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初中科学浙教版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第4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情况 基础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初中科学浙教版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第4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情况 基础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6.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7-29 19:25:34

文档简介

初中科学浙教版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第4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情况 基础练习
一、单选题
1.(2023八上·嘉兴期末)下列是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物质,其中属于溶液的是(  )
A.肥皂水 B.牛奶 C.碘酒 D.血液
2.(2023八上·青田期末)下列可用于表示酒精溶液中酒精分子(酒精分子用“〇”表示)分布情况的是(  )
A. B.
C. D.
3.(2023八上·义乌期末)炉甘石洗剂是一种常用于急性瘙痒皮肤病的药剂,如图所示,有固体颗粒沉在底部,使用时需摇匀,取适量涂于患处,它属于(  )
A.悬浊液 B.溶液 C.乳浊液 D.纯净物
4.(2023八上·温州期末)下列物质分散到水中,能得到溶液的是(  )
A.肥皂 B.粉笔灰 C.蔗糖 D.色拉油
5.(2023八上·嘉兴期末)许多科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并列、交叉和包含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纯净物和混合物属于交叉关系
B.混合物和溶液属于包含关系
C.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属于交叉关系
D.饱和溶液和浓溶液属于并列关系
6.(2022八上·定海期末)许多物质能溶解在溶剂中形成溶液。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凡是均一、稳定、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
B.不同的物质分散到水中都会形成溶液
C.肥皂水中,肥皂是溶质,水是溶剂
D.在科学实验中,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7.(2023八上·义乌期末)下列选项中,甲、乙、丙和丁之间的关系与如图所示一致的是(  )
选项项项 甲 乙 丙 丁
A 脑 大脑 小脑 脑干
B 溶液 溶质 溶剂 悬浊液
C 台风 气象灾害 寒潮 洪水
D 电源 电流 电路 电阻
A.A B.B C.C D.D
8.(2023八上·杭州期末)小金网购了一个“气象瓶”,如图所示,密闭瓶内装有硝酸钾、蒸馏水。当外界温度降低时,瓶中固体逐渐增多,此过程中( )
A.溶剂质量不变 B.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溶液质量不变 D.溶解度不变
9.(2022八上·舟山月考)下列是有关科学问题中的因果关系,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浮在水面上的铁球一定是空心的,那么空心的铁球一定会浮在水面上
B.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那么均一的,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
C.饱和溶液恒温蒸发后有固体析出,那么能恒温蒸发析出固体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D.密度比液体小的固体漂浮在液体中,那么漂浮在该液体中的实心固体的密度一定比液体小
10.(2022八上·余杭月考)我们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液体”,下列对这些“液体”的认识,正确的是(  )
A.盐溶解在水中形成盐水,盐水是均一、稳定、透明的纯净物
B.用汽油去除油污,汽油相当于溶剂,油污相当于溶质
C.汽水倒入杯中会有大量气泡逸出,说明气体不能溶于水
D.一杯盐水敞开放置较长时间会有晶体析出,可判断它原先是饱和溶液
11.(2022八上·义乌期中)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有晶体析出后再蒸发一段时间至时间t。这一过程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与蒸发时间的变化关系合理的是(  )
A. B.
C. D.
12.(2022八上·义乌期中)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
B.溶液上层的密度小, 下层的密度大
C.长期放置不分层的液体就是溶液
D.溶液一定是无色、澄清的
13.(2022八上·杭州期中)下列关于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说法正确的个数有(  )
①溶液一定是无色、均一、稳定、透明的液体;②同一种溶剂中可以同时有多种溶质;
③溶液是纯净物,而浊液是混合物;④植物油与水形成乳浊液,泥水是悬浊液;
⑤饱和溶波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A.2 B.3 C.4 D.5
14.(2022八上·浙江期中)概念图能清晰地反映概念之间的联系,如图表示溶液中部分概念的相互联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表示均一稳定 B.表示溶剂
C.方法可为蒸发溶剂 D.方法可为增加溶质
二、填空题
15.(2023八上·椒江期末)老鸭汤是一道以美味著称的传统汤菜,制作原料主要有鸭、水、调料等。
(1)烹饪时,下列调料中与水充分混合形成溶液的有 ____。(选填字母)
A.食盐 B.料酒 C.植物油 D.胡椒粉
