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第二单元 近代化早期的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6课 戊戌变法
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导学提纲
1.公车上书在怎样的背景下进行的?其主张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2.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有为和梁启超有哪些活动宣传变法?
3.戊戌变法时当政的皇帝是谁?变法内容涉及到哪些方面?各有什么作用?
4.戊戌变法失败的标志是什么?为什么会失败?
在历史上留下了什么影响?
民族危亡
资产阶级的不同选择
康有为
(1858-1927)
孙中山
(1866-1925)
1895年,38岁 ,入京会试。5月2日,发动“公车上书”。
它标志着资产阶级维新思潮开始转变为社会政治运动。
中国晚清时期重
要的政治家、思想
家,资产阶级改良
主义的代表人物。
资产阶级维新派
变法改良/君主立宪
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
资产阶级革命派
暴力革命/民主共和
1895年,29岁,在香港联合当地爱国知识分子建立香港兴中会。同年10月,密谋在广州起义,事泄失败。孙中山被迫逃亡海外。
甲午惨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觉醒意识空前高涨
改良?
革命?
1.甲午战后的中国现状
政治上: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思想文化上: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
仅仅依靠新式枪炮舰船和洋务企业,并不能使中国富强!
君主立宪制度是最好的政治制度!必须进行政治改革!
资产阶级维新派
王 韬
郑观应
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马关条约》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时间:1895年春
(3)领导人物;康有为、梁启超等
(6)内容:上书光绪皇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 拒和、迁都、变法
(8)影响:轰动京沪、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1)原因
②直接原因:《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群情激愤。
(4)在位皇帝:光绪帝
(7)结果:这次上书并没有上达光绪帝
①根本原因: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中国面临亡国的危机
(5)目的:救亡图存;
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康有为
梁启超
2.公车上书
从地主家庭走出的新力军——小资产阶级维新派
康有为(1858-1927年)
“书香门第” ,高祖曾任广西布政使
每讲一学,论一事,必上下古今,以究其沿革得失,并引欧、美事例以作比较证明。
梁启超(1873-1929年)
学生
欺世盗名
经世致用
2.主张:兴民权、设议院,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
上海
天津
《国闻报》
《时务报》
3.发展:办报建会
(1)目的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2)办报:《时务报》(北京);《国文报》(天津);
(3)建会
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4)影响: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学堂 学会 报刊
万木草堂 (康有为) 强学会 《国闻报》
(严复)
上海强学会 南学会 (谭嗣同) 《直报》
时务学堂 (谭嗣同) 农学会 《时务报》
(梁启超)
兴儒会 励学斋 《湘学报》
蜀学会 《知新报》
《国闻报》1897年创刊于天津,严复主笔。
《时务报》1896年上海创刊,梁启超主笔。
创办学堂
梁启超
(1873-1929)
严 复
(1854-1921)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 ——《变法通议》
严复,福建人。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
翻译赫胥黎
《天演论》
《少年中国说》
“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
——《国闻报》宗旨
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口号:变法图强
洋务派: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资产阶级)学习西方先进制度
顽固派:反对学习西方,固守祖宗之法(封建地主阶级)
(共同目的)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维新政治团体----强学会遗址
维新政治团体----强学会遗址讲“中外之故救国之法”,广招弟子,意欲改革清朝的政治与教育制度,并培养了梁启超、韩文举、陈千秋、麦孟华等一批维新变法人才,因此草堂被视作戊戌变法的策源地。
(盛气凌人)你老是变法、变法呀,你知不知道,祖宗之法是不能变的,变则背天理,必然祸乱天下
(反驳)世事万物皆变化,祖宗之法为什么不能变?祖宗之法治国之本,只有变祖宗之法中陈腐之处,国家才能富强。
(拍桌子叫到)住嘴,此不忠不孝之论,不可宽容。
今天祖宗留下的疆土都保不住了,还谈什么祖宗之法,就拿总理衙门来说吧,祖宗之法里并没有,是最近跟洋人打交道才新设立的,时代变了,祖宗之法必须变。
(捋胡子)年纪轻轻,就有如此见解,难得难得,我会尽最大努力把他引见给皇帝的。
荣禄
李鸿章
翁同龢
康有为
康有为
“百日维新”前的论战:
同:挽救民族危机,使国家富强
异:(顽固派)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维新派)在中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维新派
顽固派
二、百日维新
1897年德军进入青岛
皇上,
得变法呀!
好!变法!不甘作亡国之君!
1.导火线: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消息传出后,康有为上书光绪帝,痛陈时局的危险和变法的紧迫性,呼吁变法救国。
光绪帝,1875年-1908年在位。 即位时年仅四岁,由慈禧太后“垂帘听政”。1887年亲政,但仍由慈禧太后“训政”。1889年,太后“撤帘归政”。
(1871—1908)
“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戊戌变法的高潮——百日维新
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 共103天
2.时间:
3.目的:
变法救国,发展资本主义,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百日维新
4·主持者:光绪皇帝
5.参与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
二、百日维新
6.高 潮:百日维新(戊戌变法)(维新变法)
(1)开始标志:
1898年6月11日,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2)主要内容:
新法内容 积极作用
政治
经济
文化
军事
裁撤冗rǒng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打击旧官僚,有利于维新派参政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
有利于中国民族
资本主义的发展
废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有利于西学传播和
新式人才的培养
裁减绿lù营,训练新式军队
有利于增强军事实力
二、百日维新
京师大学
堂门额
京师大学堂
北京大学
局限性:可以看得出过去他们主张的设议院、开国会,实行君主立宪等主张在法令中没有,这表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行动比他们的宣言落后了。
2.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不知情
支 持
威胁顽固派(旧官僚、旧文人、旧贵族)利益
政治投机者(袁世凯)
4.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1.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3.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京师大学堂等)
变法的核心内容是什么?社会各阶层会有怎样的态度?
