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训练培优卷: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训练培优卷: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7-20 23:08:39

文档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训练培优卷: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一、单选题
1.(2022八上·绥江期中)下列物体或现象中,正在产生声音的是(  )
A. 静止放在桌上的杯子
B. 未敲击的音叉
C. 扇动翅膀的鸟
D. 真空罩中的闹钟
【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解答】A.静止放在桌上的杯子,杯子没有振动,没有产生声音,A不符合题意;
B.未敲击的音叉没有振动,没有产生声音,B不符合题意;
C.鸟扇动翅膀,鸟翅膀振动会产生声音,同时鸟翅膀与空气摩擦带动空气振动也会产生声音,C符合题意;
D.真空罩中的闹钟只有使用时才会产生声音,题图不能说明闹钟正在发声,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发声体在振动。
2.(2022八上·潼关期中)学习科学知识的价值之一,是主动将所学知识创造性服务于社会。如“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就有许多实际应用,下列发明成果应用了这一知识的是(  )
A.体温计 B.刻度尺 C.机械停表 D.真空玻璃
【答案】D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都能传播。
A.常用的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来工作的,A不符合题意;
B.刻度尺是用来测量长度的工具,B不符合题意;
C.机械停表是用来测量时间的工具,C不符合题意;
D.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玻璃中间是真空,可以阻断噪声的传播,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真空不能传声,玻璃中间是真空,可以阻断噪声的传播。
3.(2022八上·桂林期中)如图所示为宇航员景海鹏和陈冬进入天宫二号内的情景,他们在空间站外面工作时,必须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才能通话。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
A.太空中太吵了 B.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
C.空间站外是真空,不能传声 D.太空中声带无法振动产生声音
【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景海鹏和陈冬在空间站外面工作时,必须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才能通话,原因是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空间站外是真空,不能传声;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4.(2022八上·岳池期中)如图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闹钟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直至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  )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逐渐减少
C.声波在玻璃罩中发生了反射
D.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
【答案】D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入有空气的玻璃罩中,能听到闹钟的声音,逐渐抽出空气,声音变小,到最后,罩内空气抽完,便听不到声音了。这说明真空不能传声,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罩实验可以推测真空不能传声。
5.(2022八上·龙口期中)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会消失,这是因为(  )
A.手不能传播声音 B.手把声音反射回去了
C.手能够吸收鼓声 D.手使鼓面停止了振动
【答案】D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解答】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时,鼓声就消失了,原因是手使鼓面停止了振动,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停止。
6.(2022八上·渝北月考)某人用铁锤打击一下铁管的一端,另一个人在另一端把耳朵贴在铁管上能听到两次击管声,这是因为(  )
A.一个是原声,另一个是回声
B.声音沿铁管传播快,先听到;沿空气传播慢,后听到
C.人耳的错觉
D.外界杂声干扰
【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甲同学在铁管的一端敲一下这根铁管,乙同学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另一端,声音分别从钢管、空气中传播到铁管的另一端,所以乙同学会听到两次声音,因为声音在钢管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大,所以先听到的是通过铁管传过来的声音,后听到的是通过空气传过来的声音,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固体传声比气体快。
7.(2022八上·海安月考)古诗《小儿垂钓》中有“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小儿面对路人的询问,只是招招手却不做声,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角度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儿回答路人询问的声音能在水中传播,会惊跑鱼儿
B.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不能在水中传播
C.声波从空气传入水中后,传播速度不变
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AB.声音可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小儿回答路人询问的声音能在水中传播,会惊跑鱼儿,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
CD.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在固体中传播速度较快,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较慢,则声波从空气传入水中后传播速度会改变,且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水中的传播速度,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
8.(2022八上·天门月考)宇航员登上月球后,若有一块陨石落在他附近,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宇航员能够听到陨石撞击月球的声音
B.陨石撞击月球时不会使月球的地面产生振动
C.宇航员虽然不能听到陨石撞击月球的声音,但他可以感受到这个声音的存在
D.陨石撞击月球的声音可以在月球的表面向四周传播
【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A.月球表面没有空气,不能传播声音,所以宇航员不能够听到陨石撞击月球的声音,A不符合题意;
B.陨石撞击月球时会使月球的地面产生振动,B不符合题意;
C.陨石撞击月球时,会使月球的地面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声音可以通过地面、宇航员的身体传播,所以宇航员虽然不能听到陨石撞击月球的声音,但他可以感受到这个声音,C符合题意;
D.月球表面没有空气,不能传播声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真空不能传声,声音的产生是物体的振动。
9.(2022八上·天门月考)玻璃鱼缸内养有金鱼,若轻轻地敲击鱼缸边缘,则会看到鱼被吓走,此时鱼接收到声信号的主要途径是(  )
A.水-鱼 B.空气-水-鱼
C.鱼缸-水-鱼 D.空气-鱼缸-水-鱼
【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敲击鱼缸的边缘,声音是鱼缸振动产生的,所以第一种传声介质是鱼缸,然后通过水传给鱼.
故答案为:C.
