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浦东新区建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等级班)(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上海市浦东新区建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等级班)(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8-01 19:22: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建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等级班)试卷
考生注意: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作答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给分。试卷中未提示多选的试题均为单选题。
1. 天气异常常会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造成直接或间接的损害。
材料一:2021年7月中旬,德国部分地区持续强降雨,出现了百年一遇的大洪水,基础设施遭到极大破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严重。
材料二:葡萄适合生长在南北纬38~53度的地区,喜光怕涝,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阿尔河流域是全球葡萄种植的最北区域之一,也是德国著名的葡萄酒产地。位于该流域的德尔瑙镇,人口约2千人,是此次洪水的重灾区。
(1)此次德国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该国____部,____河的支流沿岸。
(2)阿尔河沿岸的德尔瑙镇主要建于河流的( )(单项选择)
①凹岸②凸岸③河床④阶地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3)图2所示的德尔瑙镇受灾照片,是图3中所标示的甲、乙、丙、丁中的____处拍摄的。据图可知,葡萄种植区位于____(选择:A.南B.北)坡,____(选择:A.光热B.水分)条件较好。葡萄种植区土壤以砂土为主,其特点是____(选择:A.蓄水能力强B.通气性好),适宜葡萄生长。
(4)影响德尔瑙镇葡萄酒生产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单项选择)
A. 原料 B. 土地 C. 市场 D. 劳动力
(5)除了洪涝灾害,强降雨在德尔瑙镇及周边区域还可能诱发( )(单项选择)
①咸潮②滑坡③风暴潮④泥石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6)下图是德国洪涝发生期间等压线图。请在图中用“H”标出1个高气压中心,用“L”标出2个低气压中心,并用箭头绘制P点的风向。应急管理部门在洪涝发生期特别关注天气形势的发展,分析下图中的相关信息与发生洪涝之间的关联。
(7)德尔瑙镇葡萄种植区受持续降水和洪涝灾害影响较小,结合图2说明原因。
(8)如果将受灾区德尔瑙镇整体搬迁到A地区进行重建。你认为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2. 雨涝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城市发展的一个严重自然灾害,极大地影响了人民的生产生活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广州、深圳、东莞等城市雨涝情况也非常严重。
(1)雨涝所属的自然灾害类型是____________。
A. 地质灾害 B. 气象灾害 C. 海洋灾害 D. 生物灾害
(2)珠三角地区的城市雨涝在时间分布上,具有集中分布在____________月份的特征。此时段,__________(灾害性天气)易影响珠三角地区,其带来的暴雨常引发城市雨涝。如果该灾害性天气恰好发生在农历初一和十六前后,暴雨会与海水的____________运动叠加,给珠海、深圳等沿海城市带来严重的雨涝灾害。
(3)从水循环的角度看,在相同降水条件下,城市易发雨涝的主要原因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绿地、水域面积在______________(A.增加;B.减少),阻碍了雨水的____________(填水循环环节),使得____________(填水循环环节)激增。
(4)为降低雨涝带来的损失,在利用____________(A.遥感/B.地理信息/C.全球定位)技术对珠三角地区城市发生雨涝的风险进行评估时,研究人员需要调用的图层有____________
①土地利用 ②人口密度 ③土壤类型 ④地下管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5)广州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进行“城市内涝的影响因素”实验研究。实验设计如下:
实验材料 裸土、草皮、砖块,盛土容器3个,清水、量杯、计时器,接水器3个、纱布等
实验步骤 1.将土壤等量、均匀地铺设在容器内,并控制每组容器内土壤形成同样坡度。 2.将草皮、砖块分别放在其中两个容器土壤表面上。 3.将接水器固定在容器底部。 4.用等量清水相同时间内匀速进行模拟降水。 5.将接水器中的泥水分别倒入3个罩有纱布的量杯中,静置5分钟,记录各量杯中的水量。 6.计算3个量杯中的水量差异。
该实验目的是通过模拟不同地表在相同降水强度下产生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差异来分析城市内涝的形成原因。
3. 2021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为我国省外流入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新疆地处我国西北边陲,与八个国家接壤,下辖15个陆地边境口岸。“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新疆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窗口和西北开放的重要门户,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流动人口流入新疆,当地的社会经济也迎来进一步发展。到2021年底,新疆的城镇化率已达到57.26%。
(1)新疆的迁入人口来自全国各地。从图1可知,新疆迁入人口来源地排名前三的是_________省、_________省和_________省。
(2)据材料推测,绝大多数迁入者来到新疆的主要原因是为了_________。
A. 务工经商 B. 婚姻嫁娶 C. 旅游观光 D. 工作调动
(3)有人认为我国人口分布极不平衡,但新疆地广人稀,可以有计划地引导大量人口迁入。你是否赞同此观点?说明理由。
(4)南疆迁入人口流向农村的比重高于乡镇。主要原因是这里是我国重要的棉花产区,每年采摘季节都会有大量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流入。从自然角度简述南疆棉花种植的有利条件。