(2)为确定烧好的整锅鸭汤咸淡情况,可用调羹舀一勺汤进行品尝,因为一勺汤与整锅汤的咸淡情况是一致的,这体现了溶液    的特点。
16.(2023八上·青田期末)“美林”是为儿童开发设计的一款退烧药,主要成分是布洛芬,“美林”即使密封保存,放久了也会在底部看到白色沉淀,“美林”属于    (填“乳浊液”、“悬浊液”或“溶液”),将少量的①面粉,②味精,③白糖,④泥土,⑤肥皂,⑥植物油分别加入到水中,充分振荡后,其中形成的混合物与“美林”属于同类型的物质有    。
17.(2022八上·衢州期中)小丽同学在厨房给妈妈帮忙时观察到了一些现象,请你利用所学科学知识进行解释:
(1)烹煮开化清水鱼时,小丽同学取锅中少量汤品尝,就知道整锅汤咸淡是否适宜,这是因为溶液具有   性。
(2)炒开化青蛳前要将青蛳的尾部剪掉,吸青蛳时利用   作用使青蛳肉进入口中。
18.(2022八上·衢州期中)概念图能清晰地反映概念之间的联系,如图为部分溶液中概念的相互联系,请回答:
(1)图中“?”是指   ;
(2)20℃时将8克食盐固体放入盛有20克蒸馏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克。(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
19.(2022八上·衢州期中)牛奶中掺水量越多,牛奶密度越小,品质越差。小丽想通过测定密度来比较二种牛奶品质的优劣,她用一根一端密封的空心玻璃管下端绕上一段细铁丝,制成一支自制密度计,如图所示。
(1)纯牛奶是   (选填“溶液”、“悬浊液”或“乳浊液”)
(2)分别将自制密度计浸入牛奶甲和牛奶乙中,静止后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品质较高的牛奶为   (选填“甲”、“乙”或“相同”)
(3)使用中,发现细铁丝容易滑落,于是他取下铁丝,置于玻璃管内,再次测量这一杯牛奶密度(过程中杯内液体总量不变),则测得密度与原来相比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三、实验探究题
20.(2022八上·义乌月考)某化学探究小组的同学在学习《溶液》这一单元时,进行了一系列探究活动并进行相关归纳,请你作为其中一员,参与他们的探究.
(1)【活动一】小红对“物质溶于水是否都能形成溶液?”进行探究.选取如下生活用品.
生活用品有:①氯化钠;②植物油;③蒸馏水;④冰块;⑤蔗糖;仪器任选.
通过该探究活动,小红得出结论:有的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如上述物质中
    放入水中就能形成溶液(填“序号”)
(2)【活动二】小明以“物质溶于水后液体的温度是否改变?”为课题进行探究,其用品和操作示意图如图:
实验目的 探究下列物质溶解前后体温变化变化情况
实验用品 药匙、烧杯、玻璃棒、温度计、水、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铵
操作过程
实验目的:探究下列物质溶解前后温度变化情况
实验用品:药匙、烧杯、玻璃棒、温度计、水、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铵
操作过程:
图示③中的操作存在一处错误,应改正为   .
(3)小珂同学认为上述实验过程不能得出溶液温度变化的情况,请你说一说小珂同学的理由是:   。
四、解答题
21.(2022八上·长兴月考)图中的四个圆分别表示浓溶液、稀溶液、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通过对阴影B、D的分析,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
(2)医生建议夏季运动出汗过多的时候最好喝些‘淡盐水”,“淡盐水”可归于图中    (填“A"“B"“C"或“D")。
(3)现有一瓶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若要使它变为饱和溶液,一般采用的方法是   或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分析】溶液的分散质为可溶性物质,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肥皂不能溶于水,因此肥皂水为乳浊液;牛奶不能溶于水,因此牛奶为乳浊液;碘酒可以溶于水,形成溶液;血小板和细胞都不能溶于水,形成悬浊液,故C符合题意,而A、B、D不合题意。
故选C。
2.【答案】A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分析】根据溶液的特点判断。
【解答】酒精为溶液,它具有稳定性和均一性,即溶液的各个部位的性质完全相同,那么酒精分子在溶液中分布是均匀的,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3.【答案】A
【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分析】溶液的分散质为可溶性物质,悬浊液的分散质为不溶性的固体颗粒,乳浊液的分散质为不溶性的小液滴。
【解答】如图所示,有固体颗粒沉在底部,即分散质为不溶性的固体颗粒,因此它属于悬浊液。
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4.【答案】C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分析】根据溶液的特点分析判断。
【解答】肥皂、粉笔灰和色拉油在水中都不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因此它们都不能形成溶液,故A、B、D错误;
蔗糖可以溶解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形成溶液,故C正确。
故选C。
5.【答案】B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解析】【分析】纯净物是只有一种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混合在一起;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再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解答】A. 纯净物和混合物属于并列关系,错误;
B.混合物和溶液属于包含关系,混合物中包含了溶液,正确;
C.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属于并列关系,错误;
D. 饱和溶液和浓溶液属于交叉关系,饱和溶液可能是浓溶液,也可能是稀溶液,错误;
故答案为:B.
