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评价检测(四)
第四、五学习主题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1931年某日“夜十时许,日军自爆南 ( http: / / www.21cnjy.com )满铁路柳条湖路段,反诬中国军队所为,遂攻占北大营。我东北军将士在不抵抗命令下忍痛撤退,国难降临,人民奋起抗争”。这段文字记录了 ( )
A.七七事变 B.八一三事变
C.九一八事变 D.西安事变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概括能力。由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931年”“柳条湖”“北大营”等,可知题干概括的是九一八事变。
2.观察下面的史料,反映的信息是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中国军队取得抗战以来第一次重大胜利
B.中国人民开始了局部抗战
C.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D.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的战役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和分析能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从题干提供的材料中可以看出地点“卢沟桥”,从图片中也可以看出日军进攻的是卢沟桥,所以反映的是卢沟桥事变。卢沟桥事变是全国性抗日战争的开始,所以C正确。
3.以下是张学良将军的一副挽联:零一年生零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年逝,百岁人生誉青史;为国兵调为国兵谏,数载风云扭乾坤。主要称赞了他领导的哪一重大事件 ( )
A.北伐战争 B.西安事变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识记辨析能力。结合所学可知,北伐战争的总司令是蒋介石,西安事变是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的,台儿庄战役是李宗仁领导的,百团大战是彭德怀指挥的,A、C、D都不符合题意,故选B。
4.1937年7月8日,中国共产党通电 ( http: / / www.21cnjy.com )全国,号召:“全中国人民、政府和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驱逐日寇出中国!”这里“日寇的新进攻”是指 ( )
A.九一八事变 B.八一三事变
C.七七事变 D.一·二八事变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析能力。通过通电时间“1937年7月8日”、事件“日寇的新进攻”,结合所学可知,日军在1937年7月7日进攻卢沟桥,发动了七七事变。
5.国共两党是中国两大政党,近代以来,推动国共两党多次合作的因素包括
( )
①北洋军阀 ②日本侵华
③人民的推动 ④共产党的努力推动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共历史上的两次合作是针对北洋军阀和抗击日本侵略,故前两项是推动国共合作的外部因素,后两项是推动合作的内部因素。
6.影视镜头之一:一日本老兵看到一个日本少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战士,不敢杀害中国老百姓,还吓得瘫在地上不敢起来,老兵见状,大声斥责道:“想当年我们军团玩杀人大赛,活埋中国人、砍杀中国士兵达30多万,连眼都不眨一下,现在让你杀一个支那人,你慌什么,看你那熊样。”请问这位日本老兵提到的是哪一年的事件 ( )
A.1931年 B.1935年
C.1936年 D.1937年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通过对题干的阅读,可抓住关键信息“中国人”“30多万”等,可知是南京大屠杀。故选D。
7.右图为电影《血战台儿庄》的宣传海报。你认为剧中的主人公应是 ( )
A.张学良 B.杨虎城
C.李宗仁 D.彭德怀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台儿庄战役是李宗仁指挥的,因此《血战台儿庄》的主人公应是李宗仁。
8.(2013·聊城学业考)下图是某同学整理的“百团大战”资料卡片。其中表述错误的是百团大战的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时间
B.背景
C.指挥
D.意义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基本分析能力。百团大战的目的是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从而判断“对日寇的最后一战”与事实不符。
9.王华同学喜欢利用成语来评价历史事件的意义,认为这种形式既形象生动,又符合史实。他的下列评价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 )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中共一大——开天辟地,焕然一新
C.抗日战争——众志成城,旗开得胜
D.中共七大——生死攸关,伟大转折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理解能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我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中共一大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它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抗日战争是一场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下的全民族的抗战,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故A、B、C三项都正确。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中国光明的前途准备了条件,故选D项。
10.采用年代尺是我们归纳整理历史知识的重要方法之一。下面是小明在探究某两国关系发展简史时制作的年代尺。他探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日美关系 B.中美关系
C.中日关系 D.英美关系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基础知识记忆和对历史知识的概括能力。1894年发生了甲午中日战争。1931年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变,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1937年的七七事变是中国全国性抗日战争的开始。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的抗日战争取得了完全胜利。因此,可以推断出此年代尺所展现的是中日关系。
