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要下雨了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3要下雨了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01 23:16: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四)要下雨了
教学目标:
综合素养目标: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培养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对天气变化的敏感度,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语言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以下语言知识和技能:
1. 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词组:下雨、很大、找、伞、一把、可是、没打开、打雷、闪电。
2. 听、说、读、写句型:“要下雨了。”、“快找一把伞。”、“可是,它没有打开。”、“打雷了。”、“我怕闪电。”。
3. 学习正确书写生词和句子。
教学重点:
1.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表达出自己的观点。
2. 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熟练掌握生词和词组。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自由对话。
教学难点:
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讨论,提高对天气变化的敏感度。
2. 学生能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简单的创作性表达。
3. 学生能够准确书写生词和句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老师打开窗户,模拟下雨的声音,引起学生的注意。
2. 老师出示一张下雨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引导学生谈论雨天的特点和自己在雨天会做些什么。
二、新授(10分钟)
1. 出示课文的标题“要下雨了”,师生一起朗读课文标题,引导学生猜测课文内容。
2. 老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3. 分角色朗读课文,学生分成小组,分配不同的角色进行朗读。
4. 针对生词和词组,老师进行词义解释和示范朗读。
三、情境互动(10分钟)
要下雨了课堂师生互动过程记录
课堂开始时,老师介绍了本节课的主题《要下雨了》,并引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讨论。
老师: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是《要下雨了》,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
学生1:老师,我知道!这首诗是南京军区政治部文工团的文工们写的。
老师:非常好!确实是南京军区政治部文工团的文工们写的。你们对这首诗有什么印象?
学生2:老师,我觉得这首诗描写了雨前的那种气氛,很有感觉。
学生3:我觉得这首诗给人一种很热闹的感觉,就像大家都在期待着雨来临。
老师:你们的回答都很棒!确实,这首诗描绘了雨前的准备和期待的场景。接下来,我们来一起朗读这首诗,体验一下雨前的氛围。
全班学生一起朗读了《要下雨了》这首诗,通过朗读,学生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诗中的情感和意境。
老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首诗中的意象给你们什么样的感受?
学生4:我觉得诗中的“麦苗”、“竹林”和“村舍”给我一种宁静的感觉。
学生5:我觉得诗中的“犬吠”,“鸟飞”,“陌上”给我一种热闹的感觉。
老师:很好!诗中的意象所表达的感受因人而异。这也是诗歌的魅力之一。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这首诗的词语和句型。
老师引导学生们逐句解读诗句中的词语和句型,辅助学生们掌握诗歌中的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
学生6:老师,诗中的“垂柳”是什么意思?
老师:非常好的问题!“垂柳”是指柳树的枝条向下垂,形成一种优美的景观。在诗中,“垂柳”用来形容雨前的气氛,带给人一种凉爽和宁静的感觉。
学生7:老师,诗中的“犬吠声”是什么意思?
老师:很好的问题!“犬吠声”是指狗叫的声音。在诗中,作者用“犬吠声”来形容村庄里的热闹和喧嚣,给人一种热闹的感觉。
学生们积极提问,老师耐心解答,让学生们对诗歌的理解更加明确。
老师:同学们,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你们觉得诗歌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学生8:我觉得诗中表达了人们期盼雨来临的心情。
学生9:我觉得诗中表达了大自然和人类和谐相处的美好景象。
老师:非常棒的回答!这首诗歌确实表达了人们对雨的期盼和大自然和人类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
老师总结了本节课的内容,并鼓励学生们在课后多读诗歌,感受诗歌的美好和力量。
(通过本节课的师生互动,学生们对《要下雨了》这首诗的理解更加深入,同时培养了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和能力。通过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和提问,课堂氛围活跃,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
四、总结(5分钟)
1. 老师总结课文的内容,引导学生回忆课文中的关键句子和词汇,并进行适当的拓展。
2. 老师与学生一起朗读课文,评价学生的朗读情况。
3. 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口头表达自己的学习收获。
五、知识拓展(5分钟)
1. 老师出示其他与天气有关的图片,让学生进行观察和讨论,增加学生对不同天气的认识。
2. 老师播放一段与下雨有关的动画或短片,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和感受下雨的情景。
3. 老师让学生练习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其他不同的天气情况,如晴天、阴天等。
六、教学反思(5分钟)
1. 老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肯定和鼓励。
2. 老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准备。
3.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和想法,提出问题和建议。
教案结束。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