(5)新疆城镇化率为57.26%指的是新疆_________。
A. 城镇用地面积占其总面积的比重 B. 城镇常住人口占其总人口的比重
C. 城镇数量与乡村数量之比 D. 城镇户籍人口占其总人口的比重
(6)据图2,概括南疆城镇的空间分布特征。
(7)新疆作为沟通亚欧大陆东西方文化、经济交流的桥梁,形成了独特的西域文化景观。下列传统民居属于该地区的是_________。
A. B.
C. D.
4. 为更好地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长三角地区海洋产业发展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阅读相关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长三角地区海岸线长度占全国的12%,海域空间广阔,各地海洋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空间分布存在一定的差异,因而,长三角海洋经济发展表现出明显地域差异。
(1)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我国十四五期间重点推动的“区域重大战略”之一。一体化发展的内涵指的是长三角各地之间要____。(多选)
A. 均衡发展 B. 同质化发展 C. 差异化发展 D. 协同发展
(2)长三角地区地处长江入海口,是世界著名的____(地貌名称)之一,优越的地理位置为海洋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据图2可以发现,沿长三角海岸线,从北至南沿海11座城市的海洋经济总值空间差异显著,表现为以____和____为中心向北、向南两个方向海洋经济势能____(A.增强;B.减弱)。
(3)从图3可以看出,长三角海洋产业空间集聚态势十分明显。渔业是浙江省的优势海洋产业,其主要原因是这里分布有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试说明该渔场形成的主要条件。
(4)从图3可以看出,海洋运输业主要集聚上海。试分析上海发展海洋运输业的主要区位条件。
(5)上海十四五海洋产业发展规划提出要大力发展技术水平高、环境友好的新兴产业。图3中属于新兴产业的主要有____、____。在海洋产业发展过程中,要注意环境保护,防止____、____等环境问题的产生。
建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等级班)试卷 答案解析
考生注意: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作答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给分。试卷中未提示多选的试题均为单选题。
1. 天气异常常会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造成直接或间接的损害。
材料一:2021年7月中旬,德国部分地区持续强降雨,出现了百年一遇的大洪水,基础设施遭到极大破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严重。
材料二:葡萄适合生长在南北纬38~53度的地区,喜光怕涝,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阿尔河流域是全球葡萄种植的最北区域之一,也是德国著名的葡萄酒产地。位于该流域的德尔瑙镇,人口约2千人,是此次洪水的重灾区。
(1)此次德国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该国的____部,____河的支流沿岸。
(2)阿尔河沿岸的德尔瑙镇主要建于河流的( )(单项选择)
①凹岸②凸岸③河床④阶地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3)图2所示的德尔瑙镇受灾照片,是图3中所标示的甲、乙、丙、丁中的____处拍摄的。据图可知,葡萄种植区位于____(选择:A.南B.北)坡,____(选择:A.光热B.水分)条件较好。葡萄种植区土壤以砂土为主,其特点是____(选择:A.蓄水能力强B.通气性好),适宜葡萄生长。
(4)影响德尔瑙镇葡萄酒生产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单项选择)
A. 原料 B. 土地 C. 市场 D. 劳动力
(5)除了洪涝灾害,强降雨在德尔瑙镇及周边区域还可能诱发( )(单项选择)
①咸潮②滑坡③风暴潮④泥石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6)下图是德国洪涝发生期间的等压线图。请在图中用“H”标出1个高气压中心,用“L”标出2个低气压中心,并用箭头绘制P点的风向。应急管理部门在洪涝发生期特别关注天气形势的发展,分析下图中的相关信息与发生洪涝之间的关联。
(7)德尔瑙镇葡萄种植区受持续降水和洪涝灾害影响较小,结合图2说明原因。
(8)如果将受灾区德尔瑙镇整体搬迁到A地区进行重建。你认为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答案】(1) ①. 西 ②. 莱茵 (2)A
(3) ①. 丙 ②. A ③. A ④. B (4)A (5)C
(6)