6.【答案】D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分析】A、根据溶液一定是混合物分析;
B、根据有些物质难溶于水分析;
C、根据肥皂属于混合物分析;
D、根据水是常用溶剂分析。
【解答】A、 均一、稳定、透明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也可能是水等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B、 有些物质分散到水中不会形成溶液 ,不符合题意;
C、 肥皂是混合物,肥皂水中,溶质是肥皂的一些主要成分,水是溶剂 ,不符合题意;
D、 在科学实验中,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符合题意;
故选D。
7.【答案】A
【知识点】基本电路与电路图;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与防灾减灾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分析四种物质之间的关系,然后再与各个选项中的物质进行对照即可。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甲由乙、丙、丁三类物质组成,三类物质为并列关系。
A.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故A符合题意;
B.甲溶液与悬浊液为并列关系,而不是包含关系,故B不合题意;
C.甲台风与丁洪水为并列关系,而不受包含关系,故C不合题意;
D.甲电源为电器原件,而乙电流和丁电阻为电学物理量,二者没有关系,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8.【答案】A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A. 瓶中硝酸钾是溶质,水是溶剂
B. 不饱和溶液指的是还能继续溶解该溶质的溶液
C. 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D. 溶解度会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解答】A. 瓶中固体逐渐增多,说明溶液中溶质质量减少,溶剂的质量不变,A正确
B. 瓶中有固体析出,说明不能继续溶解,所以是饱和溶液,B错误
C. 析出的固体增多,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减少,溶剂质量不变,所以溶液的质量减少,C错误
D. 当外界温度降低,硝酸钾的溶解度会降低,D错误
故答案为:A
9.【答案】D
【知识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溶液的组成及特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解析】【分析】(1)(4)根据浮沉条件判断;
(2)注意分析水是否为溶液;
(3)注意蒸发时从不饱和溶液到饱和溶液的转变。
【解答】A.铁球能否漂浮在水面上取决于它的平均密度是否小于水的密度,故A错误;
B.水就是均一稳定的,但是它是纯净物,而不是溶液,故B错误;
C.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蒸发溶剂后会先到达饱和溶液,然后再有固体析出,故C错误;
D.根据浮沉条件可知,密度比液体小的固体漂浮在液体中,那么漂浮在该液体中的实心固体的密度一定比液体小,故D正确。
故选D。
10.【答案】B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解析】【分析】(1)根据溶液的特点判断;
(2)根据溶液的组成知识判断;
(3)根据“大量气泡逸出”判断;
(4)如果溶液中存在未溶的晶体,那么溶液肯定饱和;如果没有未溶的晶体,那么无法判断是否饱和。
【解答】A.盐溶解在水中形成盐水,盐水是均一、稳定、透明的混合物,故A错误;
B.用汽油去除油污,汽油相当于溶剂,油污相当于溶质,故B正确;
C.汽水倒入杯中会有大量气泡逸出,说明气体可以溶于水,故C错误;
D.一杯盐水敞开放置较长时间会有晶体析出,可判断它现在为饱和溶液,但是不能判断原来是否饱和,故D错误。
故选B。
11.【答案】B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分析】根据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认识判断。
【解答】在硝酸钾溶液达到饱和之前,虽然水不断蒸发,但是没有晶体析出,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当硝酸钾溶液达到饱和后,随着水的不断减小,晶体不断析出,即溶质的质量不断减小。
故选B。
12.【答案】A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分析】根据对溶液组成和特点分析判断。
【解答】A.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故A正确;
B.溶液上层和下层的密度相同,因为溶液具有均一性,故B错误;
C.水长期放置不分层,但是它不是溶液,故C错误;
D.溶液不一定是无色、澄清的,例如硫酸铜溶液为蓝色的,故D错误。
故选A。
13.【答案】A
【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解析】【分析】根据对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的组成分析判断。
【解答】①溶液不一定是无色、均一、稳定、透明的液体,例如硫酸铜溶液呈蓝色,故①错误;
②同一种溶剂中可以同时有多种溶质,故②正确;
③溶液和浊液都是混合物,故③错误;
④植物油与水形成乳浊液,泥水是悬浊液,故④正确;
⑤饱和溶波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故⑤错误。
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14.【答案】C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
【解析】【分析】根据溶液的组成和特点判断。
