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8-01 17:47: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淮安市淮安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
一、选择题:共23小题,每小题2分,共4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稀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是高科技领域多种功能性材料的关键元素。目前我国拥有稀土储量、生产量、消费量和出口量为四个世界第一。稀土储量约为4400万吨,全球占比37.8%。稀土产业链由原矿采选(上游)、冶炼分离(中游)和加工应用(下游)三个环节构成,我国在上中游环节优势明显。2020年我国对稀土矿实行开采总量控制,指标为14万吨。左图示意2010~2020年我国稀土产量状况,右图示意2010~2020年我国稀土产量占全球稀土产量的比重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2020年我国对稀土实行开采总量控制的主要原因是我国( )
A. 保护稀缺资源 B. 保护生态环境 C. 开采难度增大 D. 稀土需求下降
2. 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我国稀土产业应( )
A. 停止稀土开采 B. 大量出口稀土 C. 加快稀土开发 D. 发展稀土深加工
下表为“部分国家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及每万元GDP耗水量表”,回答下面小题。
中国 美国 澳大利亚 法国 世界平均
人均水资源拥有量(m3) 2200 8952 18245 3357 8900
每万元GDP耗水量(m3) 5045 514 387 288 1344
3. 由表分析可以看出( )
A. 我国人均水资源量和水资源总量均低于法国
B. 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约是美国的10倍
C. 我国人均水资源量占世界平均水平1/3
D. 澳大利亚人均水资源量高因为水资源丰富
4. 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高主要原因是( )
A. 工业发达,耗水量大 B. 技术水平低和节水意识淡薄
C. 人口众多,生活用水量大 D. 水污染严重
5. 建设节水型社会的主要措施是( )
A. 加大水利建设投入 B. 控制城市规模
C.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D. 优先发展工业
世界最大的石油企业之一壳牌石油公司宣布,该公司已经与中国宁煤集团签署协议,双方将共同研究在我国宁夏建设预计年产350万吨油品的煤制油企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在宁夏建设煤制油企业生产石油的替代品,可能产生的问题是( )
A. 煤制油需要大量用水,会加剧当地水资源短缺 B. 当地大气环境质量明显下降
C. 造成当地用煤减少,能源供应紧张 D. 当地酸雨危害加重
7. 下列有关煤制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我国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煤制油可以缓解国内石油供应紧张局面
B. 煤制油能从长远解决世界能源危机
C. 煤制油不会产生温室效应
D. 煤制油符合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
8. 我国启动“煤变油”战略的重要意义表现为( )
①我国的煤炭资源大量过剩,“煤变油”战略可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②改善我国的环境质量
③减少我国对国际市场中石油的依赖程度
④缓解我国铁路运输紧张的状况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粮食虚拟耕地是指粮食生产过程中占用的耕地资源,即将地区间进行的粮食交易看作是相应的耕地交易。目前我国粮食虚拟耕地流动存在“北土南运”的趋势,由于生产相同数量粮食时,粮食输出地实际占用的耕地多于粮食输入地,造成了耕地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9. 我国粮食虚拟耕地出现“北土南运”的原因是
A. 北方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B. 南方地区农业发展水平较低,粮食产量严重不足
C. 北方地区耕地集中连片,适合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D. 南方地区可用耕地面积狭小,不宜进行粮食生产
10. “北土南运”会
A. 改善北方地区生态环境 B. 提高我国农业生产效率
C. 增加南方地区农民收入 D. 加快南方地区城市化进程
11. “北土南运”会降低耕地粮食生产效率的主要原因是
A. 耕地资源分布不均 B. 水热条件分布不均
C. 农业技术的区域差异 D. 人口分布的空间差异
下图为“全球二氧化碳累积排放总量与全球气温上升关系”,可作为制定未来减缓气候变化行为的依据。图中灰色区域为根据不同模式计算的1870年以来全球二氧化碳累积排放总量对应的升温幅度范围,黑色空心椭圆代表某一模式下升温幅度与对应的二氧化碳累积排放总量及不确定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如果未来温度比1870年升高2°C,与之对应的大气中二氧化碳累积排放量是( )
