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综合检测(B)
(60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2014·厦门模拟)徐中约在《中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近代史》中曾经这样描述:“战争触发了一些具有深远影响的爆炸性事态。在政治上,割让香港(岛)使英国获得了一个在中国做进一步扩张的立足点;开放五个口岸使外国尤其是英国的影响,扩展到中国的整个东部沿海地区……”那么,这场战争是 ( )
A.中英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通过关键信息“五个口岸”“英国”等判断为中英鸦片战争。
2.“三十六计”中第5计是“趁火打劫”。其 ( http: / / www.21cnjy.com )本意是,趁人家家里失火,一片混乱,无暇自顾的时候,去抢人家的财物,乘人之危捞一把。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扮演这种不光彩角色的是 ( )
A.英国 B.法国 C.俄国 D.日本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再现历史基础知识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能力。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利用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的时机,采取先武力抢占中国领土、然后强迫清政府签订条约的卑劣手段,共割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3.王老师为制作一个专题复习课件,从网上搜集了以下三幅中国近代历史人物的图片。据此你判断王老师课件的名称是什么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侵略与反抗 B.改革与探索
C.战争与和平 D.光荣与梦想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识图综合分析能力。图片人物与主要事件分别是:林则徐——虎门销烟;邓世昌——甲午中日战争;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大部分领土。结合选项,故选A。
4.某班学生学习中国近代史《列强侵华战争》专题时,制作了年代尺。下面对此年代尺的四处信息解读最准确的是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这场战争发生的根源是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
B.这场战争后,中国全境对外国列强开放
C.这场战争使中国建筑艺术的瑰宝圆明园被毁
D.此次战争所签的条约使清政府置于列强的控制之下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力。题干中A、B、C、D对应的战争分别为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由此可判断选D。
5.有史学家说:“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这种说法可谓是一针见血,但是,洋务运动也有它的积极作用,表现在 ( )
①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②洋务派“自强”“求富”的口号,使中国逐步走上富强的道路
③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
④促进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本题主要考查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6.(2013·山西中考)“为了救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我愿洒了我的血。但是今天每一个人的牺牲,将有千百人站起来继续进行维新的工作。”这一慷慨陈词反映的是 ( )
A.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B.谭嗣同誓死推行维新变法的决心
C.陈独秀“民主”“科学”的思想
D.邓世昌勇撞“吉野”号的气概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基本分析能力。通过关键信息“维新”便可判断选B。
7.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中,下列口号或主张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
①自强、求富 ②民主、科学
③三民主义 ④变法维新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①②④③ D.①④③②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比 ( http: / / www.21cnjy.com )较能力。“自强”和“求富”是洋务派提出的口号。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维新运动,在1898年他们发起戊戌变法。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故选D。
8.某历史兴趣小组为下列图片拟了一个历史主题,最贴切的是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抗争——中国人民抵抗外来侵略
B.探索——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C.屈辱——一步步走向殖民地的深渊
D.复兴——中华民族崛起之路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务报》是维新派创办的刊物,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民报》是同盟会的机关刊物,在孙中山的领导下,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了辛亥革命。《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刊物。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是先进的中国人对民族命运的探索。故选B。
9.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民已经觉醒。但是,正如鲁迅所说的“人生最痛苦的事,是梦醒了发现无处可走”。下列为中国人民指明了革命道路的事件是
( )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国民大革命
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的理解能力。根据题干的关键信息“20世纪20年代”“指明了革命道路”,依据历史知识可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为中国人民指明了一条新的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故选D。
10.1937年10月,美国记者斯诺根 ( http: / / www.21cnjy.com )据在红军苏区的采访手记,撰写图中一书,首次向全世界全面报道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经过。斯诺的采访地点在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上海 B.瑞金 C.延安 D.北京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长征是从中央革命根据地转战到陕北。1937年斯诺要采访长征的经过,必须到延安。
