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九龙坡区四川外国语大学附属重点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重庆市九龙坡区四川外国语大学附属重点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8-01 17:11:45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上期
高2023届高三线上检测地理试题
(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轨驻留六个月后,返回舱于北京时间2022年4月16日9时56分,在我国内蒙古东风着陆场(41°37'N,100°05'E)成功着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轨期间,北京( )
A. 天安门广场升旗时间逐渐推迟 B. 日出东北方向,日落西南方向
C. 正午的日影朝向先向北后向南 D. 正午太阳高度角先减小后增大
2. 东风着陆场选址原因最可能是( )
A. 纬度低,自转线速度较大 B. 气候干旱,地广人稀
C. 植被覆盖率高,隐蔽性好 D. 地形平坦,交通线密集
【答案】1. D 2. B
【解析】
【1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轨时间大约是2021年10月至2022年4月,太阳直射点先向南移动,到12月22日直射南回归线,后向北移动。北京天安门广场升旗时间先推迟,后提前,A错误;3月21日春分日之前,北京日出东南方向,日落西南方向,之后日出东北方向,日落西北方向,B错误;北京正午的日影始终朝向北方,C错误;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角先减小,到冬至日达最小,后增大,D正确。故选D。
【2题详解】
内蒙古东风着陆场地处北半球中纬度,纬度较高,自转线速度较小,A错误;位于巴丹吉林沙漠和戈壁带,气候干旱,地广人稀,B正确;沙漠和戈壁广布,隐蔽性差,C错误;地形平坦,人烟稀少,交通线稀疏,D错误。故选B。
【点睛】东风着陆场一直作为四子王旗的备用着陆场。东风着陆场地处巴丹吉林沙漠和戈壁带,地域辽阔,人烟稀少。
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首次采用氢能作为火炬燃料。某校同学搜集了氢能的相关资料并绘制“我国氢能开发利用现状”资料卡片(下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氢能的来源 灰氢:通过化石燃料燃烧制氢 蓝氢:将在化石燃料制氢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捕集并封存起来 绿氢: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再通过电解水制氢 “绿氢”经济带 有研究提出我国可基于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格局构建“一纵一横”两大“绿氢”经济带。横向经济带主要由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构成,涵盖新、甘、内蒙古、晋、冀等地。纵向经济带涵盖内蒙古、晋、冀、豫、鲁、皖、苏、浙等地。
3. 横向“绿氢”经济带发展氢能的优势能源主要有( )
①太阳能②风能③天然气④水能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4. 我国发展“绿氢”能源可以( )
A. 通过捕集和封存CO2,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B. 降低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优化产业结构
C. 改变富煤少油的资源禀赋,保障能源安全
D 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保障资源和环境安全
【答案】3. A 4. D
【解析】
3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横向横向“绿氢”经济带涵盖新、甘、内蒙古、晋、冀等地。这些地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多晴朗天气,太阳能资源丰富,风能资源丰富,①②正确;天然气主要在南方地区,③错误,该地降水少,水能资源不丰富,④错误。故选A。
【4题详解】
“绿氢”能源是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再通过电解水制氢与煤和油关系较少,C错误;捕集和封存CO2是制蓝氢,A错误;发展“绿氢”能源能够增加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B错误;电解水制氢增加可再生能源能够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保障资源和环境安全,D正确。故选D。
