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江省衢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教学质量检测(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 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埃及是传统农业大国,约 95%的土地被沙漠覆盖。近几十年来,该国人口快速增长,尼罗河沿岸人口密集区呈现向东西两侧拓宽的趋势。下图为埃及人口密度图。完成下列各题。
1.影响埃及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水源 D.土壤
2.尼罗河沿岸人口密集区呈现向东西两侧拓宽的主要原因是( )
A.全球气候变暖 B.水旱灾害频发
C.旅游产业发展 D.灌溉农业发展
【答案】1.C
2.D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埃及
【解析】【点评】埃及农业区主要分布在尼罗河沿岸地区,水源成为埃及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
1.由所学知识可知,埃及气候炎热干燥,水源成为限制地区发展的主要因素。由图知尼罗河由南向北流经埃及,为其发展提供充足的水源,可以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所以影响埃及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水源。故选C。
2.埃及是传统农业大国,近几十年,尼罗河沿岸灌溉农业区不断向河流东西两侧扩展,随着农业发展,人口密集区也呈现向东西两侧拓宽的趋势,D正确。
云南千龟山是由红色砂岩构成的丹霞地貌,其山顶呈现“千龟竞渡”的奇特景观 (如图所示) 。完成下列各题。
3.与构成该景观的岩石成因相同的是( )
A.石英岩 B.石灰岩 C.花岗岩 D.大理岩
4.在红色砂岩层上形成“千龟竞渡”景观的过程中,影响最弱的外力作用是( )
A.风化 B.侵蚀 C.沉积 D.搬运
【答案】3.B
4.C
【知识点】矿物与岩石;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及其影响
【解析】【点评】岩石按成因分有沉积岩(砂岩、页岩、砾岩、石灰岩等)、岩浆岩(花岗岩、流纹岩、玄武岩)、变质岩(石英岩、大理岩)。其中沉积岩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可能会有化石。
3.图中景观由红色砂岩构成,砂岩属于沉积岩,选项中石英岩和大理岩为变质岩,AD错误,花岗岩为岩浆岩,C错误,石灰岩为沉积岩,B正确。故选B。
4.根据所学知识和题目信息可知,“千龟竞渡”景观的形成是由于红色砂岩层表层经外力的风化、侵蚀作用,使得岩体表层变得破碎,在经过外力的搬运作用带走碎屑物质,最终形成该景观,所以整个过程中沉积作用不明显。故选C。
生态系统服务是生态系统供给人类可使用的自然资源,主要指人类通过直接或间 接手段得到的可以支持生命发展的产品与服务,可采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ESV) 来 表征。下表为青海省 2000—2015 年部分 ESV 的变化。完成下列各题。
生态系统服务 2000—2015 年
变化量/ (亿元) 变化率/%
水源涵养 56.00 35.38
土壤保持 1.33 23.6
空气净化 1.71 506.25
防风固沙 33.65 35.76
5.表中青海省 ESV 最高的是( )
A.水源涵养 B.水体净化 C.空气净化 D.防风固沙
6.青海省空气净化 ESV 变化率增幅大最能反映该省( )
A.污染物排放量增多 B.森林覆盖率下降快
C.湿地面积大大减少 D.空气自净能力增强
【答案】5.A
6.A
【知识点】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及其可持续利用;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解析】【点评】空气自净能力强弱的影响因素:风力大小及风向、对流强弱、天气状况等。
5.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各类生态系统服务的变化量和变化率,由此可计算2000年的数值,即:变化量÷变化率,计算可得,水源涵养:158.28亿元,土壤保持:5.6亿元,空气净化:0.34亿元,防风固沙:94.1亿元,2015年数据为2000年+变化量,计算可得水源涵养:214.28亿元,土壤保持:6.9亿元,空气净化:2.05亿元,防风固沙:127.7亿元。故选A。
6.生态系统服务指人类直接或间接从生态系统中获得的利益,包括向经济社会系统输入的有用物质和能量,接受和转化来自经济社会系统的废弃物,以及直接向人类社会提供服务(如人们普遍享用的洁净空气、水等舒适性资源)。青海省空气净化ESV变化率增幅大说明青海省生态系统接受和转化来自经济社会系统的废弃物增多,A正确;森林和湿地减少,会导致生态系统吸收和转化污染物的能力降低,从而使得生态服务价值也减少,BC错误;空气自净能力增强与题意无关,D错误。故选A。
纽芬兰岛位于北美洲大陆的东海岸,西扼圣劳伦斯湾口,每年常有来自高纬度的冰山漂浮到该岛附近海域。下图为纽芬兰岛及周边区域略图。完成下列各题。
7.纽芬兰岛西侧海域海水盐度低于东侧的原因是( )
①径流汇入 ②海域封闭 ③寒流影响 ④降水丰富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8.纽芬兰岛周边海域出现大量冰山对海水性质的影响是( )
A.温度升高 B.盐度升高 C.盐度降低 D.密度降低
【答案】7.A
8.C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点评】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纬度,海域封闭度,洋流,河流,蒸发量,降水量等
7.由图可知,纽芬兰岛西侧海域有圣劳伦斯河注入,带来大量淡水,且附近岛屿众多,使得海湾较封闭,与外界海水交换少,因此海水盐度较低,①②正确,故选A。
8.冰山从高纬海区进入低纬海区,随气温升高,部分融化,会使海水温度降低,A错误;冰山融化,淡水增多会使海水盐度降低,B错误,C正确;水温降低海水密度会增大,D错误。故选C。
智慧茶园以地理信息技术为依托,实现茶叶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高效化、 服务便捷化,全面提高茶叶产业现代化水平。下图为某智慧茶园方案架构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9.与传统茶园相比,该智慧茶园模式显著变化的区位因素是( )
A.技术 市场 B.技术 政策
C.交通 市场 D.交通 政策
10.智慧茶园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有( )
A.遥感技术进行茶叶质量溯源 B.遥感技术监测茶园的病虫害
C.地理信息系统获取气象信息 D.全球定位系统获取茶园影像
【答案】9.A
10.B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遥感(RS)
【解析】【点评】特别注意3S技术的区别,明白各自的功能才能选取正确选项。
9.由材料“智慧茶园以地理信息技术为依托,实现茶叶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高效化、 服务便捷化,全面提高茶叶产业现代化水平”可知,智慧茶园模式主要改变了技术和市场两个区位条件,故选A。
10.遥感主要用于获取地理信息,有灾害监测的功能,所以用遥感技术可以监测茶园的病虫害,但无法进行茶叶质量溯源,A错误,B正确;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于查询和分析,不可以获取气象信息,C错误;全球定位系统的功是定位、导航,不能用于茶园影像获取,D错误。故选B。
