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太平天国运动(1851.11~1864.7)
农民阶级
洋务运动
(19世纪60~90年代中期)
地主阶级洋务派
戊戌变法
(1898.6.11~1898.9.21)
资产阶级改良派
义和团运动(1899~1901年)
农民阶级
失败
失败
失败
失败
奋起抗争,艰难探索:中华民族的反侵略史与探索史
失败
失败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民国的建立
1、通过史料学习,了解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通过史料,知道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2、通过史料,分析孙中山创办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的背景和意义。
3、立足史料三民主义的内容,理解三民主义的意义。
学习目标
一、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1.孙中山简介
孙中山(1866-1925),名文,号逸仙,曾化名中山樵,以后遂以“中山”名世。出身于广东香山县的一个农民家庭。少年时代特别爱听太平天国的故事,称赞洪秀全是“反清英雄第一人”。1892年从香港的医学院毕业后开始救人。
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一生以革命为己任,立志救国救民,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
——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一、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2、救国道路的变化
材料二 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回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
材料三 革命为惟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
据材料分析孙中山救国方式有何变化
材料一 (孙中山认为)医术救人所济有限,其他慈善事业亦然。若夫最大权力者,无如政治。政治之势力,可为大善,亦能为大恶。吾国人民之艰苦,皆不良之政治为之。 ——陈少白《兴中会革命史要》
医国
改革
革命
医人
兴中会组织成员
兴中会会员在檀香山秘密宣誓的地方
3.成立兴中会
一、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①、背景
孙中山开始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朝封建统治,才能够拯救中国
②、时间
1894年
③、地点
檀香山
④、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⑤、宗旨
振兴中华
⑥、意义
标志着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诞生。
一、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4.领导广州起义
①时间
②地点
③人物
④结果
1895年
广州
孙中山、陆皓东等会党人员
起义消息泄露,起义失败
“今事虽不成,此心甚慰,但一我可杀,而继我而起者,不可尽杀!”
陆皓东本名陆中桂,字献香,号皓东,广东广州府香山县翠微乡人(今中山市南朗镇翠亨村人)。
陆皓东是孙中山的同乡、幼年的同学。1886年,陆皓东赴上海入电报学堂学习,23岁毕业后在上海电报局任译报员,任芜湖电报局领班旋又返粤居。1893年,陆皓东与尢烈、郑士良、程奎光、程壁光等参加孙中山在广州广雅书局南园抗风轩召开的会议,酝酿创立革命组织——兴中会。1895年他协助孙中山在香港成立兴中会总部,并决定武装起义袭取广州为革命根据地。他亲手绘制青天白日旗,作为起义旗帜,为掩护革命党人不幸被捕。在狱中遭受严刑逼供,宁死不屈,当庭奋笔疾书,痛斥清政府腐败、投降卖国,“今事虽不成,此心甚慰,但一我可杀,而继我而起者,不可尽杀!”1895年11月7日英勇就义。孙中山后来称誉他是“中国有史以来,为共和革命而牺牲者之第一人”。
陆皓东
(1868年—1895年,27岁)
远赴伦敦,遭遇清政府绑架
(1896.10,30岁)
奔赴加拿大
宣传救国救民真理(1897.7,31岁)
入境美国
联络革命者
(1904,37岁)
往返日本、香港等地
从事反清革命活动(1897.10~1899,
31岁~33岁)
流亡日本时的孙中山(中)
流亡英国时写的
《伦敦蒙难记》
“断发改装”——发展革命组织,为继续革命做准备
策动惠州起义,
不幸失败
(1900,33岁)
流亡美国时被
旧金山移民局关押
二.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1.背景
材料三 孙逸仙者,近今谈革命者之初祖,实行革命者之北辰,此有耳目者所同认……孙逸仙者,非一氏之私号,乃新中国新发现之名词也。有孙逸仙,而中国始可为……
——章士钊《孙逸仙·自序》
材料四 同盟会成立前后的主要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简表
材料一
材料二
据材料分析同盟会成立的背景
①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民族危机更加深。
材料一 革命者,国民之天职也;其根底源于国民,因于国民,而非一二人所得而私有也。今试问吾侪何为而革命?必有障碍吾国民天赋私利之恶魔焉,吾侪得而扫除之,以复我天赋之权利。是则革命者、除祸害而求幸福者也。
——邹容《革命军》
材料二 然则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革命非天雄大黄之猛剂,而实补泻兼备之良药矣。
——章炳麟《驳康为论革命书》
材料三 或排外,或革命,舍死做去;父而子,子而孙,永远不忘;这目的,总有时,自然达到。 ——陈天华《猛回头》
据材料,概括三位革命家思想主张的共同点
共同点:号召人们起来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二.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1.背景
材料三 孙逸仙者,近今谈革命者之初祖,实行革命者之北辰,此有耳目者所同认……孙逸仙者,非一氏之私号,乃新中国新发现之名词也。有孙逸仙,而中国始可为……
——章士钊《孙逸仙·自序》
材料四 同盟会成立前后的主要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简表
材料一
材料二
据材料分析同盟会成立的背景
②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迅速传播
①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民族危机更加深。
③孙中山能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
材料 孙逸仙者,近今谈革命者之初祖,实行革命者之北辰,此有耳目者所同认……孙逸仙者,非一氏之私号,乃新中国新发现之名词也。有孙逸仙,而中国始可为……
——章士钊《孙逸仙·自序》
为什么孙中山能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
孙中山早年从“医人”转向“医国”,从要求改革到投身革命推翻清朝统治,成为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他在领导民族民主革命的伟大历程中,创建革命团体,建立政党,确立三民主义,发动武装起义。这一系列活动,让他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
二.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1.背景
材料三 孙逸仙者,近今谈革命者之初祖,实行革命者之北辰,此有耳目者所同认……孙逸仙者,非一氏之私号,乃新中国新发现之名词也。有孙逸仙,而中国始可为……
——章士钊《孙逸仙·自序》
材料四 同盟会成立前后的主要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简表
材料一
材料二
据材料分析同盟会成立的背景
②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迅速传播
④各种革命团体纷纷成立
①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民族危机更加深。
③孙中山能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
目的
时间
地点
基础
政治纲领
领导机构
机关报
性质
意义