A. 低排放策略50000亿吨 B. 高排放策略50000亿吨
C. 低排放策略25000亿吨 D. 高排放策略40000亿吨
13. 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可行的措施有( )
A. 植树造林 B. 征收碳税 C. 海洋生物固碳 D. 产业转移
海洋渗透能是利用咸水与淡水之间的渗透压力推动涡轮发电机而获得的能源。在盐度大的水域里,渗透发电的效果更好,但在发电厂附近必须要有充足的淡水供给。挪威某能源集团研发出了获取这种新绿色能源的技术,目前我国海洋渗透能的研发尚处于初期阶段。下图示意海洋渗透能的工作原理。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我国依靠海洋渗透能发电最理想的盐湖是( )
A. 青海西部察尔汗盐湖 B. 山西南部运城盐湖
C. 江苏东部盐城大盐湖 D. 新疆东部巴里坤盐湖
15. 利用海洋渗透能发电与资源安全和国家安全的关系是( )
A. 受天气影响小,有利于能源的持续供给,增强国家资源安全
B. 受地域影响小,可开发利用范围广,增加国家资源安全
C. 电站建造成本低,可以迅速提高国家能源资源的安全性
D. 技术简单便于操作,适于我国发展,用以增强国家资源安全
近年来,长江三角洲经济圈新建了一系列大桥,加快了各地人员、物资的交流,完成下面三道问题
16. 连接上海南汇和洋山深水港的东海大桥主要通行:
A. 旅游大客车 B. 公交大客车 C. 集装箱卡车 D. 水产冷藏车
17. 杭州湾跨海大桥采用S型设计,使桥梁与航道水流保持基本垂直。这一设计思路主要考虑因素是:
A. 海啸 B. 赤潮 C. 潮汐 D. 寒潮
18. 苏通大桥是目前已建成的最接近入海口的长江大桥,它创造了“最深桥梁桩基础”、“最高索塔”、“最大跨径”和“最长斜拉索”四项世界纪录。这样设计有利于:
A. 提高南北陆路运量 B. 确保“黄金水道”通航能力
C. 稳定河口水文特征 D. 抵御台风侵袭
2021年1月1日起我国全面禁止进口固体废物。图为2014-2019年我国进口固体废物量及变化情况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 关于2014-2019年我国进口固体废物量及增长率变化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先减后增,2017-2018年减少最快 B. 先增后减,2017-2018年减少最慢
C. 整体呈减少趋势,2017-2018年减少最快 D. 整体呈增加趋势,2017-2018年减少最慢
20. 进口固体废物对我国的危害( )
①加剧环境污染 ②可利用资源减少 ③加快病菌扩散 ④原料成本增加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21. 我国全面禁止进口固体废物的最主要目的是( )
A. 促进就业率上升 B. 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
C.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D. 保护我国生态环境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挖掘农业碳汇潜力,推进农业纳入全国碳市场”。农业生产中的碳排放主要来自化肥、地膜等农资使用和能源消耗、畜牧养殖和秸秆燃烧等环节;碳汇主要来自植物光合作用、秸秆还田等植物和土壤固碳。下表为黄土高原区不同农业生产模式碳效应对比数据。完成下面小题。
农业生产模式 具体生产形式 亩均碳排放量/吨 亩均净碳汇量/吨
种养复合传统生产模式 粮食作物+家禽家畜 0.131 0.195
设施作物复种模式 蔬菜/瓜果类轮作(多茬) 0.587 -0.194
农林牧立体生产模式 粮食作物/家禽家畜+经济林园 0.141 0.130
设施养殖循环生产模式 (粮食作物/作物秸秆/饲草)→(家禽家畜+沼气技术)→粮食作物 0.206 0.253
说明:净碳汇量常用碳汇量与碳排放量之间的差值来衡量
22. 推测设施作物复种模式的碳排放主要来源于( )
A. 畜牧养殖 B. 地膜大量使用 C. 秸秆燃烧 D. 农业机械耗能
23. 从发展低碳农业的角度,黄土高原区退耕还林农户适宜发展的生产模式是( )
A. 种养复合传统生产模式 B. 设施作物复种模式
C. 农林牧立体生产模式 D. 设施养殖循环生产模式
二、综合题(共3小题,共54分)
24.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承德市地处我国农牧交错地带,是著名旅游城市,也是河北省种植业与畜禽养殖业的重要产区之一。农业废弃物不合理排放,严重危害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承德市承德县积极探索当地农业向清洁型、循环型、综合型转变,在养殖业和种植业之间形成一个循环系统,下图是承德市承德县生态农业模式图。
(1)指出与鸡粪直接还田相比,该生态农业模式的突出特点。
(2)说明承德市种养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必要性。
(3)该模式对我国农牧交错区的发展有何启示,请谈谈你的看法。
