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丹东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辽宁省丹东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01 22:52:49

文档简介

丹东市2022-2023学年度(下)期末质量监测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B C B A C C D D A B C D C A B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14分)(1)影响:教会学校的成立破坏了中国的教育主权,但殖民者未能完全控制中国的教育。(2分)教会学校促进了中国传统教育走向近代教育;加速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开阔了中国人的教育视野;为近代培养了一批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为中国高等教育提供借鉴。(4分。每点2分,任答两点4分)
(2)变化:学习欧美到本土化(中国化)。(2分)
原因:民族意识的逐步觉醒;群众性爱国运动推动;教会学校进行本土化调整;政府推动;大学出现研究和讲授国学热潮;大学教科书的编写讲授本土化;具有古代士人风骨的民国大学学人积极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6分。每点2分。任答三点6分)
18.(12分)(1)成就:农业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农业科技贡献率大幅提升;粮食产量增加,粮食安全得到保障;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业功能得到拓展;农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6分。每点2分,任答三点6分)
(2)历史经验: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作用;坚持农业基础地位;农业政策符合国情;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注重农业基础设施的完善;加大科技投入。(6分。每点2分,任答三点6分)
19.(14分)(1)措施:大规模迁移人口;制定灵活多样的优惠政策;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发展国民教育;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结构升级。(6分。每点2分,任答三点6分)
(2)影响:推动美国民主思想发展;促进个人主义形成发展;孕育美国人的实用主义哲学;为美国的文学艺术提供了丰富资源;推动美国文化多样性。(6分。每点2分,任答三点6分)阻碍印第安文化正常发展,存在不同民族间的文化认同问题。(2分)
20.(12分)示例:中国古代漕运路线的转向反映了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的空间变动。(2分)
阐述:中国古代漕运连接着政治中心和经济重心,其线路方向一直处于变化之中。秦汉时期,政治中心和经济重心均在黄河流域,主要通过自然水道黄河和渭河沟通形成东西走向的漕运路线;隋唐时期政治中心在长安和洛阳,而此时南方经济已经有了很大发展,随着大运河的开通,漕运路线逐渐转为东南到西北方向;北宋都城开封处于水陆交通中心,南宋都城杭州处于大运河的要冲,通过汴渠和江南运河连接,漕运的主要路线转为南北方向;元明清时期政治中心在北方,而经济重心在南方,尤其明清时期漕粮多依靠南方地区,京杭大运河成为漕运的主要运道,因此漕运的主要方向是南北方向。(8分。每个时期3分,任答三个时期8分)
因此,中国古代漕运路线的转向,反映了政治中心和经济重心在空间上的地域关系变动,总体趋势是政治中心和经济重心南北分立,南粮大量北运。(2分)
其他观点:如政治中心和经济重心的变迁影响中国古代漕运的路线;中国古代漕运中心随着政治中心的转移而转移;中国古代漕运路线受到经济重心迁移的影响;中国古代漕运的发展推动水运交通的发展等。
评分标准:
论题 2分 论题准确、明确。
1-0分 论题不明确或错误。
论证 一等 (8-6分) 紧扣论题,合理引用史实,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 (5-3分) 围绕论题,能够运用史实,论证较充分,逻辑关系基本成立,表述清楚。
三等 (2-0分) 偏离论题,史实不准确或不能运用史实,论证不充分,逻辑关系不清,表述不清楚。
结论 2分 结论围绕论题有规律性或价值升华。
1-0分 结论重复论题或没有结论。按秘密级事项管理
丹东市2022~2023学年度 (下)期末质量监测
高二历史
时间 75 分钟 满分: 100分
注意事项
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 、选择题 :本题共 16 小题 每小题 3 分 ,共48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
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的非农业的工艺的发展。材料表明
(
2.

1

1

1页
(共
8
页)
)
(
4
.
)
(
3
.