【点睛】影响能源消费结构的主要因素有: 国民经济结构和工业产品结构、工业部门结构的调整;各部门、行业的能源利用水平;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经济政策的变化等。中国能源消费结构的特点是:一次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部门能源消费以工业为主;农村能源消费以生物质能为主。
重庆是中国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差异化区域政策的实施,直辖以来重庆市人口分布已经呈现出自身的特征。下表为1982—2020年重庆市及各区域人口总量(单位:万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82年 1990年 2000年 2010年 2020年
全国总人口 100818 113368 126583 133972 141178
重庆市人口 2706 2887 3051 2885 3205
主都市区 1528 1635 1763 1765 2112
渝东北三峡岸区城镇群 901 952 987 837 806
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 277 300 302 284 287
5. 1982—2020年,重庆市全域( )
A. 人口数量持续增加 B. 占全国人口比重波动上升
C. 人口密度不断下降 D. 人口分布不均衡趋势加剧
6. 2000—2010年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人口数量减少的推力因素是( )
A. 自然灾害 B. 环境问题
C. 国家政策 D. 经济因素
【答案】5. D 6. C
【解析】
【5题详解】
人口数量在2010年下降,2020年又上升,不是持续增加,A错误;1982年占全国人口比重为百分之二十七,2020年比重为百分之二十三,占全国人口比重下降,B错误;该地区面积不变,人口总量波动上升,人口密度波动下降,C错误;主城区人口数量增加明显,渝东北三峡岸区城镇群人口数量减少,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人口增加不明显,人口分布不均衡趋势加剧,D正确。故选D。
【6题详解】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防灾减灾能力提高,自然灾害不是目前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A错误;读表可知,在2000-2010年期间,重庆市人口总量明显减少,而其中主城都市区有所增加,减少的总量中以渝东北三峡库区城市群为主,渝东北武陵山区城市群人口也有减少,而且三峡大坝2006年5月20日全线修建成功,三峡水库于2011年9月10日零时正式启动第四次175米试验性蓄水。这期间三峡库区进行了百万大移民,因此重庆市人口在2000-2010年期间减少的原因是三峡工程库区移民,属于国家政策,C正确;环境问题、经济因素不是主要因素,BD错误。故选C。
【点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如:气候、淡水资源分布、土壤、矿产、自然灾害等,这些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生活、生产的空间格局,从而决定着人类的迁移方向和规模。2、社会经济因素。如:经济因素、交通和通信的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婚姻和家庭等,人类为了能有更好的生活水平,满足生活态度和生活期望也会进行迁移。3、政治因素。如:有关人口迁移的政策、战争、政治变革等,常常引起人口迁移。
读2020~2021年冬季渤海及黄海北部冰情预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7. 下列关于冰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北部结冰面积比南部大 B. 越靠近陆地冰越薄
C. 河流汇入多的海域不易结冰 D. 南部冰情最严重
8. 渤海相对于我国东海海域容易结冰的原因有( )
①纬度高②周围陆地包围,冬季降温快③海域封闭,风浪小④盐度大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7. A 8. A
【解析】
【7题详解】
分析图形信息可知:北部结冰面积大;越靠近陆地温度越低,结冰越厚;有河流入海的海域,盐度低,易结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8题详解】
与我国东海海域相比,渤海纬度高,温度低;海域封闭,风浪小,水面平稳;冬季陆地降温快,温度低。①②③正确。盐度大的海域不易结冰,④错误。故选A。