【解答】A.溶液是混合物,且具有均一和稳定性,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故B正确不合题意;
C.饱和溶液通过增加溶剂的方式可以变成不饱和溶液,故C错误符合题意;
D.不饱和溶液通过蒸发溶剂的方式变成饱和溶液,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15.【答案】(1)A;B
(2)均一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分析】(1)溶液的分散质为可溶性物质,悬浊液的分散质为不溶性固体颗粒,乳浊液的分散质为不溶性的液滴。
(2)溶液的各个部分的性质完全相同,这就是溶液的均一性。
【解答】(1)食盐和料酒都能溶于水形成溶液,故A、B符合题意;
植物油是不溶于水的液滴,形成乳浊液,故C不合题意;
胡椒粉是不溶于水的固体颗粒,形成悬浊液,故D不合题意。
故选AB。
(2)确定烧好的整锅鸭汤咸淡情况,可用调羹舀一勺汤进行品尝,因为一勺汤与整锅汤的咸淡情况是一致的,这体现了溶液均一性的特点。
16.【答案】悬浊液;①④
【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分析】溶液的分散质为可溶性物质,悬浊液的分散质为不溶性的固体颗粒,乳浊液的分散质为不溶性的液体,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美林”即使密封保存,放久了也会在底部看到白色沉淀,则它不稳定,分散质应该为不溶性的固体颗粒,因此为悬浊液。
(2)①面粉,是不溶于水的固体颗粒,形成悬浊液;
②味精可溶于水,形成溶液;
③白糖可溶于水,形成溶液;
④泥土,是不溶于水的固体颗粒,形成悬浊液;
⑤肥皂,是不溶于水的液体,形成乳浊液;
⑥植物油分别加入到水中,不能溶于水的液体,形成乳浊液。
那么与“美林”属于同类型的物质为①④。
17.【答案】(1)均一
(2)大气压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分析】(1)根据溶液的均一性解答;
(2)根据大气压强的知识解答。
【解答】(1)烹煮开化清水鱼时,小丽同学取锅中少量汤品尝,就知道整锅汤咸淡是否适宜,这是因为溶液具有均一性。
(2)炒开化青蛳前要将青蛳的尾部剪掉,吸青蛳时利用大气压作用使青蛳肉进入口中。
18.【答案】(1)溶剂
(2)27.2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溶液的组成分析解答;
(2)相同温度下,同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据此计算出20g水中最多溶解的食盐质量,从而计算出溶液质量。
【解答】(1)溶液有溶质和溶剂组成,则图中“?”为溶剂。
(2)设20℃时,20g水中最多溶解食盐的质量为x,

解得:x=7.2g;
那么溶液质量为:20g+7.2g=27.2g。
19.【答案】(1)乳浊液
(2)乙
(3)偏小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分析】(1)溶液的分散质为可溶性物质,悬浊液的分散质为不溶性的固体颗粒,乳浊液的分散质为不溶性的液体。
(2)根据浮沉条件确定二者浮力的大小,再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力=ρ液gV排比较密度大小即可。
(3)注意分析液面所对刻度的变化即可。
【解答】(1)纯牛奶为不溶于水的液体,因此为乳浊液;
(2)密度计始终漂浮,则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即浮力保持不变。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力=ρ液gV排可知,当浮力相同时,密度计在乙中排开液体的体积较小,则乙的密度较大,品质较高。
(3)细铁丝在外面时和在里面时,密度计的总重力不变,根据F浮力=G总可知,它们受到的总浮力不变。根据F浮力=ρ液gV排可知,它们排开液体的体积相等。当细铁丝在外面时,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铁丝的体积与玻璃管排开液体的体积之和;而铁丝在里面时,只有玻璃管排开液体。比较可知,玻璃管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大,即液面所对的刻度靠上,即测出密度偏小。
20.【答案】(1)①⑤
(2)用玻璃棒搅拌
(3)未测量水的初始温度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解析】【分析】(1)溶液的分散质为可溶性物质,悬浊液的分散质为不溶性的固体,乳浊液的分散质为不溶性的液体;
(2)根据实验操作的规范分析解答;
(3)溶液温度的变化量等于放入物质溶解前后溶液温度的差,只有测量出溶解前水的初始温度和溶解后水的终末温度,才能比较温度的变化量大小。
【解答】(1)①氯化钠可溶于水形成溶液;
②植物油是不溶于水的液体,形成乳浊液;
③蒸馏水和水为同一种物质,二者混合后根本不是混合物;
④冰块和水也是同种物质,二者混合不是混合物;
⑤蔗糖可溶于水形成溶液。
则能够形成溶液的是①⑤。
(2)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仪器,不能用于搅拌液体,应改正为:用玻璃棒搅拌;
(3)小珂同学认为上述实验过程不能得出溶液温度变化的情况,理由是:未测量水的初始温度。
21.【答案】(1)饱和溶液可以是稀溶液,不饱和溶液可以是浓溶液
(2)C
(3)加氯化钠;恒温蒸发水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
【解析】【分析】(1)根据阴影部分的含义分析解答;
(2)根据对“淡盐水”浓度的理解解答;
(3)根据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换方法解答。
【解答】(1)阴影B是饱和溶液和稀溶液的交叉,阴影D是浓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交叉,因此二者的含义为:饱和溶液可以是稀溶液,不饱和溶液可以是浓溶液。
(2)“淡盐水”即盐水的浓度比较低,则它应该属于稀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故选C。
