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基本不等式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数学北师版(2019)必修第一册(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3.2基本不等式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数学北师版(2019)必修第一册(共3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8-01 23:54:48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31张PPT)
3.2基本不等式
教学目标
01
02
用基本不等式解决代数式或函数的最值,并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理解并掌握基本不等式及其推导过程,明确基本不等式成立条件
基本不等式的应用
重点
难点
基本不等式推导过程及成立条件
环节一
重要不等式
情境与问题
2002年8月 20日至28日,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召开的数学家大会,也是新世纪第一次数学盛会,本次大会的会标是根据中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弦图设计的,颜色的明暗使它看上去像一个风车,代表中国人民的热情好客.
今天的课我们就从这个会标开始.
抽像概括
则AB= 正方形的面积S是
RtΔABF,RtΔBCG,RtΔCDH,RtΔADB是全等三角形,它们的面积总和为
2ab
观察图形S,什么大小关系?
S> ,
> ,
它们有相等的可能性吗?何时相等?


当直角三角形变成等腰直角三角形时,即a=b时,正方形EFGH缩成一个点,
当a=b时,
当意实数时,成立吗?
思考
结论
一般地,对于任意实数a,b,我们有
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此不等式称为重要不等式
环节二
基本不等式
a换成
b换成
换元
证明
证明不等式
分析
要证
只要证
只要证
只要证
显然是成立的,当且仅当时取等号
基本不等式
若,则
通常写作:
当且仅当时取等号,这个不等式叫做基本不等式,适用范围
在数学中,我们把叫做正数的算术平均数,叫做正数的几何平均数。
文字叙述为: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
基本不等式几何解释
如图,AB是圆O的直径,O为圆心,点C是AB上一点,过点C作垂直于AB的弦DE,连接AD,BD,OD.
如何用表示OD
如何用表示CD?
OD与CD的大小关系怎样?
OD=
CD=
OD CD
半径不小于弦长的一半
对比
重要不等式
基本不等式
若,则当且仅当=时取等号
拓展
环节三
基本不等式求最值
例1
(1)已知,求最小值。
解:
当且仅当,即取等号。



选题目的
①本道题在【正】【定】【等】三个环节上,三个环节都俱备;
②从题目的功能上,是求和式的最小值。
例1
(2)已知,求最大值。
解:, 当且仅当,即取等号。



选题目的
①本道题在【正】【定】【等】三个环节上,难度在【正】上;
②从题目的功能上,是求和式的最大值。一般求和式的最小值。
例1
(3)已知,则最小值。

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



选题目的
①本道题在【正】【定】【等】三个环节上,难度在【定】上;
②从题目的功能上,是求和式的最小值。
例2
若求最大值
解:
当且仅当等号。
的最大值是



选题目的
①本道题在【正】【定】【等】三个环节上,难度在【定】上;
②从题目的功能上,是积式的最大值。
提炼
应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
已知x,y都是正数,则
(1)如果积xy等于定值P,那么当 时,和x+y有最小值
(2)如果和x+y等于定值S,那么当 时,积xy有最大值
环节四
基本不等式的实际应用
(1)用篱笆围一个面积为100的矩形菜园,当这个矩形的边长为多少时,所用篱笆最短?最短篱笆的长度是多少?
(2)用一段长为36 m的篱笆围成一个矩形菜园,当这个矩形的边长为多少时,菜园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
例3
解:设矩形菜园的相邻两条边的长分别为x m,y m,篱笆的长度为.
(1)由已知得.由,可得,所以,当且仅当时,上述等号成立.
因此,当这个矩形菜园是边长为10 m的正方形时,所用篱笆最短,最短篱笆的长度为40 m.
(1)用篱笆围一个面积为100的矩形菜园,当这个矩形的边长为多少时,所用篱笆最短?最短篱笆的长度是多少?
(2)用一段长为36 m的篱笆围成一个矩形菜园,当这个矩形的边长为多少时,菜园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
例3
解:设矩形菜园的相邻两条边的长分别为x m,y m,篱笆的长度为.
(2)由已知得,矩形菜园的面积为.
由,可得,
当且仅当时,上式等号成立.
因此,当这个矩形菜园是边长为9 m的正方形时,菜园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
选题目的
①体现了基本不等式应用的广泛性;
②既有和最小,又有积最大,紧扣【和定积最大,积定和最小】
③双元代数式最值问题,例1和例2是单元。说明基本不等式的功能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性。
环节五
小结
课堂小结
1.核心要点
重要不等式
2.数学素养
基本不等式及其应用(最值、实际应用)(单元+多元)
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形成数形结合的思想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