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3张PPT。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第二节问问你:1、环境问题按性质可划分为哪几类?2、引起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Z xx k 人类面临着如此多、如此严重的环境问题,而这些环境问题是不是自古就如此严重的呢?人们又是如何逐渐意识到环境问题的呢?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肤浅 开始探索 古代环境决定论
人定胜天 天人相关论 阅读教材P95页“阅读”内容,分析:
中国古代的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人定胜天 下列说法与上述思想有何不同?反映了怎样的人地关系思想?1、广谷大川异制,
民生其间者异俗。
2、齐之水,道躁而复,故其民贪粗而好勇;楚之水,淖(nào)弱而清,故其民轻果而贼;越之水,浊重而泊,故其民愚疾而垢。
古代环境决定论判断: 下列说法反映的人地关系属于哪个阶段?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人类应制天命而用之。
3、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人定胜天天人相关论因地制宜考考你:教材P96页“活动”题我国的一个山区县,决定修建一条渠道,从邻县的一条河流引水,以解决当地生产生活用水严重缺乏的问题。但是,引水渠道工程非常艰巨,需要在悬崖峭壁上开凿渠道。该县人民不畏艰辛,花了十余年的时间,终于修成了这条引水渠道。清澈的渠水流淌进千百年来干涸的土地,使当地的生存环境得到很大改善。1、该县的这一引水工程,是哪一种人地关系思想的表现?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2、引水工程的成功,会给地方经济带来哪些好处?会不会对该县及其邻县的生态环境产生负作用? “人定胜天”思想的表现,体现了当地人民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不畏艰辛,敢于与自然抗争的精神。 解决当地生活生产用水缺乏问题,同时改善了当地的生存环境。引水工程对本县及邻县生态环境的负作用,要根据引水量的大小来判断。只要引水量的大小适中,利用得当,就不会有负作用。但如果引水量太大,就会使邻县出现缺水现象,本县也会出现土地的次生盐碱化等生态问题;植被的破坏也可能引起滑坡、水土流失等问题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阅读教材P96—97内容,分析:
现代的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1、崇拜自然: 人类环境制约恐惧 依赖(采猎文明)(农业文明)行为:开垦耕地,冶炼,制陶、机械迁徙,逃避自然的惩罚,思想:天命观、有神论,保护生物、因地制宜2、改造自然: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3、征服自然:在局部地区:环境污染演变为社会公害在全球范围:大气保温效应和臭氧层破坏等,危
及人类生存(工业文明)Z x xk20世纪重大公害事件人口激增
资源短缺
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问题日益突出A、传统的以高消耗,单纯追求经济数量的增长
B、先污染、后治理(后工业化时期)4、谋求人地协调: 引起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不断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马斯河谷烟雾事件(1930,12;Belgium)1930年12月1-15日,整个比利时大雾笼罩,马斯河谷工业区内13个工厂排放的大量烟雾弥漫在河谷上空无法扩散,有害气体在大气层中越积越厚,其积存量接近危害健康的极限。第三天开始,在二氧化硫(SO2)和其他几种有害气体以及粉尘污染的综合作用下,河谷工业区有上千人发生呼吸道疾病,发病者包括不同年龄的男女,症状是:流泪、喉痛、声嘶、咳嗽、呼吸短促、胸口窒闷、恶心、呕吐。