11.促使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因素有 ( )
①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
②苏联对日宣战
③中国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
④蒋介石命令他的军队“积极推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基础知识记忆 ( http: / / www.21cnjy.com )能力。促使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因素包括:美国向日本的广岛、长崎投放了原子弹;苏联对日宣战,并出兵中国东北;中国军民展开对日大反攻。④蒋介石的行为是为了抢夺胜利果实。故选A。
12.甲午战争,中国被东方的小国日本打 ( http: / / www.21cnjy.com )败,举国震惊。时隔50年后,日本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以中国的完全胜利而告终,决定中国在抗日战争中取得胜利的最主要因素是 ( )
A.实行了全民族的抗战
B.得到了国际援助
C.对战争做了充分准备
D.武器先进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对抗日战 ( http: / / www.21cnjy.com )争胜利的根本原因的掌握能力。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各族人民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团结一致、浴血奋战、艰苦奋斗的结果。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是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是取得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力量。
13.1945年8月,毛泽东率中共代表团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达重庆,山城为之沸腾。重庆各界纷纷在《新华日报》上表达他们喜悦的心情和对谈判的希望。这反映出当时人们的普遍愿望是 ( )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打倒列强,除军阀”
C.“还我河山,守土抗战”
D.“要和平,争民主”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归纳 ( http: / / www.21cnjy.com )能力。从题干中可以看出是“重庆谈判”。结合选项与题干,D符合题意,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华民族面临两种道路的选择,全国人民渴望和平,要民主,反对内战。故选D。
14.下列人物中既参加了西安事变的谈判,又参加了重庆谈判的中共领导人是
(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叶挺 D.彭德怀
【解析】选B。1936年周恩来到西安调停,西安事变和平解决;1945年,为争取国内和平,周恩来陪毛泽东到重庆谈判。
15.下面是一部电视剧中的台词,其中邓小平所说的“大转折”具体是指
( )
某电视剧台词
刘伯承:“渡过黄河,目标大别山!”
邓小平:“这是大转折啊!革命要胜利了!”
A.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B.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始局部反攻
C.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
D.解放战争的战略大决战开始了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基础识记和分析能力。通过台词可判断相关事件为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拉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16.下列历史影片中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的是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力。三大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故A符合题意。
17.1948年冬,陈毅赋诗《 ( http: / / www.21cnjy.com )淮海前线见闻》:“几十万民工走不通。骏马高车送粮食,随军旋转逐西东。前线争立功。……”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 )
A.人民解放军以徐州为中心同国民党主力决战
B.人民群众为淮海战役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C.华东与东北解放军合力进行了淮海战役
D.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解放黄河以南各省的基础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问题能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题干中陈毅的诗主要反映了淮海战役中,几十万人民群众踊跃支援前线,帮助解放军运送物资的情景,人民群众为淮海战役的胜利提供了坚实的后勤保障。
18.1948年底,著名的建筑学大师梁思成 ( http: / / www.21cnjy.com )先生曾写信给中共中央,提出要尽可能地保护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故宫、颐和园等。据此判断,这与当时正在进行的哪一战役有直接的关系 ( )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知 ( http: / / www.21cnjy.com )识迁移能力。题干中的“故宫”“颐和园”等历史古迹位于今北京,即原北平。再结合时间“1948年底”可以联想到平津战役中,为了保护北平的文物古迹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党中央采取和平手段解放了北平。