“灰氢”主要是通过化石燃料燃烧制取氢气。“绿氢”是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再生能 源发电,通过电解水制氢。完成下列各题。
11.与“灰氢”模式相比,“绿氢”模式能( )
A.降低能源消耗 B.加剧水资源的污染
C.增加能源类型 D.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12.从能源分布上看,最适宜发展“绿氢”产业的地区为( )
A.东部地区 B.西部地区 C.东北地区 D.中部地区
【答案】11.D
12.B
【知识点】我国能源供需特点;新能源开发与利用
【解析】【点评】我国东部地区海风强劲,风能资源丰富,但太阳能资源不足。东北地区和中部地区化石能源丰富。
11.根据材料“灰氢”主要通过化石燃料燃烧制取氢气,在制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绿氢”是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再生能源发电,通过电解水制氢可知,与“灰氢”模式相比,“绿氢”模式只是改变能源使用类型,并不能降低能源消耗和增加能源类型,AC错误;“绿氢”模式使用的是清洁能源,可以减轻温室气体的排放,也不会加剧水资源的污染,D正确,B正确。故选D。
1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西北部地区气候干旱多晴天,太阳能资源丰富;靠近冬季风原地,风能资源丰富;而西南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能资源和风能资源丰富,所以最适宜发展“绿氢”产业的地区,应为西部地区。故选B。
下图为某地地质图。完成下列各题。
13.图中断层( )
A.形成早于二叠纪 B.断裂于背斜顶部
C.形成晚于白垩纪 D.断裂于向斜底部
14.从奥陶纪到侏罗纪,该地区经历的地质过程为( )
A.固结成岩—岩浆侵入—褶皱隆起—断层错位
B.褶皱隆起—断层错位—固结成岩—岩浆侵入
C.固结成岩—褶皱凹陷—断层错位—岩浆侵入
D.褶皱凹陷—岩浆侵入— 固结成岩—断层错位
【答案】13.D
14.C
【知识点】断层;构造地貌的判读
【解析】【点评】一般判断断层的形成时代主要根据断层的上覆地层的时代来判断。当上覆地层无断层时,我们认为断层的形成时代早于上覆地层形成的时代;当地层有断层时,我们一般认为断层的形成时代晚于该地层形成的时代。
13.读地质图可以看到,J3、J2、J1、P2、P1五个岩层发生弯曲,且中间岩层新,两翼岩层老,说明为向斜构造,断层使得J1、P2、P1发生错位,J3、J2、未发生断裂错位,所以断裂于向斜底部,D正确,B错误。断层发生在向斜形成之后,图中岩浆岩和白垩纪岩层覆盖在断层之上,断层应在白垩纪之前,侏罗纪之后形成,AC错误。故选D。
14.由图知,从奥陶纪到侏罗纪,先是固结成岩形成各岩层,之后岩层受内力作用发生弯曲,形成向斜构造,由上题断层形成的时间可判断,之后又经历岩体断裂错位,形成断层;J1层有岩浆岩侵入,说明之后又有岩浆侵入作用,C正确。故选C。
某科研团队对某河湾变迁研究发现,河湾凸岸自西南到东北依次分布着甲、乙、丙三 种植被,且面积较大的砾石边滩上覆有淤泥。完成下列各题。
15.随着该河湾变迁,推测砾石边滩植被的演替顺序为( )
A.灌木植被→草本植被→湿生植被
B.草本植被→湿生植被→ 灌木植被
C.湿生植被→ 灌木植被→草本植被
D.湿生植被→草本植被→ 灌木植被
16.该区域甲→乙→丙植被分布变化呈现( )
A.垂直分异规律 B.地方性分异规律
C.由低纬向高纬带状分异 D.由沿海向内陆带状分异
【答案】15.D
16.B
【知识点】地方性分异规律;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解析】【点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变化的基础是水分和热量的垂直变化,多分布于山地,其特点为:1.与纬度地域分异规律相似;2.基带与所在地区水平自然带一致;3.带谱的丰富程度取决于山地所在纬度、海拔、相对高度。 由低纬向高纬的分异规律:又称为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以热量为基础。由沿海向内陆带状分异规律:又称为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以水分为基础,在中纬度地区分布明显。
15.图中砾石滩位于河流的凸岸,最初沉积层较薄,离河道近,适宜耐水湿的湿生植被,接下来随着泥沙逐渐沉积河道向西南方向迁移,砾石边滩只有洪水期被淹没,使得植被演替为多年生的草本植被。后期土层进一步加厚,土壤水分减少,开始发育灌木植被。所以随着该河湾变迁,推测砾石边滩植被的演替顺序为湿生植被→ 草本植被→灌木植被。故选D。
16.河湾凸岸自西南到东北依次分布着甲、乙、丙三 种植被 ,根据距河远近以及土层厚度可以推断出甲为湿生植被,乙为草本植被,丙为灌木植被,从甲到乙再到丙植被受河流影响较大,且该河湾地区植被变化属于小尺度的差异,故呈现出地方性分异规律,B正确。故选B。
下图为我国城际间 (500km 以上) 快型、慢型两种不同快递运输模式下,单件快递耗 时、碳排放与运输距离之间的关系。完成下列各题。
17.据图( )
①相同距离下,快型模式较慢型模式碳排放高
②随距离增加,二者碳排放差额增大
③相同距离下,快型模式较慢型模式耗时更长
④随距离增加,二者耗时的差值不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8.从碳减排的角度,杭州 ( 120°E ,30°N) 到北京 ( 116°E ,40°N) 的单件快递最适宜采用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
A.航空 B.公路 C.铁路 D.水运
【答案】17.A
18.C
【知识点】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
【解析】【点评】本题为典型的读图分析题,读懂材料,提取和处理数据得当必能选择正确。
17.读图可知,相同距离下比如500-2500㎞,快型模式碳排放约1.2Kg·CO2,耗时约35小时,慢型模式约0.2Kg·CO2,耗时约60小时,说明快型模式碳排放高于慢型模式,但耗时短于慢型模式,读其他距离数据也可以看出同样结果, ① 正确;读图可以直接看出二者碳排放量相减呈现随距离增加而增加的趋势 ,② 正确。500-2500㎞,快型模式耗时约35小时,慢型模式约0.2Kg·CO2,耗时约60小时,说明快型模式耗时比慢型模式短,但读图可以看到2500㎞以上的运输距离快型模式耗时更长,③ 错误;随着距离增加二者耗时差异呈波动变化,④错误。综上所述①②正确,故选A。
18.由杭州和北京的经纬度可知,二者经度相差不大,计算两地的距离可以忽略经度带来的差异,直接根据两地间的纬度差(10°)计算即可,两地距离约为:10°×111㎞/°=1110㎞,两地运输距离在500-2500㎞区间内,从碳减排的角度可推出选择慢型模式最合适,由材料可知慢型模式多选择铁路运输,故答案选C。
2023 年 4 月 30 日衢州 5:24 日出、18:39 日落。下图为该日某时刻 日、月的相对位置 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9.该日可能为农历( )
A.初三 B.十一 C.十五 D.二十三
20.衢州位于北京的( )
A.西偏南 B.东偏南 C.南偏西 D.南偏东
【答案】19.B
20.D
【知识点】月相变化与潮汐变化
【解析】【点评】
月相变化的顺序是:新月--娥眉月--上弦月--盈凸--满月 --亏凸--下弦月--残月--新月,更替周期约为30天,称为一个“朔望月”。月相变化规律为:上上上西西,即上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上半月的上半夜,月面朝西,位于西半天空。下下下东东,即下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下半月的下半夜,月面朝东,位于东半天空。
