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3张PPT)
三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花的学校
泰戈尔(1861年—1941年),印度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代表作有《飞鸟集》、《眼中沙》、《园丁集》等,本文选自他的散文集《新月集》。
一起读一读
我能把课文读的正确 流利 有感情
-朗读课文-
一边朗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荒(huānɡ)野 竹笛(dí) 惩罚(fá) 放假(jià) 衣裳(shanɡ)
-认识生词-
多音字:
多音字:
霓裳(chánɡ)
真假(jiǎ)
-朗读课文-
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 )的时候,湿润的东风走过( ),在竹林里吹着( )。
于是( )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 )跑出来,在绿草上( )、( )。
-朗读课文-
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里吹着风笛。
树枝在林中互相触碰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
拟人
-朗读课文-
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清风一吹,他们......
蝴蝶一来,他们......
-朗读课文-
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清风一吹,他们的裙摆便翩翩起舞。
蝴蝶一来,他们的脸上便洋溢着笑容。
第一个诗节是写景,写雷云、阵雨和东风,写雨后鲜花盛开的景象。诗人用了拟人的手法,把东风和花朵人格化了。“润湿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狂欢地跳着舞。”这样的写景把人们引进一个孩子想象的世界。
-课文赏析-
-课文赏析-
从第二个诗节开始,孩子那童话式的想象便自由自在地驰骋了,一个诗节一层想象,三个诗节三层想象,三层想象联系在一起便是一个美妙的花的童话。孩子以抒情主人公“我”的面目出现,向妈妈描述自己的想象,先想象“那群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它们上学的情景竟和自己一模一样;接着想象“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描绘了一幅欢乐自在的景象;最后,“我”想象花孩子们的家就在天上,它们急急忙忙要到天上去找妈妈,就像自己一样。“我”完全是根据自身的经验去想象花儿的,把花儿想象成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孩子,把自己的感情通过对花孩子的描述曲折地表达出来。孩子把自身对禁锢式学校教育的不满,对自由自在的假日生活的向往,对妈妈的深切的爱,都放在花孩子们的身上。花孩子们实则就是“我”的化身。
-课文赏析-
这首诗想象奇妙,从实到虚,层层升华,循序深入,空间广阔,组合完整。孩子的心声以童话的形式流露出来,形式和内容达到高度和谐。诗中的想象之所以别有意趣,是因为它比喻贴切自然,将大自然的景象与孩子们的学校生活和心理活动完全融为一体,充分展示了孩子心目中的世界和想象。
想一想
你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观察,发现过动物或植物的小秘密吗?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用笔记录下来。
下课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