19.报纸既是时代的晴雨表,也是历史的风向标。下图报道的头条新闻对当时民主革命的深远影响是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揭开了战略反攻的伟大序幕
B.宣告国民党反动统治被推翻
C.表明国民党军队被彻底消灭
D.标志着全国获得完全的解放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通过报纸标题可以看出南京解放,南京的解放标志着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结束。
20.近代以来,台湾与大陆的关系经历了分离——统一——分离的过程,这一过程与下列哪些事件直接相关 ( )
①《马关条约》签订 ②中华民国建立
③抗日战争胜利 ④渡江战役胜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归纳能力。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规定:台湾全岛及附属各岛屿割让给日本。造成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分离。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回归祖国怀抱。1949年,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国民党政权垮台,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题14分,第22题13分,第23题12分,第24题11分,共5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
——蒋介石致张学良密电
材料二 东北沦亡,时逾五载……前方守土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将士奋勇杀敌,后方之外交当局仍力谋妥协……学良等多年袍泽,不忍坐视,因对介公为最后之诤谏,保其安全,促其反省……张学良、杨虎城叩文(十二日)
(1)材料一中的“沈阳日军行动”指的是什么 (2分)蒋介石对日态度如何 (2分)
(2)从材料二中看出材料一中蒋介石的做法带来什么后果 (2分)张学良、杨虎城发表该文在何时何地 (2分)
(3)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张学良、杨虎城对“介公为最后之诤谏”的目的是什么 (2分)
(4)张学良、杨虎城为达到目的而发动的事变是如何解决的 (2分)有何意义 (2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基础知识记忆和知识迁 ( http: / / www.21cnjy.com )移能力。第(1)题,根据“沈阳”“张学良”和电文中蒋介石避免事态扩大的指示等,可知是九一八事变。根据电文内容可概括出蒋介石的态度是不抵抗。第(2)题,材料中明确指出蒋介石不抵抗方针的后果是“东北沦亡”。根据材料中的“时逾五载”可知是1936年,再结合“对介公为最后之诤谏”,可推断出是西安事变时张学良、杨虎城发表的该文。第(3)、(4)题结合教材中所学的有关西安事变的基础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1)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蒋介石下令不抵抗。
(2)日军侵占了东北三省。1936年12月在西安发表。
(3)为了逼蒋抗日。
(4)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 ( http: / / www.21cnjy.com )决。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意义: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促进了国共合作抗日局面的出现。
22.(2013·日照学业考)历史上,日本屡屡侵犯中国,中国人民浴血奋战,保家卫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海防松弛,东南沿海的奸商勾结倭寇上岸,共同抢劫分赃。他们到处烧杀掳掠,使百姓的生命财产惨遭损害。
材料二
( http: / / www.21cnjy.com )
材料三 ……日本帝国主义给予我中华民 ( http: / / www.21cnjy.com )族的损失和耻辱,实在是书不胜书。现在这个万恶的敌人,已被中苏美英的联合力量所打倒了。中华民族已从日本帝国主义的压迫下解放出来了。日本帝国主义对我中华民族独立生存的严重威胁已被消除。半个世纪以来,我中华民族所受的奇耻大辱,血海深仇,现在报仇雪耻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
——1945年9月5日《解放日报》
社论:《庆祝抗战最后胜利》
(1)材料一描述的现象发生在什么时期 当时政府采取了什么应对措施,结果如何 (3分)
(2)材料二中,其英雄壮举的指挥将领分别是谁 是为了抗击日本哪两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 日本在上述侵华战争的发动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5分)
(3)材料三中,为什么视日本为“万恶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敌人” (以其侵华暴行为例说明。2分)社论认为抗战取得最后胜利的原因和意义是什么 (不得摘抄原文,2分)
(4)日本至今仍未反省战争罪行,从中日关系的角度,你怎么看 (1分)
【解析】本题以中日关系为主题,主要考查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的识记能力和综合理解分析、运用能力。解答第(1)题的关键信息是“倭寇”。分析可以确定考查点是“明朝的戚继光抗倭”,抗倭斗争取得胜利。解答第(2)题的关键信息是“致远舰”“卢沟桥”。致远舰是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船舰,管带是邓世昌;1937年7月7日晚,日军悍然向卢沟桥中国守军发起进攻,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开始。第(3)题考查日本的侵华罪行和抗战取得最后胜利的原因和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即可解答。第(4)题是开放性题目,答案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明朝中期;明政府派戚继光抗倭,平定了东南沿海的倭患。
(2)邓世昌、佟麟阁;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战争;蓄谋已久、恶意挑衅、突然进攻。(一点即可)
(3)原因:日本在侵华战争中,制造一系列惨案,犯下严重暴行;如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旅顺大屠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南京大屠杀等。(一例即可)