11.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从开始局部抗 ( http: / / www.21cnjy.com )战到最后取得胜利经历了14年。在此期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它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 )
A.东北抗日义勇军的建立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卢沟桥事变
D.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
【解析】选B。本题考查基础知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使得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2.“我们正处在中国有史以来最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转变关头……第一次全民族一心一意地在血泊和瓦砾场中奋争以创造一个赫然在望的新时代。”史学家张萌麟认为“第一次全民族一心一意地在血泊和瓦砾场中奋争”是指( )
A.北伐战争 B.抗日战争
C.解放战争 D.抗美援朝战争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通过分析题干可知,“全民族一心一意地在血泊和瓦砾场中奋争”指实现了全民族的抗战。链接所学知识,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实现了全民族的抗战。
13.李宗仁先生的一生,有御敌救国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壮举,也走过曲折的道路,而晚年能顺应潮流,回归祖国,为他一生画下了圆满无憾的句号。“有御敌救国的壮举”是指他曾领导过 ( )
A.台儿庄战役 B.平型关大捷
C.百团大战 D.淞沪会战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御敌救国”是指1938年日本为了发动对徐州的进攻,加紧进攻台儿庄,李宗仁在此领导了抗击日军的台儿庄战役,歼敌一万余人,这是抗战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
14.“八路军对日军发起了战争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最大规模的攻势。这时,成熟的玉米、高粱形成的‘青纱帐’遮住了人们的视野,它为突袭战提供了最有利的条件。”《剑桥中华民国史》中所说的这次“战争中最大规模的攻势”指的是 ( )
A.淞沪会战 B.徐州会战
C.血战台儿庄 D.百团大战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力。从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八路军对日军发起了战争中最大规模的攻势”“‘青纱帐’遮住了人们的视野”等,可知八路军发动的对日战争规模大,地点在华北,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是国民党发动的对日战役。
15.右图所示是某市红岩革命纪念馆展出的一本历史文献资料的封面。当时(民国三十四年),毛泽东“在渝市之动态”的主题应该是 ( )
A.创建红色革命根据地
B.组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争取国内和平民主
D.下达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民国三十四年即1945年,再结合关键信息“毛泽东”“重庆”可判断选C。
16.1949年,美国《生活》杂志刊登了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幅解放上海后,很多战士睡在马路边上的照片,照片标题为“国民党统治时代结束了!”下面叙述中,对这句话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
A.上海是最后一座解放的城市
B.解放军的行动赢得了民心,国民党统治必然被推翻
C.上海解放标志着国民党统治被推翻
D.上海解放标志着解放战争的胜利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析理解能力。上海尽管解放,但是军队不打扰老百姓,宁可睡在马路上,这充分说明解放军的行动能够赢得民心,国民党统治必然被推翻。
17.某历史学习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搜集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下列口号:“打倒列强,除军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 )
A.工农武装割据 B.新民主主义革命
C.抗击外来侵略 D.推翻国民政府
【解析】选B。1919-1949年是新 ( http: / / www.21cnjy.com )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题干中口号所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经的重大历史事件。而A仅对应“星星之火,可以燎原”;C对应“停止内战,一致抗日”;D对应“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打倒列强,除军阀”是北伐战争的目的。
18.图片是形象的史料。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①③②④
D.③②①④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重 ( http: / / www.21cnjy.com )庆谈判是在1945年,南昌起义是在1927年,五四运动是在1919年,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总统府是在1949年。故本题选D。
19.阅读下面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变化统计表。中国民族工业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年份 拥有厂家 拥有资本 工人人数
1913 689家 33亿元 27万多
1920 1 795家 50亿元 55万多
A.清政府鼓励民族工业的发展
B.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大量外国资本
C.列强忙于战争,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D.民族工业打败了列强在华的企业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从 ( http: / / www.21cnjy.com )统计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根据时间段分析,可知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一个发展的机会,进入了“短暂的春天”,故选C。
20.下列现象和近代的社会生活有关,其中叙述有知识性错误的是 ( )
A.张某参加由洋务派创立的新式学堂学习外语和军事
B.刘某坐火车,沿着中国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干线到北京参加科举考试
C.戊戌变法期间,李某报名参加了刚刚开始建立的新式军队
D.《辛丑条约》签订后,王某一家被迫从世代居住的东交民巷搬出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1909年,京张铁路全线通车,1905年科举制度被废除,所以B项的叙述有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题10分,第22题12分,第23题12分,第24题16分,共50分)
21.请根据提示信息写出相对应的人物的名称
(1)虎门销烟,反抗侵略——
(2)视死如归,血战黄海——
(3)救亡图存,变法牺牲——
(4)百团大战,彰显精神——
(5)舍本逐末,实业救国——
答案:(1)林则徐 (2)邓世昌 (3)谭嗣同 (4)彭德怀 (5)张謇