19.读图可知,太阳位于天空西侧,说明此时接近日落,月球在东侧可见,上半夜可见月相应为农历上半月,可排除D;农历十五观测时太阳和月球应位于地平线以上相对趁的位置上,而图中并不在相对位置上,排除C;新月时太阳与月球同升同落,那么初三时二者之间的夹角较小,排除A。综上所述,正确答案为B。
20.衢州市位于浙江省,从南北方位上看,两地纬度差异大,衢州市在北京以南,根据衢州5:24日出、18:39日落,可计算出衢州市日出地方时约为5:22,从而计算得出该地经度约为119.5°E,而北京市经度为120°E,所以从东西方位上看衢州位于北京以东,综合可得,衢州市位于北京南偏东。故选D。
21.南极区域的海水由于温度低、密度大而下沉,并从海底向北往热带海区扩散,形成环 流 (如图所示)。
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深层海水流速变化,导致( )
A.环流流速显著加快 B.表层海水净化速度加快
C.低纬表层水温降低 D.海洋生物营养来源减少
【答案】D
【知识点】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析】【分析】材料提到环流形成由于南极地区海水温度低、密度大而下沉引起的,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南极地区冰盖融化,海水温度略有升高,密度略有缩小,使得海水下沉速度减慢,从而使得整个环流速度减慢,A错误;海水流动速度减慢,表层海水净化速度会减慢,B错误;低纬地区深层海水上泛减弱,较低水温的深层海水对低纬地区表层海水影响减小,地纬表层海水水温会有所升高,C错误;深层海水上泛减少,海洋生物营养来源减少,D正确。故选D。
【点评】洋流的影响:1.对气候:调节全球的热量分布;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2.对海洋生物:寒暖流交汇处,饵料丰富,形成大渔场;上升流将深层营养物质带到表面,形成渔场。3.海洋污染:加速净化;扩大污染范围。4.海洋航行:顺流加速,逆流减速。
乡村振兴应结合乡村实际情况,走差异化发展道路。下表为我国乡村振兴的5 种类型。完成下列各题。
乡村类型 发展方向
集聚提升类 集聚更多资源要素,激活产业、优化环境、吸引人口、增强活力。
城郊融合类 强化服务城市发展,承接城市功能外溢,加快融入城市功能网络。
特色保护类 合理利用特色资源,实现特色资源保护与自身发展的良性互促。
搬迁撤并类 因地制宜复垦还绿,提升生态服务功能。
存续提升类 控制新增建设用地,盘活闲置低效用地。
22.在乡村振兴中,乡土文化衰弱最严重的乡村类型是( )
A.集聚提升类 B.城郊融合类 C.特色保护类 D.存续提升类
23.与其它乡村类型相比,搬迁撤并类乡村重点关注的是( )
A.农业生产 人居保障 B.文化传承 工业发展
C.生态保育 人居保障 D.农业生产 工业发展
【答案】22.B
23.C
【知识点】城镇布局与协调发展;城乡规划中的主要产业布局;城乡人居环境
【解析】【点评】该题重在材料解读,由材料分析可得出正确答案。
22.根据表格中各乡村类型的发展方向,我们可以看到城郊融合类重点在于强化服务城市发展,承接城市功能,融入城市发展,这样会导致保留下来的乡土文化较少,因此在乡村振兴中,乡土文化衰弱最严重的乡村类型是城郊融合类,故选B。
23.由材料可知,搬迁撤并类乡村 的发展方向为因地制宜复垦还绿,提升生态服务功能,因此重点关注的时生态保育和人居保障功能,C正确。故选C。
下垫面差异会影响大气垂直速度的大小。大气垂直速度是表征大气垂直运动的物理量,正值代表上升,负值代表下沉。下图为我国某湖陆区 1979—2018 年 1 月 2:00 与 14:00 大气垂直速度的差值沿 28.5°N 的垂直剖面(单位:dm/s) 图。完成下列各题。
24.受局部环流的影响,图中乙处 2:00 主导风向是( )
A.西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东南风
25.符合图中甲处 14:00 气温、气压垂直分布示意的是( )
①②③④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24.A
25.C
【知识点】大气的运动;大气热力环流
【解析】【点评】热力环流原理必须知道的几点结论:1.等压面弯曲特点为高凸低凹(即高压向高空凸起,低压向近地面凹);2.近地面温压相反;3.同一地点,海拔越高,气压值越低;4.高空气压状况与近地面相反。
24.由材料知,大气垂直速度为正值代表上升,负值代表下沉,图中甲地为低值中心,2时与14时大气垂直速度差值为负值,表明2时大气垂直速度小于14时,甲地2时大气垂直速度为负值可能性更大,大气垂直运动应以下沉运动为主,气压较高;乙地附近为高值中心,2时与14时大气垂直速度差值为正值,表明2时大气垂直速度大于14时,甲地2时大气垂直速度为正值可能性更大,大气垂直运动应以上升运动为主,气压较低。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可知,水平方向上气压差异会引起水平方向上大气由高压流向低压,乙处东侧为低压中心,水平气压梯度力由西指向东,有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发生偏转,形成西北风,A正确。故选A。
25.由上题推断可知,甲地14时大气垂直速度可能为正值,应以上升运动为主,气压较低,气温较高,甲地近地面为低压中心,近地面等压面应向下凹 ①②错误;高空与近地面气压状况相反,甲地高空应为高压,等压面应凸向高空,同时甲地气温较高,等温面应凸向温度低的高空,因此③正确,④错误。故选C。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50 分)
26.(2023高二下·衢州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 世纪 60 年代,泰国通过实施自由化政策,吸引了大批国际著名汽车及其零部件 企业投资建厂,工厂集中布局在曼谷周边。该国现已成为东南亚主要汽车生产和出 口国, 其产品主要出口澳大利亚、菲律宾、沙特等国。2021 年以来,泰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 速。
材料二 图 1 为东南亚及泰国湾周边地区略图, 图 2 为泰国汽车产业供应商结构图, 图 3 为泰国汽车产能结构图。
图 1
图 2 图 3
(1)简析林查班港成为泰国重要汽车输出港的原因。
(2)说出泰国传统汽车产业发展的隐忧。
(3)简述泰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意义。
【答案】(1)泰国汽车生产主要集中于曼谷周边地区(产量大,出口量大);林查班港邻近汽车集中产区(有高速公路连接,便于海陆联运);距离主要市场较远,适合海运;汽车出口宜采用水运运输。(任写三点)
(2)对外资依赖程度大(本国控股比例低);缺乏独立自主品牌;缺乏核心技术;处于汽车生产价值链低端。(任写三点)
(3)巩固汽车生产和出口的优势;促进泰国新能源结构的优化;缓解国内环境污染压力;提高产品附加值;促进泰国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就业。(任写三点)
【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可知,泰国汽车生产企业大量集中布局在曼谷周边,汽车产量大,运输需求大,出口量大,需要通过林查班港出口大量汽车;林查班港与曼谷间有高速公路链接,便于海陆联运; 产品主要出口澳大利亚、菲律宾、沙特等国 ,距离市场距离远,汽车运输又是大运量,适合采用海运。
(2) 读图2以及材料20 世纪 60 年代,泰国通过实施自由化政策,吸引了大批国际著名汽车及其零部件企业投资建厂,说明对外依赖程度大,本国控股比例低;泰国科技水平低,缺乏核心技术;图3知,国内缺乏自主品牌汽车,处于汽车生产链低端,附加值低。