【分析】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
10.(2022八上·东台月考)如图所示,小明将衣架悬空挂在细绳的中央,当同学用铅笔轻轻敲打衣架时,小明听到了衣架振动发出的声音。他用绕有细绳的食指堵住双耳,重复上述操作,他还是听到了声音, 与这个实验有关的几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甲、乙两实验可以探究固体、气体是否能传声
B.甲、乙两实验可比较固体和气体的传声效果
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衣架时响度不同
D.用绕有细绳的食指堵住双耳主要目的是把衣架微小的振动转化放大
【答案】D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A.用铅笔轻轻敲打衣架时,小明听到了衣架振动发出的声音,这表明空气能传播声音;用绕有细绳的食指堵住双耳,重复上述操作,也能听到声音,表明固体能传播声音,所以甲、乙两实验可以探究固体、气体是否能传声,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实验中,可以根据两次听到声音的大小来判定传声的效果,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衣架,衣架振动的幅度不同,则响度不同,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用绕有细绳的食指堵住双耳,此时声音可以通过细绳传播到耳朵中,是为了探究固体是否能传声,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
11.(2021八上·麦积期末)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不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条件的是(  )
A.甲图中小“人”随着音乐起舞
B.乙图中拨动钢尺,观察钢尺的振动
C.丙图中不断抽出密封玻璃罩内的空气
D.丁图中用乒乓球靠近正在发声的音叉
【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解答】A.小“人”随着音乐起舞说明发声体在振动,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A不符合题意;
B.拨动伸出桌边的钢尺,钢尺发出声音,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B不符合题意;
C.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空气越来越少,声音越来越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C符合题意;
D.用乒乓球靠近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起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12.(2021八上·谢家集期中)历史上我国劳动人民发明了有很多传统的民族乐器,如琴、筝、箫、笛、二胡、琵琶、唢呐、鼓等,代表了中国民族乐器文化。下列几组民族乐器中,发声原理不同的是(  )
A.二胡与古筝 B.古筝与琵琶 C.二胡与唢呐 D.箫与笛子
【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解答】A.二胡和古筝都是靠弦振动发声,发声原理相同,A不符合题意;
B.古筝和琵琶都是靠弦振动发声,发声原理相同,B不符合题意;
C.二胡靠弦振动发声,唢呐靠空气柱振动发声,二者发声原理不同,C符合题意;
D.箫与笛子都是靠空气柱振动发声,发声原理相同,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不同乐器的发声原因有不同,其中包括吹奏、弹奏、打击等方式。
13.(2021八上·遵化期中)假如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3×108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百米赛跑时,终点计时员可以听枪声开始计时
B.人耳不可以辨别出低音和高音
C.在空旷的房间内说话时容易听到回声
D.打雷时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答案】A
【知识点】声速
【解析】【解答】A.如果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3×108m/s,那么声音传播一百米所需时间很短,几乎可以忽略,百米赛跑时,终点计时员可以听枪声开始计时,所以A项正确;
B.声音的高低是指音调,与声音的传播速度无关,人耳依然可以辨别处低音和高音,B项错误;
C.如果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3×108m/s,则在空旷的房间内说话时,声音经墙壁反射后用时很短,就和原声重合,人耳不容易听到回声,C项错误;
D.如果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3×108m/s,则和光的传播速度相同,所以打雷时看到闪电同时听到雷声,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声速表示声音传播的快慢,音调与声音的传播速度无关;声音的反射现象形成回声。
14.(2021八上·永年期中)如表所示,是声音在几种介质中传播的速度。
介质 水( 0℃) 水(15℃) 水( 20℃) 冰( 0℃) 软橡胶 软木 钢铁
v/( m s-1) 1440 1470 1480 3230 45 500 5200
根据表中的信息,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液态介质中,声速大小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B.声速大小和介质的物态有关
C.固态介质中,声速大小和介质的种类有关
D.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答案】D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速
【解析】【解答】A.声音在 0℃、15℃、20℃的水中的速度不同,说明声速大小和液体的温度有关,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水和冰是同一种物质,状态不同,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说明声速大小和介质的物态有关,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声音在冰、软橡胶、软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可知固态介质中,声速大小和介质的种类有关,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但从题表中不能得出该结论,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15.(2021八上·晋安期中)雷雨天,某物理兴趣小组为估算闪电发生位置到他们的距离,设计出用声速乘以时间的估算方案,则时间的测量应选择的方法是(  )
A.闪电时,记录刚刚看到该次闪电至雷声刚刚结束的时间
B.闪电时,记录刚刚看到该次闪电至刚刚听到雷声的时间
C.用A的方法,测量该次闪电及随后发生的两次闪电的时间,计算三次的平均值
D.用B的方法,测量该次闪电及随后发生的两次闪电的时间,计算三次的平均值
【答案】B
【知识点】声速
【解析】【解答】A.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雷声刚刚结束的时间,由于雷声经过云层、山脉反射会持续一段时间,这样测量会导致时间偏大,误差大,A不符合题意;
B.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刚刚听到雷声的时间,这样闪电和雷声对应,时间的误差最小,B符合题意;
CD.闪电每次可能会出现在不同的地方,不是固定在一点,因此不能用“多测几次求平均值”的方法,这种做法是错误的,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由于光速比声速大很多,记录刚看到闪电至刚听到雷声的时间,再结合声速计算路程。
二、多选题
16.(2023八上·房山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B.音叉停止振动后仍在发声