【点睛】渤海结冰的主要因素:遭到冷空气的持续影响,气温持续走低,致使海水封冻;西部淡水河流的注入,使海水盐度偏低,海水更易结冰;受渤海海底地形的影响,渤海海水较浅易冻;水域较为封闭,流动性差,容易结冰。渤海地处北温带,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多年平均气温10.7℃,降水量500-600毫米,海水盐度为30%。渤海水温变化受北方大陆性气候影响,2月在0℃左右,8月达21℃。严冬来临,除秦皇岛和葫芦岛外,沿岸大都冰冻。3月初融冰时还常有大量流冰发生,平均水温11℃。由于大陆河川大量的淡水注入,又使渤海海水中的盐度仅为30PSU,是中国近海中最低的。冬季,渤海由于强寒潮频繁侵袭而出现结冰现象。自11月中、下旬至12月上旬,沿岸从北往南开始结冰;翌年2月中旬至3月上、中旬由南往北海冰渐次消失,冰期约为3个多月。1-2月,沿岸固定冰宽度一般在距岸1千米之内,而在浅滩区宽度约5-15千米,常见冰厚为10-10厘米,河口及滩涂区多堆积冰,高度有的达2-3米。在固定冰区之外距岸20-10千米内,流冰较多,分布大致与海岸平行,流速50厘米/秒左右。
肯尼亚山位于肯尼亚中部,是非洲第二高峰。下图示意肯尼亚山的地理位置及其垂直方向上的自然带分布状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 肯尼亚山东南坡自然带数目明显多于西北坡,直接原因是东南坡( )
A. 降水多 B. 高差大 C. 温差小 D. 热量多
10. M处的自然带是( )
A. 热带雨林带 B. 热带荒漠带 C. 灌丛带 D. 热带草原带
【答案】9. B 10. D
【解析】
【9题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影响自然带丰富与否的因素是纬度和相对高度,结合图示信息可以判断,肯尼亚山东南坡自然带数目明显多于西北坡,直接原因是东南坡高差大,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0题详解】
结合图片可知,M自然带应为肯尼亚山的基带,基带应为水平自然带一致,而结合所学可知,当地位于东非高原,读图可知,M地降水较少,自然带应为热带草原带,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在山区,气温和降水随着海拔的增加而发生变化,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植被、土壤和动物类型的组合.地表景观随高度发生有规律的更替现象,叫做垂直地域分异.造成这种分异的主要原因是水分条件、热量状况及其组合的变化.山地的自然带的发育程度往往与该山体所在纬度及相对高度有关,通常是纬度越低,山体越高,自然带越丰富。
有中亚明珠之称的伊赛克湖(下图)位于天山山脉北麓,湖面海拔1608米,是吉尔吉斯斯坦的高山不冻湖,中国古称“热海”,湖面面积6236平方千米,平均深度278米。气候温和干燥,年降水量约200~300毫米,部分地区可达800~1000毫米,但水面年蒸发量达700毫米以上。湖面以下7米处有被淹没的古城遗址。玄奘西天取经西行时曾经路过这里,留下列有关伊塞克湖的最早记载:“山行400余里至大清池。周千余里,东西长,南北狭。四面负山,众流交凑,色带青黑,味兼咸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伊赛克湖以“热海”著称的原因是( )
①湖泊水量大,深度大②纬度低,热量充足
③湖泊海拔低,众多河流汇入④湖水盐度高,不易封冻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2. 伊赛克湖湖区年降水量分布不均的主导因素是( )
A. 地形 B. 湖泊分布 C. 大气环流 D. 海陆位置
13. 推测伊赛克湖的形成原因( )
A. 火山口积水 B. 冰川侵蚀 C. 河道淤塞变迁 D. 构造陷落
【答案】11. B 12. A 13. D
【解析】
【11题详解】
结合材料分析,湖泊平均深度 278米,周千余里,说明湖泊水量大,深度大,①正确;伊赛克湖处在42°N-43°N,纬度较高,②错误;天山北麓,湖泊海拔高,湖泊是河流源头,③错误;味兼咸苦,说明湖水盐度高,不易封冻,④正确。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2题详解】
天山北坡有来自北冰洋和大西洋的水汽受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据材料信息可知,高山区年降水量可达800~100毫米,所以年降水量分布不均的主导因素是地形,A正确。湖泊无法提供大量的水汽,湖泊分布不是降水量分布不均的原因,B错误;伊赛克湖区不受季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影响,所以降水量分布不均的主要因素与大气环流无关,C错误;伊赛克湖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量分布不均因素与海陆位置无关,D错误。故选A。
【13题详解】
湖泊深而且狭长,水下有古城遗址,说明这一地区发生过断裂下陷,后来形成湖泊,属于构造陷落形成的构造湖,D正确。伊赛克湖附近没有火山活动,A错误。伊赛克湖的形成和冰川侵蚀关系不大,这不是主要原因,B错误;该位于山区,河道淤塞变迁形成该湖泊的可能性小,C错误。故选D。
【点睛】北美五大湖是冰川侵蚀形成的湖泊;火山口积水形成的一般是堰塞湖。
