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历史八上 单元评价检测(第三学习主题)(试题+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川教版历史八上 单元评价检测(第三学习主题)(试题+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11-17 15:39: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单元评价检测(三)
第三学习主题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近代中国的一位外交官愤慨地说:“偌大一省权利见夺于他国,这就是我们加入协约国参战的报酬吗?”他如此愤慨的原因是 (  )
A.鸦片战争失败,中国被迫割香港岛给英国
B.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等地
C.巴黎和会上列强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
D.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地区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题干中的“偌大一省”“加入协约国”可判断是巴黎和会上帝国主义国家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
2.下图是某校同学排练的历史课本剧的演出顺序。据此,推断该剧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
A.五四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是五四运动的导火线,运动前期以学生为主力,后期以工人为主力。故选A。
3.工人阶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革命活动和革命斗争的主力,是最适合领导和推进革命运动的阶级。我国工人阶级第一次展示伟大力量是在 (  )
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的能力。在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并且表现出伟大的力量。
4.青年,特别是青年学生,总是用他们满腔热血与辛勤汗水书写着永不褪色的青春传奇。1919年就是这样一群青年揭开了一个时代的序幕。“一个时代”是指
 (  )
A.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B.民主科学时代
C.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D.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辨析能力。与1919年青年学生有关的是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5.(2013·宜宾中考)中国近代史上救亡图存的探索都以思想传播为先导,下列搭配正确的是 (  )
①维新思想—百日维新
②三民主义—五四运动
③“民主”“科学”—新文化运动
④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建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辨识能力。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不是五四运动的,所以②排除,故本题选D。
6.(2014·重庆中考B卷)某校举办“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图片展。下列图片反映的事件中,具有“开天辟地”意义的是 (  )
【解析】选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故选A。
7.在反映西安事变的影视作品中,周恩来与蒋介石互称“蒋校长”和“周主任”,源于他们都曾共事于 (  )
A.京师同文馆 B.黄埔军校
C.京师大学堂 D.北京大学
【解析】选B。黄埔军校建立后,蒋介石任校长,后来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因此,出现了影视作品中的称谓。
8.右图是1986年7月9日,台湾地区发行的一枚周年纪念封的局部邮票内容。该纪念封是为了纪念60年前(民国15年)发生的一件大事。这一历史事件是 (  )
A.中国同盟会成立 B.北伐战争开始
C.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D.武昌起义爆发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历史年代换算能力和识记能力。民国15年是1926年,备选项中的事件分别发生在:
A
B
C
D
1905年
1926年
1927年
1911年
9.(2014·周口模拟)学校准备举办“1919-1949年国共关系图片展”。下面这张图片应归属的栏目是 (  )
A.国民革命,打倒军阀 B.十年对峙,战火连绵
C.八年抗战,同仇敌忾 D.解放战争,革命胜利
【解析】选A。根据图片的有效信息“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可知与国民革命有关。1924-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领导了国民革命,目的是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故选A。
10.(2013·南昌中考)在一次专题学习中,李军同学将该历史事件的意义和地位概述为:“它用血与火的语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人不畏强暴、坚持革命的决心;它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树立起一面革命武装斗争的旗帜;它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如果需要你再补充内容,你认为下列最合适的是 (  )
A.它是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B.它是党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C.它是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D.它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解答本题应明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由此可确定与南昌起义有关。链接所学知识可知,A是南昌起义的意义,B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有关,C与遵义会议有关,D与长征有关。
11.下列图片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如果要找到这条探索道路的起点,你会选择的图片是 (  )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中国共产党开始对革命道路的探索就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与此相符的是井冈山会师。
12.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开始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在前行的路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请按时间发展顺序排列下列重大事件 (  )