25.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12月25日,在江苏启东离海岸约35千米的近海海域上,134台大型海上风力发电机所发出的电能通过海底电缆并入江苏电网。至此,目前我国单体容量最大、风机安装种类最多的海上风电项目一江苏启东海上风电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该项目预计每年可向江苏电网输送约22亿千瓦时的清洁电量。下图示意长江三角洲地区及启东近海风力发电装置。
(1)说明与滩涂相比,启东海上风电场选择在近海的主要原因。
(2)说明启东大力发展海上风电产业的积极意义。
(3)海上风电正常运转的关键在于全天候“满发”情况下做到全量送出、全额消纳。针对启东海上风力发电可能出现的消纳难问题,请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26.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全球变暖背景下,“碳达峰”“碳中和”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导向。碳达峰是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达到峰值,碳中和是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从2014年到2020年,中国在“一带一路”项目中可再生能源投资占比大幅提升了近40%,超过了化石能源投资。
材料二:我国从2013年起发出“一带一路”倡议,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是重要的平台。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以企业为主体,以商业运作为基础,以促进互利共赢为目的,主要由投资主体根据市场情况、东道国投资环境和引资政策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决策在境外投资建设的基础设施完备、主导产业明确、公共服务功能健全、具有集聚和辐射效应的产业园区。
材料三:下图为“1981-2019年全球年平均气温升温1.5℃以上的国家和地区分布及2006-2017年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空间分布图”。
(1)指出全球增温速度最快的主要纬度带并分析原因。
(2)概括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分布特点,并说明其对中国企业发展的积极影响。
(3)说明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中国境外经贸合作的能源举措。
淮安市淮安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共23小题,每小题2分,共4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稀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是高科技领域多种功能性材料的关键元素。目前我国拥有稀土储量、生产量、消费量和出口量为四个世界第一。稀土储量约为4400万吨,全球占比37.8%。稀土产业链由原矿采选(上游)、冶炼分离(中游)和加工应用(下游)三个环节构成,我国在上中游环节优势明显。2020年我国对稀土矿实行开采总量控制,指标为14万吨。左图示意2010~2020年我国稀土产量状况,右图示意2010~2020年我国稀土产量占全球稀土产量的比重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2020年我国对稀土实行开采总量控制的主要原因是我国( )
A. 保护稀缺资源 B. 保护生态环境 C. 开采难度增大 D. 稀土需求下降
2 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我国稀土产业应( )
A. 停止稀土开采 B. 大量出口稀土 C. 加快稀土开发 D. 发展稀土深加工
【答案】1. A 2. D
【解析】
【1题详解】
稀土是高科技领域多种功能性材料的关键元素,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也是非可再生资源。为了保护和合理开发优势矿产,实现稀土资源的永续利用,国家实行开采总量控制,A正确;稀土分布相对集中,实行开采总量控制对保护和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意义不大,B错误;开采难度不是控制总量的主要原因,C错误;稀土需求没有下降,D错误。故选A。
【2题详解】
停止稀土开采,不符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A错;大量增加稀土出口量,一方面出口稀土初级产品比工业制成品价格低,同时也不利于国家战略储备,B错误;加快稀土开发,不利于稀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C错误;应加大技术投入,发展稀土深加工,促进稀土产业升级,D正确。故选D。
【点睛】稀土是元素周期表中的镧系元素和钪、钇共十七种金属元素的总称。自然界中有250种稀土矿。中国的稀土储量最多时占世界的71.1%,目前占比在23%以下。中国稀土储量在1996至2009年间大跌37%,只剩2700万吨。按现有生产速度,中国的中、重类稀土储备仅能维持15至20年,在2040-2050年前后必须从国外进口才能满足国内需求。中国并非世界上唯一拥有稀土的国家,却在过去几十年承担了世界稀土供应的角色,结果付出了破坏自身天然环境与消耗自身资源的代价。
