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整体教学】教科版科学六上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第2课 昼夜交替现象 单元整体分析+课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大单元整体教学】教科版科学六上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第2课 昼夜交替现象 单元整体分析+课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55.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9-12 10:25:58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 教科版(2017) 单元(或主题)名称 地球的运动
单元主题 正值暑假,绍兴天气炎热,小明突发奇想,想趁着放假去南极看看企鹅,又可以去感受一下南极寒冷的气候。如果你是小明,你会选择7、8月份去南极吗?你会如何制定一份去南极看企鹅的旅游计划?
课标要求 核心概念:宇宙中的地球、地球系统 学习内容: 9.2地球绕地轴自转(5~6年级):①知道地球的自转轴、自转周期和自转方向,理解昼夜交替和天体东升西落等自然现象与地球的自转有关。 9.3地球围绕太阳公转(5~6年级):②知道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周期和方向,理解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有关。③测量正午时物体的影长,说明不同季节正午影长的变化情况。 10.4地球内部圈层(5~6年级):知道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学业要求: 知道昼夜交替、天体东升西落,季节变化、正午物体影长变化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有关。 能借助动画演示或动手制作简单模型,模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解释昼夜交替、四季变化等自然现象产生的原因。 知道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能通过制作实物模型,模拟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 能在好奇心驱使下,表现出对未知现象的探究兴趣;具有用证据支持观点的意识。
教材分析 地球的运动对于六年级的孩子来讲是比较抽象的,需要通过建构模型、模拟实验、资料阅读等方式来学习研究。 本单元总共有7课,分别是《我们的地球模型》、《昼夜交替现象》、《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谁先迎来黎明》、《影长的四季变化》、《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和《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教材通过一开始让学生建构地球模型,知道模型是表达已知和进行模拟实验的好方法,再引导学生探索昼夜交替现象的的成因是由于地球自转,接着利用自然现象推断地球自转的方向,然后通过探索影长的四季变化知道四季变化和太阳公转有关,最后引导学生讨论地球运动产生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让学生感受到万物之妙、自然之奇,体会到自然的力量、生命之坚强,并对自然产生敬畏之心。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孩子在学习二年级上册科学时,知道了地球是我们的家园,地球上有水、空气、岩石、生物等;在学习三年级下册科学时,知道了地球的海陆分布情况、地球的形状是个球体;在学习五年级上册科学时,知道了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核、地幔、地壳,制作了地球结构模型,了解了地壳的运动、挤压,会使岩层变形。在平常的生活中,观察过一些自然现象,比如太阳的东升西落、四季的变化等。 但是六年级的孩子对这些自然现象的产生,这些现象和地球运动的关系,地球的运动以及地球的运动对我们生活的影响的认识还是不够全面的,需要通过本单元的研究学习,才能建构起孩子们对于有关地球运动的核心概念的框架。
单元目标 1.科学观念: 通过建构地球的模型,认识到地球是由地核、地幔、地壳以及大气层组成,地球表面主要由海洋和陆地组成。 通过资料阅读,认识到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自转,自转一周24小时;通过模拟实验、大量资料的阅读以及亲身体验,初步知道了地球的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和天体东升西落的现象。 通过资料阅读,认识到圭表是中国古代测量正午时刻的日影长度的天文仪器;通过自制简易圭表和模拟实验,知道正午时,物体影子在不同季节有规律地变化。 通过资料阅读和模拟实验,认识到地球自西向东围绕太阳公转,周期是1年,公转时地轴倾斜角不变,公转过程中产生四季变化。 通过交流研讨和资料阅读,认识到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影响着生物的生长与生活。 2.科学思维: 能使用或建构模型,解释昼夜交替、四季变化等自然现象产生的原因。 针对昼夜交替、四季变化等具体问题提出假设,基于交流情境提出观点,建立证据与假设或观点之间的联系。 3.探究实践: 通过使用模型和思维导图,表达已学的地球相关知识。 根据已有知识,对昼夜现象成因、地球自转方向和四季变化成因提出有依据的假设。 基于假设,制订比较完整的探究方案。 通过观察、模拟实验、资料查阅、实际测量,获取信息、分析信息、验证假设,从而建构自己的模型假说。 在研究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开展新的研究,最终形成自己的观点。 4.态度责任: 对自然有敬畏之心,对探寻自然规律保持好奇心与探究欲。 能大胆质疑,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追求创新;勇于采用新的方法和新的材料设计和制作模型,进行模拟实验。 能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讨论和分享观点;能根据事实,勇于修正与完善自己的观点。 乐于参与调查、查阅、实验等科学活动,有证据意识,知道任何科学观点都需要证据的支持。 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愿意采取行动保护自然环境,减少自然灾害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单元结构化活动