(3)巩固汽车生产和出口的优势;新能源汽车大力发展可以促进泰国能源结构的优化,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使用,缓解国内环境污染压力;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为该国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发展新能源汽车可以促使泰国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点评】本题注重考察学生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做题时要将工业相关知识与材料紧密结合,才能描述出完整合理的答案。
27.(2023高二下·衢州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若尔盖沼泽湿地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具有极端的敏感性, 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区,其海拔高度约为 3400—4200m ,据研究该地区的理论雪线高度约为 5000m 。近十几年来,受青藏地区气候暖湿化的影响,该沼泽湿地面积发生明显变化。
材料二 图 1 为若尔盖区域示意图,图 2 为 2000—2018 年两河流域湿地总面积变化趋势图。
图 1
图 2
(1)判断若尔盖沼泽湿地高水位出现的季节并说明理由。
(2)近十几年来,若尔盖湿地的变化趋势为 (扩大/缩小)。说明该变化对玛曲—欧拉河段水文特征的影响。
(3)从生态安全的角度,分析该地区建设成为自然保护区的主要原因。
【答案】(1)夏季;夏季,西南季风从印度洋上带来丰富的水汽,受地形的影响,降水比较丰富,地表径流流量较大。
(2)扩大。含沙量减小:水位变化减小(径流量季节变化减小)。
(3)当地生态环境脆弱,抗干扰能力弱;当地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高,经济价值(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提供水资源)、生态服务价值(保持生态平衡、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生物多样性、固碳等)、社会服务价值(生态旅游、科研等)。
【知识点】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建立自然保护区
【解析】【分析】(1)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若尔盖湿地位于我国青藏高原东部,夏季受到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丰富的水汽受地形的抬升影响,形成丰富的降水,使得河流径流增大,从而补给给湿地,使得湿地夏季水位高。
(2)读图2可知,若尔盖湿地呈扩大的趋势。由图可知 玛曲—欧拉河段 位于若尔盖湿地的下游,湿地对河流径流有明显的调节作用,随着湿地面积扩大,湿地对河流径流的调节作用增强,使得河流泥沙沉积,下游河流含沙量下降;也使得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减小。
(3)位于青藏高原,生态环境脆弱,一旦破坏难以恢复,抗干扰能力弱; 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高,经济价值,能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和水资源;还具有生态服务价值,能够保持生态平衡、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生物多样性、固碳等;此外还具有生态旅游、科研等社会服务价值。故需要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以保障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长久利用。
【点评】湿地的作用:被称为“地球之肾”1.涵养水源2.调节气候3.蓄洪防洪4.促淤造陆5.降解污染6.保护生物多样性等7.湿地还具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湿地还向人类提供大量的粮食、肉类、水产、药材、能源、水源、工业原料,以及所特有的鹤类等大型水禽和其特有的旅游价值。)
28.(2023高二下·衢州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 世纪 80 年代,我国在西藏墨竹工卡县发现驱龙铜矿,该铜矿一期工程于 2021 年底建成投产。2016 年,我国又在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附近发现多龙铜矿,探明储量达 2000 万吨,大部分铜矿裸露地表,其开发的可行性受市场、水资源等因素影响。
材料二 2021 年,我国铜矿消费量约为 2520 万吨,消费地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下表为
2021 年世界主要铜矿储量国、生产国和我国铜矿主要进口国。
铜矿主要储量国 储量(万吨) 储量占 比世界 (%) 铜矿主要 产量国 产量 (万吨) 产量占比 世界 (%) 我国铜 矿主要 进口国 年进 口量(万吨) 年进口量占比(%)
智利 20000 22.73 智利 560 26.67 智利 889.67 37.97
澳大利亚 9300 10.57 秘鲁 220 10.48 秘鲁 554.78 23.68
秘鲁 7700 8.75 中国 180 8.57 墨西哥 145.91 6.23
中国 2600 2.95 澳大利亚 90 4.29 其它 752.60 32. 12
材料三 下图为西藏地区略图。
(1)说出西藏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2)说明与多龙铜矿相比,驱龙铜矿开采的区位优势。
(3)从铜矿资源与市场匹配的角度,分析开发多龙铜矿的可行性。
(4)分析我国铜矿供应安全风险较高的原因。
【答案】(1)由东南向西北递减;沿河谷向上游递减;海陆位置;地形。
(2)水源较丰富;水能资源较丰富;距离省会较近,基础设施较完善;劳动力较丰富。
(3)储量丰富;埋藏浅,易开采;市场需求量大;可降低对海外市场的依存度。(任写三点)
(4)国内铜矿储量占比小于产量占比;对外依存度高;进口国单一,集中度过高;离铜矿主要出口国较远。(任写三点)
【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矿产资源与国家安全
【解析】【分析】(1)读材料三可以知道,西藏降水东南多、西北少,等降水量线在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区向西北方向凸出,说明降水沿河谷向上游递减。西藏地区受来自于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降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夏季风沿河谷逆流而上,受河谷地形的影响,在河流下游地区降水量大,上游地区降水量少,故影响因素为海陆位置和地形。
(2)读材料三图可知,多龙铜矿分布在西藏西北地区,驱龙铜矿分布在东南河谷地区,与多龙铜矿相比,近河流, 水源较丰富;河流流速快,水量大,水能资源较丰富; 距离省会较近,基础设施较完善,交通便利;人口和城市多,劳动力较丰富。
(3)读材料一知,2016 年,我国发现的多龙铜矿,探明储量达 2000 万吨,说明铜矿资源储量丰富;大部分铜矿裸露地表,说明该铜矿埋藏浅,易开采;材料二提到2021 年,我国铜矿消费量约为 2520 万吨,可知我国铜矿消费需求量大;开采多龙铜矿可以降低对海外铜矿市场的依存度。
(4)由表格信息可知,我国铜矿储量占世界比例低于产量占比;我国需要进口的铜矿资源数量庞大,说明铜矿对外依存度高;主要进口国有:智利、秘鲁、墨西哥等国,进口国单一,集中度过高;进口国都距我国距离较远。