下表为“部分国家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及每万元GDP耗水量表”,回答下面小题。
中国 美国 澳大利亚 法国 世界平均
人均水资源拥有量(m3) 2200 8952 18245 3357 8900
每万元GDP耗水量(m3) 5045 514 387 288 1344
3. 由表分析可以看出( )
A. 我国人均水资源量和水资源总量均低于法国
B. 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约是美国的10倍
C. 我国人均水资源量占世界平均水平1/3
D. 澳大利亚人均水资源量高因为水资源丰富
4. 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高的主要原因是( )
A. 工业发达,耗水量大 B. 技术水平低和节水意识淡薄
C. 人口众多,生活用水量大 D. 水污染严重
5. 建设节水型社会的主要措施是( )
A. 加大水利建设投入 B. 控制城市规模
C.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D. 优先发展工业
【答案】3. B 4. B 5. C
【解析】
【3题详解】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低于法国,但水资源总量远远高于法国,A错误;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大约是美国的9.62倍,接近10倍,B正确;世界人均水资源拥有量是我国平均水平的2.47倍,即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约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C错误;澳大利亚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高,并不是因为水资源特别丰富,而是因为人口总数少,D错误。故选B。
【4题详解】
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科技水平低,设备更新慢,再加上国民素质较低,节水意识淡薄,浪费现象严重,使得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高于其他国家,A错误,B正确;生活用水量大对万元GDP耗水量影响不大,C错误;水污染严重不会影响万元GDP耗水量,D错误。故选B。
【5题详解】
我国建设节水型社会要依靠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提高人们节水意识,发展节水经济等措施来实现,故选C。
世界最大的石油企业之一壳牌石油公司宣布,该公司已经与中国宁煤集团签署协议,双方将共同研究在我国宁夏建设预计年产350万吨油品的煤制油企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在宁夏建设煤制油企业生产石油的替代品,可能产生的问题是( )
A. 煤制油需要大量用水,会加剧当地水资源短缺 B. 当地大气环境质量明显下降
C. 造成当地用煤减少,能源供应紧张 D. 当地的酸雨危害加重
7. 下列有关煤制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我国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煤制油可以缓解国内石油供应紧张局面
B. 煤制油能从长远解决世界能源危机
C. 煤制油不会产生温室效应
D. 煤制油符合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
8. 我国启动“煤变油”战略的重要意义表现为( )
①我国煤炭资源大量过剩,“煤变油”战略可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②改善我国的环境质量
③减少我国对国际市场中石油的依赖程度
④缓解我国铁路运输紧张的状况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6. A 7. A 8. B
【解析】
【6题详解】
“煤制油”项目可以明显减轻煤炭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大气污染,减轻酸雨危害,但是该项目耗水量巨大,会加剧当地水资源短缺。A正确,BD错误。“煤制油”战略会导致当地用煤量增加,C错误。故选A。
【7题详解】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煤制油可缓解石油供应缺乏的局面,A正确;煤制油只能是短期缓解石油缺乏,而不能长远解决,B错误;煤制油生产过程中燃烧煤炭会产生二氧化碳,加剧温室效应,C错误;资源节约型社会要求减少对资源的开采,煤制油并没有体现,D错误。故选A。
【8题详解】
我国的煤炭资源丰富,但并不存在过剩的问题,①错误;“煤变油”战略能减少煤炭资源的直接使用,可以改善我国的环境质量,②正确;“煤变油”战略能够部分取代石油,缓解对石油的需求,减少我国对国际市场中石油产品的依赖程度,③正确;“煤变油”战略能减少煤炭的运输,缓解我国铁路运输紧张的状况,④正确。故选B。
【点睛】我国总的能源特征是“富煤、少油、有气”。煤制油是以煤炭为原料,通过化学加工过程生产油品和石油化工产品的一项技术,包含煤直接液化和煤间接液化两种技术路线。
粮食虚拟耕地是指粮食生产过程中占用的耕地资源,即将地区间进行的粮食交易看作是相应的耕地交易。目前我国粮食虚拟耕地流动存在“北土南运”的趋势,由于生产相同数量粮食时,粮食输出地实际占用的耕地多于粮食输入地,造成了耕地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9. 我国粮食虚拟耕地出现“北土南运”的原因是