达成评价 围绕课时学习目标 1.关注课堂问题预设与学生课堂反馈表 2.作业设计与学生答题正确率的及时分析 3.对地球自转、公转与生物之间关系的综合测试性评价 围绕单元和主题目标 1.分层设置单元测试 2.制定一份合理、科学的南极旅游计划。
单元课时课型规划 课时课型课时内容课时目标 (单元目标分配)课时学习任务(或问题) (一般1-2个)达成评价1实验课我们的地球模型通过建构地球的模型,认识地球的结构、组成、运动等。1.地球的内部结构和海陆分布。 2.地球围绕地轴自转。1.知道地球的结构由地核、地幔、地壳以及大气层组成。 2.知道地球表面主要由海洋和陆地构成。 3.认识地球围绕地轴自转。1实验课昼夜交替现象根据昼夜交替现象能提出自己的假设,并用模拟实验来验证。1.对昼夜交替现象提出自己的假设。 2.用模拟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1.能提出有价值的科学假设。 2.用模拟实验准确验证假设。1实验课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通过资料阅读和模拟实验,知道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1.阅读资料,了解“地心说”和“日心说”,知道地球自转的有关知识。 2.再次模拟昼夜交替现象,分析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1.知道地球自转的知识:地球绕地轴自转,自转一周24小时。 2.知道地球的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现象。1实验课谁先迎来黎明通过交流研讨,知道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自转,形成了天体东升西落的现象。 2.通过模拟实验,东边的北京比西边的乌鲁木齐先迎来黎明。1.通过交流研讨,补充地球自转的特点:自西向东。 2.通过模拟实验,知道东边先迎来黎明。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1实验课影长的四季变化通过资料阅读,认识到圭表;通过自制简易圭表和模拟实验,知道正午时,物体影子在不同季节有规律地变化。1.认识圭表。 2.通过自制简易圭表和模拟实验,知道正午时,物体影子在不同季节有规律地变化。1.认识圭表的结构和功能。 2.制作圭表。 3.通过模拟实验,知道正午时,物体影子在不同季节有规律地变化。1实验课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通过资料阅读和模拟实验,认识地球公转的特征以及四季变化。 1.通过资料阅读,认识到地球自西向东围绕太阳公转,周期是1年,公转时地轴倾斜角不变。 2.通过数据分析和图片比较,认识到公转过程中产生四季变化。 1.知道地球公转的特点:地球自西向东围绕太阳公转,周期是1年,公转时地轴倾斜角不变。 2.知道公转过程中产生四季变化。 1讨论课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通过交流研讨和资料阅读,认识到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影响着生物的生长与生活。通过交流研讨和资料阅读,认识到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影响着生物的生长与生活。1.能举出昼夜交替对生物影响的例子。 2.能举出四季变化对生物影响的例子。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课时《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1.通过观看视频资料和回忆已有经验,知道昼夜交替是地球常见的天文现象。
2.根据已有经验,通过阅读资料、小组讨论、思考和交流,认识到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可以有多种方案。
3.通过模拟实验,初步认识到与事实相符的是昼夜交替与地球自转有关。
科学思维:
通过假设、比较和验证,用批判性思维大胆质疑,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并积极求证,追求创新。
探究实践:
1.根据已有知识和阅读资料,能对昼夜交替现象成因提出有依据的假设。
2.基于假设,能制订可行的探究方案,并通过模拟实验验证昼夜交替成因的假设。
态度责任:
通过假设和验证,培养探究地球昼夜交替现象成因的兴趣、追求真理的精神和合作完成任务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他人的假设,用模拟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
难点:在认真聆听其他小组汇报后,思考并归纳出各种假设的本质区别是地球运动状态不同。
三、评价任务(根据需要设计评价量规)
1.根据真实的自然现象,准确说出现象的名称。
2.根据已有知识和阅读资料,能对昼夜交替现象成因提出有依据的假设。
评价量表1
项目 评价标准 评价结果
是否能画出有依据的假设 画出一种有依据的假设得1☆ ( )☆
3.基于假设,制订可行的探究方案,通过模拟实验验证昼夜交替成因的假设。
评价量表2
假设 评价标准 评价结果
1 能准确地模拟假设“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得1☆ ( )☆
2 能准确地模拟假设“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得1☆
3 能准确地模拟假设“地球自转”得1☆
4 能准确地模拟假设“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地球自转”得1☆
4.根据模拟实验和已有的探究情况,推测出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与地球的运动状态有关。
四、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效果评价