【点评】这一题涉及资源开发条件以及能源安全问题,教材有相关案例可参考,学生在作答时紧扣主题,抓好材料要点,通过所学案例举一反三,即可得出正确结论。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江省衢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教学质量检测(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 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埃及是传统农业大国,约 95%的土地被沙漠覆盖。近几十年来,该国人口快速增长,尼罗河沿岸人口密集区呈现向东西两侧拓宽的趋势。下图为埃及人口密度图。完成下列各题。
1.影响埃及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水源 D.土壤
2.尼罗河沿岸人口密集区呈现向东西两侧拓宽的主要原因是( )
A.全球气候变暖 B.水旱灾害频发
C.旅游产业发展 D.灌溉农业发展
云南千龟山是由红色砂岩构成的丹霞地貌,其山顶呈现“千龟竞渡”的奇特景观 (如图所示) 。完成下列各题。
3.与构成该景观的岩石成因相同的是( )
A.石英岩 B.石灰岩 C.花岗岩 D.大理岩
4.在红色砂岩层上形成“千龟竞渡”景观的过程中,影响最弱的外力作用是( )
A.风化 B.侵蚀 C.沉积 D.搬运
生态系统服务是生态系统供给人类可使用的自然资源,主要指人类通过直接或间 接手段得到的可以支持生命发展的产品与服务,可采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ESV) 来 表征。下表为青海省 2000—2015 年部分 ESV 的变化。完成下列各题。
生态系统服务 2000—2015 年
变化量/ (亿元) 变化率/%
水源涵养 56.00 35.38
土壤保持 1.33 23.6
空气净化 1.71 506.25
防风固沙 33.65 35.76
5.表中青海省 ESV 最高的是( )
A.水源涵养 B.水体净化 C.空气净化 D.防风固沙
6.青海省空气净化 ESV 变化率增幅大最能反映该省( )
A.污染物排放量增多 B.森林覆盖率下降快
C.湿地面积大大减少 D.空气自净能力增强
纽芬兰岛位于北美洲大陆的东海岸,西扼圣劳伦斯湾口,每年常有来自高纬度的冰山漂浮到该岛附近海域。下图为纽芬兰岛及周边区域略图。完成下列各题。
7.纽芬兰岛西侧海域海水盐度低于东侧的原因是( )
①径流汇入 ②海域封闭 ③寒流影响 ④降水丰富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8.纽芬兰岛周边海域出现大量冰山对海水性质的影响是( )
A.温度升高 B.盐度升高 C.盐度降低 D.密度降低
智慧茶园以地理信息技术为依托,实现茶叶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高效化、 服务便捷化,全面提高茶叶产业现代化水平。下图为某智慧茶园方案架构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9.与传统茶园相比,该智慧茶园模式显著变化的区位因素是( )
A.技术 市场 B.技术 政策
C.交通 市场 D.交通 政策
10.智慧茶园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有( )
A.遥感技术进行茶叶质量溯源 B.遥感技术监测茶园的病虫害
C.地理信息系统获取气象信息 D.全球定位系统获取茶园影像
“灰氢”主要是通过化石燃料燃烧制取氢气。“绿氢”是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再生能 源发电,通过电解水制氢。完成下列各题。
11.与“灰氢”模式相比,“绿氢”模式能( )
A.降低能源消耗 B.加剧水资源的污染
C.增加能源类型 D.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12.从能源分布上看,最适宜发展“绿氢”产业的地区为( )
A.东部地区 B.西部地区 C.东北地区 D.中部地区
下图为某地地质图。完成下列各题。
13.图中断层( )
A.形成早于二叠纪 B.断裂于背斜顶部
C.形成晚于白垩纪 D.断裂于向斜底部
14.从奥陶纪到侏罗纪,该地区经历的地质过程为( )
A.固结成岩—岩浆侵入—褶皱隆起—断层错位
B.褶皱隆起—断层错位—固结成岩—岩浆侵入
C.固结成岩—褶皱凹陷—断层错位—岩浆侵入
D.褶皱凹陷—岩浆侵入— 固结成岩—断层错位
某科研团队对某河湾变迁研究发现,河湾凸岸自西南到东北依次分布着甲、乙、丙三 种植被,且面积较大的砾石边滩上覆有淤泥。完成下列各题。
15.随着该河湾变迁,推测砾石边滩植被的演替顺序为( )
A.灌木植被→草本植被→湿生植被
B.草本植被→湿生植被→ 灌木植被
C.湿生植被→ 灌木植被→草本植被
D.湿生植被→草本植被→ 灌木植被
16.该区域甲→乙→丙植被分布变化呈现( )
A.垂直分异规律 B.地方性分异规律
C.由低纬向高纬带状分异 D.由沿海向内陆带状分异
下图为我国城际间 (500km 以上) 快型、慢型两种不同快递运输模式下,单件快递耗 时、碳排放与运输距离之间的关系。完成下列各题。
17.据图( )
①相同距离下,快型模式较慢型模式碳排放高
②随距离增加,二者碳排放差额增大
③相同距离下,快型模式较慢型模式耗时更长
④随距离增加,二者耗时的差值不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8.从碳减排的角度,杭州 ( 120°E ,30°N) 到北京 ( 116°E ,40°N) 的单件快递最适宜采用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
A.航空 B.公路 C.铁路 D.水运
2023 年 4 月 30 日衢州 5:24 日出、18:39 日落。下图为该日某时刻 日、月的相对位置 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9.该日可能为农历( )
A.初三 B.十一 C.十五 D.二十三
20.衢州位于北京的( )
A.西偏南 B.东偏南 C.南偏西 D.南偏东
21.南极区域的海水由于温度低、密度大而下沉,并从海底向北往热带海区扩散,形成环 流 (如图所示)。
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深层海水流速变化,导致( )
A.环流流速显著加快 B.表层海水净化速度加快
C.低纬表层水温降低 D.海洋生物营养来源减少
乡村振兴应结合乡村实际情况,走差异化发展道路。下表为我国乡村振兴的5 种类型。完成下列各题。
乡村类型 发展方向
集聚提升类 集聚更多资源要素,激活产业、优化环境、吸引人口、增强活力。
城郊融合类 强化服务城市发展,承接城市功能外溢,加快融入城市功能网络。
特色保护类 合理利用特色资源,实现特色资源保护与自身发展的良性互促。
搬迁撤并类 因地制宜复垦还绿,提升生态服务功能。
存续提升类 控制新增建设用地,盘活闲置低效用地。
22.在乡村振兴中,乡土文化衰弱最严重的乡村类型是( )
A.集聚提升类 B.城郊融合类 C.特色保护类 D.存续提升类
23.与其它乡村类型相比,搬迁撤并类乡村重点关注的是( )
A.农业生产 人居保障 B.文化传承 工业发展
C.生态保育 人居保障 D.农业生产 工业发展
下垫面差异会影响大气垂直速度的大小。大气垂直速度是表征大气垂直运动的物理量,正值代表上升,负值代表下沉。下图为我国某湖陆区 1979—2018 年 1 月 2:00 与 14:00 大气垂直速度的差值沿 28.5°N 的垂直剖面(单位:dm/s) 图。完成下列各题。
24.受局部环流的影响,图中乙处 2:00 主导风向是( )
A.西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东南风
25.符合图中甲处 14:00 气温、气压垂直分布示意的是( )
①②③④
A.① B.② C.③ D.④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50 分)