为了集中革命力量,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
1905年8月
日本东京
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孙中山为同盟会总理
《民报》
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二.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1、中国同盟会成立
同盟会政治纲领 三民主义 内涵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反对民族压迫。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核定全国地价,国家根据核定地价征收地租税,同时逐步向地主收买土地,实现土地国有,解决贫富不均等问题。
前提
核心
补充
民族革命
政治革命
社会革命
二.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2、三民主义
材料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据材料分析三民主义的内容、含义、意义
意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局限性: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要求
成立兴中会
提出三民主义
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民族、民权、民生,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成立同盟会
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团体先行
政党先行
思想先行
课堂小结
课堂检测
1.章士钊在《孙逸仙 自序》中写道:“孙逸仙者,近今谈革命者之初祖,实行革命者之北辰,此有耳目者所同认……”,此语旨在说明( )
A.孙中山是“反清英雄第一人” B.孙中山是革命党公认的领袖
C.孙中山是武昌起义的领导者 D.孙中山是黄花岗起义指挥者
B
2.孙中山在海外游历时,见识到西方民主制度和工业生产的先进,也认识到西方国家贫富差距之大。他在学习西方时,将人民生活纳入了自己的革命纲领。该纲领具体解释为( )
A.平等主义 B.民主主义
C.民族主义 D.民生主义
D
课堂检测
3.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为振兴中国耗尽毕生精力,为国家和民族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孙中山的革命指导思想是( )
A.师夷长技 B.维新变法
C.三民主义 D.实业救国
C
4.魏根深认为,孙中山在确定国名时使用“民国”一词,而非republic的普通译法“共和国”,极有可能受到当时中国流行的民法、民权、民主等相似新词影响。由此可见,当时( )
A.重视民权的思想兴起 B.新文化运动深入人心
C.民众的权利得到保障 D.清朝走向了民主政治
A
课堂检测
5.下列为某条约规定的《外国军队驻扎地分布示意图》。此条约签订后( )
A.洋务派开始“师夷长技”
B.维新派开始“变法图强” C.义和团开始“反帝爱国”
D.革命派开始“驱除鞑虏”
6.民生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孙中山在中国近代最早关注并提出“民生”,他主张( )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D
D
课堂检测
7.近代报刊的出现,开拓了人们的视野,培育了一批拥有新知的人才群体,加速了中国近代化的前进步伐。下列报刊中以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为主的是( )
8.抗战胜利前夕,毛泽东特别强调:“对于中国共产党人,为本党的最低纲领而奋斗和为孙先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即新三民主义而奋斗,在基本上是一件事情,并不是两件事情……而且在将来还要证明中国共产党人是革命三民主义的最忠诚、最彻底的实践者。”材料反映了( )
A.中国共产党是孙中山事业的继承者 B.中国共产党以三民主义为革命纲领C.不同时期的革命目标始终是一致的 D.三民主义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A B C D
C
A
课堂检测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青年时代,孙中山先生(1866~1925年)目睹山河破碎、生灵涂炭,誓言‘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高扬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旗帜,毅然投身民主革命事业。”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指出青年时代孙中山先生目睹“山河破碎”的具体表现有哪些。为“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孙中山付出了哪些努力?
具体表现: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签订《马关条约》割占台湾与澎湖列岛、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努力:建立兴中会,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进行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课堂检测
材料二 1920年10月31日,苏俄外交人民委员齐契林致函孙中山,表示坚信中国人民“将会走上与帝国主义的世界性压迫进行斗争的道路”,希望建立贸易关系和相互友好合作。随后,孙中山与苏俄越走越近,思想上也完成了以“英美为师”到“以俄为师”的转变。在著名的《孙越宣言》中,两国达成了反对世界列强进行民族压迫等一系列的共识。 ——摘自陈天翔《论孙中山民族主义的变化及对中华民族的构建》
(2)根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思想发生了怎样的转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他思想发生转变的背景。
转变:以“英美为师“到“以俄为师”。背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成功经验;新生的苏俄政权提出对孙中山的支持;北洋军阀的腐朽统治;孙中山捍卫民主共和斗争的失败。
课堂检测
10.土地问题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
材料一 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把每亩土地按每年产量的多少,分为上、中、下三级九等,然后把好田坏田互相搭配,好坏各一半,按人口平均分配。
——李侃、李时岳等《中国近代史(1840﹣1919)》
(1)材料一对应的是哪个文件的内容?分析该文件难以实施的原因。
《天朝田亩制度》;带有很大的空想色彩
课堂检测
材料二 欧美为甚不能解决社会问题?因为没有解决土地问题。……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比方地主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应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归国有,这于国计民生,皆有大益。
——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的演说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为解决欧美国家没能解决的社会问题而提出的经济主张及其意义。
平均地价;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承认了封建地主对土地的权益,是一个不彻底的土地纲领。
课堂检测
材料三 《孙文题词》
(3)材料三所示内容是哪个政党的政治纲领?孙中山在《民报》的发刊词中对材料三所示内容作了怎样的概括?
中国同盟会;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
(4)综合以上材料,新时代的中国应该怎样解决民生问题?
要制定符合人民利益的政策方针;以人民的利益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努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