(一)情境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通过制作地球模型,了解了南极的地理位置,并确定了去往南极的交通方式,接下来我们要帮小明看一下能否选择7、8月份去南极?想一想,去往南极的时间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教师可以播放绍兴的昼夜交替现象影响当地人的生活来引导学生:比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预设):南极的昼夜交替可能会影响小明去往南极的时间。师:昼夜交替现象每天都在上演,是地球上最常见的自然现象。(师板书:昼夜交替现象)地球有昼夜和什么有关系?师引导学生思考:地球有昼,是因为什么的照射?如果地球是个透明的球体,地球还会有夜吗?生(预设):地球有昼夜与太阳的照射、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有关系。师:南极的昼夜交替是怎么样的呢?生猜测:可能与绍兴差不多;可能昼夜交替的时间间隔会比较长......师:要知道南极的昼夜交替现象,我们要先知道昼夜交替现象是如何形成的呢?师出示目标任务:我们就以南极为例,一起寻找地球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并提出要求:寻找的成因能符合事实,越接近越好。 通过设置情境,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积极性。播放视频是为了让学生直观观察昼夜交替现象。猜测南极的昼夜交替现象,聚焦到昼夜交替现象是如何形成的问题上来,并以南极为例,为后面的探究活动缩小范围,方便学生自主地寻找昼夜交替的成因。 教师观察学生的活动参与程度及回答,给与学生及时的鼓励,并引导学生知晓本节课的挑战目标任务。
(二)探究活动 评价活动一:形成我们的假设并交流我们的看法师:太阳的照射、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是地球昼夜交替现象形成的必要条件。这种现象的形成还跟什么因素有关呢?生(预设):两者的运动关系。师:小组合作,讨论、记录并画图说明你们对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探索地球“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第 小组记录表)小组假设示意图实验结果生在记录单上把写出自己的假设,并用图画表达出来。(完成最快的小组到黑板上记录)师关注暂时没有想法的小组,适当发提示卡:常见假设。师请完成最快小组首先说说自己组内有多少种假设?生(预设):1.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2.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3.地球自转;4.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地球自转。师引导学生说一说组内的假设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生(预设):假设2、4,相同点是地球围着太阳转;假设3、4,相同点是地球都在自转;假设1地球不动,假设2、3、4地球都在动......小组在交流过程中,其他组认真聆听这一组的观点,并作适当补充,全班就黑板上的观点开展研讨,在思考他人的观点后,修改和补充自己组的想法。评价活动二:做模拟实验,初步检验我们的假设是否成立师:看来同学们对昼夜交替现象的形成有不同的假设,有什么方法可以验证我们的假设是否成立呢?生(预设):可以做模拟实验。师出示材料:露营灯、自制地球模型(画有绍兴和南极的位置)。这些材料,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些材料分别可以模拟什么?生(预设):露营灯可以模拟太阳,自制地球模型可以模拟地球(画有绍兴和南极的位置)。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这些材料在模拟实验中的作用,我们一起来看看模拟太阳的露营灯的使用方法。师播放视频,引导学生知道露营灯如何使用。师:老师还有一个疑问,用什么标准去判断南极昼夜交替现象的出现?生(预设):我们可以先在地球模型上的南极确定一个位置,再通过模拟实验观察这个位置,如果这个位置变亮后渐渐变暗又渐渐变亮,就可以判断它出现昼夜交替现象。师肯定学生的回答,进一步提出问题:同学们,根据我们的假设,我们应该怎样模拟?生(预设):假设1“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我们可以把地球模型静止地放在一个同学的手上,露营灯围绕着“南极”转一圈,操做3次,观察现象,记录实验结果。假设2“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我们可以把露营灯静止地放在一个同学的手上,地球模型(教师需要引导:在“南极”上标出的一个地方要一直朝着一开始的方位)围绕露营灯转一圈,操做3次,观察现象,记录实验结果。假设3“地球自转”,我们可以把露营灯静止地放在一个同学的手上,地球模型(南极对着露营灯)围绕地轴转一圈,操做3次,观察现象,记录实验结果。假设4“地球围绕着太阳转,同时地球自转”,我们可以把露营灯静止地放在一个同学的手上,地球模型(南极对着露营灯)围绕露营灯转一圈,同时围绕地轴转一圈,操做3次,观察现象,记录实验结果。师:看来同学们已经初步知道用怎样的方法和判断标准去验证自己的假设了。请小组合作,开始模拟实验。完成实验和记录,根据结果,小组判断出哪些假设能说明绍兴会出现昼夜交替的现象?完成的小组举手示意。 生开始模拟实验验证假设并记录实验结果。探索地球“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第 小组记录表)小组假设示意图实验结果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地球自转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地球自转评价活动三:交流我们模拟实验的情况师:同学们,老师看到每一小组都已经完成了模拟实验。在刚刚的模拟实验中,你们遇到了什么困难?生(预设):在验证假设4的时候,地球围绕太阳转、同时地球自转,这两个运动人手动操作很难把控两者的运动时间,需要改进。师:这确实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我们可以课后一起商量怎样改进?师请最快完成的小组汇报:你们组的哪些假设可以证明南极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生汇报(预设):假设1: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假设3:地球自转;假设4: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地球自转,这3种假设可以证明南极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其他小组认真倾听,及时补充。