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语文每日专练课时作业64(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届高三语文每日专练课时作业64(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01 21:47: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届高三语文每日专练课时作业
(第64练)
【基础训练】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2023年2月2日,“张衡一号”卫星成功发射五周年。“张衡一号”的设计 ① ,能够以“天星”观“地震”,拥有跳出地球观测地震的本领,意义非凡。发射入轨五年以来,“张衡一号”的表现 ② ,创造了多项国内首次——首次实现低地球轨道卫星高精度电磁洁净度控制,弥补了我国天基科学探测领域发展的短板;首次实现在轨精确磁场探测,卫星装载高精度磁强计、感应式磁力仪载荷,获取了宝贵的全球地磁场数据,是我国构建天空地一体化地震立体监测体系的重要里程碑。
“张衡一号”卫星以其全球观测能力,能够有效捕捉到比地面观测系统多得多的观测震例,从而为探索地震预测科学理论和方法,提供全新的数据和方式。五年来“张衡一号”卫星 ③ ,已记录全球6级以上震例519次,7级以上震例57次。
目前,卫星能够稳定接受数据,在轨平稳运行,处理产品十分高效,将继续超期服役。
1.依次在文中文中横线处填上给当的成语。(3分
① ② ③
2.下列四处破折号中和文中破折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可慌哩!比什么也慌,比过新作鬓新——也没有见他这么慌过!
B.灯光传递着一个信念——只要心中有光,世界蕴有希望。
C.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D.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3.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整句,可以调整语序和句子顺序、删减个别词语,使文意更加通顺,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口述史,是以收集和使用口碑史料来研究历史的一种方法。
黄河文化尤其是黄河乡土文化,具有长期缺乏文字记录、更多依靠口耳相传以及默会知识的代际传播得以延续等特点。 ① ,致使民间文化记忆大量流失,讲好故事的素材如同沙砾银散落在浩渺的历史长河中。口述史通过访谈的方式,对“人”的语言、声音、肢体、动作、表情等进行“记忆”打捞。与单纯的文字记录不同,通过现场的音频与影像的方式,口述可以产生一种触摸历史的现实感,因其富有体验性, ② 。
“黄河故事”如何从宏大叙事风格中黑放出来,把我们习以为常的口号性话语,转化成外国人能够听懂的、能够理解的讲述? ③ 。口述记忆库多是平民百姓的生活日常、朴素务实的哲学观念、有乡土人情的口语表达,它摆脱了精英主义的宏大叙事结构,形成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语境下的“叙事集合”。
4.请分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打捞”一词的表达效果。(4分)
5.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二、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6-7题
菩萨蛮舟次青神
【元】李齐贤
长江日落烟波绿,移舟渐近青山曲。隔竹一灯明,随风百丈轻。
夜深蓬底宿,暗浪鸣琴筑。梦与白鸥盟,朝来莫漫惊。
【注】①这是李齐贤奉使川蜀途中所写的一首词。②白鹤盟·出自《州子·黄帝》“海上之人有好跨岛者,每旦之海上从鸭鸟游。”后人以与鹅鸟置餐表示毫无机心,这里是指无利禄之心,借指归隐。
6.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首词按照时间顺序,从“日落”写到“灯明”,然后写到“夜深”,再至“朝来”,依次叙写。
B.“轻”是“双关”的修辞手法,既指船行,也表现了船上人心情的轻松愉快。
C.下片写晚上人睡的情景,夜深人静,词人宿于船篷之下,暗浪拍打船舷,给人一种悲凉凄冷之感。
D.结尾写词人梦中与白鸥结盟,早上醒来时请白鸥不要惊惧,借典抒发了词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7.“长江日落烟波绿,移舟渐近青山曲”,这里写的“日落”景象,与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诗歌简要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 ______ , ______ ”两句描绘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百姓忘却国耻、安于异族统治的沉痛之情。
(2)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 ______ , ______ ”两句,借“衡阳雁”的典故,抒发了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
(3)酒能唤醒内心、激发灵感、在古诗词中常与“愁”相伴而生,诗人们借此创造出酒愁文化,如“ ______ , ______ ”就是体现这种审美意境的千古名句。
【综合训练】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草鞋
张品成
来宽满周的那天,被爷娘放在床上任由他爬,只是在板床上放了些东西。都是平常人期望伢长大后成就个什么人物的寄望,摆放在那的物件就很特别。如笔,期望小小人儿将来读书中举平步青云,成状元当宰相高官;如毫子票子,抓了能成生意人发大财;……还有纸折的令旗和兵器,抓了能有戎马生涯做大将军……
反正就那些东西,周岁时候让细伢抓,叫抓周。
一屋人就盯着那细伢,眼都老大,目不转睛,齐齐拴在来宽的那两只手上。
来宽爬着抓着,眼见是那只笔了,可却从屋顶上坠落根禾草。
草落手到。
来宽的那只小手,抓住的是根草,老纠就无奈了,老纠是来宽他爷。他娘当然也看到那场面,啊呀了一声。屋里人脸都白了,大惊失色。
抓周抓到根禾草,这又意味着伢将来什么“前景”?