C.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够传播声音
D.宇航员们在月球上也可以直接面对面相互交谈
【答案】A,C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A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音叉停止振动后不在发声,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C符合题意;
D.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宇航员们在月球上不可以直接面对面相互交谈,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C。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7.(2020八上·北京期中)根据小资料中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声速大小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B.声速大小跟介质的物态有关
C.声速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
D.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一定比液体中快
【答案】A,B,C
【知识点】声速
【解析】【解答】ABC.由小资料可知,声速和介质的种类、介质的温度和物态有关,ABC符合题意;
D.由小资料可得,声在软木中的速度比在液体中的速度小,故错误。
故答案为:ABC。
【分析】声速大小和介质的种类、介质的温度和物态有关。
18.(2021八上·烟台期中)《梦溪笔谈》中有这样的记载:行军宿营,士兵常用“伏地听声”的方法来判断有无夜袭敌人的马蹄声。莱阳到威海的路程约为180km,若古人夜骑平均速度5m/s,走完此路段所需时间大约为t。关于“伏地听声”可以及早做出判断的原因以及时间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固体的传声速度大于空气的传声速度
B.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C.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D.空气传声的速度大于固体传声的速度
【答案】A,B,C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速
【解析】【解答】A.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速度依次变小,所以固体的声播速度大于空气的传声速度,A符合题意;
B.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在空气中声音可以传播,B符合题意;
C.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C符合题意;
D.空气传声的速度小于固体传声的速度,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BC。
【分析】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三、填空题
19.(2022八上·池州期末)如图,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声音逐渐减小,直至最后听不到声音,拔掉抽气管,让空气进入罩内,又能听见响铃的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真空   , 用到的研究物理的科学方法是   。
【答案】不能传播声音;实验推理法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空气慢慢变少,声音慢慢变小,没有空气,最后听不到声音,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当处于真空时,将听不到声音;让空气进入罩内,又能听见响铃的声音,正好说明真空不能传声。由于并不能抽成真空,只能接近真空环境,从而推测出真空环境下,是听不到声音的,故运用的实验推理法。
【分析】真空不能传播声音,结论的得出是实验推理法。
20.(2022八上·郧阳期中)雷雨中,小明看到闪电后 2.5s 才听到雷声。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340m/s,响雷处到小明的距离是   m。小明听到的雷声是通过   传来的。
【答案】850;空气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由v= 得,响雷处到小明的距离s=vt=340m/s×2.5s=850m,响雷处到小明的距离为850m。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小明听到的雷声是通过空气传来的。
【分析】根据公式s=vt,可求出距离;小明听到的雷声是通过空气传来的。
21.(2022八上·蒲城期中)在设计、建造电影院时,为了减少回声对观众听觉的干扰和影响,应尽量   (选填“增加”或“减少”)四周墙壁对声音的反射,因此电影院内四周墙壁表面要采用   (选填“松软多孔”或“坚硬光滑”)的材料。观看电影时,电影声是通过空气,以   的形式传入人耳的。
【答案】减少;松软多孔;声波
【知识点】回声及其产生
【解析】【解答】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的;要减少障碍物对声波的反射,可以利用松软多孔的材料来装饰墙壁。所以,在设计、建造电影院时,为了减少回声对观众听觉的干扰和影响,应尽量减少四周墙壁对声音的反射,即电影院内四周墙壁表面要采用松软多孔的材料。声音传播需要介质,观看电影时,电影声是通过空气,以声波的形式传入人耳的。
【分析】粗糙的墙壁可以减小回声的影响;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22.(2022八上·云州期中)在科幻小说《太空之旅》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开阳号”飞船在太空中将来犯的“瑶光号”击中,“开阳号”的航天员听到“轰”的一声巨响,见“瑶光号”被炸毁,立即调头离开。请你指出这段描写中的一处科学性错误:   ;判断的依据是   。
【答案】“开阳号”的航天员听到“轰”的一声巨响;真空不能传声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太空中没有空气,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所以声音不能在太空中直接进行传播,无法听到“轰”的一声巨响。
【分析】声音不能在太空中直接进行传播。
23.(2022八上·谷城期中)如图是一款新型蓝牙跑步耳机,将耳机贴在颞骨两侧而不是堵塞住耳朵,既可以听到耳机发出的声音,也不影响听到周围环境的声音。听到耳机的声音传播介质是   ,听到周围环境的声音传播介质是   。(以上填“固体,液体,或气体”)
【答案】固体;气体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佩戴该耳机时,人听到的声音是通过头骨、颌骨等骨骼传播到听觉神经,然后由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此种听到声音的方式被称作骨传导,即声音是通过固体传播的。
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跑步时他听到周围环境的声音是通过空气即气体传播的。
【分析】声音可以在空气、固体中传播。
24.(2022八上·黄浦期中)如果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发出的声波信号在10s内接收到经B潜艇反射回来的信号,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是   米。(设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1500m/s)。在月球上   (选填“能”或“不能”)利用回声来测量物体间的距离,原因是   。
【答案】7500;不能;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超声波从潜艇A传到潜艇B的时间 ,由 得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
月球上是真空,因为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在月球上不能用声呐技术来测量物体间的距离。
