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采 薇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原本叫《诗》,共有诗歌305首,又称“诗三百”。分《风》《雅》《颂》三部分。从汉朝起儒家就将其奉为经典。书中诗的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
知识链接
1.学习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诵读诗歌,理解句子。
预习检查
昔:从前,指出征时。
往:指当初去从军。
依依:形容柳丝轻轻随风摇曳的样子。
思:句末语气词,没有实在意义。
雨雪:指下雪。“雨”,这里读yù。
迟迟:迟缓的样子。
载:则,又。
莫:没有人。
字词乐园
采薇(节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整体感知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杨柳依依”点明出征的季节,“柳”在古诗中含有“留”的喻意。这两句短短八个字,写出了“我”去前线时的季节和当时亲人们依依不舍的场景。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这两句与前两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雨雪霏霏”既点明了归乡途中天气的恶劣,又暗含了“我”当时内心的惆怅。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这两句写“我”远征归来途中遇到的现实困境。归途漫漫,饥渴交加,进一步加深了“我”的忧伤之感。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伤悲”“哀”采用直接抒情的方式,道出了“我”归途中的孤独无助之情。
诗的前三章开头句式相似,反复吟唱。
在内容上,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时序的更替,而人物内心的焦虑痛苦也随之加重,从而突出了思归主题;
在音节上,反复吟唱,一唱三叹,音节和谐,旋律协调,在鲜明的节奏中表现出诗歌特有的音乐之美。
重章叠唱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说说你的理解。
情景交融
写法探究
当初离家出征的时候,心里是悲伤的,却用杨柳春风来反衬;如今走在回家的路上,心里是高兴的,却用大雪纷飞来反衬。
这里诗人没有直接倾诉内心的感情,而是以春天随风飘拂的柳丝来渲染昔日上路时的依依惜别之情,用雨雪纷飞来表现今日返家路途的艰难和内心的悲苦,让那一股缠绵的、深邃的、飘忽的情思从风景画面中自然流露出,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写法探究
一、以往昔之虚衬眼前之实,以凯旋之乐衬内心之悲;
二、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含蓄形象,耐人寻味;
三、“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对比, 突出不胜今昔之感;
四、大雪交加,饥渴难当,情境实悲;
五、语调低沉,低回往复,气氛悲怆。
《采薇》是西周时期一位饱尝服役思归之苦的戍边战士在归途中所作的诗,诗中叙述了他转战边陲的艰苦生活,表达了他爱国恋家、忧时伤事的感情。
拓展主题
周宣王执政的前夕,玁狁(xiǎn yǔn)曾乘周王朝政治动乱和遭遇大旱灾,侵扰我国北方边境。
为了保卫祖国,保卫家乡,不得不去征战。这位深明大义的士兵最割舍不下的就是家人。——依依不舍
这位战士侥幸存活下来,饥寒交迫,却没有人来迎接,这是为什么呢?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他彻底绝望了,他的心犹如飞舞着的雪花一样冰冷!犹如低沉着的山风一样哀吟。这“雨雪霏霏”不正是这位回乡征人内心凄苦的真实写照吗?
从写作上看,它和诗经的许多作品一样用以薇起兴的手法,加上章法、词法上重沓叠奏,使内容和情趣都得以层层铺出,渐渐深化,也增强了作品的音乐美和节奏感。全诗有记叙,有议论,有景物,有抒情,有心理描写,搭配错落有致,又十分妥贴,因此《采薇》一篇确是《诗经》中最好的篇章之一。 另外也运用了倒叙和对比等写作手法。
战争是残酷的,它使无数的人失去家园,失去亲人,造成了一幕幕人间惨剧。和平——是世界人民的心声!让我们呼唤和平,保卫和平。
感悟