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点击此处添加标题
匆 匆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现代散文家、诗人。
朱自清的散文善于把真情实感通过平易的叙述表达出来,文笔简约、朴素、亲切、娓娓动人,在文学界享有盛誉,被誉为“美文”。
文学成就:“代表作有《绿》《春》《背影》《荷塘月色》等。
走进作者
资料背景
《匆匆》写于1922年3月,恰逢五四运动落潮期,身为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作者感受着时代脉搏,内心充溢着找不到出路的迷茫苦闷。但是坚强的他并不甘心沉沦,而是站在“中和主义”立场,上执着地追求人生理想。
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1.自由默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及难以理解的句子。
2.听课文朗读,想一想,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了什么?
蒸融:
涔涔:
潸潸:
挪移:
凝然:
汗、泪、水等不断往下流的样子。
形容流泪不止的样子。
挪动;移动。
形容举止安详或静止不动。
被初升的太阳热得融化,蒸发消融。
词语解释
文章开篇通过写三种春天的景物,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时间一去不复返的无奈。试问时间去了哪里,自问自答。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找出本段的中心句,说说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文中有许多相同句式构成的排比,如“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谁都经历过的寻常生活场景,凑成了一幅幅跳跃的画面,辅之以结构整齐的句式,语势自然流动,一气呵成,使人读来相当畅快,而这信手拈来的句子尽显语言节奏和情绪律动的自然吻合。
一连串的问句,层层推进,使文章到达高潮,强烈地表现了作者的慨叹、无奈、不甘虚度时光,也是在呼吁人们珍惜时间。将时光的流逝写得十分有感染力。
第1段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
第2—4段写时间在我们的身边悄悄地逝去,令人感慨。
第5段再次提出“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作者擅于用修辞手法勾画出幅幅美丽的画卷,如“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等,无不让人眼前浮现出美丽的景致。
八千多日子
像针尖上一滴水
时间
流
对比
时间就是这样无声无息地溜走的。那么请同学们计算一下一天中又有多少时间从我们手中溜走呢
比喻
大海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既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又形象地写出了时间的匆匆流逝。
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将看不见的日子比作看得见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浩瀚的大海。
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
作者想留住时间,但时间还是匆匆地过去了,作者只能掩面叹息,而时间又在叹息里闪过了。表达了作者想留住时间的迫切以及对时间匆匆流逝的惋惜之情。
散文,是一种真情的流露,文如其人,全文亦无处不蕴含作者当时惶恐、苦闷却又不甘于此的探索与抗争,读罢虽略显悲伤但也蕴含着蓬勃生机。
时间像沙子,不知不觉从我们的手中溜走了。
时间像突然刮来的一阵风,刮过之后,不留一点痕迹。
结合自己的经历,说说你觉得时间还像什么。
名言警句
1、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2、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3、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