向日葵对温度的适应性较强,在花盘盛开时段(夏季)其叶子和花盘在白天追随太阳从东转向西,在纬度相同的情况下,高海拔的向日葵种植区的种子含油率比低海拔种植区高。乌克兰是世界上最大的葵花籽油出口国,其葵花籽油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25%。下图为乌克兰向日葵种植区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在向日葵花盘盛开时段,乌克兰低纬度地区和高纬度地区花盘随太阳转动角度的大小差异及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低纬度地区花盘转动的角度小,原因是开花期低纬度昼长要短些
B. 低纬度地区花盘转动的角度大,原因是开花期低纬度昼长要长些
C. 高纬度地区花盘转动的角度小,原因是开花期高纬度昼长要长些
D. 高纬度地区花盘转动的角度大,原因是开花期高纬度昼长要短些
15. 同纬度地区向日葵高海拔种植区种子含油率高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有( )
①同纬度高海拔种植区太阳辐射强
②同纬度高海拔地区呼吸作用强
③同纬度高海拔种植区光合作用时间长
④同纬度高海拔种植区昼夜温差大
⑤同纬度高海拔种植区生长周期短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④⑤
【答案】14. A 15. B
【解析】
【14题详解】
当地向日葵花盘盛开时段为北半球夏季,北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白昼越长。乌克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正午时太阳位于正南方向;北半球昼长夜短时,日出东北,日落西北,白昼越长,向北偏的角度越大,因此白昼越长,花盘转动的角度越大。乌克兰较低纬度地区和较高纬度地区相比,低纬地区的昼长相对较短,花盘转动的角度小,高纬地区的昼长相对较长,花盘转动的角度更大,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5题详解】
同纬度高海拔地区,晴天较多,太阳辐射相对较强,且昼长相对更长,光照时间长,作物光合作用的时间长。同时,同纬度高海拔地区的昼夜温差更大,有利于养分积累,种子含油率更高,①③④正确。同纬度高海拔地区温相对较低,呼吸作用较弱,②错误。虽然高海拔地区气温低,热量条件较差,使得向日葵生长周期更长,积累有机质多,含油率高,⑤错误。故选B。
【点睛】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①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 ②直射点向哪个方向移动,则该半球昼变长夜变短; ③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壤干层是位于多年平均降雨入渗深度以下,因土壤水分流失,形成的含水率低于10%的干燥化土层。黄土高原的土壤干层分布范围广、厚度大,是区域气候、地形、水文、土壤等条件下土壤水分循环的综合结果。宁夏云雾山地处黄土高原腹地,当地自1980代开始封山禁牧,自然植被逐步恢复,对土壤干层产生了一定影响。下图示意云雾山放牧草地的土壤干层分布特征。
(1)分析黄土高原土壤干层形成的自然原因。
(2)描述云雾山放牧草地土壤水分的垂直分布特征。
(3)恢复自然植被若干年后,推测云雾山草原土壤干层厚度发生的变化,并阐述理由。
【答案】(1)黄土高原气候较干旱,降水较少,蒸发旺盛;地形破碎,地表水易损失;土质疏松,土壤水分易下渗至深层土壤。
(2)土壤含水量随深度加深先下降后上升;140cm左右深度达到最低;0~100cm深度土壤含水量变化幅度较大;100~500cm深度土壤含水量变化幅度较小。
(3)变化:土壤含水量增加,土壤干层厚度逐渐变薄。理由:天然草地逐步恢复,增加雨水截留和水分下渗(涵养水源能力提升);土壤质量得到改善,持水能力增强。
【解析】
【分析】本题以黄土高原土壤干层相关材料为背景设置题目,涉及自然环境整体性,黄土高原自然环境,水循环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由材料可知,土壤干层是位于多年平均降雨入渗深度以下,因土壤水分流失,形成的含水率低于10%的干燥化土层。其形成和降水以及土壤的渗水情况由直接关系。黄土高原气候较干旱,降水少,晴天多,蒸发量大,土壤含水量低;地形支离破碎,地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表水易流失;同时黄土土质疏松,土壤水分易下渗至深层土壤故形成土壤干层。
【小问2详解】
读图可知,总体上土壤含水量随深度加深先下降后上升;140cm左右深度达到最低,只有6%左右;0~100cm深度土壤含水量变化幅度较大,从7%-17%,变化范围较大;100~500cm深度土壤含水量变化幅度较小,从7%-10%左右。
【小问3详解】
天然草地逐步恢复,植被截留部分水分,增加下渗,土壤含水量增加;植被根系固定土壤,土壤肥力增加,水土流失减轻,土壤质量得到改善,蓄水能力增强,土壤干层厚度逐渐变薄。
