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15 诫子书
1.将加点词的意思写在括号里。
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屏除杂念和干扰,
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宁静专一
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
明确志向
达到远大目标
增长
放纵
懈怠
振奋
轻薄
修养
疾行,指迅速逝去
意志随同岁月而
丧失
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意思是,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又怎么来得及
2.书法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书法艺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请欣赏下面的作品,按要求回答问题。
(1)对上面的四幅书法作品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幅书法作品为楷书,其行云流水,潇洒飘逸,隽永洒脱。
B.第二幅书法作品为篆书,其匀称方正,端庄大气,稳重规矩。
C.第三幅书法作品为行书,其古朴大方,平衡对称,圆润流畅。
D.第四幅书法作品为隶书,其横长竖短,蚕头燕尾,典雅庄重。
D
导析:C A项,第一幅书法作品行云流水,笔画连绵,是行书;B项,第二幅书法作品为楷书,匀称方正,端庄大气,稳重规矩;C项,第三幅书法作品为篆书,笔画以圆为主,婉转通畅,古朴大方,平衡对称,圆润流畅。
(2)请用简化楷体,将第二幅书法作品工整、规范地写在田字格内。
学习
学业
轻薄
修养
懈怠
明确、坚定
使……广,即为“增长”的意思
立志
6.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汉语中有许多敬辞和谦辞,其中,常见的敬辞有“贵庚”“贤弟” “拙见”“令尊”等。
B.诸葛亮,字孔明,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C.《诫子书》中“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D.守岁、竞舟、赏月、登高的习俗,对应的传统节日分别是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
A
导析:A “拙见”是谦辞。
7.默写。
(1)(2022宜宾)非淡泊无以明志, 。(诸葛亮《诫子书》)
(2)注重家庭教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劝诫儿子以“君子之行”这种高标准的道德规范要求自己,做到“静以修身, ”。
(3)《诫子书》中阐述“学、才、志”关系的句子是: ,
, 。
非宁静无以致远
俭以养德
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
(4)(2022泸州)在“一起向未来”的主题班会上,老师用诸葛亮的《诫子书》中“ , ”两句告诫同学们放纵懈怠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不能修养性情。
淫慢则不能励精
险躁则不能治性
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译文: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译文:
(3)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
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立志就难以学有所成。
不能够恬淡寡欲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能够平和安静就
不能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
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大多对社会没有
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守着破旧的房子,(后悔)又怎么来得及呢!
阅读《诫子书》一文,完成9—11题。
9.写出文中提到“志”的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志”和“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
答案:语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志无以成学”。理解:作者认 为,有明确的志向是成就学业的前提,“志”与“学”中“志”是很重要的,只有明确了志向,才能最终成就学业。
10.作者希望自己的儿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
答案:作者希望儿子成为一个“接世”的人,能够施展自己的抱负,做对社会有用的人。我是从“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 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看出来的。
11.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答案: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一)阅读文言文语段,回答12—15题。(14分)
【甲】《诫子书》(全文)
【乙】
后生才锐者,最易坏。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学,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自此十许年,志趣自成。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一端。吾此言,后生之药石也,各须谨之,毋贻后悔。
(选自陆游《放翁家训》)
【释义·懂文】
12.根据要求回答问题。(4分)
(1)《诫子书》中“诫”字的意思是 。
(2)《放翁家训》中“训”字的意思是( ),“训以宽厚恭谨”中“训”字的意思是( )。(填写序号)
A.教导,教诲 B.训练
C.解说 D.规范,准则
(3)【甲】文中“险躁”解释为 ,【乙】文中与之意思相近的词是“ ”。
告诫、劝勉
D
A
轻薄浮躁
浮薄
【圈点·品味】
13.用“/ ”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
答案:若有之/ 父兄当以为忧/ 不可以为喜也
答案:“切须”是务必的意思,“令”和“勿令”强调了应该做和不能做的事情,告诫晚辈要多读书,不要和轻浮浅薄的人结交,更直接指出长辈要对后生严格要求,严厉的措辞中饱含陆游对晚辈的关切与教导。
【感悟·明理】
15.两则家书对少年成长提出了哪些要求 请结合具体内容,分别阐释。(4分)
答案:《诫子书》中侧重教导少年成长要修养自己的性情,以“静”来立志、勤学、成才,修身养性,坚定自己的志向。《放翁家训》告诫年轻人不要恃才傲物,不要结交轻浮浅薄之友,努力读书,培养高洁的志趣,养成良好的习惯,方能成才。
参考译文:才思敏锐的年轻人,最容易学坏。倘若有这样的情况,做长辈的应当把它认为是忧虑的事,不能把它认为是可喜的事。切记要经常加以约束和管教,让他们熟读儒家经典,教导他们做人必须宽容、厚道、恭敬、谨慎,不要让他们与轻浮浅薄的人来往。就这样十多年后,他们的志向和情趣会自然养成。不这样的话,那些可以担忧的事情就不会只有一件。我这些话,是给后人防止过错的良言规诫,都应该谨慎对待它,不要留下遗憾和愧疚。
(二)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16—19题。(13分)
周公诫子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之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之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
辅佐
也
谨慎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译文:
(2)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译文:
尽管这样,(我)洗一次头,中间要停多次,手握未洗完的头发
(来招呼客人),吃一顿饭中间要停多次(来接待客人),还唯恐(因
怠慢)失去天下的人才。
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身亡的人,桀、纣
就是这样。(你)能不谨慎吗
18.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什么 (3分)
答案: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
19.周公提出的六种“谦德”分别是 、 、 、 、
、 。(每空填一个字)(3分)
恭
俭
卑
畏
愚
浅
参考译文:周成王把鲁国的土地封给周公的儿子伯禽。周公告诫儿子说: “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佐天子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算轻的了。尽管这样,(我)洗一次头,中间要停多次,手握未洗完的头发(来招呼客人),吃一顿饭中间要停多次(来接待客人),还唯恐(因怠慢)失去天下的人才。我听说,道德品行宽容,并用谦慎有礼的品行来保有它的人,必会得到荣耀;封地辽阔,并凭借行为约束而有节制来保有它的人,(他的封地)必会安定;官职显赫,并用谦卑来保有它的人,必定高贵;人口众多、军队强大,并用威严来统御它的人,必定会胜利;聪明睿智,并用愚笨来保有它的人,就是有智慧的;见闻广博、记忆力强,并用浅陋来保有它的人,必定聪明。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尊贵如天子,富裕得拥有天下,便是因为拥有这些品德。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 下,(进而导致)自己身亡的人,桀、纣就是这样。(你)能不谨慎吗 ”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