是什么?来宽他爷他娘当然可以猜得到,抓周抓到禾草,注定了将来是个种禾人,那就信命了吧。
来宽第一次上街是在娘背上,来宽娘在来宽满周后带上儿子去赶了场集。来宽在娘的背上脑壳左左右右地望,他很亢奋,身子不安分,时而颤动那么几下,那是细伢兴奋的本能。
娘说:“伢呀,你就不能安分点?”
看看,那有座戏台。戏台边有座石礅。就把来宽放了下来,坐在那歇息。
就那会儿,来宽目光拴住了那几串东西。来宽眼里一大片的金黄。其实那没什么,是几串草鞋。根普老倌是个孤寡,一生未娶,一生也只做一样事,打草鞋。
老倌在那已经好多年了,在众人看来习以为常,没什么稀奇处。没想到这一天,有个细伢却对这一切目不转睛,然后往老倌身边爬。
娘说:“伢呀,你别乱动!”
来宽还是爬。
来宽被那一串串金黄吸引,执拗地往那边爬。娘就惊了。“莫动,这街上人多。”
来宽依然故我地爬。
娘把他扯住了,来宽“哇”一声号哭起来。
那声哭,让根普老倌抬起了头,朝那个细伢望了一眼。就那一眼,来宽的哭声瞬间止息。
来宽不仅停止了哭号,就那一闪间,手里居然抓握着几根禾草。
来宽娘对她男人说:“抓周抓那根禾草,不是种田的事了,看样子和那老倌营生有关……”
男人嗯了一声,抛出句轻描淡写的话:“打草鞋?那也是门手艺,要真像根普老倌那样也是一方好佬,也算是出息哟。”
“放屁!”女人恼怒了,嘴里迸出这两个字。
“你看你?”
“你说我家伢将来打草鞋!”
“打草鞋有什么不好?”
“呸!你做什么不干那营生?”
……
回到家已经日落了,门槛上抹了黑。来宽才进门,脸上重重地挨了一掌。是娘用力扇的。娘从来没打过儿子,但这回下手很重。那一巴掌,把天上的星星全抛在了来宽的眼前。
来宽没哭,娘却哭了,号啕大哭。
儿是娘身上掉下的肉,娘不想打儿子,她只想那一巴掌把儿子打醒。
但没丝毫作用,来宽依然故我,逢集就往戏台那去。
没人知道那老倌什么时候收了个小徒弟。
渐渐地,来宽那双手也成了两只翻飞的蝴蝶,在禾秆里飞旋起来,一只草鞋就成形了。
这一年,根普老倌过世了,谁都以为来宽要继承师傅的草鞋生涯,但没有。这一年红军来了。来宽没打草鞋,跟了一帮伢站岗放哨收查路条。
那天,乡苏维埃主席老纠把儿子从角岭上叫了下来,十万火急那样。来宽那时正在角岭山顶的那棵树上,那儿望得远,能看到十几里外那片旷野的动静。
但来人风风火火,扯大了喉咙喊,气喘得急:“来宽……哎,你爷……不是,是老纠主席喊你去……有急事!哎!”
