约7.4公顷,有古建筑480间,分前后九进院落,中、东、西三路布局。山东曲阜孔府三堂内景
也称之为退厅
是处理家族内部纠纷和事务的地方山东曲阜孔府贪奎楼 贪奎楼:明代四层方型砖结构建筑,为孔府最高建筑物。房内一层有三米多深井一口,用盖板罩盖,外人不能进入,可以应付不测,作避难之用,实际上是孔府的“金库楼”。山东曲阜孔林洙[zhū]水桥山东曲阜孔林享殿 洙水桥北,是祭孔时摆香坛的地方。殿前有翁仲、望柱、文豹和角端等石兽。孔子墓 享殿之后,正中大墓为孔子坟地,墓前有巨碑篆刻“大成至圣文宣王墓”。孔鲤墓 孔子儿子之墓,位于孔子墓南5米处高土台上。封土东西18米,南北23米,高3米。墓前石碑2通。前碑明代立,正书“泗水侯墓”。后碑小,公元1244年五十一代孙孔元措立,篆书“二世祖墓”。孔伋[jí]墓 孔子孙子子思墓。子思是孟子的老师,曾作《中庸》,后被封为“述圣”。位于孔子墓以西稍南20米处。封土东西18米,南北21米,高4米。墓前石碑2通,前碑为明代立,正书“沂国述圣公墓”四字,后碑小,为公元1244年五十一代孙孔元措立,篆书“三世祖墓”。山东曲阜孔林于氏坊 孔子第72代孙孔宪培妻子的墓——于氏坊。墓前高大的木制牌坊上书“容音褒德”。这位于氏夫人原来是乾隆皇帝的女儿,因当时满汉不通婚,皇帝便将女儿过继给一品大臣于敏中,又以于女名义下嫁给衍圣公。结 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