师引导学生分析: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各种假设,有什么不同?预设:地球的运动状态不同。师进一步提问:你们认为哪种假设最能说明南极出现昼夜交替的现象?生(预设):假设4。师:理由呢?生(预设):通过看纪录片和课外书,我知道地球不仅在绕地球公转,还在自转。假设4符合地球运动的实际。生(预设):我觉得是假设3。因为地球公转和自转是事实,但是真正让南极产生昼夜交替的是地球在自转。评价活动四:拓展师:同学们,我们该如何进一步确认哪种假设是正确的呢?生(预设):研究确定地球的运动状态,才能确认哪种假设是正确的。师PPT出示托勒密的“地心说”和哥白尼的“日心说”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初步知道人类研究地球运动的发展史,让学生感知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研究地球的运动状态越来越精确,昼夜交替成因的解释逐渐明朗起来了。 活动一:在问题抛出后,不让学生直接在全班说出自己的观点,而是让学生把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画下来,这是为了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的能力。交流观点的环节能让学生在与他人观点碰撞中,产生新认知。有了新的认知,才能让学生产生亲自做模拟实验去验证哪种假设才是真正的形成昼夜交替现象的因素以及哪种假设才是与事实相符的动力。活动二:基于假设,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制订出可行的探究方案,利用改进后的材料通过模拟实验逐一验证昼夜交替成因的假设,初步找到合理的假设。活动三:每一小组不仅要完成验证自己的假设的模拟实验,还要认真聆听他人的观点,让学生对每一个观点都有充分的认识,最后在交流环节分析出它们的本质不同是因为地球的运动状态不同。活动四:利用视频资料引导学生了解人类研究地球运动的发展史,让学生感知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研究地球的运动状态越来越精确,昼夜交替成因的解释逐渐明朗起来了,为后面一课的探究学习奠定了基础。 活动一:教师根据学生自己对昼夜交替现象成因假设得交流,通过考察学生是否能写出并画出并提出有依据的假设,评估学生对于昼夜交替现象成因的了解情况(评价量表1),从而做出及时的引导。活动二:教师通过学生的小组模拟实验考察学生是否能有效地进行模拟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并给与正确指导。同时让学生完成小组评价量表2。活动三:教师通过小组的交流情况,考察小组在模拟实验中是否准确地模拟,并做出评价。 活动四教师通过提问,考察学生在通过模拟实验后,是否初步得出了昼夜交替现象可能与地球的运动状态有关,并用视频资料引导学生。
(三)生活应用 师引导学生说一说昼夜交替现象对于人类活动的影响。生(预设):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白天有阳光,人们能更好的工作学习;晚上没有阳光,人们可以得到更好的休息。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南极的昼夜交替与绍兴一样吗?生(预设):我们可以通过模拟实验来验证。用假设3 的方法来进行模拟。师肯定学生的回答,生用模拟实验来验证绍兴和南极的昼夜交替是否一样。预设:地轴位置的南极不会出现昼夜交替,其他地方会出现。是否和绍兴一样,目前的模拟实验无法验证,需要了解更多有关地球的运动知识。 讨论昼夜交替现象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进一步提问南极和绍兴的昼夜交替现象是否一样,旨在引导学生思考南极的昼夜交替如果和绍兴不一样,去旅游时需要注意什么或者当地的生物是如何睡觉、如何工作和学习的等问题。 教师通过联系生活的提问,考察学生是否能说出昼夜交替现象对地球生物的作用。
(四)知识总结 学生自主设计思维导图,总结归纳知识点。 帮助学生学会设计思维导图,通过导图总结归纳本节课内容。 教师考察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归纳总结的能力,及时给予评价。
四、成果集成
学生模拟地球和太阳的运动,准确找到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
五、作业设计
【知识技能类作业】
1.用手电筒代替太阳照射地球时,被光照到的地方模拟的是( )。
A.白天 B.黑夜
C.日出 D.都有可能
参考答案:A。解析: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地球上被阳光照到的地方处于白昼,没被照到的地方处于黑夜。
2.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就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 )。
A.年 B.月
C.天 D.时
参考答案:C。
3.下列各种假说中,能解释昼夜交替现象的在( )里请打“√”。
(1)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
(2)地球不动,太阳自转。( )
(3)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地球自转。( )
(4)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 )
参考答案:(1)( √ )(2)( )(3)( √ )(4)( √ )
【综合实践类作业】
改进“模拟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材料,使模拟地球的运动变得更加方便和严谨。
6、板书设计
2.昼夜交替现象我们的假设示意图实验结果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地球自转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地球自转
七、教学反思
本课根据新课标设计,引导学生根据昼夜交替的现象提出假设,并用模拟实验逐一验证自己的假设,通过交流讨论,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