26.(2023高二下·衢州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 世纪 60 年代,泰国通过实施自由化政策,吸引了大批国际著名汽车及其零部件 企业投资建厂,工厂集中布局在曼谷周边。该国现已成为东南亚主要汽车生产和出 口国, 其产品主要出口澳大利亚、菲律宾、沙特等国。2021 年以来,泰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 速。
材料二 图 1 为东南亚及泰国湾周边地区略图, 图 2 为泰国汽车产业供应商结构图, 图 3 为泰国汽车产能结构图。
图 1
图 2 图 3
(1)简析林查班港成为泰国重要汽车输出港的原因。
(2)说出泰国传统汽车产业发展的隐忧。
(3)简述泰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意义。
27.(2023高二下·衢州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若尔盖沼泽湿地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具有极端的敏感性, 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区,其海拔高度约为 3400—4200m ,据研究该地区的理论雪线高度约为 5000m 。近十几年来,受青藏地区气候暖湿化的影响,该沼泽湿地面积发生明显变化。
材料二 图 1 为若尔盖区域示意图,图 2 为 2000—2018 年两河流域湿地总面积变化趋势图。
图 1
图 2
(1)判断若尔盖沼泽湿地高水位出现的季节并说明理由。
(2)近十几年来,若尔盖湿地的变化趋势为 (扩大/缩小)。说明该变化对玛曲—欧拉河段水文特征的影响。
(3)从生态安全的角度,分析该地区建设成为自然保护区的主要原因。
28.(2023高二下·衢州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 世纪 80 年代,我国在西藏墨竹工卡县发现驱龙铜矿,该铜矿一期工程于 2021 年底建成投产。2016 年,我国又在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附近发现多龙铜矿,探明储量达 2000 万吨,大部分铜矿裸露地表,其开发的可行性受市场、水资源等因素影响。
材料二 2021 年,我国铜矿消费量约为 2520 万吨,消费地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下表为
2021 年世界主要铜矿储量国、生产国和我国铜矿主要进口国。
铜矿主要储量国 储量(万吨) 储量占 比世界 (%) 铜矿主要 产量国 产量 (万吨) 产量占比 世界 (%) 我国铜 矿主要 进口国 年进 口量(万吨) 年进口量占比(%)
智利 20000 22.73 智利 560 26.67 智利 889.67 37.97
澳大利亚 9300 10.57 秘鲁 220 10.48 秘鲁 554.78 23.68
秘鲁 7700 8.75 中国 180 8.57 墨西哥 145.91 6.23
中国 2600 2.95 澳大利亚 90 4.29 其它 752.60 32. 12
材料三 下图为西藏地区略图。
(1)说出西藏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2)说明与多龙铜矿相比,驱龙铜矿开采的区位优势。
(3)从铜矿资源与市场匹配的角度,分析开发多龙铜矿的可行性。
(4)分析我国铜矿供应安全风险较高的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C
2.D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埃及
【解析】【点评】埃及农业区主要分布在尼罗河沿岸地区,水源成为埃及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
1.由所学知识可知,埃及气候炎热干燥,水源成为限制地区发展的主要因素。由图知尼罗河由南向北流经埃及,为其发展提供充足的水源,可以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所以影响埃及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水源。故选C。
2.埃及是传统农业大国,近几十年,尼罗河沿岸灌溉农业区不断向河流东西两侧扩展,随着农业发展,人口密集区也呈现向东西两侧拓宽的趋势,D正确。
【答案】3.B
4.C
【知识点】矿物与岩石;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及其影响
【解析】【点评】岩石按成因分有沉积岩(砂岩、页岩、砾岩、石灰岩等)、岩浆岩(花岗岩、流纹岩、玄武岩)、变质岩(石英岩、大理岩)。其中沉积岩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可能会有化石。
3.图中景观由红色砂岩构成,砂岩属于沉积岩,选项中石英岩和大理岩为变质岩,AD错误,花岗岩为岩浆岩,C错误,石灰岩为沉积岩,B正确。故选B。
4.根据所学知识和题目信息可知,“千龟竞渡”景观的形成是由于红色砂岩层表层经外力的风化、侵蚀作用,使得岩体表层变得破碎,在经过外力的搬运作用带走碎屑物质,最终形成该景观,所以整个过程中沉积作用不明显。故选C。
【答案】5.A
6.A
【知识点】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及其可持续利用;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解析】【点评】空气自净能力强弱的影响因素:风力大小及风向、对流强弱、天气状况等。
5.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各类生态系统服务的变化量和变化率,由此可计算2000年的数值,即:变化量÷变化率,计算可得,水源涵养:158.28亿元,土壤保持:5.6亿元,空气净化:0.34亿元,防风固沙:94.1亿元,2015年数据为2000年+变化量,计算可得水源涵养:214.28亿元,土壤保持:6.9亿元,空气净化:2.05亿元,防风固沙:127.7亿元。故选A。
6.生态系统服务指人类直接或间接从生态系统中获得的利益,包括向经济社会系统输入的有用物质和能量,接受和转化来自经济社会系统的废弃物,以及直接向人类社会提供服务(如人们普遍享用的洁净空气、水等舒适性资源)。青海省空气净化ESV变化率增幅大说明青海省生态系统接受和转化来自经济社会系统的废弃物增多,A正确;森林和湿地减少,会导致生态系统吸收和转化污染物的能力降低,从而使得生态服务价值也减少,BC错误;空气自净能力增强与题意无关,D错误。故选A。
【答案】7.A
8.C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点评】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纬度,海域封闭度,洋流,河流,蒸发量,降水量等
7.由图可知,纽芬兰岛西侧海域有圣劳伦斯河注入,带来大量淡水,且附近岛屿众多,使得海湾较封闭,与外界海水交换少,因此海水盐度较低,①②正确,故选A。
8.冰山从高纬海区进入低纬海区,随气温升高,部分融化,会使海水温度降低,A错误;冰山融化,淡水增多会使海水盐度降低,B错误,C正确;水温降低海水密度会增大,D错误。故选C。
【答案】9.A
10.B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遥感(RS)
【解析】【点评】特别注意3S技术的区别,明白各自的功能才能选取正确选项。
9.由材料“智慧茶园以地理信息技术为依托,实现茶叶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高效化、 服务便捷化,全面提高茶叶产业现代化水平”可知,智慧茶园模式主要改变了技术和市场两个区位条件,故选A。
10.遥感主要用于获取地理信息,有灾害监测的功能,所以用遥感技术可以监测茶园的病虫害,但无法进行茶叶质量溯源,A错误,B正确;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于查询和分析,不可以获取气象信息,C错误;全球定位系统的功是定位、导航,不能用于茶园影像获取,D错误。故选B。
