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音版二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问声好》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课标】人音版二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问声好》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63.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3-08-02 15:30: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问声好》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一、【单元内容综述】
内容简介:
《问声好》选自人音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内容涵盖了三首关于“问好”主题的作品,有歌曲乌干达民歌《早上好》、《小麻雀》、欣赏曲目《森林水车》。
作品联系:
演唱歌曲《问声好》、《小麻雀》以“问好”这一人文主题为联系,由小朋友们的问好到发掘小动物独特的问好方式,创编歌词,让学生主动发现身边的音乐。两首演唱歌曲均为三拍子,欣赏作品《森林水车》为八六拍,本单元的三首作品利用打击乐器和歌词创编能让学生充分地体会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教学价值:
从内容上看两首演唱歌曲都体现出问好、讲礼貌的人文出发点,由同学间的问好到发现小动物的独特问好方式,启发学生们发现身边的音乐。从音乐的本体特征来看,乌干达族民歌《早上好》歌曲简单连续小附点的运用充分体现乌干达族人民的热情性格,将四二拍和四三拍交换拍子融入到教学过程中,能更好的让学生体会不同拍子的强弱规律。歌曲《小麻雀》为四三拍,作为本单元的第二首演唱作品,承接了第一课的四三拍律动规律,小动物的主题从一年级延续下来,在探寻动物的奇特声音有着承接的作用,歌曲简单、朗朗上口,歌词创编充满童趣,同时体现出本单元“问好”的这一主题。《森林水车》是一首八六拍的管弦乐作品,回旋曲式,音乐中形象的展现了水车运转时的声音和森林中的欢乐情景,以线条、图形、律动的方式展现不同的乐段,让学生在唱游的过程中体会音乐的变化。
二、【单元学习评价】
评价目标 评价内容 评价方式 评价标准 评价工具
通过聆听音乐,对音乐的情绪、情感以及音乐要素、简单的体裁形式做出适当的反应。能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并配合音乐进行声势、律动等表演,基本与音乐吻合。 感知作品的情绪,及节奏特点。(欣赏) 课堂观察教师评价 1.良好的聆听习惯。2.能够准确表达音乐感受。 叙述性评价
参与演唱、与他人互动、表演等(表现) 自我评价生生评价教师评级 1.能用正确的姿势、自然的声音唱歌曲。2.准确的表达出音乐的情绪、节奏、速度、力度。3.能够积极地与他人互动,合作表演。 叙述性评价课堂评价
情景表演和声势律动以及乐器伴奏、创编歌词(创造) 课堂观察生生评价教师评价 1.能够积极表达自我创意。2.能够通过乐器和肢体动作完成对音乐的二度创作。3.能够将自己的发现创编成歌词并演唱。 课堂评价
发现音乐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联系) 教师评价自我评价 1.学生能够能够通过聆听音乐,正确表达音乐描述的场景。2.用适合的律动来表现音乐。 叙述性评价
三、【单元学习目标】
审美感知:感知“问好”这一主题风格音乐作品,将问好融入到歌曲中,感受不同的问好方式带来的不同感受,体会“一日之计在于晨”的人文思想。通过模仿小动物奇特的声音,建立发现身边的音乐这一思想,感受大自然的音乐。
艺术表现:用正确的演唱方式演唱歌曲,并能用适合的声势律动表现乐曲中的节奏特点,将生活中观察到的小动物的声音通过模仿、演唱、表现等手段展现出来。
创意实践:能在给出的节奏与旋律的基础上,创编歌词并能够具有感情的演唱出来;能够正确运用打击乐器为音乐进行简单的伴奏;能够用适合的律动,展现音乐表现的不同情境。
文化理解:培养学生培养学生“礼貌相迎、友爱相处”的良好行为习惯,感受不同民族、不同方式的“问好”文化。
四、【单元教学安排】
《问声好》 课时一:《早上好》《森林水车》唱游 要点一:能用正确的姿势,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要点二:情景教学,在情境中能够利用声势律动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
课时二:《小麻雀》唱游、关联三拍子歌曲 要点一:复习二拍子和三拍子歌曲引导学生关注节奏和小动物形象的关联性。
要点二:听辨《小麻雀》节拍并学唱。
要点三:对比“小动物”这一主题歌曲,二拍子和三拍子所表现的不同音乐感受。
课时三:音乐剧表演《森林水车》 要点一:听到不同音乐主题能够用出适当的律动表现。
要点二:能够较完整的完成表演。
要点三:欣赏音乐、音乐表现的习惯养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