A. 北方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B. 南方地区农业发展水平较低,粮食产量严重不足
C. 北方地区耕地集中连片,适合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D. 南方地区可用耕地面积狭小,不宜进行粮食生产
10. “北土南运”会
A. 改善北方地区生态环境 B. 提高我国农业生产效率
C. 增加南方地区农民收入 D. 加快南方地区城市化进程
11. “北土南运”会降低耕地粮食生产效率的主要原因是
A. 耕地资源分布不均 B. 水热条件分布不均
C. 农业技术的区域差异 D. 人口分布的空间差异
【答案】9. C 10. D 11. B
【解析】
【9题详解】
虚拟耕地出现“北土南运”说明北方地区粮食商品率高,“耕地集中连片,适合大规模机械化生产”有利于提高粮食商品率,故C正确。与北方地区相比,南方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故A错误。“北土南运”说明生产相同数量粮食时,南方地区占用的耕地少于北方地区,因此南方地区农业发展水平较低说法错误,故B错误。南方地区多低山、丘陵地形,耕地面积较北方少,但并不代表不宜进行粮食生产,故D错误。
【10题详解】
“北土南运”会是南方地区农业用地规模,重点发展二、三产业,加快城市化进程,故D正确。“北土南运”易对北方地区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北土南运”不能反映我国农业生产效率的变化;“北土南运”应增加北方地区农民收入,故ABC错误。故选D。
【11题详解】
我国北方地区热量条件只能满足一念一熟或两年三熟,而南方地区为一年两熟或三熟,因此生产相同数量粮食时,北方地区实际占用的耕地多于南方地区,粮食生产效率低,故B正确。
下图为“全球二氧化碳累积排放总量与全球气温上升关系”,可作为制定未来减缓气候变化行为的依据。图中灰色区域为根据不同模式计算的1870年以来全球二氧化碳累积排放总量对应的升温幅度范围,黑色空心椭圆代表某一模式下升温幅度与对应的二氧化碳累积排放总量及不确定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如果未来温度比1870年升高2°C,与之对应的大气中二氧化碳累积排放量是( )
A. 低排放策略50000亿吨 B. 高排放策略50000亿吨
C. 低排放策略25000亿吨 D. 高排放策略40000亿吨
13. 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可行的措施有( )
A. 植树造林 B. 征收碳税 C. 海洋生物固碳 D. 产业转移
【答案】12. A 13. B
【解析】
【12题详解】
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若是未来温度较1870年升高2℃,则图中显示25000亿吨温度升高快,属于高排放,故C错误;而50000亿吨温度升高慢,属于低排放,故A正确,B错误;2℃在40000亿吨处位于灰色区域内,相比两者属于中间,故D不选。答案选择A。
【13题详解】
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植树造林可以有效的吸收二氧化碳,但不能减少排放,故A不选;若是出台政策征收碳税,将对企业有所限制,企业被迫进行产业升级,提高资源效率,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B正确;海洋生物固碳不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故C不选;产业转移依然在地球内部,因此二氧化碳排放依然没有减少,故D不选。答案选择B。
【点睛】减少大气中氧化碳累积的措施:降低能耗,使用清洁能源,改善产业结构,征收碳税,增加碳汇,植树造林,封存二氧化碳于地下或海洋中,海底沉积物封碳等。
海洋渗透能是利用咸水与淡水之间的渗透压力推动涡轮发电机而获得的能源。在盐度大的水域里,渗透发电的效果更好,但在发电厂附近必须要有充足的淡水供给。挪威某能源集团研发出了获取这种新绿色能源的技术,目前我国海洋渗透能的研发尚处于初期阶段。下图示意海洋渗透能的工作原理。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我国依靠海洋渗透能发电最理想的盐湖是( )
A. 青海西部察尔汗盐湖 B. 山西南部运城盐湖
C. 江苏东部盐城大盐湖 D. 新疆东部巴里坤盐湖
15. 利用海洋渗透能发电与资源安全和国家安全的关系是( )
A. 受天气影响小,有利于能源的持续供给,增强国家资源安全
B. 受地域影响小,可开发利用范围广,增加国家资源安全
C. 电站建造成本低,可以迅速提高国家能源资源的安全性
D. 技术简单便于操作,适于我国发展,用以增强国家资源安全
【答案】14. C 15. A
【解析】
【分析】
【14题详解】
察尔汗盐湖、运城盐湖和巴里坤盐湖都位于我国中西部内陆地区,湖水盐度大,但气候较干旱,缺乏充足的淡水。盐城大盐湖地处江苏东部,濒临海洋,且有充足的淡水,C项正确,ABD错误。故选C。
【15题详解】
依据图示信息可知,利用海洋渗透能发电需在密闭的环境中进行,受天气影响小,可以持续发电,有利于电能资源的持续供给,从而增强国家资源安全,A正确。海洋渗透能发电具有分布不均的特点,受地域影响较大,B错误。海洋渗透能发电需在水体中进行,电站建造成本较高,C错误。海洋渗透能发电技术在发达国家刚刚研发成功,在我国还处于研发初期阶段,说明其技术难度较大,D错误。故选A。
