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历史八上第五学习主题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同步练习(试题+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川教版历史八上第五学习主题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同步练习(试题+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11-17 15:49:25

文档简介

提技能·一课一练
一、选择题
1.右图漫画《炮弹作花瓶,人世无战争》反映了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人民迫切需要的是 (  )
A.自强、求富     B.民主、共和
C.独立、崛起 D.和平、民主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力。题中漫画反映了人们反对战争、追求和平的愿望,依此链接史实,可知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人民迫切需要的是和平、民主。
2.右图漫画的题目为《窃贼和他的老板》。抗 ( http: / / www.21cnjy.com )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企图抢占、独占中国人民抗战的胜利果实,发动反共内战。你认为支持他的“老板”是 (  )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日本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但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在美国的积极支持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故A项符合题意。
【拓展延伸】美国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的原因
二战结束后,美国制定了称霸 ( http: / / www.21cnjy.com )全球的战略,并把控制中国列入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企图利用亲美的蒋介石在中国建立一个稳定、统一的反共政府,因此,美国积极扶蒋反共。
3.右图漫画是“磨好刀再杀”,它所反映的是蒋介石的哪一政策 (  )
A.“攘外必先安内”
B.“不抵抗政策”
C.“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D.“假和平、真内战”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通过漫画可看出:在和平方案的背后是一把尖刀,再结合其中的关键信息“1945”,可知抗战胜利后,由于准备不足,蒋介石采取了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
4.某地初中学生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从20世纪40年代中期的国民党报刊中,查阅到一些民主人士对毛泽东的称赞:“弥天大勇”“一身系天下之安危”。这些民主人士主要称赞毛泽东 (  )
A.领导了秋收起义
B.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举
C.领导红军胜利完成长征的壮举
D.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的胆魄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与 ( http: / / www.21cnjy.com )辨析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面对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欲把内战罪名嫁祸于共产党的阴谋,毛泽东毅然冒着风险前往重庆,对此,一些民主人士称毛泽东来重庆是“弥天大勇”“一身系天下之安危”,由此可判断答案是D项。也可依据题干中的时间“20世纪40年代中期”,从而排除A、B、C三项。
5.对下图同一时段发生的两个历史场景的解读,哪项是不正确的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国民党积极准备内战 B.共产党努力争取和平民主
C.当时中国面临着内战 D.全面内战已经爆发
【解析】选D。抗战胜利后,蒋介石阴谋发动内战 ( http: / / www.21cnjy.com ),但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也为了欺骗人民,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共商和平问题。为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毛泽东等人毅然赴重庆谈判。由以上分析可知A、B、C三项叙述正确,而全面内战的爆发是在1946年6月。
6.国民党最终撕下和平的面具,露出了狰狞的面目,发动了全面内战。你知道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吗 (  )
A.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对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
B.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
C.1947年6月国民党军队对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
D.1946年3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悍然发动了对中原解放区的进攻,标志着全面内战的爆发。
【概念链接】中原解放区
中原解放区位于长江、黄河、 ( http: / / www.21cnjy.com )淮河、汉水之间,以河南为中心,连接安徽、江苏、湖北、陕西四省,由鄂豫、皖西、豫西、陕南、豫皖苏、桐柏、江汉七块战略区组成。全区人口有5 357万。中原解放区东逼南京,南扼长江,西慑西安,控制着平汉、陇海两大铁路枢纽,战略地位极为重要,自古以来乃兵家必争之地。蒋介石为了抢占中原这一战略要地,悍然撕毁《双十协定》,陆续派重兵围攻中原解放区,从而挑起全面内战。
7.电视连续剧《潜伏》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人公余则成的一句台词“有一种胜利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概括了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主动撤退而取得的战争胜利的典型事件,这一事件发生的地点是 (  )
A.北京    B.延安   C.沈阳    D.南京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23万人重点进攻陕甘宁边区,扑向延安。由于敌我力量悬殊,人民解放军主动撤离延安。