①秋收起义 ②井冈山会师
③南昌起义 ④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
A.①②④③ B.①③④②
C.③①④② D.①②③④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归纳能力。解答本题首先应明确每一事件发生的时间:秋收起义发生在1927年9月,井冈山会师发生在1928年4月,南昌起义发生在1927年8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于1928年初,按时间先后排列C项正确。
13.这是一组大型声乐套曲:“健儿巧渡金沙江。……铁索桥上显威风……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此曲所咏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  )
A.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B.西部急需开辟革命根据地
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
D.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华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题干反映的信息是红军长征,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情况下,被迫长征。故选A。
14.“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是毛泽东在1936年写的《沁园春·雪》中的著名词句。此时,中国工农红军 (  )
A.实现了井冈山会师
B.到达了吴起镇
C.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D.渡过了金沙江
【解析】选C。题干中的有效信息是“1936年”,以此辨析各选项,A项发生在1928年;B项发生在1935年;C项发生在1936年;D项发生在1935年。故C项正确。
15.某旅行社计划推出一条红色旅游路线,以便使游客重温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光辉历程。你认为以下景点哪一个不应在设计路线之中 (  )
A.井冈山纪念馆 B.秋收起义纪念碑
C.南昌起义纪念塔 D.会宁会师纪念塔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后,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1936年的会宁会师标志着长征结束。故答案选D。
16.(2013·河南中考)“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叙述的长征历程中没有涉及的事件是
 (  )
A.强渡大渡河
B.红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
C.飞夺泸定桥
D.巧渡金沙江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辨析能力。1936年10月,红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同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而题中的诗歌写于1935年10月,故选B。
17.有首诗写道:“生死攸关转折点,左倾错误受批判。重新确立领导人,党和红军脱危险。”此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
A.五四运动 B.中共诞生
C.遵义会议 D.挺进中原
【解析】选C。1935年1月,党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8.暑假期间,郑州某中学将组织“红色记忆”考察团,分赴四个地方考察,其中前往西北方向考察的主题应为 (  )
A.开天辟地,党的诞生
B.生死攸关,历史转折
C.三军会师,长征胜利
D.开国大典,欢庆胜利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开天辟地”是在上海,“生死攸关”是在遵义,“三军会师”是在会宁,“开国大典”是在北京,位于西北方向的是会宁,故选C。
19.八年级(1)班为某期黑板报出刊,收集整理了如下资料:“五四运动”“黄埔军校创建”“八一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本期板报的主题是 (  )
A.国民革命的洪流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解析】选D。学习历史,要注意历史阶段及某阶段中的重要史实。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国民革命运动、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的表现。D项符合题意。
20.中国人民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过程中,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下列财富产生的先后顺序是 (  )
①长征精神    ②井冈山精神    ③五四精神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②③①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五四精神与1919年五四运动相关。井冈山精神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相关。长征精神与1934-1936年的长征相关,故选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题10分,第22题12分,第23题14分,第24题14分,共50分)
21.喜欢历史的小华在网上找到了下面两个历史示意图
依据示意图提供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图示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辛亥革命。 (  )
(2)在图示一所反映的革命斗争中,清王朝的统治被推翻。 (  )
(3)图示二所反映的斗争最后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取得了革命的彻底胜利。
 (  )
(4)两个图示所反映的斗争中的领导人都是孙中山。 (  )
(5)两个图示反映的事件都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  )
答案:(1)√ (2)√ (3)× (4)× (5)√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鲁迅笔下最早出现孙中山的名字,是在1925年4月8日致许广平的私信中。因正逢孙中山逝世,所以,自然而然地谈到了孙中山。鲁迅写道:“总要改革才好。但改进最快的还是火与剑,孙中山奔波一世,而中国还是如此者,最大的原因还在于他没有党军,因此不能不迁就有武力的别人。近几年似乎他们也觉悟了,开起军官学校来,惜已太晚。”
——刘明刚《鲁迅论孙中山与辛亥革命:
改进最快的还是火与剑》
材料二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工农学兵,工农学兵,大联合,大联合。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帝国主义,齐奋斗,齐奋斗。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