德国受低压中心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
(7)位于平原向山地过渡地区,海拔高;坡度大,降水更多转化为地表径流。
(8)合理 理由:A地区地形较为平坦,适宜进行农耕和基础设施建设;海拔较高,可以减少洪涝威胁。##不合理 理由:搬迁成本高;海拔较高,取水困难,交通不便。
【解析】
【分析】本题以2021年德国德尔瑙镇洪涝灾害为材料,设置8道小题,涉及河流地貌、等高线地形图、土壤性质、工业区位因素、自然灾害、高低压中心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阅读图片获取信息、整理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小问1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次受灾区主要分布在阿尔河、鲁尔河、摩泽尔河沿岸,这些河流是莱茵河的支流,莱茵河分布在德国的西部。
【小问2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阿尔河在该处呈弯曲河道,弯曲河道处受到离心力影响,在凸出来的部分形成凹岸,在凹进去的部分形成凸岸,故德尔瑙镇主要建于河流的凹岸。德尔瑙镇紧邻河流,位于河流的河床位置。故本题选A。
【小问3详解】
从图2中可以看出,拍摄者的左侧为河流、右侧为地形平坦为农耕区,河流向农耕区凸出,甲处拍摄地点左侧为农耕区、右侧为河流,甲错误;乙处拍摄地点左侧为河流,但右侧没有农耕区,乙错误;丙处拍摄点左侧为河流、右侧为农耕区,且河流向农耕区突出,丙正确;丁处左侧为合理,右侧地势较为平坦,但河流凸向山地,丁错误。综上所述,图2所示的德尔瑙镇受灾照片,是图3中所标示的丙处拍摄的。通过图2可判断,葡萄园分布于地形平坦向山地的过渡区,结合图3可知该处分布于山地的南坡,在北半球南坡为向阳坡,光照条件较好。砂土当中沙砾占比较大,蓄水性能差、透气性好。
【小问4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德尔瑙镇种植葡萄,葡萄易腐烂,同时葡萄酒生产需要大量葡萄,故判断影响德尔瑙镇葡萄酒生产的主导区位因素是原料。
【小问5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德尔瑙镇及周边区域分布有山地,强降雨会诱发山坡上发生滑坡或泥石流,②④正确;咸潮和风暴潮主要发生在海边,德尔瑙镇及周边区域并不临海,①③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C。
【小问6详解】
从图中等压线分布图可以看出,图中高气压中心为1030等压线构成的闭合区域,低压中心为东侧两个1010等压线构成的闭合区域。P点西侧气压高、东侧气压低,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自西指向东,德国在北半球,受到向右的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形成西北风。
从图中等压线分布图可以看出,德国位于低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多降水。
小问7详解】
从图2中可以看出,德尔瑙镇葡萄种植区分布于从平原向山地的过渡区,海拔较高,洪水水位难以上涨至葡萄种植区;同时,该种植区坡度较大,降水更多地转化为坡面径流,最终汇入河流,使得葡萄种植区水分较少。
【小问8详解】
从图3中等高线分布图可以看出,A地区处等高线较为稀疏,地形较为平坦,适宜进行农耕和基础设施建设;海拔在300米以上,可以有效减少洪涝灾害威胁。当地等高线凸向低值处,两侧为山脊,没有河流流经,取水较为困难;从A地区至河谷地区等高线较为密集,坡度较大,交通较为不便。将受灾区德尔瑙镇整体搬迁到A地区进行重建,合理与否挑选各自优点,阐述合理即可,同时考虑重建成本。
2. 雨涝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城市发展的一个严重自然灾害,极大地影响了人民的生产生活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广州、深圳、东莞等城市雨涝情况也非常严重。
(1)雨涝所属的自然灾害类型是____________。
A. 地质灾害 B. 气象灾害 C. 海洋灾害 D. 生物灾害
(2)珠三角地区的城市雨涝在时间分布上,具有集中分布在____________月份的特征。此时段,__________(灾害性天气)易影响珠三角地区,其带来的暴雨常引发城市雨涝。如果该灾害性天气恰好发生在农历初一和十六前后,暴雨会与海水的____________运动叠加,给珠海、深圳等沿海城市带来严重的雨涝灾害。
(3)从水循环的角度看,在相同降水条件下,城市易发雨涝的主要原因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绿地、水域面积在______________(A.增加;B.减少),阻碍了雨水的____________(填水循环环节),使得____________(填水循环环节)激增。
(4)为降低雨涝带来的损失,在利用____________(A.遥感/B.地理信息/C.全球定位)技术对珠三角地区城市发生雨涝的风险进行评估时,研究人员需要调用的图层有____________