(3)现有一瓶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若要使它变为饱和溶液,一般采用的方法是加氯化钠或恒温蒸发水。
1 / 1初中科学浙教版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第4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情况 基础练习
一、单选题
1.(2023八上·嘉兴期末)下列是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物质,其中属于溶液的是(  )
A.肥皂水 B.牛奶 C.碘酒 D.血液
【答案】C
【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分析】溶液的分散质为可溶性物质,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肥皂不能溶于水,因此肥皂水为乳浊液;牛奶不能溶于水,因此牛奶为乳浊液;碘酒可以溶于水,形成溶液;血小板和细胞都不能溶于水,形成悬浊液,故C符合题意,而A、B、D不合题意。
故选C。
2.(2023八上·青田期末)下列可用于表示酒精溶液中酒精分子(酒精分子用“〇”表示)分布情况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分析】根据溶液的特点判断。
【解答】酒精为溶液,它具有稳定性和均一性,即溶液的各个部位的性质完全相同,那么酒精分子在溶液中分布是均匀的,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3.(2023八上·义乌期末)炉甘石洗剂是一种常用于急性瘙痒皮肤病的药剂,如图所示,有固体颗粒沉在底部,使用时需摇匀,取适量涂于患处,它属于(  )
A.悬浊液 B.溶液 C.乳浊液 D.纯净物
【答案】A
【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分析】溶液的分散质为可溶性物质,悬浊液的分散质为不溶性的固体颗粒,乳浊液的分散质为不溶性的小液滴。
【解答】如图所示,有固体颗粒沉在底部,即分散质为不溶性的固体颗粒,因此它属于悬浊液。
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4.(2023八上·温州期末)下列物质分散到水中,能得到溶液的是(  )
A.肥皂 B.粉笔灰 C.蔗糖 D.色拉油
【答案】C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分析】根据溶液的特点分析判断。
【解答】肥皂、粉笔灰和色拉油在水中都不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因此它们都不能形成溶液,故A、B、D错误;
蔗糖可以溶解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形成溶液,故C正确。
故选C。
5.(2023八上·嘉兴期末)许多科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并列、交叉和包含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纯净物和混合物属于交叉关系
B.混合物和溶液属于包含关系
C.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属于交叉关系
D.饱和溶液和浓溶液属于并列关系
【答案】B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解析】【分析】纯净物是只有一种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混合在一起;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再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解答】A. 纯净物和混合物属于并列关系,错误;
B.混合物和溶液属于包含关系,混合物中包含了溶液,正确;
C.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属于并列关系,错误;
D. 饱和溶液和浓溶液属于交叉关系,饱和溶液可能是浓溶液,也可能是稀溶液,错误;
故答案为:B.
6.(2022八上·定海期末)许多物质能溶解在溶剂中形成溶液。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凡是均一、稳定、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
B.不同的物质分散到水中都会形成溶液
C.肥皂水中,肥皂是溶质,水是溶剂
D.在科学实验中,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答案】D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分析】A、根据溶液一定是混合物分析;
B、根据有些物质难溶于水分析;
C、根据肥皂属于混合物分析;
D、根据水是常用溶剂分析。
【解答】A、 均一、稳定、透明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也可能是水等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B、 有些物质分散到水中不会形成溶液 ,不符合题意;
C、 肥皂是混合物,肥皂水中,溶质是肥皂的一些主要成分,水是溶剂 ,不符合题意;
D、 在科学实验中,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符合题意;
故选D。
7.(2023八上·义乌期末)下列选项中,甲、乙、丙和丁之间的关系与如图所示一致的是(  )
选项项项 甲 乙 丙 丁
A 脑 大脑 小脑 脑干
B 溶液 溶质 溶剂 悬浊液
C 台风 气象灾害 寒潮 洪水
D 电源 电流 电路 电阻
A.A B.B C.C D.D
【答案】A