【答案】11.D
12.B
【知识点】我国能源供需特点;新能源开发与利用
【解析】【点评】我国东部地区海风强劲,风能资源丰富,但太阳能资源不足。东北地区和中部地区化石能源丰富。
11.根据材料“灰氢”主要通过化石燃料燃烧制取氢气,在制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绿氢”是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再生能源发电,通过电解水制氢可知,与“灰氢”模式相比,“绿氢”模式只是改变能源使用类型,并不能降低能源消耗和增加能源类型,AC错误;“绿氢”模式使用的是清洁能源,可以减轻温室气体的排放,也不会加剧水资源的污染,D正确,B正确。故选D。
1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西北部地区气候干旱多晴天,太阳能资源丰富;靠近冬季风原地,风能资源丰富;而西南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能资源和风能资源丰富,所以最适宜发展“绿氢”产业的地区,应为西部地区。故选B。
【答案】13.D
14.C
【知识点】断层;构造地貌的判读
【解析】【点评】一般判断断层的形成时代主要根据断层的上覆地层的时代来判断。当上覆地层无断层时,我们认为断层的形成时代早于上覆地层形成的时代;当地层有断层时,我们一般认为断层的形成时代晚于该地层形成的时代。
13.读地质图可以看到,J3、J2、J1、P2、P1五个岩层发生弯曲,且中间岩层新,两翼岩层老,说明为向斜构造,断层使得J1、P2、P1发生错位,J3、J2、未发生断裂错位,所以断裂于向斜底部,D正确,B错误。断层发生在向斜形成之后,图中岩浆岩和白垩纪岩层覆盖在断层之上,断层应在白垩纪之前,侏罗纪之后形成,AC错误。故选D。
14.由图知,从奥陶纪到侏罗纪,先是固结成岩形成各岩层,之后岩层受内力作用发生弯曲,形成向斜构造,由上题断层形成的时间可判断,之后又经历岩体断裂错位,形成断层;J1层有岩浆岩侵入,说明之后又有岩浆侵入作用,C正确。故选C。
【答案】15.D
16.B
【知识点】地方性分异规律;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解析】【点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变化的基础是水分和热量的垂直变化,多分布于山地,其特点为:1.与纬度地域分异规律相似;2.基带与所在地区水平自然带一致;3.带谱的丰富程度取决于山地所在纬度、海拔、相对高度。 由低纬向高纬的分异规律:又称为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以热量为基础。由沿海向内陆带状分异规律:又称为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以水分为基础,在中纬度地区分布明显。
15.图中砾石滩位于河流的凸岸,最初沉积层较薄,离河道近,适宜耐水湿的湿生植被,接下来随着泥沙逐渐沉积河道向西南方向迁移,砾石边滩只有洪水期被淹没,使得植被演替为多年生的草本植被。后期土层进一步加厚,土壤水分减少,开始发育灌木植被。所以随着该河湾变迁,推测砾石边滩植被的演替顺序为湿生植被→ 草本植被→灌木植被。故选D。
16.河湾凸岸自西南到东北依次分布着甲、乙、丙三 种植被 ,根据距河远近以及土层厚度可以推断出甲为湿生植被,乙为草本植被,丙为灌木植被,从甲到乙再到丙植被受河流影响较大,且该河湾地区植被变化属于小尺度的差异,故呈现出地方性分异规律,B正确。故选B。
【答案】17.A
18.C
【知识点】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
【解析】【点评】本题为典型的读图分析题,读懂材料,提取和处理数据得当必能选择正确。
17.读图可知,相同距离下比如500-2500㎞,快型模式碳排放约1.2Kg·CO2,耗时约35小时,慢型模式约0.2Kg·CO2,耗时约60小时,说明快型模式碳排放高于慢型模式,但耗时短于慢型模式,读其他距离数据也可以看出同样结果, ① 正确;读图可以直接看出二者碳排放量相减呈现随距离增加而增加的趋势 ,② 正确。500-2500㎞,快型模式耗时约35小时,慢型模式约0.2Kg·CO2,耗时约60小时,说明快型模式耗时比慢型模式短,但读图可以看到2500㎞以上的运输距离快型模式耗时更长,③ 错误;随着距离增加二者耗时差异呈波动变化,④错误。综上所述①②正确,故选A。
18.由杭州和北京的经纬度可知,二者经度相差不大,计算两地的距离可以忽略经度带来的差异,直接根据两地间的纬度差(10°)计算即可,两地距离约为:10°×111㎞/°=1110㎞,两地运输距离在500-2500㎞区间内,从碳减排的角度可推出选择慢型模式最合适,由材料可知慢型模式多选择铁路运输,故答案选C。
【答案】19.B
20.D
【知识点】月相变化与潮汐变化
【解析】【点评】
月相变化的顺序是:新月--娥眉月--上弦月--盈凸--满月 --亏凸--下弦月--残月--新月,更替周期约为30天,称为一个“朔望月”。月相变化规律为:上上上西西,即上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上半月的上半夜,月面朝西,位于西半天空。下下下东东,即下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下半月的下半夜,月面朝东,位于东半天空。
19.读图可知,太阳位于天空西侧,说明此时接近日落,月球在东侧可见,上半夜可见月相应为农历上半月,可排除D;农历十五观测时太阳和月球应位于地平线以上相对趁的位置上,而图中并不在相对位置上,排除C;新月时太阳与月球同升同落,那么初三时二者之间的夹角较小,排除A。综上所述,正确答案为B。
20.衢州市位于浙江省,从南北方位上看,两地纬度差异大,衢州市在北京以南,根据衢州5:24日出、18:39日落,可计算出衢州市日出地方时约为5:22,从而计算得出该地经度约为119.5°E,而北京市经度为120°E,所以从东西方位上看衢州位于北京以东,综合可得,衢州市位于北京南偏东。故选D。
21.【答案】D
【知识点】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析】【分析】材料提到环流形成由于南极地区海水温度低、密度大而下沉引起的,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南极地区冰盖融化,海水温度略有升高,密度略有缩小,使得海水下沉速度减慢,从而使得整个环流速度减慢,A错误;海水流动速度减慢,表层海水净化速度会减慢,B错误;低纬地区深层海水上泛减弱,较低水温的深层海水对低纬地区表层海水影响减小,地纬表层海水水温会有所升高,C错误;深层海水上泛减少,海洋生物营养来源减少,D正确。故选D。
【点评】洋流的影响:1.对气候:调节全球的热量分布;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2.对海洋生物:寒暖流交汇处,饵料丰富,形成大渔场;上升流将深层营养物质带到表面,形成渔场。3.海洋污染:加速净化;扩大污染范围。4.海洋航行:顺流加速,逆流减速。
【答案】22.B
23.C
【知识点】城镇布局与协调发展;城乡规划中的主要产业布局;城乡人居环境
【解析】【点评】该题重在材料解读,由材料分析可得出正确答案。
22.根据表格中各乡村类型的发展方向,我们可以看到城郊融合类重点在于强化服务城市发展,承接城市功能,融入城市发展,这样会导致保留下来的乡土文化较少,因此在乡村振兴中,乡土文化衰弱最严重的乡村类型是城郊融合类,故选B。
23.由材料可知,搬迁撤并类乡村 的发展方向为因地制宜复垦还绿,提升生态服务功能,因此重点关注的时生态保育和人居保障功能,C正确。故选C。
【答案】24.A
25.C
【知识点】大气的运动;大气热力环流
【解析】【点评】热力环流原理必须知道的几点结论:1.等压面弯曲特点为高凸低凹(即高压向高空凸起,低压向近地面凹);2.近地面温压相反;3.同一地点,海拔越高,气压值越低;4.高空气压状况与近地面相反。