17.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武汉是湖北省省会、特大城市、中部地区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2003年11月湖北省建立武汉1+8城市圈(简称武汉城市圈),城市圈以武汉为圆心,其周边100千米范围以内的包括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天门、潜江周边8个城市所组成的城市圈。城市圈重点实现“五个一体化”,即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产业发展与布局一体化、城乡建设一体化、区域市场一体化、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一体化。2017年4月,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武汉片区正式挂牌成立,自由贸易试验区(自贸区)的建立,进一步促进了武汉的经济发展。
武汉作为城市圈的核心自身实力非常强大:其中985高校2所,在校大学生超过120万;武汉到全国大多数主要城市的距离不超过1000千米,是全国的经济地理中心;武汉城镇化率超过80%,城区人口超过1000万;前二十强企业中,武汉有9家,接近半壁江山。工业总营收14178.4亿元,位居中西部地区第二位。下图为武汉城市圈示意图。
(1)简述建立自贸区对武汉自身发展的作用。
(2)说明武汉成为其城市圈核心的优势区位条件。
(3)指出武汉城市圈的建设意义。
【答案】(1)有利于促进国际贸易,带动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市场竞争力;有利于促进国际间经济和文化交流。
(2)位于全国经济地理中心,地理位置优越;高等院校集中,人才资源丰富;城镇化水平高,市场广阔;水陆交通发达,对外联系便利;工农业基础好;国家政策扶持。
(3)有利于区域内产业的分工与合作,充分发挥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有利于区域内人口与城镇的空间布局的优化;有利于通过合理规划来减轻城市交通拥堵和环境恶化等城市病问题,加强生态建设;有利于区域内基础设施的建设;有利于促进区域内科技教育和文化的交流。
【解析】
【分析】本题以武汉城市圈为材料,涉及自贸区建立对城市发展的作用、城市的区位分析、城市圈的建设意义等内容,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建立自贸区,有利于促进武汉与国外企业之间的国际贸易发展,带动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建立自贸区有利于促进武汉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武汉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建立自贸区,还可加大武汉与国际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提高武汉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小问2详解】
“武汉到全国大多数主要城市的距离不超过1000千米,是全国的经济地理中心”,地理位置比较优越;“985高校2所,在校大学生超过120万”,表明武汉高等院校集中,人才资源丰富,科学技术水平高;“武汉城镇化率超过80%,城区人口超过1000万”,表明武汉的城镇化水平高,人口多,市场广阔;图中显示,武汉公路、铁路、水运等水陆交通发达,对外联系便利;“前二十强企业中,武汉有9家,接近半壁江山。工业总营收14178.4亿元,位居中西部地区第二位”,表明武汉的工农业基础好,实力强;“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武汉片区正式挂牌成立”,表明武汉的发展得到国家政策扶持。
【小问3详解】
武汉城市圈是以武汉为圆心,其周边100千米范围以内的包括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天门、潜江周边8个城市所组成的城市圈,“产业发展与布局一体化”,可知该城市圈的建设,有利于充分发挥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区域内各城市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促进城市圈整体协调发展;“城乡建设一体化”,表明该城市圈的建设,利于区域内人口与城镇的空间布局的优化;“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一体化”,表明多个城市形成城市圈,可以通过合理规划来减轻城市交通拥堵和环境恶化等城市病问题,加强生态建设,促进城市健康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表明有利于区域内基础设施的建设;武汉作为全国重要的科教基地,以其为核心的城市圈的建设,有利于促进区域内科技教育和文化的交流进步。