反 对
反
对
反 对
跟我们有啥关系?
1898年9月18日,谭嗣同去法华寺夜访袁世凯,透露慈禧联同荣禄,要废除光绪;并说光绪希望袁世凯可以起兵勤王,诛杀荣禄及包围慈禧住的颐和园。
点我
点我
点我
点我们
工厂主、列强
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核心)
(3)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写在课文标题处)
7.落幕:戊戌政变
(1)时间:
(2)原因:
(4)结果:
(5)影响
1898年9月21日
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
康有为、梁启超出逃;戊戌六君子被捕遇害;
:标志着戊戌变法(百日维新)彻底失败;
(3)内容:
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
戊戌六君子
二、百日维新
谭嗣同
刘光第
杨深秀
康广仁
杨锐
林旭
废除变法诏令
(除保留京师大学堂外)
戊戌政变:1898年9月21日凌晨,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经过周密布置,先将光绪皇帝囚禁在中南海的瀛台,重新“训政”,继而大肆搜捕维新派。戊戌变法前后仅历时103天,因此又被称为“百日维新”史称“戊戌政变”
8.思考:光绪帝在戊戌变法的三个月中,政令频出,反映了他的什么心情?
(1)体现了光绪帝积极推行变法、除旧布新的坚定决心。
(2)体现了光绪帝推行变法的急切心情和政治斗争经验的不足。
延伸:光绪帝为什么会支持维新变法?
①不甘作亡国之君;
②急于求成,措施过激,
触犯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遭到强烈反对
③脱离人民群众,缺乏群众支持.把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
三、百日维新
光绪帝
戊戌政变
废除变法诏令
(保留京师大堂学堂)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
光绪帝被囚于瀛台
“戊戌六君子”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慈禧
1884——1908年
实际掌权者
光绪
1871-1908年
二、百日维新
结果:失败
我 自 横 刀 向 天 笑
去 留 肝 胆 两 昆 仑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之所以不昌者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谭嗣同
谭嗣同临刑前有绝命诗:“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材料中的“贼”指的是什么?为什么无力回天?材料表达了谭嗣同怎样的感情?
贼:反对变法的顽固派。
无力回天:变法得不到支持,最终失败。
感情:为天下百姓赴汤蹈火,在所不惜;为自己信
仰而死,死得其所,表达了他不畏牺牲的伟大爱国
情感。
二、百日维新
谭嗣同是为维新变法流血牺牲第一人!
舍身报国遂大志——寻变法影响
谭嗣同一生并没有看到他的少年中国,但他有两个学生:一个叫蔡锷,一个叫杨昌济。蔡锷有一个学生叫朱德,杨昌济有一个学生叫毛泽东。人间正道是沧桑,少年中国最终在他们脚下实现.....
鲁迅: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二、百日维新
“急于求成”与“推行不彰”的矛盾:改革过于急促,缺乏统筹规划;
“维新变法”与“祖宗成法”的博弈:固守中体西用,难易专制体制;
“力图革新”与“守旧传统”的冲突:守旧势力强大,缺乏可靠基础;
光绪皇帝
慈禧太后
二、百日维新
9.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①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势力强大
②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袁世凯的出卖
③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
④没有发动人民群众
⑤根本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程度还不高,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11.作用:戊戌变法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社会的思想解放和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
二、百日维新
10.历史意义:
(1)在帝国主义侵略日益加深的紧要关头,要求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是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2)传播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3)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12.启示: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13.教训:促使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由改良转向了革命。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领导阶级
目的
性质
学习层面
意义
结果 启示
【合作探究】比较戊戌变法与洋务运动的异同
封建地主阶级洋务派
资产阶级改良派
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挽救民族危机,走资本主义道路
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西方先进技术(器物)
西方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
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在思想文化领域产生深远持久影响
失败,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
封建统治阶级自救道路走不通
资产阶级改良道路行不通
兴起:
发展:
高潮:
资产阶级维新派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领导阶级和派别:
领导人:
变法的性质:
公车上书——1895年
★百日维新(戊戌变法)——时间、内容
历史意义:
维新变法
结果:
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组织学会(以“强学会”“为代表)
创办报刊(《时务报》、《国文报》)
戊戌政变,变法失败,戊戌六君子被害
课堂小结
1.在中国被日本打败举国同仇敌忾之时,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冒着千夫所指、身败名裂的风险,冷静地提醒人们要看到敌人的长处,进而提出向仇敌学习。他们的意图是(历史解释)( )
A.吸取经验进行革命 B.仿效日本变法强国
C.维新变法推翻清朝 D.学习西方抵御侵略
B
2.有学者认为:甲午中日战争“以清政府惨败而宣告结束。于是,(中国)近代化的新陈代谢过程骤然加快”。材料中的“加快”主要表现在(历史解释)( )
A.开始引进西方的工业文明 B.习西方的军事技术
C.大力倡导实业救国 D.开始制度变革的尝试学
课堂小练
D
3.“维新变法运动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这里强调的是戊戌变法( )
A.开启了近代化的历程 B.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C.使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D.是空前的思想大解放
4.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立速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他强调的是( )
A.学习西方的技术 B.学习西方的学习教育
C.学习西方的制度 D.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C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