【分析】根据声速和时间的乘积计算路程;结合回声计算距离;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四、实验探究题
25.(2022八上·岑溪期中)如图所示是探究“声音的传播”实验装置:
(1)交流讨论:
①在玻璃钟罩内的木塞上,放一个正在发声的音乐闹铃,此时我们能听到音乐;
②用抽气设备抽钟罩内空气,在抽气的过程中,你听到音乐声将会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③如果把钟罩内空气完全抽出我们将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声音;
(2)实验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    ,声音在    中不能传播;
(3)通常人们会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及接收三个环节控制噪声。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中,与上述实验结论相符合的是 _____(填序号);
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
B.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
C.临街的房屋安装双层真空玻璃
D.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
(4)实验中需要将玻璃罩内的空气完全抽出,但现有的抽气设备总是很难将玻璃罩内抽成真空状态,即实验无法达到绝对的真空,在这种情况下,怎样得出这一结论呢?你的答案是 _____。
A.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得出
B.用实验直接证实
C.通过理论推导出来
D.建立在实验基础上加科学的推理得出
【答案】(1)变小;不能
(2)介质;真空
(3)C
(4)D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用抽气机将钟罩内的空气抽出,在抽气机向外抽气的过程中,能传播声音的空气越来越少,所以音乐声会逐渐减弱。如果把钟罩中的空气完全抽出来,钟罩内就成了真空,没有了将声音传出钟罩外的介质,所以我们不能听到音乐声。
(2)以上实验这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钟罩内就成了真空,没有了将声音传出钟罩外的介质,由此表明真空不能传声。
(3)上述实验中是靠真空阻断了声音的传播。
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A不符合题意;
B.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可以在人耳处减弱噪声,B不符合题意;
C.双层玻璃中间是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故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符合题意;
D.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4)将一只闹钟放进密封的玻璃罩中,然后逐渐往外抽气,我们听到闹钟声越来越弱。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声音在真空中无法传播。但现有的抽气设备总是很难将玻璃罩内抽成真空状态,即实验无法达到绝对的真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是在实验基础上加科学的推理得出的结论,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用抽气机将钟罩内的空气抽出,音乐声会逐渐减弱;把钟罩中的空气完全抽出来,我们不能听到音乐声;
(2)以上实验这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双层玻璃中间是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故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4)实验无法达到绝对的真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是在实验基础上加科学的推理得出的结论。
26.(2022八上·邗江期中)小明等同学“探究声音的产生”的装置如图甲所示,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
(1)当小明同学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乒乓球多次弹开。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
(2)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 这种思维方法叫做   (选填“等效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或“类比法”);
(3)若将此实验移到月球表面去做。回答下列问题:
①听到和看到的现象分别是   ;
A.既能听到声音,又能看到乒乓球被弹开
B.不能听到声音,但能看到乒乓球被弹开
C.既不能听到声音,也不能看到乒乓球被弹开
②根据实验现象的变化,你又可以总结出什么结论是    。
【答案】(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2)放大音叉的振动现象;转换法
(3)B;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解答】(1)通过实验发现,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音叉发出声音的同时,小球会被弹起一定的角度,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2)乒乓球在实验中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物体的振动有时用眼睛无法直接看到,可以通过乒乓球是否被弹起判断物体是否在振动,这种思维方法叫做转换法。
(3)①若将此实验移到月球表面去做,因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所以我们只能看到乒乓球被弹开,但不能听到声音,B符合题意,A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②根据实验现象可知,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分析】(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2)乒乓球在实验中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这种思维方法叫做转换法;
(3)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五、计算题
27.(2021八上·长汀期中)我国东海舰队在一次实兵、实弹军演当中,一艘海军登陆舰发射的火箭弹经过2.4s命中目标,命中目标后经过了7.2s听到了爆炸声。(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取340m/s)求:
(1)登陆舰距离目标多远;
(2)火箭弹发射后到命中目标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答案】(1)解:声音传播用时7.2s,由 得,登陆舰距离目标的距离为
答:登陆舰距离目标2448m;
(2)因为距离为2448m,火箭弹用时2.4s,则速度为
答:火箭弹发射后到命中目标过程中的平均速度1020m/s。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声速
【解析】【分析】(1)利用速度和时间的乘积,计算路程;
(2)根据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计算速度。
28.(2021八上·江油期中)如图,列车以72km/h的速度前行,在它的正前方B处有一个隧道,列车驶入隧道前,A处必须鸣笛,司机鸣笛1.2s后,在C处听到自隧道口处的峭壁反射的回声。
(1)列车听到回声行驶的路程s1是多少m?
(2)鸣笛声从A处,经过隧道峭壁反射后,回到C处共经过的路程s声是多少m?(v空气=340m/s)
(3)列车司机听到回声时,他离隧道口的距离s2还有多少m?