——《国民革命歌》
材料三 回首辛亥革命和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辛亥革命失败的一个直接原因,是在军事上没有建立一支完全由革命党自己掌握的有强大战斗力的革命军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则是有一支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人民军队。
——刘新如《辛亥革命100周年与中国
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历史昭示》
(1)材料一中所说孙中山“开起军官学校来”,是指哪一所学校?(2分)这所学校在当时起了怎样的作用?(2分)
(2)材料二中的这首歌有助于我们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2分)
(3)材料三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取得胜利的关键是什么?(2分)中国共产党是怎样实现这一点的?(2分)
(4)从材料二中的“打倒列强”“除军阀”到材料三中的中国共产党“有一支……人民军队”,表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政策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2分)
【解析】第(1)题考查黄埔军校的相关知识。第(2)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打倒列强、除军阀是北伐战争的目的,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国民革命运动。第(3)题,结合教材:1927年的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第(4)题,北伐战争是国共两党合作共同领导的革命运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这表明,中国共产党由国共两党共同领导革命的政策转为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的政策。
答案:(1)黄埔军校(陆军军官学校)。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
(2)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共两党共同领导国民革命运动的历史。
(3)有一支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1927年,发动南昌起义,创建了人民军队。
(4)由国共两党共同领导革命的政策转为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的政策。
23.看图回答问题。
图一:长征路线示意图
图二:邮票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四张邮票反映了长征中的重要事件:
图三:红军长征的图片
(1)请你把图二邮票上反映的事件放到图一的相应序号处。(4分)
(2)根据材料三的图片提供的信息,指出红军在长征中克服了哪些方面的艰难险阻。(4分)
(3)“重走长征路”的过程中,估计你会遇到哪些困难?试举一例。(3分)
(4)我们经常说:要发扬长征精神,你心中的“长征精神”是什么?(3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第(1)题图二中的邮票反映的事件分别是飞夺泸定桥、遵义会议、过草地、红军会师,结合教材上相关知识便可得出答案。第(2)题从遵义会议旧址,联系会议内容可知是党内存在着“左”倾错误,飞夺泸定桥反映的是敌人的围追堵截,翻越雪山体现的是自然环境的险恶,野菜和蓑衣看出是物资的匮乏。第(3)题属于开放性问题,言之有理即可。第(4)题长征精神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方面回答。
答案:(1)①B ②A ③C ④D
(2)党内“左”倾错误的统治;敌人的围追堵截;严酷的自然险阻;物资的严重匮乏。
(3)从思想、精神、气候条件、生活用品的准备等方面回答即可。
(4)革命英雄主义、乐观主义、集体主义精神。
24.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革命在艰难曲折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起义开始时,他们攻占了一些县城,但由于城市里敌人的力量比较强大,工农革命军损失严重。毛泽东分析了敌强我弱的形势,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
——《中国历史》
材料二 长征唤醒了中国的千百万民众,给予了他们世代从未有过的向往和希望……从共产党人的宣传中……他们第一次知道了共产党人所领导的革命和工农红军所进行的征战可以改变世间的一切不公。他们随手抓起身边的锄头、铁锤甚至仅仅只是一根木棍,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跟随着那面红旗一路远去,他们坚信这条道路的尽头就是劳苦大众千百年来所梦想的中国——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走向一个崭新的中国的启程。
——《人民日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起义”指的是什么起义?(2分)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具体向哪里进军?(2分)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向农村进军的重要意义。(2分)
(3)材料二中,红军长征的直接原因是什么?(2分)红军长征胜利的标志是什么?(2分)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红军长征胜利的重要意义。(2分)
(5)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的领导下,中国革命出现了新的局面,对此你有何认识?(2分)
【解析】本题考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及红军长征的相关知识。第(1)~(4)题,结合教材知识回答即可。第(5)题,围绕着中国共产党所代表的利益及善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坚定的革命精神等内容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起义:秋收起义。进军:井冈山。
(2)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向农村进军,开辟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
(3)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标志:三军会宁、静宁将台堡会师。
(4)锻炼和考验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留下了光荣的革命传统,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5)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华民族的利益,她敢于正视现实,能够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并具有坚定无畏的革命精神等。(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