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第6课 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人教部编版 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古代欧洲文明
课前小思考
“雅典举办贯穿全年的赛会和节日,以及提供给私人生活以美好的环境,使人们的精神在劳作之余得到最大程度的作息,并由此让每日的欢乐驱走困苦之城。”
——伯里克利《国葬演说》
反映了雅典民主制度的发达,雅典社会环境的宽松。
思考:雅典在宽松的社会环境下在文学、艺术、建筑等领域取得了什么成就?
1
希腊神话
材料一:
“希腊人和诸神的关系实质上是一种平等交换的关系;他们祈祷和献祭的目的,是指望诸神能对他们表示好意。”
结合课本,谈谈你对材料的理解。
特点:“神人同形同性”
手执雷霆闪电的宙斯
赫拉Hera(婚姻女神)
雅典娜
Athena(智慧女神)
阿瑞斯
Ares(战神)
希腊神话“神人同形同性”
对人的欣赏
2
文学
《伊利亚特》叙述了特洛伊战争中希腊英雄的传说。
《奥德赛》描写了希腊英雄奥德修斯在特洛伊战争结束后,在海上漂泊十年后返回家乡的故事。
荷马
著作具有深刻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色彩,本片著作承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强调发挥人的智慧去劳动。被誉为宝贵的文学遗产,也是了解早期希腊社会的文献。
对人的赞美
3
雕 塑
《断臂的维纳斯》
米隆《掷铁饼者》
(约BC450年)
不完整,却是完美!
对精神和肉体协调统一的理想追求
古希腊雕塑是古代造型艺术的典范作品都是以人为题材,这体现了古希腊雕塑以人为中心的特点。表现了希腊人对人体美的崇尚,至今仍是举世公认的艺术精品。
对人体的崇尚
宙斯像
引水道工程(前3世纪)
古罗马有建筑艺术有何特点?
特点:⑴吸收了希腊建筑的特点并有所创新。
⑵石拱门、穹顶结构既坚固结实,又华丽宏伟。
罗马大竞技场(1世纪)
方尖碑、万神庙(前27年建)
凯旋门(4世纪)
拱门
穹顶
柱式
建筑代表:罗马大竞技场、引水道工程、凯旋门、方尖碑、万神庙等。
拱门
拱门
柱式
4
希腊建筑
5
希腊哲学
“他们不求助于以诸神的干预为基础的解释,而是通过自由地运用理性来提出问题、寻求答案。”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德谟克里特
苏格拉底
亚里士多德
与柏拉图为友,Amicus Plato,
与亚里士多德为友, Amicus Aristotle,
更要与真理为友。 Sed Magis Amicus Veritas.
—— 哈佛大学校训
提出了“原子论”,认为宇宙万物是由微小的“原子”组成。
德谟克利特
(约公元前460~公元前370)
哲学主张
否定神
苏格拉底
(公元前469年-公元前399年)
转向人类社会
人的灵魂、美德、幸福
思考对象
探讨内容
认识你自己、美德即知识
哲学主张
求得知识的方法
系统的问和答
影响
哲学开始成为研究人的学问
认识人,肯定人
亚里士多德
(前384—前322)
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对许多学科都有贡献,是逻辑学的创始人,提出的演绎等方法成为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成就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名人名言
探究人
德谟克里特
苏格拉底
亚里士多德
希腊哲学三巨头
关注“人”肯定“人”
|
希腊文化成就
古希腊的“人本主义(人文主义)”思想
|
“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一次。”
法治精神像一盏璀璨的明灯,指引着人类去追寻平等、民主和有序。
《十二铜表法》
《万民法》
《经济法》
朱斯提提亚
Justitia
|
罗马文化成就
“所谓正义,主要的不是关于实际规则的对或错。人类的正义,是要求同样的事情,按同样的规则来处理,而且,这种规则应能适用于一切人,适合于一切人与生俱来的本性。”
——古罗马法学家关于“正义”的言论摘要
真正的法律应该对一切人有效,应该永远有效。
——罗马政治家西塞罗
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罗马法学精神:
公历(格里高利历):
《儒略历》比回归年365.2422日长0.0078日。从前45 年颁布到1582 年时,
已经累计相差十多天。为了纠正偏差,意大利医生兼哲学家利乌斯对儒略历加以
改革而制成一种更精确的历法。
1582年,时任罗马教皇的格里高利十三世予以批准颁行,被称为格里高利历。
即沿用至今的世界通用的公历。新颁布的历法理论上可以达到两万年内误差不超过
一天,但由于地球自转的变化,实际到公元4909年误差就可达一天。
以耶稣诞生之年作为纪年的开始,纪年的起点是公元1年。
格列高利十三世
课堂小结
《荷马史诗》
宙斯像《掷铁饼者》
雅典帕特农神庙和罗马圆形竞技场、万神庙
德谟克里特
苏格拉底
亚里士多德
十二铜表法—万民法
“儒略历”
授课
课后活动
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基督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而这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一次。 ——德国法学家耶林
想一想,他说的话有道理吗?你怎样理解?
有道理。
“罗马第一次以武力征服世界”指的是罗马通过武力征服了地中海周围的地区,并不断扩张建立起地跨三洲的罗马帝国;
“第二次是以宗教”,罗马境内产生的基督教传遍世界;
“第三次则以法律”是指罗马法是近代西方各国法律体系的基础,罗马法所蕴含的人人平等、法律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于民族的永恒价值,因此”最为平和、最为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