【知识点】基本电路与电路图;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与防灾减灾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分析四种物质之间的关系,然后再与各个选项中的物质进行对照即可。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甲由乙、丙、丁三类物质组成,三类物质为并列关系。
A.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故A符合题意;
B.甲溶液与悬浊液为并列关系,而不是包含关系,故B不合题意;
C.甲台风与丁洪水为并列关系,而不受包含关系,故C不合题意;
D.甲电源为电器原件,而乙电流和丁电阻为电学物理量,二者没有关系,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8.(2023八上·杭州期末)小金网购了一个“气象瓶”,如图所示,密闭瓶内装有硝酸钾、蒸馏水。当外界温度降低时,瓶中固体逐渐增多,此过程中( )
A.溶剂质量不变 B.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溶液质量不变 D.溶解度不变
【答案】A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A. 瓶中硝酸钾是溶质,水是溶剂
B. 不饱和溶液指的是还能继续溶解该溶质的溶液
C. 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D. 溶解度会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解答】A. 瓶中固体逐渐增多,说明溶液中溶质质量减少,溶剂的质量不变,A正确
B. 瓶中有固体析出,说明不能继续溶解,所以是饱和溶液,B错误
C. 析出的固体增多,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减少,溶剂质量不变,所以溶液的质量减少,C错误
D. 当外界温度降低,硝酸钾的溶解度会降低,D错误
故答案为:A
9.(2022八上·舟山月考)下列是有关科学问题中的因果关系,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浮在水面上的铁球一定是空心的,那么空心的铁球一定会浮在水面上
B.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那么均一的,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
C.饱和溶液恒温蒸发后有固体析出,那么能恒温蒸发析出固体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D.密度比液体小的固体漂浮在液体中,那么漂浮在该液体中的实心固体的密度一定比液体小
【答案】D
【知识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溶液的组成及特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解析】【分析】(1)(4)根据浮沉条件判断;
(2)注意分析水是否为溶液;
(3)注意蒸发时从不饱和溶液到饱和溶液的转变。
【解答】A.铁球能否漂浮在水面上取决于它的平均密度是否小于水的密度,故A错误;
B.水就是均一稳定的,但是它是纯净物,而不是溶液,故B错误;
C.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蒸发溶剂后会先到达饱和溶液,然后再有固体析出,故C错误;
D.根据浮沉条件可知,密度比液体小的固体漂浮在液体中,那么漂浮在该液体中的实心固体的密度一定比液体小,故D正确。
故选D。
10.(2022八上·余杭月考)我们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液体”,下列对这些“液体”的认识,正确的是(  )
A.盐溶解在水中形成盐水,盐水是均一、稳定、透明的纯净物
B.用汽油去除油污,汽油相当于溶剂,油污相当于溶质
C.汽水倒入杯中会有大量气泡逸出,说明气体不能溶于水
D.一杯盐水敞开放置较长时间会有晶体析出,可判断它原先是饱和溶液
【答案】B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解析】【分析】(1)根据溶液的特点判断;
(2)根据溶液的组成知识判断;
(3)根据“大量气泡逸出”判断;
(4)如果溶液中存在未溶的晶体,那么溶液肯定饱和;如果没有未溶的晶体,那么无法判断是否饱和。
【解答】A.盐溶解在水中形成盐水,盐水是均一、稳定、透明的混合物,故A错误;
B.用汽油去除油污,汽油相当于溶剂,油污相当于溶质,故B正确;
C.汽水倒入杯中会有大量气泡逸出,说明气体可以溶于水,故C错误;
D.一杯盐水敞开放置较长时间会有晶体析出,可判断它现在为饱和溶液,但是不能判断原来是否饱和,故D错误。
故选B。
11.(2022八上·义乌期中)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有晶体析出后再蒸发一段时间至时间t。这一过程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与蒸发时间的变化关系合理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分析】根据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认识判断。
【解答】在硝酸钾溶液达到饱和之前,虽然水不断蒸发,但是没有晶体析出,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当硝酸钾溶液达到饱和后,随着水的不断减小,晶体不断析出,即溶质的质量不断减小。
故选B。
12.(2022八上·义乌期中)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
B.溶液上层的密度小, 下层的密度大
C.长期放置不分层的液体就是溶液
D.溶液一定是无色、澄清的
【答案】A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分析】根据对溶液组成和特点分析判断。
【解答】A.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故A正确;
B.溶液上层和下层的密度相同,因为溶液具有均一性,故B错误;
C.水长期放置不分层,但是它不是溶液,故C错误;