18.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河套平原是我国西北地区最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被誉为“塞上江南”,纵横交织的沟渠是该地区重要的人文特征。下图为河套地区区域图和河、渠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由于气候原因和人类活动影响,河套平原地区地下水埋深随着季节有明显的变化,下图为该地区气候资料和地下水埋深季节变化图。
(1)比较图中农业区内东部、西部城市分布特征的异同点。
(2)土地盐渍化是河套平原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判断该区土地盐渍化最严重的时段,并说明判断理由。
【答案】(1)相同点:东部、西部城市大多沿河流和铁路分布。不同点:东部有等级较高的大城市,西部城市等级较低;西部城市分布较东部密集。
(2)最严重的时段为春季(5、6月份)。该时段气温较高,蒸发旺盛;地下水埋藏较浅,有利于地下水蒸发;降水较少,盐分易留在地表,形成盐渍化。
【解析】
【分析】本题以河套平原为背景,考查了农业分布的特点,河渠作用及其农业环境问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综合认知和人地协调观。
【小问1详解】
读图及图例可知,图中城市分布主要相同点:东部、西部城市大多沿河、渠和铁路分布;城市大多分布在地形相对平坦的平原地带。不同点:东部地区的城市等级较高数量少;而西部城市行者等级较低但数量多。
【小问2详解】
读图可知,最严重时段为5、6月份 (春季)。此时气温回升,温度较高,蒸发较为旺盛;地下水埋藏深度较浅,地下水蒸发旺盛;降水量较小,盐分随水分到达地表,水分蒸发后,盐分易留在地表,形成盐渍化。
19.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为阿尔泰山主峰南部垂直自然带示意图。
(1)判断①自然带的典型植被类型,并说出理由。
(2)与荒漠草原带相比,森林草原带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较高,分析其主要原因。
位于阿尔泰山脉南坡的“喀纳斯综合自然景观保护区”保护对象为森林、珍稀动植物和冰川、湖泊等,区内生态系统独特,具有很高的自然保护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
(3)说明建立喀纳斯综合自然景观保护区的意义。
【答案】(1)灌木草原。该区域内的年降水量介于荒漠草原和森林草原的年降水量之间,适合灌木草原生长。
(2)森林草原带枯枝落叶较多,经微生物的分解,可以转化成土壤中的有机质。
(3)可以保留一定面积的独特的生态系统,为子孙后代留下天然的“本底”;是珍稀动植物的庇护所,保存了珍稀动植物物种以及它们的遗传基因和栖息地;自然保护区在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维持自然环境稳定等方面发挥作用;保护区是理想的科学研究基地,是生态保护、人工种苗繁育和生态修复技术研发的基地;可以培养公民生态文明观、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自然保护区内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优美的自然景观,可以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的需求,是人类健康、灵感和创作的源泉。
【解析】
【分析】本题以阿尔泰山主峰南部垂直自然带示意图为材料,涉及垂直自然带、土壤的影响因素、建立保护区的意义等内容,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该区域内的年降水量比荒漠草原的年降水量多,比森林草原的年降水量少,因此比较适合需水量居中的灌木草原生长。
【小问2详解】
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与荒漠草原带相比,森林草原带枯枝落叶较多,经微生物的分解,可以转化成土壤中的有机质,使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
【小问3详解】2022—2023学年上期
高2023届高三线上检测地理试题
(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轨驻留六个月后,返回舱于北京时间2022年4月16日9时56分,在我国内蒙古东风着陆场(41°37'N,100°05'E)成功着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轨期间,北京( )
A. 天安门广场升旗时间逐渐推迟 B. 日出东北方向,日落西南方向
C. 正午的日影朝向先向北后向南 D. 正午太阳高度角先减小后增大
2. 东风着陆场选址的原因最可能是( )
A. 纬度低,自转线速度较大 B. 气候干旱,地广人稀
C. 植被覆盖率高,隐蔽性好 D. 地形平坦,交通线密集