来宽也那么火烧眉毛般急赶到他爷跟前,气也喘得急:“爷……不是,主席你叫我!”
老纠说:“有你出息的机会了!”
这话让来宽云里雾里,他愣着看着他爷。
“什么事?”
“打草鞋!”
“鬼哟!”
“我没哄你,爷哄你,乡苏维埃也不会哄你的吧?”
来宽瞪大了眼睛看他爷老纠,老纠也那么瞪大了眼睛看他,两个人眉不动眼不眨对视了好一会。
来宽很快知道真相。队伍里首长下了命令,两个月内,八万将士,每人要有两双草鞋。要十几万双草鞋哩。
来宽抓过一把禾草,一脸亢奋,身上像注入了什么,一阵阵狂喜的涛在涌。
很快那双手就成了两只蝴蝶,在那翻飞了起来。很快那些禾草就成了鞋,端在来宽掌心里了。
“呀!”
“呀呀!”
“呀呀呀!”
戏台下坐满了人,人们“呀”着赞叹不已。
来宽很威风,来宽很神气。戏台下满是人,队伍上的人,村人乡民,男男女女。就看见脑壳和脸,脸上眼都睁大了,齐齐注目来宽那双手。来宽那两只手不是蝴蝶了,他缓慢地演示着编织,那些男女也慢慢地跟样学了。
十五天后,来宽娘看到了那个现实,十几万双草鞋都成了现实。来宽伢很认真地教,那些女人很认真地学。首长看到了那个现实,屋檐下,挂了无数双草鞋。
十天后,那些草鞋分发到了那些士兵的手里。那一天,就都穿在了士兵的脚上。天黑下来,八万将士从田埂和河堤上涌向十几个渡口,看不清人,可听得见细软的草鞋躁在细软的秋草上的声音……
来宽那天趴在离浮桥不远的树墩上,他看着那些脚,从田埂和河堤上迈向那些浮桥,天和地黑成一大团的墨,但来宽却看到了那两团金黄,无数的金黄组成一条金色的长龙,往远方游走蔓延。
来宽掏出怀里那双草鞋,穿在了自己的脚上,追赶着那条长龙……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来宽抓周抓到“草”,“屋里人脸都白了,大惊失色”,这属于人物的神态描写,告诉我们来宽家人的寄望落了空,信命的他们相信这预示着来宽未来没有好前景。
B.老倌抬起头,朝哭泣的来宽望了一眼,“就那一眼,来宽的哭声瞬间止息”,这一画面增加了小说的神奇色彩,也为下文来宽铁了心跟着老学打草鞋埋下伏笔。
C.根普老馆过世后,来宽并未继承他的草鞋生涯,而是跟别人站岗放哨收查路条。这表明来宽对编织草鞋已经失去兴趣,认为跟着红军才能变得有出息。
D.“无数的金黄组成一条金色的长龙”“追赶着那条长龙”,两处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既形象生动,又表意明确,表现出来宽参加革命的信心和决心。
2.关于老纠给来宽传达任务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老纠和来宽传达了编织草鞋的任务,他心里很希望来宽能够抓住这次机会,好好表现。
B.来宽以为父亲是在开玩笑,一开始并不相信,这是由于父亲一直都不看好他编织草鞋。
C.这一部分使得许久未编织草鞋的来宽再一次编织草鞋变得顺理成章,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D.从这里可以看出当时红军在他们心中的地位,他们以完成任务为荣,照应了红色主题。
3.作为父亲,来宽爷目睹了儿子在不同阶段和草(鞋)之间的故事,且每一阶段来宽爷都有自己的认识和想法。请结合文本依次梳理并简要分析。(6分)