【答案】(1)解:火车的速度v1=72km/h=20m/s
听到回声时列车行驶的路s1=v1t=20m/s×1.2s=24m
答:列车听到回声行驶的路程s1是24m;
(2)列车鸣笛后1.2s时间内声音传播的路程为s声=v空气t=340m/s×1.2s=408m
答:鸣笛声从A处,经过隧道峭壁反射后,回到C处共经过的路程s声是408m;
(3)如图所示
根据图示可得2s2=s声﹣s1
司机听到回声时,距隧道口距离为s2===192m
答:列车司机听到回声时,他离隧道口s2还有192m。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回声及其产生
【解析】【分析】用公式s=vt分别算出1.2s时间内列车前进的距离s1和声音传播的路程s声,司机听到回声时,他离隧道口距离为s2,则有2s2=s声-s1,据此求出s2。
1 / 1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训练培优卷: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一、单选题
1.(2022八上·绥江期中)下列物体或现象中,正在产生声音的是(  )
A. 静止放在桌上的杯子
B. 未敲击的音叉
C. 扇动翅膀的鸟
D. 真空罩中的闹钟
2.(2022八上·潼关期中)学习科学知识的价值之一,是主动将所学知识创造性服务于社会。如“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就有许多实际应用,下列发明成果应用了这一知识的是(  )
A.体温计 B.刻度尺 C.机械停表 D.真空玻璃
3.(2022八上·桂林期中)如图所示为宇航员景海鹏和陈冬进入天宫二号内的情景,他们在空间站外面工作时,必须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才能通话。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
A.太空中太吵了 B.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
C.空间站外是真空,不能传声 D.太空中声带无法振动产生声音
4.(2022八上·岳池期中)如图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闹钟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直至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  )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逐渐减少
C.声波在玻璃罩中发生了反射
D.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
5.(2022八上·龙口期中)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会消失,这是因为(  )
A.手不能传播声音 B.手把声音反射回去了
C.手能够吸收鼓声 D.手使鼓面停止了振动
6.(2022八上·渝北月考)某人用铁锤打击一下铁管的一端,另一个人在另一端把耳朵贴在铁管上能听到两次击管声,这是因为(  )
A.一个是原声,另一个是回声
B.声音沿铁管传播快,先听到;沿空气传播慢,后听到
C.人耳的错觉
D.外界杂声干扰
7.(2022八上·海安月考)古诗《小儿垂钓》中有“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小儿面对路人的询问,只是招招手却不做声,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角度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儿回答路人询问的声音能在水中传播,会惊跑鱼儿
B.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不能在水中传播
C.声波从空气传入水中后,传播速度不变
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8.(2022八上·天门月考)宇航员登上月球后,若有一块陨石落在他附近,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宇航员能够听到陨石撞击月球的声音
B.陨石撞击月球时不会使月球的地面产生振动
C.宇航员虽然不能听到陨石撞击月球的声音,但他可以感受到这个声音的存在
D.陨石撞击月球的声音可以在月球的表面向四周传播
9.(2022八上·天门月考)玻璃鱼缸内养有金鱼,若轻轻地敲击鱼缸边缘,则会看到鱼被吓走,此时鱼接收到声信号的主要途径是(  )
A.水-鱼 B.空气-水-鱼
C.鱼缸-水-鱼 D.空气-鱼缸-水-鱼
10.(2022八上·东台月考)如图所示,小明将衣架悬空挂在细绳的中央,当同学用铅笔轻轻敲打衣架时,小明听到了衣架振动发出的声音。他用绕有细绳的食指堵住双耳,重复上述操作,他还是听到了声音, 与这个实验有关的几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甲、乙两实验可以探究固体、气体是否能传声
B.甲、乙两实验可比较固体和气体的传声效果
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衣架时响度不同
D.用绕有细绳的食指堵住双耳主要目的是把衣架微小的振动转化放大
11.(2021八上·麦积期末)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不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条件的是(  )
A.甲图中小“人”随着音乐起舞
B.乙图中拨动钢尺,观察钢尺的振动
C.丙图中不断抽出密封玻璃罩内的空气
D.丁图中用乒乓球靠近正在发声的音叉
12.(2021八上·谢家集期中)历史上我国劳动人民发明了有很多传统的民族乐器,如琴、筝、箫、笛、二胡、琵琶、唢呐、鼓等,代表了中国民族乐器文化。下列几组民族乐器中,发声原理不同的是(  )
A.二胡与古筝 B.古筝与琵琶 C.二胡与唢呐 D.箫与笛子
13.(2021八上·遵化期中)假如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3×108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百米赛跑时,终点计时员可以听枪声开始计时
B.人耳不可以辨别出低音和高音
C.在空旷的房间内说话时容易听到回声
D.打雷时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14.(2021八上·永年期中)如表所示,是声音在几种介质中传播的速度。
介质 水( 0℃) 水(15℃) 水( 20℃) 冰( 0℃) 软橡胶 软木 钢铁
v/( m s-1) 1440 1470 1480 3230 45 500 5200
根据表中的信息,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液态介质中,声速大小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B.声速大小和介质的物态有关
C.固态介质中,声速大小和介质的种类有关
D.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15.(2021八上·晋安期中)雷雨天,某物理兴趣小组为估算闪电发生位置到他们的距离,设计出用声速乘以时间的估算方案,则时间的测量应选择的方法是(  )
A.闪电时,记录刚刚看到该次闪电至雷声刚刚结束的时间
B.闪电时,记录刚刚看到该次闪电至刚刚听到雷声的时间