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首次采用氢能作为火炬燃料。某校同学搜集了氢能的相关资料并绘制“我国氢能开发利用现状”资料卡片(下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氢能的来源 灰氢:通过化石燃料燃烧制氢 蓝氢:将在化石燃料制氢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捕集并封存起来 绿氢: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再通过电解水制氢 “绿氢”经济带 有研究提出我国可基于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格局构建“一纵一横”两大“绿氢”经济带。横向经济带主要由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构成,涵盖新、甘、内蒙古、晋、冀等地。纵向经济带涵盖内蒙古、晋、冀、豫、鲁、皖、苏、浙等地。
3. 横向“绿氢”经济带发展氢能的优势能源主要有( )
①太阳能②风能③天然气④水能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4. 我国发展“绿氢”能源可以( )
A. 通过捕集和封存CO2,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B. 降低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优化产业结构
C. 改变富煤少油的资源禀赋,保障能源安全
D. 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保障资源和环境安全
重庆是中国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差异化区域政策的实施,直辖以来重庆市人口分布已经呈现出自身的特征。下表为1982—2020年重庆市及各区域人口总量(单位:万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82年 1990年 2000年 2010年 2020年
全国总人口 100818 113368 126583 133972 141178
重庆市人口 2706 2887 3051 2885 3205
主都市区 1528 1635 1763 1765 2112
渝东北三峡岸区城镇群 901 952 987 837 806
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 277 300 302 284 287
5. 1982—2020年,重庆市全域( )
A. 人口数量持续增加 B. 占全国人口比重波动上升
C. 人口密度不断下降 D. 人口分布不均衡趋势加剧
6. 2000—2010年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人口数量减少的推力因素是( )
A. 自然灾害 B. 环境问题
C 国家政策 D. 经济因素
读2020~2021年冬季渤海及黄海北部冰情预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7. 下列关于冰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北部结冰面积比南部大 B. 越靠近陆地冰越薄
C. 河流汇入多的海域不易结冰 D. 南部冰情最严重
8. 渤海相对于我国东海海域容易结冰的原因有( )
①纬度高②周围陆地包围,冬季降温快③海域封闭,风浪小④盐度大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肯尼亚山位于肯尼亚中部,是非洲第二高峰。下图示意肯尼亚山的地理位置及其垂直方向上的自然带分布状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 肯尼亚山东南坡自然带数目明显多于西北坡,直接原因是东南坡( )
A. 降水多 B. 高差大 C. 温差小 D. 热量多
10. M处的自然带是( )
A 热带雨林带 B. 热带荒漠带 C. 灌丛带 D. 热带草原带
有中亚明珠之称的伊赛克湖(下图)位于天山山脉北麓,湖面海拔1608米,是吉尔吉斯斯坦的高山不冻湖,中国古称“热海”,湖面面积6236平方千米,平均深度278米。气候温和干燥,年降水量约200~300毫米,部分地区可达800~1000毫米,但水面年蒸发量达700毫米以上。湖面以下7米处有被淹没的古城遗址。玄奘西天取经西行时曾经路过这里,留下列有关伊塞克湖的最早记载:“山行400余里至大清池。周千余里,东西长,南北狭。四面负山,众流交凑,色带青黑,味兼咸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伊赛克湖以“热海”著称的原因是( )
①湖泊水量大,深度大②纬度低,热量充足
③湖泊海拔低,众多河流汇入④湖水盐度高,不易封冻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2. 伊赛克湖湖区年降水量分布不均主导因素是( )
A. 地形 B. 湖泊分布 C. 大气环流 D. 海陆位置
13. 推测伊赛克湖的形成原因( )
A. 火山口积水 B. 冰川侵蚀 C. 河道淤塞变迁 D. 构造陷落