【点睛】新概念理解题首先需要阅读材料并理解相关内容。
近年来,长江三角洲经济圈新建了一系列大桥,加快了各地人员、物资的交流,完成下面三道问题
16. 连接上海南汇和洋山深水港的东海大桥主要通行:
A. 旅游大客车 B. 公交大客车 C. 集装箱卡车 D. 水产冷藏车
17. 杭州湾跨海大桥采用S型设计,使桥梁与航道水流保持基本垂直。这一设计思路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A. 海啸 B. 赤潮 C. 潮汐 D. 寒潮
18. 苏通大桥是目前已建成的最接近入海口的长江大桥,它创造了“最深桥梁桩基础”、“最高索塔”、“最大跨径”和“最长斜拉索”四项世界纪录。这样设计有利于:
A. 提高南北陆路运量 B. 确保“黄金水道”的通航能力
C. 稳定河口水文特征 D. 抵御台风侵袭
【答案】16. C 17. C 18. D
【解析】
【16题详解】
洋山深水港作为上海港的一部分,主要承担上海港的大型运输任务,故连接上海南汇和洋山深水港的东海大桥主要通行集装箱卡车,C正确。故选C。
【17题详解】
杭州湾是我国乃至世界上著名的涌潮发生处,影响该大桥的主要因素是天文、地质、水文因素等,故杭州湾跨海大桥采用S型设计,使桥梁与航道水流保持基本垂直的设计思路主要考虑的因素是潮汐,C正确。故选C。
【18题详解】
从材料中可知,苏通大桥创“最深桥梁桩基础”、“最高索塔”、“最大跨径”和“最长斜拉索”四项世界纪录,说明桥梁建设水平高,是目前已建成的最接近人海口的长江大桥,易受台风影响,故设计的目的是抵御台风侵袭,D正确。故选D。
2021年1月1日起我国全面禁止进口固体废物。图为2014-2019年我国进口固体废物量及变化情况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 关于2014-2019年我国进口固体废物量及增长率变化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先减后增,2017-2018年减少最快 B. 先增后减,2017-2018年减少最慢
C. 整体呈减少趋势,2017-2018年减少最快 D. 整体呈增加趋势,2017-2018年减少最慢
20. 进口固体废物对我国的危害( )
①加剧环境污染 ②可利用资源减少 ③加快病菌扩散 ④原料成本增加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21. 我国全面禁止进口固体废物的最主要目的是( )
A. 促进就业率上升 B. 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
C.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D. 保护我国生态环境
【答案】19 C 20. B 21. D
【解析】
【19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增长率从2016年开始就为负值了,所以整体呈减少趋势,其中2017-2018年减少的最快,C正确。故选C。
20题详解】
固体废弃物可能含有一些病菌并且有一些不可回收利用的废弃物,加大我们的环境治理压力,加快细菌的扩散,①③正确;但是其中一些可利用的还是能够增加原料来源,降低原料成本。故选B。
【21题详解】
进口固体废物能够增加这方面行业的从业人口,促进就业率上升,禁止会使行业就业人口减少,A错误。进口固体废物能够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B错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主要是靠技术水平的提高,不靠禁止进口废物,C错误。故选D。
【点睛】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方法主要有:回收利用;焚烧法;填埋法等。其中回收利用能够有效的减少固体回收物的总量,焚烧法的好处在于能够大大的减少固体废弃物的体积但是焚烧对大气有害并且焚烧不完全的处理难度更大,填埋法浪费土地,如果方法不当还会污染土地和水源。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挖掘农业碳汇潜力,推进农业纳入全国碳市场”。农业生产中的碳排放主要来自化肥、地膜等农资使用和能源消耗、畜牧养殖和秸秆燃烧等环节;碳汇主要来自植物光合作用、秸秆还田等植物和土壤固碳。下表为黄土高原区不同农业生产模式碳效应对比数据。完成下面小题。
农业生产模式 具体生产形式 亩均碳排放量/吨 亩均净碳汇量/吨
种养复合传统生产模式 粮食作物+家禽家畜 0.131 0.195
设施作物复种模式 蔬菜/瓜果类轮作(多茬) 0.587 -0.194
农林牧立体生产模式 粮食作物/家禽家畜+经济林园 0.141 0.130
设施养殖循环生产模式 (粮食作物/作物秸秆/饲草)→(家禽家畜+沼气技术)→粮食作物 0.206 0.253
说明:净碳汇量常用碳汇量与碳排放量之间的差值来衡量
22. 推测设施作物复种模式的碳排放主要来源于( )
A. 畜牧养殖 B. 地膜大量使用 C. 秸秆燃烧 D. 农业机械耗能
23. 从发展低碳农业的角度,黄土高原区退耕还林农户适宜发展的生产模式是( )
A. 种养复合传统生产模式 B. 设施作物复种模式
C. 农林牧立体生产模式 D. 设施养殖循环生产模式
【答案】22. B 23. D
【解析】
【22题详解】
依据表中信息,作物复种模式主要是蔬菜和瓜果类多茬轮作,需要大量使用地膜来改善黄土高原区的热量条件,提高复种殖数,因此增加了农资使用和能源消耗,使碳排放增加,B项符合题意;作物复种模式以蔬菜和瓜果类轮作为主,畜牧养殖规模小,也不会产生大量的秸秆,基本不使用农业机械,农业机械耗能少,因此排除ACD三项。故选B。