①土地利用 ②人口密度 ③土壤类型 ④地下管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5)广州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进行“城市内涝的影响因素”实验研究。实验设计如下:
实验材料 裸土、草皮、砖块,盛土容器3个,清水、量杯、计时器,接水器3个、纱布等
实验步骤 1.将土壤等量、均匀地铺设在容器内,并控制每组容器内土壤形成同样坡度。 2.将草皮、砖块分别放在其中两个容器的土壤表面上。 3.将接水器固定在容器底部。 4.用等量清水在相同时间内匀速进行模拟降水。 5.将接水器中的泥水分别倒入3个罩有纱布的量杯中,静置5分钟,记录各量杯中的水量。 6.计算3个量杯中的水量差异。
该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模拟不同地表在相同降水强度下产生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差异来分析城市内涝的形成原因。
【答案】(1)B (2) ①. 4-9(5-9) ②. 台风 ③. 潮汐
(3) ①. B ②. 下渗 ③. 地表径流
(4) ①. B ②. B
(5) ①. 下渗 ②. 地表径流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珠三角地区的雨涝为情境设置试题,涉及自然灾害、水循环、地理信息技术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及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的核心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雨涝是由长时间降水或短时间强降水造成的地表积水现象,属于气象灾害,B正确,ACD错误。故选B。
【小问2详解】
珠三角地区的城市雨涝在时间分布上与其雨季时间相匹配,由所学知识可知,珠三角地区的雨季集中在4-9或5-9月;此时段主要是夏秋季节,珠三角地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最易受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的台风灾害影响;由所学知识可知,农历初一和十六前后,受天体引力影响,海水潮汐运动涨落幅度较大,处于大潮,涨潮其间,暴雨产生的地表径流难以排泄入海,易造成严重雨涝灾害。
【小问3详解】
从水循环的角度,在相同降水条件下,快速城市化后,植被和自然地表遭到破坏,城市地面硬化面积增加,绿地、水域减少,降水后硬化地面阻碍了雨水的下渗,使得地表径流激增,容易形成涝灾,城市内涝增多。
【小问4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理信息技术可以评估城市雨涝风险,遥感和全球定位无法对珠三角地区城市雨涝风险进行综合评估,B正确,AC错误,故选B。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对评估珠三角地区城市发生雨涝的风险需要了解城市中易出现排水不畅且人口密集的区域,因此需要调用的图层有土地利用、人口密度和地下管网,①②④正确,B正确;城市中自然地面较少,土壤类型一般较为单一,且对雨涝的形成影响不大,③错误。故选B。
【小问5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城市内涝的成因与降水、地表径流、下渗等水循环环节相关。由实验步骤可知,该实验以草皮和砖块设置了两个不同性质的地表,并在模拟降水时接收不同地表的下泄水流(主要是地表径流),这可得出两个不同性质的地表在相同降水强度下的下渗差异和产生的地表径流的差异,以此来分析城市内涝的形成原因。
3. 2021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为我国省外流入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新疆地处我国西北边陲,与八个国家接壤,下辖15个陆地边境口岸。“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新疆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窗口和西北开放的重要门户,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流动人口流入新疆,当地的社会经济也迎来进一步发展。到2021年底,新疆的城镇化率已达到57.26%。
(1)新疆的迁入人口来自全国各地。从图1可知,新疆迁入人口来源地排名前三的是_________省、_________省和_________省。
(2)据材料推测,绝大多数迁入者来到新疆的主要原因是为了_________。
A. 务工经商 B. 婚姻嫁娶 C. 旅游观光 D. 工作调动
(3)有人认为我国人口分布极不平衡,但新疆地广人稀,可以有计划地引导大量人口迁入。你是否赞同此观点?说明理由。
(4)南疆迁入人口流向农村比重高于乡镇。主要原因是这里是我国重要的棉花产区,每年采摘季节都会有大量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流入。从自然角度简述南疆棉花种植的有利条件。