咳嗽与呼吸短促是主要发病症状。一个星期内就有63人死亡,是同期正常死亡人数的十多倍。死者大多是年老和有慢性心脏病与肺病的患者。许多家畜也未能幸免于难,纷纷死去。尸体解剖结果证实:刺激性化学物质损害呼吸道内壁是致死的原因。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1934,5~10;USA) 从20世纪40年代初开始,洛杉矾每年从夏季至早秋,只要是晴朗的日子,城市上空就会出现一种弥漫天空的浅蓝色烟雾,使整座城市上空变得浑浊不清。这种烟雾使人眼睛发红,咽喉疼痛,呼吸憋闷、头昏、头痛。1943年以后,烟雾更加肆虐,以致远离城市100千米以外的海拔2000米高山上的大片松林也因此枯死。仅1950-1951年,美国因大气污染造成的损失就达15亿美元。1955年,因呼吸系统衰竭死亡的65岁以上的老人达400多人。
光化学烟雾是由于汽车尾气和工业废气排放造成的,汽车尾气中的烯烃类碳氢化合物和二氧化氮(NO2)被排放到大气中,这些物质的分子在吸收了太阳光的能量后,会变得不稳定起来,原有的化学链遭到破坏,形成新的物质。这种化学反应被称为光化学反应,其产物为含剧毒的光化学烟雾。
洛杉矾在40年代就拥有250万辆汽车,每天大约消耗1100吨汽油,排出1000多吨碳氢(CH)化合物,3O0多吨氮氧(NOx)化合物,700多吨一氧化碳(CO)。另外,还有炼油厂、供油站等其他石油燃烧排放,这些化合物被排放到阳光明媚的洛杉矶上空,不啻制造了一个毒烟雾工厂。 多诺拉烟雾事件(1948,10;USA)多诺拉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一个小镇,是硫酸厂、钢铁厂、炼锌厂的集中地,工厂排放的含有二氧化硫等有毒有害物质的气体及金属微粒在气候反常的情况下聚集在山谷中积存不散,这些毒害物质附着在悬浮颗粒物上,严重污染了大气。人们在短时间内大量吸入这些有毒害的气体,引起各种症状,以致暴病成灾。 4天内全镇43%的居民患病,20人死亡。伦敦烟雾事件(1952,12;UK)1952年12月5日开始,逆温层笼罩伦敦,垂直和水平的空气流动均停止,连续数日空气寂静无风。当时伦敦冬季多使用燃煤采暖,市区内还分布有许多以煤为主要能源的火力发电站。煤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粉尘等气体与污染物在城市上空蓄积,引发了连续数日的大雾天气。期间由于毒雾的影响,不仅大批航班取消,甚至白天汽车在公路上行驶都必须打开大灯。当时在正在伦敦举办一场牛展览会,参展的牛只首先对烟雾产生了反应,350头牛有52头严重中毒,14头奄奄一息,1头当场死亡。不久伦敦市民也对毒雾产生了反应,许多人感到呼吸困难、眼睛刺痛,发生哮喘、咳嗽等呼吸道症状的病人明显增多,进而死亡率陡增,据记载从12月5日到12月8日的4天里,伦敦市死亡人数达4000人。12月9日之后,由于天气变化,毒雾逐渐消散,但在此之后两个月内,又有近8000人因为烟雾事件而死于呼吸系统疾病。此后的1956年、1957年和1962年又连续发生了多达十二次严重的烟雾事件。直到1965年后,有毒烟雾才从伦敦消声匿迹。 水俣事件(From 1953;Japan)水俣镇是水俣湾东部的一个小镇,1925年,日本氮肥公司在这里建厂,后又开设了合成醋酸厂。1949年后,这个公司开始生产氯乙烯(C2H5Cl),工厂把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的废水排放到水俣湾中。 1956年,水俣湾附近发现了一种奇怪的病。这种病症最初出现在猫身上,被称为“猫舞蹈症”。病猫步态不稳,抽搐、麻痹,甚至跳海死去,被称为“自杀猫”。随后不久,此地也发现了患这种病症的人。患者由于脑中枢神经和末梢神经被侵害,轻者口齿不清、步履蹒跚、面部痴呆、手足麻痹、感觉障碍、视觉丧失、震颤、手足变形,重者神经失常,或酣睡,或兴奋,身体弯弓高叫,直至死亡。氯乙烯和醋酸乙烯在制造过程中要使用含汞(Hg)的催化剂,这使排放的废水含有大量的汞。当汞在水中被水生物食用后,会转化成甲基汞(CH3HgCl)。这种剧毒物质只要有挖耳勺的一半大小就可以致人于死命,而当时由于氮的持续生产已使水俣湾的甲基汞含量达到了足以毒死日本全国人口2次都有余的程度。水俣湾由于常年的工业废水排放而被严重污染了,水俣湾里的鱼虾类也由此被污染了。这些被污染的鱼虾通过食物链又进入了动物和人类的体内。甲基汞通过鱼虾进入人体,被肠胃吸收,侵害脑部和身体其他部分。进入脑部的甲基汞会使脑萎缩,侵害神经细胞,破坏掌握身体平衡的小脑和知觉系统。据统计,有数十万人食用了水俣湾中被甲基汞污染的鱼虾。 四日事件(From 1955;Japan)本世纪50年代起,日本四日市石油工业迅猛发展,伴随而来的却是四日市哮喘病人猛增。奇怪的是,居住在四日市的哮喘病人,离开四日市地区,哮喘便马上好转,回到该地区又旧病复发。由此可以判定,这是一种地方性的公害病,因为最早发生在四日市,所以人们把它称作四日市哮喘。