C.用A的方法,测量该次闪电及随后发生的两次闪电的时间,计算三次的平均值
D.用B的方法,测量该次闪电及随后发生的两次闪电的时间,计算三次的平均值
二、多选题
16.(2023八上·房山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B.音叉停止振动后仍在发声
C.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够传播声音
D.宇航员们在月球上也可以直接面对面相互交谈
17.(2020八上·北京期中)根据小资料中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声速大小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B.声速大小跟介质的物态有关
C.声速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
D.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一定比液体中快
18.(2021八上·烟台期中)《梦溪笔谈》中有这样的记载:行军宿营,士兵常用“伏地听声”的方法来判断有无夜袭敌人的马蹄声。莱阳到威海的路程约为180km,若古人夜骑平均速度5m/s,走完此路段所需时间大约为t。关于“伏地听声”可以及早做出判断的原因以及时间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固体的传声速度大于空气的传声速度
B.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C.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D.空气传声的速度大于固体传声的速度
三、填空题
19.(2022八上·池州期末)如图,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声音逐渐减小,直至最后听不到声音,拔掉抽气管,让空气进入罩内,又能听见响铃的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真空   , 用到的研究物理的科学方法是   。
20.(2022八上·郧阳期中)雷雨中,小明看到闪电后 2.5s 才听到雷声。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340m/s,响雷处到小明的距离是   m。小明听到的雷声是通过   传来的。
21.(2022八上·蒲城期中)在设计、建造电影院时,为了减少回声对观众听觉的干扰和影响,应尽量   (选填“增加”或“减少”)四周墙壁对声音的反射,因此电影院内四周墙壁表面要采用   (选填“松软多孔”或“坚硬光滑”)的材料。观看电影时,电影声是通过空气,以   的形式传入人耳的。
22.(2022八上·云州期中)在科幻小说《太空之旅》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开阳号”飞船在太空中将来犯的“瑶光号”击中,“开阳号”的航天员听到“轰”的一声巨响,见“瑶光号”被炸毁,立即调头离开。请你指出这段描写中的一处科学性错误:   ;判断的依据是   。
23.(2022八上·谷城期中)如图是一款新型蓝牙跑步耳机,将耳机贴在颞骨两侧而不是堵塞住耳朵,既可以听到耳机发出的声音,也不影响听到周围环境的声音。听到耳机的声音传播介质是   ,听到周围环境的声音传播介质是   。(以上填“固体,液体,或气体”)
24.(2022八上·黄浦期中)如果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发出的声波信号在10s内接收到经B潜艇反射回来的信号,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是   米。(设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1500m/s)。在月球上   (选填“能”或“不能”)利用回声来测量物体间的距离,原因是   。
四、实验探究题
25.(2022八上·岑溪期中)如图所示是探究“声音的传播”实验装置:
(1)交流讨论:
①在玻璃钟罩内的木塞上,放一个正在发声的音乐闹铃,此时我们能听到音乐;
②用抽气设备抽钟罩内空气,在抽气的过程中,你听到音乐声将会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③如果把钟罩内空气完全抽出我们将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声音;
(2)实验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    ,声音在    中不能传播;
(3)通常人们会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及接收三个环节控制噪声。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中,与上述实验结论相符合的是 _____(填序号);
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
B.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
C.临街的房屋安装双层真空玻璃
D.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
(4)实验中需要将玻璃罩内的空气完全抽出,但现有的抽气设备总是很难将玻璃罩内抽成真空状态,即实验无法达到绝对的真空,在这种情况下,怎样得出这一结论呢?你的答案是 _____。
A.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得出
B.用实验直接证实
C.通过理论推导出来
D.建立在实验基础上加科学的推理得出
26.(2022八上·邗江期中)小明等同学“探究声音的产生”的装置如图甲所示,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
(1)当小明同学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乒乓球多次弹开。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
(2)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 这种思维方法叫做   (选填“等效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或“类比法”);
(3)若将此实验移到月球表面去做。回答下列问题:
①听到和看到的现象分别是   ;
A.既能听到声音,又能看到乒乓球被弹开
B.不能听到声音,但能看到乒乓球被弹开
C.既不能听到声音,也不能看到乒乓球被弹开
②根据实验现象的变化,你又可以总结出什么结论是    。
五、计算题
27.(2021八上·长汀期中)我国东海舰队在一次实兵、实弹军演当中,一艘海军登陆舰发射的火箭弹经过2.4s命中目标,命中目标后经过了7.2s听到了爆炸声。(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取340m/s)求:
(1)登陆舰距离目标多远;
(2)火箭弹发射后到命中目标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28.(2021八上·江油期中)如图,列车以72km/h的速度前行,在它的正前方B处有一个隧道,列车驶入隧道前,A处必须鸣笛,司机鸣笛1.2s后,在C处听到自隧道口处的峭壁反射的回声。
(1)列车听到回声行驶的路程s1是多少m?