(5)新疆城镇化率为57.26%指的是新疆_________。
A. 城镇用地面积占其总面积的比重 B. 城镇常住人口占其总人口的比重
C. 城镇数量与乡村数量之比 D. 城镇户籍人口占其总人口的比重
(6)据图2,概括南疆城镇的空间分布特征。
(7)新疆作为沟通亚欧大陆东西方文化、经济交流的桥梁,形成了独特的西域文化景观。下列传统民居属于该地区的是_________。
A. B.
C. D.
【答案】(1) ①. 四川 ②. 河南 ③. 甘肃 (2)A
(3)赞同: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提出,新疆的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就业机会增加,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新疆地处我国西北边陲,与八个国家接壤,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大,提升了其资源的互补性和生产力水平;进而提高了本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所以可以有计划地进行人口迁入。不赞同:新疆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多戈壁沙漠,土壤贫瘠;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承载力小;大量迁入人口,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等。
(4)光照充足,日温差大,晴天多;沙质土壤,透气性好,有利于根系生长;有灌溉水源。 (5)B
(6)沿沙漠(塔里木盆地)边缘分布;分布在绿洲上;沿昆仑山、天山山麓分布;沿河流分布;呈环状分布等 (7)C
【解析】
【分析】本题以新疆相关图文资料为材料,设置7道小题,涉及人口迁移、城市化、农业区位、地域文化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从图1可知,网格状图例所在省区迁入新疆人口占迁入新疆总人口的比例最高,他们分别是四川省、河南省和甘肃省。
【小问2详解】
通过材料“新疆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窗口和西北开放的重要门户,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流动人口流入新疆”可知,绝大多数迁入者来到新疆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务工经商,而不是为了婚姻嫁娶、旅游观光和工作调动,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小问3详解】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若赞同,可从人口迁移的有利条件和有利影响角度分析,不赞同则可从人口迁移的不利条件和不利影响角度分析。具体为:赞同: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提出,新疆的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就业机会增加,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新疆地处我国西北边陲,与八个国家接壤,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大,提升了其资源的互补性和生产力水平;进而提高了本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所以可以有计划地进行人口迁入。不赞同:新疆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多戈壁沙漠,土壤贫瘠;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承载力小;大量迁入人口,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等。
【小问4详解】
南疆种植棉花的有利自然条件有:该地位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光照充足,日温差大,晴天多;该地土质疏松,为沙质土壤,透气性好,有利于根系生长;由高山冰雪融水形成河流,提供灌溉水源。
【小问5详解】
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指标是城市人口(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因此新疆城镇化率为57.26%指的是新疆城镇常住人口占其总人口的比重,B正确,ACD错误,故选B。
【小问6详解】
该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水源成为影响城镇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沿沙漠(塔里木盆地)边缘的绿洲、昆仑山、天山山麓等地因有高山冰雪融水提供水源,成为城镇主要分布区。受水源影响,城镇分布明显呈现沿河流分布和呈环状分布的特点。
【小问7详解】
A为黄土高原的窑洞,B为南方地区的徽派建筑,C为新疆的民居,其特点是墙厚、顶平、窗小,D为热带地区的吊脚楼,综上所述,C正确,ABD成为,故选C。
4. 为更好地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长三角地区海洋产业发展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阅读相关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长三角地区海岸线长度占全国的12%,海域空间广阔,各地海洋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空间分布存在一定的差异,因而,长三角海洋经济发展表现出明显地域差异。