向日葵对温度的适应性较强,在花盘盛开时段(夏季)其叶子和花盘在白天追随太阳从东转向西,在纬度相同的情况下,高海拔的向日葵种植区的种子含油率比低海拔种植区高。乌克兰是世界上最大的葵花籽油出口国,其葵花籽油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25%。下图为乌克兰向日葵种植区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在向日葵花盘盛开时段,乌克兰低纬度地区和高纬度地区花盘随太阳转动角度的大小差异及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低纬度地区花盘转动的角度小,原因是开花期低纬度昼长要短些
B. 低纬度地区花盘转动的角度大,原因是开花期低纬度昼长要长些
C. 高纬度地区花盘转动的角度小,原因是开花期高纬度昼长要长些
D. 高纬度地区花盘转动的角度大,原因是开花期高纬度昼长要短些
15. 同纬度地区向日葵高海拔种植区种子含油率高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有( )
①同纬度高海拔种植区太阳辐射强
②同纬度高海拔地区呼吸作用强
③同纬度高海拔种植区光合作用时间长
④同纬度高海拔种植区昼夜温差大
⑤同纬度高海拔种植区生长周期短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④⑤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壤干层是位于多年平均降雨入渗深度以下,因土壤水分流失,形成的含水率低于10%的干燥化土层。黄土高原的土壤干层分布范围广、厚度大,是区域气候、地形、水文、土壤等条件下土壤水分循环的综合结果。宁夏云雾山地处黄土高原腹地,当地自1980代开始封山禁牧,自然植被逐步恢复,对土壤干层产生了一定影响。下图示意云雾山放牧草地的土壤干层分布特征。
(1)分析黄土高原土壤干层形成的自然原因。
(2)描述云雾山放牧草地土壤水分的垂直分布特征。
(3)恢复自然植被若干年后,推测云雾山草原土壤干层厚度发生的变化,并阐述理由。
17.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武汉是湖北省省会、特大城市、中部地区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2003年11月湖北省建立武汉1+8城市圈(简称武汉城市圈),城市圈以武汉为圆心,其周边100千米范围以内的包括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天门、潜江周边8个城市所组成的城市圈。城市圈重点实现“五个一体化”,即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产业发展与布局一体化、城乡建设一体化、区域市场一体化、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一体化。2017年4月,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武汉片区正式挂牌成立,自由贸易试验区(自贸区)的建立,进一步促进了武汉的经济发展。
武汉作为城市圈的核心自身实力非常强大:其中985高校2所,在校大学生超过120万;武汉到全国大多数主要城市的距离不超过1000千米,是全国的经济地理中心;武汉城镇化率超过80%,城区人口超过1000万;前二十强企业中,武汉有9家,接近半壁江山。工业总营收14178.4亿元,位居中西部地区第二位。下图为武汉城市圈示意图。
(1)简述建立自贸区对武汉自身发展的作用。
(2)说明武汉成为其城市圈核心的优势区位条件。
(3)指出武汉城市圈建设意义。
18.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河套平原是我国西北地区最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被誉为“塞上江南”,纵横交织的沟渠是该地区重要的人文特征。下图为河套地区区域图和河、渠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由于气候原因和人类活动影响,河套平原地区地下水埋深随着季节有明显的变化,下图为该地区气候资料和地下水埋深季节变化图。
(1)比较图中农业区内东部、西部城市分布特征的异同点。
(2)土地盐渍化是河套平原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判断该区土地盐渍化最严重的时段,并说明判断理由。
19.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为阿尔泰山主峰南部垂直自然带示意图。
(1)判断①自然带的典型植被类型,并说出理由。
(2)与荒漠草原带相比,森林草原带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较高,分析其主要原因。
位于阿尔泰山脉南坡的“喀纳斯综合自然景观保护区”保护对象为森林、珍稀动植物和冰川、湖泊等,区内生态系统独特,具有很高的自然保护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