(2)鸣笛声从A处,经过隧道峭壁反射后,回到C处共经过的路程s声是多少m?(v空气=340m/s)
(3)列车司机听到回声时,他离隧道口的距离s2还有多少m?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解答】A.静止放在桌上的杯子,杯子没有振动,没有产生声音,A不符合题意;
B.未敲击的音叉没有振动,没有产生声音,B不符合题意;
C.鸟扇动翅膀,鸟翅膀振动会产生声音,同时鸟翅膀与空气摩擦带动空气振动也会产生声音,C符合题意;
D.真空罩中的闹钟只有使用时才会产生声音,题图不能说明闹钟正在发声,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发声体在振动。
2.【答案】D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都能传播。
A.常用的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来工作的,A不符合题意;
B.刻度尺是用来测量长度的工具,B不符合题意;
C.机械停表是用来测量时间的工具,C不符合题意;
D.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玻璃中间是真空,可以阻断噪声的传播,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真空不能传声,玻璃中间是真空,可以阻断噪声的传播。
3.【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景海鹏和陈冬在空间站外面工作时,必须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才能通话,原因是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空间站外是真空,不能传声;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4.【答案】D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入有空气的玻璃罩中,能听到闹钟的声音,逐渐抽出空气,声音变小,到最后,罩内空气抽完,便听不到声音了。这说明真空不能传声,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罩实验可以推测真空不能传声。
5.【答案】D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解答】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时,鼓声就消失了,原因是手使鼓面停止了振动,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停止。
6.【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甲同学在铁管的一端敲一下这根铁管,乙同学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另一端,声音分别从钢管、空气中传播到铁管的另一端,所以乙同学会听到两次声音,因为声音在钢管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大,所以先听到的是通过铁管传过来的声音,后听到的是通过空气传过来的声音,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固体传声比气体快。
7.【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AB.声音可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小儿回答路人询问的声音能在水中传播,会惊跑鱼儿,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
CD.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在固体中传播速度较快,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较慢,则声波从空气传入水中后传播速度会改变,且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水中的传播速度,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
8.【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A.月球表面没有空气,不能传播声音,所以宇航员不能够听到陨石撞击月球的声音,A不符合题意;
B.陨石撞击月球时会使月球的地面产生振动,B不符合题意;
C.陨石撞击月球时,会使月球的地面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声音可以通过地面、宇航员的身体传播,所以宇航员虽然不能听到陨石撞击月球的声音,但他可以感受到这个声音,C符合题意;
D.月球表面没有空气,不能传播声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真空不能传声,声音的产生是物体的振动。
9.【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敲击鱼缸的边缘,声音是鱼缸振动产生的,所以第一种传声介质是鱼缸,然后通过水传给鱼.
故答案为:C.
【分析】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
10.【答案】D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A.用铅笔轻轻敲打衣架时,小明听到了衣架振动发出的声音,这表明空气能传播声音;用绕有细绳的食指堵住双耳,重复上述操作,也能听到声音,表明固体能传播声音,所以甲、乙两实验可以探究固体、气体是否能传声,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实验中,可以根据两次听到声音的大小来判定传声的效果,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衣架,衣架振动的幅度不同,则响度不同,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用绕有细绳的食指堵住双耳,此时声音可以通过细绳传播到耳朵中,是为了探究固体是否能传声,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
11.【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解答】A.小“人”随着音乐起舞说明发声体在振动,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A不符合题意;
B.拨动伸出桌边的钢尺,钢尺发出声音,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B不符合题意;
C.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空气越来越少,声音越来越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C符合题意;
D.用乒乓球靠近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起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12.【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解答】A.二胡和古筝都是靠弦振动发声,发声原理相同,A不符合题意;
B.古筝和琵琶都是靠弦振动发声,发声原理相同,B不符合题意;
C.二胡靠弦振动发声,唢呐靠空气柱振动发声,二者发声原理不同,C符合题意;
D.箫与笛子都是靠空气柱振动发声,发声原理相同,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不同乐器的发声原因有不同,其中包括吹奏、弹奏、打击等方式。
13.【答案】A
【知识点】声速
【解析】【解答】A.如果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3×108m/s,那么声音传播一百米所需时间很短,几乎可以忽略,百米赛跑时,终点计时员可以听枪声开始计时,所以A项正确;
B.声音的高低是指音调,与声音的传播速度无关,人耳依然可以辨别处低音和高音,B项错误;
C.如果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3×108m/s,则在空旷的房间内说话时,声音经墙壁反射后用时很短,就和原声重合,人耳不容易听到回声,C项错误;
D.如果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3×108m/s,则和光的传播速度相同,所以打雷时看到闪电同时听到雷声,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声速表示声音传播的快慢,音调与声音的传播速度无关;声音的反射现象形成回声。
14.【答案】D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速
【解析】【解答】A.声音在 0℃、15℃、20℃的水中的速度不同,说明声速大小和液体的温度有关,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水和冰是同一种物质,状态不同,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说明声速大小和介质的物态有关,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声音在冰、软橡胶、软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可知固态介质中,声速大小和介质的种类有关,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但从题表中不能得出该结论,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15.【答案】B
【知识点】声速
【解析】【解答】A.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雷声刚刚结束的时间,由于雷声经过云层、山脉反射会持续一段时间,这样测量会导致时间偏大,误差大,A不符合题意;
B.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刚刚听到雷声的时间,这样闪电和雷声对应,时间的误差最小,B符合题意;
CD.闪电每次可能会出现在不同的地方,不是固定在一点,因此不能用“多测几次求平均值”的方法,这种做法是错误的,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由于光速比声速大很多,记录刚看到闪电至刚听到雷声的时间,再结合声速计算路程。