4.结尾两段描写的是十几万双草鞋被打好后来宽的所见、所思、所为,场景包含着主人公的个人追求和美好设想。作者这样的设计具有怎样的文学效果?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唐宣宗大中年间,以翰林学士、工部侍郎韦澳为京兆尹。澳既视事,豪贵敛手。国舅郑光庄吏恣横,积年租税不入,澳执而械之。上于延英问澳,澳具奏其状,上曰:“卿何以处之?”澳曰:“欲置于法。”上曰:“郑光甚爱之,何如?”对曰:“陛下自内庭用臣为京兆,欲以清畿甸之积弊;若郑光庄吏积年为蠹,得宽重辟,是陛下之法独行于贫户,臣未敢奉诏。”上曰:“诚如此。但郑光殢我不置,卿与痛杖,贷其死,可乎?”对曰:“臣不敢不奉诏,愿听臣且系之,俟征足乃释之。”上曰:“灼然可。朕为郑光故挠卿法,殊以为愧。”澳归府,即杖之;督租数百斛足,乃以吏归光。上欲幸华清宫,谏官论之甚切,上为之止。上乐闻规谏,凡谏官论事、门下封驳,苟合于理,多屈意从之;得大臣章疏,必焚香盥手而读之。教坊祝汉贞,滑稽敏给,上或指物使之口占,摹咏有如宿构,由是宠冠诸优。一日,在上前抵掌诙谐,颇及外事,上正色谓之曰:“我畜养尔曹,正供戏笑耳,岂得辄预朝政邪!”自是疏之。会其子坐赃,杖死,流汉贞于天德军。乐工罗程善琵琶自武宗朝已得幸上素晓音律尤有宠程恃恩暴横以睚眦杀人系京兆狱 诸乐工欲为之请,曰:“罗程负陛下,万死,然臣等惜其天下绝艺,不复得奉宴游矣!”上曰:“汝曹所惜者罗程艺,朕所惜者高祖、太宗法。”竟杖杀之。上临朝,接对群臣如宾客,虽左右近习,未尝见其有惰容。每宰相奏事,旁无一人立者,威严不可仰视。奏事毕,忽怡然曰:“可以闲语矣!”因问闾阎细事,或谈宫中游宴,无所不至。一刻许,复整容日:“卿辈善为之,朕常恐卿辈负朕,后日不复得再相见。”乃起入宫。令狐绹谓人曰:“吾十年秉政,最承恩遇;然每延英奏事,未尝不汗沾衣也!”
(摘编自《资治通鉴·唐纪六十五》)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乐工罗程/善琵琶/自武宗朝/已得幸上/素晓音律/尤有宠/程恃恩暴横/以睚眦杀人/系京兆狱/
B.乐工罗程/善琵琶/自武宗朝已得幸/上素晓音律/尤有宠程/恃恩暴横/以睚眦杀人/系京兆狱/
C.乐工罗程/善琵琶/自武宗朝已得幸/上素晓音律/尤有宠/程恃恩暴横/以睚眦杀人/系京兆狱/
D.乐工罗程/善琵琶/自武宗朝已得幸上/素晓音律/尤有宠程/恃恩暴横/以睚眦杀人/系京兆狱/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视事,旧时指官吏到职办公,如“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B.租税,旧时指农民向国家租借土地耕种时,需要缴纳给国家的地租。
C.畿甸,畿,靠近国都的地方;甸,郊外;“畿甸”指京都及其附近地区。
D.教坊,我国唐代开始设置的管理宫廷音乐、舞蹈、戏曲等的官署。
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唐宣宗从谏如流,只要谏官的谏言合乎道理,他大都虚心接受。如谏官劝阻他去华清宫游玩,他就依从了谏言没有去。
B.唐宣宗坚持原则。乐工罗程犯法,诸乐工虽可惜罗程琵琶绝艺,但认为他罪该万死,唐宣宗最后顺从诸乐工之意用杖刑处死了他。
C.唐宣宗礼遇群臣,为政勤勉。他临朝听政时接待应对群臣犹如接待宾客,即使是左右近侍,也不曾见过他有倦怠的面色。
D.唐宣宗富有威严。他上一刻还和颜悦色地与宰相聊闲话,下一刻就会严肃地告诫他们不可辜负皇恩,令狐绹每次奏对都会汗流沾衣。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若郑光庄吏积年为蠹,得宽重辟,是陛下之法独行于贫户,臣未敢奉诏。
(2)我畜养尔曹,正供戏笑耳,岂得辄预朝政邪!