2
是近代上海与朝鲜贸易的发展趋势图
(1883-1
904
年)
。据此可知
当时

2
)
A ①②
截至 2023 年,
(
C
.②③
) (
D
.②④
)B ①.③
(
公元前
)
建立商栈的条件与选址进行说明和规定。这体现了英国
高二历史 第 2页 (共 8 页)
7 . 在此前的人类社会中 大众收入微薄 ,服装并不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18 世纪的英
国是第一个打破这一传统模式的国家。据此推知
8 .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 2023 年第 76 届世界卫生大会上指出 自世界卫生组织成立以
突等全球挑战正威胁着公共卫生领域的进展。材料表明
(

中国艺
)
征是注重直觉体悟,重视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发展。这体现出中国文化的
A 延续性 B.本土性 C.多元性 D.整体性
表 1
曹植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杜甫 丈夫誓许国,愤惋复何有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文天祥 臣心一片磁针石 ,不指南方不肯休
林则徐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A 爱国主义 B. 忧患意识 C.感伤情绪 D. 统一愿望
乐天思想 以及敢于反抗帝国主义的素质 , 沉淀于关东人的性格中 , 使 虎 " " 实 " " 好
A 促进了北方民族融合 B丰富了东北文化内涵
C. 改变了东北人口结构 D. 稳定了东北社会秩序
高二历史 第 3页 (共 8 页)
。而两
彩,充满了不安全感。这说明
(
14
.17
)
15 .1109 年到 1110 年 ,三座阿拉伯名城被攻陷 ,法兰克人对城内的伊斯兰教首领 、宗教法
2
其作用是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高二历史 第 4页 (共 8 页)
二、非选择题 本题共 4 小题,均为必做题,共 52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 分)
, 西
当时新式学堂教师的重要来源
后 ,1922 年发生了全国范围内的非基督教化的社会运动 收回教育权运动 教会学校
为此提出了 中国化 调整方针。各大学 20 世纪 20 年代和 30 年代出现了研究和讲授
国学的热潮 1932 年甘肃教育厅等提出 《融合并发扬中华民族文化案》,此后,讲授和
研究传统文化掀起高潮 1935 年商务印书馆编辑出版一套 大学丛书 , 奠定了民国时
( 1 )
摘编 自陈康《
。 分)
其原因 。(8 分)
高二历史 第 5页 (共 8 页)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 分)
材料
食产量为 11318 .4 万吨,到 202 年 粮食产量已经达到 68284 .75 万吨。新中国成立以
的需求,使农业从单一的生产农产品向休闲旅游等领域拓展 据统计 2019 年全年 ,我
国乡村休闲旅游接待游客约 33 亿人次 营业收入高达8500 亿元,产业发展呈 井喷式
增长趋势
(1)根据材料 ,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成就 。(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总结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历史经验 。(6 分)
高二历史 第 6页 (共 8 页)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 分)
材料
例如 《鼓励西部植树法》 《宅地法》等。 为彻底打通东西部之间人员往来与资源运输的
阻塞障碍,联邦政府不仅大规模修建铁路,而且还开通了许多运河。 根据 1785 年出台
的法令 西部地区建立的每个新州 ,都可以因兴办一所公共院校而获得一片土地 于是
政策保证
血腥斗争等,也激发了美国作家的创作灵感, 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1)根据材料,概括美国政府推进西进运动的措施 。(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进运动对美国文化的影响
。(8 分)
高二历史 第 7页 (共 8 页)
到京师或是其他指定地点的过程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12分)
材料
表 2 中国古代漕运基本概况
朝代 发展阶段 漕运中心 主要运道
秦汉 关东之漕 长安、 洛阳 渭河、漕渠、黄河
魏晋隋唐 从关东之漕到江淮之漕 长安、 洛阳 漕渠、黄河、汴渠、江南运河
两宋 江淮之漕 开封、杭州 汴渠、江南运河
元明清 江南之漕 北京 京杭运河
摘自王明德 《论中国古代漕运体系发展的几个阶段》
高二历史 第 8页 (共 8 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