【23题详解】
根据题目要求,退耕还林农户耕地数量减少,提高经济效益,需要依靠技术,增加单位耕地面积投入,通常以发展设施农业为主,故选项A、C错误;比较设施作物复种模式和设施养殖循环生产模式,后者的碳排放量更低,并且净碳汇量明显高于前者,也是4种农业生产模式中最高的,应成为发展低碳农业的首选,因此,D正确,B错误。故选D。
【点睛】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地球面貌的变化:农业景观取代自然景观。(2)对生态的影响: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会给地理环境带来不利影响。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过度放牧造成草场退化,容易引起土地荒漠化;不合理的灌溉容易导致土壤盐渍化;山区、黄土区毁林开荒会造成水土流失;迁移农业会导致森林减少、气候变化。(3)对环境的影响:农药、化肥的使用导致土壤、大气、水体污染。
二、综合题(共3小题,共54分)
24.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承德市地处我国农牧交错地带,是著名旅游城市,也是河北省种植业与畜禽养殖业的重要产区之一。农业废弃物不合理排放,严重危害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承德市承德县积极探索当地农业向清洁型、循环型、综合型转变,在养殖业和种植业之间形成一个循环系统,下图是承德市承德县生态农业模式图。
(1)指出与鸡粪直接还田相比,该生态农业模式的突出特点。
(2)说明承德市种养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必要性。
(3)该模式对我国农牧交错区的发展有何启示,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与沼气池结合,(沼气发电)产生清洁能源;减轻环境污染。
(2)位于农牧交错地区,环境自净能力弱;土地退化,导致农牧产品品质和产量降低;农业废弃物不合理排放,影响人居环境;生态景观破坏影响旅游业的开发与建设。
(3)因地制宜,农牧协调发展;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建设美丽乡村,发展现代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等)。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
【详解】(1)据图可知,养鸡场鸡粪进入沼气池,不仅为玉米种植区提供肥料,还通过开发沼气,产生清洁能源,为生产生活提供能源供应;养鸡场鸡粪进入沼气池,还大大减轻环境污染,获得生态效益。
(2)“承德市地处我国农牧交错地带”,生态环境较脆弱,环境自净能力弱;材料指出“农业废弃物不合理排放,严重危害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据此可知,生态环境破坏会导致土地退化,进而使得农牧产品品质和产量降低,降低经济效益;人居环境破坏会影响居民的生活品质;承德“是著名旅游城市”,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破坏会影响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3)要因地制宜,促使农业各部门协调发展;对农业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发展清洁型、循环型农业;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等,提高经济效益。
25.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12月25日,在江苏启东离海岸约35千米的近海海域上,134台大型海上风力发电机所发出的电能通过海底电缆并入江苏电网。至此,目前我国单体容量最大、风机安装种类最多的海上风电项目一江苏启东海上风电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该项目预计每年可向江苏电网输送约22亿千瓦时的清洁电量。下图示意长江三角洲地区及启东近海风力发电装置。
(1)说明与滩涂相比,启东海上风电场选择在近海的主要原因。
(2)说明启东大力发展海上风电产业的积极意义。
(3)海上风电正常运转的关键在于全天候“满发”情况下做到全量送出、全额消纳。针对启东海上风力发电可能出现的消纳难问题,请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答案】(1)近海风力较滩涂更大,风能资源更加丰富;近海空间范围更广,可规模化开发;对滩涂养殖、海岸生态环境等影响小。
(2)提供清洁能源(缓解能源紧张或保障能源供应);距长三角用电市场近,输电成本低;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减少环境污染。
(3)协调发展风力发电规模和速度;加大跨区域电网建设,提高外送能力;因地制宜发展高耗能产业(如石化、冶金);研发高效蓄电技术等。
【解析】
【分析】本题目以长江三角洲地区及启东近海风力发电装置为背景材料,考查海上风电场区位、发展海上风电产业的积极意义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近海是海洋,摩擦力小,滩涂是陆地,摩擦力大,近海风力较滩涂更大,风能资源更加丰富;据图可知,启东东部距海近,近海空间范围更广,可规模化开发,滩涂面积相对较小;近海开发风电对滩涂养殖、海岸生态环境等影响小。