9.请结合文本概括韦澳的形象特征,并简要说明。(3分)
2024届高三语文每日专练课时作业答案与解析
(第64练)
【基础训练】
1.参考示例:①独出心裁/别具一格/匠心独运/别出心裁/独具匠心;②可圈可点/卓尔不凡;③硕果累累。(3分。每空1分)
2. B(3分。文中破折号的用法是解释说明。A 表示话语间断;B解释说明;C语义转换;D递进)
3.在轨运行平稳、数据接收稳定、产品处理高效
(4分。句间逻辑顺序2分,句子内部语序正确2分)
4.①“打捞”一词生动形象地呈现了“人”的记忆被重新唤起,化无形为有形,富有画面感;②“打捞记忆”运用比拟手法,表达新颖别致,生动地写出了口述史的作用。
(4分。每个要点2分。其他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5.①这个传承的特质②从而具有更广泛的传播力③口述史是一种很好的方法(6分。每句2分)
6.C【解析】C项情感分析有误。结合注释可知,这首词是作者奉使川蜀途中所作,联系上片“随风百丈轻"可知词人这次出行顺风顺水。夜深人静,词人宿于船篷之下,暗浪拍打船舷,如有弹琴击筑的美妙音乐相伴入眠,是一种惬意,不是悲凉凄冷。故选C。
7.①本词这两句写的是川蜀途中所见的日落景象,重点写了烟波之色彩和青山之形状;白词写的是江南日出景象,突出江花江水的色彩。②虽为不同时间的景象,但都是色彩明媚的、美丽的、迷人的。③都借景抒情,体现了作者轻松愉悦的心情。李词两句写行船之人在日落时靠岸停泊看到了美景,寻到了住处,可见其心情愉悦。白词两句借美好的江南风景抒写自己回忆起江南时的愉悦心情。(每点2分,共6分,能结合两首词答出景、情、手法即可酌情给分)
8.(1)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重点字:祠)
(2)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重点字:雁)
(3)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消愁愁更愁(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酒入愁肠 化作相思泪/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综合训练】
1.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内容和鉴赏艺术特色的能力。C项“表明来宽对编织草鞋已经失去兴趣”说法错误。根据原文“来宽抓过一把禾草,一脸亢奋,身上像注人了什么,一阵阵狂喜的涛在涌”“很快那双手就成了两只蝴蝶,在那翻飞了起来”可知,来宽编织草鞋的技艺熟练以及他对编织草鞋的热情未减。
2.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内容、结构、主题的能力。B项“这是由于父亲一直都不看好他编织草鞋”说法错误。根据原文“打草鞋?那也是门手艺,要真像根普老倌那样也是一方好佬,也算是出息哟”可知,来宽的父亲并没有一直都不看好他编织草鞋。