胜利原因:中苏美英反法西斯力量联合打败了日本法西斯。
意义: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百多年来反抗外国侵略取得的第一次伟大胜利,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捍卫了中华民族的文明成果,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团结。中华民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也空前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4)日本只有正视历史,中日关系才能面向未来。(言之有理即可)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战(指抗日战争)方告结束,内争不容再有。……甚有赖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计……”
——1945年8月20日蒋介石
材料二 “本人此次来渝,系应国民政府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席蒋介石先生之邀请,商讨团结建国大计。……目前最迫切者,为保证国内和平,实施民主政治,巩固国内团结。国内政治上军事上所存在的各项迫切问题,应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加以合理解决,以期实现全国之统一,建设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
——1945年8月毛泽东抵达重庆时
在飞机场的谈话摘录
材料三 “这一次,我们去的好,击破了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他们连发三封电报邀请我们去,我们去了,可他们毫无准备,一切提案都要由我们提出。谈判结果,国民党承认了和平团结的方针。这样很好。国民党再发动内战,他们就在全国和全世界面前输了理,我们就更有理由采取自卫战争,粉碎他们的进攻。”
——毛泽东1945年的一次谈话
(1)从材料一看,蒋介石邀请毛泽东的目的是什么 (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真实目的。(2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前往重庆的目的是什么。(2分)
(3)根据所学知识,说说这次谈判取得了什么成果。(2分)
(4)毛泽东为什么说“我们去的好” (4分)
【解析】第(1)题考查对材料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理解分析能力和基础知识记忆。从材料一中的“内争不容再有”“共定大计”表明蒋介石表面上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内战,邀请毛泽东共商国家大计。根据所学知识,蒋介石的真实目的是为了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第(2)题,考查知识迁移能力,可知毛泽东前往重庆的目的是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第(3)题,本题考查学生基础知识记忆能力。重庆谈判的成果是签署了《双十协定》。第(4)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和概括能力。从材料中的“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国民党再发动内战,他们就在全国和全世界面前输了理,我们就更有理由采取自卫战争,粉碎他们的进攻”可以概括出毛泽东说“我们去的好“是指赴重庆谈判的意义,即戳穿了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向人民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诚意,争取了政治上的主动。
答案:(1)表面上是共商国家大计。实际上是为了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
(2)为了争取国内和平,揭露蒋介石的内战阴谋。
(3)双方签署了《双十协定》。
(4)揭露了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向人民显示了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诚意,争取了政治上的主动。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
材料二 文献纪录片《走近毛 ( http: / / www.21cnjy.com )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
材料三
( http: / / www.21cnjy.com )
(1)材料一中的②处反映的是人民解放军的哪一重大军事行动 (1分)该军事行动有怎样的影响 (1分)
(2)材料二中毛泽东认为“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三个战役分别指的是什么 (3分)毛泽东所说的“值得”指的又是什么 (2分)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战役 (2分)此战役促使了“一个城市的解放,一个政权的垮台”,请你说出这个城市的名字以及这个政权的名称。(2分)
【解析】本题考查解放战争的相关史实,材料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反映的是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这一事件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材料二反映的三大战役是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三大战役的胜利,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材料三由“百万雄师过大江”不难判断是渡江战役,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标志着国民党政权的垮台。
答案:(1)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2)三个战役是指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值得”是指三大战役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赖以发动内战的主要军事力量。
(3)渡江战役。南京,南京国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