8.战争题材的电影在我国电影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下列战争电影所反映的史实,其先后顺序是 (  )
①《南京大屠杀》   ②《转战陕北》
③《大转折——挺进大别山》   ④《甲午风云》
A.④③②① B.④①②③ C.④②③① D.④②①③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南京大屠杀发生于1937年12月,转战陕北发生于1947年3月,挺进大别山发生于1947年6月,④反映了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根据时间可排列为④①②③。
二、非选择题
9.下面图片反映的是关系到中华民族命运的两大历史事件,识读图片,回答问题:
材料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
材料二 1946年6月-1947年6月的形势变化
国民党:兵力减少(430万到373万,可机动的兵力尤少),士气低落,后方不稳。
共产党:兵力增加(128万到195万,可机动的兵力大增),士气高昂,后方稳固。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事件
(2)这次事件发生后,国共双方签订了什么文件 文件落实情况如何
(3)当民族前途面临抉择时,材料一带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什么
(4)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情况
(5)在这种情况下,中共中央采取了什么军事行动 这一军事行动标志着什么 有什么重要作用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比较辨析 ( http: / / www.21cnjy.com )能力。材料一是教材图片,结合所学知识第(1)题可解。第(2)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解答时只要能体现“全民族团结才能维护民族利益”的观点即可。材料二反映了1946年6月-1947年6月国共双方力量发生了变化。结合教材,可直接解答第(3)、(4)、(5)题。
答案:(1)重庆谈判。
(2)《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或“双十协定”;国民党在完成全面内战的部署后,悍然向解放区发动了全面进攻。
(3)启示:实现全民族团结才能维护民族利 ( http: / / www.21cnjy.com )益;任何党派、团体和个人都应以民族利益为重。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利益的代表者,是中华民族复兴事业的领导者。(观点正确即可)
(4)经过一年的战斗,国民党军队被大量消灭,而人民解放军的力量迅速壮大,敌我双方力量的对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5)行动:刘邓大军强渡黄河,进入大别山,建立了民主政权。
标志: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作用:像一把锋利的钢刀,插入了敌人的心脏。严重地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
【备选习题】
1.1945年8月《新华日报》重庆报 ( http: / / www.21cnjy.com )道:“待望的人终于到了!机门才开,就是一片鼓掌的声音。毛泽东!坚强地领导着中国人民为抗战、团结和民主而斗争的人,就站在大家前面了!一片光和摄影机发动的声音,赫尔利大使陪着毛泽东下机,接着是张治中将军和周恩来、王若飞同志……”这篇报道记录的历史事件是
 (  )
A.长征三大主力会师 B.中共七大召开
C.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D.抗日战争胜利
【解析】选C。由材料中的“1945年8月”“毛泽东”“周恩来”等信息,不难判断这一历史事件是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不同历史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期有过不同的名称,它反映了不同时期特定的时代特征,具有不同的历史内涵。下列军队名称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①② D.②③①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综 ( http: / / www.21cnjy.com )合分析能力。“中国人民解放军”是解放战争时期的称呼;“中国工农红军”出现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八路军、新四军”是国共抗日战争时期的名称。故本题选D。
【阅读微博】
毛泽东妙语谈胜负
  在重庆谈判期间,重庆的文艺界人士邀 ( http: / / www.21cnjy.com )请毛泽东演讲,中间休息时,有人关切地问:“假如谈判失败,国共全面开战,你们是否能够战胜蒋介石 ”毛泽东略一停顿,很风趣地说:“蒋先生(指蒋介石)的‘蒋’字是‘将’字头上加一棵草,他不过是个草头将军而已。”说完,他豪爽地笑了。有人别有用心地问:“那你的‘毛’字……”没等那个人说完,毛泽东就不假思索地说:“我的‘毛’字可不是‘毛手毛脚’的‘毛’,而是一个‘反手’。意思很明显,代表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要战胜代表少数人利益的国民党,易如反掌。”他的解释不仅含义深刻、妙趣横生,而且是一语破的、恰到好处,当场赢得了热烈掌声。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提技能·一课一练
一、选择题
1.(2013·河南中考)1948年10月,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位被俘的国民党军官感叹道:“这一着非雄才大略之人是做不出来的。锦州好比一条扁担,一头挑东北,一头挑华北,现在是中间折断了。”由此可知他感叹的战役是 (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基础分析能力。通过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948年10月”“锦州”,可判断选A。
2.右图是位于江苏省徐州市的一处大型雕塑。这座雕塑纪念的是解放战争中的哪一次战役 (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识图识记能力。题干的关键信息是“徐州市”,结合所学可知,淮海战役是以徐州为中心展开的,再结合图片所示的五位人物可以推断出是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他们共同指挥了淮海战役。故本题选B。
3.丁强同学在学校举办国庆图片展 ( http: / / www.21cnjy.com ),其中在一个小栏目里展出了三张图片,分别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人民解放军向锦州发起进攻》《淮海战役中的支前民工》。如果给这个小栏目定一个小标题,最合适的是 (  )
A.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 B.战略防御到战略决战