3.①最开始来宽满周抓周的时候,来宽爷对来宽抓到的是草感到无奈,认为来宽将来会是个种禾人;②等到来宽长大一些,他发现来宽对编织草鞋感兴趣并且以后可能以此为业时,他也淡定接受,认为来宽学会一门手艺,未来能有出息;③后来来宽并未以编织草鞋为业,而是在乡里站岗放哨收查路条时,来宽爷并无表现出担忧和干涉,而是对儿子的手艺十分有信心,把队里编织十几万双草鞋的任务交给了他,为来宽有了出息的机会而高兴。(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本题要求分析来宽爷的态度变化,作答本题,首先要从文中找出相关语段,然后依次梳理、分析。“来宽的那只小手,抓住的是根草,老纠就无奈了”“来宽他爷他娘当然可以猜得到,抓周抓到禾草,注定了将来是个种禾人,那就信命了吧”,这部分的心理描写,表现出来宽爷在来宽抓周抓到草后的无奈心态。从“男人嗯了一声,抛出句轻描淡写的话:‘打草鞋?那也是门手艺,要真像根普老倌那样也是一方好佬,也算是出息哟’”以及来宽爷和来宽娘之间的其他对话,可以看出来宽爷对来宽以后可能以编织草鞋为业的态度,不像来宽娘那么反对、激动,而是愿意接受这样的结果。从“乡苏维埃主席老纠把儿子从角岭上叫了下来,十万火急那样”以及来宽爷对来宽说“有你出息的机会了”,可以看出来宽爷的激动,一方面他觉得来宽有这样的手艺,能完成任务,另一方面他也希望来宽抓住机会,表现自己。
4.①这里写出了红军将士们穿上来宽和乡亲们编织的草鞋后行军前进的壮观场面,也体现了红军将士们行军的艰辛;②草鞋被赋予了特殊意义,“长龙”既是红军队伍,也是中华符号,表现出人们对斗争胜利的决心和信心;③结尾富有诗意,意味深长,故事戛然而止,使读者对来宽和红军的未来产生好奇。(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作品的文学效果和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的能力。题干中“具有怎样的文学效果”提示我们要从小说文学效果的角度分析,比如可以从小说的人物塑造、内容、主题、读者感受等方面确定答题方向。本题答案并不唯一,可以多角度分析作答。
从内容上看,来宽看到红军将士们从田埂和河堤上迈向浮桥,往远方游走,这不仅展示了行军时壮观的场面,和“天和地黑成一大团的墨”这一环境描写相结合,也表现了红军将士们行军的艰辛。从主题上看,小说以红军将士行军为背景,以“长龙”来代指中国军队,富有意蕴,来宽“追赶长龙”体现出来宽有意加入红军队伍,也表示出包括来宽在内的人们对斗争胜利的决心和信心。从读者的阅读感受上看,结尾两段多处使用修辞手法,使文段结尾富有诗意,来宽“追赶着那条长龙”后面作者使用了省略号作为结束,有种欲说还休的感觉,使读者阅读完后对来宽和红军的未来产生好奇。
5.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宫廷乐工罗程善于弹奏琵琶,从唐武宗时就已经得到宠幸;皇帝一向通晓音律,对罗程更加宠爱。罗程依恃皇帝的恩宠暴虐专横,因为极小的仇恨而杀人,被京兆府逮捕入狱。“自武宗朝”是“得幸”的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上”是“素晓音律”的主语,应在“上”前断句,排除D;“程”是“恃恩暴横”的主语,应在“程”前断句,排除B。故选C。
6.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B.“租税,旧时指农民向国家租借土地耕种时,需要缴纳给国家的地租”错误。租税,旧时指国家强制征收的田赋和各种税款的总称。农民一般向地主租借土地,然后给地主缴纳地租。
7.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B.“最后顺从诸乐工之意用杖刑处死了他”错误,诸乐工为罗程求情,唐宣宗认为祖宗之法更为重要,拒绝了他们,将罗程杖杀。
8.(1)如果郑光的庄吏多年为蠹害,却能得到宽宥免于死刑,这样陛下所制定的法律只是施行于穷困的民户身上,我不敢奉陛下的诏命去办事。
