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的创立

文档属性

名称 科举制的创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11-17 13:45:32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温故而知新
1、开元之治原因:
重视地方吏治,善于用人,提倡节俭
2、盛世经济表现:
农业:曲辕犁、筒车
手工业:越窑-青瓷 ;邢窑-白瓷;唐三彩
商业:长安、洛阳、扬州、成都
长安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3、唐朝的衰亡:转折点-安史之乱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独立试航——预习
科举制的诞生:
【背景、创立】
科举制的完善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
科举制的影响【3条】
在科举制考试的年代,一位考生在试卷中把“昧昧我思之”,错写成“妹妹我思之”,主考官阅卷,提笔写下评语“哥哥你错了”。成为一时笑谈。
李鸿章的一远亲参加考试,无奈腹中点无墨水,希望考官给予照顾,便在试卷上写“我是李中堂的亲妻(戚)”。考官阅卷写下“你是李中堂的亲妻,我不敢娶(取)。”
科举制之前,这些没有真才实学的考生,依靠关系能被录取吗?
据史料记载:隋朝建立后,仍沿用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但第二年隋文帝就废除了旧的选官制度。
请你分析一下这是为什么呢?(背景)
自主探究
(提示:可结合课本17页第一段)
科举制创立前,做官必须同时具备的条件:
1.本人要出自高门权贵家庭
2.必须有地方官员和高门权贵的推荐
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民谚
一、科举制的建立
1.科举制: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
隋文帝:
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
隋炀帝:
正式设置进士科,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2.科举制的诞生
3.科举制诞生的作用
1)出身不高但有真才实学的人能够做官;
2)选拔官员的权利从地方集中到中央
二、科举制的完善
1、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进士科第一名状元
2、武则天:创设殿试和武举
3、唐玄宗:诗赋成为进士科考试的主要内容。
进士科成为唐朝最重要的考试科目。明经科则注重考核儒家经义,内容以几部儒家经典为主,也分三场考试。第一场为“帖经”,第二场为口试,第三场为时务策。进士、明经通过上述三场考试,即可以“及第”,也即考中,从此便可进入仕途。进士及第称“登龙门”,常科登第后,还要经吏部考试,叫选试。合格者,才能授予官职。
除进士、明经科外,唐朝科举尚有明法、明字、明算、三史科、开元礼科等,分别考试法律、文字、数学、历史、礼制等。
进士 意即贡举的人员。唐代科目中以进士科最被重视,明、清两代,始以进士为考中者的名称,凡是举人(乡试考中者)经过会试考中者为贡士,由贡士经过殿试录取者为进士。
举人 原指被推荐之人,为历代对各地乡贡入京应试者的通称。明、清两代,为乡试考中者的专称,作为一种出身资格,中了举人叫“发解”、“发达”,简称“发”,习惯上俗称为“老爷”。
秀才 汉代以后,成为荐举人才的科目之一。唐代初期,设秀才科,后来渐渐废去,仅作为对一般儒生的泛称。
  状元 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状元。进士科及第的第一名为状元,也叫状头。宋代以殿试首名称状元。明、清会试以后,贡士须作殿试,分三甲取士,一甲三名,第一名为状元。
  榜眼 科举殿试一甲第二名称榜眼。北宋初期,殿试录取的一甲第二、三名都称榜眼,意思是指榜中双眼。
  探花 科举殿试一甲第三名称探花。唐代进士曲江杏园初宴,称“探花宴”,以同榜俊秀少年进士二三人为探花使,遍游名园,探采名花,探花之名始于此,宋代又称探花郎。
三、科举制的影响
1、改善了用人制度
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3、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唐太宗
“五十少进士,三十老明经。”
新科进士鱼贯而出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的英雄尽白头。
——唐.赵嘏
科举考试的最大获益者是谁?
封建最高统治者皇帝
殿试的创立对科举制的完善有什么作用?
武举的创设对唐朝会有什么影响?
大雁塔
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白居易
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
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及第谣》
登 科 后
唐·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矣,
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私 塾
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李白
杜甫
白居易
科举制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王昌龄
岑参
韩 愈
王维
欧阳修
苏轼
苏辙
柳公权
陈子昂
一个读书人的一生
(生员,俗称秀才)
童试
(举人,第一名称“解元”)
乡试
(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会试
(进士,第一名称“状元”)
殿试
了解一下: 假如你是唐朝的书生,你必须经过层层选拔才能考取状元!
科举制度使大批知识分子醉心于功名,不愿从事冷静的学术研究和深入的思考,不愿从事对国计民生有实用价值的科学技术研究,而且推动知识分子与统治者合流,削弱其独立意识与批判精神,逐渐沦为封建统治者附庸。
科举制的弊端
《儒林外史》第三回写范进中举后,张乡绅立即送贺仪银和房屋,范的丈人胡屠户也立时变了嘴脸吹捧女婿“是天上的星宿”,而范得了消息,高兴得发了疯。说明古代中举后便可升官发财。
1905年9月2日,袁世凯、张之洞奏请立停科举 。延续1300多年的科举制废除了。
四、科举制的废除
隋唐时期科举制大事表
阶段 皇帝 对科举制的贡献
创立
隋朝
完善
唐朝
隋文帝
隋炀帝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分科考试
正式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
扩充国学规模。
把诗赋作为进士科考试内容
开殿试、武举
记忆小测试
1、隋文帝开始用 的方法选官。 时期,科举制正式诞生。科举制废除于 朝,延续了 多年。
2、武则天时,科举考试增加了以骑射为主的 ;唐玄宗时,把 作为进士科的主要内容。
3、唐朝的皇帝中,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是
、 、 。
4、科举制考试科目很多,以 、 两科最为重要。
分科考试
隋炀帝

武举
诗赋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进士
明经
一千三百
随堂反馈
1、我国科举制正式诞生于( )
A、唐玄宗时 B、武则天时
C、唐太宗时 D、隋炀帝
2、殿试开始时的皇帝是( )
A、隋文帝 B、武则天
C、隋炀帝 D、唐太宗
请找出与科举制有关的句子:
①“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③“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④“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⑤ “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
材料一: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材料二: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1、材料一中的“选举制度”是指什么?诞生于中国历史上的那个朝代?
2、该制度形成和完善的过程中有五位隋唐帝王发挥了关键性作用,请说出他们分别是谁?
3、材料一、二的主要观点有什么相同之处?
4、说说“选举制”对唐朝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科举制度
隋朝
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
都认为考试制度最早起源于中国
隋唐时期科举制大事表
阶段 皇帝 对科举制的贡献
创立
完善
隋文帝
隋炀帝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
设进士科(创科举制)
扩大了国学规模
开创殿试、武举
把诗赋作为进士科考试内容
2.表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是世界上最早的考试制度,中国古代考试选官制度与英国的考试制度及现代各国的考试制度之间的渊源关系,这说明中国古代考试选官制度对世界文明发展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1.他反对科举制,他的话不对,因为熟悉朝廷事务和礼仪只是有利于以后从形式办好朝廷的事情,但这不是当官的必要条件
活动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