(1)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我国十四五期间重点推动的“区域重大战略”之一。一体化发展的内涵指的是长三角各地之间要____。(多选)
A. 均衡发展 B. 同质化发展 C. 差异化发展 D. 协同发展
(2)长三角地区地处长江入海口,是世界著名的____(地貌名称)之一,优越的地理位置为海洋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据图2可以发现,沿长三角海岸线,从北至南沿海11座城市的海洋经济总值空间差异显著,表现为以____和____为中心向北、向南两个方向海洋经济势能____(A.增强;B.减弱)。
(3)从图3可以看出,长三角海洋产业空间集聚态势十分明显。渔业是浙江省的优势海洋产业,其主要原因是这里分布有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试说明该渔场形成的主要条件。
(4)从图3可以看出,海洋运输业主要集聚上海。试分析上海发展海洋运输业的主要区位条件。
(5)上海十四五海洋产业发展规划提出要大力发展技术水平高、环境友好的新兴产业。图3中属于新兴产业的主要有____、____。在海洋产业发展过程中,要注意环境保护,防止____、____等环境问题的产生。
【答案】(1)ACD (2) ①. 河口三角洲(冲积平原) ②. 上海 ③. 宁波 ④. 减弱
(3)位于河流入海口处,长江、钱塘江等带来了丰富的营养物质,为海洋生物提供了充足的饵料;台湾暖流和东海沿岸流(寒、暖流)在此交汇,使海水发生扰动,上泛的海水将营养盐类带到海洋表层,使浮游生物繁盛,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该海域岸线曲折,岛屿密布,港湾众多,为海洋生物栖息、索饵、生长和繁殖提供了合适的场所。
(4)位于长江入海口,利于发展河海联运;位于我国东部沿海航线的中部,联系着我国大陆沿海众多港口,货物运输量很大;有洋山深水港等优良港湾;地处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腹地广阔,海运需求量大;上海是我国工业发达地区之一,经济发展水平高,对外进出口贸易活跃,远洋运输市场需求广阔等。
(5) ①. 海水利用;海洋电力 ②. 海洋药物;滨海旅游 ③. 海水污染(赤潮)
④. 生物多样性减少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长三角一体化与海洋产业发展为背景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区域经济发展、渔场的形成条件、服务业的区位因素、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及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核心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由材料可知,长三角地区涵盖三省一市,空间上联系紧密但区域差异明显,要求长三角各地要均衡发展、协同发展,AD正确;长三角各地差异明显,一体化发展应充分发挥了各个城市和区域的自身优势,使其各具特色、功能互补,以避免城市间、区域间的恶性竞争,B错误,C正确。故选ACD。
【小问2详解】
长三角地区地处长江入海口,地势平坦,受流水堆积作用形成了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平原地貌。由图2可知,长三角沿海地区海洋经济总值以上海和宁波两城市较高,其他城市均偏低,因此表现为以上海和宁波两者为中心向北、向南两个方向海洋经济势能减弱。
【小问3详解】
渔场形成的主要条件可从营养物质来源、生存空间等方面分析。由图可知,舟山渔场位于长江、钱塘江入海口处,河流携带泥沙注入海洋,带来了丰富的营养物质,为海洋生物提供了充足的饵料;图中洋流为台湾暖流和东海沿岸流,寒暖流在此交汇,使海水发生扰动,上泛的海水将海底营养盐类带到海洋表层,使浮游生物繁盛,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该海域岸线曲折,岛屿密布,港湾众多,为海洋生物栖息、索饵、生长和繁殖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
【小问4详解】
上海发展海洋运输业的优势条件主要从港口、航运、基础设施、腹地和运输需求、人才和技术等方面分析。上海位于“黄金水道”长江的入海口,利于发展河海联运;上海的洋山深水港港阔水深,与港口相关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设施齐全,利于停泊大型轮船,航运条件优越;上海地处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腹地广阔,且工业发达,对外进出口贸易活跃,远洋运输市场需求广阔;此外,上海位于我国东部沿海航线的中部,联系着我国大陆沿海众多港口,货物运输量很大。上海科技先进,教育发达,人才众多,能满足海洋运输业发展对技术和人才的需求。
【小问5详解】
海洋新兴产业要求技术水平高、环境友好,如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海洋装备制造、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海洋新能源、海洋新材料等产业,因此图3中属于新兴产业的主要有海水利用、海洋电力、海洋药物、滨海旅游等。海洋环境问题同样包括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因此在海洋产业发展过程中,要注意环境保护,防止海洋污染(如赤潮)、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环境问题的产生。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