22.中国进入19世纪中期以后,在本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封建统治和外国殖民压迫下,逐渐病入膏肓。为挽救中国于危难,不少仁人志士寻找济世良方,展开一场场“救治行动”。
【救治之路】
(1)有人将先进的中国人展开的一场场“ ( http: / / www.21cnjy.com )救治行动”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请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说它们各指什么运动。(6分)
【再次问诊】
(2)随着救治行动的深入,人们逐渐发现中国的“疾病”不仅是在肌体上,更多是在头脑中,针对这一发现,“名医”开出了什么良方 (2分)
【聚焦名医】
(3)以下是对中国展开救治行动的各位“名医”,你最敬佩的是哪一位 请说出他最主要的贡献。(2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
【大道行思】
(4)尽管“名医”们开出了不同的药方,但这些药方有着共同之处,请指出其中的一点。(2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洋务 ( http: / / www.21cnjy.com )运动是一次清政府的自救运动,可比喻为“自我疗伤”;“温药慢治”指采取较温和的方式,戊戌变法是改良运动。“猛药重治”应指革命的方式,可想到辛亥革命。“疾病”不仅是在肌体上,更多是在头脑中,针对这一问题开出的良方应为新文化运动。在此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灵活作答即可。
答案:(1)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2)新文化运动。
(3)提示: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创办 ( http: / / www.21cnjy.com )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康有为领导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结束封建帝制,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旗帜第一次飘扬在中国上空;陈独秀领导新文化运动,是空前的思想大解放。
(4)都主张向西方学习;都探索救亡图存道路;都追求独立富强等。(言之有理均可)
23.观察下列两幅反映中日关系的图片,结合图片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1)以上两幅图片所反映的史实都直接与江苏有关,请予以说明。(4分)
(2)图二场景的出现对中国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2分)
(3)你认为造成图一、图二两种不同场景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4分)
(4)从图一到图二近代日本发展的历史,对今天中国的发展有何启示 (2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 ( http: / / www.21cnjy.com )识记能力。由两幅图片及其说明可看出,图一涉及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图二是指抗日战争的胜利,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第(1)、(2)题。第(3)题,要立足于甲午中日战争时清政府的腐败和抗日战争时全民族抗战来思考。第(4)题要从近代日本发展的历史是对外侵略扩张的历史这一点来谈启示。
答案:(1)图一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中,江苏苏州被开辟为通商口岸。图二中日本投降仪式在江苏南京举行。
(2)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一百多年来反抗 ( http: / / www.21cnjy.com )外国侵略取得的第一次胜利,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捍卫了中华民族的文明成果,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团结。中华民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的重大贡献,也空前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3)主要原因:
图一:中国清政府腐败无能,避战求和,妥协投降;日本正值国势强盛且对华战争蓄谋已久。
图二:中国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坚持全民族抗战;世界反法西斯战线的共同努力。
(4)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维护世界和平局势。
24.由于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国的社会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中国的思想文化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但这些都是以我们中华民族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灾难深渊为代价的。
探究一: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举出19世纪后期在中国出现的交通、通讯工具各一例。(2分)
(2)在近代中国,剪发辫、 ( http: / / www.21cnjy.com )易服饰、改称呼,不仅是社会变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突出反映,同时更因其时代背景而具有了象征性意义。这里的“时代背景”主要是指什么 (2分)
探究二:近代思想的深刻变化
(3)魏源和严复都被称为是开眼看世界的思想 ( http: / / www.21cnjy.com )家,他们的思想主张最早分别体现和实践于哪一运动中 (4分)促使他们产生这一思想的原因有哪些 (2分)
(4)你从魏源和严复身上学到了什么 (2分)
探究三:近代教育的重大变革
(5)隋朝创立的科举制度,在中国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最终被废除了。请说出科举制被废除的时间及原因。(4分)
【解析】本题是一道探究问答题,主要考查学生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识记、辨析、归纳和运用能力。第(1)题注意审清题意;第(2)题“时代背景”主要是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改变落后愚昧的习俗;第(3)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魏源和严复开眼看世界的原因是近代以来,列强入侵,改革现状、学习西方成为爱国知识分子的共同要求。他们的不同在于:
魏源洋务运动器物
严复戊戌变法制度
第(4)题魏源和严复共同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勇于创新改革的精神等;(本题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第(5)题比较容易,依据所学回答即可。
答案:(1)交通:轮船、火车等;通讯:电报等。
(2)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改变落后愚昧的习俗。
(3)魏源:洋务运动;严复: ( http: / / www.21cnjy.com )戊戌变法。原因:清朝后期,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促使一些先进知识分子有了改变现状、学习西方、抵御外侮的要求。
(4)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勇于创新改革的精神等。
(5)1905年;科举考试严重阻碍了教育的进步和人才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