D.溶液不一定是无色、澄清的,例如硫酸铜溶液为蓝色的,故D错误。
故选A。
13.(2022八上·杭州期中)下列关于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说法正确的个数有(  )
①溶液一定是无色、均一、稳定、透明的液体;②同一种溶剂中可以同时有多种溶质;
③溶液是纯净物,而浊液是混合物;④植物油与水形成乳浊液,泥水是悬浊液;
⑤饱和溶波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A.2 B.3 C.4 D.5
【答案】A
【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解析】【分析】根据对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的组成分析判断。
【解答】①溶液不一定是无色、均一、稳定、透明的液体,例如硫酸铜溶液呈蓝色,故①错误;
②同一种溶剂中可以同时有多种溶质,故②正确;
③溶液和浊液都是混合物,故③错误;
④植物油与水形成乳浊液,泥水是悬浊液,故④正确;
⑤饱和溶波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故⑤错误。
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14.(2022八上·浙江期中)概念图能清晰地反映概念之间的联系,如图表示溶液中部分概念的相互联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表示均一稳定 B.表示溶剂
C.方法可为蒸发溶剂 D.方法可为增加溶质
【答案】C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
【解析】【分析】根据溶液的组成和特点判断。
【解答】A.溶液是混合物,且具有均一和稳定性,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故B正确不合题意;
C.饱和溶液通过增加溶剂的方式可以变成不饱和溶液,故C错误符合题意;
D.不饱和溶液通过蒸发溶剂的方式变成饱和溶液,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二、填空题
15.(2023八上·椒江期末)老鸭汤是一道以美味著称的传统汤菜,制作原料主要有鸭、水、调料等。
(1)烹饪时,下列调料中与水充分混合形成溶液的有 ____。(选填字母)
A.食盐 B.料酒 C.植物油 D.胡椒粉
(2)为确定烧好的整锅鸭汤咸淡情况,可用调羹舀一勺汤进行品尝,因为一勺汤与整锅汤的咸淡情况是一致的,这体现了溶液    的特点。
【答案】(1)A;B
(2)均一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分析】(1)溶液的分散质为可溶性物质,悬浊液的分散质为不溶性固体颗粒,乳浊液的分散质为不溶性的液滴。
(2)溶液的各个部分的性质完全相同,这就是溶液的均一性。
【解答】(1)食盐和料酒都能溶于水形成溶液,故A、B符合题意;
植物油是不溶于水的液滴,形成乳浊液,故C不合题意;
胡椒粉是不溶于水的固体颗粒,形成悬浊液,故D不合题意。
故选AB。
(2)确定烧好的整锅鸭汤咸淡情况,可用调羹舀一勺汤进行品尝,因为一勺汤与整锅汤的咸淡情况是一致的,这体现了溶液均一性的特点。
16.(2023八上·青田期末)“美林”是为儿童开发设计的一款退烧药,主要成分是布洛芬,“美林”即使密封保存,放久了也会在底部看到白色沉淀,“美林”属于    (填“乳浊液”、“悬浊液”或“溶液”),将少量的①面粉,②味精,③白糖,④泥土,⑤肥皂,⑥植物油分别加入到水中,充分振荡后,其中形成的混合物与“美林”属于同类型的物质有    。
【答案】悬浊液;①④
【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分析】溶液的分散质为可溶性物质,悬浊液的分散质为不溶性的固体颗粒,乳浊液的分散质为不溶性的液体,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美林”即使密封保存,放久了也会在底部看到白色沉淀,则它不稳定,分散质应该为不溶性的固体颗粒,因此为悬浊液。
(2)①面粉,是不溶于水的固体颗粒,形成悬浊液;
②味精可溶于水,形成溶液;
③白糖可溶于水,形成溶液;
④泥土,是不溶于水的固体颗粒,形成悬浊液;
⑤肥皂,是不溶于水的液体,形成乳浊液;
⑥植物油分别加入到水中,不能溶于水的液体,形成乳浊液。
那么与“美林”属于同类型的物质为①④。
17.(2022八上·衢州期中)小丽同学在厨房给妈妈帮忙时观察到了一些现象,请你利用所学科学知识进行解释:
(1)烹煮开化清水鱼时,小丽同学取锅中少量汤品尝,就知道整锅汤咸淡是否适宜,这是因为溶液具有   性。
(2)炒开化青蛳前要将青蛳的尾部剪掉,吸青蛳时利用   作用使青蛳肉进入口中。
【答案】(1)均一
(2)大气压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分析】(1)根据溶液的均一性解答;
(2)根据大气压强的知识解答。
【解答】(1)烹煮开化清水鱼时,小丽同学取锅中少量汤品尝,就知道整锅汤咸淡是否适宜,这是因为溶液具有均一性。
(2)炒开化青蛳前要将青蛳的尾部剪掉,吸青蛳时利用大气压作用使青蛳肉进入口中。
18.(2022八上·衢州期中)概念图能清晰地反映概念之间的联系,如图为部分溶液中概念的相互联系,请回答:
(1)图中“?”是指   ;
(2)20℃时将8克食盐固体放入盛有20克蒸馏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克。(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
【答案】(1)溶剂
(2)27.2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溶液的组成分析解答;
(2)相同温度下,同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据此计算出20g水中最多溶解的食盐质量,从而计算出溶液质量。
【解答】(1)溶液有溶质和溶剂组成,则图中“?”为溶剂。
(2)设20℃时,20g水中最多溶解食盐的质量为x,

解得:x=7.2g;
那么溶液质量为:20g+7.2g=27.2g。