16.【答案】A,C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A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音叉停止振动后不在发声,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C符合题意;
D.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宇航员们在月球上不可以直接面对面相互交谈,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C。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7.【答案】A,B,C
【知识点】声速
【解析】【解答】ABC.由小资料可知,声速和介质的种类、介质的温度和物态有关,ABC符合题意;
D.由小资料可得,声在软木中的速度比在液体中的速度小,故错误。
故答案为:ABC。
【分析】声速大小和介质的种类、介质的温度和物态有关。
18.【答案】A,B,C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速
【解析】【解答】A.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速度依次变小,所以固体的声播速度大于空气的传声速度,A符合题意;
B.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在空气中声音可以传播,B符合题意;
C.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C符合题意;
D.空气传声的速度小于固体传声的速度,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BC。
【分析】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19.【答案】不能传播声音;实验推理法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空气慢慢变少,声音慢慢变小,没有空气,最后听不到声音,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当处于真空时,将听不到声音;让空气进入罩内,又能听见响铃的声音,正好说明真空不能传声。由于并不能抽成真空,只能接近真空环境,从而推测出真空环境下,是听不到声音的,故运用的实验推理法。
【分析】真空不能传播声音,结论的得出是实验推理法。
20.【答案】850;空气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由v= 得,响雷处到小明的距离s=vt=340m/s×2.5s=850m,响雷处到小明的距离为850m。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小明听到的雷声是通过空气传来的。
【分析】根据公式s=vt,可求出距离;小明听到的雷声是通过空气传来的。
21.【答案】减少;松软多孔;声波
【知识点】回声及其产生
【解析】【解答】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的;要减少障碍物对声波的反射,可以利用松软多孔的材料来装饰墙壁。所以,在设计、建造电影院时,为了减少回声对观众听觉的干扰和影响,应尽量减少四周墙壁对声音的反射,即电影院内四周墙壁表面要采用松软多孔的材料。声音传播需要介质,观看电影时,电影声是通过空气,以声波的形式传入人耳的。
【分析】粗糙的墙壁可以减小回声的影响;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22.【答案】“开阳号”的航天员听到“轰”的一声巨响;真空不能传声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太空中没有空气,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所以声音不能在太空中直接进行传播,无法听到“轰”的一声巨响。
【分析】声音不能在太空中直接进行传播。
23.【答案】固体;气体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佩戴该耳机时,人听到的声音是通过头骨、颌骨等骨骼传播到听觉神经,然后由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此种听到声音的方式被称作骨传导,即声音是通过固体传播的。
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跑步时他听到周围环境的声音是通过空气即气体传播的。
【分析】声音可以在空气、固体中传播。
24.【答案】7500;不能;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超声波从潜艇A传到潜艇B的时间 ,由 得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
月球上是真空,因为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在月球上不能用声呐技术来测量物体间的距离。
【分析】根据声速和时间的乘积计算路程;结合回声计算距离;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5.【答案】(1)变小;不能
(2)介质;真空
(3)C
(4)D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用抽气机将钟罩内的空气抽出,在抽气机向外抽气的过程中,能传播声音的空气越来越少,所以音乐声会逐渐减弱。如果把钟罩中的空气完全抽出来,钟罩内就成了真空,没有了将声音传出钟罩外的介质,所以我们不能听到音乐声。
(2)以上实验这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钟罩内就成了真空,没有了将声音传出钟罩外的介质,由此表明真空不能传声。
(3)上述实验中是靠真空阻断了声音的传播。
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A不符合题意;
B.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可以在人耳处减弱噪声,B不符合题意;
C.双层玻璃中间是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故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符合题意;
D.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4)将一只闹钟放进密封的玻璃罩中,然后逐渐往外抽气,我们听到闹钟声越来越弱。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声音在真空中无法传播。但现有的抽气设备总是很难将玻璃罩内抽成真空状态,即实验无法达到绝对的真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是在实验基础上加科学的推理得出的结论,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用抽气机将钟罩内的空气抽出,音乐声会逐渐减弱;把钟罩中的空气完全抽出来,我们不能听到音乐声;
(2)以上实验这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双层玻璃中间是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故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4)实验无法达到绝对的真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是在实验基础上加科学的推理得出的结论。
26.【答案】(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2)放大音叉的振动现象;转换法
(3)B;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解答】(1)通过实验发现,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音叉发出声音的同时,小球会被弹起一定的角度,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2)乒乓球在实验中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物体的振动有时用眼睛无法直接看到,可以通过乒乓球是否被弹起判断物体是否在振动,这种思维方法叫做转换法。
(3)①若将此实验移到月球表面去做,因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所以我们只能看到乒乓球被弹开,但不能听到声音,B符合题意,A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②根据实验现象可知,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分析】(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2)乒乓球在实验中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这种思维方法叫做转换法;
(3)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27.【答案】(1)解:声音传播用时7.2s,由 得,登陆舰距离目标的距离为
答:登陆舰距离目标2448m;
(2)因为距离为2448m,火箭弹用时2.4s,则速度为
答:火箭弹发射后到命中目标过程中的平均速度1020m/s。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声速
【解析】【分析】(1)利用速度和时间的乘积,计算路程;
(2)根据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计算速度。
28.【答案】(1)解:火车的速度v1=72km/h=20m/s
听到回声时列车行驶的路s1=v1t=20m/s×1.2s=24m
答:列车听到回声行驶的路程s1是24m;
(2)列车鸣笛后1.2s时间内声音传播的路程为s声=v空气t=340m/s×1.2s=408m
答:鸣笛声从A处,经过隧道峭壁反射后,回到C处共经过的路程s声是408m;
(3)如图所示
根据图示可得2s2=s声﹣s1
司机听到回声时,距隧道口距离为s2===192m
答:列车司机听到回声时,他离隧道口s2还有192m。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回声及其产生
【解析】【分析】用公式s=vt分别算出1.2s时间内列车前进的距离s1和声音传播的路程s声,司机听到回声时,他离隧道口距离为s2,则有2s2=s声-s1,据此求出s2。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