24.由材料知,大气垂直速度为正值代表上升,负值代表下沉,图中甲地为低值中心,2时与14时大气垂直速度差值为负值,表明2时大气垂直速度小于14时,甲地2时大气垂直速度为负值可能性更大,大气垂直运动应以下沉运动为主,气压较高;乙地附近为高值中心,2时与14时大气垂直速度差值为正值,表明2时大气垂直速度大于14时,甲地2时大气垂直速度为正值可能性更大,大气垂直运动应以上升运动为主,气压较低。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可知,水平方向上气压差异会引起水平方向上大气由高压流向低压,乙处东侧为低压中心,水平气压梯度力由西指向东,有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发生偏转,形成西北风,A正确。故选A。
25.由上题推断可知,甲地14时大气垂直速度可能为正值,应以上升运动为主,气压较低,气温较高,甲地近地面为低压中心,近地面等压面应向下凹 ①②错误;高空与近地面气压状况相反,甲地高空应为高压,等压面应凸向高空,同时甲地气温较高,等温面应凸向温度低的高空,因此③正确,④错误。故选C。
26.【答案】(1)泰国汽车生产主要集中于曼谷周边地区(产量大,出口量大);林查班港邻近汽车集中产区(有高速公路连接,便于海陆联运);距离主要市场较远,适合海运;汽车出口宜采用水运运输。(任写三点)
(2)对外资依赖程度大(本国控股比例低);缺乏独立自主品牌;缺乏核心技术;处于汽车生产价值链低端。(任写三点)
(3)巩固汽车生产和出口的优势;促进泰国新能源结构的优化;缓解国内环境污染压力;提高产品附加值;促进泰国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就业。(任写三点)
【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可知,泰国汽车生产企业大量集中布局在曼谷周边,汽车产量大,运输需求大,出口量大,需要通过林查班港出口大量汽车;林查班港与曼谷间有高速公路链接,便于海陆联运; 产品主要出口澳大利亚、菲律宾、沙特等国 ,距离市场距离远,汽车运输又是大运量,适合采用海运。
(2) 读图2以及材料20 世纪 60 年代,泰国通过实施自由化政策,吸引了大批国际著名汽车及其零部件企业投资建厂,说明对外依赖程度大,本国控股比例低;泰国科技水平低,缺乏核心技术;图3知,国内缺乏自主品牌汽车,处于汽车生产链低端,附加值低。
(3)巩固汽车生产和出口的优势;新能源汽车大力发展可以促进泰国能源结构的优化,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使用,缓解国内环境污染压力;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为该国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发展新能源汽车可以促使泰国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点评】本题注重考察学生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做题时要将工业相关知识与材料紧密结合,才能描述出完整合理的答案。
27.【答案】(1)夏季;夏季,西南季风从印度洋上带来丰富的水汽,受地形的影响,降水比较丰富,地表径流流量较大。
(2)扩大。含沙量减小:水位变化减小(径流量季节变化减小)。
(3)当地生态环境脆弱,抗干扰能力弱;当地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高,经济价值(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提供水资源)、生态服务价值(保持生态平衡、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生物多样性、固碳等)、社会服务价值(生态旅游、科研等)。
【知识点】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建立自然保护区
【解析】【分析】(1)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若尔盖湿地位于我国青藏高原东部,夏季受到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丰富的水汽受地形的抬升影响,形成丰富的降水,使得河流径流增大,从而补给给湿地,使得湿地夏季水位高。
(2)读图2可知,若尔盖湿地呈扩大的趋势。由图可知 玛曲—欧拉河段 位于若尔盖湿地的下游,湿地对河流径流有明显的调节作用,随着湿地面积扩大,湿地对河流径流的调节作用增强,使得河流泥沙沉积,下游河流含沙量下降;也使得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减小。
(3)位于青藏高原,生态环境脆弱,一旦破坏难以恢复,抗干扰能力弱; 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高,经济价值,能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和水资源;还具有生态服务价值,能够保持生态平衡、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生物多样性、固碳等;此外还具有生态旅游、科研等社会服务价值。故需要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以保障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长久利用。
【点评】湿地的作用:被称为“地球之肾”1.涵养水源2.调节气候3.蓄洪防洪4.促淤造陆5.降解污染6.保护生物多样性等7.湿地还具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湿地还向人类提供大量的粮食、肉类、水产、药材、能源、水源、工业原料,以及所特有的鹤类等大型水禽和其特有的旅游价值。)
28.【答案】(1)由东南向西北递减;沿河谷向上游递减;海陆位置;地形。
(2)水源较丰富;水能资源较丰富;距离省会较近,基础设施较完善;劳动力较丰富。
(3)储量丰富;埋藏浅,易开采;市场需求量大;可降低对海外市场的依存度。(任写三点)
(4)国内铜矿储量占比小于产量占比;对外依存度高;进口国单一,集中度过高;离铜矿主要出口国较远。(任写三点)
【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矿产资源与国家安全
【解析】【分析】(1)读材料三可以知道,西藏降水东南多、西北少,等降水量线在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区向西北方向凸出,说明降水沿河谷向上游递减。西藏地区受来自于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降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夏季风沿河谷逆流而上,受河谷地形的影响,在河流下游地区降水量大,上游地区降水量少,故影响因素为海陆位置和地形。
(2)读材料三图可知,多龙铜矿分布在西藏西北地区,驱龙铜矿分布在东南河谷地区,与多龙铜矿相比,近河流, 水源较丰富;河流流速快,水量大,水能资源较丰富; 距离省会较近,基础设施较完善,交通便利;人口和城市多,劳动力较丰富。
(3)读材料一知,2016 年,我国发现的多龙铜矿,探明储量达 2000 万吨,说明铜矿资源储量丰富;大部分铜矿裸露地表,说明该铜矿埋藏浅,易开采;材料二提到2021 年,我国铜矿消费量约为 2520 万吨,可知我国铜矿消费需求量大;开采多龙铜矿可以降低对海外铜矿市场的依存度。
(4)由表格信息可知,我国铜矿储量占世界比例低于产量占比;我国需要进口的铜矿资源数量庞大,说明铜矿对外依存度高;主要进口国有:智利、秘鲁、墨西哥等国,进口国单一,集中度过高;进口国都距我国距离较远。
【点评】这一题涉及资源开发条件以及能源安全问题,教材有相关案例可参考,学生在作答时紧扣主题,抓好材料要点,通过所学案例举一反三,即可得出正确结论。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