(2)我养你们(这群乐工),只是要你们提供戏笑而已,怎么能任意干预朝政呢!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得分点:“积年”,多年;“宽”,宽宥;“重辟”,极刑、死罪;“是”,这。(2)得分点:“尔曹”,你们;“供”,提供;“正”,只,只是;“辄预”,任意干预。
9.①不畏权贵,秉公执法。②国舅郑光的庄吏犯法,他也敢于逮捕,即使有皇帝求情,也判其杖刑,令其交足租税才放人。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国舅郑光庄吏恣横,积年租税不入,澳执而械之”,意思是国舅郑光庄园掌管田租的人放纵骄横,多年不向官府交纳租税,韦澳将他逮捕并戴上刑具。即使是皇帝说情,韦澳也要坚持依法行事,“臣不敢不奉诏,愿听臣且系之,俟征足乃释之”,意思是:我不敢不听从陛下的诏令,希望陛下让我暂时关押着,等到他租税交足之后再释放他。由此可见其不畏权贵,秉公执法的形象。
参考译文:
唐宣宗大中年间,任命翰林学士、工部侍郎韦澳为京兆尹。韦澳到京兆府上任办公后,豪门贵戚有所收敛。国舅郑光庄园掌管田租的人放纵骄横,多年不向官府交纳租税,韦澳将他逮捕并戴上刑具。唐宣宗在延英殿询问韦澳,韦澳把具体情况向皇帝陈奏,皇帝说:“你怎么处置他呢?”韦澳回答说:“将依照法律处置。”皇帝说:“国舅郑光特别喜爱这个庄吏,怎么办?”韦澳回答说:“陛下从宫禁内庭调任我为京兆尹,希望我清扫京畿地区多年的积弊;如果郑光的庄吏多年为蠹害,却能得到宽宥免于死刑,这样陛下所制定的法律只是施行于穷困的民户身上,我不敢奉陛下的诏命去办事。”皇帝说:“事情的确是这样。但是国舅郑光纠缠我不罢休,你用棍杖狠狠地处罚他,免他一死,可以吗?”韦澳回答说:“我不敢不听从陛下的诏令,希望陛下让我暂时关押着,等到他租税交足之后再释放他。”皇帝说:“很明显这样可行。我为国舅郑光的缘故阻挠你依法行事,很是感到惭愧。”韦澳回到京兆府,随即重重杖责庄吏;督促他交满数百斛租税后,才将他交还郑光。皇帝想去华清宫,谏官们极力上言加以劝阻,皇帝为此打消了去华清宫的念头。皇帝高兴听到规劝进谏的话,凡是谏官们论事、门下省封还皇帝失宜诏令,只要合乎道理,皇帝大都能虚心接受并依从;得到大臣的章表奏疏,一定要焚香洗手后再阅读。教坊里有一个叫祝汉贞的人,滑稽敏捷,皇帝有时指着某一物件,让祝汉贞表演口戏,(祝汉贞)摹拟颂咏好像是早已编好了一样,于是他在优人中最受皇帝喜爱。有一天,(祝汉贞)在皇帝面前拍着手掌说笑话逗乐,所说内容涉及许多外朝政事,皇帝严肃地对他说:“我养你们(这群乐工),只是要你们提供戏笑而已,怎么能任意干预朝政呢!”从此以后就疏远了祝汉贞。正值祝汉贞的儿子因贪赃,被用杖刑处死,祝汉贞也被流放到天德军。宫廷乐工罗程善于弹奏琵琶,从唐武宗时就已经得到宠幸;皇帝一向通晓音律,对罗程更加宠爱。罗程依恃皇帝的恩宠暴虐专横,因为极小的仇恨而杀人,被京兆府逮捕入狱。宫廷诸乐工想为他向皇帝请求免罪,说:“罗程辜负了陛下的恩情,罪该万死,但我们可惜罗程的琵琶演奏是天下奇绝的技艺,不能再在宴游中侍奉了!”皇帝说:“你们可惜的是罗程的技艺,我所珍惜的是高祖、太宗制定的国法。”最后,还是把罗程用杖刑处死了。皇帝临朝听政,接待应对群臣犹如对待宾客,即使是他的左右近侍,也不曾见过他有倦怠的面色。每当宰相奏对政事时,近旁没有一人站立,皇帝威严的神态令人不敢抬头看。宰相奏事完毕后,皇帝忽然和颜悦色地说:“现在可以说说闲话了!”接着就问宰相街道闾巷的细微事,有时谈论宫禁中游宴的事,什么事都可以说。大约过了一刻钟,皇帝又用严肃的面容说:“你们应当好自为之,我常常担心你们会辜负我,使我们以后不能再相见。”于是起身回宫。令狐绹对人说:“我当了十年宰相掌管朝政,最得皇帝的恩遇;但每次在延英殿奏对政事,没有不汗流沾衣的!”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