19.(2022八上·衢州期中)牛奶中掺水量越多,牛奶密度越小,品质越差。小丽想通过测定密度来比较二种牛奶品质的优劣,她用一根一端密封的空心玻璃管下端绕上一段细铁丝,制成一支自制密度计,如图所示。
(1)纯牛奶是   (选填“溶液”、“悬浊液”或“乳浊液”)
(2)分别将自制密度计浸入牛奶甲和牛奶乙中,静止后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品质较高的牛奶为   (选填“甲”、“乙”或“相同”)
(3)使用中,发现细铁丝容易滑落,于是他取下铁丝,置于玻璃管内,再次测量这一杯牛奶密度(过程中杯内液体总量不变),则测得密度与原来相比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1)乳浊液
(2)乙
(3)偏小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分析】(1)溶液的分散质为可溶性物质,悬浊液的分散质为不溶性的固体颗粒,乳浊液的分散质为不溶性的液体。
(2)根据浮沉条件确定二者浮力的大小,再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力=ρ液gV排比较密度大小即可。
(3)注意分析液面所对刻度的变化即可。
【解答】(1)纯牛奶为不溶于水的液体,因此为乳浊液;
(2)密度计始终漂浮,则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即浮力保持不变。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力=ρ液gV排可知,当浮力相同时,密度计在乙中排开液体的体积较小,则乙的密度较大,品质较高。
(3)细铁丝在外面时和在里面时,密度计的总重力不变,根据F浮力=G总可知,它们受到的总浮力不变。根据F浮力=ρ液gV排可知,它们排开液体的体积相等。当细铁丝在外面时,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铁丝的体积与玻璃管排开液体的体积之和;而铁丝在里面时,只有玻璃管排开液体。比较可知,玻璃管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大,即液面所对的刻度靠上,即测出密度偏小。
三、实验探究题
20.(2022八上·义乌月考)某化学探究小组的同学在学习《溶液》这一单元时,进行了一系列探究活动并进行相关归纳,请你作为其中一员,参与他们的探究.
(1)【活动一】小红对“物质溶于水是否都能形成溶液?”进行探究.选取如下生活用品.
生活用品有:①氯化钠;②植物油;③蒸馏水;④冰块;⑤蔗糖;仪器任选.
通过该探究活动,小红得出结论:有的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如上述物质中
    放入水中就能形成溶液(填“序号”)
(2)【活动二】小明以“物质溶于水后液体的温度是否改变?”为课题进行探究,其用品和操作示意图如图:
实验目的 探究下列物质溶解前后体温变化变化情况
实验用品 药匙、烧杯、玻璃棒、温度计、水、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铵
操作过程
实验目的:探究下列物质溶解前后温度变化情况
实验用品:药匙、烧杯、玻璃棒、温度计、水、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铵
操作过程:
图示③中的操作存在一处错误,应改正为   .
(3)小珂同学认为上述实验过程不能得出溶液温度变化的情况,请你说一说小珂同学的理由是:   。
【答案】(1)①⑤
(2)用玻璃棒搅拌
(3)未测量水的初始温度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解析】【分析】(1)溶液的分散质为可溶性物质,悬浊液的分散质为不溶性的固体,乳浊液的分散质为不溶性的液体;
(2)根据实验操作的规范分析解答;
(3)溶液温度的变化量等于放入物质溶解前后溶液温度的差,只有测量出溶解前水的初始温度和溶解后水的终末温度,才能比较温度的变化量大小。
【解答】(1)①氯化钠可溶于水形成溶液;
②植物油是不溶于水的液体,形成乳浊液;
③蒸馏水和水为同一种物质,二者混合后根本不是混合物;
④冰块和水也是同种物质,二者混合不是混合物;
⑤蔗糖可溶于水形成溶液。
则能够形成溶液的是①⑤。
(2)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仪器,不能用于搅拌液体,应改正为:用玻璃棒搅拌;
(3)小珂同学认为上述实验过程不能得出溶液温度变化的情况,理由是:未测量水的初始温度。
四、解答题
21.(2022八上·长兴月考)图中的四个圆分别表示浓溶液、稀溶液、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通过对阴影B、D的分析,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
(2)医生建议夏季运动出汗过多的时候最好喝些‘淡盐水”,“淡盐水”可归于图中    (填“A"“B"“C"或“D")。
(3)现有一瓶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若要使它变为饱和溶液,一般采用的方法是   或   。
【答案】(1)饱和溶液可以是稀溶液,不饱和溶液可以是浓溶液
(2)C
(3)加氯化钠;恒温蒸发水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
【解析】【分析】(1)根据阴影部分的含义分析解答;
(2)根据对“淡盐水”浓度的理解解答;
(3)根据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换方法解答。
【解答】(1)阴影B是饱和溶液和稀溶液的交叉,阴影D是浓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交叉,因此二者的含义为:饱和溶液可以是稀溶液,不饱和溶液可以是浓溶液。
(2)“淡盐水”即盐水的浓度比较低,则它应该属于稀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故选C。
(3)现有一瓶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若要使它变为饱和溶液,一般采用的方法是加氯化钠或恒温蒸发水。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