1961年,日本四日市哮喘大流行,原因就是大气被污染了,居民长期吸入含有二氧化硫、铅等物质的混合气体。据报道,四日市工业粉尘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量每年达13万吨。大气中二氧化硫浓度超过标准5~6倍,烟雾层厚达500米,其中飘浮着多种有害气体和金属粉尘。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生成了硫酸等物质,引发了哮喘病。
1964年,四日市有连续3天烟雾不散,哮喘患者开始死亡。到了1967年,一些患者因不堪忍受痛苦而自杀。1972年,确认为四日哮喘的患者达817人,死亡10多人。 米糠油事件(1968;Japan)
1968年6月至10月,日本福岛县先后有4家13人原因不明的皮肤病到九州大学附属医院求诊,患者表现为痤疮样皮疹伴有指甲发黑、皮肤色素沉着,眼结膜充血、眼脂过多等,疑是氯痤疮。由家庭多发性和食用油使用情况,怀疑与米糠油有关。经跟踪调查,发现九州一家粮食加工公司食用油工厂,在生产米糠油时,为了降低成本追求利润,在脱臭过程中使用多氯联苯液体作载热体。因生产管理不善,使多氯联苯混进米糠油中。于是,随着这种有毒的米糠油销售各地,造成人的中毒生病或死亡。人畜吃下多氯联苯后,被吸收的部分多蓄积在多脂肪的组织中,所以肝脏中的含量较高。多氯联苯可引起皮肤损害和肝脏损害等中毒症状。在全身中毒时,则表现嗜睡,全身无力,食欲不振,恶心,腹胀腹痛,黄疸,肝肿大等。严重者可发生急性肝坏死而致肝昏迷和肝肾综合症,甚至死亡。3个多月内确诊325名患者(112家),平均每户2.9个患者,证实本病有明显家庭集中性。以后全国各地逐年增多(以福岗、长崎两县最多)。到1978年12月,日本有28个县正式承认1684名患者(包括东京都、京都郡和大阪府),到1977年已死亡30余人。 富山事件(From 1931;Japan)富山事件又称“骨痛病事件”,是指1931年于日本富士县神通川流域发现的一种土壤污染公害事件。1963年至1979年3月共有患者130人,其中死亡81人。中毒症状:开始关节痛,后神经痛和全身骨痛,最后骨骼软化萎缩,自然骨折,直至饮食不进,在疼痛中死去。其发生,由于锌、铅冶炼厂等排放的含镉废水污染了神通川水体,两岸居民引用河水灌溉使稻米含镉,居民食用含镉稻米和饮用含镉水而中毒。 博帕尔农药泄漏(1984,12;India)1984年12月3日,印度中央邦首府博帕尔联碳公司农药厂异氰酸甲酯泄漏事故,使4000名居民中毒死亡,200000人深受其害,是世界工业史上绝无仅有的大惨案。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1986,4;USSR)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是原苏联时期在乌克兰境内修建的第一座核电站,曾几何时,切尔诺贝利是苏联人民的骄傲,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安全、最可靠的核电站。但1986年4月26日当地时间1点24分,一声巨响彻底打破了这一神话。核电站的第4号核反应堆在进行半烘烤实验中突然发生失火,引起爆炸,发生严重泄漏事故。核泄漏事故后产生的放射污染相当于日本广岛原子弹爆炸产生的放射污染的100倍。爆炸使机组被完全损坏,8吨多强辐射物质泄露,尘埃随风飘散,致使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许多地区遭到核辐射的污染。事故导致31人当场死亡,上万人由于放射性物质远期影响而致命或重病,至今仍有被放射线影响而导致畸形胎儿的出生。这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核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