C.重点进攻到全面进攻 D.战略进攻到战略决战
【解析】选D。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刘邓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辽沈战役和淮海战役是人民解放战争中战略大决战的两大战役。
4.(2013·遂宁中考)1949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北平日报》刊发了如下消息:“太阳升起来的时候,沉重的雾霭已经散了,是一九四九年二月一日,北平完全解放的第二天清晨。解放就是光明的到来,电灯亮起来了,街灯燃了一夜……”该新闻报道了下列哪一战役的胜利 (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基本分析能力。通过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北平完全解放”等可判断为平津战役。
5.右图是潘和平收集的一份《捷报》图片,它报道的信息发生在 (  )
A.1948年初
B.1949年初
C.1948年4月
D.1949年4月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
6.毛泽东在1949年元旦献词中发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号召,此时解放战争的形势是 (  )
A.战略反攻打响 B.战略决战即将开始
C.三大战役胜利在望 D.渡江战役已经开始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三大战役的时间是1948年9月-1949年1月。1949年元旦正是三大战役即将胜利的时候。
7.右边是某同学在探究性学习中使用的一幅图片。据图片内容判断,该同学的探究题目应是 (  )
A.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B.北平和平解放
C.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
D.国民党政权垮台
【解析】选D。本题考查识图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解放军占领南京“总统府”,标志着南京解放,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8.下列发生于解放战争时期的重大军事行动,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②淮海战役
③辽沈战役 ④渡江战役
A.①②④③
B.①③②④
C.③①④②
D.④③②①
【解析】选B。挺进大别山发生在19 ( http: / / www.21cnjy.com )47年,淮海战役发生在1948年11月-1949年1月,辽沈战役发生在1948年9月-11月,渡江战役发生在1949年4月,故选B。
【拓展延伸】人民解放战争的历程
( http: / / www.21cnjy.com )
9.历史事件的发生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解放战争最终取得胜利的因素有 (  )
①精良的武器装备  ②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③丰富的物资供应  ④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D。本题考查分析能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是其中的重要因素。①③不符合史实。
二、非选择题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下三大战役示意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
材料二 人民解放军进入北平城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
(1)根据要求分别填写材料一中①②③相关内容。
(2)材料二反映的是人民解放军进入北平城的情景。率领国民党军队接受和平改编的将领是谁
(3)三大战役是人民解放战争的战略大决战。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运筹帷幄,前线将领各展才智。请至少写出四位三大战役中前线主要指挥员的名字。
(4)请简要回答三大战役胜利的意义。
【解析】本题是识图分析题,主要考查学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识图、识记能力。材料一中,由“锦州”“沈阳”及所在位置东北地区,可判断出①是辽沈战役;由“北平”“张家口”等,可判断出②是平津战役;③是以“徐州”为中心展开的战役,是淮海战役,结合以上分析可解答第(1)题。仔细审读材料二“人民解放军进入北平城”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2)、(3)、(4)题。
答案:(1)①辽沈战役 ②52万余人 ③1948年11月
(2)傅作义。
(3)下列八位人物中的任何四位即可: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等。
(4)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4万人,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反动派赖以发动内战的主要军事力量,使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成为定局。
(2013·安徽中考)下图是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某次重大战役示意图,该战役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标志着战略反攻的全面展开
B.为战略决战的胜利奠定基础
C.推动了北平和平解放的实现
D.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解析】选D。通过图片可判断反映的是渡江战役,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阅读微博】
我只要塔山,不要伤亡数字
  “告诉程子华,我只要塔山,不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伤亡数字。”这是辽沈战役期间,塔山阻击战打到最激烈的时候,林彪说的话。塔山是一个只有200户人家的村庄,名叫塔山堡。它南距现在的葫芦岛市不足10公里,北距锦州不到30公里,是敌“东进兵团”通向锦州的唯一通道。如敌人突破塔山,一个急行军就能到达锦州外围,对我实施反包围。林彪说:“守住塔山,胜利就抓住一半。”1948年10月10日拂晓,国民党第54军军长阙汉骞指挥3个师,在海、空军配合下,向塔山、白台山、打渔山岛发起突然进攻,塔山阻击战开始。部队里打了多年仗的人也没打过像塔山那样苦、那样惨的仗。许多战士被震得耳鼻流血,打到腰折骨断、双目失明、耳聋口哑、浑身是伤还是不下阵地。塔山阻击战,我军以伤亡3 570人的代价,毙敌7 000多人,顽强阻击了在海、空军配合下敌军11个师6昼夜的进攻,使敌“东进兵团”始终没能越过塔山一步。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