【小问2详解】
风电属于清洁能源,对大气等环境污染小,可以提供清洁能源,缓解当地能源紧张或保障能源供应;启东海上风电场距长三角用电市场近,输电距离短,输电成本低;启东海上风电可以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清洁能源比重,减少环境污染。
【小问3详解】
针对启东海上风力发电可能出现的消纳难问题,应该科学规划发电量,协调发展风力发电规模和速度,同能源需求向协调;加大跨区域电网建设,提高外送能力,增加能源销售范围,减少消纳难问题;因地制宜发展高耗能产业(如石化、冶金),增加能源使用量,减少消纳难问题;研发高效蓄电技术,将多余的电能储存起来等。
26.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全球变暖背景下,“碳达峰”“碳中和”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导向。碳达峰是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达到峰值,碳中和是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从2014年到2020年,中国在“一带一路”项目中可再生能源投资占比大幅提升了近40%,超过了化石能源投资。
材料二:我国从2013年起发出“一带一路”倡议,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是重要的平台。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以企业为主体,以商业运作为基础,以促进互利共赢为目的,主要由投资主体根据市场情况、东道国投资环境和引资政策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决策在境外投资建设的基础设施完备、主导产业明确、公共服务功能健全、具有集聚和辐射效应的产业园区。
材料三:下图为“1981-2019年全球年平均气温升温1.5℃以上的国家和地区分布及2006-2017年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空间分布图”。
(1)指出全球增温速度最快的主要纬度带并分析原因。
(2)概括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分布特点,并说明其对中国企业发展的积极影响。
(3)说明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中国境外经贸合作的能源举措。
【答案】(1)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海冰减少导致区域反照率下降;海洋向大气释放更多的热量;云和水汽的增多导致长波辐射增加;西伯利亚高压中心北移导致暖空气向极输送。
(2)分布具有不均衡性;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转移国内过剩产能;合理规避贸易壁垒;开拓国外市场;降低跨国经营风险;扩大国际影响力。
(3)调整能源结构;推动产业结构转型;提升能源利用率;加速低碳技术研发推广;健全低碳发展体制机制;努力增加生态碳汇。
【解析】
【分析】该大题结合图文材料,设置三个小题,涉及气温的影响因素、产业分布特征及其影响、环境保护的措施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图中显示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气温变化量在1.5°C以上,增温速度最快。主要的原因是该区域内纬度高,海冰较多,但随着全球增温,海冰减少,反射率降低;海水可吸收更多太阳辐射,增温升快;海水温度升高后,会向大气释放更多的热量,导致大气温度进一步升高;海水升温,蒸发加强,云和水汽的增多导致大气逆辐射增强,气温升高。
【小问2详解】
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图中显示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分布具有不均衡性,该合作区主要集中在亚洲、非洲、欧洲的发展中国家。通过在国外建立工厂企业,可开拓国外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转移国内过剩产能;在国外建立工厂企业,可减少进出口,合理规避贸易壁垒;建立经贸合作,加强与当地政府、企业的联系,降低跨国经营风险;在境外建立经贸合作,可提高企业在当地的知名度,扩大国际影响力。
【小问3详解】
材料显示“在“一带一路”能源合作方面,水电、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已是主要领域之一”,因此可采取调整能源结构,采用清洁能源能减少碳排放;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发展低污染、低排放、附加值高的第三产业和服务业;提升能源利用率,减少废气物的排放;加大科技投入,加速低碳技术研发推广,减少碳排放;建立健全低碳发展体制机制,促进低碳产业的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植被覆盖率,努力增加生态碳汇。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